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3(安徽、湖南)
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3(安徽、湖南)“问”的价值——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析严格来说,高考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也不是心灵写作、性情写作,而是特别的“应用文”,所以我们称之为“高考作文”或“应试作文”。
就一般文学创作而言,我手写我心,怎么想就能怎么写。
而高考作文则不能完全这样。
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是用于选拔性与甄别性,即通过高考作文,来选拔高校需要的人才,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基于此点,我们就会发现,高考作文的写作必须具有鉴别考生思维品质如何,道德情操如何等特质。
相对这两点来说,融合的越好则越是好的高考作文题。
那么,我们来看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所提供的材料中有两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两问之间是转折关系。
就萧伯纳原意来说,是否定前者的。
因为就转折复句来说,一个句子强调的重点是在转折之后的。
如此,从第二问中切入,便很容易找到立意的依据。
为什么不能这样?一切皆有可能的。
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你问问你自己吧,为什么不能这样?敢于梦想,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等角度都是好的切入点。
本题目价值在于能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在两“问”中抽象出自己的“问题”来,进而立意成文。
剥开原材料的内核,才能探究出问题的本质来,符合逻辑思维的走向都是正确的方向,都能到达应有的目标。
如果我们走入这一路径,特别是非常容易的联想到当下热门的词汇“梦”,什么中国梦,青春梦等等,来谈上述立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一问你吧,这该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点,回到高考作文的选拔性与甄别性属性上来说,除了雷同,引起审美疲劳之外,恐怕也是思维单一的表现吧。
安徽2013高考作文
安徽2013高考作文引言2013年高考是安徽省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每位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
在这次高考中,学生们需要发挥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的能力。
本文将对于安徽2013高考作文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文题目及要求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人生的舞台需要每一个人的演绎》。
要求考生在1200字以内,根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自由发挥,以丰富的内容、有力的论述、自然的行文展开。
分析1.题目解读:题目中提到了人生的舞台,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演绎可以理解为对于自己角色的全力呈现。
2.要点分析:本文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自由发挥。
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观点和感悟,对于人生的舞台和演绎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人生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然而,生活中的舞台并非属于单一的个体,而是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首先,个体在家庭中的舞台需要演绎。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子女、兄弟姐妹、父母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责任。
作为子女,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作为兄弟姐妹,我们要和睦相处,互相照顾;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教育和关爱子女。
通过对于不同角色的全力演绎,我们能够和家人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创造幸福的家庭。
其次,学校中的舞台也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学校是我们求学的场所,我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熏陶,结交朋友,培养综合素质。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全力以赴的完成学业,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需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社团、志愿者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最后,在社会中的舞台同样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01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及点评201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及点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安徽试卷今年的高考作文恐怕是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中审题立意及具体操作最难的一篇。
虽然材料只有两句话,但推究起来却需要考生费一番心思。
即使探讨出了材料的主旨,但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理解萧伯纳的这句话可以把它切分为两部分,然后在把这两部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句问话的前提:一句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一句是“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
“已经发生事”是已然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了;“从未有过的事”是未然的,是梦想。
我们再来看两句问话:一句是“为什么会这样”;一句是“为什么不能这样”。
前者是对现实的不满,后者试问,在这一项项天才的发现问世之前,有多少人愿意或是敢于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呢?电灯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物体在黑夜里发出持续的光亮;电话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东西可以让远隔两地的人通话;电视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电脑问世前,有谁能相信人们可以在家中做许多以前做不了的事。
