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案
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材是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认识、时间认识等方面。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简单易懂的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培智学生,他们在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运算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在图形识别方面表现较好,但对时间的理解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100 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和顺序。
(2)掌握 2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区分它们。
(4)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能够认读整时和半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操作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00 以内数的认读和 20 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2)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区分。
(3)时钟的认读。
2、教学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对时钟中整时和半时的准确认读。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和练习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3.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1.分数的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分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小黑板和粉笔,练习题,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道题目:“如果一本书的1/4已经阅读了2/3,那么还剩下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理解,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二、讲解(20分钟)1.展示课件,通过例子讲解分数的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2.展示课件,通过例子讲解分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3.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确保学生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实践(30分钟)1.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答案,进行讨论和疑惑解答。
3.随机抽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指导他们如何展示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解题过程。
四、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真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一块1/3米长的绳子,他要将它等分成4段,每段多长?”请学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展示答案。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类似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和解答。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总结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强调分子相乘/相除,分母相乘/相除。
2.解答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澄清学生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交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培智六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六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认识时间和货币单位,能够进行时间换算和货币计算。
(3)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基本的测量和绘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游戏、操作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研究惯。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加减法运算(1)100以内的加减法(2)整百数的加减法(3)混合运算2. 第二单元:乘除法运算(1)表内乘除法(2)两位数的乘除法(3)三位数的乘除法3. 第三单元:时间和货币(1)时间的认识与计算(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4.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1)平面几何图形(2)立体几何图形(3)测量和绘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时间和货币单位的认识与计算。
(3)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算定律的运用。
(2)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
(3)几何图形的测量和绘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操作活动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数学知识。
(2)学具和教具:运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练软件: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针对性练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总结性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全面考核,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性质和特点: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3.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C=2πr,S=πr²。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圆的定义: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70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几何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节,内容为“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知道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圆的定义,介绍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性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画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圆的测量方法,掌握圆的性质。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目录:一、圆的定义二、圆的性质三、圆的测量方法3. 分别详细书写每个部分的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圆,并标出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研究圆的其他性质,如圆的对称性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内容讲解中,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圆的概念和性质。
在练习巩固环节,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圆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圆的性质是圆的认识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1圆的认识6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元素。
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面积等。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元素,如半径、直径、圆心等。
2. 使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面积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 圆的画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元素,如半径、直径、圆心等。
3. 深入学习:通过实例讲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面积等。
4. 动手操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性质、画法、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圆,并标注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2. 提高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面积。
3. 应用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圆的性质时,要注重实例的选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5. 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5)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圆规2. 直尺3. 绘图纸4. 数学教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进而引出圆的性质。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圆的性质3.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4.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2.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知识。
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认知挑战。
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圆的性质包括但不限于圆的对称性、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等。
学生需要理解圆的对称性,即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是圆的最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5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第1节“圆的认识51”,选自人教版教材。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直观感受与抽象思考相结合,学生将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基本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识别圆的半径和直径,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索圆的性质,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 将圆的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解决与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问题时。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圆模型或硬币。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提问:“什么是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二阶段:探究与发现分组实验:每组学生用圆规在纸上画圆,并观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化对圆大小的影响。
