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的三国故事
三国演义书中的故事1:袁绍诈取冀州城3篇
三国演义书中的故事1:袁绍诈取冀州城3篇三国演义书中的故事1:袁绍诈取冀州城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
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
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
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
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
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
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
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
”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
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
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
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
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
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
”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
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
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
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
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
三国演义中襄阳之落日相关故事情节简介
三国演义中襄阳之落日相关故事情节简介为什么有人说三国始于襄阳呢?翻开史书,不难发现,在襄樊之战后,曹魏盛,孙吴、蜀汉渐衰,这奠定了三国的格局。
第一阶段:曹魏vs蜀汉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虽战败,但没有马上撤走军队,而是“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以此防备孙刘军队。
209 年冬,曹仁撤往襄阳。
210 年,周瑜病逝,孙权“借荆州”与刘备,调走吴国军队。
襄阳地区只剩下蜀汉势力和曹魏势力对峙。
关羽、诸葛亮等蜀汉势力据荆州,乐进等曹魏势力驻襄阳。
这时两方势力的主战区就在襄阳、江陵之间。
曹魏的乐进有一定战功。
《三国志》称他“留屯襄阳“,攻打蜀汉的临沮、旌阳、青泥等地,与蜀将关羽等交锋,给蜀汉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
刘备曾说:“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
”史书没有记载青泥之战的后果。
但从后来曹魏将守将乐进换成曹仁,曹仁又把驻所从汉水以南的襄阳换成汉水以北的樊城看,曹魏一度处于下风。
蜀汉方面,在初期一度缺少兵力。
210年,孙吴军队调走,211年,刘备率数万人入益州作战,蜀汉留驻的军队人数更少。
这样看来,蜀汉在襄阳作战应该不占优势。
但蜀汉诸葛亮善治理,得民心,为蜀汉军队充实兵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蜀汉在这时候还着重发挥了水军。
兵力足够以及水军运行良好的蜀汉渐渐控制了汉江航道,“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的野心,也逐渐展露。
第二阶段:襄樊之战,曹魏+孙吴vs蜀汉219年,蜀汉关羽攻打曹魏驻所樊城,使曹魏“外内断绝,粮食欲尽。
”曹操急遣援军,关羽撤兵,但仍使蜀汉水军据守汉水,包围樊城、襄阳。
后来曹魏的徐晃带来数万救兵,擅长水战的孙吴军队由于畏惧蜀汉发展加入曹魏阵营,蜀汉才败下阵来。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如此评论襄樊之战:“襄阳置戍屹为藩捍……盖襄阳失则沔、汉以北危……魏终得以固襄阳,而吴之遂屈于魏。
自后诸葛瑾、陆逊之师屡向襄阳,而终无尺寸之利,盖势有所不得逞也。
”襄樊之战后,曹魏守住了襄阳,并做好对襄阳的防卫工作。
襄阳历史故事
襄阳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卞和献玉、完璧归赵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
玉工误断为石头,厉王以诈骗罪名,截去卞和的左足。
武王继位后,他又去献璞,玉工又说是石,武王再截去其右足。
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哭于荆山下。
文王派人问询,卞和申诉了戮谩之冤,文王使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后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刻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将“和氏璧”精制成传国玉玺、命名为“传国宝”。
围鄾之战公元前703年,已开始强大的巴国要同邓国(城在今樊城北6公里邓城村)交好,先去征求楚国的同意。
楚派遣使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韩服一道出使邓国。
道朔和韩服走到邓国南境时,遭到鄾yōu国人的劫掠和杀害。
因此楚国派斗廉带领军队联合巴因此楚国派斗廉带领军队联合巴国军队一道攻打鄾国。
邓国派养甥和珊甥领军援救?国,遏制了巴楚联军的围攻。
后来楚巴两路前后夹攻,邓国军队因腹背受敌而战败,鄾人也乘夜幕溃逃。
楚巴与邓国之战,是有文字记载的发生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的最早的战争。
楚建北津西周末年,周王室日趋衰弱,楚乘势而起,开始向外进行军事扩张。
熊徇、熊鄂、若敖以后,楚横行南服,突破荆山,并由丹阳迁都郢,取荆州以立根基。
