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 原则、??????????????????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 、??????? 、??????? 、??????? 。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 、???????????? 、?????????????? 、????????????? 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1、? 教育?2、? 幼儿教育3、? 观察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 和???????????? 。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一是???????????? 。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 、????????????? 、????????????? 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 、??????????? 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 和??????????? 法则来进行的。

浅谈幼儿美育课程

浅谈幼儿美育课程

浅谈幼儿美育课程
幼儿美育课程是指针对幼儿开展的美育活动和教育内容。

幼儿时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美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美育课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艺术活动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在幼儿美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素养,通过艺术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幼儿美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幼儿美育课程中,还可以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艺术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交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戏剧活动中,幼儿需要表达情感、学习合作、培养自信等,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认知基础
02
CHAPTER
幼儿美感形成的过程
总结词
感知阶段是幼儿美感形成的起始阶段,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形成初步的感知印象。
详细描述
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和自然景物,逐渐形成对美的初步感知。在此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聆听和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强化审美评价
05
CHAPTER
幼儿美育的未来发展
多元化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游戏、故事、音乐、舞蹈等,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和创造力。
多元化评价标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多元化教育内容
在幼儿美育中,应注重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引入,如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体验,以拓展幼儿的审美视野。
舞蹈
艺术教育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和情境,培养同理心和审美情趣。
角色扮演
通过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创造力和美感。
创意手工
通过户外探险活动,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意识和探索精神。
户外探险
游戏化教学
04
CHAPTER
幼儿美感培养的注意事项
多元化发展
1
2
3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个性化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灵活的教育方法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自由发展。

幼教中的美育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幼教中的美育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幼教中的美育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一、引言美育教育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体验,幼儿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幼教中的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的作用。

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得到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出多方面的能力。

其次,美育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艺术活动能够让幼儿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幼教中的美育教育方法1. 创设艺术环境在幼儿园中,创设艺术环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墙上的美术作品、摆放艺术品、布置活动区域等方式,营造出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

通过丰富的艺术活动,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鼓励自由创作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

可以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作品。

四、美育教育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1. 培养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他们可以观察艺术作品,感知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2. 培养欣赏能力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幼儿可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他们可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培养表达能力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会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孩子的美术创作与审美培养

幼儿园孩子的美术创作与审美培养

幼儿园孩子的美术创作与审美培养美术创作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创作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孩子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美术创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他们自由地进行绘画、剪纸、黏贴等创作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

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1. 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机会。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优秀的艺术作品或者带他们去参观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 开展绘画鉴赏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分析和评价不同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孩子进行创作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园孩子的美术创作和审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宽松、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能够专注于作品的完成。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创作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创设跨学科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鼓励孩子们绘制与科学、社会等学科相关的主题,让孩子们在美术创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总结:幼儿园孩子的美术创作与审美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幼儿园学前教育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doc

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感受美,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也正是我们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积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幼儿审美观的发展。

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

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

我们可利用周围环境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如春暖花开时,带孩子们去野外寻找春天,放风筝,摘野花;夏天带孩子欣赏荷花,在草地上打滚;秋风习习时,带领孩子们去树林捡落叶、摘野果……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儿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得以深化,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因而变得更富有人性,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如绘画、泥塑、剪纸等活动,使幼儿把自己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快乐的。

二、使幼儿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

”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方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

幼儿的美感发展与家庭美育

幼儿的美感发展与家庭美育

幼儿的美感发展与家庭美育作者:袁佳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年第08期【摘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幼儿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制约性。

章分析了幼儿美感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为家庭美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美感发展;家庭;美育幼儿的美感教育是幼儿的审美教育,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也就是以各种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达到丰富幼儿情感世界、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审美情感,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美感的发展幼儿美育是建立在幼儿美感的发展基础上的.幼儿美感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殊性。

“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和艺术审美过程中所激起的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性心理过程。

美感作为一种审美状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涉及到对美的对象的感知、理解和想象。

幼儿在不同阶段,对美的感知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一)0~1岁,对美的模糊反应期美感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婴儿对美的事物没有反应,如果给婴儿播放有微风和海浪声音的录音,能使他们感到安宁和愉悦,这表明婴儿能对美产生反应。

只是,婴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在情绪上也只是表现为笼统的愉悦感。

2个月后,婴儿对颜色已有很好的知觉了,4个月的婴儿对颜色有了偏爱,红色最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半岁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对音乐做出反应,他们会转向发出音乐声的地方,并做出高兴的表示,他们还会连续地晃动身体,对音响做出反应。

