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 与组织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让学生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特点、制订过程及其要 求,并能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 学习重点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 年度过程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和年度的训练规范用表
学习难点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年度训练过程 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运动训练学 9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 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 解法。 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 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 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 加个人技术减少
运动训练学 7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
方法 图示 量 强度 大 小 中大 中小 中小 中大 小 大 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小强度 大强度 重复训练法
负荷
间歇
主要发展素质

一般耐力; 力量耐力;
不充分休息
相对充分休息
一般耐力;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 专项耐力;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最大速度 ; ;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基本内容应包括: 1、上一年度比赛成绩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2、上一年度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3、实现参赛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实现参赛指标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5、上一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 指标 6、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分和各项计划内容要点 7、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 8、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工具。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提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运动员训练计划,详细描述了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目标。

一、训练目标本训练计划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活性,以及技术和战术水平。

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训练周期本训练计划共分为三个周期:准备期、竞赛期和恢复期。

每个周期的训练内容和强度都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

1. 准备期准备期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基础素质和技术水平。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和技术训练。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以适应后续阶段的训练需求。

2. 竞赛期竞赛期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速度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训练强度适中,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应对能力。

3. 恢复期恢复期主要是为了让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调整状态。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放松训练和康复训练。

训练强度较低,以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调整状态。

三、训练内容根据训练目标和周期的不同,训练内容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示例训练计划的训练内容: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深蹲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4-6个动作,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次。

3.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等,可以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柔韧性。

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15-30分钟。

4.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和技术细节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每周进行3-4次,每次进行1-2个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进行10-20分钟。

5. 速度训练速度训练包括短跑、爆发力训练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敏捷性。

0497 运动训练学

0497 运动训练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代码:0497前言目录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第一节参赛准备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第四节参赛总结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doc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doc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总分:18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6.00)1.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 )(分数:1.00)A.基础训练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2.优秀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区间起伏的是 ( )(分数:1.00)A.基础训练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3.对跳水来说,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内容是 ( )(分数:1.00)A.专项心理品质B.专项技术C.专项运动素质D.训练理论知识4.为了检查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组织的训练课是 ( )(分数:1.00)A.身体训练课B.技战术训练课C.综合训练课D.测验、检查课5.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增加的方式是 ( )(分数:1.00)A.循序渐进B.波浪式C.跳跃式D.锯齿式6.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 )(分数:1.00)A.快速力量练习B.技术练习C.耐力练习D.速度练习二、{{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7.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要制定多年训练计划。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8.儿童少年在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大训练负荷,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快速提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9.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儿童少年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0.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

负荷通常呈波浪形,在高水平之间起伏,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在最佳竞技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

负荷通常逐年提高,并常常力图逼近个人运动负荷的极限。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时间 5.6 5.29 7.8 7.11 8.7 9.9 9.17 9.23 9.28 12.12
刘翔2006年参赛历程一览表
地点 日本大阪
美国 巴黎 瑞士洛桑 石家庄 斯图加特 雅典 上海 韩国大邱 多哈
成绩 13.22 13.21 13.19 12.88 13.30 12.93 13.03 13.07 13.14 13.15
名次 冠军 冠军 第四 冠军 冠军 冠军 亚军 冠军 冠军 冠军
时间
02-03 02-06 02-11 05-05 06-02 06-10 07-06 07-10 07-13 8.25-9.02
09 09-22
09
刘翔2007年比赛计划表
比赛
地点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纽约锐步大奖赛 110 米栏
2、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 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
4、恢复时期为了消除运动员的体力与精神疲劳,为转入 下一个大周期训练做好准备,运动员应该进行休息,可 以不参加训练。
5、采用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会有效促进速度和灵敏素质提 高,而过多地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则会制约运动技能的 掌握和协调性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里,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期 应是
A、准备期
B、竞赛期
C、过度期
D、适应期
2、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需要长时间创编新动作和套 路的项目,年度训练一般安排(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多周期
D、混合周期
3、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奥运周期的前一年参加了二十多场 重大比赛,为了适应这种比赛节奏,他的年度训练应安 排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7.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的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 划与组织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竞技状态形成 竞技状态的保持 (适应性机制) (动员性机制) 竞技状态消失 (保护性机制)
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 单周期双高峰:在单周期中较长的比赛时期中间加一个短时间的 调整时期。
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
多周期
按三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安排。
常规大周期:通常不短于14周的时间,要求运动员分别提高不同的竞技 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为高度的专项竞技能力。 微缩大周期:主要安排于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2~3个月的训练中,在较 短的时间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于恢复或提高综合的竞技表现能力。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比赛系列的安排
比赛次数 比赛的分类及安排
竞技性比赛(主要比赛) 训练性比赛 检查性比赛 适应性比赛
比赛阶段的划分
优秀选手比赛次数的控制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的动态变化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 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不同特点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
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确定比赛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 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
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方案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方案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方案引言运动训练对于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非常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运动目标,提升运动能力,并且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个运动训练学的训练计划方案,希望能帮助大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从而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训练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常见的训练目标包括增强耐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改善灵活性等。