楚武王五十年(前691)前后,楚灭罗、卢,以襄阳为北进中原并向东拓展的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塞,谓之北津。
楚灭邓国邓国是今襄樊汉水以北的早期开发者,城在樊城北郊。
楚文王十二年(前678),楚国军队渡过汉水,灭邓国,将势力扩展到汉水以北。
邓城是迄今所知襄樊一带最早的城池。
秦晋襄樊之战前秦建元十四年(378),世祖苻坚以苻丕率兵7万攻襄阳,苟池领兵4万出武当会攻襄阳。
东晋梁州刺史朱序料秦军无船,疏于防备。
秦军以5000骑渡水,得船百只,全军渡河,朱序退城中,坚守8个月。
秦苻坚大怒,限苻丕次年春攻下襄阳,"否则自杀,不许生还"。
苻丕遂加紧攻势。
晋军桓冲率兵7万不敢前援,苻丕佯退,朱序反击获小胜,遂懈怠。
关云长攻拔襄阳郡的主要内容
关云长攻拔襄阳郡的主要内容
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部队攻打荆州北部的樊城,这是他攻打襄阳郡的开始。
同年七月,刘备占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儿子刘禅立为王世子。
在刘备的命令下,关羽攻打樊城,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粗暴地拒绝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
在八月,由于连绵大雨,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了于禁和庞德。
在俘虏了大量曹军后,关羽将他们押往江陵,并继续向樊城发起猛攻。
樊城城中进水,处处崩塌,关羽乘船至城下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
同时,关羽派别的将领包围了襄阳的将军吕常。
此外,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
然而,在曹操从洛阳南下解救曹仁后,关羽在围头和四冢都有驻军,并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
尽管如此,徐晃还是追击了关羽,并与他一起进入了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最终打破了包围圈。
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
尽管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但去襄阳的路已被隔绝不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庞统简介_庞统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庞统简介 庞统 庞统(179—214年),字⼠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朴钝,未有识者。
但他的叔⽗⼤名⼠庞德公对他却⼗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
当时,颍川⼈司马徽清⾼雅正,素有善于鉴识⼈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
见⾯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
两⼈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个树上,⼀个树下,⼀直谈到深夜。
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同凡响,诚⼼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屈⼀指的⼈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
庞德公将他与、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镜。
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
庞统有知⼈之明,他喜欢评判⼈品⾼下,乐于培植养成别⼈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时,往往超过那⼈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
时⼈们觉得奇怪,问其原故。
庞统说:“当今天下⼤乱,雅道陵迟,善⼈少⽽恶⼈多。
⽅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慕企,不⾜慕企⽽为善者少矣。
今拔⼗失五,犹得其半,⽽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劢,不亦可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
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
吴⼈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齐会昌门,为他送⾏,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
庞统⼜开始品评⼈物,他说:“陆⼦可谓驽马有逸⾜之⼒,顾⼦可谓驽⽜能负重致远也。
”接著,他⼜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昭。
虽智⼒不多,亦⼀时之佳也。
”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归。
事后,有⼈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罢了。
驽⽜⼀天⾛三⼗⾥,所负载的哪⾥只是⼀个⼈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两⼈谈论起来。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小故事1:羊祜怀柔服陆抗魏国在灭掉蜀国以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的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
羊祜接到圣旨以后,立即整顿兵马,预备迎击敌人。
羊祜镇守襄阳以后,很受当地驻军百姓的欢迎。
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
他又减少了在边境巡逻的士兵,用来垦田种地。
