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调整与停用策略
抗生素使用的分级控制策略
抗生素使用的分级控制策略1. 简介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已经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普遍增加。
为了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分级控制策略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使用的分级控制策略,以及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 分级控制策略的重要性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已经导致了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分级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在于:- 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抵抗,确保抗生素在需要时能够发挥最大疗效。
- 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通过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控制,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 节约医疗资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药物浪费,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3. 分级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分级控制策略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医疗机构应该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不同疾病和病情对应的抗生素选择和使用方法。
指南应该基于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南和相关研究结果,并定期更新。
3.2 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机制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机制,确保抗生素的使用符合指南和临床实践的要求。
审核机制可以包括抗生素使用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对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
3.3 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医疗机构应该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包括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的知识。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提高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实践中更加合理地应用抗生素。
3.4 加强监测和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抗生素使用数据库和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实现。
4. 总结抗生素使用的分级控制策略是有效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建立审核机制、提供教育培训以及加强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实施分级控制策略并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并节约医疗资源。
中国国家抗生素使用策略
中国国家抗生素使用策略
中国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适应症:中国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只有在明确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时,医生才可以开具抗生素处方。
同时,对于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禁止使用抗生素。
2.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中国国家对抗生素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管理,包括对抗生素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对不合规的抗生素生产企业进行处罚,对医生开具不合理抗生素处方进行惩罚等。
3.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和技能:中国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包括在医院、诊所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同时还开展了针对医生和公众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和技能。
4.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研究:中国国家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研究,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及时掌握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规范抗生素的生产、流通和使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与策略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与策略近年来,医院院感(医院获得性感染)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院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切实降低院感发生率,医院院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与策略。
一、抗生素的概念和作用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通过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医院院感防控的过程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对于预防和治疗院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多种严重后果。
首先,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抗生素在治疗院感感染时变得无效。
其次,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滥用抗生素还会增加医学费用的支出,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策略为了解决医院院感中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制度医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制度,明确医生开具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规定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和规范。
2.加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特别是对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进行强调。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
3.鼓励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评估医院可以通过建立抗生素使用评估机制,对医生的抗生素处方行为进行监测与评估,对滥用抗生素的医生进行约束和教育。
4.加强团队合作,优化用药决策医生、药师和护士等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共同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案,减少滥用的发生。
5.倡导患者的合理用药观念医院应当向患者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患者因自行使用抗生素而加重院感问题。
综上所述,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与策略非常重要。
CRRT抗生素调整策略
CRRT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调整方向
肝脏清 除 90%
正常人有两个肾脏 总GFR>90 ml/min 可以清除65 KD以下的物质 抗生素的剂量常用GFR评估 GFR下降可能对抗生素剂量造成影响 GFR上升可能对抗生素剂量造成影响
CRRT治疗过程中血肌酐清除率计算
CRRT:CrCL=剂量★体重/60(ml/min) 残存肾功能CrCL(ml/min)IL
• 概念:脂溶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高,血药浓度低,Vd 大,血液净化对药物的清除少。相反,脂溶性差的药物 ,组织浓度低,血浆浓度高,Vd小,血液净化对其清除 多。
组织
血
浆
组
血浆
织
Vd越小,越易清除; Vd越大,越难以清除
例如:脂溶性高的药物(地高辛)在体内的总量20mg,组织19mg,血液1mg, 那么CRRT清除的能力就很有限。
Vd高者,脂溶性,以肝代谢为主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除外)、氯霉素、利福平
CRRT时抗生素简易调整流程
第二步 CRRT治疗的肾衰竭患者
抗生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 药物Vd<2L/kg
不经过肾脏排泄 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Vd<2L/kg CRRT难以清除
减少用量
推荐1 凡是药物分布容积大于2L,CRRT清除效率低下,抗生素需考虑减量
例如:培氟沙星的肾清除百分比占10%
无需调整
肝脏清 除 90%
肾脏清除 10%
CRRT时药物排泄途径造成的影响
药物名称
清除途径
CBP时的药物调整
头孢唑林
80-90%肾脏排泄
需调整
头孢吡肟
85%肾脏排泄
需调整
卡泊芬净
1.4%肾脏代谢
抗菌药物调整方案
抗菌药物调整方案1. 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抗菌药物调整方案,以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增加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发生率。
3. 方案内容在实施抗菌药物调整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抗菌药物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应进行全面的抗菌药物评估,包括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状况等。
基于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3.2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评估结果,选择对目标细菌敏感、并且能够达到治疗剂量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窄谱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