在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时,需要根据训练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

训练周期一个训练周期通常为4-8周,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

每次训练的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次训练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

训练内容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有效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车、游泳等。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有氧运动进行训练。

初级阶段可以适量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逐渐提高心肺功能。

中级和高级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距离和速度,提高耐力水平。

2.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增加肌肉力量的关键。

可以选择力量训练器械,如哑铃、杠铃等,也可以选择自身体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

肌肉训练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进行训练。

一般建议每组重复8-12次,进行2-3组。

每周进行2-3次的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

3.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是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灵活性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灵活性训练包括瑜伽、伸展体操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灵活性训练项目,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伸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保持每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在15-30秒,每个动作进行2-3次。

4. 其他训练除了上述三个基本训练项目外,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训练,如核心训练、速度训练等。

核心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可以选择平板支撑、平衡球等训练。

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爆发力和加速度,可以选择短跑、跳绳等训练。

2024年体育运动训练计划书

2024年体育运动训练计划书

标题:2024年体育运动训练计划书引言: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临近,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在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上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细致的训练计划。

这份计划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以确保我们的运动员能够实现最佳的竞技状态。

一、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支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运动队伍,能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争夺金牌。

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下具体目标:1.增强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确保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比赛策略,以便在团体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帮助运动员应对压力和挑战。

4.优化训练方法和康复计划,减少运动损伤。

二、训练周期规划我们将训练周期分为基础期、提高期、赛前调整期和竞赛期四个阶段。

1.基础期(2022年1月-6月):重点是体能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提高期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期(2022年7月-2023年12月):通过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赛前调整期(2024年1月-5月):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训练量,保持竞技状态,同时进行心理调适。

4.竞赛期(2024年6月-8月):参加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比赛,检验训练成果,争取最佳成绩。

三、训练内容与方法1.体能训练:采用先进的训练设备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2.技能训练: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战术训练:通过模拟比赛情景,训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决策能力。

4.心理训练: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提高集中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康复训练:与医疗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

四、监控与评估1.定期进行生理和心理测试,监控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2.分析训练和比赛数据,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3.建立运动员健康档案,跟踪他们的长期发展。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运动项目举例 跳跃,投掷,举重,跳跃滑雪 短跑,短距离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自行车,划船,铁人三项 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单板滑雪等 射击,射箭,弓弩,高尔夫球,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毽球,藤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空手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 (一)竞技体育:
▪ 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
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 即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管理贯穿于所有进程中。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一、引言运动员训练计划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标准的运动员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周期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训练目标1. 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 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

3.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毅力和抗压能力,以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挑战。

三、训练内容1. 力量训练:包括重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核心肌群训练等,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力量输出能力。

2. 速度训练:包括起跑训练、加速训练和维持速度训练等,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表现。

3. 耐力训练:包括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4.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和瑜伽等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柔韧性。

5. 技术训练: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训练计划,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技术细节的调整和比赛策略的训练等。

四、训练周期1. 基础训练期:主要以提高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和技术水平为目标,持续时间为4-8周。

2. 竞赛准备期:在基础训练期之后,逐渐增加竞赛特定的训练内容,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比赛,持续时间为4-6周。

3. 竞赛期:根据比赛计划,进行相应的竞赛准备和恢复训练,以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五、训练方法1. 分阶段训练:根据训练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2. 循序渐进训练:从基础训练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量和负荷,以避免运动伤害和过度训练。