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一百天的军粮都没有,可等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
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销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
有一天,部将来到军帐之中向他禀告:“侦察的人报告说,吴国的士兵防守十分懈怠,可以乘他们没有准备去袭击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羊祜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小看陆抗吗?这个人足智多谋,前些日子,吴国的国君命令他去攻打西陵,他斩了步阐及其将士好几十人,我去救援都没赶上。
这个人作将军,我们就只好守住边境,等到他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才能攻取,如果不考虑时势而轻率进攻,这可是自己往失败的道上去走!”众位将领很信服他的这一番言论,于是便一心一意守卫自己的边界,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
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
”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晋国的地界内围猎,不侵犯吴国边境。
陆抗见到此情此境,赞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能够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
羊祜回到军营,察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
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
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
”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
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我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
三国时期的七次著名守城之战
三国时期的七次著名守城之战展开全文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争霸,最后的三家鼎立持续了几十年,期间爆发了无数次战役,战役的类型也是数不胜数,如奇袭战、水战、攻城战、防御战等。
我们今天来聊聊三国时期以城池为依托的七次著名的防御战,看看您心中的典型战例是否上榜呢?三国时期的攻城战一、霍峻-葭萌之役霍峻,汉末刘备麾下名将。
赤壁之战后,霍峻率领麾下部曲正式投靠刘备,后随刘备入蜀,驻守关键隘口葭萌,以确保刘备讨伐刘璋时的后方安全。
公元212年,刘备军队南下讨伐刘璋,张鲁得知情况,派部将杨帛引诱霍峻反水,被霍峻拒绝。
后来刘璋部将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北上围攻葭萌,当时葭萌城中仅有数百人,但霍峻凭借易守难攻之势,以及屈指可数的战备力量,坚持长达一年。
蜀地雄关葭萌不仅如此,霍峻趁刘璋军队久攻不下、疲劳作战之际,率领精锐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刘璋军队大败,主将向存也临阵授首。
霍峻仅凭借数百战力成功击破刘璋万余人,恐怕谈到守城,三国迷们第一反应就是霍峻了。
战役量化:数百人 vs 万余人;作战时长:1年;难度指数:⭐️⭐️⭐️⭐️⭐️二、曹仁-襄樊之役曹仁,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曹操早期最重要的宗族将领之一,曹操非常信赖的“救火队员”。
曹魏疆域内何处战局陷入危难之时,就能看到曹仁的身影。
公元219年7月,关羽发动著名的襄樊之役,曹仁驻守樊城与关羽对峙。
8月份,汉水暴涨,关羽趁势率水军攻击于禁援军,大获全胜,随后转而持续强攻樊城直至10月底,曹仁仅率领数千人马死守樊城,等待曹操援军到来。
襄樊前线的关羽随着徐晃等援军陆续到来,再加上孙权偷袭荆州,关羽也不得不放弃围城,襄樊之围遂解。
曹仁在危难关头顶住关羽施加的巨大军事压力,没有放弃即将被攻陷的樊城,而他关键时刻的最后坚持,也终于等来的局势的逆转。
战役量化:数千人 vs 三万余人(预估关羽兵力);作战时长:3-4个月;难度指数:⭐️⭐️⭐️三、朱然-江陵之役朱然,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他与孙权年纪相仿,曾与其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二人友情很深,因此朱然深受孙权信任。
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历史上,襄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
它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中部,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
在中国古代,襄阳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因为它位于中原和南方之间的要冲地带,所以一直都是战略上的
重要地点。
襄阳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
时期,当时关羽正在逃离曹军追杀。
他经过了五道关卡和六名敌将的
阻挠,最终成功逃出重围。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
化中的经典。
另外一个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典故是楚汉相争时期发生的故事。
当时刘
邦和项羽在襄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刘邦率领着他的军队从城门
口攻入城内,但遭到了项羽军队顽强抵抗。
最终,在刘邦智谋和士气
鼓舞下,他们成功地占领了襄阳,并击败了项羽。
除了这些著名的历史典故之外,襄阳还有很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文化
遗产。
