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基本知识点9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6a7d649b307e87101f69696.png)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9f37c783968011ca2009109.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思考与训练】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为0℃,将为100℃,为1℃。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常用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被测物体温度高低,选择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又不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再读数值。
(4)观察温度时应保持;(5)读数时,视线要与。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1)甲温度计示数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示数是;(4)丁温度计的示数是。
7.0℃的冰和0℃的水的温度相比A.0℃的水温度低B.两者温度相同C.0℃的水温度高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分钟。
(3)图线AB线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4)图线BC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5)图线CD段所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其中是晶体溶液,该晶体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晶体的熔点是。
10.根据现象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雾的生成是过程;(2)冬天玻璃内表面结成冰花是过程;(3)铁水铸成机座是过程;(4)用旧的白炽灯壁变黑是过程;(5)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过程;(6)封冻的湖面解冻是过程;(7)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过程;(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过程;(9)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过程。
甲乙丙丁11.所有的气体采用的方法都可以液化,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12.在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和三种物态变化。
1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试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4.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A.冬天雪地上的钢板一定比木板凉B.冰一定比水凉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D.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低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水A.部分熔化B.全部熔化C.熔化一半D.不会熔化16.夏天,打开电风扇,人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的风降低了周围的温度C.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热量D.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了人体的热量,吸热致冷,所以人感到凉快。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https://img.taocdn.com/s3/m/17cce4503c1ec5da50e270c8.png)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f271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0.png)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热现象及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
1. 热传导(1) 定义: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2) 具体表现:热传导有两个显著特点:热传导是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热量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3)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热传导能力强。
(4) 应用:利用热传导性质制作保温材料;热传导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热辐射(1) 定义:热辐射是物质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2) 特点:热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热辐射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不受传播物质的影响。
(3)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吸收全部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黑体辐射的特点是发射出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4) 热辐射的应用:太阳能利用、红外线热成像等。
3. 热膨胀(1) 定义:物体受热后变大的现象。
(2) 膨胀的原因:物体受热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物体体积的增大。
(3)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的关系:面膨胀和体膨胀是线膨胀的延伸,线膨胀是面膨胀和体膨胀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4) 利用热膨胀制作的实际应用:例如膨胀节、浮体热敏元件、温度计等。
4. 物质的三态变化(1) 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能够较自由地运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受容器限制。
(3) 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小,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能够高速运动,不受容器限制。
(4) 凝固、熔化和沸腾的区别: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5) 法氏度和摄氏度的转换关系:摄氏度 = (法氏度 - 32)× 5/9;法氏度 = 摄氏度× 9/5 + 32。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1318e4102de2bd9605882b.png)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36fb2e36edb6f1afe001f4b.png)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公式:=m(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吸=放即cm(t-t0)= m联合解题。
(一)燃料及热值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得到的内能。
2。
相同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燃料的一种特性.3。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符号:单位:J/kg意义:煤油=4。
6107J/kg表示:1kg煤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
6 107J公式:=m.其中m的单位为kg,表示热量,单位为J,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某种燃料的热值不与这种燃料的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5.炉子的效率是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n=有/总。
因为燃料经常不能完全燃烧并且被有效利用的部分又比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所以炉子的效率总是小于1.6.提高炉子的效率的方法:1)尽可能的让燃料充分燃烧。
2)尽可能的让热量散失减小。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比热容概念与意义: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计算公式:吸=Cm(t-t0),放=Cm(t0-t)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内能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梳理
![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866d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梳理一、引言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物理考试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本文对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教材结构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电磁现象和现代物理。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和实验,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梳理1. 机械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公式。
(2)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公式。
(3)相对运动: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意义,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2)声音的特性: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等特性,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能够运用其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 热现象(1)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热量: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
(3)内能: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4)热机: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 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光的反射:理解光的反射的定律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的定律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4)透镜成像: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 电磁现象(1)电流和电路: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电路图的画法和分析方法。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c7f82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9.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等核心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2. 功与能:理解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3. 动量:理解动量的基本概念,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热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了解热平衡状态。
