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爱情观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2期(总第81期)2009年4月版 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2(Sum81)Apr.2009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余良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7)摘要: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思想,指出爱情应该是相互之爱,专一纯洁之爱,恒久之爱.爱情只有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才舍乎道德.同时,爱情从根本上说具有排他性.它要求感情专一,矢志不渝.恋爱的方式还要求健康纯洁.而且爱情还要经受长期的考验.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相互之爱;专一纯洁之爱;恒久之爱;爱情伦理观中圈分类号:G41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09)02—0082--03 爱情是男女之问真挚的爱慕.是一种高尚的情感.黑格尔讲:"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一).而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品质如果离开了道德的规范和保障是根本不能实现的.道德作为调节个人行为的一种特殊规范,在恋爱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恋爱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一,相互之爱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其时,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真正的爱情已是稀罕之物.流行的爱情观往往把爱情视作性欲的满足.在《神圣家族》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爱情观进行了猛烈地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指出爱情是人所固有的规定和表现,是人的生命表现.在0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也揭示出爱情的本质.他明确表示:爱情应建立在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基础上.互相爱慕是衡量真正爱情的唯一标准,是衡量男女感情的试金石.他说:"如果你在恋爱, 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看似非常朴素平实的语言,却准确地道出了爱情的真谛.彼此爱慕而不是单方面的暗恋,是男女双方走向爱情的首要条件.这种爱慕不是贪恋对方的财富,美貌,门第,地位.而是你生命的真实表现.在爱情里,你将自己生命中美丽动人的部分展现出来.同时你在对方身上看到你的影子,对方便是你的另一个生命.在爱情中你和对方合二为一.彼此的异质消失了,而结合为一个新的生命.同样, 恩格斯也指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f.因为现代的性爱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爱情只有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才是合乎道德的.但是.这种真正建立在互爱基础上的爱情是不是自古就有呢?马克思恩格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它社会权力手段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这样不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p.只有再是出于经济考虑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坚决主张爱情的前提和基础是男女双方的互相爱慕.而那种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是为他们极力反对的.它虽然看起来令人感动,但并不符合爱情的本质,对于自己是不幸的,同时对于另一方来说也是不道德的. 爱情的基础是互爱,爱情必须是男女双方的互相爱慕,是一种渴望结成终身伴侣的强烈情感.这是衡量爱情的试金石.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这样的男女之情还不能算是爱情,至少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因为我们可以对爱的内容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界定.在生活中不乏这样所谓的爱情.男的爱慕女方的漂亮,美丽和年轻,女的欣赏男的地位,财富和权势.初看起来,这似乎也是男女互爱.但这种表面形式的互爱与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所向往的爱情是不同的.恩格斯说:"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性交的欲望.同谁发生这种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但是这距离现代的性爱还很远很远"口.在我们常人看来,有这些已经很不错,毕竟有不少感情的成份,但在恩格斯看来,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爱情.它只不过是爱情的起码条件.同样,马克思也认为: "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萧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14]f~s'7).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爱情不是抽象的纯粹精神的爱恋,也不是一种物质方面的交易.那种非常看重对方的财富,地位,权势的所谓爱其实只是"物质交换的爱",真正的爱应该是"使收稿日期:20o9—0l 一15作者筒介:余良才(1971一).男.江西宜丰人.哲学硕士,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第2期余良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ftN~.83 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爱".二,专一纯洁之爱爱情的基础是互爱.只有互相倾慕.而不是,厢情愿的感情才算是爱情,才真正符合爱情的本质.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可能合乎道德.但是单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如果男女一方或双方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即便开始是出于互爱,那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爱情.只不过是以爱情之名玩弄异性.真正的爱情要求感情专一,要求矢志不渝.它要求人们用自己的全部感情,整个身心去集中地爱自己所爱的那个人.恩格斯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f.那种在多个异性之问游移不定的感情不可能算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容不得第三者的存在,就像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像加特曼那样的人只能是爱情的骗子.马克思在致燕妮?龙格的一封信中对这个加特曼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从彼洛夫斯卡娅于彭普斯.这真是太岂有此理了.所以,现在妈妈对这种行为,并且对所有的男人都非常厌恶"[6]).虽然表面上是燕妮的态度.其实也是马克思的态度.同样一个加特曼.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向三个女人求过婚,并且有过暖昧关系.这种飘忽不定的感情根本不是爱情.他用情不专,缺少对爱的执着和真诚. 马克思虽然没有从哲学的高度对性爱的这种排他性作出论述,但从他写给燕妮及女儿们的书信中,从他对待燕妮的感情中,我们能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观点上的一致.在,封给燕妮的信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幅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换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这种悲痛"[]m.看过燕妮照片的人一定会惊羡于燕妮的美丽,也不难体会到马克思拥有燕妮的那种幸福.但是马克思也认为,如果仅从容颜的美丽来看.世间会有其他美丽的女人,甚至比自己所爱的人更美.如果爱情仅停留在爱慕对方的容颜,那么人就永远无法满足.永远会处于喜新厌旧的欲望中.这样又何谈什么爱情?虽然世间有许多绝色佳丽,但在马克思眼中.却惟有燕妮才能引起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能和他患难与共,同甘共苦.能给他无穷的力量.即使青春不再,俊俏的面庞爬满皱纹.但在爱人的眼里美丽依旧.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它能超越生命的有限而化作一种永恒,在岁月的轮回中爱情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存越香.这样的爱是惟一的,是爱的极致. 爱情有它的自然属性,男女双方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性的冲动.这种对异性的渴望会激发爱情的产生.恋爱男女经过深入的交往.感情渐渐升温,渴望从灵魂到肉体拥有对方.出现一些暖昧的举动应属正常.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程度的亲昵举止才是正常?对于那些过早出现的亲昵行为.马克思他们是十分反对的.马克思认为亲昵是恋人间表达爱的方式.只有当感情真的已经成熟的时候,才可发生.即便这样也要区分场合.