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老师”典型形象分析
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家庭天使”妇女观与小说创作——以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文 学 作 品 是 现 实 生 活 的 一 面 镜 子 。狄 更 斯 的 家 庭 伦 理 观 无 疑 是 属 于 中产 阶 级 的 。反 映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 就 是 把 家 庭 天 使 作 为 理 想 的 女 性 形 象 加 以 描 写 。在 他 的 小 说 中 , 具 备 “ 家 庭 天 使 ” 美 德 的 女 性 尽 管 在 人 生 的 道 路 上 一 波 三 折 、 历 尽 艰 难 , 但 都 能逢 凶 化 吉 、苦 尽 甘 来 , 最 后 都 有 一 个 美 满 的结 局 。而不具备家庭 天使美德 的妇女,则不配有 更好的命运 。 《 卫 ・ 波 菲 尔 》 中 的 几个 重要 女 性 人 物 ,她 们 的 遭 遇 和 命 大 科 运 ,均 能说 明这 一 点 。 克 拉拉 是大 卫 的生 母 ,她 年 轻貌 美 后 留 给 她 的家 产 , 足 以让 她 和 儿子过着衣食 无忧 的生活 。寡居几年之后她 最终耐不住寂 寞 ,在 摩 德 斯 通 一 番 “ 言蜜 语 ” 地 进 攻 下 , 她嫁 给 了他 。 甜 克 拉 拉 满 足 于 男 人对 她 的 奉 承 和 赞 美 ,而 摩 德 斯通 只 是 觊 觎 克 拉 拉 的财 产 和 美 貌 。 结果 她 向往 的 “ 和 美美 ”的 日子 却是 和 引狼 入 室 ,婚 后 ,摩 德 斯通 立 刻 暴 露 出贪 婪 、 冷酷 和 自私 的面 孔 ,最 终 克拉 拉被 他 和 与他 一 样 冷酷 的姐姐 折 磨 至死 。 英 国文 化 传 统 对 于 妇 女再 嫁 的 看 法 , 以莎 士 比 亚 著 名 悲 剧 《 哈姆莱特 》中哈姆莱特对他母 亲改嫁新王 的态 度颇有代 表 性 。 父 亲 的死 让 哈 姆 莱 特 悲 痛 难 抑 , 但 让 他 更 伤 心 、 绝 望 的是 母 亲 迅 速 改 嫁 他 人 。他 谴 责 自己 的 母 亲 “ 荡 ” , 感 叹 淫 “ 弱 啊 ,你 的 名 字 是 女 人 ” 。在 哈 姆 莱 特 看 来 , 女 人 的特 脆 点是 爱慕虚荣 、脆弱善变 ,违 背了婚姻誓 言、失去贞洁节操 的 女人 连 畜 生 也 不 如 。维 多利 亚 时 期 英 国社 会 比较 开 放 、宽 容 ,但 是 对 寡 妇 再 嫁 也 还 存 在 着 偏 见 。维 多 利 亚 女 王 就 十 分 欣 赏家庭 天使 ,极为 厌恶再嫁 的寡 妇 。她本人在 丈夫阿尔伯 特亲王 去世后 ,就 曾长年 以寡妇 的形象面对她 的子 民。维多 利亚女王似乎 以行动来证 明,一个女人成功抵御住来 自内心的 欲望和外部的诱惑 ,她 也就赢得 了别人的尊重。在维多利亚女 王 的 影 响 下 ,英 国人 形成 了很 高 的家 庭 理 想 和家 庭 意 识 。 中产 阶 级 要求 女l f 生为家 庭 奉献 一 切 ,把 性 纯 洁上 升 到道 德 层 面 。 小 说 中 另 外 一 些 女 性 , 尽 管 她 们 的 婚 姻 遭 受 诸 多 不 幸 或 生 活 道 路 坎 坷 ,却 因 为 恪 守 妇 道 , 坚 守 节 操 ,生 活平 静 而 安 宁 。 贝 西 小 姐 ( 大 卫 的 姨 母 )遇 人 不 淑 ,嫁 给 了 一 个 自 即 私 、 凶 狠 的 男 人 ,尽 管 这 样 狄 更 斯 也 没 有 让 贝 西 小 姐 离 婚 再 嫁 ,而 是安排 她 和她 的丈 夫分居 ,直至她 的 丈夫死 去 。最后 贝西 小姐和大卫、艾格妮斯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尽享天伦之乐。 在 亚茅斯 ,寡居 的古米治太太 得到丈夫生 前的朋友辟果 提 先 生 热 心 照 顾 ,她 经 常 怀 念 死 去 的 丈 夫 ,动 辄 哭 哭 啼 啼 、 唉声 叹气,但在生活 中又完全依赖 辟果提 ,辟果提 到澳洲谋 生她 也跟着去 ,在 小说 的结尾 她依然是古米治太 太而不是辟 果提夫 人。
论苔丝的悲苦意识
OVERSEAS DIGEST2017年第1期1海外文摘2017.01海外 OVERSEAS1 哈代笔下苔丝的悲苦经历哈代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苔丝》为世人塑造了一个经典而又悲苦的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
作者通过对苔丝苦难人生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维多利亚文化虚伪的道德文明、宗教法律以及自私、冷酷的资产阶级风尚对一个弱女子的残害和人性的摧毁。
鲁迅说“悲剧总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作者的笔下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子,并赋予了她诗一般的灵性。
在批判家看来,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作的女生形象中的皇后。
这个质朴而善良的女子,这美的化身,最终却在残暴的社会道德体制宣判下香消玉殒,让后世的多少人为之动容。
苔丝,这个坚强而又勇敢的少女,她那高洁的品性以及那果敢、刚强的性格绝不逊于男性,在遭受了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之后,仍然挚爱着生活,珍惜着生论苔丝的悲苦意识张莉(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笔下的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而又富于反抗精神。
这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子遭受了一系列的人生不幸,在灾难与苦痛中生活着。
它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孝的,她经受着命运的作弄,是社会虚伪道德的牺牲品。
她有着纯美的爱情理想,但这种理想却在社会罪恶和虚伪观念的双重作用下被扼杀。
苔丝悲惨的人生经历是作者哈代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揭露与批判,同时也引出了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反思。
关键词:苔丝;命运;悲惨;反抗;女性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1-03作者简介:张莉(1976—),女,湖南安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农业信息化。
命。
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社会造就?人生有太多的巧与不巧,命运观在这部作品中不断涌现。
作者处处设下伏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事件的发生,以及场景的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到这其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爱》女性独立形象分析
《简爱》女性独立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以《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为分析对象,总述成书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生平与主人公塑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从盖茨海德、洛伍德、桑菲尔德、乡村小学及重回桑菲尔德五个阶段论述了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
