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
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
(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
1、元代文学
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
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
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
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
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
(二)白话的倡导溯源
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
(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
民族生存危机
封建政治危机
传统文化危机
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
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
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
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
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
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
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
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
(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2)由传统的以诗文为主体的文学范畴论向现代的诗文、戏曲、小说并举的文学范畴论递进。

(3)由与口语脱离的文言文向与口语接近的白话文过渡。

(三)分期:三个十年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个性的,启蒙文学,春。

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时期(1928――1937.6),阶级的,革命文学,夏。

第三个十年:抗战文学时期(1937.7――1949.9),战争的,战争文学,秋。

十七年文学,文学严冬。

(四)文学类型:
启蒙文学——五四文学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
民间创作立场
(五)总趋势:由多元到一体(现代)由一体到多元(当代)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第一部分“五四”文学(1917-1927)
第一讲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五四文学革命
1、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渠道:一所高校,一本杂志,一些文人。

一个是北大的讲台;另外一个是杂志《新青年》;第三就是学生社团,如新潮社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抨击旧文化(传统文化);输入新文明(西方文明)
A、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

B、思想启蒙的第二个方面: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胡适提出“输入学理”
1919年底,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总结了包括文学思潮在内的五四涌现出的新思潮的理论意义,即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过激主义态度
3、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内容
A 倡导: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

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

不嫌以白话作诗词。

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

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 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刊发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响应胡适,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封建文学宣战。

“双簧信”,给文学革命造势。

B 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周作人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的“人的文学”的观念。

4、文学革命过程中的三大论争(1919-1925):新文学阵营对复古主义的批判
A 对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B 对“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吴宓在南京主编的《学衡》杂志,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称“学衡派”。

C 对“甲寅派”的论争:
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反对白话。

二、对文学革命的评价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它带来了文学全面的革新和解放。

1、历史功绩:
A 在文学观念上:
B 在文学内容上:
C 在文学语言与形式上:
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

文学革命获得了合法性。

2、局限
A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B 理论主张上的激进主义态度和创作感情上对传统的依恋,形成尖锐的矛盾。

鲁迅的创作
一生平与思想发展
1 生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A 童年、少年家道中落
B求学生涯
C东渡日本与弃医从文
D回国后
2主要创作:
早期:《新生》杂志,与其弟合办,未果。

文言论文《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回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文言小说《怀旧》写辛亥革命爆发时,一个小镇上的骚乱。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现代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1936年出版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
1930――1936出版8本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以及《中国小说史略》学术著作,译著,如加入左联后,翻译了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培养大批左翼文艺青年,与左联内部的左倾倾向进行坚持不懈地批评斗争,提出了很多珍贵的意见。

1936年10月16日病逝于上海。

二《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并在其手中成熟。

1 题解:
A 《呐喊》集结了鲁迅1918至1922年15篇小说,后抽出1922年写的《不周山》一篇改名《补天》,放入《故事新编》,于1936年1月出版。

共14篇小说,1923年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呐喊》。

为什么以“呐喊”命名?
B 《彷徨》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录写于1924――1926年的小说11篇。

鲁迅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战壕里”,“落了一个作家的头衔,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成了游勇,布不成阵,只有还是做小说。

结集为《彷徨》,愿以后不在这样”。

他为《彷徨》的出版题了几句诗云: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2 作品选讲:《狂人日记》
3、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原创性、先锋性、经典性。

(一)、思想成就:
1、以反封建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思想贯穿始终。

2、寻找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乃是知识分子和庸众的隔膜。

《阿Q正传》《药》《复仇(二)》
3、农民革命的狭隘性,《阿Q正传》中农民的“皇帝梦”。

4、鲁迅的立人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想。

画出国民的魂灵。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独异的个人相对立于庸众,这两类典型形象是对现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鲁迅有一段经典的对这群“庸众”的描绘:“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

”(《娜拉走后怎样》)
5、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①旧式知识分子。

《白光》《孔乙己》;
②否定性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肥皂》中的假道学、《高老夫子》,《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③新式知识分子形象。

《伤逝》中的涓生的个人主义的失败,《祝福》中的“我”,《在酒楼上》中在空虚中妥协成为生命的空壳的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的以恶抗恶。

6、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是探索五四新女性的出路的名篇,子君的死的意义与娜拉的出走。

7、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求索。

鲁迅小说的鬼气,死亡意象。

(二)、形式的特别,鲁迅的小说形式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典范,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小说的实验性、先锋性。

1、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以现实主义为主体,以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作为补充,三者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其中,现实主义提供写实的基础;
浪漫主义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胆的自我表现与客观写实的统一;
象征主义使写实不至于堕入平板、呆滞,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和多义性。

