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作者:李莉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6期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直接给出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式,是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
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1994年至今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失灵的结论,并试图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进而揭露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作者:韩民;赵杰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2期摘要: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许多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外贸连年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大量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西方政界与学术界屡屡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由要挟人民币升值。
而实际是欧美人以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幌子想要中国通过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来为金融危机买更多单。
然而人民币是否真正存在升值压力,我们通过实际测算一下来得出结论。
本文依据利率平价理论,构造出一种估计货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压力的方法,并运用升值压力指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进行了检验,得出人民币对美元确实存在升值压力。
Abstract: Trade surplus will lead to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which is the understanding many people get from the Western economic theory. As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expand year after year, they make a lot of pressure on RMB apprecia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estern poli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threaten RMB revaluation in the ground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repeatedly. The reality is the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want China to buy more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further appreciation of the yuan using the so-called "rebalancing the global economy".But whether RMB appreciation pressure really exists, we should reach a conclusion by the actual calculations. This article which is based on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constructed an estimate of currency appreciation or depreciation methods and tested the yuan-dollar exchange rate changes using of upward pressure index on. We obtained the existence of the yuan appreciation pressure on the dollar.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利率平价理论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RMB appreciation;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25-040引言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简称“汇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利用这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利率平价理论来分析: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金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会使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汇率近期的上升符合这一理论。
美联储没有错过2010年6月以来的任何一次加息机会,7次会议连续加息175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央行(ECB)预计将在今年全年维持利率于目前的2%不变,日本央行则一如既往坚守零利率政策。
以上利率前景预期的背景是,美国经济虽然自2008年以来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但3%以上的GDP增长率依然称得上亮丽。
无论欧元区还是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都遭到调降,经济基本面都在今年出现了较明显的放缓迹象。
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别和利差的扩大更加明显,吸引投资者卖出欧元、日元而买进美元,支撑美元2008年以来持续走贬的形势似乎出现了转机。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从20010年6月到12月,美联储已有5次升息共计125个基点,美元为何一直走贬?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有矛盾之处?答案是否定的,即那段时间美元加息和贬值的共存并不矛盾。
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则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因此,实际上,影响汇率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存款或投资的实际价值的增长率,也就是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加息只是名义利率的提升,而只有实际利率的提升才能对美元形成支持。
正因为如此,如果升息的速度慢于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这样的升息理论上讲就不能提振美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来分析:与利率平价理论不同,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更适用于对长期汇率的预测。
它强调通胀对汇率的影响,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导致对外贬值(汇率下跌)。
因此,在任何一本《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上,我们都会看到“通胀上升在长期会导致本币贬值”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近一段时间来美国通胀压力的上扬却伴随美元的升值?实际上,美元汇率变动并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二字。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摘要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内容的分析,以及其在开放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了解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时间套汇引言自20世纪20年代利率平价被首次提出后,利率平价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
它与购买力平价所不同的是考察资本流动(而不是商品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利率平价同样并非是一个完善的汇率决定理论,由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加上影响未来汇率变动的因素的复杂性,使利率平价理论在短期汇率的价格猜测在实践上有所偏移,因此,利率平价理的实际效力具有不确定性。
一、利率平价理论内容及其分析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蚀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
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有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会不断扩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
这样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从利率平价说角度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
从利率平价说角度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远期外汇市场是指外汇交易在未来其中一特定日期进行,与即期外汇市场相对。