2. 内能与热量转化: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热量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光的性质:理解光的波长、频率、速度等性质,了解光谱的概念。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电磁等概念。
1. 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电阻与欧姆定律: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功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的电功和功率。
4. 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电磁现象。
五、声学知识点声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感知等知识的理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物理注重学生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中考物理复习 热现象的3类考点
![中考物理复习 热现象的3类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3049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其次是液态,固态的能量最低;由能量低的到能量高的要吸热,由能量高的到能量
低的要放热。
考点加油站
例1(1) 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
凝固
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______成小冰晶。
凝华
(2)自然降雪: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______成微小的冰晶,这些
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例2 右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
− ℃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吸收
凝固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例3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
B.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燃料的热值
D.所有燃料的热值大小都一样
10.(多选)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境。以下事
例中与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ABD )
A.一天中,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有人中暑时,常在其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汽化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
放出
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2.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的三位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
熔化
升华
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______、汽化和______等变化。
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A )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4455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https://img.taocdn.com/s3/m/9253bc1ca300a6c30c229f39.png)
理解
①热传递必须在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时进行,但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
②热传递不仅可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还可使物态发生变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传递给物体的热量不一定使物体温度变化,如萘的熔解过程;因此说“物体吸收热量多,温度变化不一定大”、“物体的温度高,放出的热量也不一定多”
能量转化和守恒
内容
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理解
通过做功使能量转化,做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通过传递能量可以转移;(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能量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
P2-2-3、内能的利用:
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P2-2-2、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分子动理论
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
①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不连续的)分子组成;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极小;
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温度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正确解释
物态变化
分类
液化现象(气态→液态)
升华现象(固态→气态)
凝华现象(气态→固态)
例子
①云、雨、雾、露的形成;
②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③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呵气”;
④烧开水时的“白气”。
①卫生球的消失;
②冻衣服晾干;
③用久灯泡,灯丝变细。
①雪、霜、雾淞的形成;
定义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46479355727a5e9856a6137.png)
科学探究:
右图是学校科技小组同学 所做的一个物理实验。 ①水在烧瓶中发生的是 什么物态变化?②在右 边试管中将会发现什么? ③温度计示数将会怎样 变化?为什么?
霜
雾凇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1)碘的升华与凝华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沸腾
发生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的内部 和表面 剧烈 沸腾对外吸热 沸腾时温度不变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 蒸发吸收自身热量温 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发生程度
温度变化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如图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小明 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 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 下表:
讨论: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
说法有道理吗?
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D )
A.
温度t℃ /
B.
温度t℃ /
0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温度t℃ /
温度t℃ /
C.
0
D.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露
雾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7b2c58558fafab068dc0292.png)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 14 minC.在ab 段处于固态D.在bc 段不吸热,温度不变5 .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热现象1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 C.冰雪熔化了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3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图16.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一凝固 B.树上的雾淞一一凝华C.草叶上的露珠一一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一一升华7.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8.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8.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9.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图2A.图2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B.图2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图2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D.图2 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10.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图3A.滑下滑梯B .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空气点火1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2.下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无暇的冰飘渺的雾震重的霜飞舞的雪图4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3.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14.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6 .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
中考物理涉及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涉及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8f52b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f.png)
中考物理涉及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要总结,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涉及的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大小和方向。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 \times g \)。
3.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5.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公式为\( P = \frac{F}{A} \)。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相等。
