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最新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最新版1. 引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地震的威力和建筑物的用途,对建筑物进行分类,以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措施。
这一分类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最新版,其中包括分类标准的主要要素和更新内容。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主要要素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要素:2.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常用的地震烈度标准包括中国地震烈度标准、美国地震烈度标准等。
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措施会有所不同。
2.2 建筑物用途建筑物的用途对其抗震设防要求和措施也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建筑物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医疗、教育等。
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用途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等级。
2.3 结构类型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其抗震设防要求和措施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方式和破坏形态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结构类型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等级。
2.4 抗震设防等级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等要素,可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抗震设防等级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不同等级,等级越高表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强,能够在更强烈的地震中保持稳定。
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最新版更新内容根据国内外抗震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最新版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 地震烈度标准更新最新版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根据最新的地震烈度研究成果,对地震烈度标准进行了更新。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地震的强度,并据此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和措施。
3.2 建筑物用途分类更新最新版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建筑物用途分类也进行了更新。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9 7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以及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5.3.5 水运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9 7度及以上地区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 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储存高、中放射性物质或剧毒物品的仓库不应低于
乙类建筑,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
仓库应划为乙类建筑。 一般的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稀少、无次生灾
害的单层仓库等可划为丁类建筑。
仓库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谢谢大家
FOR WATCHING
6.0.9 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高放射性物品、剧毒的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
省部级的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 为乙类,国家级计算中心、信息中心建筑的设防标准应高于乙类。
6.0.11 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10000 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被宜应划为乙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修订稿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所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应确定其 抗震设防分类。
1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2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死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建筑工程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和地震后果的严重性分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物质大量泄露或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他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
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抗震防灾建筑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以下规定三级特等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大中小城市的三级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
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
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当一个建筑只在某个区段具有防灾指挥中心的功能时,可将该区段划分为乙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33
xx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008.7.30发布2008.7.30实施1总则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2008—07—30 发布2008—07 —3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7 月30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23-2008,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前言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2008]建标第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结构的耐震性能,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出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和评估指标的体系。
这一标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所涵盖的各个章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标准的具体解释与说明,包括其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内容和指标解释,以及不同等级划分与应用方面的问题。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对这一分类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与解读评价结果。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中,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讨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详细解释其具体要求和指标。
同时,我们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评估分析,展示这一分类标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我们将提出当前存在问题并探讨未来改进方向,以期为建筑领域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了解该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起到积极作用。
2. 分类标准概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关于建筑结构和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评定及对应的设计要求的一套标准体系。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建筑物在遭受地震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完整性,降低损失并确保人员安全。
2.1 什么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和结构用途等因素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类别,以满足特定需求的一种评估和指导方法。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分类和相应的设防要求,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并且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使用环境。
2.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以及提高灾害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建筑工程抗震 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1特殊设防类(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重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后果,需特殊设防。
2重点设防类(乙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后果,需提高设防标准。
3标准设防类(丙类):指大量除其他类以外按标准进行设防建筑。
4适度设防类(丁类):指人员稀少且震损不导致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3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008.7.30发布2008.7.30实施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进行科学分类和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一、按照建筑物用途分类。
