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一)茶树的根系
主根:胚根发育形成的 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 性。 侧根:主根上发生的根, 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 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 白色的根,其表面密生 根毛。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部位。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营养生长旺盛,占绝对 优势。 枝条的分枝方式:单轴 分枝。 根系:直根系为主,侧 根很少;扦插苗则以须 根为主。 3 年前后开始开花、结 果(实生苗)。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2、管理重点
茶树的定型修剪:幼年 期茶树的可塑性大,培 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 浓密的分枝树型,为高 产优质打下基础。 加强土壤管理:要求土 壤深厚、疏松,形成较 为深广的根系;增施磷、 钾肥。 以养为主,后期以采代 剪。
茶果为朔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 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 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球形
肾形
三角形
方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三、茶树的生育周期
1合子;2茶籽及插穗;3幼苗期;4幼年期;5-6成年期;7衰老期
(一)幼苗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以茶养身,以道养心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圆尖
急尖
钝尖 椭圆形
渐尖 长椭圆形
圆形 倒卵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四)茶树的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 多。 着生方式:单生、对生 或丛生。 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 花序。
茶树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机械采摘技术
二、机采技术 (四)机械采茶作业 1. 双人采茶机的操作 2. 单人采茶机的操作
第三节 机械采摘技术
三、与机采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1. 留蓄秋梢 留蓄秋梢的目的是增加叶层厚度与茶园留叶量。 2. 合理修剪 机械采摘茶园的现行修剪制度,一般是采用整枝修剪与深 修剪相结合的办法。 3. 增施肥料 机械采摘强度大,芽叶损伤严重,使茶树养分消耗多。 4. 选用良种 选用再生力强、适应机械采摘(节间长、发芽齐、芽叶大 小一致等)的茶树良种建立的茶园。
前的产量和质量,又能促进茶树的旺盛生长,向稳定丰产
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今后的产量与品质。
第一节 采摘原理
三、合理采摘的作用 (1)通过采摘能不断促进新梢的萌发生长,维持茶 树旺盛的生理机能; (2)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能适应所制茶类加工原料 的基本要求,并能兼顾同一茶类不同等级对原料 的要求; (3)通过采摘能借以调节当地采茶劳力的安排,提 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机械采摘技术
一、采茶机类型及机械采摘的经济效益 (一) 采茶机类型 1. 依操作形式分类 单人背负手提式,双人抬式、自走式和轨道式等。
自走式采茶机
单人背负式采茶机(YTCCJ500)
双人抬式(往复切割)采茶机 (浙江川崎SV100)
第三节 机械采摘技术
一、采茶机类型及机械采摘的经济效益 (一) 采茶机类型 2. 依切割方式分类 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和水平度勾刀式。 3. 依切割后树冠形状分类 可分为弧形与平形二种。
第四节 鲜叶的验收与贮运
一、鲜叶验收与定级 嫩度是鲜叶验收分级的主要依据。 匀度是指同一批鲜叶的物理性状的一致程度。 净度是指鲜叶中杂物含量的多少。 鲜度是指鲜叶的新鲜度。
等级 特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要 求 1芽1叶初展,芽叶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2.5cm 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以1芽1叶为 主,1芽2叶初展在10%以下,芽长于叶,芽 叶完整、匀净,芽叶长度不超过3cm 1芽1叶至1芽2叶,1芽2叶在30%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芽叶 长度不超过3.5cm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茶树的种植习性1.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茶树的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1030摄氏度之间,不同品种的茶树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
2.光照要求:茶树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日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充分,茶树生长得越好。
3.土壤要求:茶树喜欢松软、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对排水不良的土壤不适应。