那种不分场合的过早的亲昵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重在精神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仅仅追求感官肉体的刺激.也许有人会说,马克思完全像个封建卫道士,爱情就应该是灵与肉的结合,爱到最后便渴望和所爱之人融合在一起.其实马克思反对的也只是过早的亲密接触,并不是要求人们去过那种柏拉图式的恋爱方式.既然他们认为过早的亲密举止都是不应该的,那就可想而知.对于那种婚前性行为会持什么态度.三,恒久之爱马克思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反对过早的亲密接触,原因还在于爱情要经受长期的考验.马克思说:"真爱情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7J(P.确实,爱情的道路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真正的爱情需要男女双方克服重重困难.需要经受长期考验.只有历经磨砺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它能增添爱情的分量,使彼此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是这样,这样两个来自完全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女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都需要面临现实的严峻考验.正像马克思所说:"我订婚已经七年多.我的未婚妻为了我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多年来我和我的未婚妻经历了许多不必要的严重冲突.这些冲突比许多年龄大两倍而且经常谈论自己生活经验的人所经历的还要多."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马克思和燕妮要顶住来自两个家庭的压力.特别是婚后.马克思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终生穷困潦倒,常常为饥寒所迫, 甚至最爱的儿子也被活活地饿死.但是.在岁月的磨砺下,他们的爱情依然忠贞不渝.正因为爱情要经受长期的考验,所以马克思认为过早的亲昵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在长期的考验中爱情可能会出现许多的变数.甚至有许多海誓山盟的爱情在现实生活面前也不堪一击.于是爱情消退了.而那些草率的行为特别是婚前性行为便会在当事人心中留下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马克思认为恋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爱的人要经受长期的考验,要在长期的考验中使男女双方都渐渐成熟起来.一见钟情的爱让人怦然,tl,动,也令人神往.但这种爱往往是幼稚的,脆弱的,只有那种经历了风雨磨砺的爱才是成熟的,稳健的. 爱一个人容易,但在经历了生活的长期考验后依然不改初衷这并非是易事.而只有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才有资格谈婚姻.四,结语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传统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模式基本上被颠覆.年轻人大多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确立关系.由爱情的渐渐培育而最后走向婚姻,是水到渠成的事.爱情越来越成为婚姻的基石.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些过分强调爱情的男男女女甚至还没有等到走上红地毯,往日的爱情就成过眼烟云.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和对待恋爱问题是我们每个成人都要学习和思考的.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恋爱的基础是互爱.爱情不是占有,爱情也不是单相思,更不是违背他人意愿的纠缠,而必须是彼此的真诚爱慕.生活中不乏因恋爱不成而心生怨恨的事例.甚至因为恋爱遭到拒绝而残忍地杀害他人的悲剧.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他们把恋爱当作一种占有,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加对方.认为自己喜欢的就要得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同时他们还特别强调爱情的专一,纯洁和健康.认为过早的亲密接触是不道德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恋爱充满着变数,企图超越阶段去发生只有在婚姻阶段才能发生的关系,那是不合乎伦理的.反观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甚至未婚妈妈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人在恋爱阶段完成了本应在婚姻阶段完成的事.但是他们之间是否就存在真正的爱情.他们是否真正能获得幸福?事实上,这些草率的人未必就能幸福,甚至有不少的人未能携手走进婚姻生活.从而为往后的生活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参考文献][1]黑格尔?关学(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5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OntheEthicOutlookofEmotionalLoveFromMarxandEngelsAbstract:ThispaperhasdiscussedtheethicaloutlookofemotionallovefromMa rxandEngels,ofwhichtheethicalbase ismutuallove,pureloveandeternallove.Keywords:Marx;Engels;mutuallove;purelove;eternallove(上接第81页)2,建设良好的校风.营造健康倪芙的校园文化环境独立学院要结合本校实际,一方面可以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服,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从整体出发,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从净化,绿化,美化人手,整治校容校貌,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从师生角度着眼,增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3,组织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好校固文化活动独立学院可以利用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 阅览室,校园广播,校园网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形式及时向师生传达先进的文化思想.给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通过网络加强学校网站,专题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完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通过定期出版校报校刊,促进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四,结语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期望通过全员参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独立学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D】.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2】赵四亮,李毅.浅谈高hA.文素质D】.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3】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On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atIndependentInstitutionsAbstract:Thispaperhasdiscussedhowtocultivatethestudentshumanistquali tybyutilizing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atindependentinstitutions.Keywords:independentinstitutions;campusculture;humanistquality。
恩格斯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
恩格斯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
2. 爱情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不求回报,只希望对方幸福。
3.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4.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它不受金钱、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5. 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关系,它能够帮助人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6. 爱情是一种契约,它要求双方保持忠诚和信任。
7. 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它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8. 爱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要求双方平等对待和尊重彼此。
9. 爱情是一种温暖的感觉,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安全感。
