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一、简介水文地质调查: 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水文地质填图、勘查、试验、水质分析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等。
工程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天然应力状态、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自然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工程地质填图、工程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和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
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工程地质条件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岩溶工程地质调查、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库区工程地质调查及路基工程地质调查等。
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而对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环境地质填图、环境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
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环境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或用途,专门针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地学院岩矿系 朱云海 2014年9月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2、野外地质路线布设 3、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1.1 地形底图的准备 准备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介 质地形图作为地形地图。如1:25万填图需 采用1:10万地形图及1:25万地形图或地形 数据库,1:5 万填图需采用 1:2.5万地形图
D0002断层控制点
地质点号:D0002 坐标:110°56′4.9″;30°29′39.5″;H260m 露头:天然,差 点性:断层控制点 风化程度:强风化 描述:
点上断层主要表现有: 1、卫片上存在明显的线状影像; 2、地貌上陡崖与山垭; 3、两侧地层不连续,产状差异明显,点北产状近直立。点北东为 陡山沱组(Z1d)深灰色薄中层状白云岩夹泥岩,岩层破碎,沿裂 隙见方解石脉充填,产状200∠80° ;点南西为石牌组( ε3s )灰 绿色页片状粉砂质泥岩,产状 205∠38° 。 4、见宽超过20m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组成。断层面不 特征,宏观产状为走向330 °,倾角近直立。
和1:5万地形图或地形数据。
三斗坪幅1:5万地形图
1.2 填图单位的确定
填图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在踏勘、实测剖 面基础上,根据填图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 和可靠性,确定填图区的地质填图单位。 1)地层填图单位 南华系:Nh1l、Nh2n 震旦系:Z1d1、Z1d2、Z1d3、Z1d4、Z2dnh(蛤蟆井 组)、Z2dns(石板滩组)、Z2dnb(白马沱组) 第四系:Q 2)构造现象 断层、褶皱、大型节理
P 过程数据
点号:No.001 点位: GPS: 点性:最好是界线点 描述:注意接触关系
及证据
属 性 表 描 述 内 容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的关系;调查各种物理地质现象。 ⑸生产矿井及相邻矿山的工程地质问题调查;
10
围岩风化特征
在深部工程中确定; 强风化带:锤击浊音易碎,岩石全部退色,多
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明显,岩石块度515mm,多碎块状、片状,为团块-碎裂结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 野外主要工作方法
1
绪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是我站地质环境工作的重要基础 工作,其目的是为地下水——主要是矿泉水、天然饮用、重大地下水 源地保护(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地质遗迹保护、 开发,地质灾害防护及治理规划及设计提供基础依据。具体该做什么? 怎麽做?为何这样做?其实各相关规范对基本准则、技术要求和一般 工作方法,均有明确规定。
11
3、环境地质调查
⑴区域稳定性调查:收集勘查区附近历史地震资料,勘查区 所属地震带及烈度,调查地质构造和新构造活动情况,分析 是否有活动性断裂的存在。
⑵调查勘查区所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⑶调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
定,首先要考虑与测水管内径配套使用,其次也 要考虑井内投放长度探头自重作用合适为宜。水 位观测表头选择指针型微安电表较好。或备用测 钟以防万一。
33
电测水位计制作
34
⑶建井程序
①准备工作
a.扩孔終孔后测井 了解全孔井径变化情况,为建井提供依据,做到胸中有数
便于操作。 b.冲孔结束时,泥浆稠度应控制在20±0.2秒左右,孔内泥
象及地面建筑、土地资源污染现状进行野外调查。 ⑸调查地质体中可能成为污染源的物质的赋存状态、含量、
水工环填图作业指导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填图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是野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填图的基本操作技术,以矿区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
一、水文地质填图(一)填图内容1、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2、全面收集矿区前人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
3、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含水层与隔水层、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其水化学特征、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调查矿山老窿分布。
(1)地貌观测。
确定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各地貌单元的界线和相互关系;查明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确定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作用强度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地层岩性观测。
