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第七版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13 页
3.【答案】 由于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导致了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的位置高于边际收益 MR 曲线的位置,即 总有 P > MR。所以,在垄断厂商实现 MR = MC 利润最大化均衡时,必有 P > MC。
7.【答案】
(1)由长期总成本函数 LTC=0.001Q3-0.51Q2+200Q,可得:
LAC=0.001Q2-0.51Q+200。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此时,D 与 LAC 相交,即有:AR=P=LAC,
代入相关参数可得:238-0.5Q=0.001Q2-0.51Q+200
解得 Q1=-190(舍去),Q2=200。
第 2 页 共 13 页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 Q=2.5,价格 P=7,收益 TR =17.5,利润 л=4.25 (2)由已知条件可得 MR=8-0.8Q,令 MR=8-0.8Q=0,解得 Q=10
且 dTR 0.8 0 dQ
所以,当 Q=10 时,TR 值达最大值。 以 Q=10 代入反需求函数 P=8-0.4Q,得:P=8-0.4×10=4 则有:TR=PQ=4×10=40 л =TR-TC=PQ-TC
在经济学分析中,通常把厂商均衡时 P 与 MC 之间的大小比较作为衡量市场经 济效率的一个标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 MR 曲 线重合,即有 P=MR,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实现 MR=MC 利润最大化均衡时,必 有 P=MC。在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 P = MC 条件下,厂商销售产品的价格刚好等于生 产的边际成本,并实现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在垄断厂商均衡的 P > MC 条件下,厂商销售产品的价格大于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且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和生 产者剩余,形成了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吗?解答:(1)所谓纳什均衡,是参与人的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 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2)不一定。
如果纳什均衡存在,纳什均衡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例如,在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纳什均衡就不是 最优的;即使在纳什均衡是唯一时,它也可能不是最优的,因为与它相对应的支付组合可能会小于与其他策略组合相对应的支付组合。
如:囚徒 困境。
2.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为什么?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 (如 A和 B)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四个。
例如,当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所有四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四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22211211a a a aB 的支付矩阵=⎥⎦⎤⎢⎣⎡22211211b b b b例如:a 11=a 12=a 21=a 22,b 11=b 12=b 21=b 22就会得到以上四个纳什均衡。
具体事例为: 73737373⎡⎤⎢⎥⎣⎦3.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有三个。
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 纳什均衡可能有4个、3个、2个、1个和0个五种情况,所以可能有3个。
例如,当参与 人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恰好有三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三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 ⎥⎦⎤⎢⎣⎡22211211a a a a B 的支付矩阵=11122122b b b b ⎡⎤⎢⎥⎢⎥⎣⎦ A 、B 共同的支付矩阵=1111121222222121a b a b a b a b ⎡⎤⎢⎥⎢⎥⎣⎦具体事例为: 76157323⎡⎤⎢⎥⎣⎦4.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所 有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解答:可使用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技术一、简答题1.【答案】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答案】(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1所示:表4-1短期生产函数产量表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12222126103248124481224560121266611677010487035/409637-7(2)是。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是从第5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3.【答案】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一、简答题1.【答案】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 =-XY ∆∆其中: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 =25.08020==Y X P P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对于该消费者来说,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xy 为0.25。
2.【答案】(1)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商品2的价格元3206020|2===M P 。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 l X l +P 2X 2=M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203212+-=X X ,显然,预算线的斜率为32-=k 。
(或者预算线的斜率3221-==P P k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l2=21P P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12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21P P 。
因此,在此MRS l2=21P P =32。
3.【答案】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
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而发放实物补助,则可能此实物不是消费者所需要或最需要的,从而出现发放的实物量大于消费者自由选择时所消费的实物量,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造成消费者总体效用水平的降低。
如图3-1所示。
图3-1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在图中,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
在现金补X和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1 *X,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1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2U2相切的均衡点E。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消费者选择
M
解得: X1
3M 8P1
,代入(1)式得 X 2
5M 8P2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X1
3M 8P1
,X2
5M 8P2
4.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q0.5 3M ,其中,q 为某商品的
消费量,M 为收入。求:(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
(3)当 p 1 , q 4 时的消费者剩余。
P
A 的需求量 Q
A 的需求量 Q
市场需求量 Q+Q
0
20
30
50
1
16
25
41
2
12
20
32
3
8
15
23
4
4
10
14
5
0
5
5
6
0
0
(2)由(1)中的需求表,所画出的消费者 A 和 B 各自的需求曲线 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如图 3—4 所示。
图 3-4 消费者 A 和 B 各自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需求曲线有一个折点,该点发生 在价格 P=5 和需求量 Qd=5 的坐标点位置。关于市场需求曲线的这 一特征解释如下:市场需求曲线是市场上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 加总,即在 P≤5 的范围,市场需求曲线由两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 加总得到,在 P≤5 的范围,市场需求函数 Qd=Q+Q=(20-4P)+(30 -5P)=50-9P 成立;;而当 P>5 时,消费者 A 的需求量为 0,只有 消费者 B 的需求曲线发生作用,所以,P>5 时,B 的需求曲线就是市 场需求曲线。当 P>6 时,只有消费者 B 的需求也为 0。 市场需求函数是: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宏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的所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特别说明:由于本书第22章涉及到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点非常少且没有课后习题,因此,略去本章的复习笔记和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22章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尤其是结合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出题已经成了近年来众多高校命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分值较大的论述题。
所以,建议大家多留意热点经济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并经常思考经济政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学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完整版)高鸿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下列事件对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x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生产x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对x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用y商品替代x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 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价格水平下,户都会大棉花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高鸿业第七版答案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得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1)研究得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
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
③指导意义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