敢想未必就一定能实现,而不敢想则会停滞不前,没有进步。
的确,有些天才般的想法,在被证实前,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证实前,有谁愿意接受自己的祖先竟是一群原本生活在树上的猴子呢?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前,有人敢怀疑牛顿当年所确定的三大定律吗?在两颗球同时从斜塔上落下之前,有人会去相信物体下落的速度竟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吗?人类社会之所以还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有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一类头脑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并敢于将这些疯狂的想法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变为现实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一、(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2013安徽高考作文试题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如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可命题为: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看似很难获得,但是只要你努力奋斗,勇于进取,就有可能获得。
关键你不能放弃,绝不轻言放弃,就有希望。
太和一中李岩
1。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解析
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日期: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淮北市第七中学姚根国2013年6月7日【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皖妹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30期【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与安徽省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可以说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
亦如20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尤其是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现实不可弃 梦想不可无——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解析
维. 找 出核 心 立 意是 作 文分 析 的关键 。
一
、
层层 追 问
拨云 见 E l
我们先来 比较这两种情况 , 看看所给材料包括 的要素 , 这些要素有何差异。前面一种
然 已经立 足 现实 思 考 ” , 但 我们 更 要 “ 思考 未 来 ” 。我们 生 活在 现 实 中 , 但 一定 要 怀揣 梦 想 。 从“ 现实” 与“ 未来” 或“ 梦想” 着手 , 并 以递进 式 、 转 折 式 的多 向度思 考 , 就基 本 掌握 其 核 心
立 意 了。围绕 这核 心 立意 , 可 以谈 “ 让 梦 想 照进 现实 ” 、 “ 守 成 与改 革创 新 ” , 谈“ 治与 防 ” , 谈 “ 被动与主动” 等 。 即使你 以后 面 一 种 类 型 去 “ 单边 ” 拟题 , 但在行文时 , 也要 辩 证 地 论 述
符号。
2 0 1 2 年 的安徽 高 考 作 文将 两 种 做法 放 在 一起 比较 , 其结 果 差 异 明显 , 人 们 的价 值 取 向
也 非 常 明晰 , 那就是 “ 梯 子不用请横放 ” 的条 幅 , 与“ 请 注 意安 全 ” 条幅相 比, 前 者 将 事 情
“ 落 到 了实 处 ” , 从“ 根 本 上解 决 了 问题 ” , 究其 原 因 , 可从“ 角度” 、 “ 细节 ” 入手 。可2 0 1 3 年 的 作文 , 两个 方 面 的 比较 就 不那 么 简单 了 。虽有 差 异 , 但 不 能简 单判 断 谁好 谁 差 。
现 褰
黟 暂!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ˋ为什么不能这样?ˊ”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只写“中国梦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解读
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解读作者:洪峻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10期洪峻【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是社会焦点,而语文卷中的作文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
因为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也是教育制度改革轨迹的折射。
高考作文的不断翻新,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诉求。
又因高考作文分值大,评分的主观性强,它可能影响着考生的录取。
所以,家长关注高考作文题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
老师也很关注,因为它也许就是来年高考作文训练方向的一种暗示。
6月7日上午随着一声铃响,这道“年度谜语”终于浮出水面。
下面笔者就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一二一二”,怎么像跳舞一样?这是我拿到作文题后的第一感觉。
我说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近六年的类型变化。
从2008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接着连续考了两年材料作文,2011年又变成命题作文,2012和2013又回归材料作文。
走了六年,命题作文出现两次,材料作文出现四次。
而且双交叉出现,你说作文类型是不是像跳舞一样?不管是巧合,还是昭示一种方向,都至少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安徽高考作文试题瞄准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再从出现的频率来看,材料作文又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显然,材料作文受宠。
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基本一致。
从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看,17套是材料作文,只有1套是半命题作文(天津卷),形式单一,但出题者心有灵犀。
偶然吗?必然也。
因为材料作文可弥补命题作文太束缚人、话题作文太宽泛的缺点,有严有宽。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评析
