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煤 田地 震 勘 探 方 法 在 煤 田 地 质 勘 探 中 的 作 用 巨
射 线追 踪或 波 前计 算 , 后按 照相 应 走 时从 地 震 记 然 录 中拾 取子 波并 进 行叠 加 。如 果所 有 的路径 计算 得 到 的走 时都 正 确 , 么 对应 的所 有 记 录数 据 的叠 加 那 结 果会 在某 些部 位 产 生 极 大 值 , 些 极 大 值 就 给 出 这 了反射 体 的位 置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8 期
中州 煤 炭
第 15 5 期
地 震 数 据 叠 前 时 间偏 移 处 理 技 术 及 应 用
黄 洪 冠
( 南 省 煤 炭 地 质 勘 察研 究 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05 ) 50 2
摘 要 : 前 时 间偏 移 是 基 于 绕 射 叠 加 成 像 原 则 , 接 在 时 间域 进 行 偏 移 处 理 , 后 再 做 叠 加 , 叠 直 然 以实 现 真 正 的 共 反 射 点 叠 加 。 数 据 处 理 过 程 中保 证 分 辨 率 和 振 幅 , C P道 集 上 进 行 速 度 分 析 , 方 法 具 有 较 好 的 构 造 成 在 R 该 像 效 果 和 保 幅 性 , 够 解 决 叠后 时 间 偏 移 存 在 的不 足 , 足 大 多数 探 区对 地 震 资 料 的 精 度 要 求 , 解 决 煤 田 能 满 是
在 t 刻 的波场 值 为 : 时
p = [尸 =, 丢】 』 啬( c 。+ ) +
映反射点 的真实位 置 , 高构 造 复杂 地 区地 震 剖 面 提
的分 辨能 力 。
三 维 叠 前 时 间 偏 移 是 复 杂 构 造 成 像 的 重 要 手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山地地震资料的准确处理对于地质勘探以及地震预测的精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时间偏移方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的可视化与解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什么是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方法(Pre-stack Time Migration,简称PSTM)是一种基于速度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地层速度分布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时间轴上的偏移,使得矫正后的地震勘探数据更加清晰、直观,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具体步骤1.数据预处理。
包括反褶积、补零、去噪等,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2.速度模型的建立。
需要通过配合地质调查以及地震勘探资料等手段来准确评估区域地层速度的分布情况,以提供后续时间偏移的精准基础。
3.计算横向时移。
横向时移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抵消地震波逐层传播所造成的时间错位。
4.计算纵向时移。
纵向时移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垂直方向进行移动,以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
5.堆栈处理。
堆栈处理是指将多个时间切片的数据合并为一幅图像,以提高信噪比,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三、叠前时间偏移方法GPU实现1. 数据并行处理。
GPU并行计算能够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对于大规模的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处理来说,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十分有帮助。
2. 代码优化。
由于山地地震资料的基本特征是数据规模大、数据存储密度高,因此针对相关算法进行代码优化是GPU实现的重要部分。
常见的优化方式包括使用共享内存以及根据数据存储的特点加以处理等。
3. 硬件优化。
选用性能较为优秀的GPU显卡以及保证计算机本身的良好运行状态也能够提高GPU实现的计算速度。
总的来说,GPU加速技术该方法是目前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本质在于通过并行化运算并结合硬件+代码优化的实现方式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更加高效地实现时间偏移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射.位置是沿地层下倾方向偏离了反射点的真实 1 叠前时间偏移的适应范围 - 4 位置的, 这种现象就称为偏移。 地震剖面的偏移归 根据不 同的地下地质情况 , 采用不同的偏移 位, 就是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了的反射层 , 进行 方法( 见表 1o “ 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恢复 , , 有时 1 .地震资料品质 : .1 4 静校正问题得到较好的 常常把这一工作也成为“ 偏移” 。以前, 大量的偏移 解决, 原始资料有一定的信噪比, 振幅比较均衡。 方法是针对第 2 问题进行的,即利用已经得到 个 1. . 速度模型简单而地层构造相对复杂。 4 2 的水平叠加剖面资料作为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偏移 2叠前 时间偏移基本处理 流程及几个关键 处理。因为所用资料已进行了共 中 点叠加, 所以 因素 叠前时 间偏移处理流程 第—个问题已经存在 , 而且不能解决。 这类办法统 称为叠加偏移或称先叠后偏 , 叠后偏移等等。 1 叠前时间偏移基本原理。 _ 2 叠前时间偏移方 法则是从最原始的野外资料开始 , 在共反射点道
叠前时间偏移的作用叠前偏移避开了叠后偏移严格的零炮检距的限制从而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实现了共反射点偏移归位确保了同相轴叠加得到了更加准确的均方根速度场构造空间位置更准确偏移之后的共反射点道集可以用于和波阻抗等叠前反演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均方根速度场转为层速度可以作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初始速度模型偏移叠加数据可以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建立地质模型
!