演示活动:教师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知识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小组竞赛:设计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点评,强调圆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圆的定义、性质和实际应用展开,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图表和示例,直观展示圆的各部分及其关系。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练习题、拓展思考题和实际应用题。
基础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拓展思考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圆的性质;实际应用题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圆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75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第1节“圆的认识”,依据人教版教材编排。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进行展开,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定义,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
2. 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普遍存在,引出圆的学习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两者的定义及关系。
4. 公式学习: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圆的半径与直径4. 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5. 示例题目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包括基础概念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基础题:画出不同半径的圆,标出半径和直径。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应用题:设计一个以圆为基础的实物模型,计算其相关参数。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教学过程的回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案
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案教案标题:培智数学第六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培智数学第六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整数运算、小数计算、分数计算、百分数和角度的概念理解与运用等。
-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挑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 整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百分数和角度的概念理解与运用。
3. 教学难点:-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百分数和角度的概念理解与运用。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利用案例或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小明帮爸爸去买菜,发现菜市场的价格标签上有小数,他不知道该如何计算总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 整数运算:了解整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简要介绍小数的概念和形式,讲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详细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 百分数和角度的概念理解与运用:简要介绍百分数和角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百分数和角度的转换,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三步:巩固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步:拓展应用(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天早上骑单车去上学,如果他以60%的速度骑行,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这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测量。
学生将通过本节内容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圆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如自行车轮、圆桌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圆的性质,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3. 讲解:讲解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应用。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全班讨论练习中的难题,共同解决。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3. 示例:通过图示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圆形物品,测量其周长和面积,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通过全班讨论解决了难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讲解环节,对于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重点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圆的关键。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扇形》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扇形部分,包括扇形的定义、性质、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扇形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扇形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扇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扇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扇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
3. 扇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模型、扇形统计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扇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新课:讲解扇形的定义、性质,并通过实例演示扇形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扇形的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扇形2. 板书内容:扇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扇形统计图、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扇形的面积和圆心角。
2. 提高题:让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解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扇形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扇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扇形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教学难点1. 扇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扇形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扇形是圆的一部分,由圆心角的两条边(即扇形的两条边)和圆弧围成的闭合图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定义,可以准备一个可拆卸的扇形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扇形的构成。
在讲解扇形的性质时,可以结合图形和实例来说明。
例如,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大小成正比,这一性质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验证。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2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规的使用及画圆的技巧。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3. 演示与讲解:演示如何使用圆规画圆,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动手画圆,相互交流心得,加深对圆的理解。
5. 应用与拓展:讲解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画法圆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基本概念。
2. 拓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的知识。
3. 思考题:探讨圆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了使用圆规画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课后,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讲解清晰,语言简练,让学生容易理解。
2. 演示规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画圆方法。
3. 练习适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充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思维能力。
5.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48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几何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节,内容为“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
2. 使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周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圆的认识2. 板书内容:圆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心:固定点,用O表示。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用r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用d表示,d=2r。
圆周:圆上所有点组成的曲线。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绘制不同半径的圆,并计算直径和周长。
2. 思考题:讨论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时钟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圆的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特征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第1节,主题为“圆的特征”。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基本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基本概念,并理解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愿。