10. 爱情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它超越了语言和逻辑的限制。
11. 爱情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只有在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
12. 爱情是一种美丽的梦想,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
13. 爱情是一种勇气,它要求人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真实的感受。
14. 爱情是一种牺牲,它要求人们为对方付出一切。
15. 爱情是一种责任,它要求人们对对方负责任和关心。
16. 爱情是一种成长,它能够让人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17. 爱情是一种信仰,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希望。
18. 爱情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它需要被珍惜和保护。
19. 爱情是一种美丽的旅程,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0. 爱情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1. 爱情是一种创造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改变世界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23. 爱情是一种自由,它要求人们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
24. 爱情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人们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人。
25. 爱情是一种勇气,它要求人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
26. 爱情是一种宽容,它能够让人们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27.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28.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它不受金钱、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婚姻与家庭问题的思考,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的婚姻思想注重对婚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婚姻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婚姻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首先,马克思认为婚姻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婚姻常常伴随着财产和权力的交换。
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地位使得婚姻被束缚于私产制度之下,有时甚至变得更加不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往往被看做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
然而,马克思并不仅仅停留在批判和分析婚姻的经济基础,他更关注婚姻的人类解放和社会意义。
他认为,婚姻不应该仅仅以经济条件为根据,而应该是两个人之间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的伴侣关系。
他主张婚姻是建立在人们团结、互助和共同奋斗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力、财产和金钱之上。
马克思的婚姻观念体现了他对人类解放和平等的追求,对当代社会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婚姻问题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新型婚姻关系不断涌现。
马克思的婚姻观念提醒我们,婚姻应该建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而不是被经济条件或社会压力所左右。
当代人们应当秉持马克思的价值观念,关注伴侣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关系,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
其次,马克思的婚姻思想对于探讨家庭内部的性别关系和权力问题具有启示。
他指出,婚姻和家庭往往被资本主义社会的性别和阶级关系所影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权力和决策上。
当代社会依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追求男女之间的平等和互助,让家庭成为一个和谐共处的地方。
马克思的婚姻思想还提示我们关注婚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马克思认为婚姻与阶级社会的存在紧密相连。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论述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论述
恩格斯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婚姻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论述。
恩格斯认为,婚姻是由私人财产制度所产生的。
在私人财产制度下,婚姻成为了对财产的一种占有方式。
婚姻的本质是男性对女性的占有和支配,因为男性拥有财产和权力,而女性则被看做是财产的一部分,需要被男性占有和支配。
恩格斯认为,婚姻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女性的不平等和被剥夺。
女性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成为男性的附庸。
婚姻也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于男性,无法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消除私人财产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消除婚姻制度的剥夺和不平等。
在恩格斯看来,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基于自由和平等的。
婚姻不应该被视为对财产的占有,而应该是两个人基于彼此的爱和信任建立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婚姻将不再受到私人财产制度的制约,婚姻将成为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的关系。
- 1 -。
马克思恩格斯的婚恋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婚恋观□牟孝舜【内容摘要】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姻、爱情的基本观点或看法,是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婚恋问题上的侧面体现。
无论是从微观上还是宏观上看,婚恋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个体幸福;对于社会而言,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对于国家而言,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期,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改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有进步之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研究,唤起人们对婚恋观的重新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起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婚恋观。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当代价值【基金项目】本文为长江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婚恋观”(编号:2018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牟孝舜,长江大学一段美好的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追求的,这对于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谐至关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虽是伟人,但是同样经历了爱情、婚姻,在长时间的认识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婚恋观,这对于当代人们的婚恋观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当代价值,首先应该知道二者的婚恋观具体包含什么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爱情观的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爱情上,不仅具有崇高丰富的感情,更是具有独特深刻的见解,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观,为人们认识无产阶级爱情观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爱情是成熟的。
