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前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解析我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内容和目标,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章:课程理念1.1 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三章:课程内容3.1 物质与运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形式,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3.2 能量与信息掌握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了解电磁学、声学等基本物理知识,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3.3 生命与宇宙了解生命现象和宇宙结构,掌握天文学、生物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第四章:教学建议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4.3 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第五章: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描写我国边疆小学校园生活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1.2 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了解边疆地区的教育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体会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快乐生活。
2.2 生字词学习2.2.1 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2.2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2.2.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3 课文解析2.3.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3.3 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民族团结。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培养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书写生字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4.2 生字词书写评价评价学生的生字词书写正确与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4.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1.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5.2 第二课时1.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2. 讨论课文主题,体会民族团结。
5.3 第三课时1. 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5.4 第四课时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总结课程,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第六章:作业设计6.1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概述1.1 引言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幼儿得到优质的教育。
1.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使幼儿园能够有系统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的成长发展,使幼儿得到全面、均衡的教育。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目标2.1 教育理念本幼儿园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2 课程目标本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的社交交往和情感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培养幼儿的艺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课程内容3.1 教学科目本幼儿园的教学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与文学- 数学与逻辑思维- 科学与探究- 社会与生活- 健康与体育- 美术与手工- 音乐与舞蹈- 游戏与玩耍3.2 教学活动安排本幼儿园优化教学活动的安排,将游戏和玩耍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各项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当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幼儿园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和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2 教学方法的评价本幼儿园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幼儿园的教学方法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效果的观察和反馈、幼儿学习情况的记录和分析等。
通过评价,不断改进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评价体系5.1 评价标准与指标本幼儿园制定出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 语文课程资源
所和活动中获取学习资源;
还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
程资源,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都是不可忽视 的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
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对教师的要求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教师要树立三种观念
课程资源观 2、系统优化观 3、潜课程观
1、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
1、遴选、鉴别的能力
2、组合、变通的能力
3、协调、沟通的能力。
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 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 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 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 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高三即将离校,学校准备为他们举行“壮行
仪式暨毕业典礼”,教师就借此机会设计拟 写标语这一活动。 活动程序:先由学生讨论,标语的主题应为 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及勇敢面对高考的精神。 接下来面向全班征集标语,最后由部分同学 选出最佳标语,也可在大家拟写的标语的基 础上进行再创造,最终写出标语。
感激,浓而不烈;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
活动程序:向学生介绍人物事迹,并把颁奖
辞印发给学生,把板报分为三大部分:人物 事迹、颁奖辞、感言(由学生自己写出,教 师修改)。每两周一个人物,每一个小组负 责两个人物。如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帮助 解决。
邰丽华:
学生感言
2岁时,一次高烧改变了她的命运,由一个正常
人变成残疾人;6岁时,一双舞蹈鞋又一次改变 了她的命运,由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者变为受人 尊敬的舞者。她的舞姿向我们诠释着雕琢生命的 意义,她的艺术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美的享受,也 是心灵的一种强烈的震撼。邰丽华的事迹告诉我 们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勇敢的面对,努力改变自 己,依然会从不幸的谷底攀上人生的高峰。(曹 媛)
第三章 语文课程资源
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对语文课程资源提出了要求,在“实施建议”中进行了具体阐述。
这是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
本章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第二条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
它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做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资源,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XX年版 思修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教案
XX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 36 已完成学时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讲清楚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学数字资源使用及教具挂图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课程手机app云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根据新教材编制新教案根据新教材制作新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小组选题准备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资源使用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课前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制作导入讲解爱国,该如何表达?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要爱祖国?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朗读案例:《课堂上的交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爱国主义是中化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最根本的是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教师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文件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学生提问,与学生个别交流 10′总结归纳交流互动 10′ 35′手机app云课堂参与互动专题讲授插入案例小组讨论视频插入探究性学习插入案例提问18′ 15′课中讲练巩固复习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学生完成后通过手机云课堂app 微助教学生端上传作业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手机云课堂app 课后巩固作业答疑通过云课堂手机app、QQ群、微信群交流答疑信息化交流手段板书设计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三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语文课程设置情况,学习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讲述、自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课程标准又称课程纲要。
解放后我国曾长期使用是类似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1、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2、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所阐述的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课程建设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课程建设及相关工作。
第三条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三)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效果;(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管理第四条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二)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体系整体质量;(四)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体现时代特色。
第五条课程设置程序:(一)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统筹规划;(二)各学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学校审批;(三)学校审批通过后,各学院组织实施课程设置工作;(四)学校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置。