例如,襄阳曾经是中国汉族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处,因此留下
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襄阳还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医学历史和文化。
总之,襄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
通过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三国演义涉樊回目
《三国演义》涉樊回目简介程元银作于2010年6月我市去年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三国文化之乡”荣誉称号,于是很多学者和游客慕名来襄樊寻找三国文化之根,来襄樊旅游。
我们对三国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始自于120回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而名著有多少回目的内容涉及到襄樊(襄阳)的地名、人物和事件呢?有说24回,有说32回,也有人说大约是40回的。
如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所以有必要把《三国演义》中涉及襄樊的文学史实弄清楚,包括多少回目,每回中的具体事件等重新厘定。
本文不揣浅陋,经逐一检索原著,发现有48回涉樊故事,而且有不少回目出现“襄、樊”二字。
这48回中,有的整个回目的情节都发生在襄樊,有的只言片语提到“荆襄”、“襄阳”、(荆州)“刘表”等;有的直接着笔,有的间接叙述。
下面简介中,或摘一句话,或说一件事、几件事,其中加引号者为书中原文。
再就是第40回前提到的荆州,其治所是设在襄阳的。
一、直接发生在襄樊的故事的30个回目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孙权得到的传国玉玺“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采得。
袁绍写信给荆州刺史刘表,教刘表截住孙权夺取传国玉玺。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刘表与孙坚战于襄阳,孙坚在岘山被乱箭射死。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刘表在襄阳用孙坚尸体换回大将黄祖、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张绣约荆州刺史刘表共击曹操,刘表去前派人防守孙策。
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曹操派遣祢衡去荆州招降刘表,后来祢衡在襄阳被黄祖所杀。
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刘备对袁绍说:“刘景升镇守荆襄九郡,兵精粮足……”自己“要往荆州,说刘表共破曹操”。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刘备到襄阳投靠刘表。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领兵征讨荆州的刘表,后又因故退兵。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袁谭向荆州刺史刘表求救,刘表同刘备商量后不派救兵。
襄樊为什么改名襄阳?源于韩国的一座城市
襄樊为什么改名襄阳?源于韩国的一座城市展开全文在1950年到2010年之间,湖北有个城市叫襄樊。
说到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它的知名度非常低,别说外省人了,就是省内人也不一定都知道这个地方。
然而,这个地方本来的名字并不是襄樊。
在1950年以前的两千多年里,它都叫另外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华夏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名字叫襄阳。
襄阳的名气那就太大了。
郭靖和黄蓉守襄阳,把坚定的信念带到了女儿身上,给女儿起名郭襄,这故事没有人不知道的。
对爱看三国的朋友来说,襄阳更是大名鼎鼎。
诸葛村夫种田的隆中,刘备三顾茅庐,都是在襄阳。
襄阳当时是荆州的州府,荆州牧刘表虽然没啥战略眼光,但是内政上没得说,他把襄阳治理得非常繁荣,三国那种大乱世里,襄阳成了难得的清静之地,所以一帮豪杰才会聚集在襄阳一起吹牛,像什么水镜先生司马徽,庞统、徐庶、庞德公、崔州平这些人,当然也包括诸葛亮。
可见在三国时代,襄阳就已经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从此开始,襄阳就一直是南方的一座大城。
从三国到唐宋,襄阳一直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的首府。
诗词里也有很多写到襄阳的,最有名的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还有王维的《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一直叫襄阳,天下无人不知。
但是到了1950年,地处汉江以南的襄阳和江对岸的樊城被合成了一个市,各取一个字,称为襄樊。
这么一来,千年古城襄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没人听过的名字。
这个名字的改动是失败的,很多人觉得襄阳这么好听而且有文化内涵的名字不应该被改,为恢复古名做了很多努力,终于在2010年,襄樊又恢复了襄阳这个名字,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很大。
其实,襄阳能恢复原名,除了众望所归,还和一个国家有不小的关系。
这个国家做了一件事,也给了我们很大刺激。
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邻居——韩国。
襄阳三国历史文化传承介绍张雪洋
编辑课件
15
“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 河
• 襄阳护城河长5060米,最宽处达250米,平 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亚洲第 一宽护城河。
• 襄阳古城墙筑于汉,宋改建砖城,全长 7377米,其中有护壁砖墙6408米,平均高 10.84米,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底宽 13—15米,顶宽6-11米。
4.