从盖茨海德的最初反抗、到洛伍德的继续成长、再到桑菲尔德遇到罗切斯特先生,然后又从这里逃走,在乡村小学经受新的考验,最后终于又一次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直到最终获得幸福。
一个性格倔强的普通女孩由于不满于不公正的现实而终于萌发了追求全新的、平等生活的梦想。
并在生活的磨练中,一点点的成长,变得成熟,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简爱女性尊严自由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4)是英国文学的繁荣时期之一,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因塑造了新型的人物形象简爱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简爱有着强烈愿望,即:要求平等,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独立人格发展的历程《简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熟女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在盖茨海德府、在洛伍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庄园、在圣约翰家及重回桑菲尔德。
1、在盖茨海德府小说的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主人公童年生活的场景,也是全书故事的出发地点——盖茨海德。
盖茨海德是简爱的舅母家,她迫于丈夫临死前的嘱托而收养了简,可是她并不喜欢这个小女孩,把她视作肉中刺眼中钉,处处刁难、打击、侮辱。
简在这里所遭受的歧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而在这里所进行的反抗也同时坚定了她的信心。
在经历了无数次被欺侮之后,她终于以她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反抗,而且一点也没有退缩,并取得了胜利。
男孩里德经常轻蔑地对简爱说:“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
”显然,这些想法实际是来自于他的母亲里德太太,与其说是简爱的舅母在指责她,不如说是整个家里人乃至整个世俗的社会都在对这个她这么说。
简爱必考知识点总结
简爱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描绘了她的成长、挣扎、爱情和追求自由的过程。
下面将从文学背景、人物分析、主题、风格等方面对《简爱》中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背景1. 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是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她和她的姐姐艾米丽·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一起被誉为“勃朗特姐妹”。
她们三人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作品风格独特,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简爱》是在19世纪英国文学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时期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英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女性解放主题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受到家庭、社会的压迫和限制。
因此,勃朗特姐妹在她们的作品中反映了女性解放的主题,并通过女性的视角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呼吁女性应当追求独立和自由。
二、人物分析1. 简爱简爱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备受压抑和欺凌。
在罗彻斯特府上任为家庭教师后,她与府主罗彻斯特相爱,并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和尊严而奋斗。
她坚强、独立,追求真爱和自由,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坚定信念的女性形象。
2. 罗彻斯特罗彻斯特是一个富有、高大、英俊但又有些蛮横的男人。
他在一次意外中失明,遭遇了家庭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但最终通过简爱的陪伴和爱情的力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他的形象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男性的复杂心理和对爱情的渴望。
3. 费尔法克斯夫人费尔法克斯夫人是罗彻斯特府的主人,她是简爱的监护人。
虽然她看似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对简爱的态度十分苛刻,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权力者对贫穷女孩的冷漠和残酷。
三、主题1. 爱情与婚姻小说中的爱情主题是其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被重塑。
论文选取他作品中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中的最著名的五部来分析其笔下的新旧女性形象。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近几年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旧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第三部分通过探讨新旧女性形象的时代意蕴揭示出哈代的女性景观,指出哈代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又按照传统男性叙述模式刻画女性,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同情。
关键词: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景观Discussion of the female image of Thomas HardyAbstractHardy is British Victoria period of great realistic writer, in his works created a group of Character distinct female image. As The Time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female images also constantly to be restructured.This paper For the new and old women characters system analysis, aims to use the Feminist existentialism theory and method, select with the most famous of five department novel series which is based on wessex country in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its writing of female image. The first part of main analysis of hard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f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women’s respective implication and evolution.