第六条课程管理:(一)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建设标准;(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三)加强课程评价,促进课程不断优化;(四)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第三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第七条课程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一)科学性:课程内容应体现学科前沿,符合科学规律;(二)时代性:课程内容应反映时代发展需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系统性:课程内容应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四)实践性: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八条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二)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三)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论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论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邓红莲;刘宗南【摘要】学校教育课程资源内容繁杂多样,为了提高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及其有效性,有必要对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从开发到利用的过渡阶段.本文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的涵义及其整合的主体与客体问题,着重探讨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的策略.【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8【总页数】3页(P108-109,114)【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整合【作者】邓红莲;刘宗南【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21学校教育的资源内容繁杂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为了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及其有效性,必须处理好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容量限定以及课程资源与学生的可接受学习之间的矛盾,必须开发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必须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必须对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作为从开发到利用的过渡阶段。
一般来说,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派生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对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研究,20世纪初,杜威就已经确立了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则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课程与教学整合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
在价值取向上,杜威的课程与教学整合追求的是“实践兴趣”,而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则以“解放兴趣”为核心。
这种兴趣使人类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构建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
在这个意义上,课程不只是游离于教育情境之外文本,而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内容与意义。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二条建设目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各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立足自主建设。
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3.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4.创新创业类课程。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过程和疾病机制。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疾病诊断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述1.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1.2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3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1 细胞损伤的类型和机制2.2 细胞坏死和凋亡2.3 纤维化和再生第三章:炎症3.1 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类型3.2 炎症的发病机制3.3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第四章:免疫病理4.1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机制4.2 自身免疫性疾病4.3 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第五章:遗传性疾病5.1 遗传性疾病的类型和机制5.2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举例5.3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等形式,系统地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疾病机制。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方法定期考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如提问、讨论等。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6.2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难度等方面的反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习指导,识字教学等,为其以后教学改进以提供指导;掌握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说课与模拟上课等,为其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在充分理解有关原理的基础上,能巧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以及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
二、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后学生要多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小学课堂,认真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策,在此基础上写成专业小论文。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资源、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程难点:语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诊断、生成性教学等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媒体PPT、视频教学等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范围和作用(2)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3)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目标(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与教材(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小学语文学习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学习与学生发展(2)小学语文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2)教学难点:几种主要的现代学习理论第五章识字教学(4学时)1.教学内容(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方法、字形教学的方法(2)教学难点:字形教学的方法第六章阅读教学(5学时)1.教学内容(1)阅读教学综述(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以课文为中心的篇章教学(2)教学难点:掌握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的方法第七章习作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写话教学(2)习作教学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教学难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第八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式设计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第九章说课与模拟上课(5学时)1.教学内容(1)说课教学的内容、一般程序和方法及其评价(2)模拟上课的类型特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模拟上课的特点(2)教学难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第十章课堂观察与诊断(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价值(2)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特点(3)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4)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与方式(2)教学难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诊断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60%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孙凤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蒋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徐林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6]《小学语文教学论》,李广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龙宝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吴忠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小学教学论》石鸥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教学论》,李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概况、历史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内容学校概况:校名、校址、学校规模等;学校历史:学校成立背景、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等;学校特色:教学特色、科研成果、校园文化等。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2.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3 教学内容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课堂纪律、校园安全等;学校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办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参观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教学手段讲授:讲解学校的概况、历史和特色;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学校的发展方向;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各个部门和设施。
3.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参观报告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10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4.2 教学计划第1-2 课时:介绍学校概况;第3-4 课时:讲述学校历史;第5-6 课时:介绍学校特色;第7-8 课时:解读学校规章制度;第9-10 课时:阐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学校概况手册》;《学校历史汇编》;《学校特色介绍》。
5.2 辅助材料校园参观指南;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解读。
第六章:课程活动设计6.1 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6.2 活动内容组织校园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开展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举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 课程论
4、课程评价从“甄别性评价” 走向“”发展性评价。
强调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 价放在突出位置,主张对学生 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 合起来。
第三章 课程论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一、课程及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是指学科 2、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 3、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范围 4、课程是指学习经验和体会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 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 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 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 的文化和经验。
