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这一章节的任务驱动法教学为例,以说课的方式,展示该课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环节,以及教师的角色变化,用以加深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促进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工艺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角色变化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工艺》的第六章。它采用传统教学理念编写,总体结构合理,但难度较大。这一章的教学重点是:铣削加工工艺的分析。难点是:一般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编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铣削工艺分析和编制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工艺、编制工艺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了自信心,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工作中的自我定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不就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了吗?”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将一些不好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提出真实的任务,将教师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学生探究式的“学”,直到任务完成。同时,为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探索、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上教学理念,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设计了温故复习和提出任务(2学时)、讨论实施和综合评价(8学时)、课堂总结(2学时)这五个教学阶段,并将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参观、合作学习、作业练习等教法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过程与评价
首先,我根据学生课余时间复习不积极这一特点,用10分钟这一比较长的时间,通过学生对“妈妈和厨师都做西红柿炒鸡蛋,为什么会有差别?”“妈妈和
厨师同时为你1个人做饭谁做得快呢?如果换成10人、100人甚至1000人呢?情况是否有变化?”“为什么给1000人做饭时妈妈会比厨师慢很多?”3个生活案例的回答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了“什么是工艺?”“什么是生产纲领?”“工序划分原则有哪些?”。紧接着依据“榔头的钳工加工工艺(上次作业)采用的是什么原则?”“如果生产1000件榔头,你会选择什么原则?”复习了“什么是工序集中原则?”“什么是工序分散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由浅入深的从全局方向进行了复习,使学生学会根据零件的数量、重量、难度确定生产纲领,选择工艺划分原则,最终引出“生产纲领是确定工序划分原则的依据”,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其次,分析讲解2个零件铣削加工工艺,使学生基本掌握铣削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编制,为分组讨论铺垫理论基础,为“榔头的钳工加工工艺改为机械加工工艺”这一任务的提出扫清了障碍。
再次,进入讨论实施和综合评价环节。把学生按学号,每5人分成一组,共6组。根据男女生比例、学生情况等作适当调整。每组根据各自特点,选出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搜网员及制图员,被称呼者将在这项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其余学生起辅助作用。
分组完毕,开始组内讨论,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根据难易程度、是否具有典型性等情况,安排全班或小组,使用上网搜索、讲解演示、查阅课本、启发式提问、课后现场参观等不同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每组都能根据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特有的经验,提出有瑕疵的方案。整个过程采用组长负责制,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交流了意见、协同了团队,为下一步的组间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大家来找茬”的组间交流活动,将黑板均分为6块,各组同时派1名书写员将编制工艺写入指定板块,再依组次,让讲解员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呈现、解说。并将本组作业分至其余5组,便于其它组查看工艺图,随时提问。此时作为教师的我既是倾听者,指出不足;也是提问者,提出问题;还可以是解答者,帮助解说员解答问题,作为下一次修改工艺的重要依据。
各组呈现、解说完毕,趁热打铁,以小纸条的方式,进行组间互评,推选出的最出色组每人+2分,组长+4分;最逊色组每人-2分,组长-4分,且全组表演节目一个。接着进行组内自评,选出最有价值组员+1分。最后由教师点评出最佳解说员和最佳书写员,各加+1分。完成一个为期2学时的完整教学循环。
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所以此工艺需要大约3次这样的教学循环,才能最终修改完善。每次教学循环都是一个新任务的开始,解说员、书写员不能重复,人人都应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谁都不想当最后的氛围中,学生积极参与修改,全方位地体会了工艺的好坏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影响,感受直观、内容丰富、易于接受,完全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成功的彼岸。
最后,我带领学生把这12节课里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简单梳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根据学生爱上网的特点,我布置了一个上网搜索车铣复合零件加工工艺,并结合上一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的作业。这样,既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强化了对上一章知识的认识。
六、收获与不足
此次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教、教中评”。对学生而言,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毕业后有信心适应企业。对小组而言,有机会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对教师而言,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
由于受学时限制,未能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工艺加工出实物,展现于组间交流环节,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体仁.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赵志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J].职教论坛,2009,(9).
[3]王坦.谈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