对沉积岩,要确定岩石名称、层序、描述组成成分和结构,划分地质年代,测定产状、厚度,圈定范围;当遇到可溶岩层时,注意调查岩溶的发育程度和规律。
对火成岩、变质岩,除进行定名外,还要查出成因类型、产状和规模。
对第四系地层,要确定名称、成因,描述组成成分、颜色和结构等。
(3)地质构造观测。
着重观测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裂隙发育规律。
确定断层走向,绘出平面上的形态,划分类型,观测断层破碎带的充填物和胶结程度,确定褶皱位置、轴面、倾伏方向,绘出平面上的形迹。
对裂隙、节理进行统计,并确定主要方向。
(4)地下水露头观测。
地下水露头分天然露头(如泉、暗河出口、沼泽地等)和人工露头(如水井、钻孔、矿坑揭露的水等)。
典型水点应在图上定位,确定地质构造部位并判别水的出流层,测定流量、水位、水温,调查环境污染状况;取样做水质分析,确定水的化学类型;对水井、钻孔按精度要求做简易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基本参数,并判断其富水程度。
4、系统收集生产矿井或露天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二)填图要求§1 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观测点往往选在地貌单元边界、岩层交界、断层和井、泉等处。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1.总则1.1 水文地质勘察应遵循国家现有规程、规范和标准,全面满足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提交成果能够利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有的测绘、物探、钻探、水文地质、矿产勘探等手段,合理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水文地质勘察任务。
1.2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低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911.3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使用的手册:《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供水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4 对于不同行业、部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因工作对象与工程要求不同,允许使用相应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2.水文地质勘察纲要2.1.1 设计纲要:设计目的,任务来源,区域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地理概况,勘察等级及水质要求。
2.1.2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区域内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1.3 设计依据: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资料,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含水层位、特征,富水性及分布;区域内地表水系及老井状况;地下水开采现状、水质污染及环境地质。
2.1.4 技术要求:工程布置方法手段合理,水文地质测绘精度、面积、方法及工程量与相应技术要求明确,水文物探,测井方法,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孔深、孔径、孔数及技术要求,抽水试验工作目的、任务,地下水的动态观测、记录措施。
2.1.5 施工组织设计:勘察设备、仪器、材料计划,人员与组织机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措施,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2.1.6 预期成果:拟提交的文字报告、图件、图表数量。
3.水文地质测绘3.1 现场勘察工作开始前,工程负责人须按勘察设计大纲要求向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成员布置任务,并进行技术交底,按岗位责任制进行分工,勘察人员在明确任务后及时做好工器具的准备,检查和校验测试仪器的精确度,并备好各种成果资料表格。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剖面综合整理后成“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地质填图
手图:同比例尺或放大一倍的地形图,要进 行裱糊。手图是地质填图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 ,最终要归档。一般一个填图组固定一套手图; 与记录完全对口,是路线上所有地质及实际材料 的综合表示。包括:路线观测点、路线、地质体 花纹、界线、接触关系、构造、脉岩、矿化蚀变 、产状、样品等。
野 外 踏 勘
厘路
) 定
线 地
连
填 图
质 调
图
单查
元
补 课
实 际 材 料 图
野 外 地 质 总 图
地 质 图
实际材料图
是“地质填图”中重要的基础图件 ,与手图同比例尺的完整地形图做底图 ,除地质内容外,主要反映实际材料, 包括:地质点、路线、剖面、产状、样 品及工程等。
记录、手图、实际材料图一定要对口 ,三者为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同时归 档。(三对口)
实 际 材 料 图
野外地质总图
从实际材料图中综合出“地质图”,即地质图中 的每个单元、界线、构造、接触关系、脉岩、矿 化蚀变等均有控制(从实际材料图中一看即很清楚 )。同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
地质图
对野外地质总图进行综合,按比例尺不同面积太 小(图面无法表示的-直径不大于2mm)地质体及 长度小的断层和线状地质体(长度不大于5mm)等 可以不表示,但有特殊意义的可夸大表示。
连同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可图切)及图例等 完善成完整的地质图。
地质填图归纳为
收
测
布
各阶段水、工、环工作内容
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水、工、环工作内容一、预查阶段在进行地质调查或地质填图的同时,收集区域和测区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收集资料内容包括:气象资料、地表水径流量及水质、地下水水质、附近水井或泉的流量及水质资料,岩体的物理力学实验数据、区域活动断裂发育情况、历史地震资料及地震预测成果)。
二、普查阶段在进行地质调查或地质填图的同时,收集区域和测区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收集资料内容与预查阶段相同),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测区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必要时编制相应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简测图,作为详查的依据。
