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部分论述精选
现当代文学鲁迅相关论述
一、对阿Q这一形象的理解1、普遍性和虚无性“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很渺茫。
”——这里说明了阿Q的普遍性,同时也说明了阿Q思想的虚无性,连自己的姓名籍贯都不知道,可见阿Q可悲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2、精神胜利法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集中体现,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跟别的思想家的信念有着本质的不同,思想家他们不追求现实的功利,但是他们的追求是坚定的,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思想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在遇到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的时候,就会采用这样的的方法来麻醉自己3、不坚守自己,人性的悲剧性。
不坚守自己:“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因为阿Q没有自己的坚守,没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因此阿Q只能很可悲地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获取满足。
这也与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不谋而合。
悲剧性:“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子民全不在他的眼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不值一笑的神情”/“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啊”——一方面是自己实力的弱小,另一方面却对强者在暗地里看不起,甚至还有希望他们遭到祸事,而在遇到强者的时候却只能摇尾乞怜,这就是阿Q的可悲性。
也是人性的悲剧性。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1、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阿Q:遵循严格的封建思想:男女之大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虚伪无赖的阿Q:表面上满脑子封建思想道德,但却拧女人大腿、摸小尼姑的头、心想“引诱野男人的女人”;直接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这种无耻又无赖的话3、深受封建统治者迫害与剥削阿Q:赵太爷手里的大竹杠打过他,还定下五个苛刻的条件,将阿Q 仅有的家当全部榨取干净,断绝阿Q的活路4、自欺欺人的阿Q:被秀才大骂后,就觉得“似乎一件事也已经收束,倒反觉得一无挂碍似的”,以至于出去看热闹还在想被自己调戏的吴妈“不知道闹什么玩意儿”(第五章生计问题)仿佛从这一天起,未庄的女人们忽然都怕了羞,伊们一见阿Q走来,便个个躲进门里去。
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论述“觉醒”与“抗争”的精神
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论述“觉醒”与“抗争”的精神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展现出觉醒与抗争的精神,他们在社会与个人命运的磨难中逐渐觉醒,通过抗争来追求真理、正义和自我价值。
这种觉醒与抗争的精神不仅体现了个体的成长和进步,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的作品是最能体现觉醒与抗争的精神的典范之一。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常常身处于社会的边缘,受到种种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并不甘于被动承受,而是觉醒并以各种方式进行抗争。
比如在《狂人日记》中,主人公通过疯狂的言行来揭示社会的疯狂和荒谬,从而触动了人们的思考;在《阿Q正传》中,阿Q虽然屡次被欺负,但他依然保持着一种骄傲和抗争的精神,通过自欺欺人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而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也有许多作品展现了觉醒与抗争的精神。
比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身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通过抗争与顽强的生存意志,不断战胜困境并保持自己的尊严。
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女主人公陈清扬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逐渐觉醒,通过反叛与抗争来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觉醒与抗争的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个体的成长。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但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去觉醒并进行抗争。
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体现了人性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提供了动力。
觉醒与抗争的精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激励着个体去追求真理和正义,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面临苦难和压力时的坚持和勇敢,他们的觉醒和抗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觉醒与抗争的精神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大学文学院1995年-2012年考研真题1995年一、简答题。
每小题20分,任选两题。
1.比较新时期“新写实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比较新时期“朦胧诗”与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异同。
3.比较曹禺代表作(任选《雷雨》《北京人》《日出》)与高行健代表作(任选《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的思想与艺术。
二、论述题。
每小题30分,任选两题。
1.三十年代“新感觉主义”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2.试析贾平凹近期创作的得失。
3.试析陈白尘的《升官图》的讽刺艺术。
1996年一、简答题:1.“五四”文学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5分2.试析老舍《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25分3.试分析“新写实”作家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人的作品,并指出这一文学现象的得与失。
40分4.试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此题限戏剧学专业答题。
)1997年一、简述题(40分,四、五题任选一题)1 《青年杂志》初倡“六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林语堂散文的艺术成就(追求)。
3 “山药蛋派”的主要创作成就。
4 “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
5 郭沫若的历史剧理论及历史剧代表作特色。
二、论述题(60分,三四题任选一题)1 “新月派”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及其正负面价值。
2 《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3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
4 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艺术成就。