马克思在给他未来的女婿———法拉格的信中,明确谈到了他对恋爱的态度:“您应该在考虑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在马克思看来,爱情应该是成熟的,不仅是某一方的成熟,而且应该是恋爱双方的成熟,如果没有自身的成熟,仅靠恋爱激情是很难维持下去的,这对于恋爱双方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马克思恩格斯箴言
马克思恩格斯箴言1、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2、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3、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5、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
6、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7、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9、任何宗教教义都不足以支持一个遥遥欲坠的社会。
10、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1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12、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
13、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船规律的科学。
14、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15、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16、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17、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18、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9、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
20、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1、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
22、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
23、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5、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6、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中吗?。
试论恩格斯的婚姻观及当代启示——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有感
52020.11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观察试论恩格斯的婚姻观及当代启示——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有感朱书敏贵州民族大学摘要:通过阅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恩格斯论述了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恩格斯认为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提倡男女在婚姻关系中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妇女不应该囿于家务劳动,应该重回公共事业中去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恩格斯在136年前的婚姻家庭观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婚姻观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恩格斯;婚姻观;婚姻问题;和谐家庭一、恩格斯婚姻观的主要内容(一)婚姻缔结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在过去婚姻的缔结以以双方的家庭和财富为考量,对于王公贵族来说,结婚成为了一种政治行为,利用婚姻来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扩大自己的势力。
恩格斯认为在文明时代两性的爱应该建立在双方相互爱慕的基础上,双方在思想志趣上的一致,是维持婚姻持久的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性爱应该是排他的,也就是说,性爱仅仅属于所爱之人的,双方都要坚持和维护这份感情,爱情也并不是仅仅只是性爱,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的吸引与爱护,让它保持新鲜感。
在婚姻中有问题时,也应该及时沟通,尽管爱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平淡,但是也要坚守当初的信念,积极面对在婚后遇到的困难。
(二)提倡两性的平等与妇女的解放人类家庭形式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在野蛮时代和蒙昧时代,生产力低下,人类只有靠集体劳动才能获得生存资料,男性负责外出狩猎,女性则负责收集果实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
男性在经济上的贡献没有女性大,而且在这一时期一个部落的兴衰是由人口的多少决定的,女性负责生育和对孩子的抚养。
这决定了女性在这一时期至高无上的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男性在经济中的贡献逐渐超过女性,在对偶制家庭晚期,父权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女性的地位开始恶化。
在专偶制家庭时期,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平等权利可言。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观的后现代解读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观的后现代解读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并且肯定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同时主张离婚自由,但是反对轻率任性的离婚,如果婚姻已经死亡不得不离婚则务必做到最低伤害原则。
我国80后的实用主义婚姻观、离婚率偏高、闪婚闪离婚姻稳定性低、极端婚姻悲剧增多呈现出反传统、反理性的后现代特征。
离婚是婚姻的安全阀,但需审慎用之。
标签:后现代;离婚;80后;任性80后是指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这是承前启后的特殊一代:“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1]7-8。
我国现年25岁到35岁的人口两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约七分之一。
80后婚姻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媒体报道的几起80后夫妻矛盾引发血案的婚姻悲剧,尤以2012年演员白静(《血色湘西》的女一号)的丈夫杀妻后自杀的悲剧震惊世人(财经频道)。
几千年来,婚姻承载着人类的希望和人生的幸福,何以却会发生杀妻惨案,甚至有人离婚后因为怨恨残害无辜或将对方灭门,婚姻中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不能承受之重?诚然,80后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浪潮涤荡着他们的身心,后现代主义(简称后现代)西风东渐,也使得他们的婚恋生活出现了新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核心话语是反理性、反权威、碎片化和多元化,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其基本话语是实用主义、反男权、非整体性和自我中心。
后现代主义传入中国后20世纪末影响扩大。
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等电影就是后现代艺术。
社会文化转型使得80后的婚姻呈现出后现代的特点。
绝大多数的80后享受着婚姻家庭的幸福生活,但少数80后的婚姻问题表明他们的婚恋生活需要正确的引导。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但思想大师睿智的话语对于今天处在婚姻危机中的男女有警醒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与我国80后的实用主义婚姻观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对爱情的本质做了很好的阐释
恩格斯对爱情的本质做了很好的阐释: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
——莎士比亚
关于马克思对于爱情的见解,他认为,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他还认为,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及其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及其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启示陈金兰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揭示了人类爱情丰富的伦理内涵:纯洁之爱、相互之爱、专一之爱、文明之爱。
