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记叙文阅读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鉴于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在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曲折、情感真挚感人的记叙文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纵观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四川省各地市大多选两篇文章,考查两种文体,有的地市则三种文体都考,如南充、达州、内江等,但不管怎样选,记叙文阅读是必考文体。
而且在选材的内容与题型方面呈现了以下趋势:①阅读材料多来自课外,不仅注重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注重对记叙文文体核心考点的考查,如对阅读材料标题的理解与作用的品析、内容的概括与梳理、理清记叙顺序和线索、词句的理解与品析、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品析等方面的考查,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②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涉及亲情、成长、家乡、品质、哲思等,体现人文性和时代性特点。
③题型更加灵活,特别是开放类试题,包括感言、感想、联想与想象、仿写、公益广告、现象评价等。
另外,题型还侧重与课文的结合。
④主观类试题及开放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表达能力,突出个性化体验。
预计在2016年中考中,记叙文仍将是中考命题者的宠儿。
“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内容的分析与探究、语言的理解与品析、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依然是重中之重。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2015·乐山)老师!老师!阎连科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初中记叙文、小说阅读技巧及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记叙文阅读包括小说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按内容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二、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开头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领全文,统摄全篇;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③与结尾相照应首尾呼应2.内容上:①点题;②点明主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写法上: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首尾呼应四、结尾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2.内容上:①深化中心,升华主题②点明主旨3.写法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③给人遐想的空间,意味悠长;五、题目:一作用1.总结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的主旨3.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标题好在哪里1先分析题目的作用2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三题目的含义1、表面含义结合内容2、深层含义结合主旨四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1、题目的作用2、换用的题目不能体现这样的效果记叙顺序1.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事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奠定基础,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②丰富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我的叔叔于勒杨修之死4.补叙:①补充交待故事情节,使真相大白,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智取生辰纲四、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四、线索: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联缀起来的“依据”,通称线索;1.以某物为线索:如背影―背影,羚羊木雕―羚羊木雕;2.以事件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为明线;3.以时间为线索:4.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以某人为线索:某人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一个次要人物;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明线,也可以是曲线的暗线;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以爱国主义感情为暗线;怎样找线索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背影羚羊木雕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如背影中,“背影”在文章反复出现了四次;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作者感情或态度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文章的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八、人称的好处作用一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1.使文章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2.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是次要人物二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交流三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步骤:表面意思是……深层意思是……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1.先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本身表层含义:词语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句子先找准关键词并分析;2.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方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3.最后分析表达了人物……心理、感情、态度、评价十、赏析语言: 角度+分析+情感赏析语言时,先找准角度,再加以分析,最后可加上其中体现的感情;角度: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表达方式,富有哲理,句式整变换骈散句结合,长短句交错,多用四字短语,口语与书面语巧妙结合……十一、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性格+身份XX是一个……的YY.十二、语言特色1.语言朴实质朴自然,但饱含深情,易打动读者的心;如背影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语言尖锐、泼辣,充满嘲讽意味;4.语言幽默,诙谐风趣;5.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口语色彩浓重;6.语言含蓄,耐人寻味;十三、写作手法1.以小见大:如散步通过记叙一家三代散步的小故事,表现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2.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如春小石潭记;3.托物言志:如陋室铭中托陋室之物,言陋室不陋,言高洁傲岸之志;4.借物喻人: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写作的方向向着写人的方向发展,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褒贬与“物”有类似特点的人;5.衬托侧面烘托: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1用其他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用“我”来反衬菲利普夫妇;再如爱莲说中用菊花的隐逸正衬、牡丹的富贵反衬来衬托莲的高贵品质;2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沉寂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索、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6.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7.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喻指具有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海燕8.描写景物的角度:善于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描绘:如春9.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写静10.表达方式: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机结合;11.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特点/性格/形象;如芦花荡12.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点名中心或开门见山13.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故乡14.联想和想像: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别一事物,“联想”出来的另一事物往往都是实际存在的;想像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想像出新的形象;“想像”出来的另一事物,往往都是虚幻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15.烘托:先从侧面进行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范进中举一文对范进喜极而疯的描写就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疯态场面的热闹,烘托了范进中疯的厉害与疯劲之大;16.埋下伏笔: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多是一些细节的东西或是具体的物件;17.设置悬念:正面设置疑团而不立即予以解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一再使用悬念,引人入胜;18.虚实结合19.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或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或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2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21.