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6 辛弃疾词三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评: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词人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 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地立于灯火 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对人生超越时间、空间的理 解,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注字音 蓦然(mò) 髭须(zī) 2.写汉字 lán(阑)珊 波lán(澜)
阑珊(lán)(shān) 锦襜(chán)
无耻lán(谰)言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解词义 盈盈:仪态美好。 蓦然:忽然。 阑珊:稀疏,零落。 襜: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4.积名句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点评:这两句突出了词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了他一生的政治悲剧。 “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 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 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而对作者将是一种 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 写作此词时“靖康之变”已经过去几十年,而划江局面依然如故。敌虏依然隔岸 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不安。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国土,却粉饰 太平。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写了这首词。 《鹧鸪天》 小序将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从小序中可以看出,本词显然是辛 弃疾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晚年他和客人谈及建功立业的事情, 引他想起青年到晚年的经历。“戏作”,是自谦,也是自 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慨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词人所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此词是宋孝宗 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在赣州(今属江西)作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6 辛弃疾词三首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属山东)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 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也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 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 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在以豪雄 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 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有《稼轩长短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aidu Nhomakorabea玉案·元夕》)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应怎样理解?句中的“青山”和“东流去”是否另有所 指?这两句现在有什么含义?
提示:这两句的字面意义是:无数青山可以遮挡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 东流。深层意思是:南宋的投降派可以设置重重障碍阻挠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的 爱国行动,但阻挡不了他们对中原和故都的关怀思念;侵略者可以征服南宋的领土, 但征服不了南宋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这里的“青山”比 喻南宋的投降派和侵略者,东流之水比喻爱国民众和爱国志士,“东流去”比喻正义 的方向。这两句现在的含义是:历史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