(二)1~3岁,美的本能创作期1岁后,幼儿开始喜欢在纸上乱画(涂鸦)。

这时,幼儿并没有画画的意识,他们的兴趣集中在手的运动和纸上留下的痕迹。

他们最初的涂鸦画是一些点或无序无向的线,然后是涡状的乱画图形。

两三岁的幼儿涂鸦中出现了圆形,他们会给自己画的图形命名,出现了象征的萌芽。

浅析幼儿的美感发展与家庭中的幼儿美育

浅析幼儿的美感发展与家庭中的幼儿美育

家教锦囊浅析幼儿美感发展与家庭中的幼儿美育林晶晶[摘要]美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庭更是幼儿美育的摇篮,家庭中的幼儿美育十分重要。

幼儿美育因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而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实施过程也具有其特殊性。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家庭美育的特点和意义,提出家庭中幼儿美育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途径,为家庭中的幼儿美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家庭幼儿美感幼儿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激发人良好情感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和谐、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和必要。

幼儿美育就是幼儿的审美教育,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也就是以各种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达到丰富幼儿情感世界、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审美情感,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1]幼儿美育可以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愉悦幼儿的性情,促进幼儿的健康,而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中的幼儿美育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一、幼儿美感的发展幼儿美育是建立在幼儿美感的发展基础上的,因此,幼儿美感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殊性。

“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和艺术审美过程中所激起的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性心理过程。

[2]美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便有的,但是,成人所认知的“美”却因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所处环境和世界观、价值观等各方面影响而与幼儿有所不同。

(一)幼儿美感的发展过程概括说来,婴幼儿美感的具体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0~1岁是对美的模糊反应期一般认为,3、4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红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婴儿对线条和图形也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一般来说,婴儿更加偏爱曲线。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美学发展与审美教育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美学发展与审美教育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美学发展与审美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最早启蒙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初次接触艺术和美的世界的重要环境。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审美发展和审美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美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美学发展与审美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一、了解幼儿的审美发展特点幼儿时期是审美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美感刺激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接触和感知各种各样的美学元素,如颜色、形状、音乐、舞蹈等。

他们对于这些美学元素的感受和理解通常是直观和感性的。

幼儿审美发展的特点包括:1. 对于鲜艳、对比强烈的颜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 喜欢触摸、握持、摆弄各种材料和艺术品,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美的存在;3. 喜欢观察和模仿大人的动作、表情和声音,从中获取审美经验;4. 喜欢互动和合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发展审美情感。

二、营造优美的环境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美的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兴趣。

美学环境包括声音、光线、色彩、布置等方面。

通过调整这些元素,可以使幼儿感受到不同的美学体验。

1. 声音: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歌曲和声音,营造愉悦的音乐氛围。

在幼儿园中设置音乐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欣赏音乐,或参与音乐游戏、合唱等活动。

2. 光线:合理利用自然光和照明设备,让教室明亮、温馨。

在艺术角落设置适量的灯光,突出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和手工制品,让幼儿们体验到作品的光影魅力。

3. 色彩:使用丰富多彩的色彩装饰教室和走廊,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在墙壁、桌椅、绘本等方面灵活使用色彩,创造丰富多样的艺术氛围。

4. 布置:根据季节、主题或活动内容,定期更新教室和环境的装饰,给幼儿提供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三、创设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幼儿可以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感受和理解美。

幼儿园老师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例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以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兴趣。

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美术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角色。

通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养成。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一、理论基础在幼儿园中,美术教育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

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理论、美术教学原则和目标。

1.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理论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法国艺术教育家费尔巴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美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无意识阶段、装饰喜好阶段、符号表达阶段和艺术创造阶段。

不同阶段的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表现特点。

2. 美术教学原则美术教学原则指导着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其中,以启发思考、注重感觉体验、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原则。

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 美术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味。

二、实践方法在幼儿园中,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 感官体验法感官体验法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的艺术作品、材料和色彩,幼儿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2. 创意活动法创意活动法可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3. 艺术游戏法艺术游戏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表演等活动,幼儿可以积极参与,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评估与反馈在美术教育中,评估与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评估和反馈,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创作与美感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创作与美感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创作与美感美术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在艺术领域获得启蒙,更是培养他们的创作力和美感的关键时期。