3.3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在确定抗菌药物选择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确定开始抗菌药物治疗的时机。
避免过早或过晚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并减少耐药性发生率。
3.4 抗菌药物治疗周期根据病情的改善情况,医生应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过短的治疗周期可能导致感染再次复发,而过长的治疗周期则可能增加耐药性发生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动态,进行适当的调整。
3.5 治疗效果评估在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如果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病情稳定且没有感染复发迹象,可以暂停抗菌药物使用。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评估并选择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结论抗菌药物调整方案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保障。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时机、治疗周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调整方案,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耐药性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抗生素在抗菌治疗中的新策略
抗生素在抗菌治疗中的新策略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广泛用于抗菌治疗。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抗菌治疗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在抗菌治疗中的新策略。
一、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的策略。
此举可通过不同途径增强抗菌效果,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联合治疗可采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组合,如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与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联合使用。
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在控制耐药菌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抗生素轮换抗生素轮换策略是指在抗菌治疗过程中,适时更换抗生素的使用。
通过定期更换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是因为在抗生素使用时,细菌会逐渐适应并产生耐药基因,但当抗生素更换后,细菌对新的抗生素不具备耐药性。
因此,抗生素轮换策略是一种有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的方法。
三、抗生素剂量优化抗生素剂量优化是指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确定最佳的抗生素剂量。
过低的剂量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清除,从而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反,过高的剂量则会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通过优化抗生素剂量,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四、使用新型抗生素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成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途径。
新型抗生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作用和更低的耐药性,能够应对各类细菌感染。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针对超级细菌的抗生素,并且一些新型抗生素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新型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应对耐药细菌的威胁。
五、激活免疫系统除了抗生素,激活免疫系统也是抗菌治疗中的一种新策略。
免疫系统是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可以增强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因此,结合抗生素使用和免疫系统激活,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控制抗生素滥用最后,要想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必须控制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治疗的策略与应用
抗生素治疗的策略与应用1. 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关键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档旨在提供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及应用,以促进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2. 抗生素治疗的策略2.1 确定感染病原体在开始抗生素治疗之前,应尽可能地确定感染病原体。
这有助于选择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感染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同时考虑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3 给药方案制定给药方案时,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以保证抗生素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2.4 联合用药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考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2.5 停药指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停药。
通常,抗生素治疗疗程完成后,需继续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3.1 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性感染,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应避免使用抗生素。
3.2 注意药物副作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处理。
3.3 避免滥用和误用加强抗生素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的认识。
避免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3.4 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遵循“早期、适量、短程、联合”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4. 总结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关键。
医生应根据感染病原体、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抗生素知识普及,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误用,以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文档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数据进行修改和补充。
抗生素使用制度
重症医学科抗生素使用制度
1、医生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
2、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的患者,不使用抗生素。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明确病源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
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3、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的原则,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
4、抗生素使用一般从一线抗生素开始使用,三线抗生素的使用须向科主任汇报并记录在当日的病程记录里。
5、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d,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更换抗生素或停用抗生素都必须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记录。
6、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7、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
8、检验科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供全院敏感菌株、耐药菌株信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公布科室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9、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调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感染疾病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巨大挑战。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多种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
为了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势在必行。
一、加强监管和管理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抗生素使用符合规范,并及时纠正不当使用行为。
二、推广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是遏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推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南,避免无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多重耐药菌抗生素使用策略中的核心。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2.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以达到足够的疗效。