•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便定天下三分,此可谓 三国历史始于襄阳。羊祜推荐杜预,二人先后都督重兵镇 守襄阳,定下灭吴大计,杜预亲率大军,水陆并进,一举 荡平东吴,天下归于一统,此可谓三国历史终于襄阳。
• 图为影视中攻打襄阳的战争场面▼▼▼
编辑课件
13
• 襄阳作为三国争夺战的 焦点地区之一,是三国 史实及三国故事频发地,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 32回发生在襄樊。如孙 坚与刘表争夺襄阳,并 被乱箭射死发生在襄阳 城南七里的凤林关。曹 操率大军南下占领襄阳, 在汉水之滨设宴召集 “建安七子”,以汉水 女神为题吟诗作赋。关 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 七军,斩杀庞德、活捉 于禁,其间还发生了华 佗为关羽“刮骨疗毒” 的故事。檀溪和檀溪湖 在襄樊几乎是尽人皆知, 在国内外也颇有影响, 原因是与三国人物刘备 等有关。
编辑课件
16
城市现状
• 襄樊市是建设部确定的大城市。襄樊市土地面积1.97万平方 公里,总人口580万。襄樊市城区面积3563平方公里,人口 218.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20.3万。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01亿元。 襄樊是鄂、豫、渝、 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 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现辖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 级市,谷城、南漳、保康3个县,襄城、樊城 、襄阳3个城 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 鱼梁州旅游经济开发区3个开发区。
汉末三国襄樊之战解析
汉末三国襄樊之战解析作者:邓斌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2期邓斌(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汉末三国襄樊之战是曹魏蜀汉直接爆发的一场统一战争。
由于荆州的争夺涉及三方利益,曹、孙、刘三个集团都积极争取自身利益,最终曹、孙胜利,蜀汉的事业则遭遇巨大挫折。
这场战役直接奠定了三国版图,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通过研究此战还原历史,并总结出可以学习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襄樊之战;历史分析;经验总结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6-0250-02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集团荆州大将关羽帅军北上进攻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同月曹操派遣于禁协助曹仁对抗关羽;八月,关羽利用大雨带来的优势,破降于禁,围困曹仁,刘备集团的军事以及关羽的个人声望达到鼎盛,同月曹操派遣徐晃增援曹仁;十月,曹操从长安回到洛阳,孙权上书讨伐关羽,曹操也从洛阳南征,同月徐晃击破关羽对樊城的合围,关羽退走。
襄樊之战以曹魏方守城顺利告终,同时由于糜芳傅士仁献城投降,关羽失去根据,加上士卒离散最终失败被杀。
襄樊之战是研究三国历史必须解读的焦点问题之一,战争的结果更是令不少学者为之慨叹。
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及可行性1.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存在争议,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猜想。
比较主流的看法可以总结为三种。
第一种,关羽是受刘备之命北上讨伐曹操。
理由是:从时间上看,关羽北上是在刘备称位汉中王以后。
而刘备称王所上之表无疑就是一篇讨曹宣言“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
”这可以作为关羽是受刘备之命北伐曹操的证据之一。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这一段表明关羽已经在曹仁后方开展了敌后武装;结合“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
襄阳最出名的典故
襄阳最出名的典故
襄阳最出名的典故,莫过于《三国演义》中被称为“襄阳之战”的定军山大战。
定军山大战是在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发生的一个重要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
此次战役中,刘备军由赵云、张飞等人领导,与曹操的大军展开了激战,刘备军历经重大危机,但最终凭借勇猛的士气和优秀的战术,斩草除根,打败曹操,达到了完全胜利。
襄阳之战不仅在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提及,为无数读者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1:周瑜赤壁布火阵曹操统一北方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
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子刘琮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即派人求降。
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撤退。
曹操亲自率兵追赶,在长坂(bǎ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大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曹军依然紧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
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凭借长江天险,共同抵抗曹军。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孙权对曹操大军南下早已坐立不安,他也有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兵力也不过三五万,他担心自己不是号称八十万人马的曹军的对手,因此一直拿不定主意。
诸葛亮一见到孙权,就挑明了来意:“将军,曹操已经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您是准备投降还是准备抵抗呢?我们刘将军身为宗室后代,是决不肯向曹操低头投降的。
