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知及其特征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一课心得体会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一课心得体会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90bdd6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5.png)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一课心得体会人体对外
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在《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一课中,我深刻了解到了人体感知的多个方面和机制。
首先,我们通过视觉感知来感知外界的光线和物体。
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知方式,
通过眼睛接收到的光线信息,我们能够辨认出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特征,并快速
做出反应。
其次,听觉感知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和音乐。
通过耳蜗和听觉神经,我们可以听到世
界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自然声音等。
这不仅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还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
此外,嗅觉和味觉感知帮助我们区分食物的味道和气味。
嗅觉和味觉会影响我们对食
物的喜好和选择,也会提供关于外界环境的重要信息。
例如,腐败食物会产生难闻的
气味,表明可能存在危险。
最后,触觉感知是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方式,通过皮肤上的感受器,我们能够感知
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等。
触觉感知对我们的生存和安全至关重要,它能够让我
们避免受伤,保护自己。
总的来说,《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一课让我意识到了人体感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它让我们能够与外界互动,并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深入了解人体感知
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外界。
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传导揭示感知世界的奥秘
![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传导揭示感知世界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dad116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4.png)
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传导揭示感知世界的奥秘感知是人类与外界交流和互动的基础,而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感知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方面来探讨人体感觉器官的机制以及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传导。
一、触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触觉是人体最广泛的感觉方式之一,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触器官对物体的接触来感知世界。
感觉皮肤上的触觉受体细胞,如梅尼叶脉络丛和梳状神经末梢等,接收机械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触觉感受到的物体的硬度、质地、形状等信息,则是通过触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并经过神经网络的加工与解读,使我们能够准确感知到物体。
二、视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方式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经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的视皮层,在那里被解码和解释,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光在视网膜上的折射、眼球的调节、色彩的感知等,都是视觉感知过程中神经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听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人耳中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中的耳蜗,由内耳中的毛细胞感受声波的振动,并通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
神经传导过程中的声波频率、声音强度等参数,决定了我们对声音的听觉感知,使我们能够辨别声音的高低、远近和方向。
四、味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味觉是人类感知物质味道的方式,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受物质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到物质的苦、甜、酸、咸和鲜等味道,这些信号通过舌叶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最终产生对不同味道的感知和辨别。
五、嗅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的方式,通过鼻腔内的嗅上皮感受气味分子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嗅觉感知的神经传导主要由嗅神经负责,此外,与味觉相似,嗅觉感知也会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与解释,使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气味。
了解人体的触觉系统:生物知识点
![了解人体的触觉系统: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d53b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c.png)
了解人体的触觉系统:生物知识点人体的触觉系统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人体的触觉系统相关的生物知识点,包括触觉的定义、触觉的感知方式和触觉的生理机制等。
一、触觉的定义和分类触觉是指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的一种感觉方式。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压力触觉:指对物体施加压力时,由皮肤内的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
例如,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对我们皮肤的压力。
2. 热觉:指对物体温度变化的感知。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冰冷的物体或者一个炙热的物体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3. 痛觉:当我们的皮肤受到损伤或者组织器官受到疾病或其他不适时,我们会感受到疼痛。
疼痛能够提醒我们注意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触觉定位:通过触摸和感受到物体的形状、质地等信息,我们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形态。
二、触觉的感知方式触觉的感知方式主要通过触觉皮肤完成,触觉皮肤位于全身各个部位。
不同部位的触觉皮肤感知到的刺激有所不同,例如,指尖比背部更加敏感。
触觉刺激通过特殊的感受器传递给大脑,大脑解读这些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感觉和反应。
触觉信号主要通过皮肤中的两种感受器传递:梳状体和Merkel细胞。
梳状体位于皮肤表面,它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的纹理等信息。
Merkel细胞位于皮肤的深层,它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压力和形态等信息。
三、触觉的生理机制触觉信号的传递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感受器的激活:当皮肤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时,感受器被激活,并产生电信号。
2. 神经传递:感受器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周围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
在脊髓内,触觉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神经元的处理。