艺术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一、美术教育激发幼儿的创作力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而美术教育是在这一时期最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力的学科之一。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维。

幼儿的创作力在美术教育的引导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学会了观察、表达和尝试创造。

这些创作经历不仅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和创作环境,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创作。

同时,美术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美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二、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美感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创作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美感。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内涵。

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园可以组织观看艺术展览、参观美术馆等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引导让幼儿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教会他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美感得到了塑造和提升,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并且懂得如何表达对美的情感。

三、优化美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作力和美感,幼儿园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创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幼儿园可以布置一些美术角落,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

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素材和工具,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其次,注重培养教师的美术素养。

幼儿园美育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园美育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幼儿园美育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绪论美育教育在幼儿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审美能力培养作为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其次,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对美的表达能力。

最后,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二、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美育教育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重视感性教育,通过感知和体验让幼儿对美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美育教育要与幼儿园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多元化的美育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亲子参与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家长的合作,进一步促进幼儿的美育能力发展。

三、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幼儿以感觉为主要依据进行审美体验,他们会更加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色彩等感官元素。

其次,幼儿的审美能力主要通过感知、记忆和想象来形成。

因此,幼儿园应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最后,幼儿的审美发展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教师需要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亲身体验美。

四、绘画艺术在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角色绘画艺术是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视觉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此外,绘画艺术还能促进幼儿对于颜色、形状和空间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多给幼儿提供机会进行绘画创作,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五、音乐艺术在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是幼儿园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与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第一节美与美感一、关于美(一)什么是美关于美的实质的探讨目前是美学家们研究探索的一个理论课题。

但一般认为,要揭示美的实质,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着眼,美既不是天生自然的属性,又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在人的客观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在于它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这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美是人类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生动显现。

(二)美的特征1,形象性美的事物和现象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比如,我们说花是美的,指的一定是具体的花,而不是抽象的花,它的美也必须通过具体的花瓣、花蕊、花茎以及花的各种颜色表现出来,使人通过各种感官感知。

2.感染性美能使人愉悦,使人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和满足。

无论是面对艳丽的花朵、明媚的阳光,还是聆听优美的音乐,以及文明的语言和良好的行为,人们都会心情舒畅,为之动情。

3.社会性美是客观的,是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社会美、艺术美是社会的,自然美也是社会的。

首先美的社会性表现在它对于社会的依赖。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虽然可以离开某个或某些具体的欣赏者的感受而独立存在,但美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不能离开人类社会。

所以,美只能对人而言,只能为人而存在。

其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它的社会功利性上。

社会功利即社会的功效和利益。

人类之听以需要美、追求美,就因为它对自身有用。

当然,美的效用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实用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精神上。

例如,一件衣服,虽然首先要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但人们所以讲究色彩、款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要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

总之,美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方面。

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幼儿培养的美育与审美教育

幼儿培养的美育与审美教育

幼儿培养的美育与审美教育美育与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美育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幼儿美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培养美育与审美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审美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其审美能力。

2. 培养创造力: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情感和表达能力: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可以影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

二、幼儿美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美育的具体内容包括视觉、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1. 视觉艺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幼儿培养对色彩、形状、结构等视觉要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名画、参观美术馆等方式,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音乐教育:通过唱歌、听音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

此外,引导幼儿参与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舞蹈教育:通过舞蹈和身体表演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同时,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演,帮助幼儿表达情感,提升精细动作和空间感知能力。

三、培养美育与审美教育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美育与审美教育。

1. 丰富的艺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艺术资源,如丰富的绘画材料、乐器、音乐CD等,为幼儿提供感知和体验艺术的机会。

幼儿艺术类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类学前儿童的美感教育和艺术教育

一、美、美感和美感教育(一)美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有皆有之。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喜欢色彩鲜艳、造型新奇的玩具,喜欢漂亮的服饰,爱听美妙、动听的声音等等爱美的表现。

一个人爱美是很自然的事,是合乎人的本性和能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甚至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市侩的时候,仍然是爱美的,对美的渴望是一种健康的‘倾向’,构成这种渴望的基础的是属于生物学的一种对完美形式的追求。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人们在识别美与丑、是与非、高尚与卑下的过程中,发展美好事物,克服不良倾向,推动社会进步。