3. 个性化训练:根据每位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4.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运动员进行体能和技术测试,以评估训练效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 般持续4-8年或更长。多参加国外比赛。
• 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
最佳竞技阶段:细致安排负荷,保持明显节奏。
两个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大龄运动员(30岁以上)照样可以处于高竞技水平。 注意:
• 1.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激励进取动机 • 2.安排适宜的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力求获得局部竞技能力的提高 • 3.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有效参加训练和竞赛 • 4.注意负荷的自我把握 • 5.服从全程性多年计划总体要求,注意各阶段的有机衔接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征 负荷的内容及负荷量,在不同训练阶段特点不同。
第三节 区间性多年(2年及以上)训练计划
•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重点是发展协调能力和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 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初级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
负荷特点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逐年增加 逼近极限 在高水平 区间起伏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 在最适宜的年龄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
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的主要依据。 • 研究表明,在我国奥运级男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均为13.8±1.7; 女运动员为13.5±1.1 。不少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出现下降的趋势。
各训练阶段安排具有连续性、整体性、连贯性等特征 • 一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完整版)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完整版)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时,要求运动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要从整体上、发展上宏观地规划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

多年训练计划对于年度、大周期等训练计划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它对未来较长时间的训练活动所做的预测仅仅是框架性的,而不可能做到详尽具体。

尽管在组织实施时,由于许多非可控因素的干扰,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通常都有时间、有可能通过某些调整及修正措施,将训练过程的基本方向控制在原有的轨道上,使其总体规划保持基本的稳定。

第一节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都已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

调查表明,我国不同项群奥运选手的培养期在7.6—11.2年之间(表10-1)。

一、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运动员体能的改变,要以各生理系统机能的提高为基础而表现为高度发展的运动素质,这种生物适应机制要通过有机体逐个细胞成分的改变和代谢能力的提高这样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予以实现。

例如,要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必须通过系统组织的有氧训练,使其心腔容积、心肌厚度及心肌收缩力量逐渐增大,促进其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化,进而改善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支持运动器官的负荷能力。

对这一训练过程,需要认真地做出规划,在训练内容、手段和运动负荷安排等各方面保持必要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发展有氧耐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运动员发展技能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基本特征: (1)以准备和参加一次或一组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为单位予以规划 和组织实施。 (2)专项提高阶段,主要参加青年比赛、全国运动会。 (3)在最佳竞技阶段,主要参加全国运动会和国际比赛。 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1)进入专项提高阶段:比较明显地逐步承受较大的专项训练负荷。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有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可以逐年提高, 有些呈波浪式发展。 (2)进入最佳竞技阶段:要特别细致的安排负荷,负荷呈波浪式, 保证运动员能以充沛的精力和理想的竞技状态参加激烈的竞争, 取得理想的成绩。 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的高原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2)对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 (3)训练不当及环境不良的影响 (4)运动员自身的主观努力下降
第二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 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 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 与规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全程性多年训练包括: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三节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 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 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 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通常低 于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运动员更多地 按照自己感觉掌握并控制训练过程。 运动员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服 从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总体要求,注意各个 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

运动员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员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

由于适宜竞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

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度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

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

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的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的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再次投入紧张的训练。

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个循环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11-1)。

表11-1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生物学基础训练任务训练时期形成适应性机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现象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准备时期保持动员性机制:心理/生理能力被释放动员,各系统高度协调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比赛时期消失保护性机制:机体自动停止积极的应激发应积极恢复,消除心理与生理疲劳恢复时期)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一、引言运动员训练计划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标准格式,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安排、训练强度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训练目标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竞技项目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是训练计划的首要任务。

例如,对于田径运动员,训练目标可以包括提高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对于篮球运动员,训练目标可以包括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等方面。

三、训练内容根据训练目标,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是训练计划的核心。

训练内容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方面。

以田径运动员为例,训练内容可以包括跑步训练、跳远训练、投掷训练等项目。

四、训练时间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是保证训练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根据运动员的日程安排、身体状况和训练内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训练时间表。

例如,每天早上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下午进行力量训练,晚上进行技术训练等。

五、训练强度控制训练强度的控制是保证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关键。

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可以通过心率监测、负荷控制等方式进行。

同时,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病。

六、训练评估与调整定期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体能测试、技术评估等方式,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七、训练计划的执行与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是保证训练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训练计划的顺利执行。