利率平价理论是解释和分析远期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远期汇率应该等于即期汇率乘以两国的利率差。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远期汇率与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计算出来的汇率不相等,就存在套利机会。
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货币的远期合约,利用汇率差异来获得利润。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利率的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货币的价格变化趋势。
高利率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高价格”货币,而低利率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低价格”货币。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应反映了两国货币的价格发展差异。
为了更好地理解利率平价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第一步是计算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指货币对在当前时间点上可以立即换取的价格。
即期汇率可以通过外汇市场报价或国际汇率发布机构提供的数据来获取。
第二步是计算两国货币的利率差。
利率差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
通常,高利率国家的货币会有较高的利率,而低利率国家的货币会有较低的利率。
利率差可以通过央行的利率决策或市场利率来计算。
第三步是应用利率平价理论计算远期汇率。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应该等于即期汇率乘以两国货币的利率差。
换句话说,如果利率差增加,远期汇率将会升高;如果利率差减小,远期汇率将会降低。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并不总是能准确预测远期汇率的走势。
有时候,市场的实际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理论计算出来的汇率存在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政府的干预等。
此外,利率平价理论只能解释无交易成本和无风险情况下的远期外汇市场。
在现实中,交易成本和风险因素会对远期外汇市场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交易成本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进行套利交易,从而使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理论所预测的汇率差异。
总结来说,利率平价理论是解释和分析远期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认为远期汇率应该等于即期汇率乘以两国的利率差。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彭 玲(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西藏拉萨 850000)摘 要: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出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是年年高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文中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探讨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否适用,同时找出影响这种适用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人民币;美元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9)06-0025-04A Discussion of Exchange Rate of RMB f ro m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 Parit y TheoryPEN G ling(Tibet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L hasa,Tibet850000,China)Abstract:Economic growth and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of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the21st century.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in exchange rate of RMB,exchange rate of RMB is analyzed using the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heor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MB and US dollar is discuss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exchange rate;RNB;US dollar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的十余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问题几度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摘要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不断,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在对美元升值。
本文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的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变化,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理论验证后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现象,但不是适用于任何时期,因而利率平价理论是有其科学性也有其局限性的。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抛补套利利率汇率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200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走高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也逐步达到峰值,但与此相伴的还有通货膨胀的加速。
从2006年底,央行就不断地进行加息,提高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以抑制经济过热,预防通胀加速。
截止到2007年12月,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由2.25%上升到了4.14%。
2008年,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从2008年9月份的4.14%骤降到2008年12月份的2.25%,几个月之内回到了2006年4月份的水平。
2009年底到2010年,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才开始缓慢地逐步走高,存款利率由2010年10月的2.50%上升到了2012年6月的3.25%。
(二)2006年11月-2012年11月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变化情况。
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一家存托机构向另一家存托机构借出资金的隔夜贷款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利率,在此选取该利率为美国的利率指标。
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在这个时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2006年底有5.15%之高,但2007年一年推行了小幅扩张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基准利率从5.15%降至2007年11月的4.64%。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美联储2009年大力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迅速降低,从2007年11月的4.64%骤降到了2009年11月的0.15%,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低水平。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下的汇率分析
结合中国50多年来的有关数据,通过建立V分析得出利率平价理论不管是在长期均衡还是短期中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
作 者:王秀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刊 名: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832.6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 VAR模型 Johallsen协整检验
《基于利率平价条》PPT课件
中国1年 2.25% 期存款利
率
1.98%
3.87% 2.25%
2.25%
美国联邦 4.25% 5% 基金利率
3%
0.25% 0.25%
USDCNY 8.0709 7.8149 7.3046 6.8353 6.8283
5.50%
利
8.0709
率
5%
5.00%
基于利率平价条件的中美利率 及汇率相关性分析
1、利率平价理论 2、基于利率平价条件的中美
利率与汇率联动性分析 3、小结
利率平价学说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
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
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
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