前 言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全 球各大地球物理服务公司为进一步提高复杂构造 成像精度; 获取更真实的叠前地震信息 , 大力开展 了以 叠前偏移为主导 的处理技术 的攻关和实践 。 在近几年的全球油气勘探方面取得 了明显 的效 果, 石油公司追求勘探效益最大化推动了叠前偏 移技术的发展。目前, 叠前偏移已被国际各大地球 物理公司广泛使用。0世纪 7 年代提出的叠前偏 2 0 移理论得以大规模实现而成为常规的处理手段。 1叠前时间偏移基本原理 1 叠后时间偏移存在的不足。 . 1 叠后时间偏移 在地震 资料处理成像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般来说 , 它可以大致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但在构 造较为复杂, 速度场横 向变化剧烈的地区 , 由于受 到常规叠加处理两个严格的假设条件限制 , 因此 , 叠后时间偏移的 处理方法难以见到很好的效果。 常规叠加处理两个假设条件: 第一因为动校 正是从水平层模型导出的,所以在进行动校正时 都假设反射波到达时距曲线满足水平层状这个条 件。 第二是共中 心点叠加剖面是零炮检距剖面。 因 此叠后时间偏存在以下问题:
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维普资讯
石 46 1 20 0 6年 8月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Vo . 3 No 4 13 .
P ETR0LE M XP U E L0RAT1 0N AND DEVEL0PM ENT
文章 编 号 : 0 00 4 ( 0 6 0 —4 6 0 10 —7 7 20 )40 1—4
广 阔 的 地 震 精 确 成 像 技 术 , 合 于 在 横 向速 度 变化 不 大地 区 的地 震资 料 处 理 。 图 6参 7 适
关键词 : 叠前 时 间偏 移 ; 希 霍 夫 法 ; 褶 积 ; 校 正 克 反 静 中图分类号 : TEl 2 3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
加 丰 富 , 杂 构 造 区成 像 更 好 , 复 断层 及 断点 空 间位 置 更 准 确 。应 用 效 果 表 明 , 地 层 横 向 速 度 变 化 不 大 的 情 况 下 , 在 三
维 地 震 叠 前 偏 移 技 术 是 解 决 煤 矿 采 区 陡倾 角 复 杂 构 造成 像 问题 的 有效 方法 。
关 键 词 : 矿 采 区 ; 维 地震 ; 前 时 间偏 移 ; 杂构 造 ; 倾 角 煤 三 叠 复 陡
中图分类号 : 6 1 P3.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A t d n Co l i e W i n n sr c D e s i e t c m e M i r to r c s i g Te h o o y S u y o a m n n i g Dit i t3 S im c Pr s a k Ti g a i n P o e sn c n l g
第2 卷 1 3 期 21 0 1年 1月
d i1.9 9jsn17 - 8 32 1 .11 o :03 6 /i .6 4 10 . 0 . .s 01 0
文章 编 号 :6 4 10 (0 1O — 0 30 17 — 8 32 1) 10 4 —4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OAL GE0L0GY 0F CHI NA
ae s r a ,mo e a c r t a l s ai llc t n .T e a p i ai n ef cs h v e n t t d t a,i o d t n o taa t n v re v lc t r c u a e f u t p t o a i s h p l t f t a e d mo s a e h t n c n i o fsr t r s e s eo i a o c o e r i a y v ra in i d r t ,t e 3 s imi r s c i g ai n t c n lg s a fe t e meh d t ov o l n i n n it c a it s mo e ae h D e s c p e t k t o a me mir t e h oo y i n ef ci t o o s le c a mi e w n i g d s t o v i r
地震勘探中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
地震勘探中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通过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传播特性,可以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情况,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提供依据。
在地震勘探中,叠前深度偏移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提高勘探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一、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基本原理叠前深度偏移算法是一种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的数学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时间域将地震数据转换为深度域,然后采用折射面模型或者波阵面模型来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
其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1. 叠前深度偏移算法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逆时偏移(NMO处理),将时间域的地震数据转换为零偏移距时刻对应的地震数据。
2. 然后,将逆时深度层剖面上的地震数据集合在一起,形成叠前深度域数据。
3. 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关键是调整不同深度层的地震数据时差,以消除波形的走时差异,实现不同深度维度的波形匹配,进而实现相关波形叠加成像。
4. 此后,根据地震波在不同速度介质中的折射、反射特性,利用Kirchhoff积分公式计算深度域内的各点反射能量,最终形成地下结构的深度成像结果。
二、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应用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下结构成像质量和解析度。
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沉积物地质研究。
地震勘探可以对深层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和解析,对于沉积物地质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性,更好地揭示岩相、层序等信息。
2. 石油勘探与开发。
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质量和准确性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
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可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更好地勘探目标层位和构造特征。
3. 工程地质勘察。
