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2解剖
合集下载
3-自由基聚合-2
把 个 性 化 关 进制
初级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
链增长
链转移 链终止
2022/3/23
R~~* 活性链
高分子化学
3
1)链引发: 包括引发剂分解和单体自由基生成两步反应:
第一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引发剂的分解。
特点: •吸热反应; •Ed(分解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l; •Rd(分解速度)小,kd: 10-4~10-6s-1。
4、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聚合物转化率 4、聚合初期,单体几乎全部缩聚成低聚物,以
相应增加。
后再由低聚物转变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甚微,
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 5、延长缩聚时间主要是提高分子量,而转化率
量影响较少。
变化较少。
6、反应混合物仅由单体、高聚物及微量活性中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物组成。 心组成。
分解速率较快, Kd=10-4~-5(50~60℃下) 偶氮类引发剂分解时有N2逸出。 • 可用来测定它的分解速率。 • 工业上可用作泡沫塑料的发泡剂。
2022/3/23
高分子化学
14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
(1) 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过氧化氢(双氧水)均裂形成二个氢氧自由基、 分解活化能高,须在较高温下才能分解,一般不单独 用作引发剂。
择半衰期 t1/2 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高,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低,则选用高活性的引发剂。
工业上,通常 采用高—低(中)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 常温聚合一定时间后,提高聚合温度进行后聚合。
2022/3/23
高分子化学
33
3.6 其它引发作用
初级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
链增长
链转移 链终止
2022/3/23
R~~* 活性链
高分子化学
3
1)链引发: 包括引发剂分解和单体自由基生成两步反应:
第一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引发剂的分解。
特点: •吸热反应; •Ed(分解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l; •Rd(分解速度)小,kd: 10-4~10-6s-1。
4、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聚合物转化率 4、聚合初期,单体几乎全部缩聚成低聚物,以
相应增加。
后再由低聚物转变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甚微,
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 5、延长缩聚时间主要是提高分子量,而转化率
量影响较少。
变化较少。
6、反应混合物仅由单体、高聚物及微量活性中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物组成。 心组成。
分解速率较快, Kd=10-4~-5(50~60℃下) 偶氮类引发剂分解时有N2逸出。 • 可用来测定它的分解速率。 • 工业上可用作泡沫塑料的发泡剂。
2022/3/23
高分子化学
14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
(1) 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过氧化氢(双氧水)均裂形成二个氢氧自由基、 分解活化能高,须在较高温下才能分解,一般不单独 用作引发剂。
择半衰期 t1/2 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高,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低,则选用高活性的引发剂。
工业上,通常 采用高—低(中)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 常温聚合一定时间后,提高聚合温度进行后聚合。
2022/3/23
高分子化学
33
3.6 其它引发作用
自由基聚合-2
γ-射线 10- 4 ~10-2nm 14~109 eV
X-射线
10- 3 ~101 nm 12~108 eV
紫外线
10- 3 ~102 nm 3~102 eV
可见光
400~800 nm
红外线
10 3 ~106 nm 10-3 ~1 eV
微
10 5 ~109 nm
波
1 ~ 3 eV
10-6 ~10-3eV
笼蔽效应—当体系中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引发剂分子处于
单体或溶剂的包围中而不能发挥作用,称为笼蔽效应。
自由基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的的平均寿命约为1011~
10-9,如来不及扩散出笼子,就可能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
子。结果是消耗了引发剂,降低了引发剂效率。
偶氮二异丁腈在笼子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 (CH3)2C C(CH3)2] + N2
(2)半衰期 (half life)
工程上常将一级反应的反应速率用半衰期表示。
半衰期— 指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以t1/2表示,单位通常为h。
令[I]=[I]0/2代入式(3-2-b),得:
t1 / 2
ln 2 0.693
kd
kd
(3-3)
分解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是表示引发剂活性的两个物
的方法。
▪ 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过硫酸盐一类水溶性引发剂或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2)根据聚合温度选择
选择t1/2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高,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低,则选用高活性的引发剂。
选择引发剂时还须考虑的因素:
➢
高分子化学 第03章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温度等动力学条件
2018/11/15
6
3.2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共
轭、诱导)有关,也与基团体积大小所引起的位阻有关 (1) 电子效应 羰基(Carbonyl)化合物:如醛、酮、酸、酯
C=O双键具有极性,羰基的 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 特性,可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剂来引发聚合,不能进 行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018/11/15
1
3.1 加聚和连锁聚合概述
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按 活性中心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工业上 60-70%的聚合物是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如 PE、
H o Tc = S o + Rln[M]e
2018/11/15
29
H o Tc = S o + Rln[M]e
从上式可见,体系中平衡单体浓度不同时,Tc是不同的。因
此有一系列不确定的上限温度。在学术研究中规定:平衡浓 度[M]e=1 mol/L 时的平衡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此时,