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不相符。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
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在远期应该贬
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在远期
应该升值。图中显示2005-2006年,人民币利率低
于美元利率,利率平价理论预示人民币远期升值,
实际上人民币也确实进入了一个升值通道。这似乎
与利率平价理论相符了,但实际上这期间汇率上升
8.1
汇 8率
7.9
4.50%
7.8
7.8149
4.25%
7.7
4.00%
3.87%
7.6
3.50%
7.5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2.25% 2005
1.98%
3% 7.3046
2006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一、利率平价理论综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根据理论平价理论,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的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
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的利率平价说(CIP)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UIP)。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费雪敞开(Fisher Open)”。
理论界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效率很高、具有信息高度透明和不存在任何扭曲的情况下,两种利率平价水平才会相等(CIP=UIP)。
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差异。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升值而远期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贬值而远期升值。
抛补的利率评价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在公式的等式中,边为1+远期升水/贴水,右边则表示本/外国利率差异。
例如,即期美元/德国马克是$/DM,6个月远期汇率是如果美元6个月的利率是6%,马克为%,则马克升水等于:[1+()]/]2 =。
而利率差异等于[1+]/[1+]=。
式通常可以简化为:则:2() /=≈利率差==,因此,在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中,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利率的差异。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
汇率改革之后,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银行间远期交易中,人民币远期汇率市 场已初现雏形。在完善我国远期外汇市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远期汇率的 定价问题。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远期汇价的定价权基本由离岸无本金交割人民
币远期外汇合约QDF)市场决定。内地银行虽然早在1997年4月就推出了远期结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 姓名:连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工程 指导教师:魏巍贤 20070301
内容摘要
2005年7月21日是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一天,
我们国家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要求建立
完善的远期外汇市场。 本文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现实远期汇率与理论远期
差(ARCH)模型。计量方法的使用,使本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远期外汇市场;远期汇率;利率平价
Abstract
It is July 2 1甄in 2005 that is
an
important day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form of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of China.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exchange rate was established
售汇业务,但远期结售汇报价在更大程度上是参考境外NDF市场的价格。一方面 是由于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远期结 售汇业务的交易范围限制在经常项目内,而中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较高的顺差, 反映在远期市场上美元供给必然大于需求,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导致市场无法形 成合理的价格,内地银行只好参考NDF报价。2006年1月4日人民银行在银行 间外汇市场引入13家人民币做市商银行的同时,也允许这13家做市商银行利用 即期交易为远期交易套期保值,制度限制的突破使得内地银行已逐步掌握远期汇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
・2 ・ 5
基 于利 率 平价 理 论 视 角 研 究 人 民币汇 率 问题
Re e r h o h s a c n t e RM B c a g t s u s d o n e e tRa e Pa i e r Ex h n e Ra e I s e Ba e n I t r s t r t Th o y y
Ab ta t r d u p u l e d t x h n er t p r cain s r c :T a e s r l swi la o e c a g ae a p e ito ,whc ste u desa dig ma y p o l e r m he W e tr c n mi he r As l ih i h n rtn n n e p eg tfo t se n e o o c t oy. Ch n ' o eg rde s r l s a d fri e c a e r sr e e p n e r atry a ,t e k o fprs u e o i as frin ta u p u n o eg n x h ng e ev s x a d y a fe e r h y ma e a lt o e s r n RMB p r cain i h oeg a p e it n t e frin o e ca g r t x h n e make.RM B e c n g ae h sbe o he fc s o rd atnt n n rc n e r.W e tr oiia n c d mi ice h e tn RMB x ha e rt a c me t o u f wol te i .I e e ty a s o se n p lt la d a a e c crls t rae c
从利率平价说角度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
从利率平价说角度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利率平价是指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与两国货币之间的远期汇率差异之间存在一种关系。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货币的远期汇率的变动幅度应该等于两国之间的名义利率差异。
在远期外汇市场中,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在未来其中一特定日期以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兑换。
远期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和投机者等。
利率是一种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指标。
在利率平价理论中,假设不存在交易成本和限制,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与远期汇率差异之间存在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机会。
以美元和人民币为例,假设美国的名义利率为5%,中国的名义利率为6%。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以美元计价的远期汇率应该为1.06美元/人民币。
如果实际远期汇率为1.08美元/人民币,那么投资者将选择在中国投资,因为中国的利率更高,从而赚取套利收益。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只是一个理论假设,并不总是成立。
实际市场中,存在交易成本、限制和不确定性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远期汇率与利率之间的不一致。
以下是分析远期外汇市场的一些主要因素:1.交易成本:远期外汇市场存在交易成本,包括手续费、佣金和报价差等,这些成本会影响套利的可行性。
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即使存在利率差异,也可能无法进行套利交易。
2.政府限制:政府可能通过管制资本流动、设立限制性政策等手段来干预外汇市场,使得利率平价理论失效。
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货币干预、资本流动管制和利率调控等。
3.市场不完全:远期外汇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操纵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远期汇率与利率之间的不一致。
4.风险溢价:利率平价理论基于无风险套利的假设,但实际市场中往往存在各种风险溢价,如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会导致远期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差异。
5.预期汇率:远期汇率受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影响。
