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

我们先用最少的文字来说一下什么是建筑。

曾有一位师长将建筑分为三部分:上位建筑、空间与建构。

上位建筑即建筑生成的基础。路易.康曾说:“一朵玫瑰成为玫瑰的愿望存在于种子存在之先。”在建筑中是说建筑先有存在的愿望,然后存在。这个愿望就是上位建筑很生动的说明。张老师在“关注城市,淡化建筑”文章重大抵说明了上位建筑是做建筑的第一步。是从大的方向去把握建筑。

空间建筑活动的最终目的。也即建筑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做建筑就是做空间。建构建筑的表现形式。是空间的载体。每一座建筑最终多是以建构作为表达。

如果把一座建筑比作一篇文章。那么,写他的动机,就是上位建筑。文章表达的思想就是空间。而最终写出来的文字,就等同于建构了。

我以为,这三点已经将建筑概括得很精辟。所以,建筑的定义可以这样来下:建筑是以上位建筑为基础,建构为表现形式的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是先辈们积累下来的建筑,在当时虽然没有把建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但几千年的历史总不会白白的浪费掉。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成功的创造了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

我们还是用上面的三个方面来系统的论述一下中国传统建筑。

1、传统建筑中的上位建筑

传统的上位建筑主要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指导建筑生成。当然,这些是自发的。也就是说是很朴素的理论。

从人的需求出发当建筑作为建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他的形态是最自然的,也最能反映人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住宅形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宅在古代,不论是官宅还是民宅。都是以屋和院的形式存在的。在屋里,人完成吃喝拉撒睡等最基本的行为。其余的多数行为,如聊天、晒太阳、溜达等都在院中完成。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从需求出发。因为人们需要抵御风寒,也需要阳光、空气。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宅的定位。

然而,到了现代,宅这个东西明显走了味,从西方引进了卧室,起居室等等的概念。这样的住宅把电视作为中心,好像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看电视,来了客人也要看电视。而阳光没了,空气没了,我们的是外空间通通没了。

最可悲的是,我们学建筑的人还在继续这种无聊的游戏,还在以电视来组织家居。广大群众认可的也是这种不人性的模式,而且互相攀比谁的起居是更大。

都是看电视的空间,再大有什么用!

用人的需求来指导建筑,这是我们这些作建筑的学生最缺少的,也是必须认识到的。每天一边谈着以人为本,一边从书本上把漂亮的建筑据为己用的同学最该清醒一下。

从社会形态出发封建社会是我国历时最长的社会形态,以是发展的最完善的社会形态。在封建时期的建筑中,这一社会形态以深深植根其中,严密的等级制度,尊卑有序。在建筑上有明显的体现。所以,封建时期的建筑反映封建时期的社会形态。

再反映社会形态的同时,他也对社会形态起着反作用。打个比方,在四合院的建筑中,长辈住在正房,小辈住在厢房,正房居中,厢房被置于两侧。男朴住在到座,女仆住在罩房,一个在原子的最前边,一个在院子的最后边。所以男的、女的相见的时候很少,年幼的也总是不敢往年长的人的屋里去。自然而然,长又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意识就被强化。

作为现代的学生,要学的当然不是让现今的建筑也做到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但我

设计院招聘首选网站

们要知道,社会是一种关系,把握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建筑除了反映人的需求,还要反映关系,因为在建筑中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各种群体。所以,我们在把握需求的时候,也必须去把握关系。而社会形态系统的就是人类关系学。所以,用社会形态来把握建筑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自然环境出发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关系。

首先,是建筑适应环境。这在建筑选址上有很好的表达:“最好北面有山岭屏障阻挡寒风,最好门前南面平原、耕作招凉,最好水源顺驻,最好远景悦目、最好农地方屋终年都可以见到太阳。”当然,最初纯朴的愿望最终被扭曲为风水。但这种对自然选折的重视,现今也很有指导意义。

然后,就是建筑反映环境。在园林里,任何一个亭子,楼阁。都不是随便放置的,任何一个建筑都是为了使整体的环境增色,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

从自然出发,然后又回到自然。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

但也不可否认,他们对环境理解的也很狭隘,他们所谓的环境永远是一个小环境。他们没有去从一个大的角度上去认识环境。当然,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从大的角度去认识环境。

人生活环境之中。只要有人存在,就要有环境;同样,没有了环境,就不会有人。建筑同样也是环境,是人造的环境,人不能直接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但又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只有去把握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把握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做出建筑,做出好建筑。

社会形态是描写人与人的关系。而自然环境同样表明了一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建筑不会脱离人而存在,他就不会脱离环境而自己存在。好的建筑总是一览英才网是基于行业垂直细分和区域横向细分的网络招聘网站平台,国内各行业各地区首选求职招聘网站平台!

要适应自然环境和反映自然环境的。

另外说两个问题可以说,传统的上位建筑,由于是一种自发的建筑活动,所以,有它反映需求的一面;但是有正因为它的自发性,没有人去研究系统的上位建筑理论,所以,它的整体把握形非常差。也就是说在小范围它可能很好,而一把范围扩大,就会把握不了。

另外,由于传统的建筑大部分都生活在封建社会中,而封建社会在中国过于长久,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本身就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以,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的指导意义本身就失去了它的正确性。所以,社会形态对建筑产生的歪曲影响。

二、传统建筑中的空间

中国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主要有二:第一是空间的不定义性,第二就是空间的历时性。

混沌空间说中国古建的空间是混沌空间很有道理,但混沌的不是空间的品质,是空间的定义。

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

从大的类型上说无论是小到家宅,店铺,还是大到寺庙,宫殿他们的单体建筑都是一种模式。矩形的平面,柱网的建构。空间类型也都是一样,

再细到一个家庭的空间里,这里只有按等级分的正房、厢房、耳房、罩房。而不是按功能分的厨房,卧室。正房、厢房都有着一样的空间品质,也都可以睡人或是用作书房等。

这样就是说,中国的传统空间具有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一间房,可以是住宅里的也可以是寺庙里的;一间房,可以做仓库,也可睡人,也可以做书房;还是一间房,儿童可以在这里作各种游戏,可以引发出各种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