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遂.心(suìjù)迸.裂(bìng bèng)抓耳挠.腮(náo ráo)
顽劣.(lèi liè)山涧.(jiān jiàn)拖男挈.女(qìqiè)
(1)小船漂泊.(bópō)在湖泊.(bópō)里。
(2)街上有人摆下擂.台(léi lèi),不少人在那里擂.鼓(léi lèi)呐喊。
2.读拼音,写词语。
dùjìxiōng táng jiān dūwěi yuán shuǐzhài ()()()()()shúxībǎng yàng shēn qǐng diào zhuìlèi gǔ
()()()()()
3.下面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货郎:在城乡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
B.伙计:旧时称店员或长工。
C.店家:旧时指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D.郎中:新郎在中间。
4.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看着我们的成果,我们自是喜不自胜
....。
B.那些大臣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拱伏无违
....。
C.诸葛亮神机妙算
....,巧妙地“借”来了东风。
D.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踉踉跄跄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选自著名古典历史小说《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
B.《景阳冈》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作者是施耐庵。
C.《红楼春趣》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D.《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宝玉笑道,他认得那风筝,那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草船借箭》以“_______”为明线,以“_______”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景阳冈》讲述了_______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_____________的故事。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______________相关。
参考答案
1.suìbèng náo lièjiàn qiè
(1)pōbó(2)lèi léi
2.妒忌胸膛监督委员水寨熟悉榜样申请吊坠肋骨
3.D
4.D
5.C
6.(1)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2)宝玉道,他还没放一遭儿。
(3)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4)诸葛亮肯定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7.(1)借箭斗智草船借箭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2)武松神态豪放、勇武而又机敏
(3)事情发展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4)放风筝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各自命运
------------------------------------------------------
------------------------------------------------------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