2、圆熟的现代小说技巧:
(1)画灵魂、勾灵魂,“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的人物塑造手法,善用白描;(2)淡化情节,截取横断面。

①情节上,淡化情节。

②叙事时间结构上,扭曲时间;
③叙事角度上多采用限制叙事,关注表达个人感情,而不是全
知叙事;
④叙事形式多样性。

(3)多样化的小说文体。

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

(4)新的白话文学语言。

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现代白话语言上基础上吸取外来语、古代语、俚语等某些成分,创造出与现代文学相适应的新的白话文学语言,“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语言简洁传神,运用自如,具有浓厚的实验性。

《野草》与鲁迅的生命哲学
《野草》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9月,最后一篇《题辞》写于1927年4月26日,大概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内,共有24篇。

“《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
“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
“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作《一觉》”等,但大多数用意都多为隐蔽。

晦涩、隐蔽的表达方式
“还不是披沥真实的心的时光”
《野草·题辞》
(一)把人的个体生命放在时间历史的纵坐标上进行考察:
“时间三相”:过去、未来、现在。

1 对过去:不要将过去美好化、理想化,要正视过去。

2 对未来:不相信乌托邦、黄金国。

3“走在路上”的哲学:切断了前后两个向度的精神逃路,人只能在当下的生命中站稳脚跟。

所以鲁迅的哲学是关注当下,“走在路上”。

《过客》解读。

(1)过客:
(2)人的在世:
(3)过客的选择:
4 前面的声音指的什么?
5“走”的意义:
二者的区别在于:同是毁灭,二者有主动与被动、严冷与热情、反抗与忍受、僵死与创造的区别。

6 思想渊源: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6月)
(二)横向考察:将个体的人置于和他人的关系中考察
1 对敌人:
2 对看客:
3对待爱与怜悯的态度:受尼采影响。

拒绝怜悯(同情、感激):
首先,从心理上看,同情是一种弱者心理。

其次,“同情”颠倒了强者与弱者的位置。

第三,可以把这种“求乞”与“布施”理解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

4对“爱我者”的爱:爱的悖论。

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
一、生平和创作概况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二弟,文研会发起人之一,1908年5月与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婚。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即小品文。

二、对于新文学批评理论建树贡献
1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代表他建设新文学的主张,是文学革命的代表性理论著作。

2 、1919年,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提出“平民文学”的主张。

三、散文两大类别:集中于20年代
1 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
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现象。

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凌厉。

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

如:《碰伤》
2 随笔、小品文,即美文
周作人所说Essay,可译作随笔、小品文、絮语散文、家常散文、随笔散文。

周作人美文的特点:
谈论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个人闲情逸志的白话体的纯散文。

内容庞杂,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几乎无所不谈,无奇不有。

如《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地方色彩浓郁,尤喜北京与江浙一带的风俗,以此形成他散文的文化底蕴的基础,有较为浓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这些散文主要表达了他想脱离现实,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艺术上颇具功力:风格平和冲淡,以平易自然的态度娓娓道来;形式短小简洁,风格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之为“美文”。

如名篇《谈酒》
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罢。


(1)“闲话风”
《雨天的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 (2)“任心”“随意”
(3)悠然出世之感
如《喝茶》中说: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冰心的母爱世界
一、生平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海军军官家庭。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又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问题小说”,《笑》、《往事》等“美文”,以及后来结集为《繁星》、《春水》的300多收“小诗”。

二、创作概况
冰心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超人》(1923)、《往事》(1930),诗集《繁星》(1923)、《春水》(1923),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关于女人》(1943)、《小桔灯》(1960)等。

另有不少关于泰戈尔的译作面世。

三、冰心的“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是指出现于20年代初期,以探索人生问题为主旨的小说。

这类小说以“人生究竟是什么”作为思考的问题,探索人生的真谛,想通过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试图回答他们提出的社会人生问题,但这类小说大都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观念为满足,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但通过这些问题表达了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

1919年9月开篇之作《两个家庭》提出了“新贤妻良母主义”的主张。

《秋风秋雨愁煞人》、《庄鸿的姐姐》《最后的安息》《斯人独憔悴》《去国》《一个兵丁》写军阀
混战的灾难苦难;《超人》
四、冰心的“爱的哲学”
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

冰心“爱的哲学”的主要内容:母爱、童心、自然美。

1、母爱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都是母性神圣的赞美诗。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高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恳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超人》中的何彬
“茫茫的大地上,岂止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超人》的姊妹篇《悟》
《烦闷》
1943年的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后记》讨论了关于女性的问题。

“她是上帝化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无条件的爱着”。

2 童心:
3 自然美:
小结:在母爱、童心、自然美中,母爱是核心、基础,后两者是派生出来的。

三者三位一体统一于“爱的哲学”。

4 冰心“爱的哲学”产生的原因:
大背景:
个人的独特背景:
五、散文艺术风格:“冰心体”
“是这般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

