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 预防性维修是指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和停机,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性的维修措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性维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二)原则预防为主,维修为辅。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科学管理,合理维修。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一)设备的分类和编号根据设备的用途、结构、性能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每台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二)设备的巡检和保养制定设备的巡检计划,明确巡检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隐患等。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隐患,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1. 2. 3. 4. 1. 2. 3. 4. 1. 2. 1. 2. 3.保养人员按照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

(三)设备的维修和更换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记录维修的内容、时间、费用等。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记录更换的原因、时间、费用等。

维修和更换后的设备,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设备的备件管理根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制定设备的备件需求计划。

建立设备的备件库存,定期对备件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备件的充足和完好。

对于常用的备件,应建立安全库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

(五)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设备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备件库存等。

定期对设备的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简介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是为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该制度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持续高效进行。

2. 目标•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主要内容3.1 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预防设备因磨损、老化或其他原因而发生故障。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周期,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和内容;•编制设备维护手册,记录设备的维护记录和维修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紧固、校准等维护工作;•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问题;•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设备状态评估;•对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3.2 设备预见性维护设备预见性维护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知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信号;•建立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措施;•进行设备故障模式分析和故障原因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提早采取维护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4. 实施步骤4.1 制定计划制定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计划,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维护内容和责任人。

4.2 建立档案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和安装信息、维修和保养记录等。

同时,建立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数据库,用于故障分析和问题发现。

4.3 培训员工组织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培训,培养员工的设备维护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维护能力。

4.4 定期维护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清洁、校准等工作。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5篇)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5篇)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一、设备安全分为三级管理1、公司设备动力科设专职设备安全管理员,对本单位全部设备进行建帐、建卡、建档。

2、车间设兼职设备安全员,负责本部门设备安全运转情况,检修维修情况,隐患和事故的报告。

3、班组设设备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车间,填写安全隐患检查表。

二、定期检修制度1、机动、传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液体润滑油的更换。

2、各类机泵每年进行一次解体检修。

、3、升降机(货梯),每天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修。

4、电器设备开关,开关柜内电气器件(接触器接点)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5、防雷设备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检查测试。

6、变点室每年两次检修、清扫。

7、锅炉、油炉每年至少一次按国家运行标准进行检修。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管理措施和流程。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设备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 设备安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安全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录检查情况。

- 设备事故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对设备事故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

2. 设备检修制度- 检修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生产计划,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包括检修周期和时间安排。

- 检修标准:制定设备检修的标准和流程,明确检修内容和要求。

- 检修记录:对设备的检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检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 检修质量控制:建立检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检修质量符合要求。

3. 设备维修制度- 维修要求:明确设备维修的要求,包括维修流程和方法、维修材料和工具的选用等。

- 维修标准:制定设备维修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维修质量要求和安全操作要求。

- 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预防预知性维修管理规定

预防预知性维修管理规定

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规范设备设施预防预知性维修(PPM)任务计划制定与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定义及范围(一)预防性维修(PM)为了降低或消除设备失效故障,基于固定的时间计划开展检查和修理的维修方式。

例如基于日历时间或设备运行时间/次数而开展的维护维修。

举例:定期更换机械密封;2年1次压缩机解体检修。

(二)预知性维修(PDM)通常所说的基于状态的维修方式,即通过检测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来确定什么时候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纠正维修的管理程序。

预知性维修是定期地执行检验或测试去“预知”故障在未来什么时候发生;预知性维修将触发一个基于状态上的维修任务如解体检修或更换。

(三)预防预知性维修(PPM)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综合了预防性维修(PM)和预知性维修(PDM),通盘考虑整个维修过程,直至得出与维修活动相关的内容而进行的事先维修活动(详见附件1)。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全资、控股子公司设备设施预防预知性维修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三、职责分工(一)设备部职责1、负责结合公司实际设备运行情况组织设备PPM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预防预知性维修(PPM)管理规定》并组织宣贯培训、执行和审核工作。

3、负责组织制定PPM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开展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及考核工作。

4、负责提供检查、检测、PM、潜在失效模式和维修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培训和专业审核工作。