教学难点1. 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2. 圆周角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圆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圆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圆周角定理等。
3. 举例说明圆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硬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存在和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5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主题是“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的简单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知道圆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圆的画法,能够准确地画出指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圆的画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示范圆的画法。
3. 练习:让学生动手画圆,巩固画法,并解答相关问题。
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关系。
4. 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步骤。
5. 应用: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圆的定义、性质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2. 计算题: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3. 应用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圆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圆的画法的掌握。
1. 圆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1)圆心:圆心是圆的中心点,用字母O表示。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1圆的认识34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 使学生学会圆的画法,并能熟练地使用圆规。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粉笔、黑板擦、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提问:什么是圆?圆有哪些性质?2. 探究圆的性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性质。
3. 学习圆的画法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实践,练习画圆。
4. 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推导过程。
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2. 圆的性质:对称性、不变性等3. 圆的画法:使用圆规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 A=πr²5. 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设计:1. 画三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 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认识元角分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模具:元角分教学时数: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
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师:小朋友真聪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一)认识1元(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
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三)认识分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钱?1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不同的单位名称。
(四)认识其他人民币师:小朋友真厉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部分,对应人教版教材第68页。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圆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圆的周长计算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周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尤其是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学生一套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如自行车轮、钟表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性质,包括直径、半径、圆心等,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计算圆桌的周长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圆的定义、性质、周长计算等方面进行设计,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
3. 挑战练习:探索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如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兴趣。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个别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元角分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模具:元角分教学时数: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
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师:小朋友真聪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一)认识1元(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
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三)认识分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钱?1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不同的单位名称。
(四)认识其他人民币师:小朋友真厉害。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认识吗?那老师随便指那个,你能很快的说出来吗?(这张紫色的是5角,黄色的硬币是5角,还有硬币是1角,2分,5分)(五)同桌互认师:小朋友,现在你们会快速的认出人民币了吗?同桌的小朋友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另外一位小朋友说说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开始。
(六)分类我们能把刚才认识的人民币分分类吗?重点按单位分。
(七)想想做做1三、学习进率1.教学1元=10角,1角=10分师:好,小朋友请坐好。
刚才啊,这两个小朋友最先坐正而且做得很直,好,请你们上来。
老师要把我准备的红包送给他们,(呵呵,羡慕吧)(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努力,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呢)想不想知道红包里有多少钱啊?打开看看就知道了,是吧?(老师揭开两个红包,得出1元和10角)师:这是多少?(1元),再看看,有没有了?(呵呵,很多小朋友忍不住笑了,确实,比起长辈们给你们的百元大钞,确实挺少的,不过却是他们努力获得的,所以老师觉得这一元钱很珍贵。
)师:再来看看这个厚一点的红包,这是多少啊?(1角)数数看,有几个1角呢?咱们一角两角地往下数。
老师给了他一元,给了他10角.1元=10角师:这下你该开心了,!老师可没有偏心哦!给你们的红包是一样多呢!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角和分的关系。
一起来数一数1角等于几分呢。
板书:1角=10分2.一元超市下面老师带大家去“1元小超市”逛逛!知道什么是“1元小超市”吗?(里面的商品每样都是1元的)师:看看都有哪些商品?(1)1元=10角方方买1元的蜡烛付了1张1元,行吗?师:明明买的是1元的气球,他付的全是1角,猜猜他付了几张?小朋友,他付10张能买到一元的花皮球吗?。
说得真好!10角就是1元(齐读)(2)1元=2个5角师:丽丽买1元的贺卡付的全是相同的纸币,这是几角?(5角)你猜丽丽付了几张5角?(中间的小朋友举手特别积极)为什么?2张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3)军军要买小勺子,他可以怎样付钱呀?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我们买一元钱的商品,不管怎么付钱,只要付的钱合起来是10角就行了。
师:好,来完成大屏幕上的几道题,看谁想得快!小朋友啊,我们知道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钱不容易,所以啊平时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1. 师:瞧,明明就是个节约的好孩子,他把零花钱存进了储蓄罐,第一次存进了(5角和3角),一共几角啊?第二次存进了(1元),现在储蓄罐里一共有几元几角呢?(一块是我们生活中的口头语,数学上我们叫1元)你上来指指1块指的是部分?7角指的是什么)一起说一说1元8角。
2.拿1元2角师:东东就没有明明这么懂事了,他特别贪吃,用零花钱去超市买了这个。
知道它是多少钱一个吗?怎样付1元2角钱呢?同桌两个人一起在桌上摆,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好。
(视频切换)摆好了吗?谁愿意上来摆给大家看看?师:来看他的第一种方法,有1张有2张____,摆了这种方法的举个手?第二种,(展示)可以吗?谁有这种方法?(5角*2,1角*2)第三种,(展示)行吗?(5角*1,1角*7)还有一种,(展示)谁有这种方法?(1角*12)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刚才小朋友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样付1元2角钱这一个问题,真了不起!3.文具小柜台(1)1元钱可以买那几样物品师:(出示)文具小柜台的商品可好了,咱们一起去瞧瞧!(举1元钱)如果你有1元钱,你想买什么物品?哪两样商品合起来是1元呀?(2)师:我想买东西,可是没有营业员,谁来做营业员?要声音响亮的。
师:营业员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多少钱啊?生:一把尺子7角钱。
师:喏,给你钱。
师:他应该找给我多少钱?......五、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得开心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知道1元=10角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生:购物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的认识)(二)讲授新课1 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
(同桌合作)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教师巡视)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 给人民币分类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 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 5角(教师巡视)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
(用他们准备的钱)(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4 学习1元=10角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练习 20角=()元 3元=()角 1元2角=()角)(三)游戏,逛超市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四)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