”他仿佛一眼看穿了孙权的顾虑,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将军虽然在长坂坡战败了,但还有水军二万。
而曹军虽然兵力远远多于我们,但它从北方远道而来,已经十分疲惫,况且根本不熟悉水战,只要孙刘两军同心协力,是一定能打败曹操的。
”诸葛亮的一席话终于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他马上召集部下,共同讨论对付曹操的办法。
恰在这时,曹操送来了战书,威胁说将率八十万人马与孙权决一胜负。
孙权看后非常不安,部下中有人开始主张投降,孙权举棋不定,就把大将军周瑜召回商量。
周瑜一开口就很坚定,他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实际上是十足的奸贼,我们怎能向他投降?”接着,他分析道:“曹操号称八十万人马,其实只有二十万,他这是在虚张声势,况且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一仗中被打败后收编的荆州兵卒,他们跟曹操并不是一条心,所以,我们没理由害怕。
何况两军对比,我们还有许多有利的地方。
首先,曹军习惯于陆上作战,但现在要和我们打水仗,他们弃长取短,犯了兵家的大忌。
有关听命行事的战争故事
有关听命行事的战争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之所以发动襄樊之战,其实也是听命行事。
而这道命令,其实是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布的。
当时刘备取得汉中大胜后,整个蜀汉集团的人都陷入了空前兴奋的氛围中,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坐拥两州,前途一片明朗。
于是在众人的劝谏下,刘备自封汉中王,并上表到汉献帝处。
曹操看到刘备的上表,十分气愤,想要给刘备一个教育。
便准备联合东吴,攻取荆州,这样刘备必然会派兵支援荆州,汉中守军将会空虚,曹操可以趁机进攻汉中。
不过,曹操没有想到,刘备压根就没想过出兵救援荆州,而是直接给关羽下了一道进攻樊城的命令。
演义原文: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
”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在诸葛亮看来,东吴和曹魏各怀鬼胎,表里不一,是很难通力合作的。
所以只需要关羽率军攻下樊城,展示武力,就自然可以使得两家的联盟关系瓦解,不能攻取荆州。
不过诸葛亮千算万
算,没有算到孙权最终会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荆州。
而促使孙权下定决心的,正是关羽的侮辱。
不管怎么说,在演义中,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都只是听命行事。
他只是在孙权请求联姻时,驳斥了东吴使者,不过站在关羽的立场,他也不敢一口就答应孙权,毕竟刘备才是真正的主子,这种事情都是需要经过刘备的点头才行。
当谈论起演义时,大家都是普遍认为是关羽的高傲将孙权推向了对立面,使得荆州遭到袭击。
襄阳历史人物故事
襄阳历史人物故事襄阳历史人物故事导语:古老而年轻的襄阳,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代众多的文化名流,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襄阳历史人物的故事。
1、“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这两个成语典故其实说的都是一个人--养由基,他是春秋时楚国的一名神射手,他就是我们襄阳人,他的家乡就在襄阳城西门外的檀溪附近。
《史记》说:“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
楚共王出兵援郑,和晋军相遇于鄢陵(即所谓的“鄢陵之战”。
鄢陵,今属河南省)。
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
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约养由基两枝箭,要他代为报仇。
结果,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
2、不知所云。
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
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
”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部下。
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
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
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
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
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
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
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3、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三顾茅庐在哪个地方
三顾茅庐在哪个地方三顾茅庐在湖北襄樊的隆中。
三顾堂的游廊中排满了历代名人石刻,堂前三株古柏相传是当年刘、关、张三人下马后拴马的地方。
三顾堂后面是传说中的诸葛亮故居“草庐”,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古隆中在襄阳市襄阳城西13公里处,有一座隆中山,山、水、林、石虽然不高、不深、不密、不奇,但自有其灵秀之气,这灵秀更多缘自于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
三顾茅庐-《三国志》中的典故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解释【成语】: 三顾茅庐【拼音】: sān gù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卧龙岗聘请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词语辨析【举例造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拼音代码】: sgml【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歇后语】: 刘备访贤【灯谜】: 刘备请孔明【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英文】: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三国襄樊之战