4.需要一定的湿度:茶树对湿度要求较高,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二、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适应性1.海拔适应性:茶树的生长适应性较广,可以在海拔3002000米的地区生长,但不同品种对海拔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2.气候适应性:茶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多样的气候条件,但对寒冷和干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3.地理分布范围:茶树最初起源于中国,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等。
三、茶树的生殖方式1.有性繁殖:茶树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包括自交和异交两种方式,实现种子的形成和繁殖后代。
2.无性繁殖:茶树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特性。
四、茶树的遗传变异1.基因型的变异:茶树的基因型在不同品种和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是茶树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2.表型的变异:茶树的表型特征也会因环境的差异和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包括茶叶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
五、茶树的病虫害防治1.常见的病害: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茶叶炭疽病、茶叶锈病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2.常见的虫害:茶树也容易受到一些虫害的侵袭,如茶小绿叶蝉、茶叶蚜等,这些虫害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总结: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茶叶的主要来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它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具有较高的抗逆性。
茶树的繁殖方式多样,能够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衍。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栽培
灌木、小乔木品种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花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
贵州
西
四川
南
重庆
茶
云南
区
西藏
生态适宜区
小乔木、灌木、乔木 红茶、绿茶、黄茶、边销茶、沱茶、花茶 蒙顶黄芽、都匀毛尖
华南茶区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台湾 海南
生态最适宜区
正常
冻害
热害
3 气温与茶叶品质
• 温度高:有利于碳代谢,茶多酚增加 • 温度低:氨基酸含量高,<20℃,不利于茶多酚合成 •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品质。
(二)地温与茶树生育
• 地温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 • 调节地温:
(1)茶园内早春中耕,提高春天地温; (2)夏季铺草、套种牧草或灌溉,降温; (3)秋季增施有机肥,提高冬季地温。
(三)积温
• 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 零度的温度总和。
• 有效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有效温 度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零度之差。
(三)积温
• 生物零度一般为10℃左右,全年大于或等于少10℃的活 动积温至少达3000℃/年。中国大多在4000℃/年以上。
西南茶区
234.4 798.4 314.9 80.6 1465
【应用实例2】 山东新建茶园选址
山东生态环境分析
气象因子:年日平均温度:12~12.5℃ 极端最低温:-20℃ 年降水量700~900mm
土壤条件:微酸性,部分盐碱地、石灰岩土壤
选址原则:背风向阳酸性土,土层深厚
水源足,坡度小于25°
山东现有茶区分布
茶 树 栽 培 学
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一般人们所说的茶文化,主要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进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个组为茶组,茶组共发现53种,这53种都可以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好。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只有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很多,主要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别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2:树枝:分直立,半披张和披张三种。
茶树生态学-2教材
茶树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叶片中的栅栏 组织和海绵组织中的叶绿体是光合的重要细 胞器,含有色素,而色素是采集光能的部位。 在电镜下观察,叶绿体呈椭园盘碟状。 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随茶树品种、叶龄、栽 培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异。色素含量的高低, 影响着茶树的光能利用。