5、负责组织审核批准相关延期申请和变更申请管理工作。

(二)生产部职责1、负责监督指导生产系统PPM执行结果(如检出设备缺陷)和建议措施(如适用性评估建议继续使用的)的工艺危害分析、变更管理以及操作方法优化等工作。

2、负责向各车间提供PPM计划涉及到工艺操作要求以及建议操作方法等相关协助信息。

(三)技术部职责1、负责监督指导生产系统PPM执行结果(如检出设备缺陷)和建议措施(如适用性评估建议继续使用的)的工艺危害分析、变更管理以及工艺技术指标优化等工作。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检修与维修计划制定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检修与维修计划制定
维修计划的制定
维修需求的确定
设备运行状况监测
通过定期检查、使用传感器和仪 表等手段,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故障模式分析
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 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影 响范围和发生概率。
维修需求评估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故障后果的 严重程度,评估维修需求的紧迫 性和优先级。
状态监测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 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预测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是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和历史故障数据,预测设备的寿命和潜在 故障,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预测性维护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运 行效率。
03
故障率降低情况
统计设备维修后故障率是否有所降低,以评估维修效 果。
维修成本效益
分析维修成本与设备运行效益之间的关系,判断维修 计划的性价比。
维修计划的调整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维修计划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适应 设备运行状况的变化。
调整维修周期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效果,适时调整设备 的维修周期。
优化维修流程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检修与维 修计划制定
目录
• 设备维保的重要性 • 预防性检修策略 • 维修计划的制定 • 维修计划的优化 • 维修计划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01
设备维保的重要性
设备故障的后果
01
02
03
生产中断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线 停工,影响生产进度和效 率。
安全风险
设备故障可能引发安全事 故,对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构成威胁。
成本增加
设备维修和更换成本高昂 ,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 经济负担。

设备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5篇)

设备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5篇)

设备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设备事故和其他伤害,保证检维修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率、高质量,制订本制度。

二、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科或安全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厂、车间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三、内容与要求(一)检修前准备1、编制检修计划应做到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应包括对安全装置、设施的检修。

凡是具有二人以上参与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

2、检修部门负责人要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在对参加检修人员交待好任务的同时,书面交待好安全措施。

3、.检修负责人在检修前,要组织人员对检修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做好检修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安全可靠。

4、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时,必须进行清洗置换和有效隔离,并落实现场安全监护人方可作业;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5、清洗置换的设备,必须进行分析检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确保清洗置换有效合格。

6、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检修,必须切断物料(包括惰性气体)出入口阀门,并由设备所属生产车间加设盲板。

7、检查设备管道与运行中设备管道连接时,中间必须加隔盲板,在抽堵有毒气体盲板时,应戴好防毒面具。

8、设备检维修负责人要对移交检修的设备置换处理负责,移交前要查电气、查物料处理,确认合格方可办理移交。

9、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并经两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专人监控,方能检修。

(二)检修安全规定1、检修人员要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符合危险作业的项目办理审批手续;检修前准备工作符合检修要求方可进行检修。

2、一切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3、凡槽罐、设备、管线检修,要在已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上悬挂警告牌。

进入内部检修,要办理相关的危险作业票证审批。

4、在受限空间、容器内及不通风处作业,应采取临时通风措施,或使用空气呼吸器等,并设专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预防性维修是指在设备使用正常期通过定期检查、保养、调整、更换设备易损件等方法,以防止故障产生或降低设备故障频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防性维修旨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有效实施预防性维修,本公司制定了以下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与权限1. 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预防性维修的周期和内容。

(2)统筹协调设备管理各部门,协助制定设备修理与保养方案。

(3)负责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负责制定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5)组织开展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6)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运行状况。

2. 设备维护人员(1)依据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设备保养和修理。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保养记录管理,如润滑、紧固、清洁等。

(4)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设备易损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参加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技能水平。

三、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1.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1)根据设备的使用特点和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2)依据设备制造商的要求,结合设备的技术标准,制定维修周期。

(3)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制定相应的设备保养方案。

(4)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更换周期。

2.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执行(1)设备管理部门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下发设备保养和维修的任务。

