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下边 塞诗 的有关 知识 。 二 朋 确边 塞诗 中常见 意象
师 :下 面请 一位 同 学 朗读一 下
《 燕 歌行 》 ,大家 在听 的 同时 要 注意 在 书 上 标 出 诗 歌 中 与 战 争 有 关 的 景、 物、 人 。( 学生 朗读 ) 师: 大 家觉得 这位 同学 读得 怎 么
生: 李 白, “ 金樽 清酒斗 十千 ” 。 师: 对诗歌 记得很 牢呀 。大家还
师: 从 诗歌 哪句看 出来 ? 生: “ 君 不 见 沙场 征 战苦 ,至今 犹 忆李将 军” 。这 句写道 爱护 士卒 的
师: 找的很 准 确 , 哪 位 同学 再来
交流 一下 。
生: 我 找 的是 “ 物” , 有烟尘、 金、
落 日。
生:
师: 哪位 同学 有补 充 ?( 师提 示 ) 既 然有笛 子 , 就一定 要有 …… 生: 音乐 。还 有 《 行路难 》 。 师 :许 多古代 诗 歌都 是 可 以用 来 演 唱的 , “ 行 路难 ” 是古 乐府 歌 名 , 许 多诗 人都 曾以它 为题写 过诗 。
至名 归 。请 同学们 默读课 文 , 结 合诗 中的相 关语 句 分析 ,这首 诗 歌表 达 了作 者什 么样 的复杂情 感 。
生: 我 分析 的是 “ 战 士军 前半 死
师: 听得很 仔细 。大家还 能举 出 “ 校” 读“ x i a 0 ” 的例 子吗 ?
生( 七嘴八舌 ) : 上校 、 少校、 学
校、 校 长 ……
生: 我 来说 。有 汉 将 、 天子 、 校 尉、 单于、 胡骑 、 战士 、 美人 、 少妇 、 征
人。
师: 同学们 总结 的很好 。下面请 同学 们整 理 一下 刚才 的问题 ,等一 下我们 进行 交流 。( 生思 考整理 ) 师 :哪位 同学先 来 交 流一 下你
边塞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教案)一.概念边塞诗是指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以反映边塞风光、边界战争、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伦等。
盛唐边塞诗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广阔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即把握边塞诗的时代特征: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例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其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中晚唐: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却夹杂着几许悲壮,几许婉伤。
【例句】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例句】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二.思想内容(背一背)①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
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②表达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家中妻子的离恨。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③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
边塞诗鉴赏(第一课时)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 亲之情?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形出黄 昏独上 之情, 极缠绵 悱恻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一
比较阅读:王 昌龄〈〈从军 行〉〉其一与 其四在抒情上 各有何特色? 在环境与心理 描写上又有什 么不同?
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 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 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 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 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 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 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
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望为 渤海蓓县。天宝八载 (749),得睢阳太守张 九皋力荐,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 (753),辞官往河西哥 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 曹、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 德元年(763)任西川节 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海县侯。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边塞诗一组课堂实录
边塞诗一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边塞诗一组一、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组边塞诗。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反映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将士们的战斗生活。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组诗歌来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学习过程《凉州词》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王之涣的《凉州词》。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受一下诗歌的氛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讲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的壮阔,“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现了边疆的荒凉,“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暗示了边疆的艰苦生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师:接下来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的哀伤。
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教师讲解: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离别的哀伤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尤为传神,写出了雪景的美丽和生机。
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
《雁门太守行》教师:最后,我们来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以雁门关为背景,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教师讲解:这首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氛围,“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展示了将士们的威武之势,“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为保卫家园、捍卫国家而英勇牺牲的精神。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方法,能够独立鉴赏边塞诗。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边塞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意境,引出本课主题。