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联系:随着投入要素增加,产量一般都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简答题1.【答案】(1)广告宣传会增加消费者对x的偏好,使得对x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2)生产x商品的工人工资增加提高了x的生产成本,使得x的供给减少,但需求不会变。
(3)替代品y的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更多购买y了,使得对x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4)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对所有正常品的需求都增加,如果x是正常品,则会增加对x的需求,需求曲线右移;但如果x是劣等品,则会减少对x的需求,需求曲线左移。
2.【答案】(1)棉花歉收导致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2)化肥涨价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使得棉花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3)政府的优惠政策导致生产成本下降,使得棉花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4)棉花价格上升使得棉花本期供给量增加,但供给不变,即供给曲线不移动。
如果生产者会据此认为棉花上升的价格能持续,则,下一期会增加棉花种植,导致下一期棉花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但如果生产者不认为棉花上升的价格能持续,则不会增加下一期棉花种植,下一期棉花供给也不变。
3.【答案】(1)P e=6,Q e=20。
图略。
(2)P e=7,Q e=25。
图略。
(3)P e=5.5,Q e=22.5。
图略。
(4)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1)、(2)和(3)中,所有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变化的过程中,也假定这种调整时间为零。
两者的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数值求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5)需求变动对均衡值的影响:由(1)可知当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 =-10+5P时,均衡价格P e=6、均衡数量Q e=20;当需求增加,如变为(2)中的Q d=60-5P时,得出均衡价格P e=7、均衡数量Q e=25。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根据图20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1答:由图7—1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 (Q)= -352+Q(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此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图7—2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解答:〔1〕如图7—3所示,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
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0。
0〔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
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图7—33.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MC?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标准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根据图20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1答:由图7—1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 (Q)= -352+Q(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图7—2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解答:(1)如图7—3所示,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
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0。
0(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
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图7—33.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MC?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解答:第一,劳动者一定时期支配的时间既定,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此消彼长;劳动的价格即工资也可以看做是闲暇的价格。
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
如: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对应闲暇需求量随工资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
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
而当工资增加超过一定数量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4.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解答:有人可能理解:自然供给的土地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和地租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这里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并非因为一定时期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为固定不变。
第二,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
或者自用用途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是垂直于数量轴的垂线。
5. 试述资本的供给曲线。
解答:第一,储蓄可以增加资本量,资本的数量是可变的,因此,资本供给问题,即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确定最优储蓄量的问题。
第二,资源所有者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有可能在将来进行更多的消费。
所以,既定收入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高鸿业第七版答案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 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消费者选择
(3)6= xy ,XY=36;若 x=4,y=9
MRS XY
=
Y X
= 9 =2.25
4
(4)当 x=3 时, MRSXY =4;当 x=4 时, MRSXY =2.25,所以该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
代率是递减的。
5.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收入为 540 元,两商
品的价格分别为 P1=20 元和 P2=30 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5.某消费者是一个风险回避者,他面临是否参与一场赌博的选择:如果他参与这场赌博, 他将以 5%的概率获得 10000 元,以 95%的概率获得 10 元;如果他不参与这场赌博,他将 拥有 509.5 元。那么,他会参与这场赌博吗?为什么?
解答:该风险回避的消费者不会参与这场赌博<U2。
4.假设某商品市场上只有 A、B 两个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函数各自为 Q=20-4P 和 Q= 30-5P。
(1)列出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2)根据(1),画出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解答:(1)由消费者 A 和 B 的需求函数可编制消费 A 和 B 的需求表。至于市场的需求 表的编制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已得到消费者 A、B 的需求表,将每一价格水 平上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加总来编制市场需求表;另一种方法是先将消费者 A 和 B 的需 求函数加总求得市场需求函数,即市场需求函数 Qd=Q+Q=(20-4P)+(30-5P)=50-9P, 然后运用所得到的市场需求函数 Qd=50-9P 来编制市场需求表。按以上方法编制的需求表 如下所示。
, 3
8
5
X
8 1
X
5
8 2
MU 2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四章生产函数
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
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解答:(1)在表4—1中填空得到表4—2。
3.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
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
③指导意义不同。
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
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
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6.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2016年名义GDP;(2)2017年名义GDP;(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对否?(6)用2016年作为基期,计算2016年和2017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答:(1)2016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2)2017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实际GDP=1 450美元,2017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2017年为基期,2017年实际GDP=1 850(美元),2016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2016年作为基期,2016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2017年GDP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9.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BS=-200。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p+ sg+ sr=300+(-200)+100=200(亿元)(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10.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他们是否一定都是整数?解答: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假定某国在某年投资是4000亿美元,该国在该年的资本存量可能是2万亿美元(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及存货价值等)。
厂房、机械设备等会不断磨损。
假定概念磨损掉的资本价值即折旧(当然不仅有物质磨损,还有精神磨损,例如设备因老化过时而贬值)有1000亿美元,则上述40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10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资本只有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就是净投资,而这1000亿美元因是用于充值资本设备即用来替换或者说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故称重置投资。
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即上述4000亿美元(=3000+1000)是总投资。
用纸出发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就是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