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old and new female image times implication to points out Hardy's view of women. Points out that Hardy bo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ty, an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male mode to build female image, he shows sympathy for the situation of women living.Key Words: The work of Thomas Hardy female image The view of wom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2)(一) 研究综述 (2)(二) 研究背景 (3)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4)(一)新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4)1传统农业时期的女性 (4)2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女性 (6)(二)旧女性形象的传统建构与重塑 (9)1 传统的家庭女性 (9)2 家庭女性的重塑 (11)三哈代女性景观的形成 (12)(一)现实的刻画者 (12)(二)女性的同情者 (13)(三)男性叙述模式的维系者 (14)结语 (16)注释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20)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21)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诗人、小说家。
中产阶级中的“他者”勃朗特姐妹笔下家庭女教师的身份建构
丈学与$!化&'中产阶级中的“他者):勃朗特姐妹笔下家庭女教师的身份建构胡笳内容提要: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一方面是富有中产阶级效仿贵族阶级的身份象征,另一方面她们又被中上层阶级视为家庭中的“他者”。
结合文本创作的历史和经济语境可知,夏洛蒂•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和《阿格尼斯•格雷》在叙述家庭女教师边缘化身份的同时,有意她们的英的意,婚姻思想的书写驳时中上层阶级唯利是的勃朗特中家庭女师的身份,在19英时的特文意义,家庭女教师身份的关键词:《简•爱》《阿格尼斯•格雷》家庭女教师他者身份婚恋观念凯瑟琳•休斯(Kathryn Hughes)曾指出,“家庭女教师形象一定是19世纪文学中最为人熟知、持续时间最长的形象之一。
”①19世纪伊始,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教师大多出身贫寒,以委曲求全或投机钻营之貌示人,试图借工作之便缔结一门有利可图的婚姻,从而摆脱生活困境。
然而,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勃朗特(Anne Bronte),分别在《简•爱》(0*+e Eyre)阿格尼斯•格雷》(3g+es Grey)中书了中的家庭女教师的身-身的。
文为,作时期文学中有。
勃朗特的女人形象,了英国文学家庭女教师定形象的,而了英国多利时的,文的的时,出身的。
一家庭女教师与“他者”身份“家庭女教师”这一19世纪。
为教的子女家庭教师程,以便男孩长大后进入学校接受正式教,女孩掌握交礼仪各项技艺,为择偶婚后生活打。
然而,直到19世纪20代家庭女教师才广泛注,一现象的出现当时英国的经济水平教状况息息相。
随着资义工的发展,英国迅速跻身欧洲乃至世界资积累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众多从工生商业贸易的中抓住时代机遇,从中渔利。
物条件到相当程度后,-开始模仿雇用家庭教师教女儿的①Kathiy H)ghes.The Victorian Governess.L/nd/n:and L/nd/n,1993,p.xi.—44—中产阶级中的“他者”:勃朗特姐妹笔下家庭女教师的身份建构习俗”①,雇用得起家庭教师成为富有中产阶级的象征。
逝去的“家庭天使”——析拉姆齐夫人形象塑造的意义
人物形 象的意义 所在——通 过对母 亲和 童年的 回忆 , 助拉姆 齐夫人 , 示 当时社会 女性 的 生存状 态 , 而 借 揭 从
警 醒广大妇女 的 自我 意识 。
[ 关键 词 ] 拉姆齐夫人; 家庭天使 ; 伍尔夫; 女性 [ 中图分类 号 ] 10. 16 4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6020 )2 07— 2 6 28 1(09 0—05 0
能刈草的工具 ; 到镇 上买东西 、 看望 一位病妇 ; 操持晚宴 ; 陪 伴丈夫散步 、 书 ; 读 为需要 5 0镑修缮 费而忧虑等等 。伍尔夫 把 她 塑造成 典 型的英 国维多 利 亚时 期 的完 美女 性——优 雅、 纯洁 、 服从 、 持家的“ 家庭天使 ” 形象 。 窗” “ 中描写的生活
像 她……你 使一个人感到她性格 的不凡 的美 丽……”1 -0 [61 2 '86 1 十三岁就丧失疼 爱 自己的母 亲的伍尔 夫与对母 亲绝 望
杀 在 了狭 小 的 房 间 里 。
张琰 / 逝 去 的“ 家庭 天使 ”
其实伍尔 夫已经 敏锐 的发 现有 如圣母 神像般 的 “ 庭 家 天使 ” 们首先也是活 生生 的人 。她很小 的时候就从母 亲身上 捕捉到 了一些 真实的信息 。她 的母 亲朱莉亚 ・ 斯蒂芬有一 次
还在默默怀念拉姆齐夫人 。
晴 , 可乘船去游 览海 中岩礁 上 的灯 塔 , 因气 候不佳 , 便 而 詹
拉 姆齐夫 人 的形象 普遍被 读者认 为是伟 大而 光辉 的。 传 统的评论根据 伍尔夫 日记 的表述认 为小说 中的灯 塔象 征
拉 姆齐夫人 的人格光芒——普 照众生 ,而小说 的主题就 是 人 们在拉姆齐 夫人的感召下用 了 l 0年时 间达成 了理解 , 完 成 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而女作 家伍 尔夫塑造这 一人 物形象 的初 衷真 的是歌颂 这一广大妇女 的典 范吗?这 似乎 与伍尔 夫的女性主义一贯主张产生 了矛盾 。 伍尔 夫 日记这样写道 :这部作 品将是相 当短 的 ,将 写 “ 出父 亲的全部性格 ; 还有母 亲的性格 ; 还有圣 ・ 艾夫斯群 岛 ; 还有童 年 ; 以及 我通常写入 书中 的一 切东西——生 与死 , 等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主要人物苔丝和亚雷克·德伯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核心。
苔丝是这部小说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美丽、单纯、善良的农村女孩。
她具有一种自然的美丽和青春的活力,这使得她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苔丝的美丽和纯洁成为了她的负担,因为她常常成为男性的目标,包括她的贵族亲戚亚雷克·德伯。
亚雷克·德伯是一个富有的贵族,他是一个放荡不羁、不受道德约束的人。
他对苔丝的美貌垂涎三尺,并不顾一切地要得到她。
他无视苔丝的意愿和感受,利用她的单纯和善良占有她,使她遭受了种种不幸。
然而,亚雷克·德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的行为给他带来了内疚和痛苦,他最终也无法得到苔丝的心。