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形象,表达了……感情;(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形象,表达了……感情;(3)排比:突出强调……,强烈表达……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更有感染力、说服力,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4)夸张:突出人或物的……特征,强烈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5)反复:突出强调……,强烈表达……感情,富于感染力;(6)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启发思考,使文势波澜起伏有变化内容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结构上;(7)反问:突出强调……,强烈表达……,加强语气,更有感染力;(8)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给人以美感;十四、概括主旨主要内容通过写……内容,表达了作者……感情,告诉我们……道理/给我们……启示;小说一、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语言、动作、外貌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概括介绍、形象描绘详写、略写4.作者及他人的评价、态度二概括故事情节:谁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结果/意义三理清故事情节:1.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四个部分;看是否要求划分具体的段落;2.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性格/身份/地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待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 2.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身份,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二、题目的含义:1.表层含义结合课文内容2.深层含义结合小说主旨。
中考语文现代文之小说(记叙文)阅读解题模板与技巧2
中考现代文之小说(记叙文)答题模板与技巧【中考考题板块分析】1、基础模块(字音、字形、词语运用(选词)、病句、选句、语言表达与名著选读)2、古诗词与文言文模块(古诗默写、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诗文赏析、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3、现代文阅读模块(A.小说、记叙文、散文;B、说明文;C议论文)4、作文模块【中考小说(记叙文)阅读的题型】1、记叙线索题2、记叙顺序及作用题3、字词句段赏析题4、字词句段含义与作用题【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关键语句、段落的作用(一般句段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5、文章中事例概括题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题7、记叙文的人称题8、补写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其他内容”题9、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10、小说情节与情感概括填空题11、人物心理推测题12、句子含义题13、句子理解题【考点讲授与解题思路】一、记叙线索题(有时考)1、题型(1)直接考: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文章以_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填空)(2)间接考:标题作用题。
文章以XX为题,有何妙处?(解答此类题型需注意:标题往往即线索)(3)隐晦考:①行文思路题隐含信息(必现词):文章围绕XX展开故事情节,请梳理全文内容并填写下表。
2赏析文章的结构或题目: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原因是什么?题型一:如何找文章线索1、常见题型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文章以_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填空)2、解题思路(如何寻找线索):1.看文题。
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物为标题的文章。
2.看反复。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3.看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中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晴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文章的线索。
注: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最突了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型一:情节梳理方法指导1.审题干。
看清题目要求,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明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找到相关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抓关键。
抓住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关键句,加以提炼整合。
题型二:内容理解与概括方法指导1.合段意。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要素。
写人记事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结构。
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4.扩标题。
有的文章题目就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语的指代含义方法指导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1)认真阅读代词所在的段落,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出现在词语的前面,极少数情况是在代词的后面。
因此,首先看代词的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
然后联系文章内容推断含义。
词语的指代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对于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提取主要信息并加以归纳概括。
最后检验答案是否正确,选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2)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说明,而这些解释说明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因此,解题时可以从下句去寻找答案。
“×”(词)指代的是……,表示……。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题型一:句子理解方法指导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3.联系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4.体会句子的情感或议论的重点,理解句子的哲理意义。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2023年天津】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回答下题。
水乡寻梦申琳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
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
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
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
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
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
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
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
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月光如水。
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
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
初三记叙文、小说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三部曲”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明确“写什么”。
要求同学们对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知道“写了什么”。
如《故乡》初读时,应知道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重点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就行了。
2.细读文章,部分深究,明确“怎样写的”。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中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以及篇幅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
如《故乡》,文章重点主要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
为了反衬中年闰土的不幸,作者先写了少年闰土的可爱,然后再从正面写闰土的不幸。
通过“深究”,了解到是什么原因使闰土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说不出苦的“木偶人”,也明白了杨二嫂怎样由“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
3.精读文章,整体优化,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一篇文章,通过对“部分”的深究,再回到整体上来,得到对整体的概括认识,这时的认识已不停留在某个词句,某个段落,而是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认识。
如《故乡》回到整体上来,就应明白:原来作者是要通过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描述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痛苦的根源。
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对少年闰土和年轻的杨二嫂的回忆,将过去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主题: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深重的经济剥削和阶级压迫使得农民日趋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
通过以上深究使认识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二、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
比如,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的。
其中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
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
这类文章大多要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阅读(小说)
四、品味小说人称
• 典例分析:(2011陕西《补丁也开花》第14题)