2. 背景介绍:教师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包括边塞地理环境、战争情况等。
同时,介绍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
3. 课文讲解:教师逐一讲解边塞诗中的经典作品,包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同时,教师还会介绍一些边塞诗以外的相关诗歌作品,如描写草原、沙漠等边塞风光的诗歌,以及描写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诗歌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的边塞诗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对边塞诗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6.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边塞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背景和内涵。
此外,教师还会介绍一些与边塞诗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学流派,拓宽学生的诗歌鉴赏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边塞诗,培养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韵律和情感。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探究法:通过问题设置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三语文第7讲教案边塞诗
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解析】
与“夜遁逃”“轻骑逐”串联思考,问题迎刃而解。 2.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答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
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 了大雪。 【解析】
联想指向“唐军”的行动。
5.题目“从军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
。
【答案】
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
【解析】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6.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侧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 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 。 【答案】
二、知识讲解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刀、铩、箫笛……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 夷、楼兰、安西、单于…… 思想情感: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同情、厌战、离恨……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 考点1 边塞诗的情感赏析。 考点2 边塞诗的手法赏析。 考点3 边塞诗的语句赏析。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 教案(全国)
2017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边塞诗》教学设计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
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
3、高适《燕歌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作者简介: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边塞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边塞组诗》,这是唐代诗歌中的一大流派,主要描写边疆地区的军事生活、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边塞组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唐代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北边疆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因此,许多唐代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边塞地区,用诗歌来描绘边疆的风光和人民的生活。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大流派。
接着,老师选取了几首代表性的《边塞组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我们一起品味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边塞曲》和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经典诗歌。
通过深入地阅读和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文化内涵。
我们发现,《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边塞曲》则以士兵们的视角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凉州词》则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爱。
最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一首《边塞组诗》,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我们认真思考,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一字一句地用心写下。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都写出了自己的佳作,也感受到了写诗的快乐和美妙。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边塞组诗”课堂实录及评析全国通用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边塞组诗”课堂实录及评析全国通用“边塞组诗”课堂实录及评析沈业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法:讲解、指导、示范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设计理念在语文教育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下,“边塞组诗”这一课,是对古诗词分类进行教学的尝试,将唐代的边塞诗进行有机整合,以“两专多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教学不在两首诗上进行深度挖掘,只着眼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高年级学生在古诗的意境中漫溯潜游,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流程一、导入,初识意象师:马鞍山有个特别棒的别称,叫什么?生:诗城。
师:诗城的孩子一定会背诗,来点有难度的行不行?背一组含有“月”的古诗词。
生:床前明月光……(生齐笑)师:(问一生)你为什么笑?生:这首诗太简单了。
师:诗是简单了点儿,但诗人可不简单,是谁?生:(齐)李白。
师:李白和马鞍山关系可不一般,传说李白就是在马鞍山采石矶醉酒捞月,坠江而亡。