遵循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书,确保使用正确。
3. 禁止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合理的使用行为。
4. 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例如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只在必要情况下使用。
四、加强抗生素监测和研究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抗生素耐药机制对制定科学的抗生素使用策略至关重要。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对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
此外,加强抗生素研发和新药筛选也是解决多重耐药菌问题的重要方法。
五、加强国际合作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不仅需要国内各方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分享经验,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南,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2024年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4年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管理抗生素的使用,保护公众健康,并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率,国家将在2024年实施一套全新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
一、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耐药性问题;提高抗生素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增强疗效;保护公众健康,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
2. 原则:科学、严谨、公正、公开、可持续发展等。
二、制度的主要内容1. 临床使用管理(1) 禁止非医学需要使用抗生素,包括感冒、发热等非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
(2) 抗生素处方权仅限于有临床必要的医生,并建立抗生素处方权限审核制度。
(3) 强制执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剂量和疗程,禁止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
(4) 建立抗生素使用备案制度,对每次使用抗生素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和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2. 宣传教育和培训(1) 开展医生和患者针对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2) 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加强医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其诊疗水平。
3. 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评估(1)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控系统,对医院或临床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建立抗生素使用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通过定期评估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 综合管理体系建设(1) 建立医院或临床科室的抗生素管理小组,负责抗生素使用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2) 加强与药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经济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生予以奖励,对于滥用及不当使用抗生素的医生进行惩罚。
三、实施方案1. 建立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最终抗生素选择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针对最有可 能病原体的窄谱抗生素作为最终
治疗。
最终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 ,确定最终治疗的时间长度,以
确保感染得到完全控制。
03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适用范围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01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常面临严重 的感染威胁,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有助于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耐 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适用范围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注意事项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成功案例
01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一种治疗策略,指在初始阶段使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 随后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将抗生素调整为更窄谱、更有效的药物 ,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详细描述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复杂,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根据病情调整抗生素使用,有效避免了抗生素滥用 和耐药性的产生,保护了患者的器官功能,提高了生存率。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
总结词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此类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通过早期、 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降级治疗阶段
评估病情
在初始治疗阶段结束后,对患者的病 情进行评估,包括感染控制情况、患 者症状和体征等。
降级抗生素选择
降级治疗时间
优化抗生素使用的策略
优化抗生素使用的策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发展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括教育宣传、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严格监管和管理、推动新药开发、加强国际合作等。
首先,教育宣传是优化抗生素使用的关键。
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不当使用的风险认识不足,容易滥用抗生素。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力度,普及有关抗生素的知识,使广大民众了解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感染,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的增加等。
此外,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也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次,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也是优化抗生素使用的重要策略。
医生要加强对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能力,避免因误诊而导致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应根据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选用不敏感的抗生素,从而防止耐药菌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第三,严格监管和管理也是优化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抗生素的销售和处方行为的管理,收紧抗生素的销售凭证,限制抗生素的非法销售。
此外,医院和药店要建立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用药指南,规范抗生素的处方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第四,推动新药开发对于优化抗生素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已经出现的耐药菌已经对许多传统抗生素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对抗耐药菌。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抗菌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学家和制药公司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并加快新药上市的速度。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优化抗生素使用的重要策略。
抗生素耐药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组织和机构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共同研究耐药菌的传播机制和控制策略,推动全球协作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总结起来,优化抗生素使用是当前非常关键的问题。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及应对策略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抗生素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它帮助我们战胜了许多曾经致命的细菌感染,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简单来说,就是细菌等微生物在接触抗生素后,通过自身的变异和进化,逐渐产生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使得抗生素不再能够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这就像是一场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军备竞赛”,而我们正面临着逐渐失去优势的危险。
造成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医疗领域中的不合理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开具抗生素处方,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剂量不足、疗程不够,这都给了细菌“喘息”和适应的机会。