1998年一、简答题(60分)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论述题(40分,任选两题)1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2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1999年一、简答题(40分)1 “语丝文体”的主要特征。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介绍2.主要特点二、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1.鲁迅2.老舍3.沈从文4.张爱玲三、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对社会的影响2.对文学发展的意义正文:【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我国的现当代文学,通常是指从20 世纪初至现在的文学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深受社会历史变革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背景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从封建社会的瓦解,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的变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西方文学影响:现当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表现出现代化的特点。
2.主要特点(1)反映社会现实:现当代文学紧密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2)艺术形式多样:现当代文学体裁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手法也不断创新。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1.鲁迅鲁迅是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2.老舍老舍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展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沈从文沈从文以湘西风情为背景,创作了如《边城》等作品,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4.张爱玲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民国时期的都市生活,如《红楼梦魇》、《色戒》等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现当代文学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1.对社会的影响(1)唤起民众觉醒:许多作品对社会黑暗面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呼吁民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2)传承优秀文化:现当代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对文学发展的意义(1)创新文学形式:现当代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由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机关刊物:《小说日报》主张:倡导文学革命,“文学为人生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在创作方法上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主张严肃认主张严肃认真的观察,客观真实的描写,采用现实主义方法。
意义: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社团之一,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由于该会无严由于该会无严密组织,密组织,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渐解体。
创造社:成立: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发起者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
《创造季刊》出版标志着正式活动的开始。
主张:创造社是由文艺作家自由结合的团体,他们强调“内心的要求”,和侧重表现自我,重表现自我,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本倾向。
1925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对革命文学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意义:意义: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同文学研究会同文学研究会一起,一起,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始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日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悲剧意识即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生命的无奈感。
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则主要表现在:1、对人性的探索。
其中体现在对“恶”饿极度渲染和夸张,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2、对命运无常和苦难的描写。
3、对死亡的描写。
很多伟大的作品很难不触及死亡,大量的死亡事件充斥在余华早期暴力血腥的作品中。
二、余华小说的悲剧人物(一)、悲剧男性《活着》,深刻的勾画出富贵的生活随着家庭、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余华曾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
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将更 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随着读者对高质量文学作品的需求增加,网络文学的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地域特色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常常带有地域特色, 表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02
03
风格多样
文学作品的风格多样,包括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每种风格 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叙事技巧与结构安排
叙事视角
文学作品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以呈现 故事的不同层面和角度。
情节安排
文学理论的创新
现当代文学在理论探索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后世文 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
文学创作的繁荣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推动了文学 创作的不断进步。
06
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趋势
文学流派与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当代文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文学流派和风格,如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呈现出多 元化的特点。
重要作家与作品
重要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子夜》、《骆驼祥子》、《围城》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 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02
启蒙意识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引导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启蒙了人们的意 识。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1、“寻根文学”产生的缘由: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寻根文学”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内在规律使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这一切的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
外来文化、西方近代以来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化理论大量涌入也对这场变革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旧有的保守的文学观必然成为阻碍。
“2、“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韩少功:《文学“根”》:“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 “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
