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6 辛弃疾词三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更 吹 落、星 如雨。 元夕之夜,灯火通明,如千树花开;满天烟花自空而落,如雨和彩星。
花开千。树星:如形雨容:灯形火容之满多天如的千烟树花花。豪宝门富户骑着马宝马,坐着雕雕花的
车 香 满 路。 宝马雕车:宝马,高大神骏 凤箫声动, 车前来观灯,遗香满路。的马;雕车,镂花漆彩的车。 笙箫清音中,
一、字音辨识
蓦.然(mò)
髭.须(zī)
锦襜.(chán)
夜娖.(chuò) (lù) 阑.珊.(lán)(shān) 二、字形辨认

蓦(蓦然) 募(招募) 摹(描摹)
阑(阑珊) 谰(谰言) 澜(波澜)
三、词语释义 1.更.吹落、星如雨:___又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_仪__态__美__好____
仆姑。 一路飞箭不停。
燕兵:指金兵。娖(chuò):整理,在此是取的 意思。银胡 :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追往事,
叹 今 吾。 春 风
追忆往事,慨叹今天的自己。春风已不能把白胡子染黑,
不染 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 戎策, 青壮年时期一去不复返了。还是将洋洋万字平戎意见书
去换种换树的得书东,家归耕田种园,向树邻家学书种。树吧。平后戎向策朝:廷指提作出者的南抗归
玉壶光转,一 夜


舞。
月移灯舞,灯月交辉,彻夜不息,舞龙舞鱼的节目令人心醉神迷。
凤箫:箫的美称。玉壶:精美的彩灯。鱼 龙舞:即舞鱼舞龙。是元宵的表演节目。
蛾儿雪柳
黄 金 缕,笑

身着盛装、装饰一新的女子们三五成群,仪态美好,有说有笑,
衣盈香袭人盈,暗阵香阵去掠。过。蛾时儿女雪性柳头黄上金的缕名:贵蛾装儿饰、品雪。柳盈、盈黄:金仪缕态美,好都。是当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 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 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选自《论语· 子路》
【古文今译】 子贡问孔子说: “全乡人都喜欢、 赞扬他, 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 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 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 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后编的词韵,当然 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 百。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 ,较为精密, 为后来词界所遵用。
四、识记字音 蓦 然( . ) ) 阑珊 ( .. 娖 ( . ) ) 旌 旗( . )
锦襜 突骑 ( . .
答案:mò lán shān jīnɡ chān jì chuò
答案: 1.箫的美称 精美的彩灯 2.仪态美好 本指花香, 此处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3.量词,次 4.忽然 稀疏,零落 5.年轻时 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 6.整理, 在此是取的意思 7.名词活用作状语, 向西北 8.可惜 9.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 10.使动用法,使……愁 我
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壮岁 旌旗拥万夫 .. ... 壮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万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兵夜娖 银胡 . 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北 望长安 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可怜 无数山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毕竟东 流去 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江晚正愁余 .. 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16 辛弃疾词三首(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16 辛弃疾词三首(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答案】 她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 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 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 俗。写出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 的女性形象。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 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 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渲染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极力渲染了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把灯火比作千树花,把烟花比作星星, “香满路”极言车马之多,“凤箫”、“玉壶”音乐不绝, 花灯满街。 越是渲染元宵节之夜的喜庆场景,越是衬托灯火阑珊处 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 孤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 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 星星,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渲染: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 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 物行为、心理情感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检测: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检测: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16 辛弃疾词三首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

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所采纳。

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

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辛弃疾活捉叛徒: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