其次,患者自身对抗生素的使用也存在误区。
很多人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无效。
此外,农业和畜牧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来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也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一旦出现耐药菌感染,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可能不再起作用,需要使用更高级、更昂贵的药物,甚至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还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变得致命。
例如,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难度就大大增加,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多种药物,且副作用明显。
在医院中,耐药菌的传播也可能引发院内感染的爆发,威胁到更多患者的生命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加强对医生处方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是合理和必要的。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让大家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 本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2. 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守本办法。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2.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静脉”的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三、抗生素处方管理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应根据临床诊断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2. 处方应明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及疗程,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四、病原学检测与抗生素选择1. 鼓励进行病原学检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2. 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可依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但应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五、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机制,定期分析耐药性趋势。
2. 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六、医务人员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
2. 加强对抗生素管理相关法规、指南的学习和应用。
七、患者教育1. 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滥用。
八、监督管理1.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理。
九、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抗生素调整与停用策略
抗生素调整与停用策略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和错误使用抗生素已经导致了耐药性的出现,这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调整和停用策略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抗生素调整和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停药或减少剂量。
它是一个综合的策略,需要医生、患者和整个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
对于患者,合理用药的第一步是确保正确的诊断。
患者应该接受适当的检查和实验室测试,以明确感染的类型和致病菌的敏感性。
这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抗生素,并避免不必要的耐药性。
其次,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对于轻微的感染,可以选择狭谱抗生素,而对于严重的感染或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选择广谱抗生素。
此外,应根据相关的临床指南或专家意见来确定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除了正确选择抗生素,合理的停用抗生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已经缓解。
这是因为细菌可能在症状减轻后仍然存在,过早停药可能导致复发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患者应始终遵循完整疗程的建议,并不主动停止或调整剂量。
此外,医生也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改善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医生可能会重新评估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预防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此外,卫生系统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这包括建立抗生素审查委员会、制定药物节约措施和开展继教培训等。
只有通过整个系统的努力,才能实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目标。
在抗生素调整和停用策略中,医生和患者的合作至关重要。
医生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抗生素的用途、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合理用药。
患者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并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总之,抗生素调整和停用策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内容。
通过正确选择抗生素、全程用药和定期评估疗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发展,保护公共健康。
抗生素整改措施
抗生素整改措施抗生素的改进和管理措施是实施抗生素药物政策和纪律的基础。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易感菌的发生,不仅为临床治疗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控制成本、降低感染率、减少死亡率及其它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活动。
一、促进抗生素使用正确科学合理。
鼓励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医生尊重抗菌药物有效剂量的原则,鼓励使用简短及用法、剂量的标准化的一次剂量的抗菌治疗,减少多药物同时使用或大量使用,节约抗生素药物;实施审慎用药与研究,增强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建立及完善多部门协作审慎用药机制;健全药学管理,抑制非临床用药,用药纪律,减少抗生素耐药性隐患;联合行动软硬件宣传,强化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情况披露机制;成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及病原菌菌株调查等综合取证机制;开展抗生素耐药性管理学习及抗病原菌控制知识普及活动等,以提高社会民众的卫生保健意识。
二、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式及流行趋势:以针对性调整抗生素应用,根据最新的病原菌数据,建立抗生素体系;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及时减少抗生素耐药菌的发生;加强应急预案,监测和及时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菌的引发,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采取适当措施,发挥药学、检验仪器、微生物、血液净化等多学科和多个综合部门的作用,持续跟踪抗生素耐药性的动态发展;建立完善抗生素准入进度控制系统,严格审慎用药贵重资源管控机制,提高抗生素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创新用药路径和应急机制:总结抗生素耐药性菌的抗性标准,建立人性化完善的疗程用药模式;强化应急机制和用药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应急感染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影响,严格把握细菌来源,合理运用抗生素药物;开展针对性的抗生素研究,实验性的研究,掌握新型抗生素及药物的抗菌特性,不断提高新药抗生素的使用效率,更好的利用抗生素资源;开发新的抗生素耐药性筛查评估技术,寻找新的耐药菌早期筛查技术,及时关注应急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提供临床参考,提高抗生素耐药性管理水平。
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及控制策略
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及控制策略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许多原本无法治愈或难以治愈的疾病也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治愈。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
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然而,抗生素不断被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发展。
简单的理解,抗生素耐药性就是指细菌逐渐对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使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依赖抗生素治疗的许多疾病正在变得越来越难治疗,全球每年因抗生素耐药性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7万人,同时每年约有70万人因细菌耐药性感染在全球各地死亡。
虽然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挑战令人不安,但是我们并不必然要对抗生素耐药性无可奈何。
如果我们能够实施适当的措施和策略,就可以逐步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些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的关键举措。