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
例如苔丝的父母亲,他们虽然爱苔丝,但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对女儿的遭遇无动于衷。
另外还有苔丝的丈夫安玑,他虽然爱苔丝,但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和狭隘思想,无法理解苔丝的痛苦和无助。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命运都与苔丝和亚雷克·德伯密切相关。
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
通过这些人物,哈代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并提出了对道德、人性和女性地位的深刻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要人物苔丝和亚雷克·德伯是两个鲜明、复杂的形象。
他们的故事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并对道德、人性和女性地位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伪善和道德的扭曲,也展示了苔丝这位悲剧主人公的命运。
阿历克和苔丝,一个作为悲剧的始作俑者,一个作为悲剧的主角,在小说中共同构建了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人公麦琪的形象分析
074《名家名作》·研究一、引言乔治·艾略特(1819—1880年),因其在英国文坛的独特地位而成为19世纪文坛最受推崇的小说家之一,她写了大量具有较高价值和深远影响的作品。
由于她对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学舞台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评论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她进行研究。
D.H.劳伦斯称她为第一个将全部精力投入写作的小说家;伊莱恩·肖沃尔特认为她是女性文学的先驱;托马斯·哈代也称赞她的文学成就,指出她不仅不断地揭露和批判各种社会不公,而且开始质疑和攻击维多利亚时代的习俗和道德,因此了解艾略特本人的作品,对了解她个人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说及女主人公简介《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首次出版于1860年,是乔治·艾略特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她在书中直接描写了自己的童年。
麦琪·特利弗,一个敏感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冷漠的家庭,生长在一个狭窄的对生活、美和知识极度渴望的世界里,这就是年轻的玛丽安·埃文斯本人的缩影,她被改编成了小说。
而麦琪的形象则被认为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理想化”。
因此,在艾略特笔下,麦琪成为艾略特思想的化身。
世界各国对这部小说都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对小说结尾的批评。
麦琪的故事显然不是玛丽安·埃文斯(乔治·艾略特的另一个名字)的历史,但她们有太多的共同元素,太多的相似之处,很明显,探索小说中麦琪的人生目标和行动动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乔治·艾略特的故事——包括作者本身的一些观点。
本论文旨在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解读,展示了乔治·艾略特如何通过对小说中女性的歧视和压迫的揭露和批判,揭示出她远比小说中更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三、麦琪的人物形象分析麦琪·特利弗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主角。
这部小说几乎描述了这个女孩的一生——从她甜蜜而痛苦的童年,到她为了救她深爱的哥哥汤姆而勇敢地牺牲。
但是从小说开头的出现到最后的死亡,这个人物一直生活在与她的容貌不相称的环境中。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性格分析
5德伯家的苔丝6中苔丝性格分析李红5德伯家的苔丝6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力作。
女主角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
贫寒的家境使她不得不很小就到地主庄园去做工,不幸又被地主少爷亚雷#德伯奸污,于是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生下不久便夭折。
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结识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两人产生了感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安吉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可是生性怯懦的安吉尔立却随即丢下妻子,独自去了巴西。
迫于生计和舆论的压力,苔丝又到一家农场做苦工,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纠缠苔丝。
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安吉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安吉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地刺死了亚雷。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悲惨命运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
[1]在5德伯家的苔丝6中哈代刻画的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反传统的、离经叛道式的人物。
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她敢于向传统婚姻道德观念提出挑战,她是勇敢叛逆的,同时,她又挣扎于传统世俗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2]5德伯家的苔丝6堪称哈代的代表作。
国内评论家首先关注的是作品中体现出的悲观主义情绪和宿命论观点,也有不少评论家着重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刻画及其悲剧命运以及小说中各种意象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学作品的实质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的确,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甚至任何一场文学运动,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等息息相关。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宗法制的农村社会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迅速解体和崩溃的过程中,旧的阶级矛盾即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已经转化为农业工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农场主之间的矛盾。