1.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是指用于人居住的建筑,包括单体住宅、多层住宅、别墅等。
对于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主要考虑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采取加固墙体、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2. 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主要用于商业经营和办公,包括商场、写字楼、宾馆等。
对于商业建筑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建筑内部设施的稳固性和人员疏散通道的设置,采取加固柱子、设置避震支架等措施。
3.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主要用于生产制造,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
对于工业建筑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采取加固梁柱、设置减震装置等措施。
二、按照地震烈度分类。
1. 小震区。
小震区是指地震烈度较小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不超过6度。
在小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主要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采取加固基础、设置减震支座等措施。
2. 中震区。
中震区是指地震烈度适中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在6-8度之间。
在中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地震烈度较大的影响,采取加固结构、设置减震墙体等措施。
3. 大震区。
大震区是指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超过8度。
在大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地震烈度极大的影响,采取加固整体结构、设置减震层等措施。
三、按照建筑结构分类。
1. 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钢材构件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中,主要考虑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采取加固连接点、设置减震梁等措施。
2. 混凝土结构建筑。
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结构采用混凝土构件的建筑,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完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008.7.30发布2008.7.30实施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构造,以增加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力和耐震能力。
根据不同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及建筑物结构特点,抗震设防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标准。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并对各个分类进行详细解释和举例。
一级分类标准一级分类标准是按照地震烈度划分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地震烈度区划划定的不同地震烈度,建筑物被划分为5个一级分类。
以下是各个一级分类的详细介绍:一级分类A适用于无烈度,也就是不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的建筑物。
一般是非承重结构和临时建筑物。
一级分类B一级分类B适用于第Ⅰ、Ⅱ及Ⅲ烈度区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需要基本的抗震设防,包括构造形式的选择、建筑节能措施和抗震设备的设置等。
一级分类C一级分类C适用于第Ⅳ、Ⅴ烈度区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需采取较高水平的抗震设计和设防,包括抗震设备、耐火构造、裂缝宽度的控制等。
一级分类D适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重要场所和特殊用途建筑。
这些建筑物需要最高级别的抗震设计和设防,包括超重荷载、阻尼装置和地震监测系统等。
一级分类E一级分类E适用于重要的抗震研究和试验设施。
这些建筑物需要更严格的抗震设计和设防,以保证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烈度。
二级分类标准二级分类标准是按照建筑物类型、结构形式和性能要求划分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建筑物被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分类。
以下是各个二级分类的详细介绍:二级分类Ⅰ适用于多层、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抗震设备、结构刚度、金属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
二级分类Ⅱ二级分类Ⅱ适用于工业厂房、仓库和综合楼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刚性连接、防火设计、抗震设备和结构形式等。
二级分类Ⅲ二级分类Ⅲ适用于桥梁、隧道和塔楼等特殊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滑设施、吊车和桥梁计算等。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震烈度按照地震烈度的分类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可分为1-10度抗震标准。
其中,1度适用于不受地震影响的区域,10度适用于最高震级的区域。
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也就越高。
因为高烈度地震会给建筑物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也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分类标准。
建筑物的重要性分为三类,分别是安全类、较安全类和一般类。
安全类建筑物包括政府机关、医院、消防、地下建筑等;较安全类建筑物包括学校、停车场、体育馆等;一般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楼等。
对于不同的建筑重要程度,抗震设防的要求也就不同。
对于安全类建筑物来说,抗震设防的要求最高,能够承受更高烈度的地震;而对于一般类建筑物来说,要求就相对较低。
三、结构形式和高度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也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这是因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和高度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对于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有不同要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桥墩结构、板壳结构等。
在同样的设防标准下,剪力墙结构和桥墩结构的抗震性能效果较好。
四、场址状况场址状况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重要分类标准。
场址状况包括场地基本特征、地层特征、建筑物周围环境特征等。
不同的场址状况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标准制定。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是多样化的。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设防标准,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时保持稳定。
GB_50223-2019_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共31页word资料
GB 50223-201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23-2019,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1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1.0.5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术语2.0.1 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基本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产品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灾害建筑施工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理应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不仅如此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巨大会产生后的影响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物质大量泄露或其他严重的次生。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包括城市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和人流临近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他火山爆发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价值观念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
一般为储存物品品牌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抗震防灾建筑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以下规定三级特等中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也须划分为丙类。
大中小城市的三级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子类应划分为甲类。
大中城市的二院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急救室、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单轨铁路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
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
