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2020年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Neurology在线发表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1],这是继2016年发表首个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后第一次更新。
让我们一起抢先看一下2020版共识指南的重点内容。
此次共识指南依旧由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the 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任命的工作组专家来制定,与2016年指南制定时不同,此次工作组增加了一名来自南美的新成员。
新共识指南更新的推荐主题根据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治疗研究筛选出来。
工作组专家对各个主题进行了3轮匿名电子邮件投票,每项推荐内容均进行打分,满分9分。
其中,1-3分:不适当;4-6分:不确定;7-9分:适当。
因此这版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项推荐内容后面均附有专家打分的中位数和范围。
本次指南更新的6个主题如下:胸腺切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伊库丽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证据质量低,体育锻炼这一主题被排除了)我们将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各个主题的新增推荐意见,以便大家理解这些推荐意见背后的临床问题有更多认识和思考。
Q1:非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有必要切除胸腺吗?应该该选择哪种胸腺切除方式?AChR-Ab阴性或者其他抗体阳性的MG患者呢?指南对“胸腺切除”的推荐1a.年龄18-50岁的非胸腺瘤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应当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来改善临床结局,进而使免疫治疗需求和疾病恶化导致的住院需求最小化。
(中位评分:9,范围:2-9)1b.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如果最开始的足量免疫抑制治疗无反应或者发生难以耐受的治疗副反应,强烈考虑胸腺切除术。
(中位评分:9,范围:5-9)2.MG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是择期的,并且应当在患者稳定、安全的时候进行,因为术后的疼痛和机械因素可能限制呼吸功能。
2020年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主要内容
2020年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主要内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内科神经免疫方向的重头戏,近年来关于MG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多,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0年11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1],2021年1月,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时隔5年,在《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上重磅更新了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
我国的指南更贴近我国临床,更加接地气。
请来了解一下《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的10大要点吧。
要点1 MG定义变化与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对MG的定义中不再单独出现“由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而是表述为“MG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将AChR抗体等众多抗体放到定义之后进行介绍,显示出近些年对MG相关抗体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要点2 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临床分型替代改良的Osserman分型旧版指南中,MG的分型采用改良的Osserman分型,共5型。
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MG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新版指南采用了MGFA分型,分为5型。
Ⅰ型为眼肌型,Ⅱ-Ⅳ型除眼肌以外,其他肌群无力程度由轻度至重度,并且每种类型之下按照是否主要累及咽喉肌或(和)躯干肌,再分为a型和b型。
Ⅴ型最为严重,使用气管插管,伴或不伴机械通气(除术后常规使用)。
MGFA具体临床分型如图1所示。
同时推荐使用定量MG 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S)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图2)。
图1 MGFA分型,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图2 QMGS评分,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要点3 以血清抗体及临床特点为基础的亚组分类新版指南特别介绍了以血清抗体及临床特点为基础的亚组分类,对血清学抗体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具体包括:(1)眼肌型MG(ocular MG,OMG),即MGFA Ⅰ型。
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
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发布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该共识指南基于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对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旨在指导世界各地临床医生的重症肌无力管理策略。
对指南中的要点进行摘译,供大家学习。
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是首个的重症肌无力国际共识指南,发布之前医脉通也对其中的指南要点进行总结。
制定背景2013年10月,美国Myasthenia Gravis基金会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来制定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指南,并召集了一个由15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
RAND / UCLA适当性方法用于制定涉及七个治疗主题的共识性建议。
2019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重新召集,并增加了一名南美代表成员。
该小组对所有先前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审核,并根据近期文献对需要纳入或更新的主题制定了新的共识建议。
多达三回合的匿名电子邮件投票用于达成共识,并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对建议进行了修改。
指南更新的部分包括胸腺切除术;针对利妥昔单抗、依库丽单抗和甲氨蝶呤的使用以及眼型MG的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的MG提出了新的建议。
在本指南共识中,经过三轮投票后未能达成共识的建议被删除。
专家小组以9分制对每项建议进行评分(1-3:不适当,4-6:不确定,7-9:适当),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共识指南中的主要内容➤胸腺切除术推荐意见: 1a.对于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非胸腺性,AChR-Ab+全身性MG患者,应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以改善临床结局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治疗的需求或住院率(中位数9,范围2-9)。
1b.如果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对最初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该疗法产生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则应强烈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中位数9,范围5-9)。
2. MG胸腺切除术是择期手术,应在患者稳定且安全(不会因术后疼痛和机械因素限制呼吸功能)的情况下进行(中位数9,范围9)。
重症肌无力管理心胸外科国际共识(2023)解读
重症肌无力管理心胸外科国际共识(2023)解读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抗体介导的疾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MG的管理和治疗方法也不断演变和改进。
2013年,全球顶级心胸外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心胸外科国际共识。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研究结果的出现,MG的管理和治疗也需要适时进行更新。
在2023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心胸外科国际共识(2023年版)发布,对MG的管理和治疗方案进行了最新的解读。
一、 MG的诊断在MG的诊断上,最新版的共识重申了包括临床症状、神经肌肉传导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接头抗体检测在内的诊断准则。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MG亚型,例如MuSK抗体阳性的MG,还可以通过检测MuSK抗体来进行诊断。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于一些MG患者来说是必要的选择。
目前,胸腺切除手术和胸腺瘤摘除术仍然是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新版共识认为,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经皮内镜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三、术前和术后管理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包括对患者的详细评估、合理管理和规划手术时间。