小说采用的是第几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及评分:第一人称(1分)。便于表达作者的同情和赞 叹之情;让读者感觉真实、亲切。(2分) 方法指导: 第一人称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 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的不多。 第三人称 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 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中考专题复习之
记叙文阅读
小 说
小说知识及运用
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关于小说知识: 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3、关于人物:(塑造) 描写: 4、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 5、环境: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6、小说的类别:(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小说的特点
• 完整的故事情节 • 典型的环境 • 精巧的构思 鲜明的人物形象 深刻的主题
中考考点
一、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三、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含义 四、揣摩作品的写作技巧
一、理解小说标题
三、把握性格,分析形象
• (一):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把握人物形象• 典例分析:(2010陕西《秦腔吼起来》第16题)
• • •
仔细阅读小说的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1)“另外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2分) 感。(1分)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小说)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 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 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 过去。
(问题1) 的形式。填空题和填表题,充分利用题干 假扮的,早被棒子识破。(意思相
中提供的内容,先找出已知的内容分别是 近,不超过50字)
哪些段落,再将剩余的各部分内容分别按
要求概括。
类型二
答题建议: 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创设)了一
句子通过环境描写,以露珠滴落、 青蛙跳水的声音表现夜晚的寂
环境描的 作用
类型四 揣摩人物形象
(问题4)
答题建议: 文章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的心理,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
棒子能正确判断出张叔叔的身 份,并将假扮成新四军的日军带 入湖中,以提前发出信号的方式, 将日军消灭,并活捉日军间谍,表 现出他的机智、勇敢,为人的沉
妈的怀念之情,对儿时不理解母爱的悔恨,以及在人生角色转换中对爱的
传递和延续的领悟。
目录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同学们,你们一定对阅读理解不陌生吧!我们就来看看这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他在语文考试中占分还不少呢?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看看你会做多少呢?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1.(四川巴中)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5—10题。
(18分)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公式阅读方法:1、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有目的的阅读。
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应该注意的语句:(1)标题(2)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3)文中反复出现的议论、抒情。
2、线索类型及主要思考方向: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语言赏析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理解词语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③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④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对策:(1)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
(2)各种词语的作用:①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②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③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④叠词能起强调作用。
公式:本词字面上是XX意思,但放在本文中,是XX意思,起到了XX的作用。
(2)某个词语可否替换(删除)首先要标明观点,可以或者不可,一般情况下不可。
答题公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删除)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赏析句子1、用词之美(同上)2、修辞之美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记叙文和小说文体课文阅读方法的要点
记叙文和小说文体课文阅读方法的要点。
一、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对如何阅读记叙文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找准记叙文的六要素在记叙文中,“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找准它们,有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如《一件小事》中在阅读中首先要找到六要素,再概括文章的主题。
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对此,教师应该先举各类记叙顺序的实例,最好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分清各类记叙顺序,并逐步学习按照各类记叙顺序写作记叙文。
3.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荔枝蜜》中先找到文章的写作线索,就可以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
4.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概括段意。
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记叙要素(人、时、地、事)的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
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提取内容要点概括法,提取中心句法,具体描述法等。
5.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任何文章,都要学会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至于文章的主题,一般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表现出来,可从分析题目、开篇、结尾、议论抒情句等入手。
特别是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应引起重视。
6.要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重点理解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外形、服饰、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7、理解重要词、句的特定(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和句子,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可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立意、多方面多角度揣摩的方法去理解、体味、领悟。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文阅读-小说阅读考点提升练(二)+++2023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小说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尖山梁的月光马晓红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
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
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饭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
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
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
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
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
见我起来了,留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苞谷面的白面锅盔馍。
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婆。
背婆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
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婆,徇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
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
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婆,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
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
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小小说作文600字
小小说作文600字【篇一:小小说典型记叙文】全是头版下午,陈总从市里参加“报刊整治工作会议”回来之后,一如霜打的茄子,一个人闷坐在办公室里,因为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县(市、旗)和城市报刊将基本停办,只保留解放前由我党创办的报纸和民族自治县(市、旗)的报纸及民族文字报”。
而这份由他主办也是由他创办的《方石舟日报》还不到十周岁呢。
当初他刚踏入不惑之年,满腔热血立志办一份青史留名的小城大报。
刚创办时,报社才3个人,他既是社长、也是总编,是记者又是编辑。
尽管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又采又编,又审又签,可成天乐得屁颠屁颠的。
陈总是科班出身,脑子灵活,人缘也好。
有这三条开路,《方石舟日报》自然办得红红火火——由旬报到周刊,由周刊到周三,由周三到日报可谓与时俱进;如今已是15员大将的报社,非但没要县财政一分钱发工资,而且每年还向县委、政府上交十多万元;当年挤在宣传部的一个角落里办报,如今可是一座五层楼的方石舟日报大厦,还配备了两辆档次不低的轿车,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创业力度。
当然,也有人说他这些年把这张报纸办得太不像报纸了,而是“领导的政绩广告”、“暴发户的婊子牌坊”、“奸商的高价托儿”、“老百姓的应急手纸”??还有人说他这些年之所以能赚到钱,凭的就是依靠县委、政府等几套班子的行政手段——摊派发行。
可不,一个不到30万人的小县,年发行量达20多万份,虽没能达到人手一份,但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方石舟日报》。