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需要谨慎,只有在病情需要时才会使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减少其他行业对抗生素的使用,如动物饲料行业应该降低使用抗生素的量。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强公共教育来实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公众需要了解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以便在使用抗生素方面更加谨慎。
第二步:加强卫生规范和标准加强卫生规范和标准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的重要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医院、医疗机构和其它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建设。
卫生规范和标准的落实可以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
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医疗机构不会滥用抗生素并建立相应的投诉机制。
第三步:加强疫苗研究和开发加强疫苗研究和开发也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趋势的重要措施。
疫苗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加强疫苗研究和开发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抗生素滥用防控方案
抗生素滥用防控方案1. 背景抗生素是挽救生命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不恰当的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使得原本容易治疗的疾病变得复杂和危险。
因此,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滥用防控至关重要。
2. 目标本方案旨在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确保抗生素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
3. 策略3.1 公众教育- 制作宣传海报、视频和宣传资料,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认识。
- 在社区、学校和医疗机构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讲座和培训。
3.2 医生培训- 定期组织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课程,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 强化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的责任意识,遵循相关法规和指南。
3.3 政策法规- 完善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法规,明确医生和患者的责任与义务。
- 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
3.4 监督监测-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 定期发布抗生素使用情况和耐药性监测报告,提高公众和医生的警觉性。
4. 实施计划4.1 短期计划(1-3个月)- 开展公众宣传活动,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识。
- 对医生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强化处方规范。
4.2 中期计划(4-6个月)-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明确抗生素使用的监管责任。
-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
4.3 长期计划(7个月及以上)- 持续开展公众教育和医生培训,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 完善监督监测机制,持续跟踪抗生素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变化。
5. 预期效果- 公众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认识得到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增强。
- 医生的抗生素处方行为得到规范,滥用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 细菌耐药性问题得到缓解,抗生素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6. 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抗生素滥用防控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和措施,确保防控目标的实现。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抗菌药物策略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抗菌药物策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给医疗健康事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以及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策略。
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1. 根据感染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
2. 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确保足够而又恰当的药物浓度能在体内维持一段时间,以充分清除感染源并防止复发。
提前停止服用可能导致残留细菌滞留在人体内,增加耐药性风险。
3. 避免过度和滥用: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是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应谨慎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并且遵循相关指南,不将其用于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需要抗生素干预的情况。
4. 防止交叉感染:在医疗机构中,交叉感染导致疾病的传播,其中一种情况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合理使用有助于控制交叉感染并减少细菌抗药性的发展。
5. 定期审核并更新治疗方案:随着新的抗菌药物问世和耐药菌株的变化,定期审核并更新治疗方案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二、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策略1. 外科手术后感染防控策略外科手术是引起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后感染,以下策略可以采取:-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选择地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通常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静脉注射。
具体的使用方案应根据手术类型、感染风险和局部菌群状况来确定。
- 严格遵守患者皮肤准备程序:在手术前使用适当的皮肤抗菌剂,比如碘酒或氯己定,以减少手术部位细菌数量。
- 采用无菌措施:外科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无菌操作措施,包括穿戴手术衣、戴口罩、穿戴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策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细菌的覆盖范围,并根据当地耐药情况进行调整:- 考虑细菌谱覆盖范围广泛的抗生素: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首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联合青霉素酶抑制剂或第四代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两篇)2024
引言概述: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发展,临床应用管理指标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继续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重点关注五个大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早期停药策略以及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正文内容: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1.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确定监测的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常见细菌耐药监测等。
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定期编制监测报告。
2.评估抗菌药物使用质量使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如治疗指南、临床路径、检测结果等。
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1.依据临床指南和指标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参考当地和国际的相关指南,选择适应症、剂量和给药途径。
应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尽可能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2.细菌耐药性监测与评价建立耐药细菌监测系统,定期分析耐药菌株的发生情况和趋势。
根据耐药性评估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策略。
三、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1.个体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体重、肾功能等,进行剂量调整。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目标药物浓度指导治疗利用药物浓度监测技术,调整抗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四、早期停药策略1.建立停药评估指标与指南确定适用的停药评估指标,如病情好转、病原菌清除等。
制定相应的停药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停用时机和方式。
2.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合作决策,确定停药时机。
五、抗生素的联合使用1.合理选用联合用药方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2.合理调整联合用药的剂量与给药途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联合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提高抗菌药物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无恰当药物可换时,可根据PK/PD指导调 整药物剂量与用药时间。如美平0.5 q8h调 整为1.0q8h或1.0q6h等等。
三 及时停药
及时停药与恰当初始治疗同等重要!