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为指导,高校应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突出爱情道德教育,强化恋爱责任教育,加强性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恋爱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2-0067-03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观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发掘其时代价值,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和青年大学生爱情伦理观的构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恩爱情伦理观的基本前提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性才是使人成为人的根本属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73他们把对人的关注焦点从神和抽象的人身上拉回到人本身上来,强调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使人成为人的最终根据;人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人本身或人的本质只能在现实中得以规定。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的爱情伦理学意义在于:肯定了爱情的社会性和具体性,爱情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即是人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规定。
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爱情的尊重即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恋爱权利的肯定即是对人的肯定,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则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爱情的目的也构成人的目的。
总之,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观形成的前提和基本出发点,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幸福的关注是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观的核心。
恩格斯的爱情观
恩格斯的爱情观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婚恋实践和有关著述的研究,总结了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提出了爱情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恩格斯对健康爱情的追求和对资产阶级爱情观的抨击,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爱情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爱情观;研究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字眼之一。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不吝泼墨,用动人心弦的笔调写下了爱情的颂歌。
然而无论是从伦理学角度,还是社会学领域,撰文称颂马克思与燕妮的伟大爱情,从而描述马克思的爱情观者不乏其人,但对恩格斯与白恩士姐妹感人的爱情故事及其爱情观详加叙及者则为数寥寥。
本文试就恩格斯的爱情观作以粗疏的探讨,谨以此献给玛丽和莉希这两位伟大的爱尔兰女性。
一、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早在恩格斯之前,包括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和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都曾对爱情的本质有过阐述,却没有一个人揭示出爱情的社会属性。
恩格斯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成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爱情的本质和发展做了科学的概括。
恩格斯把爱情定义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一种关系。
他认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
那么,爱情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恩格斯把它归结为三点:第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必须以互爱作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尤其是要尊重妇女的意志。
翻开历史,人们不难看出,整个中世纪以前,婚姻的缔结完全出于父母包办,无论是男子或女子,都必须顺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的甚至是“指腹为婚”。
这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
女子“在家从父”被列为“三从四德”之首,否则就是大不孝,就是伤风败俗。
马克思主义者为打碎那个社会而奋斗,恩格斯则把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视为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两性的结合应该建立在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基础之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因为,只有这样的婚姻关系,才能保证夫妻间真正自由的结合。
但是,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经济关系的支配,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之后才能普遍实现。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论述原文
恩格斯对婚姻的论述原文
由于私有制的消灭,也就消灭了一定数量的妇女为了金钱献身的必要性。
“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爱慕的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动机了。
”
“这一代的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的社会手段去买的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
”
现代社会中的钱色交易,结婚的经济、地位考虑已经是赤裸裸地显露出来了,更有无耻者要卖淫嫖娼合法化。
这是对爱情的亵渎,更是对人性的侮辱。
妓女一日不消除,社会则永远是黑暗的。
纵观现在的所谓卖淫、嫖娼、一夜情、换偶及黄色文化的泛滥等等,金钱的丰富并没有使人高尚,反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被金钱颠倒了人性,单纯追求刺激,没有了廉耻和爱情,只剩下了赚钱和荒淫。
颠倒了的世界,需要我们重新颠倒过来,道路是曲折的,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这不是借口,而是动力!。
恩格斯:人们有结婚的自由,同时也应有离婚的自由
恩格斯:人们有结婚的自由,同时也应有离婚的自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历史上有名的不婚主义者,但他并非像牛顿、莱布尼兹那样打一辈子光棍。
相反,恩格斯一生有两个可以称为“妻子”的伴侣,她们分别是玛丽·白恩士和莉希·白恩士,都出身自普通工人家庭,而且是两姐妹。
恩格斯于1843年6月间开始跟玛丽·白恩士同居,但直到1863年玛丽英年早逝为此,他们始终都没有办理结婚手续;莉希则陪伴恩格斯度过了人生的下半程。
在1877年秋天,自知时日无多的莉希告诉恩格斯自己想要办理结婚手续的愿望,恩格斯虽然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并不需要资产阶级国家的承认,但还是同意了爱人的请求。
因此,直到1878年9月11日,年近六旬的恩格斯才第一次“结婚”,为妻子举办了正式的婚礼。
恩格斯为什么执意不结婚呢?难道他像肤浅而又卑鄙的精神资本家所丑化的那样,因为是工厂主的儿子,所以浪荡不羁,不想承担责任吗?其实并非如此。
与马克思不同,恩格斯直到晚年才登记结婚恩格斯曾因玛丽而差点跟马克思绝交恩格斯与作为工厂主的父亲存在隔阂,常在信中戏称他为“我的老头”;马克思在回信中也用“你的老头”来代指恩格斯的父亲,他曾用《俄狄浦斯王》里“料事如瞎子,见钱就眼开”来调侃这名经常反对儿子写作事业的父亲。
恩格斯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是不会在意的,两人的交际虽然受到长辈的反对,但丝毫没有动摇彼此间的情谊——只有一次发生了例外。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给马克思发去一封短信,信中说玛丽·白恩士忽发心脏病或脑溢血而离世了,在信的末尾,恩格斯写道:“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
”其心情低落之程度可想而知,就连信的日期都写错了。
次日,马克思立即在伦敦发了回信,在信的开头他表示震惊和意外,并说:“她非常善良、机智,而且又是那样眷恋你。
”然后继续说:“我们的圈子里,除了不幸,没有别的,天晓得怎么回事”,接着马克思便向恩格斯诉说了自己的烦心事。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
1. 婚姻是私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传
统的影响。
2. 古代婚姻制度的本质是为了维护财产利益,男女婚姻只是一个手段。
3. 婚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劳动分工、私有制、阶级等级等因
素密切相关。
4.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制度,由于消费主义观念的入侵,使得家
庭更多地成为了消费品和商品的消费场所。
5. 婚姻制度的压迫性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
男性拥有天然的优势地位,女性则处于劣势地位。
6. 婚姻生活中的妇女忠诚度与男性的责任感不成比例,这种不平等现
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尤为显著。
7. 婚姻制度的解放不仅仅是女性的解放,更多地是人的解放。
只有当
人们摆脱家庭和家庭社会化的束缚,才能真正自由地生活。