三国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前期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军再度进军汉中,夏侯渊、张郃军与刘备军相持不下,而曹操的援军未有帮助,最后汉中陷落,曹操无功而还。
同年,关羽率领部队攻打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
立义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
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对他甚为忌惮。
到了八月,连绵大雨,汉水暴涨,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全为汉水所淹。
于禁、庞德上高处回避。
关羽乘机领水军攻击于禁、庞德,于禁等无处可逃,于是投降。
庞德站在堤上,身穿铠甲,手挽弓,箭无虚发,自清晨拼力死战,到日过中午,关羽的进攻愈来愈急。
庞德的箭射尽了,就短兵相接,庞德愈战愈勇,胆气愈壮,但水势愈来愈大,部下的官员和士兵都投降了。
庞德乘上小船,想返回曹仁的军营,小船被大水冲翻,失去了弓箭,只有他一人在水中抱住翻船,被关羽俘虏。
见关羽时,他站着不肯下跪。
关羽对他说:你的兄长在汉中,我准备让你做我的将领,为什么不早早投降呢庞德大骂说: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统帅百万大军,威震天下;你家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匹敌!我宁可作国家的鬼,也不作贼人的将领!关羽杀掉了庞德。
曹操闻知此事,说:我和于禁相识三十年,怎料在危难之处,于禁反而不如庞德呢!关羽将于禁等曹军俘虏三万押往自己的大本营江陵向樊城发起猛攻,城中进水,处处崩塌,众人都惊恐不安。
有人对曹仁说:现在的危难,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应付的,应该趁关羽的包围尚未完成,乘轻便船只连夜退走。
汝南太守满宠说:山洪来得块,去得也快,希望不会滞留很久。
据说关羽已经派别的部队至郏下,许都以南百姓混乱不安。
关羽之所以不敢再向前推进,是顾虑我们攻击他的后路。
现在如果我军退走,黄河以南地区,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
您应该在这里坚守以待。
曹仁说:你说得对!于是将白马沉入河中,与将士们盟誓,齐心合力,坚守樊城。
城中军队只有数千人,未被水淹没的城墙也仅有几尺高。
关羽乘船至城下,立即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云长刮骨疗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原来箭头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说:“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于是与众将入寨见关公。关公问道:“汝等来,有何事?”众答道:“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关公怒道:“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关平等默然而退。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
四、襄樊的三国故事
三分天下谋于襄阳,三国归晋一统天下也谋于襄阳。因此,襄樊市还有“三国头,三国尾”之美名。其间有大量的故事发生在襄樊。《三国演义》中发生在襄樊市的故事约有三十余回,例如;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再如第三十一回“玄德荆州依刘表”和三十四回“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还有徐庶走马荐诸葛,最著名的莫过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还有“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等等。现摘要介绍几则:
第一次,刘备偕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因诸葛亮外出未归,没能见到他,深感遗憾。
第二次到隆中,碰上天气寒冷的的隆冬季节。朔风凛冽,瑞雪纷飞,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这次冒着严寒求访诸葛亮,张飞心中有气,一出门,就发牢骚地说:“天寒地冻,连仗都不打了,何必跑这么远,来看一个无用的人,不如回新野去避风雪吧!”听了张飞的话,刘备很不高兴,说:“我正要使诸葛亮知道我对他的一片诚恳的心意。如果你要怕冷,就先回去吧!”说罢,三人一同又向隆中走去。将要进入隆中的时候,他们突然听见路旁一个酒店中传出的歌声。进去一看,原来是诸葛亮的两位好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正在喝酒下棋。到了隆中,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接待了他们。刘备得知诸葛亮与崔州平一道外出闲游去了。为了表示自己渴望见到诸葛亮,刘备留下了一封书信。在回去的路上,过隆中山下的小虹桥,他们又碰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那时,黄承彦正骑着毛驴过小桥,口里吟着“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诗句。
他说:“现在奸臣当道,皇上蒙受风尘,汉朝的江山非常危险。我不考虑自己的威望和力量,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我才疏学浅,屡遭挫折,直到今天也没搞出点名堂来。不过我并不灰心,特来请教先生,你看我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又感到刘备的政治抱负和自己的志向很一致,便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替刘备策划了如何壮大力量,完成统一大业的具体方案。这次谈话就是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听了诸葛亮的这番话后,刘备高兴地说:“先生的话就好像给我拨开了云雾,使我看到了青天。”因此,他更加尊敬和佩服诸葛亮,诚恳地希望诸葛亮能出来帮助他完成统一国家事业。诸葛亮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登上政治舞台。