术前的血浆置换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预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术后的管理同样重要,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呼吸功能和肌力的评估。
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继续药物治疗(如乳果糖、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此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必要的,例如呼吸道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四、治疗策略MG的治疗策略在最新版共识中有所改变。
除了药物治疗,免疫吸附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疗法仍然是治疗MG的主要方法。
特别是对于重度MG患者,早期实施免疫吸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药物治疗方面,神经肌肉接头抗体相关的疾病(NAMT)患者常常需要常规治疗加强剂,以维持临床稳定。
五、个体化治疗2023年版共识重点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引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医疗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和讨论,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2020版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指导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一、诊断标准:1. 病史: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常有进行性肌无力症状,疲劳易感和活动后恢复缓慢等特点。
2. 体格检查:重症肌无力患者差异较大,但大多会出现眼肌麻痹和泪液分泌减少等眼部表现,以及颈肌无力和呼吸肌无力等全身表现。
3. 神经肌肉传导检查:针对神经肌肉传导方面的检查项目,包括神经肌肉传导速度、肌肉动作电位和运动单位电活动等。
4. 免疫学检查:通过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MuSK抗体和Lrp4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治疗原则:1. 发病初期的治疗:在确诊后的早期,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如新斯的明和吡拉西坦等。
此外,合理的运动和心理支持对于患者恢复也十分重要。
2. 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在疾病进入稳定期后,除继续维持治疗控制病情外,还需考虑减少激素使用以避免副作用。
此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包括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
3. 疾病进展期的治疗:若患者在维持治疗后,仍然存在严重的肌肉无力和呼吸肌无力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开展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吸附、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4. 并发症的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
因此,及时诊断并治疗这些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三、其他治疗手段:1.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肌力。
2. 急救处理:对于突然发生呼吸窘迫等急性病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选择性免疫吸附等治疗,以保证生命安全。
《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解读
㊀㊀刘宝东,医学博士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防治分会常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肺癌消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成员,北京胸外科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介入放射专业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和医疗卫生领域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㊂承担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㊂牵头制定了‘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4版㊁2018版)“㊁Expertconsensusonimage⁃guidedradiofrequencyablationofpulmonarytumors:2015and2018editions㊁‘肺部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技术专家共识(2019版)“㊁Expertconsensusworkshopreport:guidelinesforpreoperativeassistedlocalizationofsmallpulmonarynodules和‘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㊂参与制定了‘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4版㊁2017版)“㊁‘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㊁‘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㊁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image⁃guidedthermalablationofprimaryandmetastaticlungtumors(2022edition)㊁‘多原发早期肺癌诊疗专家共识“㊁‘2022纵隔及胸壁肿瘤围手术期及全程化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㊂主译‘微创胸外科手术学图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主编‘肺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和‘CT引导下肺部肿瘤热消融图谱“(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㊂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㊂㊀㊀[摘要]㊀‘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于2022年发表㊂该文围绕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型㊁手术基础㊁术前准备㊁手术适应证㊁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解读㊂㊀㊀[关键词]㊀重症肌无力;㊀外科治疗;㊀专家共识;㊀解读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46 1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6-0531-05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6.01ChineseClinicalExpertConsensusonSurgical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aninterpretation㊀LIUBao⁃dong.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㊀㊀[Abstract]㊀ChineseClinicalExpertConsensusonSurgical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waspublishedin2022.Thispaperfocusesontheclinicalclassification,surgicalbasis,preoperativepreparation,surgicalindications,surgicalmethodsandtherapeuticevaluationofmyastheniagravis.㊀㊀[Keywords]㊀Myastheniagravis;㊀Surgicaltreatment;㊀Expertconsensus;㊀Interpretation㊀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ntibody,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㊂已知80%以上的MG患者表现为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其中15% 30%为胸腺瘤[1⁃2]㊂基于MG与胸腺异常的密切关系,Blalock等[3]于1936年5月26日为1例㊃135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6月㊀第16卷㊀第6期21岁MG女性患者正中开胸切除了胸腺囊肿,1944年又对没有胸腺瘤的MG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症状明显缓解㊂从此,胸腺扩大切除术成为治疗MG较为有效的方法㊂Cataneo等[4]2018年的Meta分析中,17项回顾性研究提示手术组缓解率是药物治疗组的2 