谁接着再来?生:月落乌啼霜满天……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齐背)师:古诗词中含“月”的有很多,“月”在古诗词中已不仅仅是一种景物,更是一种意象,它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思念家乡。
生:表达忧愁。
生:思念亲人。
师:在唐代,有一类描写边疆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诗中也有寄托诗人复杂情感的意象,这就是——(板书:边塞诗)。
请打开课文纸,自由读一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出塞》,注意读准字音。
【评析:以上教学,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对含“月”诗的背诵,再到对“月”的意象解读,层层推进,由浅入深。
这样的背诗,可以让学生在看似平常的背诵中领悟不寻常之处,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陈冰内容摘要: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一.导入:师:同学们,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二.明确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燕歌行》,大家在听的同时要注意在书上标出诗歌中与战争有关的景、物、人。
(学生朗读)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师:听得很仔细。
大家还能举出“校”读“xiào”的例子吗?生(七嘴八舌):上校、少校、学校、校长……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整理一下刚才的问题,等一下我们进行交流。
(生思考整理)师: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生:我找的是景,有瀚海、萧条的山川、深秋大漠、边塞衰草、孤城、落日。
师:找的很准确,哪位同学再来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是“物”,有烟尘、金、鼓、旌旆、羽书、铁衣、刁斗、白刃、沙场。
生:我不同意,“铁衣”不应是物。
师:“铁衣”是金属铠甲,为何不属于物呢?生:在这一句中“铁衣”是主语,它应是“远戍辛勤久”动作得发出者,如果指铠甲,又怎么能戍边呢?可见在这里用“铁衣”代之将士们,只有他们才能长期镇守边关。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表示同意)那么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借代这种手法?生:还有“烟尘”,用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生:“玉筯”本指用玉制的筷子,这里的玉筯实际上是指思妇。
就是说,用“玉筯”比喻思妇的眼泪,又用眼泪代指思妇。
师:同学们分析很到位。
可见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含义很有帮助。
大唐边塞诗鉴赏课实录
大唐边塞诗鉴赏课实录作者:褚淼燕师:今天是咱们诗歌鉴赏中的最后一个专题。
首先咱们来回顾一下先前学过的几个专题及其特点。
(教师点击鼠标,片头曲响起,古色古香的画面依次飞入几个专题的名称)生:(七嘴八舌地)咏物诗中物与志的关系;写景诗的意境美……师:不错!希望大家记住各个专题的特点,并把它迁移运用到今天的新专题——边塞诗中去。
先来看看什么是边塞诗?(点击鼠标,出现“边塞诗概述”)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并筛选一下信息?生:(迅速读完并概括)这篇“概述”告诉我们边塞诗的起源、代表诗人及其内容特点。
师:概括得挺完整。
由此可见,边塞诗可研究的地方还真不少,但鉴于高考考查的诗歌文质兼美、短小精悍,咱们今天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大唐边塞格律诗上。
(同时点击鼠标,清脆的铃声响起,“大唐边塞诗”的主题飞入)师:要想研究大唐边塞诗,就应先了解大唐的边塞,为此我准备了两幅地图,请看:(伴着悠扬的音乐,一幅公元669年唐疆域图出现。
图中的现代中国疆域是用虚线勾勒出来的,可使人清楚地看到现代疆域约为唐时的一半)师:(充满感情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的时代,它疆域辽阔、空前强大!北至西伯利亚,即今俄罗斯的腹地;西至中亚,咱们是在——?(生抢答:“东亚”)再看看诗中出现的地名(点击鼠标,“阴山”、“天山”、“轮台”、“玉门关”等熟悉的名字随着红箭头飞入。
师继续)天山在新疆,阴山在内蒙,玉门关在甘肃。
所谓边塞,可说是几个孤立的关口连成一线后,关外广阔的地区。
套用一句歌词就是:那时疆域比较广,那时条件比较差,那时戍边比较烦。
(同学们想起了《最近比较烦》,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师:那么边塞生活到底什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有请这次研究边塞诗的过程中写的不错的两位同学宣读一下她们的研究成果。
(画面切换到四个参考课题,分别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景物特点、边塞诗内容归纳、边塞诗中边塞情、边塞诗中以汉代唐的写作手法)生:我研究的是第一个课题,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及其总体特点。
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一、现学情分析1、边塞诗有其文学特色,但学生普遍缺乏对其文学内涵的了解。
2、课程中没有聚焦古典摘句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知识水平不够丰富。
二、学习目标1、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认知能力,开拓边塞诗情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英汉文化之间的理解力,增强学生文学内涵鉴赏能力。
三、学习内容1、深入边塞诗,进一步认识古典文学,探究代表大边塞诗作者董大为、江海沧等人的传统文化。
2、深入认知边塞诗的古往今来,感悟古典文学影响边塞诗的历史性质,探究小说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借助文本结合学生的语言熟悉程度,从广泛范围突出关键文化细节来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以边塞诗为主线,创设课堂语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认知古典文学知识,联系实际体验古典文学魅力。
五、活动设计1、让学生研读边塞诗精选,从每首诗的情节情况中刷出古典文学的基本要素,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2、让学生探究现象,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阅读结果,共同分析古典文学中的主题,发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力。
六、评价方案1、从课堂表现上综合评价学生掌握古典文学知识的情况,使学生从文学理论到文学作品都有所认知;2、从实际应用调整上来评价学生从古典文学中获得的知识,奠定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熟悉程度。
七、思考反思1、针对不同用词及文化内涵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入挖掘,拓宽学生的视野;2、运用有趣的故事、古典文献作为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文学,增加学生在文学方面的认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
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就像辛弃 疾感叹:“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 四.明确诗歌中多样的艺术手法
日斗兵稀”。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士
兵努力作战,人数逐渐减少,但却不 能冲出包围。用边塞阴惨的景色,烘 托出战事的惨烈,战士们伤亡惨重。 作者对战士们充满了同情。
机会多,所以很有吸引力。但战争又 很残酷,所以才有种又爱又恨的感 觉。
术手法?
生:对比。 生:借景抒情。 生:用典。 生:对偶。
但战士们英勇作战到最后一刻。 师: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
战士们的赞美?