(2)设备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

(3)设备维护人员在保养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

(4)设备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安全规定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安全规定
使用安全工具时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检修过程符合安全规定
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避免设备损坏
遵循停电、验电、挂地线等操作步骤,确保作业安全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等
06
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应急处理措施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培训和教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价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全面覆盖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学员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是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在设备故障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故障诊断:通过专业设备或经验判断故障原因,为排除故障提供依据
维护记录的保存和分析
记录内容: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设备、维护结果等
保存方式:采用电子或纸质方式,确保记录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
分析方法:对维护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规律和趋势,为预防性维护提供依据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流程和规范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流程和规范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摘要: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种为了减少设备故障频率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各个企业建立高效的设备维护体系。

1. 前言随着现代企业对设备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故障发生后维修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引入,能够提前预知设备潜在故障,并通过计划性维护,有效降低设备突发故障风险。

2.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通过定期检修和保养,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减少设备异常停机时间,确保生产持续进行。

(2)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经常性的预防性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频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优化维修方案:通过对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维修策略,减少维修频率和维修费用。

(4)提高员工安全:定期维修设备有助于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性。

3.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设备的分类与评估:根据企业设备的特点和重要性,将设备进行分类,重点关注对生产流程影响较大的设备。

对设备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

(2)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时间表,以及维修所需的人员和物料准备。

(3)设备维修执行:根据设备维修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

确保维修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做好记录。

(4)维修报告和数据分析:维修完成后,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并进行维修数据的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5)优化维修计划:针对维修数据分析的结果,不断优化设备维修计划和维护策略,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4. 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挑战与对策(1)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维修团队。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PMMS)是一种有效的维护管理方案,旨在预防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本文将探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步骤以及优点和挑战。

一、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设备故障对生产线和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不仅导致停工时间和损失产能,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停工时间,保障生产线的连续运行。

2. 延长设备寿命:合理的维修和保养措施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更换设备的成本。

3.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减少维修成本: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紧急维修和更换部件的成本,降低维修队伍和库存的需求。

5. 保障安全和环境:维修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问题,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二、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实施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需要一系列步骤和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和分类:建立一份详尽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和维护周期等信息。

根据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设备的维护频率。

2. 维护计划制定:根据设备清单,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确定每个设备的具体的检查和维护项目,并规定维护周期和频率。

3. 维护人员培训:对维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维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和维护方法等。

4. 维护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每次维护的细节和结果。

通过对维护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5. 过程改进和优化:定期评估维护计划的效果和维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优化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二、职责: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机电区长詹庆超:1、设备检修计划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机电技术员陈小飞: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三、相关要求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三、考核办法1、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有未按计划执行的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2、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相关记录填写不全或弄虚造假的被视为造假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3、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后,相关维护记录丢失,处罚相关维护人员50分;4、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因生产任务紧设备无法停机检修,导致不能及时执行计划时,要及时向机电区长汇报,未及时汇报的将按照未执行计划处理,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5、各机电检修班长要根据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提前申请备件,以免造成因没有备件导致不能实施设备预防维护计划执行的,处罚机电检修班长50分;6、在更换完备件后,将替换下来的备件回收家具库,并做好相关记录;设备维护管理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综掘二区。

IATF16949-2016全套管理规范 QD7.1.3-2016设备设施预防预见性维护规范

IATF16949-2016全套管理规范 QD7.1.3-2016设备设施预防预见性维护规范

1.目的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工作流程图流程图见下页。

5.工作内容和要求5.1 建立设备档案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对公司所有生产设备按加工设备、铣床设备、空压机及“其它”四类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编号形式为:设备编号为:设备字母代号 类型 排列序号工作流程图:5.3设备分类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维修与预防性管理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维修与预防性管理
预防性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性管理能够减少设备意外停机时 间,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 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为企业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预防性管理的策略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历史故障记录,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易损件、清洗保养等。
培训维修人员
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 率,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维修任务。
状态监测
通过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和仪器,定期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故障 并及时处理。
预防性维修的实施流程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历史维修记录以及 制造商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修计
划。
故障诊断与修复
一旦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性能问题,及时 进行诊断并修复,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定期维护与检查
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 查和调整,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记录与评估
对每次维修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 描述、维修过程、更换部件等,以便对维 修效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02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管理
预防性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预防性管理定义
预防性管理是一种主动的设备维护策 略,强调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必 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以降低设备 故障的风险。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制定具体 的维修计划。
实施维修计划
按照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 维修。
评估与反馈
对维修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03
预防性维修与预防性管理 的比较与结合
预防性维修与预防性管理的异同点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