如果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汇率变动有不同的预期,就会导致远期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不一致。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在经济学中,开放市场政策是一种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工具。
其中,利率平价理论也是开放市场政策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导原则。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差异。
具体来说,如果两国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为正值,那么汇率就应该以贬值的方式调整,以反映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市场上的折扣;反之,则应该以升值的方式调整。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利率的差异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如货币供求关系、国际投资流动等。
在这种假设下,利率平价理论可以被用于分析和预测汇率的走势,并为开放市场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利率平价理论的运用能够对国际资金流动产生影响。
根据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高于其他国家,那么资本流动就会流向该国,从而导致其货币贬值。
这可以促使国内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提高经济的出口收入。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低于其他国家,资本流动就会流出该国,导致其货币升值。
这会削弱国内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际市场中存在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如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情绪等,这些因素可能使理论的预测不准确。
其次,理论仅考虑了利率因素,而忽略了其他诸如贸易差额、政治因素等对汇率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利率平价关系的影响。
综上所述,利率平价理论是开放市场政策中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和预测汇率走势,为国际资金流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然而,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率平价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继续探讨利率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其在开放市场中的运用。
首先,利率平价理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判断汇率走势的依据。
当两国之间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转移至高利率国家,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基于利率平价条件
•
从图中可以发现很多实际情况跟利率平价理 论的相关内容并不相符。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 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在远期应该贬值 ;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在远期应 该升值。图中显示2005-2006年,人民币利率低于 美元利率,利率平价理论预示人民币远期升值,实 际上人民币也确实进入了一个升值通道。这似乎与 利率平价理论相符了,但实际上这期间汇率上升更 多是由国际巨额顺差导致的贸易摩擦等多种原因作 用的政府行为引起的。而2007年至今,人民币利 率均大于美元利率,利率平价理论预示人民币远期 贬值,但实际上人民币仍处于一个升值阶段。这也 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
2、非套补的利率平价
• 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 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 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 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 = RA − RB 。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 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 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 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 以中美为例R¥=R$+(Ee¥/$- E¥/$)/ E¥/$ , R¥ - R$ = (Ee¥/$- E¥/$)/ E¥/$
1、资本管制。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
4、汇率的变动除受利率影响外,还会受预期通货膨胀率、 市场投机、国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影响汇率因素的作
用效果不能中和,则会对利率与汇率的传导机制造成阻碍。
小结
• 总之,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中美利率和汇 率联动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从整体来看, 联动关系还是不足。中美利率和汇率尚不能形成良好的 联动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实现 可自由兑换、利率还未市场化、弹性的汇率机制尚未形 成,这必将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 把握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结合中国实际,继 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合理安排金融改革次序, 以奠定利率和汇率有效联动的基础,使我国利率政策和 汇率政策相互协调,促进宏观经济向内外均衡靠拢和我 国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分析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它不仅是国
际交往和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对于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制定中国外汇政策,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以
期增进对中国外汇市场运作机制的了解,探讨中国外汇政策的制定方向,提高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建立适当的模型框架,从理论角度来剖析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2)通过实证分析,对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具体测度。
(3)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进对中国外汇市场运作机制的理解。
对于外汇交易的相关概念、操作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增加对中国外汇市场
的运行机制的理解。
(2)探讨中国外汇政策的制定方向。
针对中国当前外汇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汇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探讨制定符合国情和市场实际的政策方向。
(3)提高中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
研究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和透明度,最终达到提升市场实力和竞争力的目的。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采用中美两国的相关数据对利率平价理论从图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分别进行了验证,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拟合度较低,通过分析导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利率平价模型,并为加快我国利率平价的进程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适用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利率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充分有效的金融市场条件下,利率、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种自动平衡机制,而利率平价模型就是这种机制的抽象体现,同时弥补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仅从商品和劳务角度考虑汇率决定思想的不足,成为解释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短期汇率动荡的主要理论。
薛宏立(2002)研究认为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之间不存在利率平价理论所阐述的关系,进而引入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得出中性区间扩大的结论,熊原维(2004)进一步研究认为中性区间是不对称的。
郑春梅和肖琼(2006)、荀玉根(2007)等认为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率和交易成本较高,利率平价在中国表现失灵,可以考虑引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
