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优秀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导学案
《溜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二.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
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细读感悟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写作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7《溜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顺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4.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说中张扬的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重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课文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两岸是万丈悬崖,中间是奔腾而下、怒吼咆哮的怒江激流,这天险,只有雄鹰才能飞越,寻常人看一眼就胆战心惊。
然而,在这难以架桥,无法横渡的地方,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怒江两岸人民,却凭借一条竹索轻松划江而过,乱云飞渡仍从容,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溜索那种“命悬一线”的刺激。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顺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4.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说中张扬的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作家。
文化寻根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
主要作品有小说《》《树王》《孩子王》,散文《威尼斯日记》等。
2.字词积累(1)重点字音锱铢()滇西()盘桓()迟疑()俯身()顷刻()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绞()探视( ) 跺( ) 呕( )(2)词语释义桓: 。
蓦地: 。
探视: 。
顷刻: 。
千钧之力: 。
锱铢: 。
战战兢兢:。
四、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中心事件展开叙述?2.按照“溜索前”“溜索中”“溜索后”的叙事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3.本文虽然是一篇小说,但与我们读过的其他小说,如《变色龙》相比较,其在情节推进上有什么不同?五、细读感悟1.浏览“溜索前”“溜索后”两部分内容,用原文中的词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7溜索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9
7 溜索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散文化的特点。
3.揣摩语言,感受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滇.西( ) 盘桓.( ) 锱铢..( )闷.雷( ) 战战兢.兢( ) 黏.汗( )2.这篇文章作者是,他原名,代表作有小说等。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3.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1)(2)我们发现自己处在垂悬的江边壁顶上,深远、喧腾的怒江让我们心颤不已。
(3)(4)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极其利索地溜索。
(5)剩下的汉子也决定溜索。
(6)(7)最后首领和我溜索,我溜索时心惊胆战,溜过后又激动、惊奇。
(8)我发觉首领呼出响哨飞跃下索头走到跟前。
(9)4.文中写首领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首领形象。
三、品析语言,深入理解5.找出文中描写峡谷险峻气势的语句,分析其表达特色。
6.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四、类文阅读,拓展认识7.阅读阿城《峡谷》(原文见“作业”部分),完成后面的问题。
(1)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diān huán zīzhūmèn jīng nián2.阿城钟阿城《棋王》《遍地风流》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3.(1)距离怒江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紧。
最后抵达江边人牛都被吓得屏气腿颤。
(3)首领稳坐在沉静的马上沉着带领慌神的驮队向峡上绳索进发。
(6)汉子们将吓得精神几近崩溃的牛群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9)溜索后,惊魂未定的我感觉牛们和我都长出了一口气,我又感觉到了闷雷声。
4.【原文相关语段重现】第三自然段:……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7 《溜 索》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7 《溜索》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溜索》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录: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确:马帮的首领。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图片里就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怒江大峡谷是非常高大险峻的。
但是由于怒江非常险恶,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阿城的课文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二、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树王》《孩子王》《小城之春》等。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
《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内容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
三、速读理情节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
思考:①小说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写作顺序是什么?小说主要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小说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9 段,写马帮来到险峻的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第二部分:第 10-17 段,写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第 18-22 段,写“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第 23-25 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在写作顺序上,小说先写了行至怒江,过溜索前的画面,接着写了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的画面,然后写了三个汉子过溜索,接下来又写了运送牛和驼子的情况,再就是余下的汉子过溜索的画面,接着又是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过溜索的画面,然后是领队过溜索,最后写了驼队再次上路的画面。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溜索的先后顺序进行写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3、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内容,通过与本单元其他作品的比较,体会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文中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3、阅读环境描写的段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中考导航1、“盘桓”“千钧之力”“锱铢”“战战兢兢”等为中考易考词。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易考点。
3、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搜索“怒江大峡谷”相关知识: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重要代表作家,编剧。
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描写日常生活或普通人物为主,展现鲜明生动的世俗社会众生相,语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遍地风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略有改动。
《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篇幅都比较短小,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全书共四辑,分别为《遍地风流》《彼时正年轻》《杂色》《其他》。