3、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寻根文学”的美学意义: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汪曾祺小说之特色:(详见课本P109—110)一,叙事风格;二,题材风格;三,语言艺术6.汪曾祺创作的美学意义:小说:P109—110;散文:P205第三段7.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代表作品:“雯雯的系列”。
中国现当代文学短评12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短评12则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论述文学与时代之关系极有见解,亦与牢骚满怀抑郁不舒的一般名士颇能神通,只是简略粗犷的几笔勾勒,魏晋这一段风云便隐隐浮动,顿时鲜活起来。
其中风度与文章可说是贯通全篇的,而非到药与酒这一尾,不能入骨三分地揭示这风度与文章如何烙上独异古今的魏晋品格。
当药效发作,酒力发动之时,这风度便是疾走行散时宽袍大袖的飘拂鼓胀,便是木屐扣地的“不平之鸣”,便是登高一啸的响遏行云,便是幽篁深处的一曲绝响。
然而又不在此,轻裘缓带是吃了药,穿不洗的旧衣亦为此。
于是有虱子,于是扪虱而谈;居丧之际,饮酒吃肉的名士派,还是服了药的缘故,冷食无定。
从统治者之后来定评(历史长短论),之以孝治天下,之以孝名杀文士,到一众文士之斥诗文为小道,之毁坏礼教,之与友绝交书,之示儿《家诫》,之南山采菊。
山林,廊庙,无不另有一副心肠不能表衷,鲁迅代为引发,慷慨之气里,几多悲凉。
沈从文与鲁迅:王德威《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一文视角独特,从二人文本皆可找出不在少例的砍头文字,1906年的幻灯片事件如果看作鲁迅弃医从文的标志性节点,成其后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呐喊“样本”,那么在沈从文自幼习染的湘西世界和随后的从军生涯里,砍头当真算不得稀罕事。
在沈从文不动声色的屡述下,砍头有起因种种,苗汉讼斗,军阀镇压,尽皆砍去,不由分说,日常到没什么人愿做“看客”。
如此对照下,鲁迅仅从影像上看到的杀头场景生出的反应未免有些大惊小怪。
如张新颖书中说,鲁迅是能够而且善于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的极端敏感天才,而沈从文是把不平常来接受的那么一个人。
王德威作结道,从此一例,中国文学分岔出两条不同的写实道路。
传统的五四模式是“启蒙者/被启蒙者”,而到沈从文这里,他的作品的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人物比较起来,并没有处在优越的位置上,相反这个叙述者却常常从那些愚夫愚妇身上受到感动和教育。
对于避难陪都重庆这段生活的集中笔墨,使得我们无从过多了解这之前他们有过如何幸福、理想的生活,那从前的美好,似乎也只在当下的尤为恶劣之时,如曾树生与母亲的争吵时,方才略提一笔,衬托大不如前,不堪忍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笔记——赵树理、朱自清、白毛女、巴金家庭小说
赵树理、朱自清、白毛女、巴金家庭小说1.分析评价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答案】赵树理是解放区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以创作农民小说而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表现如下:(1)从现实主义出发,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叶紫等新文学作家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的精神病态,表现了前所未有的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与思想变化。
(2)他塑造出几类独特的农民形象,为新文学画廊增添了崭新的翻身农民形象。
其中,既包括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心理处世,最终不同程度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也有敢于同封建压迫势力和传统思想斗争、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新型农民形象。
(3)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探索,创造了适宜农民接受而又雅俗共赏的新通俗文体。
赵树理借鉴改造民族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着重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人物;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连贯,有头有尾,有分有合,富有地方色彩与泥土气息。
2.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答案】朱自清散文具有以下创作特色:(1)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
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3)缜密精巧的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
如:《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当代社会中,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现当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关注点,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现当代文学也随之展现出多样性和活力。
现当代文学作品涵盖了多种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仅展现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思想内核。
现当代文学在创作形式、题材内容上呈现多元化。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诞生了许多新兴文学体裁和表现形式。
同时,现当代文学也关注一些当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关系、科技进步、生态环境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思想性。
在当代社会中,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表达和传递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价值观念的探讨。
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传播,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思想境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总之,现当代文学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研究分析现当代文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一)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一)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
一、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现当代文学的概念和范围有哪些不同的解释?
•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现当代文学的特征有哪些,可以举例说明吗?
二、现当代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作品如何反映社会变革和时代氛围?
•现当代文学对于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思想和情感有何影响?•现当代文学对于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关注与呈现如何?三、现当代文学的主题与创作风格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为何如此?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有哪些特点?
•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流派和文化思潮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
四、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和发展
•如何评价现当代文学的质量和价值?
•现当代文学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是什么?
五、现当代文学与个人阅读体验
•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个人阅读体验有何影响?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如何引发读者共鸣?
