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22、24)病毒的基本性状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2、24)病毒的基本性状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enveloped viruses

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复制周期 (replication cycle)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二) 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1.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 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不能复制出 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 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型的病毒颗粒。

有包膜的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为裸露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壳粒
包膜 病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
基本结构

衣 壳

核心(nucleic acid):位于 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 核酸构成。病毒复制、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衣壳(capsid):包绕在核 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由 壳粒组成,具有Ag性、 保护核酸和传染性。
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 寻常病毒 麻疹病毒 死性的并发症。如麻疹病毒 prion
1) 杀细胞效应 (cytocidal effect)
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的裂解死亡
正常细胞
细胞病变作用(CPE)
2)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新抗原
为特异性Ag或 CTL细胞识别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3) 包涵体 (inclusion body)
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 临床症状的感染
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疾病
感 染 过 程 时 间
急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在细胞 内增殖,经数日至数周的 潜伏期后发病。 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 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液中。 (8)尸检标本:应在死亡后尽早采取,
采集各种器官时要分开使用器械和
容器。
最新课件
10
(二)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注意无菌、冷冻、保湿、 立即送检。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要尽快送到实 验室处理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可 在4℃冷藏数小时,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则 应 置 -70℃ 。 放 置 在 -20℃ , 病 毒 容 易 灭 活,冻存液中需加入甘油或二甲亚砜等 作保护,避免反复冻融使病毒灭活。
应部位采取标本,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
毒的生物学特性。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
选择见教材P64表4-2。
(1) 心脏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 先天或新生儿感染
(4) 胃肠道疾病
(5) 呼吸道感染
最新课件
6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血液:以无菌手续抽取抗凝血10ml, 抗凝剂可选用100u/ml肝素钠。为了血清 学检查的需要,应抽取另一管5ml血液, 不抗凝送检。
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恰当采样和处理,为了保 证标本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 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越早越好,最好在治 疗之前。疾病后期体内产生免疫力,病毒量减 少或消失。
最新课件
5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
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的种类,选择相
清学实验;后者主要是核酸杂交与PCR 及现代免疫学技术。
最新课件
3
病毒分离培养
病原学诊断 形态学检测
病 毒
分子生物学技术——病毒核酸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真菌产物isochromophilones Ⅰ和Ⅱ及其衍生物能抑制 HIV 包膜表面 gp120 与 T 细胞表 面 CD4 分子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放线菌产物chloropeptinsⅠ和Ⅱ也能有
效抑制 HIV gp120与 T 细胞 CD4 分子结合;新霉素 B 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
3.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替拉瑞韦、波普
瑞韦、西咪匹韦 4. 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艾维雷韦
5.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1. 干扰素(IFN)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毒性小,使用同种IFN无抗原性,主要用于 HBV、HCV 人类疱疹病毒和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的治疗。
用病毒复制中的调控因子,阻断 RNA 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 RNA 的复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治疗性疫苗
是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新型疫苗,主要有 DNA 疫苗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 灭活疫苗(inactivaed vaccine) 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失去了感染
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
炎病毒VP1结构蛋白、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等。
4.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cine) 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
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例如目前已广泛使用的重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病毒的诊断随着对病毒感染从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进展,病毒的诊断技术已由传统方法扩展至新的快速诊断技术。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有利于对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例如对有些病毒(如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已有较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毒感染十分重要。

此外,从群体感染角度分析,确诊病毒感染的病原在监测病毒的流行病学(如新型流感病毒、肺出血型汉坦病毒的发现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用于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应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取不同部位的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粪便或血液)。

由于病毒在室温中很易被灭活,应在采集和运送标本中注意冷藏。

如欲检测抗体,早期单份血清可用于检测IgM抗体,而欲检测早期与恢复期的抗体效价的变化,则需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

血清抗体检测标本应保存于-20℃。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

在注明欲检测的病毒后,病毒分离培养的实验室将选择适当的原代培养细胞(敏感性高)及传代细胞系(便于在实验室保存)作病毒分离培养。

接种标本后,细胞可出现病变或也可并不出现病变而需用血细胞吸附等方法检测是否有病毒增殖,并进一步还需用特殊的抗体鉴定病毒的种类,例如用特异荧光抗体染色或抗体中和试验等。

当无病毒增殖时,可能标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未被检出,则需要盲目传代3次后方可明确标本中是否存在病毒。

这一分离与鉴定病毒的全过程有时可长达2~3个月,而且仅在有设备、实验条件及合格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方可进行。

