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城市化高考_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3 城市化【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教学指导】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二、世界城市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城市转移发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如下图所示: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如下图所示: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

3 城市化(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 城市化的进程:初期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导学案

年级:高一 学科:地理§2.3 城市化预习案【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 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2. 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4、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5、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知识梳理】 城市化及其进程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①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② 、乡村变为③ 的过程。

2.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 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④ ”形曲线。

3.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 (1)初期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⑤ 、发展较⑥ 。

(2)中期加速阶段:⑦ 和⑧ 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⑨ ,后出现⑩ 现象。

(3)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却 ,出现 现象。

4.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发达国家:起步 ,水平 ,速度 ,进入后期成熟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 、水平 、速度 ,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基础学习交流】 1.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2.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为什么城市化水平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的疑问】 探究一 什么是城市化 [互动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市场的开放,上海市外来人口急剧增长:1984年为75万,1988年为125万,1993年迅速增加到281万。

目前,上海的外来人口总量大约为500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组名:万~600万。

这使得上海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据分析,上海流入人口的主流是到上海市找工作或务工经商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即经济型流入人口,约占流入人口总数的80%。

材料二上海市用地变化示意图材料三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全国2749个村庄调查提供的资料,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村庄道路状况差,饮水困难,公共文化薄弱,文化设施普遍较差,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农村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保障堪忧,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问题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一、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热爱自然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五、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欣赏图片资料,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你记事到现在,或从你来到泸州市到现在,你看到或感受到了泸州的哪些变化,请将关键词记录下来。

看完资料后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请一位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答案。

投影泸州几个地方的变化景观图和人口变化表。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引入: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贵阳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建筑物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城市规模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2.2.2城镇化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2.2.2城镇化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2.2城镇化(第2课时)【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学习目标一城镇化问题【探究学习】资料1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浓雾事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资料2 日本“痛痛病”:“痛痛病”和“水俣病”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人在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源和污染土壤种植的蔬菜后,导致中毒生病。

资料3 英国波音事件:1998年,50多位居民长期受机场100分贝以上噪音的影响,发生精神错乱。

同时,当地多数居民在体检中都发现患有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资料4 拉美虚假城镇化:20世纪中期以后,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后来速度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导致“虚假城镇化”现象。

“虚假城镇化”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无法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城中大量穷人集中的地区,形成巨大的“贫民窟”。

资料5 广州“握手楼”: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许多大城市演化出大量“城中村”,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空间极小。

资料6北京“首堵“:据统计,北京城市干道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约50%。

在市区的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尤其是在上下班时段,北京的几大主干道似乎没有畅通无阻过。

问题:结合资料,说明城镇化带来的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归纳总结】1.城镇化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建立卫星城市;加快住房建设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针对训练一】(2021·湖北)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某一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一、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化【材料一】【材料二】从材料一、二分析得知:1)广州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广州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是怎样的?200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中心城市相继撤周边的县市,改设为中【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划调整【材料四】广州建成区面积心市市辖区,撤乡并镇,撤镇设街。

●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改区,使广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443.6平方公里扩大到3718.5平方公里。

●2005年,广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从材料三、四分析得知: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广州城区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二、什么是城市化1、成因(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力):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

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

2、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导学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导学案2

预习案探究案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3 城市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结合具体城市,说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________________。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____________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____________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____________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________。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________________,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1)发展低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________。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___。

材料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材料2伴随着“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新时代的来临,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居民百姓心生厌烦、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事。

高中地理城市化导学案及答案人教版_必修2

高中地理城市化导学案及答案人教版_必修2

高一地理 DL-10-01-011《城市化》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20)(二)世界城市化进程: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23目标: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重点解析1】世界城市化进程结合课本图2.19和案例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对照图2.18和2.19,分析图2.2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配套)一、教学目的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要素推进城市化开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天文环境的改动,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效果;针对效果,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天文环境影响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效果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三、教学进程知识点一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2.城市化含义:3.推进城市化开展动力4.权衡一个国度或地域城市化水平的规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市化意义:结合课前调查的本地域的城市用地、人口数质变化资料,依据情境素材探求如下效果。

1.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城市开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城市化的动力要素有哪些?5.我们用什么来权衡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6.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从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宣布自已的见地。

以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21年的功用区散布简图。

读图,回答1题。

先生实践调查的理性资料与教材的实际知识的无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先生的了解。

以自己的生活阅历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

知识的适当补充有助于先生的看法深化,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缘由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开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B.M、N、PC.M、M、N D.P、P、N解析:(1)图示M时段,表示城市化的初期,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而P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而水平较低;N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而水平较高,应选C项。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过程】一、城市化【结构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二、城市化动力机制【结构预习】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三、城市化特点【协作指导】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P39活动问题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拓展训练】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5、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6、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7、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8、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9.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0、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1、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参考答案一、城市化【结构预习】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2.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3.掌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课前预习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变为的过程。