7. 杠杆原理:力臂与力的关系,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内能的转移量。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4.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电学部分:1.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2.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
3.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4.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基本定律,公式为\( V =I \times R \)。
5. 串联与并联: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6. 电功率:电能转换的速率,公式为\( P = V \times I \)。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的返回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的改变。
4.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反射光形成的虚像。
5.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作用。
原子物理学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3.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4. 放射性:某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释放能量和粒子。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cfffaeeff9aef8951e06a5.png)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中考物理知识点:热量1.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是一个随热传递过程的发生而存在的物理量,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因此,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来描述热量。
2.热量的符号:Q3.热量的单位:焦(符号:J)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吸热:Q吸=cm(t-t0)放热:Q放=cm(t0-t)△t—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t0—初温t—末温5.对公式Q=cm△t的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c、m、△t与Q之间是多因一果的关系,而不是一因一果的关系。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传递1.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3.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4.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5.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性质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4.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45d2d7312b3169a551a419.png)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知识结构重点难点1.热现象⑴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冷热是跟人体的主观感觉有关的概念。
准确地确定温度须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温标为摄氏温标。
(2)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有六个,图示如下:六个过程里,从固态向气态变化的三过程,无论是直接还是经过液态,都是吸热过程;而从气态向固态变化的三个过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但要注意它们的异同。
可通过下表加以对比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
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l℃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比热容可以计算物体因温度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即:。
4.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5.能的利用、热机⑴燃烧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⑵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中考命题预测全部热学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各地不—,大体在10%到20%之间。
其中以14%以下者居多。
少于10%和多于20%者都极少。
这是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大体与课时比例相当。
故在今后中考中,将会保持这种比例。
物态变化在热学知识中,大体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部分知识多介绍现象,作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以识别现象为主。
蒸发和沸腾是各地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有相当数量的中考题出在这里。
在今后的中考中,它仍将是考查关注的热点。
归纳总结中考的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
其中温度计作为热学的一个基本测量仪器常考查它的读数、使用注意事项。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46b0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2.png)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一、热现象1.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导热:热直接由物质的高温区传到低温区,如金属导热、液体导热、气体导热等。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如气体、液体的对流传热。
辐射:热通过空间的辐射传递,如太阳辐射的热能、火焰辐射的热能等。
2. 热传递规律:热传递的速率与传热材料的导热性质、温度差、传热距离以及传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3. 热传递公式:热传导速率Q=λ×A×ΔT/Δx,其中Q为热传导速率,λ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热距离。
4.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导热性质、导热面积、温度差、传热距离等。
5. 热膨胀现象:物体受热后由于温度的增加而体积膨胀,反之亦然。
6.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7. 保温材料的应用:选择导热性能较小的材料作为保温层,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物态变化1. 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分子运动缓慢,分子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液态:分子运动较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可以流动。
气态:分子运动极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2. 熔化(固态转液态)、凝固(液态转固态)、汽化(液态转气态)、凝结(气态转液态)、升华(固态直接转气态)、凝华(气态直接转固态)。
3. 引起物态变化的因素:温度变化、压强变化。
4.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物理量:熔点、凝固点、沸点、气化热、凝结热、升华热等。
5.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公式:Q=m×L,其中Q为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L为物质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换热方程1. Q=m×c×ΔT,Q为热量(单位:焦耳),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c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J/(kg·°C)或J/(g·°C)),Δ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
2. m×c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4da6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b.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与重量- 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 弹力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4. 力的平衡与杠杆原理- 力的平衡- 杠杆原理- 力矩5.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平衡2. 物质的相变- 熔化与凝固- 蒸发与凝结- 沸腾与凝固3.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 折射现象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凹面镜和凸面镜3. 光的折射- 透镜的成像规律 - 透镜的应用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与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与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 欧姆定律- 电功率的计算 - 电能的计算4. 磁场- 磁场的概念- 磁极与磁力线 - 电磁感应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声波的传播- 声速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波的应用- 声波的能量- 声波的利用六、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放射性现象2.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质能等价3. 量子物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七、实验探究1. 基本实验操作- 测量工具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2. 典型实验-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测量电阻和电功率- 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响度3.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和能的知识点:
一、热机
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二、比热容
1.比热容概念与意义:
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2.比热容特性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三、内能基本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四、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五、能量守恒定律
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
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