34倍,4项回顾性配对研究提示手术组缓解率是药物治疗组的4倍㊂2005年Newsom⁃Davis等[5⁃6]组织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比较手术和单纯用药(强的松)治疗非胸腺瘤MG的远期疗效,证明非胸腺瘤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3年症状改善㊂由此,胸腺切除术已成为治疗MG的首选方案㊂近年来,关于MG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血清抗体㊁微创外科手术等,目前尽管得到欧洲指南(2014)㊁英国指南(2015)㊁中国指南(2015)㊁国际指南(2016)㊁德国指南(2016)和日本指南(2018)等的推荐[1,7⁃11],但是在胸腺切除术相关的适应证㊁手术时机㊁手术方式㊁术后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达成共识㊂鉴此,由中国重症肌无力联盟柳阳春教授和刘宝东教授动议,谭群友㊁刘宝东等教授执笔,经过2年多的文献复习和准备,完成了初稿,并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反复线上讨论㊁线下函审等方式,达成并发表了‘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12]㊂据此,本文对MG的临床分型㊁手术基础㊁术前准备㊁手术适应证㊁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解读㊂1㊀临床分型目前临床常用的MG分型有改良Osserman和Genkins分型㊁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GravisFoundationofAmerica,MGFA)分型和MGFA的MG量化评分(QuantitativeMyastheniaGravis,QMG)[13]㊂前两者的分型侧重肌群受累范围程度,简单直观,易操作,但是缺少血清抗体和胸腺影像改变的评估;后者对肌群受累程度进行评价,过程繁琐,准确性也存在一定问题㊂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包括症状(symptom)分型㊁影像(imaging)分型和抗体(antibody)分型的一揽子外科分型系统(SIA分型系统),指导外科临床工作,比如手术风险评估等㊂其中症状分型需要结合部位[如肌群(动态的眼肌/四肢肌/咽喉肌/呼吸肌变化)]㊁程度(轻/中/重评分量表)和时间[如急性(6个月内)/迟发(2年以上)]等;影像分型将胸腺分为正常/萎缩㊁增生㊁肿瘤/囊肿等;抗体分型包括AchR⁃Ab阳性㊁抗横纹肌抗体[包括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specifictyrosinekinaseantibody,MuSK⁃Ab)]阳性㊁兰尼碱受体抗体(ryanodinereceptorantibody,RyR⁃Ab)和肌联蛋白抗体(Titinantibody,Titin⁃Ab)阳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anti⁃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4antibody,LRP4⁃Ab)阳性和抗体阴性等㊂2㊀手术基础2 1㊀解剖学基础㊀(1)正常胸腺:胸腺位于颈根部和前上纵隔,大小㊁形态和分布差异较大,一般为左右两叶㊂在新生儿及幼儿时期较大,为10 15g,性成熟期达到最大为25 40g,以后则开始萎缩㊂(2)胸腺分布:由于胸腺复杂的迁移方式导致了异位胸腺的广泛分布㊂正常部位的胸腺和异位胸腺组织可广泛分布于前纵隔㊁后纵隔㊁颈部甚至腹部,尤其是颈根部和前上纵隔㊂故理论上讲,完全清除异位胸腺组织是外科技术难以达到的,所谓胸腺扩大切除都是相对的㊂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手术后仍有约20%的患者病情未能缓解,以及各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14⁃16]㊂2 2㊀免疫学基础㊀(1)免疫器官:手术可能去除了启动自身免疫的胸腺肌样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抗原(acetylcholinereceptorantigen,AchR⁃Ag),去除了胸腺生发中心AchR⁃Ag致敏的T细胞和分泌AchR⁃Ab的B细胞,切除了胸腺素的来源及可能异位脂肪组织的胸腺㊂(2)动态变化:早期胸腺分泌AchR⁃Ab的B细胞被切除,血AchR⁃Ab滴度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㊂中期由于血AchR⁃Ab滴度下降,通过反馈,约1周时间,周围血B细胞合成AchR⁃Ab增加,而症状加重㊂后期定位于二级淋巴器官内(如肝㊁脾㊁淋巴结等)的T淋巴细胞可长时间进行自身免疫反应,只有当这些细胞衰亡后自身免疫反应才消失,这也可以部分解释手术后需要长期(2 4年)服药的原因,5年后有效率为70% 90%㊂3㊀术前准备3 1㊀术前检查㊀(1)免疫学检查:包括AchR⁃Ab㊁MuSK⁃Ab㊁RyR⁃Ab㊁Titin⁃Ab㊁LRP4⁃Ab㊂(2)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低频重复电刺激(repetitivenervestimu⁃lation,RNS)和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㊂(3)影像学检查:胸部CT检查以明确有无胸腺瘤存在㊂3 2㊀药物调整㊀术前应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至最小用量,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minimalmanifestationstatus,MMS)㊂患者症状最轻㊁用药量最少㊁病情最稳定时及早手术㊂MG症状严重的患者,即使高度怀疑恶性胸腺瘤,也需要先药物治疗,如丙种球蛋白㊃235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une2023,Volume16,Number6㊀㊀冲击等,待病情改善㊁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这有助于减少㊁防止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㊂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为防止患者手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术前可予丙种球蛋白等药物㊂4㊀手术适应证4 1㊀AchR⁃Ab(+)MG患者㊀(1)18岁以上伴有胸腺增生,特别是全身型合并AchR⁃Ab(+)的MG患者㊂(2)18岁及以下全身型AchR⁃Ab(+)MG青少年和儿童,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㊂欧洲指南㊁英国指南和国际指南均指出,是激素而不是胸腺切除手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1,7⁃8]㊂(3)AchR⁃Ab(-)全身型MG患者对症及免疫治疗不满意㊂(4)MuSK⁃Ab(+)MG患者对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反应好,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效果反应差,对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也不佳[5⁃6]㊂研究表明,MuSK⁃Ab(+)㊁LRP4⁃Ab(+)非胸腺瘤MG患者不适合胸腺切除术[7]㊂4 2㊀合并胸腺瘤患者㊀(1)尽早行胸腺切除术,可以降低胸腺肿瘤浸润和扩散的风险㊂(2)未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应予放疗和化疗㊂4 3㊀眼肌型MG患者㊀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仍是眼肌型MG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㊂糖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能较好地控制疾病并能减少其转化为全身型的风险㊂2014年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制定的眼肌型MG治疗指南不建议将胸腺切除术作为眼肌型MG的一线治疗手段,但在药物治疗失败时应考虑采用[3]㊂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Ⅰ型MG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改善率能达到84 6%[17⁃18]㊂5㊀手术方式为便于前瞻性研究,MGFA于1997年对MG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将手术方法概括为4大类共7种[19]㊂5 1㊀经颈部胸腺切除术(T1a㊁b)㊀1960年Crile重新推广经颈部胸腺切除术㊂同年,Cooper报道使用自制的胸骨牵开器用于经颈部胸腺切除术㊂(1)T1a:清除胸腺组织40% 50%㊂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死亡率低㊂但此法手术技术要求高,出血危险性大,难以清除胸腺下极,易残留纵隔内胸腺组织,手术效果欠佳,故目前此种手术方式已被放弃[20⁃21]㊂(2)T1b:Cooper等[22⁃23]使用自制的特殊拉钩牵开胸骨,可改善纵隔的暴露,施行了扩大经颈胸腺切除术(T1b),能够清除75% 80%的胸腺组织,手术有效率明显提高㊂(3)衍生:包括纵隔镜㊁部分胸骨劈开㊁影像辅助经颈切口㊁经颈联合剑突下切口等[24⁃26]㊂5 2㊀经胸腔镜胸腺切除术(T2a㊁b)㊀1993年Sugar⁃baker[27]和Coosemans[28]分别报道了胸腺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本体㊁包膜囊外的纵隔分叶及相邻的脂肪组织㊂(1)T2a:一般只清除单侧胸腔(左侧或右侧)的胸腺和纵隔脂肪,清除80% 85%的胸腺组织㊂一般不清除纵隔胸膜和心包前脂肪㊂其具有创伤小㊁术后疼痛轻㊁并发症少㊁住院时间短和美容等优点㊂缺点是手术需要单肺通气,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难以承受,肿块与周围组织明显浸润或胸腺粘连将增加手术难度,使手术时间延长[29⁃31]㊂2017年的一篇Meta分析认为,在并发症㊁住院时间或长期症状缓解方面,无论是左侧入路还是右侧入路,结果都无显著差异㊂但左侧入路手术损伤无名静脉的风险较高,所以临床多采用右侧入路[32]㊂(2)T2b:1994年Novellino等[33]为解决单侧入路暴露上极和切除对侧心包膈脂肪垫的技术难点,首次提出了双侧入路手术方式㊂经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VATET)一般是双侧探查,常规清除胸腺和胸腺周围脂肪,清扫上腔⁃左无名静脉后区域的脂肪组织,清扫双侧膈神经后㊁左肺门㊁主肺动脉窗脂肪组织,清扫心包心膈角周围脂肪组织;加颈部切口以清扫颈部气管前筋膜㊁甲状腺下极等处的脂肪组织[34⁃35]㊂(3)衍生: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胸腺切除术㊁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㊁胸骨下纵隔镜手术等[36⁃40]㊂5 3㊀经胸骨胸腺切除术(T3a㊁b)㊀(1)T3a:由Blalock开创的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清除胸腺和脂肪组织70% 80%,目前已经弃用㊂(2)T3b:Masaoka等[41]采用经胸骨正中劈开扩大的胸腺切除术,胸腺暴露好,能完整地切除胸腺,清除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清除胸腺和脂肪组织85% 95%㊂优点是手术野显露好,操作方便,目前仍然是大多数胸外科医师常用的手术方法㊂但该术式创伤大,切口长,破坏了胸廓及胸骨的完整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可能在颈部残留少量胸腺组织和损伤喉返神经或膈神经㊂5 4㊀经胸骨联合颈部切除术(T4)㊀Jaretzki等[14]研究发现胸腺广泛分布于颈及纵隔,故倡导 最大的 胸腺切除术(颈⁃胸联合切口,命名为Maximal)㊂该手术胸腺组织切除率达98% 100%,有效率为72% 95%,被认为是治疗MG的标准手术方式㊂按照整块切除原则(en⁃bloc原则)清除,切除范围包括胸腺㊁颈⁃纵隔胸腺组织㊁颈⁃纵隔脂肪组织㊁两侧纵隔胸膜㊁心包前脂肪组织等㊂术中注意保护喉返神经㊁膈神经㊁迷走神经[42]㊂6㊀疗效评价6 1㊀术后肌无力危象㊀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MG㊃335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6月㊀第16卷㊀第6期患者,须满足以下条件:术后机械通气支持时间>48h;或拔除气管插管后突然发生呼吸衰竭且必须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者㊂主要表现为呼吸肌无力㊁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导致的气道堵塞所引起的呼吸衰竭[43⁃44]㊂6 2㊀术后转归㊀(1)波动期(3 3月):表现为一过性显效型㊁短期不变型和一过性恶化型㊂(2)不稳定恢复期(5个月 3年8个月,平均1年8个月)㊂(3)稳定恢复期㊂6 3㊀评价标准㊀国际指南指出,至少达到MG治疗后状态(post⁃interventionstatus,PIS)评估中的MMS,同时不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伴有不超过不良反应分级(commonterminologycriteriaforadverseevents,CTCAE)1级的不良反应㊂MMS是指无MG症状或功能受限,检查可发现某些肌肉轻微无力,否则即达到缓解标准㊂缓解:指患者无MG症状或体征,可有眼睑闭合无力,但仔细检查无其他肌肉无力㊂如患者需每天口服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维持症状改善,则不属于缓解㊂总之,MG的外科治疗已经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是究竟哪些患者能够从手术中获益,哪些患者在术后可能发生肌无力危象,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SandersDB,WolfeGI,BenatarM,etal.Internationalconsensusguid⁃anceformanagementofmyastheniagravis:executivesummary[J].Neurology,2016,87(4):419-425.