3. 转运到大脑:经过脊髓处理后的触觉信号会通过脑干和脑室传递到大脑皮层。
在大脑皮层,触觉信号被解读并产生相应的感觉体验。
触觉信号的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这些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对于触觉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847efe31a37f111f1855b83.png)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3.2.3 恒常性
人体工程学
人们总是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 前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 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 觉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 的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 事物的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体工程学
第三章 人体感知和心理特征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本章大纲
1.感觉及其特征 2.知觉及其特征 3.心理特征
人体工程学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人体工程学
中枢神经
脑:延髓;脑髓;中脑;间脑;
小脑;大脑
神
脊髓
经 脑神经;脊神经
系 统
按 解 剖
分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
人体工程学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
种心理现象。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的
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看见机 器运转时发生抖动,作出判断为出了故障,这就是根据感 觉和知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人可以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象,如根据 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出该机械的大致轮 廓,这种认识活动叫做想象过程。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
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 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
3.1.1 适宜刺激
人体工程学
感觉器官只对相应的刺激起反应,这种刺激形式被称为 该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3ca7e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9.png)
3、3、2 听觉系统
人耳由外耳、中耳和 内耳组成,其中 起主要 作用得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得部位: 外耳、中耳、内耳得 其她部分,见图3-9。
听觉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三听小骨振动→传至中 耳得卵圆窗→引起液体从前庭向耳蜗得前庭阶移动→刺激听 觉细胞→转化成听觉脉冲→传给大脑
42
3、3、3 听觉得物理特性
相互作用对交通信息设计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1
5、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得刺 激物得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得现象被称为对 比。
例如,同样就是灰色,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显得 颜色深一些,而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颜色浅一些;左 手放入热水,右手放入冰水,然后双手同时放入温水 中,左手感觉凉,而右手感觉热。 6、余觉 刺激消失以后,感觉仍然可以存在较短短得时间,这 种现象叫余觉。
21
3、1、4 人得感知与反应机能
1、 反射弧
反射就是神经系统调节肌体活动得一种基本
形成。反射活动得全部结构组成反射弧;反射弧
具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中
间神经元 2(a)。
传出神经元
放应器,见图3-
22
2、 信息链 人机系统得信息在人得神经系统中得循环过程
形成信息链,见图3-2(b)。
5
5、感受器(感觉器官)
传统上将眼、耳、鼻、舌、肤、平衡等有 关得器官称之为感觉器官。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得外部条件中,故能够被 机体感受得外界变化称之为刺激
6
3、1、2 感觉得基本特性
1、刺激 (1)刺激三要素:
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2)适宜刺激:
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最敏感得能量形式。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1cbcd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2.png)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人体感觉系统是人类身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接收、传递和解释外界的各种感觉信息。
它由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系统和大脑皮层等组成,对于人类的感知、认知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人体感觉系统的基础,它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以及触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对应着不同的感觉模式和感觉器官特异性的感觉细胞。
比如,视觉器官包括眼睛和视网膜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的变化;听觉器官包括耳朵和耳蜗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嗅觉器官包括鼻子和嗅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气味的种类和浓度;味觉器官包括舌头和味蕾细胞,它们能够感知物质的味道和滋味。
二、神经传导系统神经传导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感觉神经负责从感觉器官传输感觉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则负责处理、解读和反馈感觉信号。
感觉神经根据感觉器官的特点,分为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和触觉神经等。
它们将感觉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区域,由此触发下一步的神经反应和作出相应行为。
三、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感觉信号解读和综合的关键部位。
不同的感觉信号经过传递到大脑皮层后,会被相应的感觉区域接收和解码。
人体的大脑皮层包括顶叶、颞叶、枕叶和额叶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解读和处理特定的感觉信号。
比如,视觉信号会在视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视觉感知;听觉信号会在听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听觉感知;触觉信号会在触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触觉感知。
大脑皮层在不同感觉区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人体能够对感觉信息做出综合判断和适应性反应。
感觉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受损会导致各种感觉障碍,例如失明、失聪、味觉异常、嗅觉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功能造成影响。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cc71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e.png)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 视觉感知:通过眼睛感知外界的光线,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 听觉感知:通过耳朵感知外界的声音,识别声音的来源、方向、音调等信息。
- 嗅觉感知:通过鼻子感知外界的气味,识别气味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味觉感知:通过舌头感知外界的味道,识别味道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触觉感知: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的触摸、温度、压力等感觉,识别物体的硬度、软度、温度等信息。