8. 为了解放婚姻制度,必须拆除私有制度,建立人类共产社会制度。
9. 在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制度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传统的要求,不能向资本主义社会靠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爱情婚姻家庭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爱情婚姻家庭1 马克思主义的恋爱观1.1 爱情的基础是互爱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
现存的实在的宗教只限于使国家对性爱的管理即婚姻立法高度神圣化;这种宗教也许明天就会完全消失,但是爱情和友谊的实践并不会发生丝毫变化。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6页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
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作孤注,而这种事情在古代充其量只是在通奸的场合才会发生。
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互的爱而发生的?自然,在封建的或资产阶级的实践中,这个新的标准,并不比其他一切道德标准更受重视――对它简直就�Z之不理。
不过,对它也不见得更轻视;它和其他道德标准一样――在理论上,在纸面上,也是被承认的。
目前它也不可能有更高的要求。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26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90-91页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性爱的。
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性交的欲望,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
但是这距离现代的性爱还很远很远。
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
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恩格斯对婚姻的定义
恩格斯对婚姻的定义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对婚姻的定义是:“婚姻是一种私人关系,是由相互爱慕而引起的,由相互承认、互相保持忠实、互相尊重和相互关爱而维系的。
”
恩格斯认为,婚姻是由两个人自愿建立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爱慕和承认的基础上的,这种关系需要双方保持忠实、互相尊重和关爱,才能维持下去。
同时,恩格斯也认为,婚姻是一种私人关系,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涉和限制。
恩格斯的婚姻观是反对传统的父权制婚姻观念的,他强调了婚姻的平等和自由性,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一方的支配和控制之下。
这种观点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恩格斯对婚姻的定义是强调婚姻的自由性和平等性,反对传统的父权制婚姻观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 -。
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及其当代价值婚恋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婚恋观是人们对婚恋的观点或看法,是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侧面体现。
婚恋观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状态及表现。
从不同角度来看,研究婚恋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来看,婚恋观的正确与否关乎着个人幸福;从社会和国家来看,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人们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婚恋观中体现着“人”的需要,反映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概况。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实践家,他们的理论思想不仅可以用来指导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于个人的婚恋价值取向,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与文本中零散分布,在整理的同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婚恋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系统的概况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另外,在当今社会,受经济发展、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的影响,人们的婚恋观趋向于多元化。
在人们的婚恋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么,树立怎样的婚恋观才能使人们的恋爱婚姻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中国梦”可以尽快地实现呢?这时,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理论当中,重审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当代价值,用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理论去指导我国的婚恋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形成。
第一,述说了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婚恋的时代背景。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婚恋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资本主义社会婚恋观的虚伪性是其突出表现。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婚恋实践是其婚恋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因此,阐述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婚恋历程。
第二,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理论来源。
在形成内容上,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主要是对黑格尔婚姻伦理思想的扬弃。
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主要是对摩尔根婚姻思想的扬弃。
由此更为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婚恋观的形成。
恩格斯的婚姻理想
恩格斯的婚姻理想如果几周前,让我选择一种颜色,描述对婚姻、爱情的感觉,我会选择暖暖的橙色。
开始看恩格斯的《起源》了,在他冷静、严谨的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中,橙色渐渐褪变成了灰色,因为他说,一夫一妻制仅仅是人类为了生存权衡利害的自然选择。
但他最后又给出了希望,我仿佛看见了晨曦的阳光,因为他说,未来的婚姻,将以,并且仅仅以爱情为基础。
但现在,我会选择蓝色,因为当婚姻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唯一的根基真的变成了纯粹的人类感情时,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而这是这位伟人没有告诉我的。
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原有的婚姻形式在私有制出现后,做出的自然选择。
在一夫一妻制之前,人类婚姻形式的变迁的基本趋势是,为了保证人口的素质,血缘关系日益成为婚姻的限制条件。
从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性交禁忌、到同胞兄妹之间的性交禁忌,再到远方亲戚之间的性交禁忌,最后,伴侣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少,这使得较为稳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成为可能。
同时,生产力发展,出现多余的财富,这些财富多为男人占有。
男人为了保证自己亲生的子女继承自己的财富,需要女人只有他一个丈夫。
这样,一夫一妻制诞生了。
一夫一妻制同私有制、男权一同产生。
父亲需要保证自己亲生的子女继承自己的财富子女为了继承财富也需要明确自己的父亲,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母亲为核心的人类世袭制度结束,社会进入父系社会。
男人因为拥有财富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权力拥有者,女人则因为只能从事家务劳动及养育孩子,不能得到社会的报酬,而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父系社会同时也是男权社会。
在上述过程逐渐完成之后,一个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以男性为权力核心,财产私有的现代社会就真正形成了。
所以,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依然是权衡利害的结果,而绝对不是如我们日常所听到的,是爱情的结果。
但这种看起来与浪漫文学决不相符的论点,事实上并没有违背马恩一贯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
如同在社会形态上,马恩提出共产主义作为社会的理想阶段一样,在婚姻问题上,恩格斯提出了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理想的未来婚姻形式。