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可以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中,对于建设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其可以准确获取地下结构信息,对于建设工程场地的选址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煤田采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2 应 用效 果分 析
通过对青 海某煤矿 、 河南某煤矿 区三维地震勘探 资料处 理成果分 析, 有以下特点 : 图3 叠后偏移 的剖面上 4 0 s附近的反射波儿乎不 能追 踪 . 0m 叠前 偏移的剖面成像较好 中深部非水平地层叠后偏移成像往往不如人 在 意. 叠前偏移能较好地改善成像质量 图 4是河南某煤矿 的叠后 、 叠前偏 移对 比 . 可以看 到 . 叠前时间偏 移剖 面上 , 向斜 轴 部 自浅 (0 ms至 深 (0 ms成 像 效 果 均 比叠 后 偏 20 ) 60 ) 移好 . 向斜构造的形态 一 目了然 . 反射3 期 5
S mN E&T C N L GYI F M 1 C C E H O 0 OR AT0N N
科技信 息
叠前时问偏移处理技术在煤 田采区 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杜 宏 ( 中国煤炭 地球物 理勘 探研 究院 河北
涿州
0 25 ) 7 7 0
【 要】 摘 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迅猛发展 , 尤其是 高性能 P C机 群的出现 , 叠前 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 用, 成为改善构造 复杂地 区地震资料 成像效果 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 。我 院在 2 0 年 引进 了具有 6 个 C U 的 P — L S E 05 4 P C C U T R计 算机 系统 ,使 用 C G叠前 时间偏移技 术( I HH F G K Rc o F积分法) 其优点是速度 分析快捷 , 。 运算效率高 , 适应能力强。 通过最近几年对煤 田实际资料处理 , 表明 叠前时间偏 移处理技术可 明显提 高地震 资料 的成像精度 . 显示 出其在 构造复 杂区优越性 , 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较 【 关键 词】 叠前 时间偏移 ; 叠后时间偏移 ; MO; N 静校 正
适于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A b tac W ih t nc e s x or in de e t l t nie bo lg e e v r t ep sope z e i a t d sr t t he i r a eofe pl ato gr e, he g u e t dy oi asr s r oisofs e l on n f ule —
中图分类号
The p e s o k tm e m i r to o e sng t c o o y o e s i r - t c i g a i n pr c s i e hn l g f s im c d t m o t e l pe z n l t nie b d au f r se p so o e g u e t o y
ZH A N G Xue c i, — a
( . h n l o i d o I PE Do g ig 2 7 0 , h n : 1 S e g i z l f S NO C, n y n 5 0 0 C ia f e
2 De a t n f E rh S in e , n i g U i est Na jn 1 0 3 C ia . p rme t a t ce cs Na j n n v riy, n ig 2 0 9 , h n ) o
b sn e o n ftei o tn x lr t no jc in . Bu o ma r- tc irt n i gn to o l o a isb c meo eo h mp ra te po ai be t s o o tn r l esa km g ai ma ig meh dc udn t p o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2期
地
球
物
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讲解
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摘要:偏移使倾斜反射归位到它们真正的地下界面位置,并使绕射波收敛,即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
按所处理的地震资料是否做过水平叠加划分为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两大类。
这里主要讨论叠前偏移。
偏移方法分为时间域和深度域两类,时间偏移技术是基于横向速度变化弱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产生的,而深度偏移技术是基于横向变速的真实地质深度模型发展而来的。
这里主要介绍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有限差分法叠前时间偏移、Fourier变换法叠前时间偏移三种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在叠前深度偏移上面,主要根据其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叙述,并进行了不同偏移技术的成像对比。
关键字: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克希霍夫积分法正文:一、引言偏移使倾斜反射归位到它们真正的地下界面位置,并使绕射波收敛,即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
按所处理的地震资料是否做过水平叠加划分为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两大类。
偏移方法分为时间域和深度域两类。
时间偏移技术是基于横向速度变化弱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产生的,而深度偏移技术是基于横向变速的真实地质深度模型发展而来的。
从当前技术发展的状况看,目前国内应用的叠前偏移技术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类。
一种是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偏移。
这种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就在研究,目前,随着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偏移方法,它具有高角度成像、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能适应不均匀的空间采样和起伏地表,比较适合复杂构造的成像。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较为成熟的积分法叠前成像软件,是当前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一种是基于波动方程微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
这种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