[2]BinksS,VincentA,PalaceJ.Myastheniagravis:aclinical⁃immunologicalupdate[J].JNeurol,2016,263(4):826-834.[3]BlalockA,MasonMF,MorganHJ,etal.Myastheniagravisandtumorsofthethymusregion:reportofacaseinwhichthetumorwasremoved[J].AnnSurg,1939,110(4):544-561.[4]CataneoAJM,FelisbertoGJr,CataneoDC.Thymectomyin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 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OrphanetJRareDis,2018,13(1):99.[5]Newsom⁃DavisJ,CutterG,WolfeGI,etal.Statusofthethymectomytrialfor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patientsreceivingpredni⁃sone[J].AnnNYAcadSci,2008,1132:344-347.[6]WolfeGI,KaminskiHJ,AbanIB,etal.Randomizedtrialofthymectomyinmyastheniagravis[J].NEnglJMed,2016,375(6):511-522.[7]KertyE,ElsaisA,ArgovZ,etal.EFNS/ENS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ocularmyasthenia[J].EurJNeurol,2014,21(5):687-693.[8]SussmanJ,FarrugiaME,MaddisonP,etal.Myastheniagravis:Asso⁃ciationofBritishNeurologistsᶄmanagementguidelines[J].PractNeurol,2015,15(3):199-206.[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1):934-940.[10]MelzerN,RuckT,FuhrP,etal.Clinicalfeatures,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asupplementtotheGuidelinesoftheGermanNeurologicalSociety[J].JNeurol,2016,263(8):1473-1494.[11]MuraiH,UtsugisawaK,NaganeY,etal.RationalefortheclinicalguidelinesformyastheniagravisinJapan[J].AnnNYAcadSci,2018,1413(1):35-40.[12]谭群友,陶绍霖,刘宝东,等.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5):529-541.[13]JaretzkiA3rd,BarohnRJ,ErnstoffRM,etal.Myastheniagravis:recommendationsforclinicalresearchstandards.TaskForceoftheMedicalScientificAdvisoryBoardoftheMyastheniaGravisFounda⁃tionofAmerica[J].Neurology,2000,55(1):16-23.[14]JaretzkiA3rd,PennAS,YoungerDS,etal. Maximal 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Results[J].JThoracCardiovascSurg,1988,95(5):747-757.[15]AshourM.Prevalenceofectopicthymictissueinmyastheniagravis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5,109(4):632-635.[16]Klimek⁃PiotrowskaW,MiziaE,KuzdzałJ,etal.Ectopicthymictissueinthemediastinum:limitationsfortheoperative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J].EurJCardiothoracSurg,2012,42(1):61-65.[17]MineoTC,AmbrogiV.OutcomesafterthymectomyinclassⅠmyas⁃theniagravis[J].JThoracCardiovascSurg,2013,145(5):1319-1324.[18]TakanamiI,AbikoT,KoizumiS.Therapeuticoutcomesinthymec⁃tomiedpatientswithmyastheniagravis[J].AnnThoracCardiovascSurg,2009,15(6):373-377.[19]JaretzkiA3rd,BarohnRJ,ErnstoffRM,etal.Myastheniagravis:recommendationsforclinicalresearchstandards.TaskForceoftheMedicalScientificAdvisoryBoardoftheMyastheniaGravisFounda⁃tionofAmerica[J].AnnThoracSurg,2000,70(1):327-334.[20]KirschnerPA,OssermanKE,KarkAE.Studiesinmyastheniagravis.Transcervicaltotalthymectomy[J].JAMA,1969,209(6):906-910.[21]PapatestasAE,GenkinsG,KornfeldP,etal.Effectsofthymectomyinmyastheniagravis[J].AnnSurg,1987,206(1):79-88.[22]CooperJD,Al⁃JilaihawaAN,PearsonFG,etal.Animprovedtech⁃niquetofacilitatetranscervical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J].AnnThoracSurg,1988,45(3):242-247.[23]KhichaSG,KaiserLR,ShragerJB.Extendedtranscervicalthymec⁃tomyinthe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J].AnnNYAcadSci,2008,1132:336-343.[24]dePerrotM,BrilV,McRaeK,etal.Impactofminimallyinvasivetrans⁃cervicalthymectomyonoutcomeinpatientswithmyastheniagravis[J].EurJCardiothoracSurg,2003,24(5):677-683.[25]BramisJ,DiamantisT,TsigrisC,etal.Video⁃assistedtranscervical㊃435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une2023,Volume16,Number6㊀㊀thymectomy[J].SurgEndosc,2004,18(10):1535-1538.[26]ZielińskiM,KuzdzałJ,SzlubowskiA,etal.Transcervical⁃subxiphoid⁃videothoracoscopic maximal thymectomy operativetechniqueandearlyresults[J].AnnThoracSurg,2004,78(2):404,409-410.[27]SugarbakerDJ.Thoracoscopyinthemanagementofanteriormedi⁃astinalmasses[J].AnnThoracSurg,1993,56(3):653-656.[28]CoosemansW,LerutTE,VanRaemdonckDE.Thoracoscopicsur⁃gery:theBelgianexperience[J].AnnThoracSurg,1993,56(3):721-730.[29]RoviaroG,RebuffatC,VaroliF,etal.Videothoracoscopicexcisionofmediastinalmasses:indicationsandtechnique[J].AnnThoracSurg,1994,58(6):1679-1684.[30]YimAP,KayRL,HoJK.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J].Chest,1995,108(5):1440-1443.[31]MackMJ,LandreneauRJ,YimAP,etal.Resultsofvideo⁃assistedthymectomyinpatientswithmyastheniagravis[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6,112(5):1352-1360.[32]ElsayedHH,GamalM,RaslanS,etal.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thymectomyfor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aright⁃sidedorleft⁃sidedapproach?[J].InteractCardiovascThoracSurg,2017,25(4):651-653.[33]NovellinoL,LongoniM,SpinelliL,etal. Extended thymectomy,withoutsternotomy,performedbycervicotomyandthoracoscopictech⁃niqueinthetreatmentofmyastheniagravis[J].IntSurg,1994,79(4):378-381.[34]PompeoE,TacconiF,MassaR,etal.Long⁃termoutcomeof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for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J].EurJCardiothoracSurg,2009,36(1):164-169.