美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方面,并且与宜人的感性形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客观形象,真正的美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呢?“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依据客观规律办事,就是真,它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善”是对人类有用有益的、符合一定时代的集体或个人需要和目的的一种功利价值。

真、善、美的相互关系是: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便没有美;善是美的前提,不善则不美;真、善是美的条件,美蕴含着真和善。

关于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一些科学家有着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有重要启示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显示真实的美。

”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说:“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从另一方面看,说得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

”这就是说,美与真的关系,美以真为基础,美蕴含着真,凡是美的必须是真的,但真的不定全是美的,真不等于美。

就艺术伤口的真与美来看,优秀的艺术伤口必须具有真实性,这个真实性是指这些艺术作品植根于生活,反映生活,反映生活。

但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美,艺术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

幼儿园幼儿美育

幼儿园幼儿美育

幼儿园幼儿美育
幼儿园幼儿美育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幼儿美育的概念,幼儿美育的目标,幼儿美育的内容,幼儿美育的实施等内容,。

幼儿美育
幼儿美育的概念
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内容
幼儿美育的实施
一、幼儿美育的概念
(一)美具有两个特征
1.具体形象、可为人感知
2.使人愉悦、使人动情,具有吸引力
一、幼儿美育的概念
(三)如何正确审美
每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不一样,它受到人的感知能力、思
维想象力、生活经验、知识修养、社会地位的影响。

要使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是进行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概念
(五)幼儿美育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
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第一节美与美感一、关于美(一)什么是美关于美的实质的探讨目前是美学家们研究探索的一个理论课题。

但一般认为,要揭示美的实质,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着眼,美既不是天生自然的属性,又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在人的客观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在于它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这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美是人类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生动显现。

(二)美的特征1,形象性美的事物和现象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比如,我们说花是美的,指的一定是具体的花,而不是抽象的花,它的美也必须通过具体的花瓣、花蕊、花茎以及花的各种颜色表现出来,使人通过各种感官感知。

2.感染性美能使人愉悦,使人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和满足。

无论是面对艳丽的花朵、明媚的阳光,还是聆听优美的音乐,以及文明的语言和良好的行为,人们都会心情舒畅,为之动情。

3.社会性美是客观的,是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社会美、艺术美是社会的,自然美也是社会的。

首先美的社会性表现在它对于社会的依赖。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虽然可以离开某个或某些具体的欣赏者的感受而独立存在,但美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不能离开人类社会。

所以,美只能对人而言,只能为人而存在。

其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它的社会功利性上。

社会功利即社会的功效和利益。

人类之听以需要美、追求美,就因为它对自身有用。

当然,美的效用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实用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精神上。

例如,一件衣服,虽然首先要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但人们所以讲究色彩、款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要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

总之,美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方面。

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4.创造性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美的形象之所以有感染力量,就在于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本质,人的最珍贵的特性,这就是自由创造,人的自由创造赋予事物形象以美的生命。

人类的社会生活,总是在一个除旧迎新、推陈出新的辩证过程中发展的。

那些新的、正确的、进步的事物,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们前进的需要,因而是生气勃勃的、富有创造性的和美的特性。

(三)美的表现形态美的表现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形式。

1.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如美丽的自然风光,像我国雄伟的泰山、奇特的黄山、秀丽的峨嵋山等,还有众多的奇花异草、奇珍异兽等,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自然美的感性特征。

自然美是以自然物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感性形式作用于人,所以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美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景物,如耕种的由野、园林等;另一种是未经加工的自然景物,如天空、大海、山川、原始森林等。

人对各种自然美的感受,是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自然物的各种形态、色彩、音响、气味等而获得的。

2.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社会美表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还表现在劳动产品上,即表现在经过劳动加工,改变了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产品上。

如园林、建筑等。

社会美重在内容,即人的品质、性格方面的美。

如音乐家贝多芬,虽然他的外貌有缺陷,但他那惊人的艺术乐章却表现了他美的心灵,外观并没有影响贝多芬成为历史上人们崇尚、赞美的人物。

3.艺术美艺术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种类众多,有绘画、,工艺、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美的较高级的形态,是艺术家自觉运用美的规律所创造的。

在艺术创造中包含主观与客观两种因素,客观因素指生活内容是创造的基础;主观因素是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是创造的主导,二者结合产生具体艺术作品,便创造了艺术美。

二、美感(一)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具体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

它是内在的心理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是人类所独有的、高级的情感生活方式。

(二)美感的特性1.个人直觉性美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具有个人的直觉性,它往往不依赖理性的分析就能对对象作出直观把握。