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一样,都是基于三大数学工具,即克希霍夫积分、有限差分和Fourier变换。
二、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叠前时间偏移的可行性分为下面三个方面:①实现这种技术所需的软硬件成本合理。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发展方向综述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发展方向综述时间偏移方法是地震勘探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技术,用于校正地震记录中的时间偏移现象。
时间偏移指的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所经历的时间延迟,导致地震数据中的事件位置出现偏移的现象。
时间偏移方法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运动校正,可以将地震记录中的事件位置恢复到真实的地下深度上,从而准确地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时间偏移方法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数据的激发源和接收器之间的时移关系。
在地震勘探中,激发源(震源)通过释放地震能量产生地震波,传播到地下并被接收器(地震仪)记录。
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和路径的弯曲,进而导致记录的地震数据中的事件位置出现偏移。
时间偏移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关系,对地震记录进行插值和激发源到接收器的时间延迟校正,从而实现地震记录的时间位置恢复。
时间偏移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时间偏移方法是基于Kirchhoff偏移算法,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是基于半空间假设,通过对波场积分,将记录的地震数据从地表校正到地下深度上。
然而,该方法在处理复杂地质结构和多次反射等问题上存在局限性。
为了解决Kirchhoff方法的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共炮检偏移方法(CMP)。
该方法通过对各个共炮检点的数据进行叠加,构建共炮检道集,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和多次反射等问题,提高了时间偏移的精度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成像算法的发展,时间偏移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
多次反射波的影响、速度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偏移成像分辨率等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各种高精度偏移算法不断涌现,如层析偏移、全波形反演等,为地震勘探提供了更准确的地下结构和地质信息。
未来时间偏移方法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和处理速度,以适应海量地震数据的处理需求。
叠前时间偏移参数
叠前时间偏移参数叠前时间偏移是地震勘探中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处理方法,它是通过在时间上对地震数据进行移位,来矫正地震记录中的时间差异,以更准确地确定地下结构。
本文将介绍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和应用。
一、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概念1. 概念叠前时间偏移是指在地震勘探中,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间上的移位,将反射波到达时刻对齐,以获得更真实的地下结构信息的处理方法。
2. 时间偏移量叠前时间偏移量指的是在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时,将每一道地震记录移位的时间量,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
3. 叠前和叠后叠前是指在进行地震勘探时,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前的状态;叠后是指完成处理后的状态。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在叠前状态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将地震数据从叠前状态转换为叠后状态。
4. 基本原理地震勘探中,地震记录由源点放射的能量经过地下介质反射、折射和散射而产生。
这些能量到达地表需要经过不同的路径和时间,因此在地震记录中会存在时间差异。
为了得到真实的地下构造,需要将这些时间差异的影响去除。
叠前时间偏移就是通过移位地震记录,将反射波到达时刻对齐,消除时间差异,使得地震记录更加准确。
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包括常规叠前时间偏移和倾斜叠前时间偏移两种。
常规叠前时间偏移是指在进行时间误差校正时,所采用的传统方法。
它是基于反射面为水平面的假设进行的,采用匹配滤波算法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如下:(1)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的叠加道:将多道地震记录进行叠加,得到一幅总记录。
(2)设计一个参考地震波:选择参考地震波,通过分析反射系数和波波形的相似性,来确定最佳参考地震波。
(3)进行匹配滤波:将参考地震波与每一道地震记录进行卷积,得到一系列相互对齐的地震记录。
(4)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将卷积后的地震记录向前或向后移动一定的时间,使得反射波到达时刻对齐,产生像素强度最大的所需时间,即为叠前时间偏移量。
倾斜叠前时间偏移是指在进行时间误差校正时,考虑到地表和反射面之间的倾斜角度,综合考虑地震速度和深度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倾斜校正算法进行处理。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应用2001-05-18收到2001-06-30改回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应用陈宝书李松康张丽焕(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河北高碑店074010)摘要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它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适用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构造的准确成像。
在渤南海区垦利11-2构造上,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较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改善,构造成像质量得到提高,断面及地层不整合关系较清晰,据此得到了新的更准确的解释方案。