诸葛亮运用春秋时期晋献公两个儿子“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以古喻今,只寥寥数语就为刘琦指点了迷津,找到了转危就安的出路。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处事才能。后来的历史事实也表明,诸葛亮的谋画是成功的,刘琦的外任不仅暂缓和了刘表的家庭矛盾,使刘琦得以自安,而且又因此保存江夏的万余兵力,这对于后来刘备同魏、吴的政治军事斗争有名单福,与司马徽同乡,是诸葛亮的密友。当了刘备的军师之后,除了忠心辅佐外,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曹仁败走樊城,曹操问部下是谁在替刘备画策,程昱告诉他是徐庶,并说“徐庶之才十倍于我”。曹操渴望得到这个人才,便从程昱之计,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以此胁迫徐庶归顺。因徐庶为人至孝,听说老母被挟持到许昌,深感不安,便向刘备告辞,说:“某所以与使君共图王霸之业者,恃此方寸耳;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乱矣,纵使在此,无益于事。使君宜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说罢,涕泣而别。走了一程,徐庶忽然拍马而回。刘备欣然迎上去,徐庶勒马告诉刘备:“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问:“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又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答:“以某以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后,策马而去。徐庶因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到曹操那儿后,虽被封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仍不肯为曹设一计,划一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现南漳单家庄有“徐公祠”。
关羽水淹七军遗址在襄樊市樊城罾口川、鏖战岗和团山铺一带。
“去梯求计”
“去梯求计”讲的刘琦向诸葛亮问逃生之计的故事。刘琦(公元?—209年)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其相貌酷似刘表,原本受到刘表的钟爱。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的传统,理应成为刘表的合法继承人。可是自从刘表为他的小儿子刘琮娶其后妻蔡氏的侄女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蔡氏爱刘琮厌恶刘琦,其弟蔡瑁、刘表外甥张允既得幸于刘表,又睦于刘琮,深受刘表宠爱的蔡氏与蔡瑁、张允里外配合,对刘琮赞誉备至而对刘琦则诋毁交加,刘表听信谗言,便日益疏远刘琦而移爱于刘琮。刘琦失去父爱,又为后母所不容,不仅继嗣地位不保,而且有性命之危险。刘琦为谋求一条出路,便多次向诸葛亮求计。但诸葛亮却常常拒绝回答。有一次,刘琦与诸葛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刘琦令人把楼梯撤去。然后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诸葛亮这才回答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听后感悟,于是暗中图谋脱生之计。适逢刘表的将领江夏郡太守黄祖被东吴杀死,刘琦因而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第三次到隆中,刘备为了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意,离草庐半里就下马步行。刚好,碰见了诸葛均,得知诸葛亮在家中。进了草庐,诸葛亮正在榻上睡午觉。刘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他自己就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诸葛亮醒来。等了很长时间,关羽、张飞着急了,进门看见诸葛亮还在睡觉,刘备仍然很恭敬地站在那里等。这时,脾气暴躁的张飞非常气恼,说要放火把诸葛亮烧醒。经过关羽再三劝阻,才制止了他。又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口中念着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刘备一见诸葛亮,就推心置腹地说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来意。
关云长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众攻曹仁于樊,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派人堵住各处水口,乘汉江涨水,夜风大雨,掘开水口水淹于禁七军。禁等七军皆没,禁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追迫遂降。庞德在堤上披甲持弓,箭不虚发,自平旦力战之日过,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德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尽降。德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矢弓尽,独抱船覆于水中,为羽所虏。关羽此役威震华夏,接着又领兵攻打樊城,被曹仁弓弩手射中右臂,又引出神医华佗为之刮骨疗毒的故事。
为什么上楼去梯之后,诸葛亮最终还是为刘琦谋画了呢?这大概也有两条原因:一是,诸葛亮与刘琦毕竟是亲戚关系,对于一向十分敬重自己而又身处险境的刘琦当然还是深表同情的,他不忍心看到这位姨表兄弟在嗣位不保的境况下再遭受杀身之祸,为刘琦安危着想当在情理之中。二是,去梯之后的楼上之言,是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出于诸葛亮之口,入于刘琦之耳,绝无第三者在场的特殊条件下,用隐喻的方式说出的,不大可能发生意外的政治影响。
刘琦之所以要一再向诸葛亮谋画自安之计,是因为他们是姨表兄弟,加之在平时交往中他深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在危难之中就很自然的要找诸葛亮谋画。
对于刘琦的险恶处境诸葛亮当然是了如指掌,但他在去梯之前之所以不为他谋画,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刘表、刘琦、刘琮三人是父子、兄弟关系,骨肉情亲,诸葛亮虽说是与他们是姨甥、表兄弟的亲戚关系,但毕竟有亲疏之别,对于他们的家事尽管有自己的看法,但基于疏不间情的考虑,不便插嘴,自然是不说为好。二是,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跟随刘备出山之后,按照《隆中对》策,他决心辅佐刘备夺取荆、益两州,进而复兴汉室、统一天下。因此更要谨慎地处理与刘表的关系。因为他早就看清了刘表父子无法长期保守住荆州。而这恰恰又是刘备势力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如果陷入到刘表的家事纠纷之中,弄得不好,不仅帮不了刘琦的忙,而且还会加重刘表对刘备的疑忌,危及刘备在荆州的地位。这种政治上的考虑也可能是他常常不肯回答,不为刘琦设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