ΔH 0 Tc ΔS 0
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首先探讨机理,然后研究动力学。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是独电子基团,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电子,位阻), 一般有如下顺序: H· >CH3· >C6H5· >RCH2· >R2CH· >Cl3C· >R3C· >Br3C· >
当ΔG=0时,聚合与解聚处于平衡状态,则
2018/11/15
6
3.2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共
轭、诱导)有关,也与基团体积大小所引起的位阻有关 (1) 电子效应 羰基(Carbonyl)化合物:如醛、酮、酸、酯
C=O双键具有极性,羰基的 π键异裂后具有类似离子的 特性,可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剂来引发聚合,不能进 行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2018/11/15
1
3.1 加聚和连锁聚合概述
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按 活性中心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工业上 60-70%的聚合物是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的,如 PE、
H o Tc = S o + Rln[M]e
2018/11/15
29
H o Tc = S o + Rln[M]e
从上式可见,体系中平衡单体浓度不同时,Tc是不同的。因
此有一系列不确定的上限温度。在学术研究中规定:平衡浓 度[M]e=1 mol/L 时的平衡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此时,
ΔH 0 Tc ΔS 0
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首先探讨机理,然后研究动力学。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是独电子基团,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电子,位阻), 一般有如下顺序: H· >CH3· >C6H5· >RCH2· >R2CH· >Cl3C· >R3C· >Br3C· >
当ΔG=0时,聚合与解聚处于平衡状态,则
自由基聚合反应2ppt(共58张PPT)
(3)链自由基卷曲、包埋的程度以及聚合速率的大小受聚合物 在单体或溶剂中溶解性能的好坏的影响。通常,自动加速现象在
良溶剂中较少出现,在非溶剂(沉淀剂)中出现得早、显著,在 不良溶剂中自动加速现象介于以上两种情况。
图2 溶剂对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聚合时自动加速效应的影响
(1~3—采用非溶剂;4~5—采用不良溶剂;8~10—采用良溶剂)
自动加速现象
1、概念
当转化率达到一定值时,因体系粘度增加而引起的聚合速 率迅速增大的现象,又称为凝胶效应。
2、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
链终止反应受扩散控制所致。 (1)链自由基的双基终止过程的三步曲:
1. 链自由基的平移; 2. 链段重排,使活性中心靠近; 3. 双基相互反应而使链终止。
第二步(链段重排)是 控制步骤,受体系粘度 影响显著。
(12)
II、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总聚合速率为: 将式(4)代入式(12)可得:
(13)
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 根成正比,与单体浓度一次 方成正比。
总聚合速率常数k: k=kp(kd/kt)1/2
III、若假设以下条件成立: 1. 由于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在聚合初期(通常转化率在5%~ 10%以下),各速率常数可视为恒定; 2. 引发剂的活性较低,在短时间内其浓度变化不大,也 可视为常数; 3. 引发剂效率和单体浓度无关。
kd :10-4~10-6s-1; f :0.6~0.8; Ri :10-8~10-10mol/(L.s)
2、链增长
+M
RM. kP1
+M RM2. kP2
+M
RM3. kP3
… RMX. (5)
✓(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的第一个假定:
第3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3.3.3.2 引发剂效率
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和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 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用f表示。 诱导分解(inducer decomposition) 诱导分解是指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f:一般为0.8,?过氧源自二异丙苯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主要类型: 氢过氧化物:
如:特丁基过氧化氢(t-BHP)、异丙苯过氧化氢(CHP)
过氧化二烷基
如: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低活性
过氧化二酰基
如:BPO、过氧化十二酰(LPO)
过氧化酯类
如: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
Mx + ROOH
Mx OH + RO
过氧化物引发剂容易发生诱导分解,而偶氮类引发剂不 容易诱导分解。 诱导分解的结果:引发效率下降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笼蔽效应(cage effect) 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很低的引发剂分子被溶剂分子 包围,像处在笼子中一样。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其 寿命非常短,只有10-11~10-9s,,必须及时扩散出溶剂笼子, 才能引发单体聚合。否则部分初级自由基来不及扩散就偶合 成稳定物质,使初级自由基浓度下降,致使引发效率降低。
3.3-3.4
向溶剂和链转移剂的转移反应也会使引发效率下降。 此外,引发剂、单体的种类、浓度、溶剂的种类、体系粘 度、反应方法、反应温度等都会影响引发效率。
表3-13 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效率(f)
单体 丙烯腈 苯乙烯 醋酸乙烯
f/% 约100 约80 68~82
03自由基聚合反应2
17
一种单体能否反应成为聚合物,可从其聚合前后的自由 能变化来判断。 对于聚合过程,单体是初态,自由能为G1,聚合物为 终 态,自由能为G2。当ΔG = G2-G1<0 时,聚合过程可自发 进行; ΔG >0 ,聚合物解聚成单体; ΔG = 0,单体与聚 合物处于平衡状态。 自由能 ΔG 与聚合反应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关系为:
14
1,2双取代的烯类化合物,因结构对称,极化 程度低,位阻效应大,一般不能聚合。但有时能 与其他单体共聚,如马来酸酐能与苯乙烯共聚。 三取代、四取代的烯类化合物一般不能聚合, 但氟代乙烯例外。例如:氟乙烯、1,1-二氟乙烯、 1,2-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均可聚合。 不论氟代的数量和位置,均极易聚合。
+ +
丙烯腈
偏二腈乙烯 硝基乙烯
CH2=CHCN
CH2=C(CN)2 CH2=CHNO2
⊕
+
⊕ ⊕
13
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所引起的空间位阻作用,对单体的聚合能 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其对活性种的选 择性。 单取代烯类单体, 即使取代基体积较大, 也不妨碍聚合,如乙烯基咔唑。 1,1双取代的烯类单体,因分子结构对 称性更差,极化程度增加,因此更容易聚 合。取代基体积较大时例外,如1,1-二苯乙 烯不能聚合。
k p [M.n ][M] k dp [M.n1 ]
根据自由基等活性原理, 可得聚合平衡常数: [M.