虽然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步骤多,但在确定病原上是“黄金标准”,即其准确性高而无误。

如我国台湾省确定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多数患儿发生脑膜炎并致死的研究报道,就是由分离培养及鉴定病毒所确诊。

如欲提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可将病毒接种于内有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瓶,经低温离心后,以增加病毒与细胞接触的机率。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 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原则:与细菌类似 •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 采取采取急性期标本、使用抗生素处 理防细菌污染
无菌操作、低温保存、尽快送检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双份血清?
早期采集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
无菌采集 采集合适的标本
采集双份血清
尽快送检 正确标记
❖ 种类:常用的传代细胞有HeLa(宫颈癌)细胞、KB(口 腔癌)细胞、HEp-2(喉癌)细胞、Vero(非洲绿猴肾) 细胞等。
❖ 特点及作用:由于传代细胞系能有规律地持续传代,容
易保存(-70℃~-196℃)且对某些病毒易感,因此,在
诊断、科研等非疫苗生产的项目中常被采用。目前广泛 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根据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 ,选择敏感的细胞系使用传代细胞系
病毒1:100稀释
病毒1:1000稀释
中性红染色:活细胞呈红色,受病毒感染破坏的细胞不着色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1.病毒形态学检查 2.病毒成分(病毒蛋白和核酸)检查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查
❖ 标本类型? 与细菌标本类似 ❖ 好的标本? 正常无菌性体液 ❖ 标本内容物一般需要含有宿主细胞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动物接种
病 毒
鸡胚培养
分离培养方法(金标准)
检 细胞培 养 测 病毒成分检测
活细胞
血清学诊断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 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 多用于没有敏感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的病毒 (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病毒等)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re )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习题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3.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4.干扰素(interferon) 5.聚肌胞(poly I:C) 6.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7.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8.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二、填空题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传播和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播散、播散和播散。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和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感染。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和两种类型。

4.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经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5.人干扰素分为、、三型,分别是由、和产生。

6.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等特点。

7.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等。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 ,阻止病毒的和。

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两种。

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

12. 和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3.减毒活疫苗保存,灭活疫苗保存。

1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适于培养病毒,而虫媒病毒的培养需选用鸡胚接种。

15.分离胃肠道病毒可采集和标本。

三、选择题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A.向组织间隙扩散;B.沿神经扩散;C.水平传播;D.细胞与细胞融合;E.垂直传播;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B.经血传播;C.虫媒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A.潜伏感染;B.亚临床感染;C.慢发病毒感染;D.持续性感染;E.慢性感染;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7.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郎罕氏细胞;8.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 ,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Ⅳ型变态反应;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E.以上均对;11.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E.脊髓灰质炎;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对;15.哪种病毒感染机体不易形成病毒血症A.轮状病毒;B.麻疹病毒;C.风疹病毒;D.腮腺炎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17.γ-IFN主要来源的细胞是A.T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上皮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白细胞;18.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A.病毒;B.人工合成双股RNA;C.衣原体;D.细菌脂多糖;E.头孢菌素;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 ,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B.直接灭活病毒;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E.增强体液免疫;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21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22.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23.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A.疱疹病毒B.轮状病毒C.流感病毒D.巨细胞病毒E.腺病毒24.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器官培养E.动物培养25.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26.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27.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28.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29.抗病毒药物不包括()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E.头孢三嗪30.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B.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C.组织中易感细胞数目;D.病毒的特殊结构;E.病毒的核酸组成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2.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因素?3.以人为例举出几种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4.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各有何特点?6.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医学微生物习题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内科学辅导: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
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
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8.短路血管 指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它们可使小动脉内的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而直接流入小静脉。在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有许多短路血管存在,它们在功能上与体温调节有关。
内科学辅导:胰腺癌治疗的误区
胰腺癌治疗的误区:
当胰腺癌以上腹饱胀、隐痛、胀痛不适等症状起病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部疾患,但后两者临床经过为非进行性,多无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胃镜检查对诊断常有决定性意义。
(五)抗原构造
本菌抗原构造与肠道杆菌一样具有O、H和K抗原。根据O抗原,可把空肠弯曲菌分成45个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为常见。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
(二)培养特性
为微需氧菌,在含2.5~5%氧和10%CO2的环境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7~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在凝固血清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小时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现象。
(三)生化反应
由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输送到此,经加工装配形成分泌颗粒,分泌到细胞外,例如肝细胞合成的白蛋白和脂蛋白即按此方式形成和输出。此外,细胞本身的酶蛋白如溶酶体的水解酶类也是这样,但却不装配成分泌颗粒和排出细胞外,而是以高尔基小泡的形式(初级溶酶体,前溶酶体)输送到各种吞噬体中。高尔基体在形成含糖蛋白的分泌物中、在构成细胞膜及糖萼中,以及在形成结缔组织基质中也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微生物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药物治疗时机
尽早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公共卫生措施
监测与预警
01
建立健全的病毒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情扩散。
卫生宣传教育
02
加强公众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隔离与控制措施
03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04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病毒分离与培养
通过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分 离与培养,是确诊流感病毒感染 的金标准。
抗原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采 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快速检测 。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 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 和特异性。
血清学检查的优缺点
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 早期诊断。
抗原检测
01
02
03
原理
通过检测病毒抗原,确定 病毒的存在。
方法
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 疫法等。
抗原检测的优缺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 用于早期诊断,但可能出 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核酸检测
1 2
原理
通过检测病毒核酸(DNA或RNA),确定病毒 的存在。
方法
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 荧光定量PCR等。
3
核酸检测的优缺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诊断,但可能出现 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且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
02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预防原则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 力,预防病毒感染。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原则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大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 鸡胚接种 动物接种 细胞病变效应(CPE) cytopathic effect:有些病毒在细胞
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 CPE。可出现细胞内颗粒增多、圆缩、 聚集、坏死、溶解、脱落,也可导致细 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有的可形成 包涵体。
三、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非中和抗体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病毒感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原则