[35]MantegazzaR,BaggiF,BernasconiP,etal.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andextendedtranssternalthymectomy(T⁃3b)in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patients:remissionafter6yearsoffollow⁃up[J].JNeurolSci,2003,212(1⁃2):31-36.[36]ReaF,BortolottiL,GirardiR,etal.Thoracoscopicthymectomywiththe daVinci surgicalsysteminpatientwithmyastheniagravis[J].InteractCardiovascThoracSurg,2003,2(1):70-72.[37]AshtonRCJr,McGinnisKM,ConneryCP,etal.Totallyendoscopicrobotic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J].AnnThoracSurg,2003,75(2):569-571.[38]HsuCP,ChuangCY,HsuNY,etal.Comparisonbetweentherightsideandsubxiphoidbilateralapproachesinperforming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J].SurgEndosc,2004,18(5):821-824.[39]UchiyamaA,ShimizuS,MuraiH,etal.Infrasternalmediastinoscopicthymectomyinmyastheniagravis:surgicalresultsin23patients[J].AnnThoracSurg,2001,72(6):1902-1905.[40]WuL,LinL,LiuM,etal.Subxiphoiduniportal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J].JThoracDis,2015,7(9):1658-1660.[41]MasaokaA,YamakawaY,NiwaH,etal.Extendedthymectomyformyastheniagravispatients:a20⁃yearreview[J].AnnThoracSurg,1996,62(3):853-859.[42]BulkleyGB,BassKN,StephensonGR,etal.Extendedcervicomedi⁃astinalthymectomyintheintegratedmanagementofmyastheniagravis[J].AnnSurg,1997,226(3):324-335.[43]刘㊀刚,刘双林,王美菊,等.机械通气困难撤机/延迟撤机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与解决策略[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4):329-332.[44]刘宝东,张㊀毅,苏㊀雷,等.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2):195-198.[收稿日期㊀2023-01-18][本文编辑㊀吕文娟㊀余㊀军]本文引用格式刘宝东.‘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6):531-535.㊃535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3年㊀6月㊀第16卷㊀第6期。
2024中国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4中国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是对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反应有限、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易反复、难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类疾病。
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罕见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罕见病联盟重症肌无力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的相关专家基千当前最佳循证证据,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并制订了中国难治性gMG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内容包括难治性gMG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抗体复核、合并疾病鉴别及治疗等。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尽管大部分患者在常规免疫治疗(激素和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下可明显改善症状,但仍有10%~20%的患者对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反应有限,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易反复,难以达到症状缓解或微小状态(minimal manifestation status)的治疗目标,被称为难治性MG,其住院苹病死翠机械通气使用率更高,医疗花费更多。
难治性gMG的诊断标准一、基本条件l.符合中国MG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中的诊断标准。
2.患者的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DL)评分习6分,且眼肌评分小千总分50%。
二诊断条件l.足量足疗程使用至少2种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及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后,干预后状态(PIS)为无变化或加重。
2.足量足疗程使用至少2种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后,PIS为改善,但MG -ADL评分仍;;;;.6分且至少持续半年。
3.足量足疗程使用至少2种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后,PIS为缓解或改善,但在规律减量免疫治疗药物过程中,仍有每年;;;;.2次的疾病症状加重(M G -ADL评分;;;;.6分)。
4.发生危象后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和大剂量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等多种免疫治疗且积极控制感染后,仍因MG所致呼吸肌无力而无法脱机拔管超过14d的患者。
2020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0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重症肌无力(mya sthen ia gra vi s,M G)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n eu ro mu scul a r j un ctio n,NM 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a cetyl cho lin e receptor,AChR)抗体是最常见的致病性抗体;此外,针对突触后膜其他组分,包括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cl e-speci fi c recepto r tyrosin e k ina se,Mu S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 w-densi ty li popro tein receptor-rela ted pro tei n 4,LRP4)及兰尼碱受体(R yR)等抗体陆续被发现参与M G发病,这些抗体可干扰AChR聚集、影响AChR功能及NM J信号传递。
目前,M G的治疗仍以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 trav enou s i mmun ogl obu lin s,I VI G)、血浆置换(pl asma excha nge,PE)以及胸腺切除为主。
M G全球患病率为(150-250)/百万,预估年发病率为(4-10)/百万。
我国M G发病率约为0.68/10万,女性发病率略高;住院死亡率为14.69‰,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
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30岁和50岁左右呈现发病双峰,中国儿童及青少年M G(juv enil e myastheni a grav is,JM G)患病高达50%,构成第3个发病高峰;J M G以眼肌型为主,很少向全身型转化。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70-7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
近年来,在M G诊疗方面取得了众多进展,积累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为此,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基于近5年国内外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参考相关国际指南,反复讨论,在对中国M G诊治指南(2015)更新修订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一、概述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出现骨骼肌无力。
此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10~35岁为多见。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眼睑下垂等肌无力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肌肉无力,甚至危及生命。
二、诊断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肌无力症状,包括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发展及治疗经过。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感觉功能及腱反射等。
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便秘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如AChR抗体、MuSK抗体等,以明确诊断。
4、电生理检查:进行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观察是否有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
5、胸部CT检查:了解是否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等胸腺病变。