光合色素有两类:(1)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 和叶绿素b;(2)类胡萝卜素,其中有胡萝卜素 和叶黄素。色素吸收太阳光谱中不同波段的红 黄光和蓝紫光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b, 其比值一般为2:1
强光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起重要作用,高温、低 湿的胁迫加剧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茶树光合日变化可以人工调节,适度遮荫、茶林间作、 茶园间歇喷灌等,可减轻或消除午休现象,并提高茶 树净光合率。
遮荫与对茶树物质生产的影响
遮荫茶树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
(适度遮荫30%-40%,温度为28度) 遮荫茶树光饱和点为30000lx,光补偿点为 300lx;不遮荫茶树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 40000lx、500lX。当光强超过光饱和点,特别 是在高光强(60000lx以上)时,不论是遮荫还 是不遮荫茶树,其净光合卒都有下降趋势,但 遮荫茶树下降趋势较明显。
日变化: 单峰曲线: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光强度不太高的条 件下,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双峰曲线:晴天充云,中午日照强烈时,光合日变化 呈双峰曲线,即中午降低现象(午休现象),一个高 峰在上午9—10时;另一个高峰在下午3-4时。
早春、晚秋、冬季和 夏季阴天(全天有云) 呈单峰型,夏季晴天 多呈双峰型。
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
光照条件
茶树光饱和点相对较低,约在3~5万勒克司(lx)。 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低于1000lx。耐荫植物。 夏、秋、冬、春光饱和点:570-760,570,300,400 umolm-2s-1;光补偿点:20,17.5,22.5,25 umolm-2s-1 茶树光饱和点与补偿点与品种、生长季节、发育阶 段相关。
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茶树栽培学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
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
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
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
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
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
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答: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
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茶叶生物化学第二章
茶树体内只有三种N-甲基转移酶,分别为 黄嘌呤核苷N-甲基转移酶(7-NMT)、7-甲基黄 嘌呤N-甲基转移酶(3-NMT)和可可碱N-甲基 转 移 酶 (1-NMT) 。 其 中 以 3-NMT 活 性 最 高 , 它的活性是7-NMT和1-NMT活性总和的10倍 以上,因此,在生物合成旺盛的芽叶中,常 常有可可碱的大量积累。H.Ashihara等研究 发现,四个月的茶树幼苗中的咖啡碱主要分 布在叶片内,而合成咖啡碱的先质可可碱只 存在嫩叶中,咖啡碱是在嫩叶中经可可碱合 成的。
3)植物次级代谢的作用 : 植物次级代谢对于
植物整个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如 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以及植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
有助于植物繁殖,如可以吸引其它动 物来授粉。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决定人类食物质 量的重要方面,如味觉、颜色、气味等。 而且植物色素能体现植物和花的多样性。
(2)甲基的转移和甲基化顺序
咖啡碱的合成中,嘌呤甲基化的过程,是 先由7-甲基黄嘌呤甲基化形成可可碱(3, 7-二甲基黄嘌呤),再由可可碱甲基化形成 咖啡碱。
咖啡碱嘌呤环上的甲基是由S-腺苷蛋氨酸 供给,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按7、3、1 氮原子位置的先后顺序进行甲基化作用。
(三)、茶树体内的嘌呤合成代谢与咖 啡碱生物的合成途径
咖啡碱的结构特点是黄嘌呤,在1,3, 7位置的N上连接3个甲基,生物合成中,一 需要嘌呤环的来源,二需要甲基供体。
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嘌呤环,既可 来合自成甘,氨又酸 可、来谷自酰核胺酸、代甲谢酸的盐 核和苷酸CO代2的谢直库接 中的嘌呤,其中核苷酸库中腺嘌呤是咖啡 碱合成的最有效的前体。
咖啡碱合成中的甲基主要来源于S-腺苷 蛋氨酸,而转甲基作用则依赖于N-甲基 转 移酶的活性。
茶树生态学-2
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
光照条件
茶树光饱和点相对较低,约在3~5万勒克司(lx)。 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低于1000lx。耐荫植物。 夏、秋、冬、春光饱和点:570-760,570,300,400 umolm-2s-1;光补偿点:20,17.5,22.5,25 umolm-2s-1 茶树光饱和点与补偿点与品种、生长季节、发育阶 段相关。