哈代小说的题材也扩展到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妇女地位、婚姻爱情、教育制度等。
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探析
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探析1. 引言1.1 概述在英国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历史时期和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展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的变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本文将从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到维多利亚时代,对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中隐含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回顾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维多利亚时代,探究这些历史时期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女性地位的变化如何与女性形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形象反映社会现实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当代英国文学作品,以露丝·安吉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为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女性形象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揭示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通过分析当代作家创作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被描绘和解读。
通过这个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英国文学史中女性形象演变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理解,以及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这些形象的解读。
2. 英国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2.1 中世纪时期:在英国文学史的中世纪时期,女性形象主要被描绘为贞洁、温柔和忠诚的身份。
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常常是被男性写作者塑造出来的,他们将女性视为男性权力下的配偶或对象。
例如,在《亚瑟王传奇》中,圆桌骑士们的妻子和恋人被描绘成美丽而虔诚,但在故事情节中却往往只是起着支持男性角色或展示男性魅力的辅助角色。
2.2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英国文学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的女性声音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的女性声音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影响了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
文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地位仍然很低,但是,女性在文学中的角色却越来越突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声音。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
她们的主要职责是在家庭中扮演“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不被允许进入政治、商业等领域。
而在文学中,女性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传统的模型:沉默、温柔、柔弱、无力,甚至笨拙和无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
在一些小说中,女性被塑造成为坚强、责任、智慧和独立的形象。
她们的拼搏和故事成为了当时国内外读者热议的话题。
二、女性的声音在文学中变得更加清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常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她们的声音很少被听到。
不过,在19世纪中期开始,更多的女性开始写作,她们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她们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打破了陈旧的传统刻板印象,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
女性的作品不仅突出了女性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而且在批判性意义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女性作家通过她们的作品,精确反映了贫穷、不和谐、自我的主观性和妇女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的现实。
三、经典代表作品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创作并不止于简单的个人自传或其他略显平淡的文本。
这里我们粗略地介绍以下几部代表性作品:1、《简·爱》《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堪称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在自我救赎中寻求自由的故事,描写了19世纪超越了时代的女性,渴望进入男人主宰的社会,获得尊重和自由。
2、《北与南》伊丽莎白·古尔吉奇的《北与南》也是一部经典的女性小说。
作品讲述了一个北方城市农工子弟舞蹈班の负责人父亲去南方城市谋生的故事,从而反映了当时工业革命中社会阶层的内部冲突及其对英国的工商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作者:高艳丽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简单梳理了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该类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对该类小说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国内对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小说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及其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女教师小说边缘群体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68-02一、家庭女教师小说起源18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为那些没有财产但受过教育的下层中产阶级的妇女提供的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小,其中很盛行的职业便是家庭女教师。