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

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

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

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

互动·探究区
一、结构图示
上片:元宵夜歌舞狂欢 《青玉案·元夕》下片游 那人 人如 :织淡泊宁静、脱俗高雅
《鹧鸪天》上 下片 片: :英 投雄 闲壮 置举 散
回 现忆 状对比→
悲慨凄凉 怨愤之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上 下片 片: :悲 坚惨 信史 收实 复中→原怀、 念雪 故洗 土国:耻抑郁 :、 愿苦 望闷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 (1)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千树:_形__容__灯__火__之__多__如__千__树__花__开__ (2)凤箫声动。 凤箫:_箫__的__美__称____ (3)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_仪__态__美__好__
(4)灯火阑珊处。 阑珊:_稀__疏__,__零__落___ (5)壮岁旌旗拥万夫。 拥万夫:_统__领__人__数__众__多__的__部__队___ (6)江晚正愁余。 愁余:__使__我__悲__愁___
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北辕之恤, 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子 之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建炎登极》条云:“是词的切, 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 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 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 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南宋政权存亡危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 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 所记大体可信。
《鹧鸪天》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 占区的人民,趁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 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的起义 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 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 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 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 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 再向张部下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 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正法。辛弃疾这种忠心为国、智勇过人的传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_1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_1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词人的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辛词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讨论探究,除了辛词之外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鉴赏诗歌,立足历史与现实,正确看待历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后的坚守。

【教学重难点】1、立足文本,准确把握辛词情感抒发的不同侧重,学会同中求异。

2、讨论探究,除了辛词之外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根据句子猜词人,并指出其风格流派?同时回顾以前背过辛弃疾的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永遇乐》(千古江山)。

文学上,他是一位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政治上,他是一位坚决抗金的主战派,是一位志向远大,怀抱利器,却报国无门的悲剧英雄。

二、写作背景《鹧鸪天》是辛弃疾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期间与人唱和时所作,正如小序所言“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在此是谦词)”“少年时事”,据《宋史·稼轩本传》当指青年时率山东义军投耿京部,后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等事。

(不妨与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一事相比,以体现辛弃疾的英雄本色)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初读课文,结合注解,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再读,点出感情的不足,从而导入内容的理解。

2、小序交代了什么?如何理解“戏作”?明确: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戏作”,是作者自谦,也是自嘲,实际是极其深沉、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3、“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结合背景,概括作者少年的形象特点。

明确:壮岁旌旗拥万夫: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锦襜突骑渡江初: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形象:率军南下、一路杀敌、勇猛善战、保家卫国的将帅英雄。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6辛弃疾词三首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6辛弃疾词三首
通观全篇,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济南(今属山东)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 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 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3.《鹧鸪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 【提示】从词人的生平及抗金生涯中分析词人的情感。 【答案】辛弃疾曾经上奏疏论平定金人方略,耿耿忠君报 国之心可鉴,然而一切进言都付诸东流,所以这两句大有英雄 不得不放弃壮年抱负,终老田园的落寞与悲愤。
1.《青玉案·元夕》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它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提示】从“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等画面中 来具体分析。
【答案】①花灯数量方面:用“花千树”写花灯之多;用 “星如雨”写烟花之盛。②赏灯人方面:用“宝马雕车”写观 灯的贵族女性之华贵;用“香满路”写观花灯的贵族女性之众 多。③舞灯人方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 “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夸张、比 喻、铺陈等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16 辛弃疾词三首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 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 待秋风一夜霜。
【赏析】此词上片开头两句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 深处,是词人饱经风霜,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痛苦的总结和极 端厌恶心态。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为下片“寻菊花” 做了铺垫。下片前三句写登高赏菊。结尾两句是说菊花的开 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 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也表明了作者的 品格。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有望”的误用“10日起,随着沿海槽东移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所加强,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气温又将上升,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持续高温日……”这是2012年7月9日《解放日报》第5版一则消息中的一句话,其中“有望”一词值得商榷。

有望,意思是有希望,即希望达到某种状况,或者盼望实现某种愿望。

所以,“有望”的事,总是符合人们意愿的。

例如:今年农作物长势良好,有望又一个丰收年。

最近他的竞技状态良好,这次比赛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持续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不利,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都不希望、不愿意过持续高温的日子。

所以,“有望”迎来持续高温的说法不当。

这个“有望”宜改为“有可能”。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屠林明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词韵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

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

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

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

宋代突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

明以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

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

后编的词韵,当然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百。

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

识记字音蓦.然(mò)阑珊..(lán shān)旌.旗(jīnɡ)锦襜.突骑.(chān jì) 娖.(chuò)“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三条横线,像空中浮游的云气。

本义为云气,引申为气候,又引申为人的气势、气质。

“气”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气”组成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如“氛”“氢”“氟”“氤”“氲”等。