•请分享一部您最喜欢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并说明原因。
以上是针对“现当代文学论述题”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合集6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1篇1、鲁迅的民间文艺观2、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7、鲁迅与民间宗教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12、《二十四孝图》中“孝”13、《故乡》中的风俗画14、《野草》“梦”解15、鲁迅谈“民间陋习”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18、鲁迅与地方戏曲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21、《雪》的乡土风俗画22、鲁迅与中医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28、鲁迅后期著作及书信日记中搜购图书考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32、“再批判”的批判33、革命样板戏批判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40、现代散文文体认知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2篇现当代美学史研究论文许多人不满意前人的观点学说,常停留在指陈弊病缺憾,但却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来代替。
祁志祥是在学习反思前人各种学说观点的基础上,从美的“乐感”性能出发,推导、剖析美的语义、范畴、根源和特征,周密谨慎地推出自己取而代之的观点学说——“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用这一核心观念统帅全局,辐射广远。
中国现当代文学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对于社会、政治、历史等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描绘,以及对于人性、情感等主题的探索。
本文将分两篇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在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文学界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如鲁迅、季羡林等。
他们的作品回应了当时社会上的问题,探索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
1949年以后,中国成立了新中国,文学也开始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
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文学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和塑造新社会人物形象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茅盾、巴金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作家,如莫言、余华、杨绛、余秋雨等。
他们的作品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内心世界。
从古典文学的传统延续到现代的创新实践,中国作家们通过文字记录下人们的心灵沉思和社会变迁,传递着观念和情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图景。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关注社会现实。
现当代文学作品往往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社会的变迁和问题。
作家们通过文字传递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呈现出多样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关注人性和情感。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探索是一个重要主题。
作家们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的内心反思和情感变化,引发读者共鸣。
第三,探索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在追求内容创新的同时,也注重形式语言的新颖与变革。
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叙事方式、结构设计和语言特点,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力。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1.结合鲁迅具体作品谈谈鲁迅小说的叙事结构鲁迅的叙事性小说大都记叙了主要人物壮年之中走向死亡的大段经历,作品大都安置了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采用回忆的方式,将人物经历的片段显示在回忆的屏幕之上。
这个叙述者的首要职能是结构职能,即使有情感的流露,也不是直接说明主题,而是或反讽、或衬托、或戏谑,发挥着不同的审美修饰作用。
鲁迅的小说《祝福》以叙事主人公回到故乡鲁镇,因经历祥林嫂的死引发对她生命片断的回忆,从而将小说的主体事件一一展现出来。
这是一个双层的叙事结构:“我”回到鲁镇的所见所闻都是以顺叙的方式展现;而祥林嫂从第一次到鲁家做女工,被婆婆掠走再嫁,丧夫丧子后第二次到鲁家做女工,直至沦为乞丐的过程都是以倒叙的模式呈现的。
《祝福》中叙事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事件做出任何判断或评价。
“我”就是事件隐形的旁观者,是更为客观和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真实存在。
叙事主人公虽然从属于主体事件,但“我”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主体事件的原始形态,与主体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总的看来,鲁迅的人物小说因为表现人物经历的“纵切面”,包含着人物与社会生活情态的大量信息,展示着来自人物灵魂和社会群体意识方面的深刻意蕴。
2.结合具体诗篇谈谈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特点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中,其代表作《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
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人对于诗歌外在形式的“建筑美”也是精心构造的。
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
《再别康桥》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为诗人正是借描写客观景物的间接抒情方式,来贯彻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诗歌原则。
《再别康桥》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重视诗句的音尺、韵脚,都是对“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格律诗派的艺术主张与风格。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1)