] [M.n 1 ] n
kp k dp 1 [M]e
25
Ke
在热力学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方程为:
ΔG ΔG 0 RTlnKe
其中ΔG0为标准状态下(101325 Pa,活度为1)的自由能变 化。平衡时,ΔG = 0,因此有:
一种单体能否反应成为聚合物,可从其聚合前后的自由 能变化来判断。 对于聚合过程,单体是初态,自由能为G1,聚合物为 终 态,自由能为G2。当ΔG = G2-G1<0 时,聚合过程可自发 进行; ΔG >0 ,聚合物解聚成单体; ΔG = 0,单体与聚 合物处于平衡状态。 自由能 ΔG 与聚合反应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关系为:
14
1,2双取代的烯类化合物,因结构对称,极化 程度低,位阻效应大,一般不能聚合。但有时能 与其他单体共聚,如马来酸酐能与苯乙烯共聚。 三取代、四取代的烯类化合物一般不能聚合, 但氟代乙烯例外。例如:氟乙烯、1,1-二氟乙烯、 1,2-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均可聚合。 不论氟代的数量和位置,均极易聚合。
+ +
丙烯腈
偏二腈乙烯 硝基乙烯
CH2=CHCN
CH2=C(CN)2 CH2=CHNO2
⊕
+
⊕ ⊕
13
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所引起的空间位阻作用,对单体的聚合能 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其对活性种的选 择性。 单取代烯类单体, 即使取代基体积较大, 也不妨碍聚合,如乙烯基咔唑。 1,1双取代的烯类单体,因分子结构对 称性更差,极化程度增加,因此更容易聚 合。取代基体积较大时例外,如1,1-二苯乙 烯不能聚合。
k p [M.n ][M] k dp [M.n1 ]
根据自由基等活性原理, 可得聚合平衡常数: [M.
] [M.n 1 ] n
kp k dp 1 [M]e
25
Ke
在热力学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方程为:
ΔG ΔG 0 RTlnKe
其中ΔG0为标准状态下(101325 Pa,活度为1)的自由能变 化。平衡时,ΔG = 0,因此有:
3-自由基聚合(2)
[I] ln [ I ]0
-k t
四价铈盐和醇、醛、酮、胺等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 可有效地引发烯类单体聚合或接枝聚合(如淀粉接枝丙烯 腈)。
Ce
4+
+
H C
H C
Ce 3+ +
OH OH
CH + CH O HO
+ H+
26
(ii)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 物等。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如 [Al(C2H5)3]、 [B(C2H5)3] 等。
特征:放热反应、活化能低—20-34kJ/mol、速率 常数高、聚合度增大。
6
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不仅研究反应速率,还需 考察增长反应对大分子微结构的影响。
在链增长反H2CH CH2 CH + CH2 X CH X X X or CHCH2 CH2CH X X
Rd
d [I] dt
k d [I]
负号—代表[I]随时间t的增加而减少; kd— 分解速率常数,单位为s-1。
29
将上式积分,得:
[I] ln [ I ]0
-k t
d
[I]0—引发剂的起始浓度, 单位为mol/L
[I] —时间为t时的引发剂 浓度,单位为mol/L
[I] e -k d t [ I ]0
2
C O
2
+ 2 CO2
BPO按两步分解。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酸基自由基, 有单体存在时,即引发聚合;无单体存在时,进一步 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21
3、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代表物:无机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 (NH4)2S2O8,这类引发剂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 水溶液聚合。
第3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tr,M
tr,I Mx I Mx R
k
Rtr,I ktr,I [M ][I]
Rtr,S ktr,S[M ][S]
Rp Rt Rtr Rp C ( D) Rt Rtr 2
tr,S Mx S Mx S
k
聚合度的表达式应是:
高分子化学
3.5 聚合中期聚合反应速率
聚合初期的恒速阶段一般可持续到转化率达10~15%。
fkd 1/2 Rp k p [M ] [I ] kt
1/2
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聚合反应速率 自动加快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一般单体的聚合体系都会存在自动加速现象,差别是 体系不同,出现的早晚和程度不同。 主要原因 3.5.3.1 凝胶效应 ——由于反应过程体系粘度的增加引起的自动加速现象称为 凝胶效应(gel effect)。
Rp k p [M ][M ]
Rt 2kt [M ]2
ktr , M ktr , I [ I ] ktr , S [ S ] ktr , P [ P ] 2 kt R p 1 C ( D ) 2 2 2 k p [M ] kp k p [M ] k p [M ] k p [M ] Xn
凝胶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链终止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5-3.9
对于正常的双基终止,链自由基双基终止过程可以分为 三步:链自由基质心的平移、链段重排(控制步骤)和双基 碰撞发生反应。体系黏度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fk R p k p [ M ] d [ I ]1/2 kt
k p [M ] (2kt )1/2 Ri1/2
tr,I Mx I Mx R
k
Rtr,I ktr,I [M ][I]
Rtr,S ktr,S[M ][S]
Rp Rt Rtr Rp C ( D) Rt Rtr 2
tr,S Mx S Mx S
k
聚合度的表达式应是:
高分子化学
3.5 聚合中期聚合反应速率
聚合初期的恒速阶段一般可持续到转化率达10~15%。
fkd 1/2 Rp k p [M ] [I ] kt
1/2
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聚合反应速率 自动加快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一般单体的聚合体系都会存在自动加速现象,差别是 体系不同,出现的早晚和程度不同。 主要原因 3.5.3.1 凝胶效应 ——由于反应过程体系粘度的增加引起的自动加速现象称为 凝胶效应(gel effect)。
Rp k p [M ][M ]
Rt 2kt [M ]2
ktr , M ktr , I [ I ] ktr , S [ S ] ktr , P [ P ] 2 kt R p 1 C ( D ) 2 2 2 k p [M ] kp k p [M ] k p [M ] k p [M ] Xn
凝胶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链终止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5-3.9