改变了原有课标“识记”“理 解”“运用”的梯级目标体系,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 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 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
2、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更为新 颖:
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 构建课程内容,在内容标准的陈 述上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 为主体定位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3)内容标准(初中)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国情教育
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 文化认同
我与他人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德 权利与义务 共同理想
的关系
我与国家和 积极适应 承担社会 法律与社会 知国情
社会的关系 社会
责任
秩序
爱中华
(3)内容标准
(高中)必修课---经济生活、政 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 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 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个方 面的内容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功能拓展与创新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功能拓展与创新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背景 (3)1.2 在线教育平台功能拓展与创新的意义 (3)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与功能拓展 (4)2.1 用户需求调研 (4)2.1.1 调研目的 (4)2.1.2 调研方法 (4)2.1.3 调研结果 (4)2.2 针对性功能拓展 (4)2.2.1 课程内容拓展 (4)2.2.2 个性化推荐功能 (5)2.2.3 互动交流功能 (5)2.2.4 便捷性功能 (5)2.2.5 学习数据分析功能 (5)2.3 用户反馈与功能优化 (5)第三章:教学内容与资源创新 (6)3.1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6)3.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6)3.3 教学资源评价与更新 (6)第四章:教学方法与工具创新 (6)4.1 个性化教学策略 (7)4.2 教学工具的创新应用 (7)4.3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7)第五章:互动与交流功能拓展 (7)5.1 学生互动功能优化 (7)5.1.1 提升互动体验 (7)5.1.2 激发学生积极性 (7)5.2 教师与学生互动创新 (8)5.2.1 个性化互动 (8)5.2.2 教师引导与激励 (8)5.3 交流社区建设与管理 (8)5.3.1 社区建设 (8)5.3.2 社区管理 (8)5.3.3 社区互动活动 (8)第六章:学习支持与服务创新 (9)6.1 学习辅导服务 (9)6.1.1 个性化辅导 (9)6.1.2 实时互动辅导 (9)6.1.3 专业社群支持 (9)6.2 学习进度跟踪与反馈 (9)6.2.1 学习进度可视化 (9)6.2.2 定期反馈报告 (9)6.2.3 智能提醒与激励 (9)6.3 学习成果评价与认证 (10)6.3.1 多元化评价体系 (10)6.3.2 证书与学分认证 (10)6.3.3 学习成果展示与分享 (10)第七章:数据驱动与个性化推荐 (10)7.1 数据采集与分析 (10)7.1.1 数据采集 (10)7.1.2 数据分析 (10)7.2 个性化推荐算法 (11)7.3 用户画像与精准推荐 (11)7.3.1 用户画像 (11)7.3.2 精准推荐 (11)第八章:平台安全与隐私保护 (11)8.1 信息安全防护 (11)8.1.1 概述 (11)8.1.2 数据加密 (12)8.1.3 身份认证 (12)8.1.4 访问控制 (12)8.1.5 安全审计 (12)8.2 用户隐私保护 (12)8.2.1 概述 (12)8.2.2 用户信息收集 (12)8.2.3 用户信息存储与处理 (12)8.2.4 用户信息共享与披露 (12)8.3 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13)8.3.1 概述 (13)8.3.2 法律法规遵循 (13)8.3.3 行业标准遵循 (13)8.3.4 平台政策制定 (13)第九章: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创新 (13)9.1 商业模式摸索 (13)9.2 盈利模式创新 (13)9.3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4)第十章: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14)10.3 在线教育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15)第一章:概述1.1 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
体育课跑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已经在运用着各 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例如制作的模型、播放的磁带、
专家的讲座、教师查阅的资料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
是在进行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好”资源
“只有技术含量高的资源,才是好的课程资 源”。
是否高技术产品的利用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 直接来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 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 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 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 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 展的各种资源。
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 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 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第二节 作为课程资源 的教材
一、素材性课程资源
(一)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人格品质;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 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 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其特点是 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 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又分 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的。可预设的如教材,不可预设 的就是动态生成的资源。
教师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说:唢呐、芦笙、口琴……专家听到 “树叶”、“手指”,心中大喜。如果连树叶、手指都能作为音 乐课的资源,那谁还能说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呢?
一、课程资Leabharlann 的内涵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 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 和人力。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 目标的各种因素。
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间并没有绝对的 界限,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既包含课程的素材,也 包含课程的条件。
(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 物质资源;
无形资源包括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 力、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生成的主题 等。
二、课程资源的类别
(一)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 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 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 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 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 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 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课程资源与教学 内容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类型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具有改进教学内容的意识 学会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 第二节 作为课程资源的教材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
众 王老师: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
身边的课程资源
案例1
利用日常的器材做实验
力的分解——一次性筷子和橡皮筋支架
摩擦力——纸条提书
弹力——在书本间指压直尺
伯努利方程的验证——吹动两纸片合拢
案例2:主动利用生活中的实验资源
超重、失重 坐电梯
杠杆原理 用20牛顿的弹簧秤称4千克重的物体
三相交流电 到机房观察发电机组
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组织学生到发电厂参观
朱老师:我比较同意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课 程资源就是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 然资源的总合,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 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的资源。
杨老师:我觉得朱老师的看法有点将课程资源 泛化,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 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说 纷 纭
除此之外就是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
李老师: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 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田老师:我觉得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 还包括一些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纪校 风等。
马老师:我认为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一切能够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到农村学校调查课程资源问题。老师们说,很 多村小没有配备风琴,音乐课被当然地取消了。
专家请教师们一起思考:是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村中 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上音乐课呢?专家对教师们说:“也许在你 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学 生欣赏《二泉映月》、《江河水》?还有,当地乡亲们耳熟能详 的民歌、地方戏曲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除了二胡,还有 笛、箫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
(三)课程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不同的地域,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 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
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 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 的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
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 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必然会有所区 别。
2.价值潜在性
同一资源对于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 值。
能否成为课程资源,能在教学中发挥多大作用,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能力。
四、课程资源观
几种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
是资源。” “课程资源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技术含量
高的资源才是最好的资源。” “只有城市和重点中学才能开发 与利用好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