师:你的历史知识不错呀。 生:我们历史正学与此有关的
知识呢。
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 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
士兵是何种情感呢?
生:充满同情,他们没有一个李
生(七嘴八舌):世路艰难,离别
_
万方数据
口圆圈瞄趔丛萱娃塾童
广一样的好上司。 师:这句虽无任何议论,但作者
的情感和观点却表露无遗。作者的 同情对象是不是仅限于士兵呢? 生:还有思妇。“玉筋应啼别离 后”“少妇城南欲断肠”都是写思妇 思念征人,作者也很同情她们。
士兵浴血奋战,又对战士苦战无限
同情;既厌恶战争,又渴望在战场上
师:文学作品中只有真挚的情 感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恰当的 艺术手法来为其增姿添彩。请同学
们找一找《燕歌行》中运用了哪些艺
建功立业。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似矛
盾的情况呢?
师:对拼死作战的英雄们只有
同情吗? 生:还有赞美。虽然敌人凶猛,
生:我觉得和时代有关系。盛唐 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军事力量 强盛,战事频繁,这样在战场上立功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写战
士在前线流血魉牲,将帅却安居营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请 同学们整理一下刚才的问题,等一
下我们进行交流。(生思考整理) 师: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一下你 找到的? 生:我找的是景,有瀚海、萧条 的山川、深秋大漠、边塞衰草、孤城、 落日。 师:找的很准确,哪位同学再来 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是“物”,有烟尘、金、
帐,流连声色。运用对比的手法,讽
刺了将领们不爱护士兵,不关心战 事。 师:是不是所有的将领都不顾
《从军北征》) 师:请同学齐读诗歌,找出诗歌
中提到的意象。 生:有天山、雪、风、横笛、碛里、 征人、月。
战士死活,只顾自己享乐呢?
生(齐答):不是。
师:哪位同学有补充?(师提示)
既然有笛子,就一定要有……
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刚才讨 论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诗的后两句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PPT出 示严武的<军城早秋》) 三.探讨情感的形成原因 师: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 到边塞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颂扬
师:杜甫《兵车行》里说:“信知 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看来,只
要有战争,不论男女,都不会有好日 子过的。哪位同学再来交流? 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
师:很准确。杨炯《从军行>中哪 两旬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呢?
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容。陆游<书愤>的颔联抒发了作者 何种情怀?(PPr出示陆游《书愤>)
生(齐答):报国无门的忧愤。 师:为何会有此之愤呢?
生”。作者想建功立业。
师:下面我们结合一首诗歌,看
生:南宋半壁江山沦落,统治者
不思收复山河,诗人热爱祖国,所以 才会有这种感情。 师:确实是这样。诗人们虽洋溢
W
写到边土,从士卒写到将帅。从“孤
城落日斗兵稀”写到“死节从来岂顾
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含义很有帮 助。那么有哪些“人”呢?哪位来说一
下?
勋”,整体风格雄浑豪壮,风骨凛然, 被称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确实是实 至名归。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诗
中的相关语句分析,这首诗歌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生:我分析的是“战士军前半死
这里的玉筋实际上是指恩妇。就是 说,用“玉筋”比喻思妇的眼泪,又
用眼泪代指思妇。 师:同学们分析很到位。可见了 解常见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燕歌行》,大家在听的同时要注意
在书上标出诗歌中与战争有关的 景、物、人。(学生朗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 样? 生:读得很熟练,不过“校尉” (xia0
ai)他读成-fjia
a
0
W
ei。
师:听得很仔细。大家还能举出 “校”读“xi On的例子吗?