免疫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丙球、胎球、细胞因子等
疫苗名称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风疹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 森林脑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培养细胞种类)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Vero细胞)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基因工程疫苗(酵母菌表达)


药物防治
1、抗病毒化学制剂: 核苷类、非核苷类、蛋白酶抑制剂等 2、新抗生素类: 真菌产物、放线菌产物,新霉素B
3、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poly I:C、细菌脂多糖、灵芝多糖等 4、治疗性疫苗 5、基因治疗剂 6、中草药

病毒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义

病毒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1.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病毒形态和大小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27-1,258 页)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2. 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合胞体等
(李凡主编的第 8 版医学微生物学 图 33-2,314 页)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2)病毒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进行种、型和亚型的鉴定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3)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病毒的蛋白抗原和核酸进行检测,方法包括 蛋白印迹技术、核酸扩增、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二)病毒成分检测
1. 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抗原进行早期诊断,常用方法酶免疫测定
(enzyme immunoassay,EIA)、免疫荧光测定(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 动物接种
(1)应用:无敏感细胞培养的病毒 (2)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3)缺点:要有饲养条件,费用高,可能有潜伏病毒,对许多人类病毒不敏感
•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RNA或DNA类似物阿糖腺苷类无环鸟苷二羟丙氨甲基鸟嘌呤迭氮

RNA或DNA类似物阿糖腺苷类无环鸟苷二羟丙氨甲基鸟嘌呤迭氮

分子生物学技术
Northern blot
二、 病毒感染的防治
免疫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灭活疫苗
乙脑疫苗 狂犬疫苗 流感灭活疫苗 HAV,HBV疫苗等
麻疹疫苗 风疹疫苗 腮腺炎疫苗 HAV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合成多肽疫苗:
减毒活疫苗:
其它新疫苗:
二、 病毒感染的防治
免疫预防
血凝抑制试验 (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s) • 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 凝集红细胞的能力,从而抑制血凝现象的 一种实验
(含血凝素病毒 +病人血清)
红细胞
血凝有无抑制
光镜-----包涵体、融合细胞
电镜
免疫荧光 ELISA
病毒的快速诊断
Southern blot 杂交 PCR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 标本采集与送检:
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
采取急性期、防止病毒灭活(冷藏)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双份血清(早期、恢复期)
2、常规分离与鉴定
三 动物接种 大 培 鸡胚接种 养 方 组织培养 法
器官培养 移植培养 原代细胞 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 传代细胞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细胞变化
CPE (cytopathic effect)
包涵体
• 红细胞吸附 • 培养液pH改变 • 干扰现象
1、CPE
病变细胞
2、红细胞吸附
正常细胞
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
1、蚀斑试验
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后,产生的局限性病灶, 称蚀斑,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复制形成 的,称蚀斑形成单位,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 毒量以每毫升的蚀斑形成单位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中的细菌或真菌等生长繁殖。尽量及时接种,如不能当时接种, 标本应保存在-70℃低温冰柜或液氮中。
• 供血清学检测的标本采集原则
– 取急性期(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病后1个月)双份血清,动态观 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
二、病毒的分离
三 大
动物接种-动物模型
培 鸡胚培养