《溜索》是其中的代表作,位列第一辑第二篇。
三、导读理解1、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
解析:开篇单刀直入,悬念迭起。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劈头而来,起笔突兀,并未说明是什么样的声音,让人们充满了疑惑。
部编版九下语文-7.《溜索》导学案
第7课《溜索》
国学名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明快,干净洗练。 。
3.感知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勇敢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蓦地()滇西()驮子()屎尿()()
4.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5.这篇小说写的是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举例简析本文洗练、新颖的语言艺术。
答案:
1.第一部分(1—9):“我”和驮队一道来到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
第二部分(10—24):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索过江。
第三部分(25):过江后,驮队继续上路。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进行展示和分享。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溜索》作为一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互映照的散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更要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品味《溜索》一文魅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1.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溜索》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分享自己与自然互动的经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逐段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在课文中的应用。
3.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各段落的内在联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4.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词语,进行品味和讲解,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023年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7溜索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2023年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7溜索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溜索这一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和讨论溜索运动。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溜索运动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要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溜索设备及场地。
- 准备相关的呈现材料和实例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以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溜索运动的兴趣,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10分钟)讲解溜索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相关规则。
结合图片和简单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示范与实践 (20分钟)3.1 示范动作要领:老师进行溜索动作的示范,并重点强调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2 生活实践: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轮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溜索实践。
每组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一次。
4. 小结归纳 (5分钟)梳理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板书总结 (5分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留作复参考。
五、巩固与拓展- 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溜索比赛,并进行实时评分。
以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参与度。
- 鼓励学生加入相关社团或俱乐部,深入研究和实践溜索运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呈现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溜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也是在安全环境下进行。
可能需要补充更多的示范动作和技巧讲解,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子;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树人对溜索的修建和增强的方法和意义;3. 掌握溜索对树人的培养的这一重要环节,了解树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学法指导】1.理清思路,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2.积极思考,课文中的作者表达主题的方式。
【词语预习】轻巧、挣扎、冲入、镇定、迅猛、考验、有力、急速、均匀、不自禁、神态【课文导学】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1)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什么是“溜索”?(3)作者对于稳住的描写用了哪三个词?(4)为什么树人要修建和增强溜索?(5)作者觉得“春雨”对于稳住有什么意义?(6)姥姥关于“摔破碎了再去接”的嘱咐是什么意思?(7)什么是“担当”(8)结合全文,谈谈溜索对树人的培养的这一重要环节。
【课文解读】1.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童年时代和表姐一起玩溜索的故事,从中了解到溜索对树人成长的重要性。
2.“溜索”是一种悬垂在空中的绳子,游戏时人们可以用双手握住绳子往前滑动,体验刺激的快感.3.作者对稳住的描写用了“紧”、“奋力”和“均匀”这三个词,表达了他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和准确姿势的努力。
4.树人要修建和增强溜索,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勇敢和坚持的能力。
5.作者觉得“春雨”对于稳住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春雨是轻柔的,但又持续不断,能够让绳子变得更加湿滑,让滑行更加流畅。
6.姥姥关于“摔破碎了再去接”的嘱咐是告诉作者要有勇气去尝试,即使摔倒也要重新站起来。
7.“担当”指的是承担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作者在游戏中要保持平衡并保护好自己的决心。
8.结合全文,溜索对树人的培养是一种艰难而持久的过程,通过修建和增强溜索,使树人学会勇敢和坚持,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解读短语】1.在脚下施力:给脚下施加力量。
2.危险重重:危险的处境或环境很多。
3.好大的勇气哇:表示非常勇敢。
4.意义重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优秀教案
溜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括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能理解衬托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批注,学生能自主品析小说生动独特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缩的人生态度的厌弃。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学习正衬、反衬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批注、合作学习,品析小说生动独特的语言。
教法阅读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设计一. 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阿城的小说《溜索》。
什么是溜索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不可思议的旅程》中介绍怒江溜索的片段,时间两分钟.激发兴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正如短片介绍,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阿城,作家、编剧。
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