第二章茶园生态系统
茶树生态环境 茶园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 茶园小气侯及其调节方法
茶树生态环境
1.1 光与茶树光合作用
茶树体内有机物质占干重的90%以上,其碳素成分 约占有机物质重量的45%,这些碳素都是通过光合作 用固定的。光合作用是茶树有机营养的根本途径,光 能利用就成为茶树栽培的核心,因此光对握高茶叶产 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光质与茶树光合作用
在相同辐射能下,不同光质对自然光下光合速率随各 种光质的辐射能的增加而增大,但曲线初始斜率不同。 黄、红光下,光补偿点大约5Wm-2;绿、蓝、紫光下, 光补偿点在10 Wm-2左右。黄、红光下,光饱和点较 低;绿、蓝、紫光下,光饱和点较高,超过180Wm-2。 不同季节,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异,夏季高于秋季。 各光质下,茶树叶片光合强度高低依次为黄光>红光 >绿光>蓝光>紫光;黄光略高于白光。
遮荫与肥料的相互作用对茶树光合作用有重 要影响 遮荫与不遮荫比较,施N处理的,净光合率提 高不显著,而施饼肥、磷、对照处理的,净 光合率的提高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永平,即遮 荫增加饼肥和磷肥效应,而降低N肥的效应。 遮萌使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 提高,差异极显著,而且叶绿素a/b比值降低; 叶绿素总量提高的顺序是饼肥>磷肥>对用 >氮肥。
2茶叶生物化学-第二章-茶树次级代谢PPT优秀课件
3)植物次级代谢的作用 : 植物次级代谢对于
植物整个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如
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以及植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
有助于植物繁殖,如可以吸引其它动 物来授粉。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决定人类食物质 量的重要方面,如味觉、颜色、气味等。 而且植物色素能体现植物和花的多样性。
(嘌呤环的直接生物合成;核酸降解;嘌 呤甲基化)
• 嘌呤合成代谢与咖啡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 咖啡碱生物合成中重要的酶
3、茶树体内咖啡碱的分解
10
茶树中的生物碱以嘌呤碱为主,而嘌呤碱中 又以咖啡碱为主体成分。
咖啡碱为茶树的特征性成分之一。
11
一、茶树体内咖啡碱的分布
茶树体内咖啡碱是从茶籽萌发开始形成,此 后就一直参加茶树体内的代谢活动,并贯穿 与生命活动的始终。咖啡碱广泛地分布在茶 树体内。但各部位的含量,差异很大。除种 子外,其它各部位均含有咖啡碱。并比较集 中地分布在新梢部位,以叶部最多,茎梗中 较少,花果中更少。
33
N-甲基核苷酶 此酶为水解酶,主要是催化7-甲基黄嘌
呤核苷水解脱去核糖而转变为7-甲基黄嘌 呤的反应。其分子量大约为55,000,最适 pH为8.0-8.5,最适温度为40-450C。
它是咖啡碱合成中的一个调节酶,如 果没有该酶对7-甲基黄嘌呤核苷的水解, 以后嘌呤甲基化,进而生成咖啡碱的反应 就无法进行。
12
咖啡碱是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新梢部位,但 新梢中各部位的含量又不相同。以嫩的芽 叶含量最多,老叶最少。说明咖啡碱在新 梢中的含量是随芽叶的老化而减少,因此 咖啡碱能作为茶叶老嫩度的标志成分之一。
13
茶树新梢中咖啡碱的生成量还随品种、 气候、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在不 同品种中,云南大种常比一般品种咖啡 碱含量高。在不同季节中,夏茶常比春 茶和秋茶含量高。在不同栽培条件中, 遮阴和施肥的,常比露天和不施肥的含 量高。这些生育中的 动态变化,都是茶 树体内咖啡碱因代谢受不同环境条件影 响,从而导致不同条件下咖啡碱的含量 的差异。
1.3-1茶树生物学基础(师)
高一茶树栽培(2018-9)-1.3-1茶树生物学基础编写:张军审核:张军学时:2课时班级:组别:姓名:任务3 茶树生物学基础(分类及总发育周期)◆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和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及年生育规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和茶树的总发育周期(重点)。
2、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及年生育规律(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讲授时可用观察、提问、对比法、总结的方法。
◆问题模块:Ⅰ、任务准备——查阅教材、资料,梳理知识点一、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茶树属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的变种分类1、庄晚芳根据茶树的亲缘关系、利用价值、地理分布等因素提出了以下分类系统:⑴、云南亚种:乔木型,分枝稀疏,叶大花少,结实率低,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抗寒性弱,包括云南变种、川黔变种、皋芦变种(苦茶变种)、阿萨姆变种。
⑵、武夷亚种:灌木或者小乔木,分枝较密,多中叶类,花多结实,芽叶中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抗寒性强,包括武夷变种、江南变种、不孕变种。
三、茶树的一生茶树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称为茶树的总发育周期)可划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包括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