生:我来说。有汉将、天子、校 尉、单于、胡骑、战士、美人、少妇、征
人。
生(七嘴八舌):上校、少校、学
校、校长……
师:除了在《燕歌行》中出现的 这些景、物、人外。其他边塞诗中还
有哪些常见意象呢?(PPT出示李益
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深蓝夜 幕之下,一轮圆月高悬,不知何人正
站在长城下抬头仰望。可以是他,建 功立业,深受皇恩的霍去病;可以是 他,虽戎马一生,但却从未封侯的李 广;还可以是他们,思乡不得归的普 通士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只相似”,这轮明月亘古不变, 光照古今。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照 耀边塞的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因为
生:和作家的经历有关系。很多 诗人,如高适,也到过边塞,对边塞
生活十分熟悉,所以对那里的生活
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
呈的艺术风格。 五.小结: 师:“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 月挂长城”,这是被称为“七绝圣手” 的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的句子。我
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描摹。 师:可见读诗歌要联系时代背 景和作者的经历。其实唐代的边塞 诗是风格不一的。请大家比较以下
(生表示同意)那么诗歌中还有哪些 地方运用了借代这种手法? 生:还有“烟尘”,用报警的烟火
代指战争。 生:“玉箭”本指用玉制的筷子,
中的音乐描写来体悟人物情感。
师: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边塞
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二.明确边塞诗中常见意象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诗中常见意象。(P玎出示意象,包括
景、物、人以及常见地名) 三.体悟边塞诗中复杂的情感 师:在《燕歌行》中,高适从朝廷
丝塾壹墅缝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回陈 冰
墨垦圈逸
内容摘要: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 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 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意象情感
师:从哪里看出悲凉来的?
生:“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 定河边骨”.这两句写战士都战死 了,全军覆没。
边塞更需要它来诉说这撩乱之愁。
就让我们齐读王昌龄的这首《从军
师:为何会有此不同呢?
生: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 衰落。到了晚唐更是国力衰微,频吃 败仗,自然也就没了自信满满的盛 唐气象。
行》来结束今天的课吧。(PPT出示盛
一.导入: 师:同学们,边塞诗歌的创作源
情感形成原因
艺术手法
悲伤,不能建功立业…… 师:不错,征夫们长期在外戍 边,归家无期,看不到希望,吹奏这
它应是“远戍辛勤久”动作得发出 者,如果指铠甲,又怎么能戍边呢? 可见在这里用“铁衣”代之将士们,
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 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
唐王昌龄的《从军行》) 六.作业:请就今天学习内容,自
选角度,鉴赏王昌龄的《从军行》。@
(作者单位:山东平度市第九中学)
师:边塞诗不仅在中晚唐风格
大变,到了宋代,又增添了新的内
万方数据
-
沙场。 生:我不同意,“铁衣”不应是 物。 师:“铁衣”是金属铠甲,为何不 属于物呢? 生:在这一句中“铁衣”是主语,
师:确实是这样,李广体恤下 属,使士卒“咸乐为之死”,是位名副 其实的好将军。在“战士军前半死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中作者对
师:对诗歌记得很牢呀。大家还
记得以此为题的诗歌多用来表达那 些情感?
两首诗歌,看它们的风格有何不同? (PPrr出示盛唐王昌龄的《从军行》和 晚唐陈陶的《陇西行》) 生:第一首意境壮阔,给人以昂 扬向上之感。第二首就有一种悲凉 之感。
同情,对将领批判,都是因为有战
争,作者对战争有一种深深的厌恶。 师:那么谁又是战争的发动者 呢? 生(齐答):统治者。 师:有人说:“战争是统治者之 间的游戏。”而老百姓永远是这场游 戏中的炮灰! 师:这样看来《燕歌行》中的情 感真是复杂,有对士兵的,对思妇 的,对将领的。对统治者的,还有对 战争本身的。不过这还不能涵盖所 有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我们还学过 王维的《使至塞上》,哪两句非常有 名呢?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这两句表达作者何种情感? 生:对边塞雄奇景色的赞美。
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只有他们才能长期 Nhomakorabea守边关。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
首曲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不但高兴了可以唱
歌,忧伤时音乐也可以疗伤。这就提 示我们,读边塞诗也要注意通过其
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
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 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
接,视死如归,难道是为了取得个人
生:反问,借代。 师:边塞诗歌或慷慨高歌,令人
热血沸腾;或低回浅唱,让人愁肠寸 断。我们只有对诗歌的字句细细体 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不同诗歌
师:事物确实是普遍联系的呀。
哪位还有补充?
的功勋?赞美了将士们不顾私利,为
国捐躯的豪迈之情。 师:“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些将 领眼中只有官爵,而真正保家卫国 的却是最底层的士兵。其他同学还 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对战士赞美,对思妇
师:从诗歌哪旬看出来?
生:“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
生:音乐。还有《行路难>。
师:许多古代诗歌都是可以用 来演唱的,“行路难”是古乐府歌名, 许多诗人都曾以它为题写过诗。 生: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