三、治疗1、药物治疗: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等,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症状。
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2、胸腺治疗:对于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治疗。
3、血浆置换: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4、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合并感染或其他免疫疾病的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5、呼吸支持: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呼吸支持,如使用呼吸机等。
6、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理疗、按摩等,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四、护理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呼吸道护理: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灰尘、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5、康复护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肌肉及关节,避免受伤。
2022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全文)
2022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中国临床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致认为胸腺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胸腺切除手术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MG 临床表现和分型的多样性、胸腺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手术入路的可选择性等,胸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径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疗效评价等仍存在争议。
鉴于此,由24位从事MG外科治疗的中国胸外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经反复投票、咨询和修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本共识,并给出29条推荐,旨在为目前正在或即将开展MG 手术的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规范MG外科的诊疗行为,以提高诊治MG 的水平。
正文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信号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MG主要以复视、上眼睑下垂为早期表现,逐渐发展为四肢、躯体以及呼吸肌无力,亦有部分以全身症状为起始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
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MG全球患病率为150/100万~250/100万,预估年发病率为4/100万~10/100万,没有种族和地区性差异[3]。
M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一致认为胸腺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4-5]。
1939年报道首例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改善MG患者症状,随后胸腺切除术治疗MG在国内外各单位被推广应用[5-7]。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8-9]提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较单纯药物治疗MG的远期疗效更优。
胸腺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10]提示:17项研究中手术组MG症状缓解率是药物治疗组的2.34倍,4项研究中手术组缓解率是药物治疗组的4倍。
重症肌无力症诊断治疗指南
重症肌无力症诊断治疗指南【概述】重症肌无力(MG)是以横纹肌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92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病。
MG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作用于横纹肌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由于突触处传导的安全系数降低而致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l晦床表现为活动后横纹肌无力、容易疲劳、休息后可以缓解。
这种疾病并不多见,其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女性多见于20~30岁,男性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2。
重症肌无力除累及横纹肌外,还存在胸腺的病理改变,观察发现;80%~90%的MG患者胸腺有病理学异常,其中65%~75%的患者伴有胸腺滤泡增生,接近10%的患者伴有胸腺瘤,其他lo%~20%的MG患者表现为胸腺萎缩。
胸腺瘤一般由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组成,鼯性或恶性主要靠肉眼判断肿瘤是否累及周围组织、胸膜及心包。
胸腺瘤多发现在>30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男性居多。
儿童和青少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为胸腺增生。
在光镜下观察到有癌特征的胸腺癌甚为少见。
近年的研究发现正常胸腺内有多种细胞,包括肌样上皮细胞(Myoid cell)、胸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胞均能表达AchR,结构完全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相同,但在蛋白水平AchR表达则仅见于胸腺肌样上皮细胞,这种细胞主要位于胸腺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区,其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点是细胞内含有横纹肌肌管。
生理情况下,Ac}水与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耐受,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AchRab,目前尚不知道MC;时如何破坏已经形成的自身耐受,激发自身免疫反应。
胸腺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缓解的原因,可能是:①去除了启动自身免疫的胸腺肌样细胞表面新的抗原决定簇;②去除了乙酰胆碱受体致敏的T细胞;③去除了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B细胞;④去除了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其他胸腺因素。
但有些重症肌无力病例胸腺切除效果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D胸腺切除不完全.如残留异位胸腺;②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损伤已不可逆;③在胸腺外,位于脾脏和周围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群仍有类似胸腺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AChR抗体在疾病监 测中的应用
定期监测AChR抗体滴度变化可反 映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有助 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
MuSK抗体检测
01
MuSK抗体检测方 法
MuSK抗体检测主要采用CBA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
02
MuSK抗体与临床 表型关系
MuSK抗体阳性患者多表现为严 重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且常伴有 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症肌无力的自身免疫机制,探 索新的自身抗体标志物,为实验室诊断提供更多 的选择。
提高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不断改进和优化现有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
3
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实验室诊断的标 准化建设,确保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电生理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
RNS是MG的敏感检测方法之一,通过低频和高频刺激神经,观察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递减程度,以判断神经肌 肉接头处的传导功能。
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
SFEMG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到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对于MG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具有重要价值。
自身抗体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针对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是重症肌无力诊断的重要手段。
制定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对于规范实验室检测流程、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肌无力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 发病,女性略高于男性,绝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可以维持正常生 活。
AChR抗体
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与AChR结合后激 活补体和免疫细胞,导致AChR破坏和突触后膜损伤。