设备预防维护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故障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第三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第五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保持设备清洁,防止因灰尘、污垢等引起的设备故障。

2. 润滑:定期给设备润滑点加油,保证设备运行顺畅。

3. 紧固: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紧固情况,防止因松动引起的设备故障。

4. 调整: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保证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

5. 防腐:对设备进行防腐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方法等。

三、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第七条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设备保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3. 设备维修:对设备进行维修,修复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改造: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四、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包括:1.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程:明确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工作内容、方法、周期等。

2.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3. 设备故障分析处理制度: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4. 设备维修人员培训制度: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质量。

五、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与监督第九条企业应加强对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实施与监督,确保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疗设备器械巡查预防性维护制度及监督检查表

医疗设备器械巡查预防性维护制度及监督检查表

微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巡查、保养、维修制度为使医疗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请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目的,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巡查要求:巡查保养周期:1、设备维修人员每月定期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全面巡查。

对重点科室(急诊科、式工手术室、产房、)等急救类、生命类设备每10天逐一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2、维修人员每季度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水电气路进行巡检,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3、医疗设备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有义务对医疗设备基本状况进行日检查,每日下班前或交班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

维修人员立即响应,单独重点巡检。

二、实行分级保养:1、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负责,进行机器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

设备使用人员交接班时,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工作。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清除机器内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

3、二级保养,属预防性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易损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提前更换。

4、重点科室所有设备必须实行二级保养措施(属预防性维修,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

对抢救设备必须进行插电测试,保证该类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石,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事故和延误。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

三、制度内容1.设备预防性检修a.建立设备维护计划,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

b.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经设备使用部门审核和确认。

c.检修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传动装置的调整、故障排除等。

d.设备使用部门按照维护计划的要求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护记录进行审核,对未按计划维护的设备进行整改和追责。

2.设备故障维修a.设备故障由设备使用部门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进行维修。

b.设备故障维修由具备相应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和取得相应证书。

c.维修人员按照设备故障维修流程进行维修,进行故障排除、更换损坏零件、调整设备等。

d.维修人员必须填写维修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措施和维修时间等。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设备预防性检修和维修提供调整和改进方案。

3.设备备件管理a.设备备件的采购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采购前需进行备件需求计划编制,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

b.设备备件采购要具备合格供应商,确保备件的质量和适用性。

c.设备备件采购入库前,需进行备件验收和分类存放。

d.设备备件的领用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进行备件发放,并记录备件流向。

e.设备备件库存量的管理和盘点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备件库存的准确性和充足性。

四、执行与监督1.执行a.所有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须严格按照该制度进行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不得擅自调整或忽略维护任务。

医学装备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医疗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可以现场维修的应在现场解决。

维修后进行必要的计量、安全与性能测试,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改装及正常业务工作外的设备使用应事先征得医学装备部的同意。

三、对急救设备应积极抢修,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对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四、协助使用科室制订好设备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检查执行落实情况。

五、每季度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维护(PM),针对每类医疗设备的特点,科学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程序,并做好数据记录,必要时对预防性维护后的设备进行重新校准,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七、对确需购买保修的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应填写〃医疗设备保修申请表”,科主任签字后报临床工程科审批,并由临床工程科负责与厂方签订保修合同。

被保设备出现问题时,临床工程科应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维修结果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监督保修合同的执行。