审题注意思辨,写作空间宽裕----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评析滁州中学张庆凤一.题型稳定。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选用萧伯纳的一句名言,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安徽今年考材料作文,属于意料之中的题型,体现考纲的“稳”的特点。
二.审题难度不大,体现思辨性。
对于材料作文,学生畏惧的是审题。
遇到内容较长,角度较多的材料,学生审题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干脆就跑偏了。
而今年这道作文题,学生只要全面理解了萧伯纳的这句话(材料的内涵,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把握住了题意。
不过相较于以往的多角度立意,今年要注意材料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分析材料,“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可知,内容涉及两类人:“一般人”和“我”。
说的是这两类人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知态度、处事方法。
由果溯因,可见两种明显不同的对事物认知态度。
另外,从句中“只看到”“梦想”两词,再联系学生实际,可以看出其意旨为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不过,审题时要注意材料的思辨性。
只看一部分,丢掉另一部分,甚至把材料前后割裂开来,都是不可以的。
如立意为“不要只看过去”或者两部分平均用力,从两个方面扩写材料而没有明确的主旨,这都应该不能算好的立意。
这里也是今年作文体现区分度的地方。
三.学生写作时发挥空间较大。
记叙、议论选自己擅长的文体即可;若写议论文,可选择的材料时空跨度很广,发挥空间很宽裕。
要注意的是写作时不可空谈梦想,要联系现实,有思想性才能得高分。
综上,今年安徽作文题型稳定,有一定的区分度,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功力。
2013.6.7。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安徽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卷总评】记得2012年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横着放”刚一公布,就引来吐槽声一片,被认为是当年“最坑爹”的作文题。
2013年安徽卷仍然沿袭去年的作文形似,采用萧伯纳的名言来组织材料。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正是萧伯纳先生的不朽名言。
从高考作文角度分析,这两问就有了梯度,能够考出考生的辩证思维品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其实萧伯纳这两句话也暗合“梦想”的影子。
不过,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相对陌生一些的材料可以叙述地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入分析。
另外,所用材料要符合高中生的实际,这样才可能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切忌千人一面,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分析这两句话,我们有必要抓住材料中的七个关键词:有的人,已经发生,为什么会;我,却梦想,未有过,为什么不能。
有的人,泛指一般人;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时”,发生了的情况;为什么会,见到事情发生了不太理解,就产生疑问。
是不是说“为什么会这样”就一定代表着消极不思进取呢?也未必。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问清楚了,也才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这是探究的需要,是反思的需要,是提升的需要,是进步的需要。
“我”原指萧伯纳,但是作为材料的一部分,“我”的内涵就明显扩大了。
看到一般人对过去的发问,“我”的观点呢?“却梦想”,一个轻微的转折,对“未有过”的事情的思索,也就是对未来的思考,“为什么不能”?很明显,前面一种情况,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后者是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
2013年安徽高考题作文深度解读
2013年安徽高考题作文深度解读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审题:萧伯纳的话,涉及到时间的两极,一是过去,一是未来。
面对过去与未来,都需要“问”,都需要思考。
就拿自然科学领域来说,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问”涉及到两种科学精神:第一种,看到已经发生的自然现象想到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如牛顿被苹果击中而推出万有引力。
这是一种科学探求精神。
第二种,梦想到未来,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如科学家高锟,由玻璃梦想到用光纤通讯而成了光纤之父,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贡献。
这是一种科学创新精神,体现出科学自信。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等都涉及这两种对过去与未来的“问”。
面对六国的破灭,苏洵通过“问”,觉得“弊在赂秦”;苏轼通过“问”,认为原因在于没有“养士”;苏辙通过“问”,强调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面对秦的覆灭,贾谊也在“问”,上中下三“论”,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问”历史,我们可知“兴替”。
“问”他人,我们可作选择。
国内战争时期,对俄国的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不假思索照搬,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些损失。
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思索,中国工农红军采取了另一条与俄国相反的行动策略,使革命危为安,逐步走向胜利。
“问”未来,我们可强信心。
当前,我们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行进的道路上,曾出现许多错误甚至弊端,为此大家在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问”是可贵的,可以总结教训。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安徽卷)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安徽卷)
张志先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
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张志先
【作者单位】安徽省岳西县汤池中学高三语文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201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解析及下水文
