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涵义已经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接着结合当前形势,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说明我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挑战与问题以及中央解决此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农民工问题不仅涉及其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说,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许多学者的综合调查,个案研究,本文对农民工的概念做如下说明:一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并且拥有少量的承包土地,但主要在非农产业领域工作,家庭基本生活的来源是打工收入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二是指原籍为农村,失地后成为市民靠打工收入为生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基本特征有: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打工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城市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在农村拥有少量土地的经营权,但也有一些农民工已经出租甚至转让了对土地的经营权;并没有摆脱几千年的“农民”身份,而是一群具有产业工人外表的“农民”。

现阶段我国的农民工大体上包括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由于城市发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两个方面。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分为两方面:异地转移,从相对落后的农村到城市打工;就地转移,直接在乡镇企业工作。

市民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它既指地域空间的转移、从事职业的转变,也强调在转移、转变过程中,行为方式、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等方面接受现代城市文

明,向市民转化,从而融入城市文化享受城市生活的过程。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在城市非农产业领域工作的“农民”,在行为方式、身份地位、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和社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一是彻底摆脱束缚他们自身的农村和土地,结束这种城乡间、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游离状态;二是获得城市户口并享有各种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如: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三是在城市拥有相对固定的职业和住所,主要收入来源于所从事的非农产业;四是在精神层面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等逐步融入城市文明。

2 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2.1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解决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进城务工人员身份和职业的转变,使他们融入到城市制度体系和主流社会之内,从而不仅物质上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而且精神上、思想上与城市居民站在同一个高度。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畅通群体利益诉求渠道,保护农民工自身权益,使其免遭不公平待遇,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政治权利。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市场经济主体的自由平等,从而实现城乡居民的经济地位平等。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降低城乡之间季节性的人口迁徙和流动,缓解春运的交通压力,既有助于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全、稳定,也有助于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2.2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调整经济结构

农民工市民化,农业人口就可以自主地进入现有的各类城市劳动力市场,实现与城市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公平竞争,实现劳动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具有市民待遇,使其更能安心扎根城市,这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劳动力,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农民工市民化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二、三产业,可以推动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打破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降低农业人口比例,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农业比例协调的经济结构。

2.3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通过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可以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还可以实现城乡居民间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平等。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使其享有城镇居民已经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入城市生活,有利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带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人口的转移,由此可以解决单一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次生社会问题;同时,农村人口减少,为农村资源的重新整合腾出空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缩小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差距。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刺激内需拉动消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4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国家现代化

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自然资源不足的状况,从而解决无限增长的劳动力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土地向少数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集中和流转,从而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操作。而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现代化水平,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进而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3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3.1 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

探索与创新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民工逐渐享受国民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逐渐探索证件化的人口管理方式,即取消户口本以身份证代之。同时,将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特权剥离出去,尽最大可能让农民工享有市民待遇,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居民保障范围。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资金应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全部承担。逐步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主要针对大病的医疗保障问题,对稳定性不同的农民工采取不同措施,保证农民工及时就医。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流动性强、职业和收入不稳定的农民工群体,国家应给予适当的补贴,在政策上允许其断续缴费,或是国家也可以制定一定范围内不同档次的缴费率,供农民工自愿选择。

建立适宜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民工的有效流动,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