八、医疗设备需要外修时,使用科室应填写“医疗设备外修申请表〃,科主任签字后报临床工程科审批,由临床工程科鉴定后派专人联系外修,并监督维修过程,签写维修报告。

无临床工程科签字的维修报告不可作为报销维修费的凭证。

使用科室不得自行外修,否则造成的一切费用由使用科室责任人自付并追究其责任。

九、临床工程科需专人负责管理维修档案、采购维修零配件并与财务办理相关手续。

十、应做好休息期间和节假日的维修值班,确保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均能处理突发的维修要求。

保持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整洁。

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仪器,防止丢失损坏。

十一、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研究、分析疑难问题,交流维修心得,积极参加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篇)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篇)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篇)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第一条预防性维护保养1、所有设备必须根据维修保养手册及相关规程,进行定期检修及保养,并制订相应年度、季度、月度保养计划及保养项目。

2、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以便尽可能延长系统设备正常使用之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之机会。

3、保养检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必须完整、真实,并须由使用方工程部建立设备维修档案,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

4、各系统之维护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之制订由使用方工程部负责,并提交管理方工程部经理审阅;保养检修及更换零配件之记录由使用方工程部负责。

5、进行正常系统维修保养及检修时,如对业主使用产生影响,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管理处,由管理处发出通告,确定检修起止日期及时间(须尽可能减少对业主之影响范围),以便使受影响之业主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条紧急维修1、必须进行紧急维修时,须立即通知工程部经理,安排有关人员立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如因紧急维修,必须对业主使用产生影响时,管理处须立即通知业主,并向受影响之业主发出紧急通告,同时,需考虑尽量减少影响范围。

3、如发生故障之设备在保修期内,应做出适当之应急处理,以尽量减少对业主之影响,并立即通知有关供应商之保修负责人。

4、紧急维修结束后,须由使用方工程部填写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将事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更换零配件之名称、规格及数量、品牌等、处理结果、事故发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等向管理方工程部报告。

此报告由工程部资料管理人员存入设备维修档案,备查。

第三条设备的更新及系统改造1、出于技术更新、提高效率、安全运行、减少污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虑,工程部有责任提高对现有设备做出更新或改造之建议。

2、设备更新及改造建议,必须向管理方总经理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3、由于此类工作通常没有迫切性,故须尽量安排在最有利及对业主影响最小之时间进行。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2为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结合各类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公司设备的使用情况,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规定如下:1、各车间实行设备维修保养专人负责制,对每台设备进行责任划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详细的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人员分工表。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1. 概述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用于确保设备、设施和其他物品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该管理标准旨在建立一套系统化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流程,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识别、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流程。

2. 标准与规范2.1 设备检查和测试•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性能。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检查设备的外观,包括是否有损坏、腐蚀或其他异常情况。

•检查设备的功能性能,例如运行、启动、停止和调节能力。

•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例如是否存在电击、火灾和其他安全隐患。

•测试设备的关键参数,例如温度、压力、电流等,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2.2 故障诊断和排除•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排除,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建立适当的故障诊断流程,并培训相关人员熟练掌握。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故障诊断,例如仪表、传感器、故障码读取器等。

•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更换零件、调整参数、修复电路等。

•将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记录进行归档和分析,以便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2.3 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包括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负责人等。

•根据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环境特点,合理安排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

•确保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

•记录维护计划和作业流程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2.4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培训•为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知识、维护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等。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模拟维护等。

•建立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和考核机制,以评估培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一)设备部管理职责: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1.常压储罐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内衬层进行外观检查和电火花局部检测。