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同学们读过他的作品吗?《棋王》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希望大家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
阿城作为编剧,代表作有《芙蓉镇》《刺客聂影娘》等。
三.预习反馈,学案检测1.给下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
脑髓()滇西()驮子()锱铢()()黏汗( )盘桓()顷刻()战战兢兢( )2. 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内容。
3. 本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他的性格。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的作业,直接反馈,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课堂容量最大化,做到短时高效。
也能使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 四•默读课文,深入思考1. 本文除了写人,还写了什么动物,有什么作用?2.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联系以前学过的《爱莲说》,学习衬托的写法,并分析作用,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 人应该像鹰一样展翅翱翔,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人要在磨练中成长。
)五.批注课文,品析语言除了衬托写法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新颖,值得品味,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1. (第三段)雷总不停,(我)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第7课《溜索》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溜索》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多篇小说,对这一体裁已经比较熟悉。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在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并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溜索》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与之间的现代小说《孔乙己》以及讽刺小说《变色龙》,在风格、情节、语言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我们需要进行比较学习,来深入理解《溜索》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
《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
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目标预设】1、淡与不淡一一分析小说情节2、变与不变一一辩证人与环境3、我与无我一一品读叙事角度4、简与不简一一感受语言魅力【重点、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小说情节,感受环境描写,挖掘人物形象。
2、通过带入式阅读,品读叙事角度,领悟作品魅力。
【设计理念】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欣赏小说作品,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魅力。
2、小说的教学一要紧扣“三要素”感受和剖析小说文本,二要坚持把阅读感受转化成表达。
3、不同作家的小说作品也各具特色,比较是深入了解文本特色的有效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从而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表达出来是设计本课的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在已知的基础上接触未知,用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和体验去阅读新的文本是简单快捷高效的方式。
本课我们会一直用已学过的小说和文言文来辅助品读, 在比较中将本文向深度和广度探究,以期能有不同的收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导学案(含答案)
7.溜索考情统计:随州中考近年没有考查本课。
考查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了解最惊险的“桥”——溜索。
2、小组内交流。
3、分享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人民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了解溜索,感受云南人民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阿城,原名钟阿城,当代著名作家。
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
1979年回北京。
他的处女作《棋王》引起广泛关注,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
其代表作有树王》、《孩子王》等。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今天我们学习《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走进作者三、字词积累1、重点字目睹(d)跺脚( duò)顷刻( qng)腮( si) 绞住( jio)迟疑(yí)俯身(f)瞟(pio) 锱铢(z zh)涓涓细流( ju n)千钧之力(jn)2、多音字咽(yàn)狼吞虎咽圈(juàn)羊圈扇(shàn)扇子(yè)呜咽(qàu n)圆圈(sh n)扇动3、形近字呕(u)呕吐鬃(z ng)马鬃蓦(mó)蓦地顷(qng)顷刻妪(yù)老妪鬓(bìn)鬓发募(mù)募捐倾(q ng)顷倒桓(huán)盘桓坠(zhuì)下坠恒(héng)永恒堕(duò)堕落4、重点词盘桓:徘徊,逗留,迟疑]犹豫不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优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优秀导学案《溜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二.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
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6):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四.细读感悟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确:驮队的领队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
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溜索x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导入新课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确:马帮的首领°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明确: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三、板书设计溜索环境:险恶牛:哀叫、恐惧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对比烘托可取之处将小说的三要素分为三个目标一一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本文意蕴深刻,如鹰、马、牛三种动物形象的隐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没有展开深入研究,还有作者的情感取向: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等都没有探讨分析°。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精选教案范文三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九班级语文)下册《溜索》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班级语文下册《溜索》精选教案范文一工具概述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
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
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
过渡者将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
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进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溜索原理碗口粗竹缆系两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带或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
河上也可设两根溜索,一高一低,过河时由高处滑向低处。
上课笔记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课件。
精彩课堂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
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6):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明确:驮队的领队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
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