2.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3.201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解析及下水文
4.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剖析及优秀
作文点评5.200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考 点 聚 焦
浅析2 0 1 3 年安徽 高考作文题
■ 凌代 昌
著名文化学者 、 批评 家和随笔作家朱 大可 , 在6 因纠结为思维的根据 , 根据叔本华在《 作为意志和表 月7 日搜 狐教 育的《 第 一时问》 里评全 国高考作文题 象的世界》 里 的总结 , 它可以扩分为四大形态 : ( 1 ) 外 时说 : “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所进步 ,除了安徽 的考 在和内在 的感性 ,即空间和时间形式 中的感 知属 于 题过于玄虚 , 其他都还算靠谱 。 以调查报告 为分析材 第 一根据律 ; ( 2 ) 知性和 因果属于第二根据律 ; ( 3 ) 自 料, 可视为一种突破 。 江西的三怕 , 内含批判性 , 尤其 我 意 识 和 动 机 属 于 第 三 根 据 律 ; ( 4 ) 理性 、 认 识 的 根 值得推荐 。北京 的考题 , 若改为 ‘ 如果爱迪 生来 到二 据和逻辑属于第四根据律。因此 , 可以这样说 , 今年 十一世 纪的中国’ , 则更能激发批判性思维 。想象一 安徽 高考作文题是什么都可 以写 的, 社会 、 人生 、 自 下爱迪生在 中国的遭遇 , 你就会有 无限发挥的空间。 然……只要作文中存在一个因果链 ,即因果模式结 批判性思维 , 而不仅 是一般性思辨 , 应当是今后 高考 构。 而因果结构又可以细分 : 一人一因 、 一事一因; 多 作文命 题乃 至整个教育体 系的基本 目标。 ” 朱先生是 人一因 、 多事一因。考生考场上 的思维 , 应该是 自由 大家 , 说 起话来挥斥方道 , 笔者不敢妄加揣测 , 但对 的 、 开放的 , 话题无牵制 、 写作有埋伏 , 要求行文中注 安徽高考题的论 断, 确实有失公允 。这里不揣浅陋 , 意保持“ 因果纠结 ” 。正好手头有阿富汗作家乌尔法 放胆陈述。首先看题 : 特的《 生活》 一文 : 阅读下面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 0 0 字的 同是 一 个 溪 中 的水 。 可是 有 的 人 用金 杯 盛 它 , 有
2013安徽省高考作文
2013安徽省高考作文D2013安徽省高考作文【篇一: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及点评】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及点评改变安庆二中高二(6)班叶方舟我们常常只对过去的事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却忘了对理想状况的未发生追究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终生哀叹而有的人能从失败中获取新生。
沉溺于过去的失意便等于又错失了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改变是一种领悟,勇于改变则是一种态度。
萧伯纳充满诙谐却又不乏沉重的两个问题也不失为对其自身经历的印证。
他原已对英国戏剧彻底失望,所写的相关评论中也尽是尖刻嘲讽,但机缘巧合下易卜生的著作使他受到启发。
自此他停止抱怨,开始着手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全新的创作。
最终他不仅改变了自己此前一直黯淡的人生,更改变了他曾认为不可救药的英国戏剧。
改变有时需要机缘,它可能是刹那灵感的启发,更多的则是一种对旧日成见的放弃和向新态度的转变。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多如那些矿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要面对的,但我们至少还能选择转变自己的态度,从积极的方面思考,而不是被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打倒以至于沦为只会抱怨的庸人。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承受也可以成为一种改变。
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将会成为一种激励,它给予我们勇气一步步迈向我们真正的心之所向。
再小的改变亦胜过无意义的抱怨,因为改变即使微小,只要存在便好。
改变现实,点亮梦想,勇敢地付之于行动。
人生的旅程中总有被期待的下一站的风景。
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期待,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站无法企及。
萧伯纳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的那句:“为什么不能这样?”掷地有声,透过这句话我看到了我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和人民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然而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不仅仅是一个挂在嘴上的口号,它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更是我们需要改变现实去完成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行动,勇敢地改变现实,梦想一定会长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淮北市第七中学姚根国
2013年6月7日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
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
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罗列几种观点,但其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有所侧重,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此种题型最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2012
年的广东卷就是如此,其材料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细细品味,材料内涵无疑为: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抑或“活在现实中”,但原材料中居里夫人的最后表述——“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才是立意的根本。
这种有所侧重点甚至观点相反的几则材料明显不同于并列性材料,2012年的江西卷“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针对此则材料作文,我们确实可以从两大不同角度去立意;2012年合肥三模的三种情形并举: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自我”,抑或是“逆流而上”,同样,这则材料作文,我们也可以从三大角度去立
意。
一言以蔽之,安徽2013年高考作文不同于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也不同于今年的合肥三模作文题,而是与2012年广东卷作文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有关“中国梦”的热点来写,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又有所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非要纠缠于“中国梦”,可能会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二、关于体裁