3.压力容器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减薄量超出强度计算书允许量;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安全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罐体焊缝进行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4.锅炉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运行正常效能达不到要求;锅炉受热面管道存在裂纹、撞伤、龟裂、压扁、砂眼、分层、鼓包、减薄超过设计壁厚20%、麻坑深度超过20%设计壁厚、联箱麻坑大于等于2㎜、联箱及管接头有杂物、管道蠕胀超过%管径、管卡吊架防磨罩瓦正常牢固;吊挂装置、立柱表面有裂纹、重皮、严重锈蚀、损伤,立柱横梁弯曲度、扭转值不符合《锅规》要求(最大不超10㎜),梁和立柱的搭接、对接焊缝存在裂纹,各加强筋板焊缝存在裂纹;(5)锅炉汽包、锅炉联箱外观存在伤痕、裂纹、变形等缺陷,汽包内部清洁有杂物,汽水分离、加药装置等附件有严重锈蚀、变形,连接部件松动,人孔结合面泄漏,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外观无裂纹、撞伤、龟裂、压扁、砂眼和分层;锅炉本体管路垂直度、水平度、弯曲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小于20mm),所有管线、阀门、焊口不堵不漏;安全阀外观无裂纹、砂眼;弹簧无裂纹、分层和重皮等现象;阀瓣和阀座接合面严密无泄漏;防爆门、安全阀、紧急排空阀、快速排污阀等安全设施损坏;炉墙外表温度不超过50℃,保温层大面积损坏;锅炉主体立柱变形,炉顶大板梁挠度超出要求范围;空气预热器运行时卡涩严重,电机电流大幅度波动,空气预热器漏风严重、效率低下;到达锅炉说明书规定检修保养周期。

检测和检查方法: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按照锅炉各项规程定期进行各项试验;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查,对受热面、空气预热器、锅炉汽包、锅炉联箱、锅炉本体管路等进行包括防爆防磨、金相等各项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锅炉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5.换热器类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设备本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厚度、安全附件、防腐保温层、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焊缝进行检查。

6.管道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管道存在变形、鼓包、泄漏、凹陷等外形缺陷;管道发生明显减薄;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管道法兰跨接电阻大于欧;管道支吊架失载;管道焊缝存在缺陷;管道保温外护层及防腐层大面积损坏。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管道厚度、外形缺陷、保温防腐情况、焊缝进行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压力管道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二)机泵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1.离心泵预防性检维修标准:压力、流量大幅度波动;润滑、冷却系统无法正常降温,轴承温度升高;运行时轴位移和振幅等超出规程规定;机封和油封渗漏;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

2.风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平衡管等损坏,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合同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出要求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超出要求范围;主要转动部件存在变形或表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转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3.往复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压力润滑和注油系统损坏;机体及管系振幅超出标准要求,运行时有杂音;运转参数超出标准要求,各部轴承、十字头等有摩擦磕碰等问题,温度偏高;振动超出要求范围;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4.离心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平衡管等损坏,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标准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过规定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符合设计规定;主要转到部件表面存在变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5.螺杆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标准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过规定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符合设计规定;主要转到部件表面存在变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6.汽轮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持续出力无法达到要求负荷,在某种工况下无法正常运行;热效率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机组震动不符合标准,油质、油压、油温等偏离指标要求;真空系统的严密性、凝汽器的真空度、排汽背压、各级气缸的温差等运行指标偏离操作规程要求;动静叶片和喷嘴存在破损、裂纹、腐蚀、冲刷等缺陷,动静间隙超出标准范围,动叶片频率不合格或发生拉金及叶片断裂等问题;汽缸、转子、隔板、轴瓦等主要部件存在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胀差、轴向位移、汽缸内外壁温等测量表计损坏;调节系统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偏离操作规程要求;各种保护装置、信号装置损坏;汽轮机本体和附属重要观点保温大面积损坏;汽轮机重要辅机损坏或性能达不到要;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凝汽器、油净化装置等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三)电气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1.盘柜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运行参数偏离要求,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等各显示仪表损坏;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操作机构损坏或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接点松动温度超过70℃;指示灯指示不准确;存在过流、过压、超温现象内部有异常气味;柜体存在结构性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进行相关电气试验检查各部件。

2.电动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电流、电压在超出允许范围;温升按不同等级的绝缘材料,超出标准要求范围;运转部位振动超出标准要求范围;对电机绝缘性能进行测试时,绝缘性能低于标准要求范围;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3.变压器预防性检维修标准:油浸式变压器上层油温度超过85℃;一次回路设备绝缘性能低于标准要求;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等主要计量表损坏;油枕油位不符合标准要求,呼吸器内硅胶失效;变压器本身及周围环境灰尘较多,照明、消防器材、安全警示牌不齐全;外壳、套管渗油;冷却装置效果差,变压器温度偏高;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