②消防车库及其当值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部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抗震指挥室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2008—07—30 发布2008—07 —3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7 月30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23-2008,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前言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2008]建标第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 7 月 30日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 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实用标准GB 5023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008.7.30发布 2008.7.30实施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7 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23-2008,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前言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2008]建标第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次修订,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并在全国范围内较广泛地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继续保持1995年版和2004年版的分类原则:鉴于所有建筑均要求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对需要比普通建筑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主要采取提高抗倒塌变形能力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前言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1. 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
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
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1.0.2确定其抗震设防分类。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修订说明]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
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烈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有所减轻。
此外,既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修订说明]本条文字修改,将“城市”改为“城镇”。
3.0.2 建筑工程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和地震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以及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为甲类。
2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以及人员密集且可能产生严重灾害后果的建筑,为乙类。
3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为丙类。
4 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为丁类。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次局部修订,进一步突出了设防类别划分是侧重于使用功能和灾害后果的区分,并更强调体现对人员安全的保障。
本标准的重大工程,指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工程。
所谓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引发放射性污染、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高危险传染病病毒扩散等灾难性灾害。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当为9度时,应按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2 乙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当为9度时,应按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4 丁类建筑,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使用功能属于乙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采用结构体系合理且材料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允许按丙类设防。
[修订说明]针对我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在建设部领导下,89规范在世界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
这样,所有的建筑,只要严格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可以在遇到高于区划图一度的地震下不倒塌——实现生命安全的目标。
因此,将使用上需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建筑控制在很小的范围。
其中,乙类建筑需采用提高一度的抗震措施——增加关键部位的投资即可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标;甲类建筑在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专门研究。
本条的修订有三处:其一,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文字表达上更突出各个设防类别在抗震措施上的区别。
其二,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取值,改为“不低于”设防烈度。
其三,作为乙类建筑的例外,当小型的乙类工业建筑,如变电站、空压站、水泵房等采用的结构体系合理且材料抗震性能较好时,其抗震措施才允许按丙类采用。
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
2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修订说明]本条修订有三处:其一,将2004年版条文说明中提到的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医院,在正文中对文字予以修改,以避免三级特等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混。
其二,我国的一、二、三级医院主要反映设置规划确定的医院规模和服务人口的多少。
当前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建立三级医院,并且需联合二级医院才能完成所需的服务任务。
因此,本次局部修订明确为二级、三级医院均提高为乙类。
仍需考虑与急救处理无关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不同,区别对待。
其三,2004年版根据新疆伽师、巴楚地震的经验,针对边远地区实际医疗机构分布的情况,增加了8、9度区的乡镇主要医疗建筑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要求。
本次修订更突出医疗卫生系统防灾的功能,考虑到二级医院的急救处理范围不能或难以覆盖的乡镇,需要建立具有外科手术室和急诊科的卫生院,并提高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范围具有地震等突发灾害时医疗卫生急救处理和防疫设施的完整保障系统。
4.0.5 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
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修订说明]本条将8、9度的县级防灾指挥中心,扩大到6、7度,即所有烈度。
4.0.7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
[修订说明]本条是新增的,按照200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等相关规划标准的要求,作为地震等突发灾害的应急避难场所,需要有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
5.1.3 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5.1.4 排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污水干管(含合流),主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城市排涝泵站、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5.1.5 燃气建筑中,2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燃气厂的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修订说明]5.1.3~5.1.5条,将8、9度地区的县及县级市给排水和燃气建筑中的乙类建筑扩大到7度地区。
5.3.3 铁路建筑中,Ⅰ、Ⅱ级干线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最高聚集人数接近于特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枢纽,可比照铁路干线枢纽确定抗震等级。
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以及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5.3.5 水运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修订说明]5.3.3~5.3.5条,将8、9度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运建筑中的乙类建筑扩大到7度地区。
此外,铁路的乙类客运候车楼,由特大型扩大到接近特大型,指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即最高聚集人数大于6000人的车站(特大型为大于10000人,大型为2000~10000人,取中间值6000人,接近于IBC2003的5000人)。
5.3.6 空运建筑中,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的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航管楼的设防标准应高于乙类。
[修订说明]将航管楼的设防标准略微提高,按高于乙类掌握。
5.4.3 邮电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国际海缆登陆站、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
2大区中心和省中心的长途电信枢纽、邮政枢纽、海缆登陆局,重要市话局(汇接局,承担重要通信任务和终局容量超过五万门的局),卫星地球站,地区中心和抗震设防烈度为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长途电信枢纽楼的主机房和天线支承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修订说明]将8、9度地区县及县级市的乙类建筑,扩大到7度区。
6.0.3 、接近大型的体育场和体育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修订说明]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将接近大型体育场和体育馆的设防类别也提高到乙类,适当扩大需要保护的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
(大型体育场指观众席容量大于40000人,中型指20000~40000人,接近大型取平均值为30000人或按每个结构单元大于5000人考虑;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席容量大于6000人,中型指3000~6000人,接近大型取平均值约为4500人)6.0.5 商业建筑中,大型的人流密集的大规模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