- 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传递- 感知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的感觉区域。
- 大脑接收到感知信息后,进行分析、整合、识别等处理。
- 大脑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反应和行动。
- 感知过程中的误差- 感知信息的误差:由于感觉器官的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感觉器官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不同。
- 处理信息的误差:由于大脑的处理方式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人中所产生的感知结果可能不同。
- 环境因素的误差: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感知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光线、声音、气味、温度等因素。
- 感知对人体的影响- 感知能力的差异:不同人的感知能力不同,有些人对某些感官更加敏感,有些人则不敏感。
- 感知对行为的影响:感知信息会影响人的行为,比如看到危险的物体会引起人的警觉,听到悦耳的音乐会使人放松等。
- 感知对心理的影响:感知信息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如看到美丽的景色会使人感到愉悦,闻到刺鼻的气味会使人感到不适等。
- 感知的应用-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 感知训练:通过训练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的感知水平,比如音乐、美术、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 感知疗法:感知疗法已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比如音乐疗法、色彩疗法、气味疗法等。
了解人体五官与感官
![了解人体五官与感官](https://img.taocdn.com/s3/m/e2206b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0.png)
了解人体五官与感官人体五官和感官是我们感知世界、与外界交互的重要工具。
通过五官和感官,我们能够感知到各种刺激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本文将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方面,探讨人体五官与感官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一、视觉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也是我们获取信息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
眼睛是视觉的主要器官,它通过感光细胞接收外界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和分析,形成我们对外部物体形状、颜色和运动等特性的认知。
视觉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
视觉不仅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还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欣赏。
二、听觉听觉是人们与外部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我们的耳朵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它通过接收声音的震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大脑进行解码和理解。
我们通过听觉可以辨别声音的高低、大小、音调和声音来源的方向等。
听觉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感知语言、音乐和声音的美妙,还帮助我们警觉并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
例如,听到走近的车辆声音时我们会注意到,并避免潜在的危险。
嗅觉是通过我们的鼻子感知气味的能力。
鼻子里有特殊的嗅觉细胞,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时,它们被这些细胞捕捉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大脑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解码来识别和辨别各种气味。
嗅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气味可以引起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品质,甚至发现潜在的危险物质。
四、味觉味觉是我们通过舌头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
舌头上有味蕾,它们可以感受食物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甜、酸、苦、咸和鲜等味道。
味觉信号会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中枢,我们才能体验到不同的味道。
味觉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能够享受美食,并对食物的品质和合适度进行判断。
味觉也与嗅觉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感知食物的味道。
五、触觉触觉是我们感受物体质地和温度的能力。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80f3ef6ec3a87c24028c473.png)
物体表面产生的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26
8、对比感度
Cp
L p Lp
Lp Lo Lb
1 Sc Cp
式中:CP ——临界对比度 △Lp——临界亮度差 Lp——背景亮度 Lo ——物体的亮度 SC——对比感度
46
等响曲线
返回
47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48
3.3.3 听觉的物理特性 • (声音:音调、强度、音色) 1 .频率响应(感受性) •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 •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见图3-10; •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6
图3-2反射弧和信息链
7
2. 信息链 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形成信
息链。见图3-2(b)。
8
3.1.3 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 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80%)、听觉通道(
14%)和触觉和其他通道(6%)。其适用场合参阅表3-1。
9
返回 10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一般应根据观察目标的大小和形
状以及工作要求确定视距,普通 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76cm之间 ,在56cm处最为适宜。
20
图3-6 人的垂直视野
在垂直面内,标准视线为水平视线 ,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标准视 线上方50°,下方70°,扩大的视 野为150°,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低 于水平线10°,坐着时自然视线代 于水平视线15°;人在很低松驰的 状态中,站着和坐着时的自然视线 偏离标准视线分别是30°和38°。 因此,人在轻松的时刻观看展览时 ,展示物的位置在低于标准视线 30°的区域里。
人体工程学2人体感知
![人体工程学2人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0fb56b470722192e4436f606.png)
人
是视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识别能力的总称,包括视角、
体
视力、视野、对比感度和视觉适应。
工
2.2.1 视 角
程
学
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投入眼球时的夹角。眼睛能分
辨被看目标物最近两点的视角,称为临界视角。
α=2arc tg(D/2L)
2.2.2 视 力
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人
视力=1/临界视角
两点阈限:手指为4-5mm,脸部为5-10mm,肩与背部为 45-50mm。(图2-18)
人 体 工 程 学
人
4.1.2 痛 觉
体
4.1.3 温觉和冷觉
工
4.2 平衡觉
程
人对自己头部位置的各种变化及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学
4.3 运动觉
人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的一种内部 感觉;
感受器:肌梭、腱梭、关节小体;
学
也会连续变化;
c、颜色相同的光,无论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相同,在 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