1、幼苗期幼苗期茶树幼苗期是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或从利用茶树枝条进行扦插到形成完整独立的植株止,大约经过4~8个月。
茶树实生苗的生长过程为:茶子播种→吸水膨胀→种壳破裂→胚根显露伸长→胚芽萌发→幼苗出土→真叶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
茶子萌发需要满足3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温度(25~30℃)、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和通气良好的土壤环境。
2、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段时间称为幼年期,一般3—4年。
幼年期是茶树生理功能活跃时期,自然生长茶树单轴分枝,顶芽生长旺盛,少有分枝,生长缓慢,主轴明显,分枝细弱。
茶树栽培学-2-4
叶的外部形态
真叶的形态特征: 形态: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 叶色: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 叶尖:急尖、渐尖、钝尖、圆尖。是茶树分类依据之一。 叶面:平滑、隆起、微隆。叶面隆起是优良品种特征。
光泽:强、弱。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
叶缘:平展、波浪 叶质:厚、薄、柔软、硬脆。
真叶的外部形态
种子期:从受精的卵细胞(合子)发育形成种子到茶子萌发前。
幼苗期: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或从 营养体再生至形成完整植株止,这段时间,大约历时4~8个月。
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约为3 ~4 年。 成年期:指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亦称青、 壮年时期)。这一时期约20 ~30年左右。 衰老期:指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到整个植株死亡为止。这一时期可达 数十年。 茶树的一生可达100年以上,而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 ~60 年。
3.4 成年期
指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亦称青、壮年时 期),约20 ~30年左右,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
生长习性 茶树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变为营养和生殖生长并重 地上部分枝由单轴分枝 地下部根系由直根系 合轴分枝 分枝根系 单轴分枝(徒长枝) 丛生根系
树冠和根系在前期呈现离心生长,后期呈现向心生长 后期:在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在根颈处出现徒长枝
2.1 茶树的根系—根的种类
按根的发生部位
定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各级侧根。 不定根:由茶树茎、叶、老根或根颈处发生的根。 如扦插苗形成的根。
根系的组成
主根: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 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向土壤 生长可达1-2米,甚至更深。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根。按螺旋 线状排列,呈现层状结构。 主根和侧根的作用为固定、 贮藏和输导的作用。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白色的根, 其表面密生根毛。主要吸收水分和 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CO2,寿命 短。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的部位。
第二章 茶树引种 茶树育种学(Tea plant breeding) 教学课件
四 中国茶树引种的成就
• 1.扩大茶树种植区域,比如山东的日照地区,胶东半岛, 西芷的林芝县等。 • 2.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云大种,福鼎大白茶,福云系列。 台茶12,13号茶等 • 3.丰富茶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 • 主要是一些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引种,收集 了大批茶树种质资源,包括一些国外品种,国内的地方品 种及野生茶树资源,为茶树遗传研究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 丰富的材料,比如通过生化分析来推断茶的起源及进化, 再如福建茶科所的福云6号7号,大毫等良种均是从引进的 云南大叶种与当地的福鼎大白茶的自然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的,再如英红系列,如英红1号,9号,均是从阿萨姆后代 中选育而成。
• (4)翠峰,发芽早,产量高,香高味醇,适制性广,适 合在长江以南引种。 • (5)浙农113,抗性强,品质优,适合在长江以南引种。 • (6)舒茶早,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适合 江北茶区引种。 • 3.适制蒸青绿茶的品种: • (1)薮北种,产量高,有特殊的海藻味,抗性强, • (2)中茶102,发芽早,产量高,抗寒性强,适合长江南 北引种。 • (3)碧云,具有煎茶风味特征,适合长江以南引种。
二 如何提高茶树引种的成功率
• 茶树引种成败与否与引入地和原产地地生态条件 差异以及品种地适应能力有关。因此,要想提高 茶树引种成功率,就必须 从这两方面考虑。 • 1.为扩大种植区域而引种,必须选择适应性强地 品种(一般来说,个体发育早的有性品种适应性 强),有风土驯化的基础,比如从中国引种到前 苏联,选用祁门种,它是一个中叶类,灌木型的 有性系品种,抗旱性和抗寒性都强。再如从中国 引种到非洲的坦桑尼亚,选用的是鸠坑种,它是 中叶类,灌木型有性系品种,适应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大叶种