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应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逆断层的归位和下盘的准确成像。
在琼东南盆地松涛36-1构造上,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消除了由于海底崎岖造成横向速度变化所引起的下伏地层变形和不成像问题,证实了构造北倾存在,恢复了构造的真实面貌,获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使得该构造的解释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采用先进的二维多测线深度域叠前偏移处理和成图技术成功地对乐东22-1构造中深层“模糊带”进行了精细速度反演,实现了深度构造图的成图,落实了乐东22-1构造中深层存在圈闭,为发现乐东22-1气田提供了准确的构造图,为勘探项目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法向速度垂直速度图偏移崎岖海底逆断层二维多测线深度域处理地震资料处理是油气勘探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其处理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勘探的全过程。
海上油气勘探,由于钻井数量很少,地震资料的应用尤为重要。
因此,搞好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处理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处理质量,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1 问题与思路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长期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速度分析精度和复杂构造成像。
这两个问题又是相互依赖的,复杂构造的成像建立在精确的速度分析基础之上。
根据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实施叠前精细速度反演和叠前时间(或深度)偏移处理。
地震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综述
地震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综述[摘要]反射地震转换波中的资料要经过精细的处理,准确地求取共转换点是其中最困难的问题,但是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出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避免抽取共转换点道集,并且可以让转换波归位到真正的反射点上,以便实现准确成像。
本文针对地震的转换波成像问题,对叠前偏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地震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1叠前时间偏移概述偏移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发展,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地震偏移技术分为叠前偏移和叠后偏移,叠后偏移是在对叠加剖面做偏移之前,先对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做叠加,叠后偏移的输入会受到水平层状介质的影响,而叠前偏移根据的是非水平介质模型,所做的叠加是共反射点的叠加,所以它可以得到更准确地空间位置。
另外当地下构造复杂时,叠前偏移可以避免叠加和校正所产生的畸变,与叠后偏移相比,能够保存更多的信息。
目前,转换波偏移成像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叠前偏移成像也成了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地震偏移成像是地震叠加、反褶积和偏移成像三大数据处理技术之一。
地震偏移是:“一种将地震信息进行重排的反演运算,以便使地震波能量归位到其空间的真实位置,获取地下真实构造图像。
”偏移如果发生在叠加之前就是叠前偏移,相反就是叠后偏移,叠后偏移只能解决饶射波收敛和反射层归位,这是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办法,倾斜界面非共反射点叠加的问题却不能得到解决。
根据利用的进度场不同,还可以分为深度偏移和时间偏移。
深度偏移用的是层速度场,而时间偏移用的是均方根速度场。
叠前深度偏移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对速度模型精度的要求比较高,能适应速度的各种变化,可以解决之前出现的很多问题。
与这个办法相比,如果在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区,叠前时间偏移就是一种极好的成像方法,是因为其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所以它对速度模型的要求比较低,也更简单快捷一些。
利用地震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成像,这是叠前时间偏移的目的。
复杂地区煤田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复杂地区煤田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陈强;常锁亮;曾维望【摘要】研究区属高瓦斯矿井,迫切需要查明陡倾挠曲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针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水平叠加偏移处理难以实现挠曲的准确成像、解释多解性强的问题.笔者从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角度出发,遵循保幅处理原则,在叠前噪声去除、精细静校正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偏移速度分析、偏移参数优选,完成了最终的叠前偏移处理.应用成果表明:挠曲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叠后偏移,增强解释成果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多解性.另外,通过叠前偏移保幅处理突出了陷落柱的振幅响应特征,进而提高了陷落柱的识别率.因而,保幅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类似地区高精度三维采区构造地震勘探的必要手段.【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0(034)006【总页数】4页(P741-744)【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保幅处理;挠曲;陷落柱【作者】陈强;常锁亮;曾维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2249;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近年来,油气及煤炭勘探领域在基于复杂非水平介质的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技术作为高精度构造勘探的关键性技术,在横向速度变化缓慢、地下构造复杂的区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1-2]。