关于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较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
关于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较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论文关键词:恩格斯婚姻伦理一夫一妻制论文摘要:恩格斯所理解的一夫一妻制有两种形式,即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与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
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妇女的地位不同、婚姻的纯洁性不同、忠诚的相互性不同、爱情在婚姻中的价值不同等。
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婚姻伦理建设。
在人类的婚姻发展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基本形式,一夫一妻制代替群婚制和对偶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是人类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1884年10月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叙述了人类婚姻制度的演进历程,并指出了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趋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书中对一夫一妻制的起源、本质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的观点,认为一夫一妻制在其演进历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
准确理解恩格斯关于一夫一妻制的论述不仅有益于深化我们对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的认识,而且对于巩固和发展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推动社会主义婚姻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一夫一妻制的类型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它的产生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时代。
一夫一妻制是私有时代的产物,它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相适应。
恩格斯指出,历史上一夫一妻制的出现,并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而是为了保存和继承私有财产产生的。
生育确切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从而确定其财产继承权,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的最主要目的。
既然一夫一妻制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产生的,那么当这种原因消失的时候,它是不是也要消失呢?恩格斯说:“可以不无理由地回答,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地,只有到那时它才能十足地实现。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俗话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吵架绊嘴是婚姻的常态,区别在于,会经营婚姻的夫妻吵几句就懂得收敛情绪给彼此台阶以及回旋的余地,不会任性倔强闹僵,所以没有隔夜仇,以下分享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11、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
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2、人们有结婚的自由,同时也应有离婚的自由。
3、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会合乎道德。
4、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对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
5、结婚,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6、婚姻都是由当事人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因此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
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姻,在两种场合都往往变为最粗鄙的卖,有时是双方的,而以妻子为最通常。
7、男女婚后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情况也不见得更好些。
我们从过去的社会关系中继承下来的两性的法律上的不平等,并不是妇女在经济上受压迫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
在包括许多夫妇和他们的子女的古代共产制家户经济中,委托妇女料理的家务,正如由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事业。
8、婚姻的产生,是为了男性更加方便地剥削和奴役女性。
9、婚姻的形式是逐渐接近专偶制的对偶制。
这还不是严格的专偶制,因为还允许显要人物实行多妻制。
10、婚姻的本质是为了保障每一个男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奴隶。
恩格斯对婚姻的经典语录21、他是你的生活背景,而你是他的甲乙丙丁。
2、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3、他日你若穿戴整齐成为别人的新郎我将闭口不提往日对你的疯狂4、你是我爱过疼过挣扎过放弃过还义无反顾想要爱的人.5、很多人只是觉得自己被伤害了.但从没想过.是不是自作自受.6、不需要承诺,因为承诺太久的话也会变的很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的爱情观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婚恋实践和有关著述的研究,总结了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提出了爱情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恩格斯对健康爱情的追求和对资产阶级爱情观的抨击,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爱情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爱情观;研究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字眼之一。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不吝泼墨,用动人心弦的笔调写下了爱情的颂歌。
然而无论是从伦理学角度,还是社会学领域,撰文称颂马克思与燕妮的伟大爱情,从而描述马克思的爱情观者不乏其人,但对恩格斯与白恩士姐妹感人的爱情故事及其爱情观详加叙及者则为数寥寥。
本文试就恩格斯的爱情观作以粗疏的探讨,谨以此献给玛丽和莉希这两位伟大的爱尔兰女性。
一、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早在恩格斯之前,包括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和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都曾对爱情的本质有过阐述,却没有一个人揭示出爱情的社会属性。
恩格斯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成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爱情的本质和发展做了科学的概括。
恩格斯把爱情定义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一种关系。
他认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
那么,爱情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恩格斯把它归结为三点:第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必须以互爱作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尤其是要尊重妇女的意志。
翻开历史,人们不难看出,整个中世纪以前,婚姻的缔结完全出于父母包办,无论是男子或女子,都必须顺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的甚至是“指腹为婚”。
这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
女子“在家从父”被列为“三从四德”之首,否则就是大不孝,就是伤风败俗。
马克思主义者为打碎那个社会而奋斗,恩格斯则把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视为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两性的结合应该建立在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基础之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因为,只有这样的婚姻关系,才能保证夫妻间真正自由的结合。
但是,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经济关系的支配,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之后才能普遍实现。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仅享受了结婚的自由,而且保证了离婚的自由。