对于正常的双基终止,链自由基双基终止过程可以分为 三步:链自由基质心的平移、链段重排(控制步骤)和双基 碰撞发生反应。体系黏度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fk R p k p [ M ] d [ I ]1/2 kt
k p [M ] (2kt )1/2 Ri1/2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nM 初态 M n 终态
进行聚合的判据吉布斯自由能ΔG: 如果ΔG<0,单体才有聚合的可能; 如果Δ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 若ΔG=0,则单体聚合与聚合物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ΔG=ΔH – TΔS 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符合变化,有四种组合: ΔH<0和ΔS<0,这是最普通的组合。 因为一般聚合是放热或减焓反应,故ΔH<0;另一方面,单 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后,无序性减小,是减熵过程,故 ΔS<0。因此,只有焓变大于TΔS的时候,ΔG<0,聚合才能 发生。 在某一临界温度下,ΔG=0,则ΔH =TΔS,聚合和解聚处 于平衡状态,这一临界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可以简 单计算如下:
无取代基,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较难 聚合,只能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或者在特殊催化剂下进行配位聚合。
带供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
如带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单体。
供电子基团使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的进攻,进行阳离子聚合。
δ
CH2
CH2 H C O R
> RCHCOR > > C6H5CH2
RCHCN >
> (C6H5)2CH
前两个过于活泼,引起爆聚;最后五种则是稳定的自由基; 三苯甲基自由基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为阻聚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是由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微观历程, 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组成。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 + ⊕ ⊕ + + + ⊕ ⊕ + ⊕
进行聚合的判据吉布斯自由能ΔG: 如果ΔG<0,单体才有聚合的可能; 如果Δ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 若ΔG=0,则单体聚合与聚合物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ΔG=ΔH – TΔS 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符合变化,有四种组合: ΔH<0和ΔS<0,这是最普通的组合。 因为一般聚合是放热或减焓反应,故ΔH<0;另一方面,单 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后,无序性减小,是减熵过程,故 ΔS<0。因此,只有焓变大于TΔS的时候,ΔG<0,聚合才能 发生。 在某一临界温度下,ΔG=0,则ΔH =TΔS,聚合和解聚处 于平衡状态,这一临界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可以简 单计算如下:
无取代基,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较难 聚合,只能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或者在特殊催化剂下进行配位聚合。
带供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
如带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单体。
供电子基团使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的进攻,进行阳离子聚合。
δ
CH2
CH2 H C O R
> RCHCOR > > C6H5CH2
RCHCN >
> (C6H5)2CH
前两个过于活泼,引起爆聚;最后五种则是稳定的自由基; 三苯甲基自由基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为阻聚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机理是由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微观历程, 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组成。
CH2=CHCH2CH3 CH2=C(CH3)2 CH2=CHCH=CH2 CH2=C(CH3)CH=CH2 CH2=CClCH=CH2 CH2=CHC6H5 ⊕ + ⊕ ⊕ + + + ⊕ ⊕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第二版)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6.1.2 数均聚合度 自由基聚合的高分子的数均聚合度可由单体的消耗速率与
大分子的生成速率之比得到,因而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3.6.2 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k与温度的关系有:
E是影响聚合度的综合活化能。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3.6.3 链转移反应
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度的影响 ① 各种链转移反应及速率方程式 ② 链转移时的动力学链长和数均聚合度 ③ 向单体链转移
(3)自由基歧化反应
(4)自由基的转移反应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3.2.2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1)链引发反应 用引发剂引发时,链引发反应由下面两步反应
组成:
(2)链增长反应
(3)链终止反应 (4)链转移反应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3.2.3 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综上所述,自由基聚合反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 链引发活化能高,引发速率低,是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
链增长活化能低,增长速率快,增长过程瞬时完成,所得分 子量高;链终止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常数更大。因此, 自由基聚合可概括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② 在整个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体系仅由单体与高分子组成 ,没有中间产物存在,单体浓度逐步减少,高分子浓度逐步 增加;延长反应时间主要是提高单体的转化率,对分子量的