d、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 总和。
2.2.8 视觉特征
人
观察方向;
体
偏离视觉中心时,在相同的偏离条件下的优先顺序;
工
程
双眼协调动作;
学
获得视觉印象的最短时间为0.07-0.3s,平均0.17s;
1.2 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人
体
1.2.1 知 觉
工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的整
体反映。
程
产生在感觉的基础上,受知识、经验、情绪、态度等因
学
素的制约和影响。
1.2.2 知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工程学-第二章:人体感知
![人类工程学-第二章:人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0dd81f3533d4b14e8424683d.png)
在人机系统中,人是系统 的主体和系统的灵魂,既是系 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可 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 来研究;完整的人体是一个非 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肌肉、 骨骼、神经、感官、运动能量 代谢、内分泌、体液循环、呼 吸、消化、排泄、生殖等多个 分系统,各个系统均有自己特 殊的结构和功能。彼此间相互 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人的各种活 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除了通过感觉分辨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和感知人体自身各个部位的状况外,其他高级的相 对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以感觉为基础 而产生的。因此感觉是人们认识外部物质世界和了解自身状态 的开端。
感觉的基本特征 .1感觉的适宜刺激
选择性
人在感知时,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很多的, 可人却不可能同时知觉这些事物或清楚地知觉每一事物。 人们总是按各自的需要或目的主动地有意识选择其中的少 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其产生突出清晰的知觉映象,而 对同时作用于感官的其他事物则呈现模糊的知觉映象,从 而作为衬托对象的背景,这种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地 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ef1bf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f.png)
图3-22 立姿弯臂时的力量分布
图3-23 立姿直臂时的拉力与推力分布
3-24
①照明 ②运动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年龄
(2)视野与视距
视野是指在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 前方物体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视距是识别对象与操作者眼睛之间的距离或距离范围,能正 确地识别观察对象的视距称为识别视距。
实际上,能否正确识别观察对象的决定条件是视角。当观察 距离增大时,应增大相应字符的尺寸。一般来说,设计视距 在560mm处较为适宜,小于380mm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会 看不清细节。
(3)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 (4)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 (5)色觉与色视野 (6)暗适应和明适应
4.视觉特征
①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 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 很多仪表外形都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②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所以,仪表的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②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 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比垂 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④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 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特点。
⑤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 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 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 依据。
人类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人类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be7ce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b.png)
人类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人类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拥有复杂而精细的感觉系统,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
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窗口,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逐一介绍人类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通过眼睛感知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将外界的图像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眼睛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组织。
角膜和晶状体负责对光线进行聚焦,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视网膜则包含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视觉能力使人类能够感知颜色、形状、运动等视觉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交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二、听觉听觉是人类感知声音的能力,通过耳朵感知声波的振动,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耳朵是听觉的感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负责接收声音,中耳将声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传递给内耳,内耳则包含听觉神经和耳蜗,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听觉能力使人类能够感知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对于语言交流和环境感知具有重要意义。
三、嗅觉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的能力,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分子的化学信号,将气味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鼻子是嗅觉的感觉器官,内部覆盖有嗅觉上皮,含有嗅觉感受器。
嗅觉能力使人类能够感知食物的味道、危险的气味和其他人的体味,对于食物选择、危险警示和社交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四、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通过舌头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将味道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舌头是味觉的感觉器官,舌面上有味蕾,包含感受不同味道的味觉感受器。
味觉能力使人类能够感知甜、酸、苦、咸和鲜味等不同味道,对于食物选择和满足口腹之欲起着重要作用。
五、触觉触觉是人类感知物体质地和温度的能力,通过皮肤感知物体的接触和温度的变化,将触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皮肤是触觉的感觉器官,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皮肤中有大量的触觉感受器,能够感知轻触、压力、疼痛和温度等刺激。
人体感应原理
![人体感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e908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e.png)