(《诗的女神》)
《往事》第三篇:“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以万顷苍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既使专程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

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愉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

“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话’,‘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简介
叶绍钧(1894-1998),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圣陶,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他主要作品:
1921年-1937年期间:《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5)、《未厌集》(1928)、《四三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早期童话集《稻草人》、30年代的《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等童话集。

1929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创作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较有影响的小说。

二、叶绍钧小说的主要内容:
1、早期小说:爱与美的泛爱主义。

2、叶绍钧的短篇小说成就:“教育小说”与“教育小说家”。

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倪涣之》。

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
正如茅盾所说:“在叶绍钧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还深深的刻在记忆上的,是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写的很透彻。


潘先生之类代表了“在虚惊来了的时候最先张皇失措,危险过去后就最先哈哈大笑,揉揉肚子就将理想折扣为零的妥协主义”。

叶绍钧这一类的短篇小说还有:《饭》、《校长》、《城中》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涣之》
3、农民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写于1933年,写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象。

例文:“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

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

洋火也要带几匣。

洋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个铜板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合买一听分来用,就便宜的多。

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消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许久。

今天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自己几尺,阿大几尺,阿二几尺,都有了预算。

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的洋镜,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绳的小囝帽。

难得今年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把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宽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余吧。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

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一会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例文:“‘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

女人在船梢头烧饭。

一会儿,这只船也冒烟,那只船也冒烟,个个人留着眼泪。

小孩子敞口朝天的空舱里跌跤打滚,又捞起浮在河面的脏东西来玩,惟有他们有说不出的快乐”。

三、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1、冷静地观察,客观的描写。

“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谨严、匀称,精于布局,讲究结尾异峰突起、讲究“余味”。

4、语言凝练、朴实、纯正、富于表现力和暗示力。

叶绍均说“写作是一件苦事情,慢慢写……一天一篇的事情似乎从来不曾有过”。

“下笔向来是慢的;写了一节要重复诵读三四遍,多到十几遍,其实也不过增减几个字或一两句而已”。

“因此,听人家说文字不过是小节,重要的在乎内容,我不能够表示同意,虽然我没有写过甚么文章表示反对。

我并不是不同意内容的重要……可是,说文字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是小节吗?说语言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不妨马虎吗?马虎的语言倒能够装纳讲究的内容,这个道理我无论如何想不通。

按我的想法,讲究的内容惟有装纳在讲究的语言里头,才见得讲究,这儿所谓语言,少到一词一句,多到几千言几万言几十万言,一起包括在内。

换句话说,讲究的语言就是讲究的内容的具体表现。

脱离了语言的内容是甚么,我不知道,总之不是文艺了”。

小说开头,借一只苍蝇,写他们的活动背景:
“电风扇嗡嗡翁,好像在梦里。

一个苍蝇敏捷地停在玻璃杯口,想尝尝柠檬汽水什么味道;但是不等那几个给卷烟熏黄了的指头拂过,它又飞到窗沿上观赏大上海的夜景去了”。

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一、生平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原籍浙江富阳,创造社作家,反映了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创作时间较长。

二、郁达夫的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表现自我和反映社会人生这两大类型。

前期代表作:早期《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晚期《迟桂花》。

后期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一)表现自我类小说:
1、《沉沦》
线索:自渎(自责)——窥浴——听淫声——狎妓等。

2、《迟桂花》
(1)人物和主题
单身中年男人:“我”。

作者、叙述者、小说主人公三位一体。

朋友:翁则生。

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次结婚。

妹(朋友的妹妹):年青守寡的女人。

(2)主题:
(3)“迟桂花”的潜在涵义:
(4)艺术上的成熟之处:(与前期小说相比)
A 从感性美向理性美转化。

B 在抒情方式上,由“作者,小说主人公、叙述者”三者合一,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与诗的意境的营造上。

灵肉冲突——自戕——忏悔——复萌(冲突)
(二)反映社会人生一类小说:描写被压迫的劳动者或普通平民的苦难生活,赞扬在黑暗社会中挣扎的人物的人性美。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三、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自叙传”叙事色彩。

(1)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如作品中的“他”“我”“老郁”“文朴”“于质夫”“李白时”“黄仲则”“伊人”等。

(2)塑造了一批“零余者”形象:
(3)坦率真实的心理暴露。

2、感伤的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创立了现代小说的崭新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
三、怎样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性描写
四、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小说)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
1、个性主义
2、名士风流:中国传统名士流风余韵。

朱自清:“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语来代表……有的人纵情于醇酒妇人,或寄情于田园山水,表现这种情志的是缘情或隐逸之风。

这个得有‘妙赏’,‘深情’的‘玄心’,也得用‘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风流’的标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