3.4.4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及聚合 主要参数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3.5 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反应中随转化率提高,单体和引发剂浓度下降,聚合反
应速率理应降低。但对不少自由基聚合体系,当达到一定转化率 ,如15%~20%后,却常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直到后期,聚合速率 又渐减慢,使自由基聚合的转化率对时间曲线呈S形,如图3-5所 示.这种在聚合过程中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 现象。由于自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黏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又称 凝胶效应。
第 三 章 自由基聚合2
3.自由基聚合反应 --连锁聚合反应概 3.自由基聚合反应 --连锁聚合反应概 述
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 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 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 连锁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Free Radical、 连锁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Cationic、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Anionic和 阳离子聚合 和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等。 配位聚合 等
(ii) X为吸电子基团 为吸电子基团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 为吸电子基团
H2C CH X
降低电子云密度, 降低电子云密度, 易与富电性活性 种结合
R CH2
H C X
分散负电性, 分散负电性,稳定 活性中心
由于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electron rich的活性 由于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 的活性 种,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与自由基聚合, 与自由基聚合,如X = -CN,-COOR,-NO2等; , , 但取代基吸电子性太强时一般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但取代基吸电子性太强时一般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如同时含两个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CH2=C(CN)2 如同时含两个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 等
R CH2 CH* + H2C CH X X
增长链
终止反应
CH2 CH* X 增长链
聚合物链
连锁聚合反应的基本特征 a. 聚合过程一般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聚合过程一般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b. 各基元反应机理不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 各基元反应机理不同, 大; c. 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 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 单体之间不能反应; 单体之间不能反应; d. 反应体系始终是由单体、聚合产物和微量引发 反应体系始终是由单体、 剂及含活性中心的增长链所组成; 剂及含活性中心的增长链所组成; e.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 活性聚合除外)。 (活性聚合除外)。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1-2
49
三、引发效率
引发效率系指引发剂分解生成的初级自由基总量 中能够引发进行链增长反应的百分率( 中能够引发进行链增长反应的百分率(f)。 导致引发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导致引发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1)引发剂的诱导分解 溶剂的笼蔽效应。 (2)溶剂的笼蔽效应。
(1)诱导分解
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 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含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 向引发剂分子转移,其结果是消耗1 基)向引发剂分子转移,其结果是消耗1分子引发剂
35
(3)链转移反应 链转移反应
活性链的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之间, 活性链的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之间, 发生的独电子转移反应并生成稳定大分子和新自由基的过程。 发生的独电子转移反应并生成稳定大分子和新自由基的过程。
36
向阻聚物质转移:聚合度、聚合速率大大降低 向阻聚物质转移:聚合度、
特点:活性高、引发温度低、 特点:活性高、引发温度低、 聚合速度快、安全性稍低 聚合速度快、
42
2
偶氮化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化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
特点:分解反应平稳, 特点:分解反应平稳,只产生一种自由基 引发温度(50~70℃) 引发温度(50~70℃) 不发生诱导分解 安全稳定 但是:有毒、 但是:有毒、活性低
(3)初级自由基的副反应
初级自由基的双基耦合终止 向溶剂分子的转移反应
8
——自由基 (3)带共轭取代的烯烃——自由基、阴离子、阳 )带共轭取代的烯烃——自由基、阴离子、 离子三种聚合都能进行 三种聚合都能进行。 离子三种聚合都能进行。 增加了π电子云的流动性 增加了 电子云的流动性 乙烯分子高度对称,聚合活性很低。 乙烯分子高度对称,聚合活性很低。由 于取代基使烯烃分子对称性改变, 于取代基使烯烃分子对称性改变,从而导 致其聚合活性的提高。 致其聚合活性的提高。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
3.4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当体系中存在阻聚剂时,引发剂开始分解后,并不能
马上引发单体聚合,必须在体系中的阻聚剂全部消耗完后
,聚合反应才会正常进行。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 始转化存在一个时间间隔,称诱导期 (induction period, ti).