家庭女教师作为一份正式的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1840到1860年间达到的高峰时期。
据统计,1851年英国大约有25000名家庭女教师。
[1]当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妇女谋求家庭女教师工作岗位的同时使得这一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曾出现800多人竞争一份家庭教师工作的场面。
[2]然而,这一职业火爆的背后却是从事该职业的女性的尴尬处境。
家庭女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边缘化的,在进入主雇家庭后,她们常常处在“主人”和“奴仆”之间的被动位置,不仅需要有非凡的才识还需要“巨大的耐心、自制力和无休无止的体力”[3]。
她受雇于上层家庭,充当女佣人的角色,传授礼仪、道德准则以及技能知识给孩子们。
由于她受过相对较高的教育和其出身地位,她们也很难融入仆人群体。
女教师的工作年限一般很短,报酬极低,她们始终悬在贫困线的边缘。
[4]雇主们偏好在25岁左右的女教师,由于女教师市场始终供大于求,许多人在不到40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岗位另谋生路。
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女教师长期被夹在底层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的枷锁中。
孤独成了她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因而到穷困潦倒的老年,很多曾受聘担任家庭女教师的人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5]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抑和缺乏与社会的正常交流而导致精神失常,另一方面是由于这是当时最便宜的租住房。
《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人物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迪纳·门罗从一个贫穷的乡村姑娘成长为独立自主的社会活动家的故事。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性人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局限和挣扎。
本文将着重分析小说中的几个重要女性人物:迪纳、露西、露坦妮娅和罗斯蒂。
迪纳·门罗是本书的主角,她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被父母视为家庭的拯救者。
迪纳聪明勤奋,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她通过接受华伦夫人的教育,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学习能力。
迪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写作和演讲,宣扬妇女的权益和平等。
她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为后来的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利。
露西是迪纳的朋友,也是她在伦敦的舍友。
露西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她嫁给了一个社会地位和财富很高的男人。
露西的婚姻并不幸福,她常常感到压抑和失望。
露西在婚姻中受到了迫害和忽视,她对传统的婚姻制度和父权主义产生了怀疑。
在迪纳的影响下,露西开始思考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最终选择独立生活,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露坦妮娅是一个有迷人外表但无能力自主生活的妇女。
露坦妮娅的丈夫是一个酗酒和暴力的人,她被迫忍受家庭暴力和压迫。
尽管生活困苦,露坦妮娅依然对丈夫抱有爱和忠诚。
她通过自己无私的付出和承受,传递了爱和宽容的力量。
露坦妮娅在小说中代表了那些被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她们的命运和幸福往往受到男性统治的压制。
罗斯蒂是迪纳的堂妹,她是一个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
罗斯蒂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浪漫和理想化的幻想,她憧憬着成为一个完美的妻子和母亲。
罗斯蒂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不忠和冷漠。
罗斯蒂通过经历婚姻的痛苦和失败,慢慢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意义。
最终,她选择了离婚,开始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幸福。
迪纳、露西、露坦妮娅和罗斯蒂是《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通过她们的故事,艾略特展示了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维多利亚时代的童年教育和女性的角色带来的反思
维多利亚时代的童年教育和女性的角色带来的反思《名利场》《简爱》《艾格尼丝格雷》都属于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小说的范畴,对它们本身的研究层出不穷。
尽管如此,从女性批评角度对女家庭教师形象进行的研究还是较为少见。
本文通过分析三位女家庭教师形象,试图找出文学作品中这一职业对其心理及观念的影响。
这一特定时期,女家庭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对三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强化作用。
作为这一时期的女家庭教师缩影,她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环境下,职业相同,自然有很多共同之处。
不过由于生活状况、性格等的不同,使得她们也有各具特色。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也使她们命运迥异。
由于身份的矛盾,家庭教师们通常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方面,经济地位和在雇主家中的生活状况使她们感到自卑;另一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毫不逊色于上层社会淑女的素质引发了她们的自傲情绪。
她们时而极度自卑,需要周围人的同情;时而极度自负,用以补偿别人对自己的轻视。
她们要同时忍受性别歧视和阶级剥削,是自卑和自傲的结合体。
这种矛盾心理是父权社会的畸形产物。
女主人公们都或多或少体现出这种复杂心理和内心的矛盾性。
几乎时刻伴随她们的自卑是父权规则对其产生微妙影响的结果,而内心的自傲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女性反抗。
她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为之提供了很多传统女性身上所不具备的美好品质。
