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生长谱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ppt课件

1913年,鲍森詹森 实验:证明胚芽鞘 尖端产生的这种 “影响”,能通过 琼脂片传递到下面。
1918年,拜尔实验:胚 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 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 分布不均匀。
1946年:科学 家从植物中提 取IAA。
1934年:科学家 分离出生长素 (吲哚乙酸)。
1926年,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某种物质,能以琼脂块为载体进行传递。 命名:生长素。
动物激素
分泌器官 有特定内分泌腺或细胞
化学本质 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
作用部位 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运输方式
随体液运输
植物激素 无特定分泌器官 一般是小分子物质
无特定靶器官 多样、复杂
相同点
① 由自身产生; ③ 起调节作用;
② 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 ④ 微量、高效。
三、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及运输
单侧光、重力)的影响,生长素也可以横向运输。




分 布


少 生 长 慢
向 光 侧
背光侧多生长快
3.运输:
极性运输
部位: 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方向: 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方式: 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 部位: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横向运输 原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单一方向刺激
胚芽鞘模式图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2)实验过程
实验①
单侧光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②
去掉尖端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③
锡箔罩在尖端
直立生长
实验④
锡箔罩在尖端下部
向光弯曲生长

植物生长素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ppt课件

0A
B

C
D 生长素浓度(mol·L-1)
②0~B表示:__随__着__生__长___素__浓__度__增___大__,__促__进___作__用__逐__渐___增__大_,
B~D表示:___随__着___生__长__素__浓___度__增__大__,___促__进__作__用___逐__渐__减__弱__ 大于D表示:__随__着__生__长___素__浓__度__增___大__,__抑__制___作__用__逐__渐___增__大__。 ③在0~D范围内,除了B之外,促进作用相同时,都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胚芽鞘的_尖__端____必须接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
会表现出向光性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5.达尔文推测:
单侧光刺激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
向下部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Here to add your text, mainly to avoid large sections of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
答案:C
2、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鲍森·詹森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 B.拜尔实验的结论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 给下部 C.温特实验的结果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mainly to avoid large sections of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 Here to add your text,

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16张PPT)(最新版推荐下载)

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16张PPT)(最新版推荐下载)
向 光 性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
实验材料: 胚芽鞘
尖端
尖端下部
(伸长区)
(一)探究实验一:
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否为单侧光
1、2组比较得出结论:_光__照__的_有__无__不__影__响_胚__芽__鞘__的__生_长__; 1、3组比较得出结论:_单__侧__光_使__胚__芽__鞘__弯_曲__生__长_______。
(实验材料:胚芽鞘、锡箔纸(不透光)、单侧光)
得出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推测: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 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 现向光性弯曲。
二、1910年詹森的实验
“影响”可以向下传递
(琼脂片允许物质扩散透过;云母片不允许物质扩散透过)
五、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外因是:__单__侧__光__; 内因是由于 生长素_分__布__不_均__匀______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 的 生长素 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 不均匀 。 生长素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背光面 面生长素含量 比 向光面 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 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弯向光源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这个可以使伸长区弯曲生长的“影响”究竟 是物质还是结构?
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
向右弯曲生长
向左弯曲生长
得出结论:物质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单侧光引起尖端物质分布不均匀
四、1928年温特的实验
这种影响为一种化学物质
向右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补充实验
1、2组比较得出结论:有_光__无__光__不__影__响__物__质__的__产;生 3、4组比较得单出侧结光论使:生_长__素__在__尖__端__发__生__横__向__运_。输

生长素的发现之探究实验ppt课件

生长素的发现之探究实验ppt课件
只做一组实验, 能否构成对照实验?
24
光合作用 ——萨克斯实验
25
拜尔的实验(对照性原则)
只做一组实验, 能否构成对照实验?
26
拜尔的实验(对照性原则)
如果想要实验更严密, 我们还可以如何操作?
云母片
27
拜尔的实验(对照性原则)
对照性原则:实 验设计中需设置 对照组(不接受 实验变量处理的) 与实验组(接受 实验变量处理的) 进行对比。
15
左图与右图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如果不能,实验该如何设计?
16
得出怎样的结论?
17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18
如果将琼脂片改成云母片,则实验现象为既不生长 也不弯曲,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云母片
19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却不可以透过云母片。
云母片
20
单一变量原则:
5.预测实验结论:
我们预测一下会出现哪些实验现象, 对应的是我们会得出什么样实验结论。
34
课堂小结:
对照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35
解决问题
36
1.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多种激素,某 一高中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赤霉素对植物 茎节伸长的作用。 实验材料:多株豌豆幼苗、培养液(经灭菌 处理)、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培养皿、刀片、 刻度尺、计时器等。 请写下该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该如何设计
对照实验
空白对照 相互对照 自身对照 条件对照
28
温特的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
1.温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胚芽鞘的尖端 产生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我们想要 脱离胚芽鞘的尖端,专门去研究这种化学 物质,我们要把这种化学物质转移到什么 物质里去,该如何操作?