在方石舟这个地方,你或许可以不完成中央、省、市报的征订任务,但是你不可以不完成《方石舟日报》的硬性指标,前后两届班子都把它作为一条原则。
21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214个村委会书记、主任,1868个村民小组长及县直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排着长队争着上头版头条。
尽管那头版头条不是白给你上的,但是能在全县人民面前显像露脸,对有些人来说,的确机会难得啊!因为有些刚上任不久还没轮到上头版头条,就出事了,留下一肚子的遗憾。
记叙文 小说阅读练习
记叙文阅读题《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
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
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
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
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
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
‛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
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
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
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支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
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
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
‛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
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
【素材】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小说阅读技巧素材
【关键字】素材记叙文(小说)阅读技巧1. 情节的概括或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首先要确定主人公是谁)情节的概括格式:人+事+结果。
(概括时,没有字数限制时可以写详细点。
要把能突出文章主题的因素加进来。
如《慈母情深》《我也美丽》)主要内容的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主题。
情节类填空或填表题:先找出提供的情节示例的范围,从而找到要概括的情节的段落范围,再看示例有没有固定格式(如:都是四个字、都是“ 的”的结构等),再概括。
2. 赏析(点评)句子(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1)比喻: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东西)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又如拟人:拟人,“……”“……”等词赋予了“……”以人的动作(心理、情感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东西)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描写(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或细节等描写),用“ ”“ ”“ ”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样子(反应、情状等),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感情、性格、品质),(或表现了谁对他的情感)(3)没有用修辞手法,又没有出色的描写方法,就赏析句中的关键词语(必须引用关键词语,没引用就会被扣分)。
作用格式同上。
(注意:拟声词、叠词、短句)有时,还要看这个句子处于文章的位置,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1)为下文做铺垫;(2)与下文对比;(3)与下(上)文相照应。
2、词语的表达效果:(1)解释词语的意思;(2)生动形象地写出(描写东西);(3)表现(表达);有的词语还有特殊用法:反语,一语双关,叠词,拟声词,贬词褒用,大词小用。
有时,还要看所属句子处于文章的位置,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1)为下文做铺垫;(2)与下文对比;(3)与下(上)文相照应。
3.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为下文作铺垫;(4)表现人物的品质(感情、心理);(5)推动情节发展;(6)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7)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如:全文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4、人物性格分析:在文中找能概括其性格特点的词,找不到结合情节去概括。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小说
一、(2019·湖北孝感)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品紫砂壶余显斌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
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
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
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
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
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
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
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
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
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
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
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
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 • • •
4、从练字、用词角度赏析。 5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7、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 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
1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不能互换。
中考现代文复习备考攻略
----记叙文专题
(记叙文、小说、散文)
2/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揭示作品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 3、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和 结局。 5、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
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题型③:分析文段作用解题技巧:
• • • • • • • • • • • 开头的作用有: 1)、引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 3)、列举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 4)、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5 引出下文 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 密。)
简要分析论证过程答题思路
• 建议:
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运 用……,接着论证了……,最后得 出……的结论。
14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内容上:
1、开篇点题,题目是···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结构上: 1、总领全文; 2、引起下文的· · · 内容,为下文 的· · · 作铺垫。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答题格式:含义?
1、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什么作用? 3、点明主旨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4、作为文章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5、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限字答题
• 1、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2、进行缩句,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删掉,把 人名地名进行简称。
17、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 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 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
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 的主要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 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结构上: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概括出中心) 2、首尾呼应(照应前文···内容、照应标题是· 内容上: 1、点明中心(概括出中心),升华主题; 2、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的内容)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3、篇末点题,题目是· · ·
句子含义的理解
•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语言、动作、神态、 外貌、心理、听、视、嗅、味、触觉 • 3、从表现手法入手(托物言志,借物抒
• 插叙的作用: • 1、插叙了。。。的原因(事情),使文章内容更 加充实,突出××人物的××特点,形象更免了平铺直叙。 3、帮助展开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晰。 倒叙的作用 1、使文章曲折有致,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 入胜,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增加叙事波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
题型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熟记——熟练掌握每种论证方法各自的作用
• 1.举例论证:列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 • 3.对比论证:将……与……对比(通过正反对比),强调 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 力度,给人深刻印象。 • 4.道路论证:引用……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充分、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