三位家庭教师代表了三种反抗性格的女人。
在维多利亚时期,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占据主要位置。
女家庭教师不仅受到男性的压迫,也受到植根于男性思想的女性的压迫。
大部分女性没有必要或没有能力工作,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
三位女家庭教师们所试图做的就是拒绝施加在她们身上的种种压迫。
对她们来说,生存环境是严峻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勇敢面对和自我保护。
为了得到幸福,她们只能用强大的人格进行持续反抗。
这是一种对男性地位的挑战。
而对于处在低下社会地位的她们,反抗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不过,也由于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被迫”从事这一职业,一旦有机会变富有或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她们很有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回归到传统家庭模式中。
从蓓基到萨拉——浅议维多利亚时期的不同女性形象
语言文学研究从蓿基到萨拉----浅议维多利亚时期的不同女性形象张佳仙(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十九世$作家萨克雷创作的小说《名利场》中的女主角5基放荡拜金,二十世$作家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塑造的萨拉是一个独立、敢于反抗的女性。
她们粗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然而研究背景后可以发现她们所处的时代都是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
从两位作家对角色性格经历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待女性态度的区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家所处时代不同,社会发展促使男性对女性的看法产生积极的改变。
关键词:《名利场》《法国中尉的女人》婚姻观男权主义女性主义引言《名利场"(Vanity Fair)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于1847年在杂志《笨拙周报》上发表,被公认为当代杰作&书中的P基魅力十足却有着一副冷硬的心肠,是违背传统女性道德形象的典型代表。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是二十世纪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在1967年开始创作的,小说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女主人公萨拉,的上闪烁着二十世纪女性的。
两本小说都是以维多利亚时作为背景,时的英国于的全时,实,在维基上的解是,是一 ,在中,性是组织的核心权威人物,扮演着、道的,女性有!1",是时上的女性,是作为性的在的,本的P基为了位上的,了《法国中尉的女人》,女性的形象发生了,萨追的是上的,是上的,是由于二十世纪英国,女性的了多的,女性开始有有的利,认为女性有性一样的权利叫在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主萨了时代的局限,挑战性的,本通过位女性的性格、经历结局的探讨进了时代的影响,致作家女性的态,表现女性地位的提升。
一、相似的生活背景萨与P基都 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的英国国力富强,资本积累速十分迅速。
然而资本的累积主要是依靠资贵族,穷人是没办法依靠的努力获得财富的,因此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更何况是当时位低下的女性,几乎没有话语权,P基与萨I样都是贫苦的下女性,但是受的影响,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机会在女子学校中学习知识,教育弥补了知上的足,使人都脱离了原有的,但于当时传统的影响,卑微的使们定无法融入上:,直去世,必须靠谋生的时候,两人选择的工作都是家庭教师,于底女性来说是一个相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有贵族的人,P基萨必然上的人,P基与克利、亚,萨尔太太、查尔斯。
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典型--简·爱与瑞贝卡·夏普之比较
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典型--简爱与瑞贝卡夏普之
比较
齐艳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自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都提倡在阅读小说和判断其中人物角色时应采取开放性态度.本文采取新批评的角度,对简·爱和瑞贝卡·夏普两个角色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家庭女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从孤儿身份、家庭教师职业和摆脱职业桎梏的斗争等),通过比较两位不屈不挠的家庭女教师作为主流社会边缘人群的代表,展现其何以能够积极地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努力和抗争.【总页数】3页(P59-60,66)
【作者】齐艳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老师”典型形象分析 [J], 江媚
2.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的典型形象——应用霍尔奈理论解读瑞贝卡·夏普与简·爱 [J], 邝江红
3.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英国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以《雾都孤儿》和《铁路边的孩
子们》为例 [J], 李秋义;关熔珍
4.与爱同行殊途同归——丽贝卡与简·爱形象之比较 [J], 李志红
5.由瑞贝卡·夏普看现代人的生存之道 [J], 谭宗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老师”典型形象分析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ess"Image in Victorian Literature by the Analysis of "Jane Eyre" and "Rebecca"
作者: 江媚
作者机构: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9
出版物刊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76-7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维多利亚时期 家庭女教师 简爱 利蓓加
摘要:"家庭女教师"作为特定的文学形象,频繁出现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小说当中,并且发展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形象系列",这种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用开放的视角重新解读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探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小说中频繁出现"家庭女教师"形象的社会根源,发掘"家庭女教师"职业对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不同作用。