病例一
• 患者,男,55岁,因“发热、咳嗽、胸闷3 天,加重伴呼吸急促、神志不清2天,无尿 1天”入院。
现病史
• 患者3日淋雨后出现全身不适,发热,胸闷 ,自服感冒药无好转,2日后症状进行性加 重,出现呼吸困难,并出现无尿,为行进 一步治疗入我院。
体格检查
T:39.8℃,P:132次/分, RR:32次/分,Bp: 78/48mmHg,神志淡漠,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直径约2.5毫米,光反应迟钝。胸廓对 称无畸形,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32 次/分,节律整齐,腹稍隆,肠鸣音弱,双 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 引出。
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32.9×109/L,Hb119g/L, PLT84×109/L,N:0.943, • 血气分析:PH 7.120,PaCO2 35.6mmHg ,PaO2 46.2mmHg, • Cr:556umol/L,BUN:31.6mmol/L。 • PCT>10ng/ml,BNP:1920pg/ml,CRP 101.2mg/l,CKMB71.5ng/ml,CTNI:4.62ng/ml • 胸片提示双肺感染并右上肺不张。 • 心脏彩超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左室舒张功 能减退。
血培养:表葡菌
系„
15
16
17
18
19
PCT
住院天数 1-3 4-10 11-12 13-15 16-19
PCT
0.5-2ng/ml <0.5ng/ml
0.5ng/ml
2-10ng/ml
>10ng/ml
病原学诊断
• 推荐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病原菌培养,但 不能延迟抗感染治疗(1 C)
血培养至少2次 (血量≥10ml ) 经皮静脉采血至少1次 经血管内留置管采血至少1次(置管48小时内除外) 其他标本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尿、体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
感染源控制
• 1a、对一些需紧急处理的特定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胆管炎、肠梗死等要尽快寻找病因并 确定或排除诊断(1C),在症状出现6小时以内完成 (1D)。 • 1b、应对所有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 有可控制的感染源存在。控制手段包括引流脓肿或局 部感染灶、感染后坏死组织清创、摘除可引起感染的 医疗器具、或对仍存在微生物感染的源头控制(1C) 。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且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初步诊断
• • • •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毒性心肌炎
综合治疗
• • • • • 抗感染(美平1.0 q8h) 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 血液滤过 肠内外营养支持
体温
痊愈出院
停用美平
WBC
停用美平
痊愈出院
CRP
图表标题 120 100来自80 60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2c、对已知或怀疑为假单胞菌属感染引起的 严重脓毒症患者,建议采取联合治疗(2D) • 2d、建议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经 验性的联合治疗(2D)。 • 2e、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应用经验性治 疗时,建议联合治疗不超过3-5天。一旦找 到病原,应选择最恰当的单一治疗(2D)
•
3、推荐疗程一般为7-10天,但对于临床 治疗反应慢、感染病灶没有完全清除或免 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应适当延长疗程(1D)。 • 4、如果患者现有的临床症状被确定由非 感染因素引起,推荐迅速停止抗生素治疗 ,以降低耐药细菌引起感染和药物相关副 作用的风险(1D)。
抗G 菌
+
ICU常用抗生素
抗G 菌
_
抗真菌
ICU常用针对阴性菌的药物
氨基糖甙类 半合成青霉素
喹喏酮类
丁胺卡那霉素、 依替米星
特美汀、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G-菌
三代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复合物 头孢甲肟、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呲肟
四代头孢菌素 碳青酶烯类 头酶素类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先锋美他醇
• • • • • 降阶梯 升阶梯 依药敏选药 凭区域流行病学经验选药 以上都是
初始选药原则
讨
论
3“D”原则
Drug Dose Duration
1. PD 优异的抗菌活性(MIC90値低的药物) 2. PK 具有充分的用药量 (安全性高的药物) 3.增加每天的用药次数 4.增加每次的使用剂量 5.延长每次用药的持续时间
Yongwen_Feng@
评估疗效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评估内容
• • • • • 体温 WBC,N, PCT CRP ??