单体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常加入阻聚剂以防止单体聚
3.4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曲线1—纯净单体聚合,无诱导期,聚合速率正常。
曲线2—典型的阻聚作用,存在诱导期,诱导期间聚合完 全停止。但诱导期过后,聚合速率正常(Rp与1相同)。
曲线3—典型的缓聚作用,无诱导期,不会使聚合反应停 止,但聚合速率降低。
曲线4—兼有阻聚作用与缓聚作用,既产生诱导期,诱导 期过后聚合速率又降低。 3.4.4.1 阻聚剂与阻聚机理
3.4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3.4.1.1 各基元反应速率方程 ( 1)链引发 M M· 链引发速率 Ri =d[M•]/dt (2)链增长 RM· k R MM· k R MMM· k p p p M ¨¨¨ RMi · k RMi+1 · (i=1→∞)
p
M
M
M
根据等活性假设,各步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链增长速率 Rp =kp[M] ∑[RMi•] = kp[M][M•] kp—链增长速率 常数 ( [M•]= ∑[RMi•] )
3.4
自 由 基 聚 合 反 应 动 力 学
3.4.1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 基本假设: (1)忽略链转移反应,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 (2)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即各步链 增长速率常数相等,用一个速率常数kp表示。 (3)聚合产物Xn 很大,链增长所消耗的单体远远大于链引 发反应,因此认为单体主要消耗于链增长反应,聚合总速率 可以用链增长速率表示 R = -d[M]/dt= Ri +Rp≈ Rp (4)稳态假设: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后,链自由基的生 成速率等于其消失速率(Ri =Rt),即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恒 定,进入“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自由基聚合速率
一、聚合速率及其测定方法
1、聚合速率(Rp):单位时间内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 量,可表示为:
Rp
d[M ] dt
d[P] dt
转化率为: C [M ]0 [M ] 1 [M ]
[M ]0
[M ]0
用单位时间内转化率表示:
dC d ([M ]0 [M ]) / dt 1 d[M ]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
Conv./% RP, %/h kp
0
3.5
384
10
2.7
234
20
6.0
267
30
15.4
303
40
23.4
368
50
24.5
258
60
20.0
74
70
13.1
16
80
2.8
1
kt 442 272 72.6 14.2 8.93 4.03 0.498 0.0564 0.0076
转化率 / %
时间 / min
各阶段总速率 = 正常聚合速率+加速反应贡献速率
S型
总活化能:E=Ep + 1/2Ed -1/2Et P52
四、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及聚合主要参数
1、自由基聚合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链引发: Ri 2 fkd [I ]
链增长: Rp kp[M ][M ] 链终止: Rt 2kt[M ]2
k
2 p
kt
2Rp2 Ri[M ]2
动力学稳态处理,得:
1/ 2
Rp
kp
fkd kt
[M ][I ]1/2 k p (Ri / 2kt )1/2[M ]
2、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及主要动力学参数 P53表3-5、3-6
五、自动加速现象*
自由基聚合中,自动加速现象普遍存在;不同浓 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过程,如下表或P54图3-7 自动加速的根源:体系粘度增加-凝胶效应
总的链增长速率:
Rp
d[M dt
]
k
p[M
]
i 1
[RM
i
] k p[M ][M
]
[M ] [Mi ] i 1
3.) 链终止反应速率方程
Mx M y ktc Mxy
偶合终止
Rtc 2ktc[M ]2
Mx M y ktd Mx M y
歧化终止
Rtd 2ktd [M ]2
Rt
d[M dt
R M ki RM
生成初级自由基的速率为:d[R]/dt=2Rd=2kd[I] 链引发速率为:Ri=2kd[I]
引发效率f
Ri = 2fkd[I]
2.) 链增长反应速率方程
RM
M RMM k p1
M RMMM kp2
RMi
M k pi
RMi1
根据等活性理论:kp1=kp2=kp3= ····=kpi=kp
1
零速期
I→2R.杂质 失活
2
等速期
(聚合初期)
3
加速期
(聚合中期)
4
减速期
(聚合后期)
Rp恒定 Rp自动加速
Rp减小
C%=0-20% C%=20-80% C%=80-95%
二、稳态期(聚合初期)聚合速率方程
1、聚合反应的假设 1.) 推导过程不考虑链转移,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