四、茶树的叶
3、真叶的叶片大小
以定型叶的叶面积来区分,
叶面积大于60 cm2的属于特大叶
40-60 cm2
大叶
20-40 cm2
中叶
小于20 cm2
小叶
叶面积计算公式(以新梢基部以上第2片真叶为对象): 叶面积(cm2) =叶长(cm)×叶宽(cm) ×0.7(系数)
四、茶树的叶
4、真叶的解剖结构 叶片包括: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叶脉等
披张状
二、茶树的茎
3、茶树枝条分类 按位置和作用分
主干:由胚轴生育而成,指根颈至第一级侧枝的部位。 侧枝:从主干枝上分生出的枝条。
一级侧枝 粗度是茶树骨架健壮的指标
骨干枝 二级侧枝 之一
侧
……
枝
枝冠面上生长营养芽的枝条,
细枝(生产枝) 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有密
切关系
茶树枝条分类
生产枝
主干
二级骨干枝
花的解剖结构
茶树花粉粒极面观及赤道面观
花粉基本结构
⑴ 两层壁,外壁厚, 内壁薄,外壁的 透水性很强,易 吸水胀裂。是导 致阴雨天授粉率 低的原因之一。
⑵ 有三个萌发孔
花的解剖结构
荧光显微镜下萌发的茶树花粉
荧光显微镜下茶花单个柱头
花的解剖结构
1 反足细胞 2 极核 3 卵细胞 4 助细胞 5 外珠被 6 内珠被 7 珠孔 8 珠心 9 珠柄 10 胚囊 11 子房壁 12 维管束 13 茸毛 14 胚珠
真叶的外部形态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点 1、叶脉为网状脉,主脉明显,侧
脉呈≥45°角伸展至叶缘2/3 的部位,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 相联接。主脉分生侧脉,侧脉 再分生侧脉,连成网状。侧脉 因品种而异,多的10-15对, 少的5-7对
2、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锯齿上腺 细胞脱落,并留有褐色疤痕。
着物质的转化,茶籽内的糖逐渐转化为淀粉,脂肪积 累增加, 含水量减少,内含物增加,外果皮色泽加 深。茶籽发育成熟。
茶籽采收后的贮藏阶段: 茶籽一般在霜降前后采收。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三、幼苗期 有性繁殖:种子直播 无性繁殖:短穗扦插、嫁接
茶籽萌发过程
① 茶籽吸水膨胀,种壳破裂 ② 胚根伸长,向下生长; ③ 子叶柄伸长,子叶张开, 胚芽伸出种壳向上生长; ④ 胚芽向上生长过程中,依 次展开2~ 4片鳞片、鱼叶和3 ~7片真叶; ⑤ 顶芽形成驻芽,进入第一 次生长休止期。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第二节 茶树植物学特征特性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特性
重点:茶树的形态特征与发育周期特性 难点:生态环境、茶树形态特征、茶树营养特性
与发育周期特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Sperma tophyta)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 山茶目(Theales) 科 山茶科(Theaceae) 亚科 山茶亚科(Theaideae) 族 山茶族(Theeae) 属 山茶属(Camellia) 种 茶种(Camellia sinensis)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2、种子
茶籽多数为棕褐色或黑褐色, 有近球形、半球形、肾形三种形状
大粒茶籽直径15mm左右,重2g左右; 中粒茶籽直径12mm左右,重1g左右; 小粒茶籽直径10mm左右,重0.5g左右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一、茶树总发育周期的划分 二、种子期 三、幼苗期 四、幼年期 五、成年期 六、衰老期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山茶属 茶亚属 Subgenus thea 茶组 Sect. thea 茶系 Ser. sinensis 茶种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茶树学名
茶树定名者的姓名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3、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四、茶树的叶
2、真叶的形态特征
形态: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 叶色:淡绿、浓绿、黄绿、紫绿,与鲜叶适制性有关 叶尖:急尖、渐尖、钝尖、圆尖,茶树分类依据之一 叶面:平滑、隆起、微隆,叶面隆起是优良品种特征 光泽:强、弱,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 叶缘:平展、波浪 叶质:厚、薄或柔软、硬脆,一般为0.3-0.3mm
按功能分
按着生 部位分
叶芽:也称为营养芽,发育为枝条 花芽:发育为花。 不定芽(潜伏芽):在茶树茎及根颈处非
叶腋处长出的芽
定芽
不定芽的发生
顶芽和腋芽
顶芽
腋芽
三、茶树的芽
1、芽的分类
按生长状 态分
休眠芽:驻芽和尚未活动的芽 “驻芽”指停止生长的芽
活动芽:正在膨大或展叶的芽
驻芽
四、茶树的叶
1、茶树叶片分类
龙井种
云南大叶
五、茶树的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单生、对生或丛生; 花 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
五、茶树的花
雄蕊 花瓣
柱头 花柱 萼片
茶花的各部分结构
花的解剖结构
花药横切面图 1 维管束 2 花粉粒
花药壁有四层 ⑴ 表皮层 ⑵ 纤维层 ⑶ 中层 ⑷ 绒毡层
二、茶树的茎
5、枝梢颜色变化
新梢:较柔软,皮青绿色,生有茸毛 1年以内枝梢:表皮青绿→浅黄→红棕(半木
质化程度) 1年生枝条:茎上出现皮孔,形成裂纹,俗称麻梗。 2-3 年生枝条:呈浅褐色 3年以后枝条:浅褐色→褐色→褐棕→暗灰→灰白
如何区别不同生物时期的茶树枝条?