• • • •
涂片结果 特异标记物 细菌鉴定 ??
• 一般而言:药物达峰浓度再分布到各器官 组织并平衡,再用药再平衡并达稳态。当 达到MIC50 or MIC90即具抑菌或杀菌作用, 细菌被破坏或抑制其作用并不迅速表现, 有时甚至临床症状加重,这一个程通常经 历48至72小时。所以,换药时间最佳应在2 至3天。
血培养:表葡菌
WBC
图表标题 30 25
血培养:表葡菌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系„
CRP
图表标题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Yongwen_Feng@
起始不适当治疗的后果
延长单病种的住院时间 导致其它脏器受损 总住院时间延长 总住院费用增加 病死率增加
冯永文 China J Hosp Admin,Jul 2001,Vol17,No .7
Yongwen_Feng@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血培养:表葡菌
系„
15
16
17
18
19
PCT
住院天数 1-3 4-6 7-8 9-10 11-18
PCT
>10ng/ml
2-10ng/ml 0.5-2ng/ml
0.5ng/ml
<0.5ng/ml
病例 二
• 患者,男,35岁,因“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伴困难1天”入院。
体格检查
• T:37.8℃,P:136次/分, RR:34次/分,Bp: 82/56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直径约2.0毫米,光反应灵敏,双肺呼 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湿啰音 ,心率136次/分,节律整齐,腹彭隆,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 未闻及。
抗生素调整与停用策略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内容
• • • • • 背景 调整策略 及时停药 非抗生素策略 小结
一
背
景
当前抗感染领域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A: 细菌产生更广泛的耐药机制 B: 现有抗生素选择余地更小 C : 未来研发新的抗生素不足 D : 滥用抗生素现状越来越严重 以上仅选一个(单选)
您知道我国目前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的百分率吗?
• • • •
———约80%!!! 然而国外只占约35% ?????? ...........
院内抗生素滥用已到危及到抗生素自身 的生存!
• 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通病人(非以感染为主 诉的或主要诊断的住院病人)平均使用2种 或者2种以上抗生素。 • 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超过5日。 • 不仅存在人类而且存在于动植物养殖业。
泛耐和多耐病原菌临床传播的途径是什 么?
A:采标本时的污染造成假阳性 B:环境因素(病房、院内--------) C :细菌耐药机制 D:手部卫生 (单选)
细菌就在你的工装口袋里, 就在你的手上, -------是你把它带给了病人!!
(英国资深抗感染专家PAK教授)
二
调
整
中重度感染您习惯用怎样的抗感染 对策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
主要参数 AUC0-24/MIC Cmax/MIC
主要参数 T>MIC
主要参数 T>MIC, PAE, T1/2 AUC/MIC
重症病人抗感染成功的基础
1.充分的液体复苏 2.恰当的外科引流 3.抗炎与促炎过程的平衡 4.大循环与微循环的稳定 5.氧供与氧耗恰当比例 6.组织灌注与内环境的稳定 7.加上恰当的抗感染手段
ICU常用阳性球菌抗生素
• 青霉素类 • 大环内酯类 • 喹诺酮类 •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 新药:恶唑烷酮类、老虎素等
嘧啶类,吡咯类-咪唑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
常用名 氟胞嘧啶 给药途径 口服,静脉 批准年份 1972 商品名
咪康唑
口服
1981
Nizoral
酮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Caspofungin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静脉 1990 1992 2001 2000 Cancidas Diflucan Sporanox
充分治疗(Adequate Therapy)
充分治疗=恰当治疗+正确的治疗时机 不充分治疗=不恰当治疗或/和起始恰当治疗的延误
目标:覆盖可能的病原 菌,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