方 法
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 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
•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 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 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可观察
正常细胞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带有血凝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 细胞膜上可出现病毒血凝素,能与加入的脊椎动 物(豚鼠、鸡、猴等)红细胞结合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采集原则
– 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标本 – 标本类型:在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感染取不同部位的标本 – 标本运输:尽快冷藏送检,标本在处理、接种前切忌反复冻融 – 标本的处理与储存: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以抑制
减毒活疫苗:
Sabin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疫苗 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其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等
• 人工主动免疫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特点
免疫持续时间 保护力(与自然感染接近程度) 免疫球蛋白产生 粘膜免疫产生 细胞介导免疫产生 毒力回复 疫苗病毒运输和使用中的扩散 受宿主其他病毒干扰 室温稳定性
甲型肝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人用狂犬病疫苗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乙型脑炎病毒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流感病毒
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
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酵母菌表达)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含有抗病毒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丙种球蛋 白和IL-2,以及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干扰素 等,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TCID50)测定 – 病毒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病毒的病原学鉴定
三、病毒抗原的直接检出
• 免疫荧光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病毒抗体的直接检出
• 中和实验 • 血凝抑制实验 • 补体结合实验
• 中和实验
– 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中和抗体作用而 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 可检查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消长情况,可用来鉴定未知 病毒或研究病毒的抗原结构
形态学检查
– 光学显微镜检查法 –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免疫学检查法
–检测病毒抗原
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检查病毒特异性IgM – 多种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
• 病毒感染的预防更重要!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是使用疫苗! • 疫苗的使用对减少病毒感染和消灭某些
传代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
(1)原代细胞培养
对病毒的敏感性高,可用于生产病毒疫苗,但不能持 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2)二倍体细胞培养
生长迅速,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可用于制 备病毒疫苗,也可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
(3) 传代细胞培养
由癌细胞或二倍体细胞突变而来,染色体数为非整数倍, 细胞生长迅速,可无限传代,广泛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 作。
• 补体结合实验
– 常用病毒内部可溶性抗原检测血清中IgM类抗体 – 用于病毒早期感染的诊断
• 血凝抑制实验
– 检测血凝抑制抗体的试验 – 常用于有血凝素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也
可用于鉴定病毒的型及亚型
五、检测病毒核酸
• 核酸杂交技术 • PCR技术 • 高通量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基本策略:根据病毒的复制周期设计不同药物
– 抑制病毒穿入、脱壳及病毒释放
金刚烷胺
– 抑制病毒核酸复制及mRNA合成
• 核苷类类似物 阿昔洛韦(ACV)、叠氮脱氧胸苷(AZT)、拉 米呋定、利巴韦林、碘苷
• 非核苷类似物
– 抑制病毒蛋白的修饰 – 鸡尾酒疗法
AZT/ZDV
• 免疫治疗
– 免疫调节或治疗剂 – 治疗性疫苗 – 免疫细胞的修饰与回输
灭活疫苗
较短 较低 IgG 低 低 无 无 无 高
减毒活疫苗
较长 较高 IgA和IgG 有 有 可能 可能 可能 低
我国常用的病毒疫苗
疫苗名称
疫苗种类(培养细胞种类)
脊髓灰质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
麻疹疫苗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
风疹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 普通免疫球蛋白
– 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免疫缺陷病以及传染性肝炎、麻 疹、水痘、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的紧急预防
• 抗病毒血清
• 免疫调节剂
第三节 抗病毒治疗
• 抑制病毒
– 选用抑制病毒复制的化学药物或制剂
• 提高机体免疫
– 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自身消灭病毒感 染的细胞效能
• 化学治疗
– 病毒干扰现象
病毒干扰作用
风疹病毒+人胚肾细胞 埃可病毒+人胚肾细胞
病毒增殖,CPE(-) 病毒增殖,CPE(+)
风疹病毒? +人胚肾细胞
埃可病毒
CPE(-)—风疹病毒(+) 埃可病毒(-)
CPE(+)—风疹病毒(-) 埃可病毒(+)
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测定
– 空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 PFU) – 50%致死量(LD50)或50%组织细胞感染量
病毒性传染病起到关键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复习)
• 主动免疫
– 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 – 人工主动免疫:疫苗
• 被动免疫
–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 – 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免疫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灭活疫苗:
Salk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感疫苗
• 基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