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夫妻间感情确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双方还是对社会都将成为一件幸事。
无产阶级的婚姻道德保证离婚自由,但这只是在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之后。
总之,由爱情缔结的婚姻,真正保障了男女之间的婚姻自由,从而消除了由于等级权势和财产关系而造成的强迫性婚姻的种种不幸和悲剧,使人们真正享受两性自由结合的幸福。
第三,持久性和排他性是爱情发展的要求。
恩格斯主张要对爱情忠贞专一,要培养持久和巩固的爱情。
1888年,恩格斯曾经严肃批评了考茨基那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作风。
他认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见异思迁的错误思想行为,只会给对方造成痛苦和不幸,并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
因此,即使夫妻之间出现了暂时的不和睦,也不应该轻易提出离婚。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相互谅解,又没有第三者的插足,那是不会造成恩爱夫妻感情的彻底破裂的。
恩格斯明确指出,如果有人每过一两年就有新的爱的需要,那就必须“约束这种天性”,以免它把自己和别人拖入“无休止的悲剧冲突之中”。
恩格斯总结的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爱情的道德内容。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爱情,其实质就是两性间在平等互爱条件下那种最真挚、最强烈的渴望结合的一种高尚道德关系,爱情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们社会关系的一方面,它既不是天国的神意,也不是“性欲”的简单的付诸实践。
二、提倡健康的爱情,反对资产阶级的爱情观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唐·璜(西班牙传说中玩弄妇女的浪荡汉)。
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要恋爱、结婚、生儿育女。
恩格斯历来反对禁欲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荒诞论调,他认为,高尚而真挚的爱情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
1886年10月,他在给伯恩施坦的一封信中尖锐地指出:“如果无产者都这样瞻前顾后,那未无产阶级就要断子绝孙了。
”恩格斯认为,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积极奋发,当一个人正在恋爱的时候,他希望博得对方的爱情,这能激发他(她)的创造热情和优良品质,推动他(她)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爱情是高度的道德感情,它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不断增强、加重他对自己的行为举动的责任感。
恩格斯同爱尔兰纺织工人白恩士姐妹忠贞不渝的爱情,帮助他坚毅地经受住命运的一切波折,增添了生活的幸福,并且产生了那些天才的革命思想。
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恩格斯也严厉地批评了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和不道德的爱情观。
他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缔结婚姻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父母在门当户对的资产阶级贵族小姐中间为自己的儿子选择妻子,认为这关系到儿子将来在社会中的地位,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门第、声誉、经济条件,把爱情抛到一边,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一夫一妻制所固有矛盾的发展;另一种方式则是杂婚制,丈夫恣意杂婚,妻子放肆的通奸,这种现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变为公开的卖淫,使人们陷入追求“肉欲”的污淖之中,从而败坏了人的品格,败坏了社会的风气。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消灭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不仅杂婚不再存在,通奸和卖淫也必将成为社会所不齿,一夫一妻制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必须遵循的现实。
恩格斯不仅设想了未来的婚姻制度,而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这个制度而奋斗的革命事业之中。
三、对爱情道德要求的规定爱情不单是个人的现象,私人的现象,也是社会的现象,是一种自然关系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不仅把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会出现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
因此,恩格斯极其重视爱情的道德要求。
他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那种不讲爱情道德的“婚姻自由”,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中那种夫妻关系的冠冕堂皇。
他认为,无产者的爱情道德观是严肃的、庄重的,因为由爱情而结成的婚姻关系——家庭,已经承担了一种社会义务,从而决定了无产阶级的爱情道德必须具有以下内容:爱情与事业的统一。
无产阶级爱情观提倡要正确处理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的关系,主张把爱情放在从属于事业的位置上。
爱情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它。
但它毕竟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更不象爱情至上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是事业,为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才是无产者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
人们必须在人生的天平上摆正爱情与事业的砝码,爱情必须以事业为重,为事业服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何对待失恋和丧偶的问题上。
恩格斯以自己的实践教育人们要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职。
1844年下半年,恩格斯曾有过几个月的恋爱,在一次给马克思的信中,他用大量篇幅谈了工作之后,仅用简单几句话告诉马克思他的失恋:“我的恋爱可悲地结束了。
……我感到高兴,我至少又能重新工作了。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来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失恋只被看作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这对那些把爱情看得过重,当爱情遇到波折时便陷入失恋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光辉的楷模。
恩格斯的实践表明,爱情的矛盾一旦出现,就必须用爱情生活的道德准则来解决,否则就会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
爱情与婚姻的统一。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硕果。
没有爱情就不可能产生婚姻,即使勉强产生了,也不是道德的,它只能给双方带来痛苦,而不可能带来幸福。
从恋爱到结婚——家庭的出现,自始至终都需要建立牢固的爱情基础。
恩格斯坚决反对没有爱情的买卖婚姻,指出这是一种彻底商品化了的婚姻,完全以经济的考虑为转移,根本不考虑婚姻双方有无爱情。
他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写道:“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个人的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规定价格的。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绝不可能属于爱情,而只能是属于金钱——财产关系。
于是,在资产阶级的婚姻中,烦恼和金钱成为夫妇关系的纽带。
恩格斯分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指出婚姻不是爱情的终结,而是爱情的稳定化、深刻化,是爱情的继续和发展。
人们必须珍惜这个发展,任何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行为都是道德败坏,“丈夫只有在万不得已时,只有在考虑成熟以后,只有在完全清楚必须这么做以后,才能决定离婚,采取这一极端的步骤,而且只能用最委婉的方式。
”爱情与义务的统一。
由于爱情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因素制约,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就是爱情上的义务或通称道德上的义务。
恩格斯对爱情的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说“既然彼此相爱是夫妇的义务,难道相爱者彼此结婚而不是同任何人结婚不同样也是他们的义务吗?”他还说,“对于任何强迫人从事不道德行为的作法进行反抗,乃是道德上的义务。
”爱情是双向的,它要求相爱者双方都应该履行爱情的义务,达到爱情与义务的统一。
参考文献:[1] (德)李希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98.[2] 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171—179.[3] (澳)卡明斯.马克思恩格斯与民族运动[M]. 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