2.在我国的表现:(1)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

(2)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3.动力机制4.标志:占的比重上升。

5.意义:(1)带来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如右图)(1)A(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2)B(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厂很多城市化问题,出现了现象。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出现了现象。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人了城市化的(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环境。

2.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问题。

3.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和,减少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

课内探究案知识点一:城市化概念及标志1.标志: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主要标志,具体表现在: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例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世界城市化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 在新课标中,对《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有如下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课标分析: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学习四个内容,根据上面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城市化有理性的概念及特点的认识,还要求学生在感性上去感知城市化。

同时,课标说明了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图片对比及学生参与活动来让学生对城市化形成更深的认识。

【教科书分析】本次课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二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志;三是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四是城市化的影响。

重点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城市化的特点;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

难点是城市化特点的概括。

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这一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

【学情分析】“城市化”研究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粗浅的、片面的,本节教学将以图片、讲解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了解城市化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城市化。

【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

主要以讲解+小组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的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标志。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展示武汉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从感知上认识城市。

2、展示课本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化的定义。

3、以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讲解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4、小组讨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6.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常州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惠东县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惠东县政府提出建设惠东县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情感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二、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电视录像机五、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图示法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课堂练习)(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②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③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④来表示;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⑤的变化,还带来了⑥方式、⑦方式、⑧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⑨,是⑩的表现。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学案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掌握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结合实例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难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2009·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

2.动力推力: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3.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

(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4.世界城市化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曲线。

(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和阶段知识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减少水质、水量和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出现城市“热岛”现象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3.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策略(1)要发展低污染的和,减少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第四步:变式训练(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1.有关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就是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B.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的多少C.城市化水平高低用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作为标志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读图,据此回答2~4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城市化高考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城市化高考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学习重点: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

(2)表现:①大批乡村人口涌向,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②通过县改市、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3)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其中主要指标是:(4)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城市化的动力(推拉力理论):(1)拉力:①含义: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

②表现:城市就业机会、社会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推力:①含义: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

②表现: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等。

3、城市化的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发展②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方式、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时间:18世纪中叶,_____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整个19世纪,______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20世纪初,_______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20世纪中叶以来,___________城市化迅速发展。

2(1)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趋势如何?找出城市化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转折点。

P35对照2。

18和2。

19, 分析图2。

2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6.读“图2.26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填充:(1)1949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只有 %,1965年为 %,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0%的年份为 年,2005年达到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节城镇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城镇化的意义1.概念:乡村人口向________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________、城镇建设用地规模________。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________________。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__________水平。

[特别提示] 图示法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5.城镇化的意义【知识链接】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其中指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 000万以上;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万~1 000万;大城市——城市人口100万~500万;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万~100万:小城市——城市人口50万以下。

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是由于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

【学法指导】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二、世界城镇化进程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城镇________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________。

(2)主要的城镇环境问题:________污染、水污染、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主要的社会问题:________、住房紧张等现象。

3.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1)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________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2 城镇化 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2 城镇化 学案

2.2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意义:1. 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 主要标志:3. 衡量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相互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 城镇化的意义: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 时间差异: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资源供应紧张、地价上涨等问题③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④城乡交通趋于便利。

2.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城镇化问题:2. 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②建立与城镇经济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机制③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加强城镇管理,保护和治理城镇环境⑤加强城镇绿化建设,扩大城镇绿化面积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 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2. 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五.自学窗——中心地理论1. 解释城市等级体系:(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分布。

在这个正六边形区域的中间是中心地,这个正六边形内所有的居民到这个中心地寻求服务是符合距离最近原则的。

(2)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不交叉。

(3)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嵌套结构。

(4)同一区域内,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理论上互相排斥,现实中相邻同级别的两个城的服务范围会发生重叠。

2. 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说明:1.利用[导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
2.熟悉基础知识,并用红笔标出不会的地方。

3.对有关问题做初步探究
课题第二单元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3课时)
主备人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内涵、过程特点,客观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4.培养图形转化能力、动手绘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的内涵,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城市化的内涵(自学课本第32页图文)
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城镇化)是、、的过程。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什么?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浏览课本第33—37页)
读表2-2-1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1950—2010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
年份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年)
2、分析表中数据,在1960—1980年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较发展中国家,从1980—2010年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较发展中国,这表明。

3、推论:1800年之前,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何?
4.世界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1.从延安市的变化阐述城市化的概念。

2.决定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根本因素是什么?两者关系如何?
3 中国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类似情况吗?
4逆城市化的表现是什么?是城市化的衰败吗?
5你认为逆城市化会带来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
6世界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课后拓展延伸(10分钟)1.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