2.) 单体总消耗速率等于聚合反应总速率:
] Rtc Rtd
2kt[M
]2
3、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 聚合反应进入“稳态”时,Ri=Rt,则:Ri Rt 2kt[M ]2
总聚合速率方程:
1/ 2
Rp
kp[M ]
Ri 2kt
Rp kp[M ][M ]
引发剂引发:
Rp
kp
fkd kt
1/
2
[M
][
I
]1/
2
d[M ] dt
黏度 ↑
双
基
终
自由基浓度 ↑ 聚合速率↑ 浓度↑
止
速
率↓
引发速率 ↑
聚合速率
结 果
相对分子质量
热量控制
不同聚合反应体系的自动加速现象: 良溶剂型聚合体系(PS的本体聚合) 非良溶剂型聚合体系 (PMMA的本体聚合) 沉淀聚合 (PAN、PVC的本体聚合)
避免与利用:
第七节、聚合过程中速率变化的类型
R d[M]/ dt Ri Rp kp[M ][M ]
3.) 链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各步链增长速率常数 相等-kp;
4.) 反应开始很短时间后,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进入稳态
2、各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自由基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组成
1.) 链引发速率方程
I kd 2R
t./s 0.89 1.14 2.21 5.0 6.3 9.4 26.7 79.3 216
自动加速的原因: 体系粘度变大,链终止反应受扩散变慢所控制
双基终止三步:①链自由基的平移;②链段重排使活 性中心靠近;③双基相互反应而终止
链段重排是控制过程,受体系粘度影响极大。体 系变粘后,链段重排受阻,活性末端可能被包埋,双 基终止困难,终止速率常数kt显著下降;转化率达4050%时,kt降低可达上百倍。此时,体系粘度不妨碍 单体扩散,增长速率常数kp变化不大, kp/kt1/2增加7~8 倍,链自由基寿命延长十多倍,自动加速显著
初级由基与单体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较慢时:
Ri 2 fkd [I ][M ]
1/ 2
Rp
kp[M ]
Ri 2kt
Rp
kp
fkd kt
1/
2
[M
][
I
]1/
2
Rp
kp
fkd kt
1/
2
[M
]3
/
2
[
I
]1/
2
d[M ] dt
?
聚合速率方程
聚合速率方程通式为:
Rp K[I ]n[M ]m
指数取值:n=0.5-1.0,m=1.0-1.5 不同引发方式下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见P52表3-4
三、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Arrhenius方程:k=Ae-E/RT 引发剂引发:k=kp(kd/kt)1/2
k AeE/RT Ap (Ad / At )1/2 exp[(Ep 1/ 2Ed 1/ 2Et ) / RT]
dt
[M ]0
[M ]0 dt
Rp
d[M ] dt
[M ]0
dC dt
2、C随t变化的测定:直接法和间接法
3、聚合反应过程 诱导期--零速期 初 期--等速期 中 期--加速期 后 期--减速期
转化率,%
12 3
4
反应时间/min
123
4
反应速率
反应时间/min
MMA 50℃,BPO PMMA (s形)
实验结果证实:如P50图3-4,3-5
引发效率与单体浓度无关,积分得:
ln [M ]0 [M ]
kp
fkd kt
1/
2
[
I
]1/
2
t
成立的条件:满足等活性理论、聚合度很大、稳态聚 合及双基终止等假设
结论: 单基终止为引发剂的1级反应,双基终止为 0.5级反应
通常是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并存: Rp A[I]1/2 B[I]
一、聚合速率及其测定方法
1、聚合速率(Rp):单位时间内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 量,可表示为:
Rp
d[M ] dt
d[P] dt
转化率为: C [M ]0 [M ] 1 [M ]
[M ]0
[M ]0
用单位时间内转化率表示:
dC d ([M ]0 [M ]) / dt 1 d[M ]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
Conv./% RP, %/h kp
0
3.5
384
10
2.7
234
20
6.0
267
30
15.4
303
40
23.4
368
50
24.5
258
60
20.0
74
70
13.1
16
80
2.8
1
kt 442 272 72.6 14.2 8.93 4.03 0.498 0.0564 0.0076
转化率 / %
时间 / min
各阶段总速率 = 正常聚合速率+加速反应贡献速率
S型
总活化能:E=Ep + 1/2Ed -1/2Et P52
四、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及聚合主要参数
1、自由基聚合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链引发: Ri 2 fkd [I ]
链增长: Rp kp[M ][M ] 链终止: Rt 2kt[M ]2
k
2 p
kt
2Rp2 Ri[M ]2
动力学稳态处理,得:
1/ 2
Rp
kp
fkd kt
[M ][I ]1/2 k p (Ri / 2kt )1/2[M ]