三、茶树的芽
1、芽的分类
德国植物学家孔采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第一字母
种名:中国种 属名:山茶属 1973年瑞典林奈( Car Von Linne ): Thea sinensis L.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第二节 茶树植物学特征特性
一、茶树的根 二、茶树的茎 三、茶树的芽 四、茶树的叶 五、茶树的花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一级骨干枝
茶树枝条分类
鸡爪枝: 茶树树势衰退或过度采摘的条件下,树冠表层出
现的一些结节密聚而细弱的分枝。
二、茶树的茎
3、茶树枝条分类
枝条:着生叶的成熟茎。 新梢:未木质化的嫩枝。
未成熟梢:正在伸长展叶的新梢 成熟梢:停止展叶的新梢
判别新梢是否成熟的标准:芽头是否形成驻芽 区分枝条与新梢的标准:茎的木质化程度
茶树的一生可达100年以上,而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 有40 ~60年。
有利于茶园的栽培管理,以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有性繁殖
种子
幼苗
幼年
青年
壮年
衰老 死亡
营养体
复壮
无性繁殖
插穗
茶籽 茶果
种子期
茶籽原胚期
幼苗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衰老期
茶树的一生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二、种子期 可分为二个阶段 茶籽发育成熟阶段: 茶籽在母体上逐渐生长发育,个体不断增大,随
一、茶树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 1、根的组成
按根的发生部位 定 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各级侧根。 不定根:由茶树茎、叶、老根或根颈处发生 的根 ,如扦插苗形成的根。
根系的组成
主根:由胚根发育形成的中轴根,有 主根 很强的向地性,向土壤生长可达12米,甚至更深。
侧根:为主根上生出的根,按螺旋线 状排列,呈现层状结构。从主根上 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为一级侧根,依 此类推。
因缺少N、P出现茎和叶脉变红
扦插苗发根过程
1 愈合阶段;2 愈伤阶段;3 发根阶段
主根和侧根的作用为固定、贮藏和输 三级 导的作用,为红棕色,寿命长。 侧根
须根:由细根和根毛组成,呈乳白色, 是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 分,也能吸收少量CO2。寿命短, 处于不断衰亡更新中。一般分布在 地表下5-45cm土层内,但集中分 布处在地表下20-30cm土层内
一级侧根 二级 侧根
须根
二、茶树的茎
1、按分枝习性分为
茶树树型分类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二、茶树的茎
2、按分枝角度将茶树树冠分为 直立状:分枝角度≤35°, 枝条向上紧贴,近似直立。 披张状(开展状): 分枝角度≥45°, 枝条向四周披张伸出 半披张状(半开展状): 分枝角度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间
茶树树冠类型
直立状
半披张状
理功能等方面不断地起着量和质的变化,直至衰老,这种 过程称之为茶树的生物学年龄。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一、茶树总发育周期的划分 2、茶树发育总周期的划分和划分意义 (1)茶树发育总周期的划分依据与划分
划分依据:茶树生育的特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种子期:从受精的卵细胞(合子)发育形成种子到茶籽萌发前。 幼苗期:指从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直根系 分生根系 1
过渡型分生根系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2
丛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
不同生育时期
3
4
茶树的根系形态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直根系
丛生根系
分生根系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 扦插繁殖的茶树根系
二、茶树的茎
1、按分枝习性分为 乔 木 型: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灌 木 型: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生产实践中栽植最多的是灌木型和小乔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