江春、刘春华(2007)从新制度的角度对利率平价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深层次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度较低,但随着我国产权制度的逐步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度正逐步优化。
颜伟等(2010)对利率平价理论等式进行调整,只检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与中美两国利差是否存在稳定关系,从而得出即期汇率变化不仅受中美利差的变化,更多是受前期汇率影响。
综合以上研究,大多是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加入交易成本以及资本管制以后利率平价理论的变化,采用的是年度数据。
相关理论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使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与货币的对内价格(利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就是研究利率与汇率之间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萍(1996)认为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国内金融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行政管制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认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原因是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多数假设。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人民币利率上调不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考察其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258份样本数据,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是适用的。但由于我国利率制度及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等原因表现相对欠缺,本文根据对P值的研究得出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并对此给出了建议。
将(2.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
(2.8)
从(2.6)式可以得到第二个实证分析模型:
(2.9)
其中:y=ln(F)-ln(S),x1=ln(1+ic),x2=ln(1+ia)。
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2.9)式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指标的构建。
利率平价理论等式两边是均衡状态,但现实中往往是不相等的,下面这两种情况更为普遍: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
(一)实证研究模型
1、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实证模型。
利率平价模型:
(2.1)
其中:F为远期汇率,S为即期汇率,ia为美元利率,ic为人民币利率。
将(2.1)式整理得:
(2.2)
设F/S=1+ρ,ρ=F/S-1,ρ为升水(贴水)率,如果ρ﹥0,F﹥S,美元为升水,人民币为贴水。ρ<0,F<S,美元为贴水,人民币为升水。则有:
改写P的定义式为:
对等式两边求偏导数可得:
;
;
;
。
从各个偏导数的正负号情况可以看出:
(1)人民币升值压力P与本国利率i为正相关,提高本国利率,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压力增大;
(2)人民币升值压力P与国外利率i*为负相关,国外利率提高,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压力减小;
(3)人民币升值压力P与人民币远期汇率F(直接标价法)为负相关,人民币远期汇率取值提高(即人民币远期实际贬值),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压力减小;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利率平价规律在我国显现出一定的作用。熊原维(2004)侧重短期利率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在分析汇率传导机制后得出结论: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条件在中国将逐渐具备,未来在中国将更具适用性。张占威(2007)采用矩阵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将不断提高。江春、刘春华(2007)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分析转轨时期特点得出结论:由于深层次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中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利率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的逐步实现,拟合性正逐渐改善。
(4)人民币升值压力P与人民币即期汇率S(直接标价法)为正相关,人民币即期汇率取值提高(即人民币即期贬值),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压力增大。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我国重要的双边汇率,下面将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进行实证研究。人民币升值压力P既考虑到了远期汇率所包含的信息,也考虑到实际利差的影响,能反映出投资者在人民币远期升贴水和中美两国利差之间的均衡。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13年的258组日交易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人民币外汇牌价作为远期汇率,滞后一期的该汇率作为即期汇率,以Shibor作人民币利率,Libor做美元利率。之所以选择如上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是考虑到2005年后我国汇率体制的改革,以此来研究短期内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当前更灵活多变的汇率市场的适用性。
一、绪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述评
利率平价是公认的解释和预测汇率与利率关系的优秀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间汇率变化规律,也基本上反映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汇率决定的因素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特点。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由艾因齐格进一步发展为动态理论。其基础假设是:1)国际间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2)有组织的、高效率的即期与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成本足够小;3)汇率自由浮动;4)有效市场;5)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 人民币汇率 实证分析
施美
作者简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现任中兴通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拟合性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拟合性在不断提高。从目前对各国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利率平价理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和长期波动水平上更有解释力。中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开放程度稳步提升,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 ,此时本币即期汇率有贬值压力(即汇率取值上升,但实际是在贬值,下同);
2. ,此时本币即期汇率有升值压力。
当 与 差距越大,本币即期汇率升值或贬值压力也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P为:
P值可以用来衡量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压力(P值为正,则说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为负则说明存在贬值压力,且P的绝对值越大,相应的升值或贬值压力也越大)。
(2.3)
由于ρia很小,可以忽略,所以(4)式可以变为:
(2.4)
将(2.4)式代入(2.1)式,得:
1+ic=1+ρ+ia(2.5)
移项即得:
ρ=ic-ia(2.6)
这表示当两国利率差距等于升水率或贴水率,两国间无抛补套利活动发生。其计量分析模型为:
(2.7)
其中:y=F-S,x1=ic,x2=ia。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与古典理论主要差别在于,它认为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具有完全弹性,同时受到套利者贸易商、投资者和中央银行多方参与者的影响——也就是说远期汇率不仅与利差和即期汇率有关,也与预期即期汇率有关。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在发展中,通过放宽传统假设得到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与套利资本有限条件下的模型。修正后的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较传统理论纳入更多现实因素,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论依据,也更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