八、总结运动员训练计划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的重要工具。

本文详细介绍了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标准格式,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安排、训练强度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实现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一般 运动能力
3-5
2. 多项基本技术 3. 一般心理品质
4. 基本运动素质
提高专项 竞技能力
4-6
体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运动素质
技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运动素质
创造专项 优异成绩
4-8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战术的 具体的 多变的
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 0.5-6 个月或 中短期集训 2-25 周
周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7 天或 3-20 次课
课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0.5-4 小时
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准备部分
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

划分训练阶段、

确定各阶段训练任务



指导部分
确定基本对策
定 的
安排比赛序列
高水平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 预备性训练阶段
俄 罗 斯
马特维也夫 (MaTBЧeB)
• 初期专项训练阶段 最高竞技水平训练阶段
• 顶峰前训练阶段
• 最高成就训练阶段
运动长寿阶段
预备性训练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俄 佩特罗夫斯基 基础训练阶段
罗 (пeTpoBckuǔ ) 运动提高阶段

保持竞技青春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葛欧瑟
建设训练阶段
德 (Grosser) 竞技训练阶段

高水平竞技训练阶段
著作/年
训练学 1969 年
运动 训练原理 1977 年
运动训练 的组织 1978
运动 素质训练
1980
优秀长跑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潘炎民)
阶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
竞技训练阶段

过渡阶段 强化阶段 提高竞技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结束阶段
年龄(岁) 9-16 17-20 21-22 23-25 26-30 31-34
二、年龄特征
1、开始训练的年龄 2、达到高水平的时间、年龄 3、退役的年龄
三、负荷特点
阶段
主要任务
基础训练阶 段
专项提高阶 段
最佳竞技阶 段
竞技保持阶 段
发展一般运动能 力
提高专项竞技能 力
创造专项优异成 绩
保持专项竞技水 平
负荷特点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逐渐增加 逼近极限
保持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基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及内容 •趋势 •发现其潜力 •培养兴趣 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二、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特征与任务 2、负荷特征 3、高原現象:达到高水平 停滯、下降。 4、集体运动项目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 现实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 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 1992年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奥运选手系统培养的年限7.6-11.2年; 现代培养的年限缩短些,时间短更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起 码一届奥运会周期需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战略性 系统性 全程性 指导性 可变性
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
5
10
心理能力
全面 发育 成熟 期
15
20

技能 体能
25
30
我国第23届、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训练成才年限
运动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特点
训练计划类型 适应范围 组成
战略的 框架的 稳定的 多年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2-10 几年
年度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1-3 个大周期


规划负荷变化的趋势
、 内

选择训练方法及手段

实施部分
确定各手段负荷量度
指 标
确定恢复措施
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阶段划分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阶段
基础训 练阶段
专项提 高阶段 最佳竞 技阶段
竞技保 持阶段
主要任务 年限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1. 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检查、评定
满意
实现训练目标
不满意
提出反馈信息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起始状态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 运动能力诊断 训练负荷诊断
社会需求
目标状态建立
运动成绩指标 运动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
社会需求
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构成的完整体系
运动能力
后天能力 先天能力
生活环境 训练环境 遗传因素
运动能力获得的不同途径
运动训练学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理解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2.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 3.掌握运动员各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 过程中发展。 4.掌握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 分。 5.掌握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起始状态诊断
确定训练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实施
发出反馈指令
努力保持
1. 训练、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
专项竞技 2-5 2. 专项运动素质(体)或专项技战术(技)
水平
3. 专项技战术(体)或专项运动素质(技)
世界各国全过程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国别
姓名
阶段划分
初期训练计划

哈雷
• 基础训练阶段

(Harre)

惠格尔
• 建设训练阶段 • 联接训练阶段

(Hoger)
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 要求;
•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 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 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 训练的愿景规划
• 训练的战略规划
• 训练的宏观设计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运动员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 响下生物适应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优秀运动 员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为了顺利地培 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不同项目对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 的年龄、进入专项训练的年龄、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以 及竞技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都有某些特定的要求。这里, 核心的问题在于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在最适宜的年龄 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 征的主要依据。
一、多年训练计划基本意义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安排,都属于 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制订多年训练计划主体要求: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结构性改造的缓慢性;技术稳定的长期性
二、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阶段任务的差异性/竞技能力结构优化的层次性/不同素 质敏感期非同步性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 2、负荷特征 3、趋势
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一、生物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