人体感应原理1. 感觉器官与感觉神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器,通过感觉系统来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
感觉系统由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解读。
1.1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人体的特殊结构,能够接收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常见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眼睛:负责接收光线刺激,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
•耳朵:负责接收声音刺激,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
•鼻子:负责接收气味分子刺激,将其转化为嗅觉信号。
•舌头:负责接收化学物质刺激,将其转化为味觉信号。
•皮肤:负责接收温度、压力、疼痛等刺激,将其转化为触觉信号。
1.2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是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解读的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感觉器官周围,其结构特点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
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刺激信息会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对应的感觉区域。
在传递过程中,感觉神经会进行信号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2. 感知与知觉人体通过感知和知觉来对外界环境进行理解和认识。
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指将这些信号进行加工、整合和解读的过程。
2.1 感知在感知过程中,外界刺激首先被感觉器官接收,并转化为相应类型的神经信号。
这些信号随后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相应的处理区域。
不同感觉器官对应的大脑处理区域也不同。
例如,视觉信号会经过视觉通路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听觉信号会经过听觉通路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等。
在知觉过程中,大脑对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加工、整合和解读,以产生对外界环境的认知。
这涉及到多个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
通过知觉,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视觉特征,听到声音的高低、响度和音调等听觉特征,闻到气味的种类和浓度等嗅觉特征,尝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等味觉特征,以及感受到温度、压力和疼痛等触觉特征。
完整版试验三人体感知特性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湖南工学院
![完整版试验三人体感知特性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湖南工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44a2ae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1.png)
实验三人体感知特性实验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外界信息,通过测试人对声、光、图形等反应时间来验证人的感知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反应时,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是人体完整的反应过程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分为3类,即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要求被试者做出的反应也只有一个,并且二者都固定不变,这种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叫做简单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者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被试者事先并不知道,该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但要求被试者只对其中一个刺激作一个固定的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不反应,此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辨别反应时。
通过对声、光的简单反应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差异,来验证人体感知特性的部分影响因素。
实验三-1视、听觉刺激反应时测试一、实验目的该实验主要用于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时间的研究。
通过测试人的视觉通道受光刺激的反应快慢,测定听觉通道受声音刺激的反应快慢,以及人对声音及光刺激作出反应的准确性,研究影响人的反应时与准确性的因素。
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中,反应时间参数可用于人机系统的设计,合理设计人机界面,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避免失误。
也可以用于汽车驾驶员、运动员等心理培训。
掌握各种反应时的测试方法,进一步认识反应时及各种反应时之间的差异;理解各种刺激量性质对反应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感觉器官从刺激呈现开始感受,经神经系统传输、加工和处理,传给肌肉而作用于外界,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其总和就是反应时间,简称“反应时”。
当被试做简单反应测验时,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那个将出现的刺激和那个将动作的手指,当刺激来到时,眼睛-大脑-手指之间的神经通路早已准备好了,反应时间就快。
当被试做辨别和选择反应实验时,需要有更多神经通路接通的准备,这时被试辨别、选择时间增加,同时其心理状态比较复杂,会产生焦虑、怀疑等复杂的心理状态,所以反应时间就会延长。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a6009dc102de2bd96058880.png)
a .频率响应(感受性)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 见图3-10;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征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 要的。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 听觉的物理特征
b. 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
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受的声强 / 正好能 听见的声强。
四、其它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1 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 多种外界刺激,形成多种感觉。
1. 触觉,见图3-13和图3-14。 2. 温度觉 3. 痛觉
2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 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
本体感觉的种类
1.平衡觉: 人对自己头部位置的各种变 化及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觉 的 基 本 特
强度范围
征
差别感受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最小差别量。
五、感觉与知觉特征
3.适应
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 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感觉的适应”。
感 觉 的
这种适应现象,除痛觉外,几乎在所
基
有感觉中都存在,但适应的表现和速
本
度是不同的。除暗适应外,其余各种
特
感觉适应大都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
2. 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 完成的,见图3-4 。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 21~25mm的球体,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见 图3-5 。
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胞。