该阶段水文地质工作可不做抽水实验,但对矿区内发育的泉水、地表水的流量需观测,代表性水点需取样做水化学分析,全部钻孔要做简易水文观测,矿区不做长期观测;近矿围岩取代表性样品做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对岩体中发育的各种结构面需进行详细测量,选代表性钻孔进行RQD值的统计。
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与同类型矿山开采条件的对比,对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比似法)。
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及近矿围岩强度(定量评价)等。
三、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的分布范围和平、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量、历年最高水位及其淹没范围,矿区含(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情况,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及积水情况,计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意见。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并评价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调查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的方向。
在完成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的同时,全部钻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选代表性的钻孔做抽水试验,拟露天开采的矿区,抽水孔应布臵在基坑中心和地下水的上游、靠近地表水方向的钻孔或靠近水文地质供水边界的钻孔,拟地下开采的矿区,抽水孔应布臵在矿体高级别储量分布地段、拟建竖井的位臵附近或水文地质供水边界附近。
地质填图实施细则
矿区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对地质体以及构造的调查研究,了解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研究地表地质规律。
达到了解或查明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
为探矿工程布署、资源/储量估算等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地表地质填图,要求在阶段工作初始进行,以便指导本阶段的地表和深部工程布置。
而地质图的最终成图,又是在本阶段工作终了时根据深部资料反回来推断地表,经过野外实地检查揭露后再进行修改定稿。
一、填图比例尺的选择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1000。
根据地质工作阶段的不同、矿产种类的不同、矿床规模大小、矿体厚薄以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在矿产预查、普查工作阶段,对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常进行1∶10000—1∶5000精度的地质填图。
而有时矿体的厚度小,或矿区的范围小,尤其是对某些特非或稀有矿种,填图比例尺也常大于1∶10000或1∶5000。
在矿床详查、勘探工作阶段,对于煤矿或其它规模较大、矿体稳定或厚度大等的沉积矿床,常采用1∶5000比例尺进行地质填图;而对于金属及某些非金属矿床,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1∶2000比例尺进行地质填图,然而当地质情况复杂、矿体宽度小于1m、矿体形态不稳定、或对某些特非或稀有矿床,则应采用1∶1000甚至更大比例尺。
二、填图前的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主要应收集区内的地层、矿产、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资料,收集符合精度要求的与工作比例尺相应的地形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航空照片等。
若无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应及早进行野外踏勘,提出对地形底图的测制要求(如测区面积、范围、比例尺、精度要求、提交成果图件的时间等),以便于地形测量工作的及早进行和保障开展地质填图时间对底图的需要。
对所搜集到的资料,应在充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尽可能将搜集到的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编绘成与填图比例尺的地质草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地调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一、为搞好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质量,特制订本要求。
二、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本要求。
三、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组织,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组织;大地区地调中心派人参加,重要项目的野外验收地调局派人参加。
五、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7-1)。
六、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七、实施单位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野外验收组织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八、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
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九、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7.其他相关资料。
(二)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年度原始资料检查记录小结)。