最新: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最新: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信号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MG患者呈现波动性的骨骼肌疲劳无力症状,而自身抗体检测是国内外MG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
目前,MG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或骨骼肌胞质成分相关的自身抗体达10余种,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RP4)抗体、连接素(titin)抗体、兰尼碱受体(RyR)抗体、聚集蛋白(agrin)抗体、Kv1.4抗体、ColQ蛋白抗体、皮质蛋白(cortactin)抗体、胶原(collagenXIII)抗体和突触受体关联蛋白(rapsyn)抗体等。
欧美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将AChR和MuSK 抗体作为临床表现高度提示MG患者的首选诊断指标,抗体阴性患者再进行其他辅助诊断如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来进行MG诊断。
我国MG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提到在患者具有典型MG临床特征(波动性肌无力)的基础上,满足药理学检查、电生理学特征以及血清抗AChR 和MuSK 等抗体检测中的任意1 项即可作出MG诊断。
因此,抗AChR 和MuSK抗体是国内外MG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指标。
在实验室检测中,AChR和MuSK抗体具有多种检测方法学。
本专家共识结合当前MG 自身抗体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对MG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学选择给出指导性建议。
1、AChR和MuSK抗体检测方法学概况对于AChR抗体和MuSK抗体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沉淀法(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IP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cell⁃based assay,CBA),既往研究表明这些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存在客观差异。
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管理专家共识
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管理专家共识(2024)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无力危象(MC)是MG患者的最严重状态,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如能及时识别和干预MG危象前状态,阻止疾病向MC进展,其临床意义重大。
然而MG危象前状态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对其治疗管理亦缺乏高级别证据。
为此,中国MG协作组专家基于新近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围绕MG危象前状态的早期识别、诊断标准、治疗干预及随访管理等形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改善MG危象前状态的管理及预后提供参考。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由针对乙酰胆碱受体、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等跨膜蛋白的自身抗体影响NMJ 突触传递所致。
肌无力危象是MG患者最严重的临床状态,以进行性呼吸困难而需要依赖呼吸支持为临床特点。
MC是MG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创通气比例可高达61.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1 d,MC患者在院病死率达5%~10%,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1危象前状态的判定标准及“预警征”1.1 危象前状态的判定标准患者在短期内(≤2周)出现延髓肌或呼吸肌相关症状明显进展;且符合MGFA Ⅳb或MG定量评分延髓肌单项评分为3分或呼吸肌评分2分,或延髓肌+呼吸肌评分≥4分。
1.2 出现危象前状态的“预警征”根据临床经验和共识,一些临床迹象提示MG患者具有进展为危象前状态的可能,可称为“预警征”。
MG患者若在2周内出现以下症状的新发或急性加重,则可视为危象前状态的“预警征”,见表1。
推荐意见1:MG危象前状态的诊断应同时满足2项:①延髓肌或呼吸肌相关症状快速进展(≤2周);②MGFA分型Ⅳb,或QMG评分延髓肌单项评分为3分或呼吸肌评分2分,或延髓肌+呼吸肌评分≥4分。
推荐意见2:出现危象前状态“预警征”的患者需接受严密评估与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常规吞咽功能(如洼田饮水试验,等)及呼吸功能评估(单次呼吸试验、指脉氧饱和度、肺活量,等)、MG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或QMG评分、血气分析,等。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2020年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Neurology在线发表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1],这是继2016年发表首个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后第一次更新。
让我们一起抢先看一下2020版共识指南的重点内容。
此次共识指南依旧由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the 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任命的工作组专家来制定,与2016年指南制定时不同,此次工作组增加了一名来自南美的新成员。
新共识指南更新的推荐主题根据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治疗研究筛选出来。
工作组专家对各个主题进行了3轮匿名电子邮件投票,每项推荐内容均进行打分,满分9分。
其中,1-3分:不适当;4-6分:不确定;7-9分:适当。
因此这版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项推荐内容后面均附有专家打分的中位数和范围。
本次指南更新的6个主题如下:胸腺切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伊库丽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证据质量低,体育锻炼这一主题被排除了)我们将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各个主题的新增推荐意见,以便大家理解这些推荐意见背后的临床问题有更多认识和思考。
Q1:非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有必要切除胸腺吗?应该该选择哪种胸腺切除方式?AChR-Ab阴性或者其他抗体阳性的MG患者呢?指南对“胸腺切除”的推荐1a.年龄18-50岁的非胸腺瘤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应当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来改善临床结局,进而使免疫治疗需求和疾病恶化导致的住院需求最小化。
(中位评分:9,范围:2-9)1b.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如果最开始的足量免疫抑制治疗无反应或者发生难以耐受的治疗副反应,强烈考虑胸腺切除术。
(中位评分:9,范围:5-9)2.MG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是择期的,并且应当在患者稳定、安全的时候进行,因为术后的疼痛和机械因素可能限制呼吸功能。
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
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2020年门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发布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该共识指南基于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对2016 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旨在指导世界各地临床医生的重症肌无力管理策略。
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是首个的重症肌无力国际共识指南,对其中的指南要点进行总结。
2016年重症肌无力治疗最新国际共识出炉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解读制定背景2013年10月,美国Myasthenia Gravis基全会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来制定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指南,并召集了一个由15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
RAND / UCLA适当性方法用于制定涉及七个治疗主题的共识性建议。
2019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重新召集,并增加了一名南美代表成员。
该小组对所有先前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审核,并根据近期文献对需要纳入或更新的主题制定了新的共识建议。
多达三回合的匿名电子邮件投票用于达成共识,并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对建议进行了修改。
指南更新的部分包括胸腺切除术;针对利妥昔单抗、依库丽单抗和甲氨蝶吟的使用以及眼型MG的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的MG提出了新的建议。
在本指南共识中,经过三轮投票后未能达成共识的建议被删除。