2、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及主要动力学参数 P53表3-5、3-6
五、自动加速现象*
自由基聚合中,自动加速现象普遍存在;不同浓 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过程,如下表或P54图3-7 自动加速的根源:体系粘度增加-凝胶效应
总的链增长速率:
Rp
d[M dt
]
k
p[M
]
i 1
[RM
i
] k p[M ][M
]
[M ] [Mi ] i 1
3.) 链终止反应速率方程
Mx M y ktc Mxy
偶合终止
Rtc 2ktc[M ]2
Mx M y ktd Mx M y
歧化终止
Rtd 2ktd [M ]2
Rt
d[M dt
R M ki RM
生成初级自由基的速率为:d[R]/dt=2Rd=2kd[I] 链引发速率为:Ri=2kd[I]
引发效率f
Ri = 2fkd[I]
2.) 链增长反应速率方程
RM
M RMM k p1
M RMMM kp2
RMi
M k pi
RMi1
根据等活性理论:kp1=kp2=kp3= ····=kpi=kp
1
零速期
I→2R.杂质 失活
2
等速期
(聚合初期)
3
加速期
(聚合中期)
4
减速期
(聚合后期)
Rp恒定 Rp自动加速
Rp减小
C%=0-20% C%=20-80% C%=80-95%
二、稳态期(聚合初期)聚合速率方程
1、聚合反应的假设 1.) 推导过程不考虑链转移,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
2.) 单体总消耗速率等于聚合反应总速率:
] Rtc Rtd
2kt[M
]2
3、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 聚合反应进入“稳态”时,Ri=Rt,则:Ri Rt 2kt[M ]2
总聚合速率方程:
1/ 2
Rp
kp[M ]
Ri 2kt
Rp kp[M ][M ]
引发剂引发:
Rp
kp
fkd kt
1/
2
[M
][
I
]1/
2
d[M ] dt
黏度 ↑
双
基
终
自由基浓度 ↑ 聚合速率↑ 浓度↑
止
速
率↓
引发速率 ↑
聚合速率
结 果
相对分子质量
热量控制
不同聚合反应体系的自动加速现象: 良溶剂型聚合体系(PS的本体聚合) 非良溶剂型聚合体系 (PMMA的本体聚合) 沉淀聚合 (PAN、PVC的本体聚合)
避免与利用:
第七节、聚合过程中速率变化的类型
R d[M]/ dt Ri Rp kp[M ][M ]
3.) 链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各步链增长速率常数 相等-kp;
4.) 反应开始很短时间后,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进入稳态
2、各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自由基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组成
1.) 链引发速率方程
I kd 2R
t./s 0.89 1.14 2.21 5.0 6.3 9.4 26.7 79.3 216
自动加速的原因: 体系粘度变大,链终止反应受扩散变慢所控制
双基终止三步:①链自由基的平移;②链段重排使活 性中心靠近;③双基相互反应而终止
链段重排是控制过程,受体系粘度影响极大。体 系变粘后,链段重排受阻,活性末端可能被包埋,双 基终止困难,终止速率常数kt显著下降;转化率达4050%时,kt降低可达上百倍。此时,体系粘度不妨碍 单体扩散,增长速率常数kp变化不大, kp/kt1/2增加7~8 倍,链自由基寿命延长十多倍,自动加速显著
初级由基与单体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较慢时:
Ri 2 fkd [I ][M ]
1/ 2
Rp
kp[M ]
Ri 2kt
Rp
kp
fkd kt
1/
2
[M
][
I
]1/
2
Rp
kp
fkd kt
1/
2
[M
]3
/
2
[
I
]1/
2
d[M ] dt
?
聚合速率方程
聚合速率方程通式为:
Rp K[I ]n[M ]m
指数取值:n=0.5-1.0,m=1.0-1.5 不同引发方式下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见P52表3-4
三、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Arrhenius方程:k=Ae-E/RT 引发剂引发:k=kp(kd/kt)1/2
k AeE/RT Ap (Ad / At )1/2 exp[(Ep 1/ 2Ed 1/ 2Et ) / RT]
dt
[M ]0
[M ]0 dt
Rp
d[M ] dt
[M ]0
dC dt
2、C随t变化的测定:直接法和间接法
3、聚合反应过程 诱导期--零速期 初 期--等速期 中 期--加速期 后 期--减速期
转化率,%
12 3
4
反应时间/min
123
4
反应速率
反应时间/min
MMA 50℃,BPO PMMA (s形)
实验结果证实:如P50图3-4,3-5
引发效率与单体浓度无关,积分得:
ln [M ]0 [M ]
kp
fkd kt
1/
2
[
I
]1/
2
t
成立的条件:满足等活性理论、聚合度很大、稳态聚 合及双基终止等假设
结论: 单基终止为引发剂的1级反应,双基终止为 0.5级反应
通常是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并存: Rp A[I]1/2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