二、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3.视觉机能
a.视角与视力 b.视野与视距 c.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d.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e.色觉和色视野 f.暗适应和明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
3.1.3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 选择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5 错觉
1
整体性
当人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 它的个别属性和特征,就能使之形成一个完 整结构的整体形象。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1)接近 2)相似 3)封闭 4)连续 5)美的形态
Poggendorf错觉
37:33:35
法国国旗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视觉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 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380~780nm。
3.2.1 眼睛的构造
外层: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层(色素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视锥细胞 中央凹处 需要光线激活 能分辨颜色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 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检查人眼视力的标准规定,当临界视角为1’时,视力 等于1.0,此时视力为正常。当视力下降时,临界视角必 然要大于1’,于是视力用相应的小于1.0的数值表示。 视力的大小还随年龄、观察对象的亮度、背景的亮度 以及两者之间亮度对比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视野与视距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用角度表示。
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 可见的范围。
按眼球的工作 状态划分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时 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水平面内视野,图3-8(a),p50 垂直面内视野,图3-8(b),p50
视杆细胞 边缘靠近眼球前方 不能分辨颜色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
晶体 玻璃体 角膜
屈光介质
眼睛视物的过程:
光线
瞳孔
圆形小孔,大小通过虹膜的肌肉动作发生变化 黑暗中较大,d=8mm; 明亮环境中变小,d=2mm
晶状体
拥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的人,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到 视网膜上的感光区域。物体距离较近时,肌肉收缩, 导致晶状体鼓起,物体较远时,晶状体变得平坦。
视网膜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3.2.2 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 神经和视觉中枢的 共同活动完成的。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 器官,人眼是直径 为21~25mm的球体, 其基本构造与照相 机类似。
3.2.3 视觉机能
1.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 α =2arctg(D/2L) α —视角;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4 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 定性。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8. 视错觉 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之间出现 差异的现象。 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 如,长短错觉,横竖错觉、方位错觉、对比错觉。
横竖错觉 Miiller-Lyer错觉及其变式
刺激消失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极短时间,这 种现象叫余觉(短时信号存储机制)。
余觉延续 时间 听觉:2-4s 应用:动画片
视觉:0.5s
5 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 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例: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某种感觉消失后,可由其 他感觉来弥补。
例:聋哑人“以目代耳”,盲人“以耳代目”,触摸阅读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或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冷暖色调、色彩搭配学
6 对比
同一感受器官接收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 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时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产生的对比。
2 选择性
人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大脑不可能同时对 各种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的将某一 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3 理解性
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所 知觉的对象。(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注意:语言的指导能唤起人们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 验,使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完整。但不确切 的语言指导,会导致歪曲的知觉。
内容大纲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3.1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3.1.1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1 感觉 感觉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器官 受到外界的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与化学 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经验。 2 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 3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 等。通过感觉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知觉反映的是包括各 种属性在内的事物的整体,通过知觉,可以知道所反映的 事物的意义。 感觉反映个别,知觉反映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 是感觉的深入。
图3-8
视距:指人在控制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若视距过远或过近,对认读速度和 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间选择最佳视距。 表3-2是推荐采用的几种工作任务的视距。
下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值
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上限:仍能产生某种感觉的最大刺激值 (不能超出的最大值)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
3 适应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 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例:“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青蛙实验”
4 余觉
3.1.2 感觉的基本特征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3 适应 4 余觉 5 相互作用 6 对比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受性: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 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低, 感觉越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