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的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哟优良传统和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其实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被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人物悲剧性格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
先锋文学又被称作“实验小说”或“新潮小说”。
通常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欣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其作品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中,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的特征。
代表作家有马原,莫言,残雪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在由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结合具体资料论述 2题说明:论述题需要有学生的自我理解,要求有理有据;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求能够自圆其说。
1.怎样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方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a)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连自己姓什么都说不清,却还这样夸耀: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b)他能用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他连老婆也没有,却还如此夸口: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c)他能用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他被别人打败了,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且立即从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中获取心理满足。
d)他能以自己的丑恶去骄人别人说到他头上的癞疮疤时,他却认为别人“还不配”。
e)他能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和屈辱他吃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使用“忘却”这件祖传法宝,将屈辱抛到脑后。
总之,阿Q在实际上常常遭受挫折和屈辱,而在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而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阿Q精神”。
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及其以此为核心的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为弱者的生存哲学,其最大的典型意义也在于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两类。
传统知识分子有: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如: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被否定的反动知识分子——封建卫道士的形象(《肥皂》里的四铭(虚伪的道貌岸然之徒)、《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半流氓性质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小二黑结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主要表现是:(1)文章平实,不买弄文笔,不追求唯美,不滥用修辞。
《小二黑结婚》一文,从全文分析,我们觉得与传统艺术中的评书非常接近,语言明快朴实,吸收了古代章回体小说的长处,每段用一小标题概括内容,但又不宥于采用对偶句式...现当代文学论述 2011-06-26 14:06 | (分类:默认分类)1,从《小二黑结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主要表现是:(1)文章平实,不买弄文笔,不追求唯美,不滥用修辞。
《小二黑结婚》一文,从全文分析,我们觉得与传统艺术中的评书非常接近,语言明快朴实,吸收了古代章回体小说的长处,每段用一小标题概括内容,但又不宥于采用对偶句式作标题。
(2)文章开门见山,不沉迷于环境描写,而更侧重于概括性的言行描写。
如全文开头:“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一句话,两个反对婚姻自由的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场了,这样的描述,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就觉得文章更容易理解。
详细的环境描写并不是不好,而是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根本没心思看长篇大论式的环境描写,否则他们会觉得不知所云。
(3)故事情节紧凑,矛盾相对突出,处理问题也简捷果断。
紧凑的情节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突出的矛盾能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作出是非公断,简捷果断地处理问题可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观。
例如文章中对金旺弟兄的描述,对金旺弟兄结局的处理,对二诸葛三仙姑思想的变化等,都是用很干脆而简短的语言带过。
总之,赵树理的作品虽然无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思想与政治局限性的烙印,但是他对文章大众化品格的探讨与得失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2,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
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
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
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
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
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
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意。
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
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
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达夫却非要一一写出“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不可,这样的细致描写,更给人以遍地月光的形象化感觉,加重了月夜的氛围。
下面的描写就更精细。
作者不直接描写“首夏的季节”该热未热,那一丝“凉冷的春意”,是“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中感到的。
这种具体真切、细致入微的笔触,在一般小说的景物描写中,都很少见。
但是,作者接着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他们的关系,就完全是另一种笔调:这儿是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慈善医院的特等病房楼,当今天早晨进院来的时候,那个粗暴的青年法国医生,糊糊涂涂的谛听了一遍之后,一直到晚上,还没有回话。