(三)工作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含工作量);地质成果总结;质量总结;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十、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有:(一)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具体要求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二)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三)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四)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质量是否符合各类规范、规定要求;(五)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六)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七)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八)野外实地抽查是否合格。
地质填图定义及工作程序
3、室内综合整理工作。在填图过程中所使用的地形地图比例尺一般比要求完成的地质图的比例尺大1倍。因此,野外填绘的原始地质草图必须经过缩制转绘,并进行各野外图幅之间地质界线的合理衔接,根据要求补充和完善图面内容,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图。
二、工作程序
在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地理地图上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简称填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大致如下:
1、全面收集和研究有关填图区域已有的地质资料,通过实地踏勘,有时还需要进行航空和卫星相片的地质解释,选择和实际测制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以了解和掌握填图区域的基本地 质情况并根据任务的要求和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填图单位。将地层、岩体等地质体按其野外标志(如层面、界线)划分为不同的岩层、岩体或岩性组合(岩性带、岩相带)作为野外地质 填图上能够反映填图区地质特征的基本组成单位。填图单位的粗细取决于填图的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填图单位划分越细,有时可相当于地层的一个“统”或“阶”,或为其一部分。
野外填图实施细则
山东省沣水泉域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填图实施细则一、地质概况工作区在区域大地构造上属华北板块鲁西地块鲁西隆起北部,其北与济阳坳陷交接,属华北型地层鲁西地层。
在淄博向斜东翼,盖层总体走向为NE ,倾向NW;在向斜西翼,盖层走向主要为近EW,倾向N。
基岩地层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南广大的中低山区及丘陵区,胶济铁路以北则广泛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及海相之松散堆积物。
(一)地层工作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分布有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叠纪石盒子组,三叠纪石千峰群、第四纪大站组及山前组,分述如下:(1)奥陶纪马家沟组(O M )在工作区中东部自西南向东北大面积分布出露,向北西方向的山前地带隐伏于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之下。
与九龙群三山子组呈整合接触,是一套碳酸盐岩类沉积地层,地层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10°左右,断裂构造附近产状变化较大。
在山东省淄博市沣水泉域涉及6段,为淄博市淄河岩溶水子系统及孝妇河岩溶水子系统的主要含水岩层及淄博市地下水的主要供水层位。
各段之间均为整合接触,由老到新依次为:I •东黄山段(OM d):主要岩性为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夹薄层灰岩,厚约17〜75m。
π•北庵庄段(OM b):主要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多层灰黄色薄层白云岩,厚约110〜250m。
川.土峪段(OM t):主要岩性为薄层泥质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厚度30〜50m。
IV .五阳山段(OM W):为灰色中厚层质纯灰岩,厚度大于200m。
v•阁庄段(OM g):主要为黄灰色中薄层泥晶白云岩,局部夹角砾状白云岩,厚度50〜130m。
W .八陡段(O M bd):主要为厚层泥晶-细晶质纯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厚度119-143m°(2)石炭一二叠纪地层(C-P)在工作区条带状出露于马家沟组地层的西北部。
①月门沟群(C-P y):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全面]
富水性
含水层:(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 为准,否则需要换算)
钻孔单位涌水量:四级,-0.1-1.0-5.0-l/s.m 天然泉水流量:四级,-1.0-10.0-50.0-l/s 隔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
18
3、工程地质编录
测定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和硬度、湿度、块 度、节理、密度、RQD值等,研究评价矿床 开采时的稳定性;
产状)含水特征等。
6
注意:
水文地质点的选择要点: 1、首先确定勘查对象;(勘探类型、矿种以
及其他特殊地质条件) 2、控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为重点; 3、确定地下水可能影响和被影响因素及工作
对象区水文地质边界为重点。
7
勘探类型
充水含水层:孔隙、裂隙、岩溶(溶蚀裂隙、 溶洞、暗河)
14
2、钻孔岩矿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方法选择: a.自然堆放法 此法是将每个回次岩性段自上
而下划分按顺序放置,无岩芯 段空缺放置最下部。该方法较 简便,现场易于操作。 b.比例分配法 此法是根据岩心回次采取率, 不同岩性段进行比例分配确定 位置。
15
⑴岩矿芯水文地质编录
注重点是:
定,首先要考虑与测水管内径配套使用,其次也 要考虑井内投放长度探头自重作用合适为宜。水 位观测表头选择指针型微安电表较好。或备用测 钟以防万一。
33
电测水位计制作
34
⑶建井程序
①准备工作
a.扩孔終孔后测井 了解全孔井径变化情况,为建井提供依据,做到胸中有数
便于操作。 b.冲孔结束时,泥浆稠度应控制在20±0.2秒左右,孔内泥
影响建井质量。必须加以防范措施。
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全然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躲、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讲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正确,图文一致。