专家小组以9分制对每项建议进行评分(「3 :不适当,4-6 :不确定,7-9 :适当),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共识指南中的主要内容>胸腺切除术推荐意见:1a•对于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r非胸腺性,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应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以改善临床结局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治疗的需求或住院率(中位数9 •范@2-9)0 1b.如果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对最初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该疗法产生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则应强烈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中位数9 ,范圉5-9) 02・MG胸腺切除术是择期手术,应在患者稳定且安全(不会因术后疼痛和机械因素限制呼吸功能)的倩况下进行(中位数9,范圉9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极少部分MG患者由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RP4)抗体介导。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
年平均发病率为(8.0-20.0)/10万人。
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
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50岁男女发病率相当;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和分类一、临床表现: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
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脑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
经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无力。
部分患者短期内出现全身肌肉收缩无力,甚至发生肌无力危象。
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眼外肌无力所致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患者;还可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双侧上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
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正常。
面肌受累可致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苦笑或呈肌病面容。
咀嚼肌受累可致咀嚼困难。
咽喉肌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鼻音、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
颈肌受累,以屈肌为著,出现头颈活动障碍、抬头困难或不能。
肢体各组肌群均可出现肌无力症状,以近端为著。
呼吸肌无力可致呼吸困难、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危象,需行人工辅助呼吸。
二、临床分类根据改良的Osserman分型分为:1.I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2年之内其他肌群不受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
2020年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发布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该共识指南基于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对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旨在指导世界各地临床医生的重症肌无力管理策略。
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是首个的重症肌无力国际共识指南,对其中的指南要点进行总结。
2016年重症肌无力治疗最新国际共识出炉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解读
制定背景
2013年10月,美国Myasthenia Gravis基金会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来制定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指南,并召集了一个由15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
RAND / UCLA适当性方法用于制定涉及七个治疗主题的共识性建议。
2019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重新召集,并增加了一名南美代表成员。
该小组对所有先前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审核,并根据近期文献对需要纳入或更新的主题制定了新的共识建议。
多达三回合的匿名电子邮件投票用于达成共识,并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对建议进行了修改。
指南更新的部分包括胸腺切除术;针对利妥昔单抗、依库
丽单抗和甲氨蝶呤的使用以及眼型MG的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的MG提出了新的建议。
在本指南共识中,经过三轮投票后未能达成共识的建议被删除。
专家小组以9分制对每项建议进行评分(1-3:不适当,4-6:不确定,7-9:适当),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共识指南中的主要内容
➤胸腺切除术
推荐意见:
1a.对于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非胸腺性,AChR-Ab+全身性MG 患者,应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以改善临床结局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治疗的需求或住院率(中位数9,范围2-9)。
1b.如果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对最初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该疗法产生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则应强烈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中位数9,范围5-9)。
2. MG胸腺切除术是择期手术,应在患者稳定且安全(不会因术后疼痛和机械因素限制呼吸功能)的情况下进行(中位数9,范围9)。
3. 内窥镜和机器人进行胸腺切除术的方法越来越多,并且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
根据不同研究的比较,侵入性较低的胸
腺切除术方法似乎产生的结果与更具侵入性的方法相似(中位数9,范围4-9)(与2016年共识指南相同)。
4. AChR-Ab-全身性MG患者对免疫抑制(IS)治疗反应不佳,或者为了避免/最小化IS治疗无法忍受的不良反应,则可以考虑胸腺切除术。
当前的证据不支持MuS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或凝集素抗体作为胸腺切除的指征(中位数9,范围6-9)(与2016年共识指南相同)。
➤眼肌型MG
推荐意见:
1.如果患者的眼轻瘫或上睑下垂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无反应,则应考虑IS治疗(中位数9,范围7-9)。
2. 皮质类固醇应作为眼肌型MG的初始IS药物。
当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无效、有禁忌或不耐受时,可能需要非类固醇的IS药物(中位数9,范围6-9)。
3. 来自单个小型RCT的数据表明,低剂量皮质类固醇可能对眼肌型MG有效,并且可以避免高剂量皮质类固醇相关的副作用(中位数9,范围4-9)。
4.AChR-Ab+眼肌型MG患者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或者不愿意接受IS治疗,或者对IS药物有禁忌症或无效时可以考虑胸腺切除术(中位数8,范围5-9)。
➤利妥昔单抗
推荐意见:
1. 对于初始免疫治疗反应不理想的MuSK-Ab+MG患者,应将利妥昔单抗视为早期治疗选择(中位数9,范围4-9)(与2016年共识指南相同)。
2. 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AChR-Ab+MG患者中的疗效尚不确定。
如果患者对IS无反应或不耐受其他IS药物,则可以考虑使用(中位数8,范围4-9)。
➤甲氨蝶呤
推荐意见:
1. 虽然缺乏RCT的证据,对于全身性MG,在没有更好的RCT数据支持他们对非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不耐受或无反应前,可视口服甲氨蝶呤为非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中位数9,范围5-9)。
➤依库丽单抗
推荐意见:
1. 严重的、难治性AChR-Ab+全身MG患者应考虑使用依库丽单抗(中位数9,范围2-9)。
2. 依库丽单抗在MG治疗中的作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
在获得新的数据之前,建议在尝试其他免疫疗法未能达到治疗目标时应先考虑依库丽单抗(中位数9,范围5-9)。
3. 在使用依库丽单抗治疗之前,应遵循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建议或其他有关针对流脑免疫治疗的指南(中位数9,范围8-9)。
4. 未来的研究应包括评估达到和维持治疗目标所需的依库丽单抗治疗的持续时间,以及其在其他MG人群(伴胸腺瘤MG、血清阴性MG)以及疾病的其他阶段(MG危象、恶化,非难治性AChR-Ab + MG的早期治疗)中的疗效(中位数8,范围4-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推荐意见:
1. 应与准备使用ICI的患者讨论MG和其他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中位数9,范围5-9)。
2.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或反对在无MG患者中在开始ICI之前检测AChR抗体的意义(中位数8,范围7-9)。
3. ICI相关的MG通常很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很高(中位数8,范围5-9)。
4. 至少在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最少症状状况或更佳)中,预先存在的MG并不构成使用ICI的绝对禁忌证。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a.考虑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避免联合治疗(谨慎使用CTLA-4联合抗PD1 / PD-L1单克隆抗体)可能是谨慎的做法。
b.必须进行严格的临床监测,尤其是对呼吸和延髓功能的监测。
c.尽管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对ICI的治疗反应似乎不太令人满意,但应维持MG治疗,在ICI治疗之前MG缓解的患者甚至可以重新开始MG治疗(中位数8,范围5-9)。
5. 在ICIs中出现明显MG的患者可能需要大剂量类固醇与血浆置换或IVIg联合进行积极治疗。
撤回ICI的决定由肿瘤状态决定(中位数8,范围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