必修3 3.1生长素的发现(上课用)(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必修3 3.1生长素的发现(上课用)(共3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P49技能训练) 讨论: 1、不严密。缺乏对照实验。
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 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实验方案改造如下: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 以研究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学下端运输到形 态学上端。
实验组:
形态学上 端
形态学下 端
对照组:
思考题2: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 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 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 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 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
4、向光性其它解释:P48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阅读教材P48页最后,完成下面三个 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在哪? 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只要分布在植物体的什么部位?
各器官都有分布,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 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 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处。
向光生长的原因_光__侧_细__胞__生__长_快__,__向__光__弯_曲_____
思考题1: 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
插入薄片为云母片)。
A BC D E 答: 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B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 C图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 D图胚芽鞘直立生长 E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思考题3:
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 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 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 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 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__直__立____生长;B 盆幼苗 ___不_____生长, C盆的幼苗 ___向_光__弯__曲___生长。
3、植株弯曲发生在幼嫩部位。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不均匀造成的
√D.实验四是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课堂检测
2.为探究植物在单侧光下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 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还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有人 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玉米幼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进行不同处 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的生长
学习活动
(2)生长素横向转移的实验证据
思考: 1.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 B两组的数据没有太大差异说明单侧光并不能降解或者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2.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研究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活动
结论: 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 度高于向光侧。


观察演绎结果

对 照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

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巧妙之处:用琼脂块收集该物质,排除了尖端的影响,直接观察该物质的影响。
学习活动
活动3 总结四位科学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实验者
主要思路与方法
达尔文父子
学习活动
3. 生 长 素
➢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 乙酸(IAA)
吲哚乙酸(IAA)
吲哚丁酸(IBA)
➢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 吲哚丁酸(IBA)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生长谱法优秀课件
实验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营养需 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营养环境; 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的、含有指示剂的培养基上接入
某种微生物,再在接菌平板上置入这种营养物质,经 一定条件培养后 , 即可通过指示剂变化情况来判断对 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该法可以定性、定量地测定微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要求,在微生物育种、营养缺陷型鉴定以及饮食制品 质量检测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用途。
三、实验器材
菌种
–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 (NH4 )3 PO4 1 g, KCl 0.2 g, MgSO4 ·7H2O 0.2 g, 豆芽 汁 10 mL, 琼脂 20 g, 蒸馏水定容至 1L pH 7.05,加入 12mL 0.04%的溴甲酚紫作指示剂 (pH5.2~6.8) , 将颜色 由黄色调为紫色。1 ×105 Pa灭菌 25 min。
溶液和试剂
–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木 糖、F—半乳糖。
器具
– 无菌培养皿、吸管、镊子、牙签、酒精灯、接种环等 , 另备试管无菌水 6支。
四、操作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2. 制作糖浸片
将圆形打孔器 (d=0.8 cm) 打下的滤纸片 , 置入不同糖的饱和溶液 中浸泡 10 min后 , 取出置 28℃培养箱中烘干备用 (最好置紫外灯 下灭菌 20 ~ 30min)。
6. 培养及观察
– 将已放置糖浸片后的平皿置于37℃条件下 , 培养 18 ~ 24 h后 , 观察滤纸片周围有无菌落生长以及 指示剂变色程度。
五、实验报告
1. 结果 – 绘图,表示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在平板上 的生长状况。
2. 分析 绘制表格,说明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利用 六种糖的情况。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照:培养基+菌0+糖0(1) 处理:
– 培养基+菌+糖(3混菌,3涂布) – 培养基+菌+糖0(3,混菌或涂布) – 培养基+菌0+糖(1)
四、操作步骤
5. 分小区植糖 图 1 平板分区示意图 – 在冷凝后的平皿背面 , 用记号笔画出 6个均匀的 植糖区域 (图1) , 用无菌镊子分别取代号为 A、B、 C、D、E、F的 6种糖浸片各 1张对号放入用两种 方法接菌的平板的对应区域中 , 并轻轻按压 , 以 免在进行倒置培养时糖片脱离培养基平板。
实验安排及分组情况
第一次课(第四周):
– 讲述实验内容, – 完成实验步骤1:配培养基,灭菌
第二次课(第六周):
– 完成实验步,分成6组,每组作两种制平板方式。
3. 制备菌悬液
在已培养 24h的大肠杆菌 (E.coli) 等 3种斜面内分别倒入5ml无菌 水,用接种环轻轻刮下菌苔,振荡,制成菌悬液。
4. 制平板
混菌法——在无菌平板内加入上述菌悬液(1ml菌悬液/10ml培养 基),倒入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轻轻摇匀。
涂布法——将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 待其凝固后,加入0.5ml菌悬液,用玻棒涂布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