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期末复习(学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古诗词鉴赏考点:考点一文学常识填空考点二划分朗读节奏考点三词句理解与赏析考点四意境与画面描绘考点五主旨与情感把握考点六写作方法分析考点七体会语言特点三、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

熟练记忆古诗词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诗词朗读节奏划分法。

诗词句子一般可按意义或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时要兼顾意义,不可把表达完整意思的词语生硬地划分开。

阅读方法解密:①四言诗一般是“二二”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②五言诗一般是“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七言诗还有很典型的“四三”式,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词句理解与赏析阅读方法解密:(1)理解词义、句意。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句子的含义。

(2)赏析词语。

①解释词语,中考侧重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应从词性、情感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

②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或作用。

③点出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怎样的情形等。

(3)赏析句子。

①准确指出句子用了何种手法:修辞的角度(如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对偶等),写景的角度(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结合语境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③点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给人怎样的启示、感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等。

【答题模板】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4.意境与画面描绘阅读方法解密:(1)可景物特点概括法:首先要整体感知写景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从诗句中找出能突出表现所写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来概括。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5、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6、《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孤独寂寞之情。

8.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古诗阅读鉴赏(原卷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古诗阅读鉴赏(原卷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阅读鉴赏+专项练习(原卷版)一、古诗鉴赏知识点汇总(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7)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8)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

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9)描写(写景)方法——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视、听、触、嗅觉等、比兴。

二、答题技巧及积累【选择题】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诗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诗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诗歌赏析)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诗词鉴赏)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诗词鉴赏)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诗词鉴赏)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2022七上·深圳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释】①【芦管】笛子。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①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②之情。

【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③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1.凄凉(悲伤);思念(牵挂);思乡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甲诗中“杨花"即柳絮,有漂泊、离别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诗首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汇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档案】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ao)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等。

【背景透析】《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碣石山时所作。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气势,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主题归纳】这首诗中,诗人用他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七年级课内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七年级课内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七年级课内诗歌赏析复习资料1、★《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想感情: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中独起的狼烟聚集之上,滔滔黄河边落日依水而下。

此句是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大〞字写出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

“直〞写出烽烟之峻拔坚毅。

“长〞字写出横贯沙漠渺无尽头的黄河给人带来的视觉映象。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觉。

一长一直又一圆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而又寂静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复习练习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带去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使人回味无穷。

】复习练习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___ ___手法,抒发了__ ____。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期末复习打印七下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有答案)

期末复习打印七下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有答案)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பைடு நூலகம்解释词语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此指烟霭
窥: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二、《竹里馆》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答: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词语:
苍苍:杳杳:荷:
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九、《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滁州西涧》
1、解释词语:
独怜:独爱
深树:树荫深处

诗词鉴赏-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

(二)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本诗开篇设问,一问一答,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C.诗中颈联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南面北面明暗分明。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山中云气升腾、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6.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充满了青年诗人的浪漫豪情,请说说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明夜泊的地点,同时照应诗题,引起下文。

B.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描写、记叙、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

C.这首诗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D.这首诗主要表达对商女不关心国事,隔江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批判之情。

8.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第一册P21)1.诗的大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里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2内容赏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以小见大)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新陈代谢,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自然理趣。

尾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遥应首联,给全篇笼罩上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主题思想诗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4.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使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古诗赏析一、观沧海曹操1.这首诗以“观沧海”为线索,写景抒情。

诗人登上碣石山是为了远眺大海。

本诗的风格是豪放奔放的。

情感基调是壮志豪情。

2.描写大海的诗句有:“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山岛竦峙,钟灵毓秀”。

描写草木茂盛的诗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前六句实写景物,有动有静,如“沧海一声笑”写的是动景,“春风得意马蹄疾”写的是静景。

后四句虚写景物。

4.诗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想象描写景物,表现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豪迈旷达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5.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每章都有的两句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诗中“若”字用得好,增强了诗的虚实结合,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想象力和豪情壮志。

7.诗人登上碣石山,观赏到了大海、山岛、草木等景物。

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宏伟壮观、荡气回肠的画面。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的是大海的磅礴气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想象一下,秋风呼啸,波涛汹涌,人们在海边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敬畏之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想象和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宇宙的思考。

这种写作方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二、次北固山下1.本诗中,诗人通过“江水流春去,花枝秀映日”的优美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江水、平野、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

2.“江水流春去,花枝秀映日”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中,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两句诗写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他乡的淡淡思乡愁绪。

4.本诗中的“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潮平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理解性期末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理解性期末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理解性期末复习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1.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沧海”即大海。

诗题交代事件“观沧海”。

此诗是写曹操站在碣石山所观看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2.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闻”,“听说”;“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作为好友的李白在扬州闻讯后写下了这首诗,为好友王吕龄被贬官而抒发感愤、寄以慰藉。

3.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是传诵的名篇。

4.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是当时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代表作有《汉宫秋》《东篱乐府》等。

“天净沙”,曲牌名。

“思”,思绪。

“思”是题眼,“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诗歌主旨1.《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次北固山下》一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黄昏时秋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鉴赏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鉴赏

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鉴赏【学习目标】1.熟记课内古诗词重点词翻译。

2.理解课内古诗词中作者蕴含的情感以及诗歌蕴含的哲理。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重点难点】1.熟记课内古诗词重点词翻译。

2.理解课内古诗词中作者蕴含的情感以及诗歌蕴含的哲理。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过程】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望岳杜甫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没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诗歌中的词语(4分)①岱宗:②钟:②荡胸: ④会当:(2)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混晓。

”(4分)(3)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中的“悠悠”、“怆然”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足鸡豚”“无时”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简析。

(3分)(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解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静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传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期末复习题一、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句子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悲愤、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有人认为“闻到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予明月呢?二、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其妙在何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句中最能看出来?三、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诗中“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虚实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及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期末,复习,七年级,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部分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诗歌中鹤飞冲天,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

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3、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

4、第3、4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

为什么这样写?
答: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5、诗歌中几次写道“巴山夜雨”?各有怎样的作用?
答: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写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通过陆游在一个风雨夜的所想所闻所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愿望及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并具体分析“僵”、“卧”、“孤”的作用?
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字写生活孤独,不仅居处偏僻,而且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3、“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尚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尚:副词,还,仍然。

“尚思”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4、全诗通过那两句话将实现与梦境相结合的?体会“风吹雨”三个字一语双关,具有哪两重含义?
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一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二是指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

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

答:这句写出了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答: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

答: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

答: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答: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思念故乡
答: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答:“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答: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拟人。

赋予明月人的性格,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4、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答: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答: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答:运用大量名词,使用白描的手法。

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古树的枝丫上。

巧别致的小桥,缓缓的流水,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6、画面描绘“古道西风瘦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