叠前时间偏移能对陡倾角地层成像,提高资料的横向分辨率,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和成像质量可视为一种能适应各种倾斜地层的广义常规正校正(NMO)叠加,其原理是使各种绕射能量聚焦,而不是把绕射能量归位到其相应的绕射点上去,故而对应用地震地质条件、数据质量和方法选择、参数优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位于沁水坳陷东北边缘的地震数据采区以往的地震勘探表明,原始资料具有一定的信噪比基础,煤层反射波容易成像,且横向速度变化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6)0420416204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王喜双1,张颖2(1.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对速度场精度的要求较低,在构造复杂但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成像效果,近年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各探区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关键技术(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速度建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其在富油凹陷整体评价、复杂断块精细勘探、碳酸盐岩岩溶地形识别、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应用前途广阔的地震精确成像技术,适合于在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
图6参7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克希霍夫法;反褶积;静校正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Seismic pre2stack time migration techniquesWAN G Xi2shuang1,ZHAN G Ying2(1.Pet roChina Ex ploration&Production Com pany,B ei j ing100011,China;2.Research I nstitute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Development,Pet roChina,B ei 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Prestack time migration processing does not require highly of velocity fields.It can get a good imaging result in the circumstance of a complex structure and smooth lateral variation of velocity field.Thus it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s in prospect areas in PetroChina.The key techniques involved in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processing such as prestack noise attenuation,amplitude compensation,deconvolution,static correction and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are summarized,and their application effect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e overall assessment of oil2abundant sags,the elaborate exploration of complexly faulted blocks,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bonate karst topograph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The results prove that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is an accurate seismic imaging technique with an evident technical preponderanc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being suitable for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n the areas of smooth lateral variation of velocity field.K ey w ords:pre2stack time migration;Kirchhoff;deconvolution;static correction0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震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
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地质构造成像最好的方法,但其对速度场精度的要求太高,现有的建模技术难以达到要求,制约了其大范围推广应用。
与叠前深度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对速度场的精度要求较低,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因此,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更为合适的地震成像技术,近几年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迅速发展,在国外已成为一项常规处理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针对复杂构造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相继选择了渤海湾盆地大民屯凹陷、南堡凹陷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作为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推广应用试验三大示范区。
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中国石油各探区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如冀东滩海数亿吨储量规模大油田的发现就直接归功于南堡凹陷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应用。
本文对中国石油探区内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以便推动这项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取得更好的油气勘探成果。