青玉案·元夕阅读《青玉案·元夕》,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技巧】(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夜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菩萨蛮(一)知识和技能1.熟知作者及其生平。

2.熟读成诵,理解词作大意,体会词人的深沉情感。

3.把握词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弃疾生平资料介绍和其著名诗词,了解词人。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1.体悟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2.品味比兴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难点】1.学会鉴赏词中的重点词句。

2.诗人经历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教具使用】朗诵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词人,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生共同感受诗句中的情感,生自由发表感受。

补充辛弃疾的相关介绍。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

通过这些词句,我们感受到了辛弃疾满腔的壮志豪情,也听到了他那忧愤的深深叹息。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辛弃疾,一起学习、欣赏他的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二、朗读全词,吟咏词韵1.请一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把握好节奏。

2.教师配乐范读词作,学生听读,体会词作的感情基调。

3.生齐读,读准节奏,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鉴赏,体悟情感(一)释题菩萨蛮:词牌名。

书:写。

造口:(课文资料信息)“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据此可知,这是写在西江造口壁的一首词,词人有感而发,怀古伤今。

(二)理解词意,品味词人的思想情感。

1.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找词眼)【明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诗人的情感:愁。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练习及答案

第课辛弃疾词三首单元检测.下列加点字地注音全都正确地一项是( ).旌.旗(īɡ)恫.吓(òɡ)楔.子(ē) 锲.而不舍(è).慨.然(ǎ) 栈.道(à)憧.憬(ōɡ) 人影幢.幢(áɡ).肄.业(ì) 阑珊..(á ā)嗫嚅.(ú) 相濡.以沫(ú).老妪.(ù) 伛.偻(ɡō)倦.怠(à) 缠绵缱绻.(ǎ)答案解析项中“栈”应读“à”.项中“肄”应读“ì”.项中“伛”应读“ǔ”..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地一项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却将万字平戒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答案解析项风—凤.项戒—戎.项必—毕..“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颇有意蕴,其中地“无数山”蕴涵地寓意是:各种造成中原未能收复地因素.解析由作者写作背景及他地性格特点可得知除了表面意思还应有所寄托.这句词地表面意思是向西北望长安却望不到,因为重重地山峰把视线阻挡了.结合写作背景应是指收复中原失地困难重重.b5E2R。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p1Ean。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地情感?答:答案时光流逝地感慨,国土沦丧地悲愤,壮志难酬地悲哀,对逍遥自由生活地向往.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地名句,请简要赏析.DXDiT。

答:答案都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地妙处,辛词赋予“愁”以人地行为(拟人),写出“愁”之如影随形,无法逃避;李词赋予“愁”以物地重量(拟物),用“载不动”写出“愁”之深重.RTCrp。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

二、内容大气奔放 辛词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水龙吟》“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他所采摭的历 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永遇 乐》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 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 三、拓宽词作题材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题材的拓宽。他 现存的词作,写战争、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 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 其他文学体裁的题材,他都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广泛。
一、阅读《青玉案·元夕》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青玉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请完成下面
的表格。
提示:
焰火 花千树、星如雨——灯火之多,烟花之盛
车马 宝马雕车香满路——车马华贵,观者之盛
音乐 凤箫声动——音乐美妙,人之狂欢
花灯 玉壶光转——光彩夺目
仕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美
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凤箫: 箫的美称 玉壶:精美的彩灯
2.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 仪态美好 暗香: 本指花香,此处指女性
们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 忽然
阑珊:稀疏,零落
5.壮.岁.旌旗拥.万.夫.
6.燕兵夜娖.银胡 7.西.北.望长安 8.可.怜.无数山 9.毕竟东.流去 10.江晚正愁.余.
四、语言自由变化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技巧上是有力的开拓者,语言自由解放,变化 无端。如《鹧鸪天》“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汉宫 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①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散文句式。 ②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 语汇及历史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余字的篇幅,叙及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的 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其中四位历史人物与京口有关。

高中语文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
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 栏

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
链 接
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鹧鸪天》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之词”。通过追忆自己过
去壮烈的经历,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出了壮
栏 目

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叹。上片是对少年时一段最能 接
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 栏

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
链 接
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
《青玉案·元夕》
这是描写元宵灯节的词。全词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 栏
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但题旨并不是对这种“盛况”
目 链