作为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最好还是写议论文。
近年来安徽省高考作文,大多更适合写议论文,2012年的以《梯子不用请横放》为材料的作文,2011年《时光在流逝》,2010年的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2009年的“弯道超越”话题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最好写成议论文,当然2009年的“弯道超越”这个话题,写记叙文也未尝不可,但写议论文仍然更富有思辨性。
今年安徽作文题,很难写好记叙文,确立议论性文体应该是首选。
因为,无论是你谈理想、说梦想,还是你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发表观点见解,理应写成议论文。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写记叙文。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
作为很难跑题的一道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流沙河《理想》一诗中某些诗句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梦想,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2)有梦,真好
3)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
4)怎一个“梦”字了得
5)在梦想的田野上
6)梦的那一边
7)腹有梦想气自华
8)梦想,催人奋进
9)我心永恒
10)我梦故我在
11)远方
12)梦想的力量
13)扬起理想的风帆
14)生命不止梦想不灭
15)追梦
16)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17)立足现实,超越梦想
18)我梦我圆
四、关于结构
写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引”、“析”、“议”、“联”、“结”。
对于这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最为常见结构方式来写。
但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与其用以上传统结构,还不如运用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形式来写这篇材料作文。
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话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中国梦”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有梦,真好》作为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无疑,文题就是该篇作文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其一,有梦,就有了目标,其二,有梦,就有了动力,其三,有梦,就有了境界。
以上十八个作文题,大多可以分解成三个分论点来进行写作。
【写作素材】
(一)名人名言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2、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5、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莫扎特
6、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谢觉哉
7、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10、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1、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二)妙语素材
1、追逐风,追逐太阳,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
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载着一颗年轻的心,夜幕装满了理想。
我的心不断的飞翔,路不断地向前伸展,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追逐我的理想,心的方向。
——《心的方向》歌词
2、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蜗牛》歌词
3、“其实我是一个有ambition的人,我认为这个英文单词不能直译为‘野心’,应该理解为‘抱负’、‘雄心万丈’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夜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一幢位于灯火阑珊处的大楼,也许通常会希望其中一间房子是属于自己的,但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间,而是整幢楼!”
——澳大利亚工商管理博士生张镜一
4、中国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就必须要时刻怀有“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人生理想,早日让中国航空装上“中国心”,为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雄鹰,为中国民用航空能够制造出大型飞机。
——航空动力专家江和甫
(三)事例素材:
略
(四)语段素材
①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理想
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②在内心埋下一粒理想种子,精心照顾,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不怕风雨的吹打,雷电的袭击,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我们是勇者。
耐心栽培,不管是什么外界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要做成功者。
小小的理想种子,会开花,会结果,到收获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胜利了,回头望望曾经经过的那条路,虽然崎岖不平,但眼前的灿烂美景是无法比拟的,此时你会明白,为理想努力,为理想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情!
③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确,有理想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可能迈向成功。
理想,就像漆黑中的一盏明灯,即使昏黄,却能赶走无边的黑暗,照亮前方的路;理想,是一条漫漫长路,即使荆棘满途,却能一直延伸,直达成功的彼岸!
【结束语】
文章千古事,寸心自得之。
笔者匆忙写来,难免思考不周,措辞不严,姑妄言之,有待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