1方法原理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法和递归偏移法是叠前偏移的两种方法,但是前者更容易实现,计算成本低,对观测系统的适应性强,所以在叠前偏移应用中率先得到推广。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是计算地下绕射点的时距曲面,根据克希霍夫绕射积分理论,时距曲面上的所有样点信息叠加就得到了该绕射点的偏移结果。
因此,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大多假设震源点到绕射614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2006年8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 ELOPM EN T Vol.33 No.4 点、绕射点到检波点的射线路径为直线,总旅行时等于震源到绕射点的旅行时加上绕射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
克希霍夫保幅叠前时间偏移以经典的绕射理论为基础,使用加权函数实现保幅偏移。
保幅加权函数应具备以下3个功能:①对偏移场进行振幅标定,使其正比于目标反射面的反射系数;②消除偏移孔径边缘产生的偏移噪声;③从偏移总场中孤立出所需要的稳相点[1,2]。
图1是经过大量实践探索形成的典型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流程,其关键环节有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以及均方根速度建模。
图1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流程图1.1叠前去噪叠前时间偏移对噪声有放大作用,因此需要做好叠前多域去噪处理,尽可能提高信噪比。
目前叠前去噪的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手术法、滤波法、变换法、减去法等,而各种去噪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有些方法如应用不当还会产生新的噪声,因此做好叠前去噪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本工区噪声的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去噪方法,尽可能做到保真去噪,去噪的同时不损害有效信号。
1.2振幅补偿叠前时间偏移的输出就是沿绕射曲面对叠前地震振幅求和的结果,因此需要在保幅去噪的基础上进行振幅恢复处理。
实际应用中常用振幅综合补偿来补偿散射、球面扩散、能量衰减等因素引起的地震振幅随时间的衰减,利用地表一致性振幅校正消除由于地表激发、接收条件不一致引起的地震振幅的空间变化。
为提高分辨率,有时还需使用地层吸收补偿来补偿地层的吸收对高频能量的影响。
1.3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降频严重,因此,在叠前数据准备阶段,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地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
反褶积一方面能够提高分辨率,另一方面能够对子波进行整形。
应用中常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的质量和地质任务的要求,采用组合反褶积的方法来达到上述目的:先利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消除由于地表激发、接收条件的变化造成的子波非一致性的影响,使得子波波形、振幅在横向上达到一致,然后再利用预测反褶积、脉冲反褶积或零相位反褶积等对子波进行压缩。
组合反褶积既提高分辨率又兼顾信噪比,频带拓宽效果比较理想(见图2)。
图2 组合反褶积处理前(a )、后(b )效果对比图(据张文坡,2005)1.4静校正静校正能消除表层速度不均匀性的影响,使得反射波同相轴更加光滑。
做好精细的静校正处理,既能提高信噪比,又能提高分辨率,同时还能提高速度建模的精度。
常规静校正方法对高、低频信号应用统一的静校正量,严重影响了地震波高频成分的静校正精度,造成高频成分不能同相叠加,在降低高频成分信噪比的同时还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分频剩余静校正技术不仅能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而且能使高频信号能量得以加强,提高分辨率[326],是提高静校正精度的核心技术。
1.5速度建模偏移速度模型决定了叠前时间偏移沿绕射曲面求和的轨迹,因此建立精确的偏移速度模型是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关键。
在速度建模中应遵循物探与地质相结合的思想,714 2006年8月 王喜双等: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层速度模型符合地质规律、CRP 道集必须拉平、偏移成果与井资料吻合这3项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多次迭代求取精确的偏移速度模型。
2应用效果分析2.1富油凹陷整体评价大民屯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五大富油气凹陷之一,勘探面积约800km 2,该凹陷位于辽河断陷北端,以“小而肥”著称,西高东低呈箕状。
该区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3.1973亿t ,探明天然气储量223.77亿m 3,仍有1.24亿t 资源量有待进一步探明,是渤海湾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和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质量。
处理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信噪比高,断层清晰,断点可靠,有效反射信息丰富,为整体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见图3)。
经初步解释,在东胜堡西侧发现太古宇潜山并经钻井证实;发现西1块、西2块等7个有利圈闭,面积32.7km 2;发现元古宇、太古宇地层油气藏,预测资源量6944万t ;重新落实部署探井6口。
图3 大民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据张文坡,2005)2.2复杂断块精细勘探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五大富油气凹陷之一,勘探面积约1660km 2,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期重点勘探领域。
冀东油田公司根据勘探需要启动了南堡凹陷大面积三维地震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先期完成的东区数据体投入解释后见到初步效果,其中柳南浅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之前,由于局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断裂发育,组合关系复杂,导致柳南浅层油藏构造形态落实程度较差,断裂带内井2震矛盾及井间矛盾较为明显。
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重新解释(见图4),发现了一系列小断块圈闭,据此部署了柳南图4 南堡凹陷柳南浅层油藏叠前(a )、叠后(b )时间偏移剖面解释对比(据谢占安,2005)3至柳南10共7口井,均钻遇油层,油层厚度12.8~91m ,新增地质储量442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