各类瞧瞧点瞧瞧要认真,描述要正确,记录内容尽可能具体,要有具体的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全然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具体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咨询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瞧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觉有疑咨询、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经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那么,标记正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地质瞧测点的瞧瞧与描述地质瞧瞧点的布置,以能操纵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那么。
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瞧瞧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瞧瞧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奇、风化、枯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对沉积岩,必须注重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外形、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歪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水文地质测绘野外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野外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野外调查
一、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二、地下水露头调查 三、地表水体调查
调查小组人员组成及精度要求
水文地质测绘野外调查(野外填图)
野外调查组成 员:一般3人
掌图 记录 观测
水文地质测绘野外调查以地表观查为主,并辅 以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试验
图片来自网络
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2012年2月,益阳岳家桥岩溶地面塌陷,河水注入塌陷洞
课程总结:水文地质测绘之野外调查
1、调查工作方法 2、调查内容:地质调查、地下水露点调查、地表水体 调查、有关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泉 的 调 查
地下水露头调查是水文地 质测绘的核心工作
地下水露头按成因分为哪两 类?每一类例举两种露头?
白沙井
补给区
水井调查
①井孔位置、标高、地形、地貌、地质环 境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情况
②调查和收集井孔的地质剖面和开凿时的 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③测量井孔的水位埋深、井深,收集或测 量井孔的出水量、水质、水温等
F10断层:为强含、导水断层。切割了茅口、吴家坪、长兴组灰岩,据桠 杉坡一号井和中溪井揭露,该断层已往北西延伸孝坪溪以西。1978年6月 24日,中溪井-50m平巷靠近F10处突水,水量达2700m3/h;桠杉坡一号 井过10断层带时,均出现涌水征兆,采用快速堵水穿过。
(4)地貌调查
二、地下水露头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时的 地层确定主要是依据实 测地质剖面时建立的地 层层序及标志层。
地层层位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 切割律和穿插关系 同位素年龄
(2)岩性调查 松散岩(土)
基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 .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
则。
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八、、・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
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
以侵入
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的接触变质和机械破碎等情况);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原生裂隙和岩脉等情况。
对喷出岩,应注意研究其喷出或溢流形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原生或次生构造(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或枕状构造等);原生裂隙、捕掳体、韵律、层序及与沉积岩的相互关系等。
1.1.1.1.3 对变质岩,应注意研究其成因分类(正变质或副变质)、变质类型(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变质程度和划分变质带;恢复原岩性质与层序。
着重观察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与变质矿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破裂结构等)、构造(包括变质构造和原岩的残留构造);分析矿物的共生组合和交代关系。
特别注意片理、臂理以及小型褶皱等细微构造和原岩层理的区别。
1.1.2 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
1.1.
2.1 褶皱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和与其它构造相互间的位置)、规模、沿走向的变化规律和倾伏情况;褶皱的形态特征(两翼岩层和轴面的产状、枢纽起伏情况等)、类型、组成岩层的相变、时代和特征;两翼岩层的厚度变化及低次序构造特征以及其褶的组合形式等。
1.1.
2.2断裂的位置、规模、产状及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形态特征;构造破碎带的构造岩种类、特征(角砾的粒度、排列情况、胶结类型和程度、溶蚀现象和风化特征)及破碎带和破碎影响带的宽度;判定断层的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力学性质、构造次序,并分析与地下水活动关系。
1.1.
2.3裂隙统计点的位置和所处的构造部位;裂隙的分布、宽度、产状、延伸情况及充填物的成分和性质;裂隙面的形态特征、风化情况;各组裂隙的发育程度、切割关系、力学性质和性质转变情况;并注意裂隙的透水性。
裂隙统计应力求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貌上进行,其面积不应小于1X 1平方米。
观测内容填在记录表上。
1.1.
2.4 臂理和片理的空间位置和所处的构造部位、分布规模、产状、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