家庭女教师
叙事视角独特,充满人文关怀--《家庭女教师》叙事角度赏析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家庭女教师》,写的是一个家庭女教师被贵族青年引诱后被抛弃的故事。
这种故事在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屡见不鲜,但茨威格小说运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却给了读者一个全新的体验。
一、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震撼心灵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女教师被贵族青年奥托引诱然后抛弃的故事,但作者不是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来讲故事,而是以一对姐妹—-两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事件的发展。
小女孩的偷窥,见证了贵族青年奥托对家庭女教师的始乱终弃与冷酷无情,见证了母亲表面上为了自己孩子教育的道貌岸然与毫无同情心,也有家庭女教师被抛弃的孤独无助与遭到整个社会抛弃的痛苦与悲惨……这些发生在成人世界的事件,以及大人们习以为常的表现,在孩子的眼里竟然是那么的恐怖与厌恶,不能不引起读者内心的震撼与思索。
二、从儿童的心理变化来体会人物命运变化,充满激情小说写姐妹俩五次叹息“可怜的小姐”,便把姐妹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全串了起来,并环环相扣,令读者产生一种紧迫逼促的心理和透不过气来的情绪。
姐妹俩第一次叹息“可怜的小姐”,是觉得小姐行为怪异反常:“她不像原来那样严厉了。
”这时,姐妹俩内心有惶恐有不安。
第二次叹息,姐妹俩开始接近了解真相,她们隐约感觉到女教师和自己的堂哥恋爱了。
但恋爱不是挺美妙吗?小姐干吗要哭呢?这一切使她们困惑不解。
“她们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觉地感觉到正在接近一个闪烁不定的秘密”。
第三次叹息时,姐妹俩带着读者突进到了事情真相的垓心:原来小姐有了奥托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姐妹俩对小姐的态度由同情到悲伤转而狐疑:“她们不再相信别人跟她们说的话,在每句话里都闻出谎言和计谋的味道”.接着,事件的发展超出了她们的预料,奥托从家里搬走了,日渐温柔可爱的小姐遭到母亲粗暴的驱逐,她们第四次发出“可怜的小姐”的感慨时,内心已饱含绝望与愤怒了。
最后一次叹息,似乎是诀别的呐喊了,“这天下午她们年纪大了好几岁。
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主义思想[摘要] 盖斯凯尔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工业社会所存在的尖锐矛盾,表现了这一时期的女性寻求独立,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始终处于一种介于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之间矛盾状态。
[关键词] 盖斯凯尔夫人;女性小说;女性主义盖斯凯尔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女性作家,盖斯凯尔夫人是一位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家,她用细腻地笔触真实地记录下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人女性的生命特质,因此研究其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妇女权益,以及当时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与传统英国家庭女性不同,她们从家庭走入了社会,但是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她们寻求独立,寻求自身的价值,但是不断地遭受到挫折,由于缺乏文化,她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她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处于一种极度的矛盾之中。
一、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盖斯凯尔夫人主要的作品有《露丝》、《南方与北方》、以及《妻子和女儿》,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可以说英国传统社会,以及传统文学中所未曾出现过的。
因此,当这些作品发表之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露丝》这部作品中,盖斯凯尔夫人塑造了一位“堕落”的女性形象。
露丝的遭遇和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颇为类似。
露丝原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在工厂打工,结果被资本家少爷诱奸,此后又被抛弃,从厂里被开除,露丝只能带着孩子生活在贫民窟中,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最后露丝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
在《南方与北方》中,盖斯凯尔夫人塑造了玛格丽特之一女性形象。
是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对于社会不公她敢于说不,她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参与劳资纠纷谈判,维护工人权益。
此外,最为特别的是玛格丽塔坚决不向男权社会妥协,当工人约翰向她求婚时,她毅然而然地表示拒绝。
在《妻子和女儿》中,盖斯凯尔夫人塑造了“茉莉”这一女性形象。
茉莉自幼失去母亲,母爱的缺失让她从小便形成了独立思考的女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的“家庭女老师”典型形象分析作者:江媚
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9
刊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年,卷(期):2011,11(5)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1992
2.Pau'icla Thomason The Victcerian Heroine 1978
3.肖桂兰两位家庭女教师的不同命运-评利蓓加@夏泼与简@爱 2002(09)
4.罗嫒;殷企平家庭女教师的悲剧性困境—解读‘螺丝钉在拧紧 2005(03)
5.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981
6.萨克雷?勃朗特简爱 1978
7.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 1983
8.张丽异性作家笔下的家庭女教师形象比较 2003(02)
9.Patricla Thomason The Victorian Heroine 197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gyzyjsxyxb2011050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