的肯定和褒扬,而仅仅是将其作为背景材料。实际上,作
者对人们的狂欢,含有贬斥之意。词中的“那人”才是作
者的褒扬对象。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


旌.旗( jīnɡ )
锦襜.突骑.(chán jì)
链 接
娖.(chuò)
2.写对字形
招mù 募 mò 蓦 然 描mó 摹
lán 阑 珊 lán 谰 言
栏 目
波lán 澜
链 火阑.珊.处:稀__疏__,_零__落_
(4)《鹧鸪天》“叹今吾”中的“叹”的内容是什 么?“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二粤教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6.辛弃疾词三首

高二粤教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6.辛弃疾词三首

背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链接
鹧鸪天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辛弃 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军耿京幕下任掌书记。那 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 南侵,宋金两军战于江淮之间。明年春,辛弃疾奉表归 宋,目的是使忠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联系。不料他 完成任务北还时,在海州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暗杀了耿 京,投降金人。
课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翻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赣江北流经过台下。 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金兵追隆裕太后(宋高宗的伯母) 至造口,没有追上,一路抢掠杀戮,情况惨烈。清江: 赣江与袁江合流处称为清江。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 民。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 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可怜:可惜。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壮岁:年青时。拥万夫: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锦 襜(chán)突骑(jì):指精锐的锦衣骑兵。襜,系在衣服前 面的围裙。燕兵:金兵。娖:整理,在此是取的意思。 银胡: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白髭(zī)须:白胡须。 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 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东 家:邻家。】
文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梳理
课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翻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 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宝马雕车:装饰华丽 的马车。凤箫:箫的美称。玉壶:精美的彩灯。鱼龙 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盈盈样子。暗香:本指花香,这里借指 女性们身上散发的香气。】

粤教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6 辛弃疾词三首

粤教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6 辛弃疾词三首

小序将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从小序中可以
看出,本词显然是辛弃疾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
品。晚年他和客人谈及建功立业的事情,引他想起青年到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注字音 蓦然(mò) 髭须(zī) 2.写汉字 lán(阑)珊 波lán(澜)
阑珊(lán)(shān) 锦襜(chán)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作探究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点评:这两句突出了词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了 他一生的政治悲剧。“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 《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 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 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 实?而对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无耻lán(谰)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解词义 盈盈:仪态美好。 蓦然:忽然。 阑珊:稀疏,零落。 襜: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4.积名句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青玉案·元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6 辛弃疾词三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属山东)人。辛 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也是宋 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 写作此词时“靖康之变”已经过去几十年,而划江局面依然如故。敌虏依然隔岸 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不安。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国土,却粉饰 太平。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写了这首词。 《鹧鸪天》 小序将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从小序中可以看出,本词显然是辛 弃疾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晚年他和客人谈及建功立业的事情, 引他想起青年到晚年的经历。“戏作”,是自谦,也是自 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慨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词人所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此词是宋孝宗 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在赣州(今属江西)作的。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注字音 蓦然(mò) 髭须(zī) 2.写汉字 lán(阑)珊 波lán(澜)
阑珊(lán)(shān) 锦襜(chán)
无耻lán(谰)言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பைடு நூலகம்作探究
3.解词义 盈盈:仪态美好。 蓦然:忽然。 阑珊:稀疏,零落。 襜: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4.积名句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青玉案·元夕》)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应怎样理解?句中的“青山”和“东流去”是否另有所 指?这两句现在有什么含义?
提示:这两句的字面意义是:无数青山可以遮挡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 东流。深层意思是:南宋的投降派可以设置重重障碍阻挠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的 爱国行动,但阻挡不了他们对中原和故都的关怀思念;侵略者可以征服南宋的领土, 但征服不了南宋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这里的“青山”比 喻南宋的投降派和侵略者,东流之水比喻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东流去”比喻正义 的方向。这两句现在的含义是:历史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词人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 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地立于灯火 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对人生超越时间、空间的理 解,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6 辛弃疾词三首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属山东)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 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也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 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 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在以豪雄 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 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有《稼轩长短句》。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点评:这两句突出了词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了他一生的政治悲剧。 “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 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 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而对作者将是一种 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