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定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明确概念: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修辞技巧、表达方式、结构方式以及狭义的表现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二、常见表现手法
(一)修辞技巧: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偶、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顶真、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A、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
程。
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
事》、、《记一辆纺车》等。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
“这时候,
图画来。
一节,
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
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3、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4、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你、你们)。(1)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作用(效果):❶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❷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
郁达夫本人;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已己》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贯穿起来。】
(2)第二人称叙述(即作品通篇只以“你”为视角叙述)的作用(效果):❶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❷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这种视角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中的“你”只是一个人称而不是叙述人称——人称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而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者三者间的关系分析,作家很难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进行叙述,绝大多数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也就是人称称谓。】
(3)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人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作用(效果):❶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❷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
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附】高考专题不同人称作用
【真题】1.(2008年浙江卷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2.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06年辽宁卷,原文《杨柳》)
【思路】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我”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真挚。第二人称“你”
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感、亲切感。第三人称“她,他,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术语备选】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规范答题】1.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
“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2.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B、描写
1、对象:人物、景物、场面
2、方法:
(1)人物:
正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白描
侧面:衬托(正衬、反衬)——以物或景衬
人、以人衬人
(2)景物:
❶描写角度(多视角描写):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❷描写内容(多感官描写):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❸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正衬、反衬。反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渲染
C.抒情
❶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❷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