只傍晚的时候,那位戴白帽子的牧母来了一次。
问她这病究竟是什么病?她也只微笑摇着头,说要问过主任医生,才能知道。
这三个人物之间,本来存在着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但在作者高度概括的粗笔下,冲淡了,消失了。
那个“青年法国医生”,既无姓名,又无肖像、外貌、衣饰等描写,一概没有,仅一个“粗暴”的形容词,就算完成了人物的出场以及性格刻画。
既然是个“粗暴”的医生,但作者并不描写他的粗暴行动。
他只是“糊糊涂涂的谛听了一遍”,然后以一个形容词,概述他的全部行动。
而他听了一遍之后“一直到晚上,还没有回话”,这种跳跃式的概括描写,则把病人之间的关系、纠葛,全部抽掉了。
郁达夫所注重的,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所以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情绪的描写,相当细致。
如:而现在却已经是深沉的午夜了,这些吃慈善饭的人,实在也太没有良心,太不负责任,太没有对众生的同类爱。
幸而这病,还是轻的,假若是重病呢?这么的一搁,搁起十几个钟头,难道起死回生的耶稣奇迹,果真的还能在现代的二十世纪里再出来的么?心里头这样在恨着急着,我以前额部抵住了凉阴阴的玻璃窗面,双眼尽在向窗外花园内的朦胧月色,和暗淡花阴,作无心的观赏。
立了几分钟,怨了几分钟,在心里学着罗兰夫人的那句名句,叫着哭着:“慈善呀慈善!在你这令名之下,真不知害死了多少无为的牺牲者,养肥了多少卑劣的圣贤人!”这是多么强烈而又细致的主观情绪。
以上三个片段,本是顺序接续下来的,如果把它们连起来读,似乎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更像散文。
这里,景象、气氛和感情,三者合而为一,情景交融,便有了一种淡淡的诗情。
不知哪位评论家曾经说过,小说戏剧的本质,永远属于诗,是抒情的叙事,或叙事的抒情。
我们从郁达夫的小说中大量篇幅的不同于一般散文的景物描写中可以感受,这种抒情性特征,不仅在于为环境气氛渲染,更在于“总要把热情渗入,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郁达夫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
无论是情节小说,还是人物小说,都不能没有人物,必须靠人物发展、演示故事情节,因为无论情节或布局如何巧妙,如果没有生动的人物去搭配,必定索然无味,因此,可以说“人物赋予情节以生命和意义”。
郁达夫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不只从表情、动作、对话、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摹,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传达人物的神情气韵,更着重人物心理的描写、把蕴藏在内心世界中的冲突、动荡、不安,生动地展现出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因此,郁达夫更善于通过细腻微妙的感情线索从而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在的心理层次,更多地采用了“自白”的艺术表现手法。
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与一般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不同之处:突出人物的自我感觉与内心矛盾。
由于他笔下的人物身处逆境,又特别敏感,因而自我感觉分外强烈,内心矛盾分外尖锐。
这集中表现为他们的理想与愿望破灭以后,那种感伤情绪无法解脱,悲愤之极,只能以死作了结。
《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他近来觉得孤冷的可怜。
”这完全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感觉。
孤冷到了“可怜”的地步,可见情绪之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一句话自成一段,而且直接用“觉得”字样,就把主人公内心的自我感觉,表现得十分突出。
郁达夫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感觉与内心矛盾,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世界,他的小说几乎不对人物作外貌描写。
恰如鲁迅所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也夫斯基那样的作者。
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穷人》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郁达夫也是这样一位“心理学家”,他手中拿的似乎不是画笔,而是解剖刀,当这把刀直入人物的内心,那么心中的一切便剖露无疑。
虽然人物似乎没有明确的外部特征,但读者却可通过人物的感伤、忧郁、悲愤而又不甘堕落、沉沦的矛盾心理特征,在想象中画出人物的外貌。
可以说,郁达夫笔下的人物心理,总带着一点“病态”,读者便可依此想象出人物的“病容”。
有时,郁达夫也勾勒几笔人物的外貌,但这是为了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心理。
《银灰色的死》对主人公的外貌描写,是郁达夫小说中最为集中、充分的一篇。
但这描写很特别,它不在小说开头人物出现时,也不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而是在结尾人物死后,以一个区役所的老仆贴出告示为媒介,来描述人物的外貌。
“那一张告示说”:行路病者,年龄约可二十四五之男子一名,身长五尺五寸,貌瘦;色枯黄,颧骨颇高,发长数寸,乱披额上,此外更无特征。
衣黑色哗叽洋服一袭。
衣袋中有Emest Dowson's Poems and Prose 一册,五角钞票一张,白绫手帕一方,女人物也,上有S.S.等略字。
身边遗留有黑色软帽一顶,脚穿黄色浅皮鞋,左右各已破损了。
主人公瘦弱枯黄的“病容”,正是他那孤冷忧郁的“病态”心理的反应。
作者将他的外貌在结尾时描写出来,仅仅作为内心世界自我暴露后的一个外部标记。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郁达夫采用的是单刀直入的心理描写——人物赤裸裸的自我暴露,以突出自我感觉与内心矛盾。
就是在偶尔写到人物的外貌的时候,他的着眼点仍然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病态”心理。
《沉沦》所塑造的形象的深刻性,就在于它表现了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感情波纹,都揭示得非常正确、细致。
主人公一开始的心理感觉是触景伤情,并引起对现实环境的感伤、不满,以至复仇的心理。
这种心理感觉之所以产生,正如他在日记写到: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
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
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
“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到日本来倒也罢了,我何苦又要进这该死的高等学校。
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这五六年的岁月,教我怎么能挨得过去。
受尽了千辛万苦,积了十数年的学识,我回国去,难道定能比他们来胡闹的留学生更强么?“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有感于祖国的贫穷,岁月的虚度,使他自然而然地忆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
由于三岁丧父,家境困苦,在他的小小的书斋里过了十几个春秋,便跟了他的哥哥到日本来留学。
这时候,他已种下了“忧郁症的根苗”。
而在异国,他所感到的同学的“白眼”,单调的生活,使他越来越忧郁。
又如何排解心中的愁绪呢?预科卒业之后,他听说N市的高等学校是最新的,并且N市是日本产美人的地方,所以他就要求到N市的高等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