例如,听一支歌曲,也许并没有听清歌词,但悦耳的旋律却早已令人心醉;读一首诗,也许还没有考虑到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但那充满激情的语言,早已把人带进特定的意境,欣赏者不自觉地被唤起了美感,获得了美的享受。

2.社会功利性美感作为个人直觉感受是无功利的,但就社会而言,在个人的无功利之中,却潜藏着社会的功利性。

对自然美的欣赏,美感的个人非功利性的特点最为鲜明,而对于社会美、艺术美的观赏,美感的社会功利性特点就直接表现为对精神生活的满足。

3.愉悦性如果说,个人直觉是美感在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社会的功利性是美感内容的内在根源,那么,贯穿于美感过程始终的动情性,则反映着主体对于对象的态度,表现了美感的强烈主观倾向。

即美感是在感性直观中所产生的精神愉悦。

例如,节奏感是审美对象和感觉器官共有的规律,人体中的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

如果审美对象的节奏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比较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失调”,感到不愉快。

所以,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绘画、建筑、书法、诗歌以及山水园林都非常讲究节奏感,就是为了符合欣赏者的生理节奏并由此产生的美感。

4.多样性在审美过程中,审美者本身的经验、阅历、情感以及当时的心境,都突破了审美对象的限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和深化着审美对象的内涵,充分施展了审美者的创造才能。

如想象愈活跃,情感体验就愈强烈,认识就愈深刻,从而审美感受也就愈丰富。

例如,看著名小说《红楼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心境下,对其中的人物——林黛玉形象的理解是不同的。

俗话说: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

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反映了美感活动的特殊性,它们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美感本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同时,这几个特点在美感活动中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相互融合、相互交错在一起的。

第二节幼儿应形成的基本美感幼儿应形成的基本美感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一、自然美感自然美是幼儿形成美感的丰富源泉。

在这方面主要让幼儿形成这样一些美感: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关心自然环境及事物,对自然环境有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喜欢并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并从中体会到愉快,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与奇妙,热爱大自然。

二、社会美感社会生活是幼儿形成美感不可缺少的内容。

幼儿阶段要形成的社会美感主要有: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简单、恰当的方式主动表达感激和爱心;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在需要时能主动帮助、安慰他人;尊重劳动者,感受到劳动的沸腾景象;认识并喜欢周围的环境,喜欢家乡及祖国的风景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和文明用语,学会分享和谦让;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物,保持环境整洁;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诚实、勇敢、合作、爱劳动的品质;能够比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艺术美感艺术活动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

艺术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想象性、活动性都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识特点。

因此,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积极协调的活动,促进了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艺术作品浸透了作者的强烈感情,能给幼儿以强烈的感染。

动人的艺术形象,又有益于培养幼儿概括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艺术美是幼儿形成美感的主要内容。

通过艺术教育,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并欣赏艺术作品及周围环境中的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培养幼儿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音乐1.歌唱活动使幼儿能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和曲调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并知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歌唱表现;能体验并努力追求参与各种歌唱活动的快乐,在集体歌唱活动中能与他人声音和谐,并达到情感默契;能正确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正确地运用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2.韵律活动使幼儿能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理解音乐、道具使用在韵律动作表现活动中的作用,知道如何运用各种创造性造型动作进行表现;能体验并努力追求做出与音乐相协调的韵律动作,喜欢探索和运用道具及空间知识,并在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再现性和创造性表现,并在合作的韵律活动中自然地运用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合作。

3.乐器演奏使幼儿能辨别各种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掌握一些常见的节奏型。

在集体奏乐活动中,理解指挥手势的含义,知道如何与指挥者相配合。

喜欢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变化的关系,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能够注意并努力追求集体奏乐活动中的声音和谐和情感默契,以及与音乐相协调的演奏。

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乐器进行再现性和创造性表现,奏出和谐、美好、有表现力的音响,在集体奏乐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相协调,与音乐相协调。

4.欣赏能够形成一些初步的音乐舞蹈概念,知道如何从音乐、舞蹈活动中获取各种艺术的经验。

对各种不同的音乐、舞蹈的形式、内容有广泛的爱好,喜欢与他人分享倾听、观赏及谈论音乐舞蹈表演的快乐。

能够运用文学语言、美术造型、动作表演等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舞蹈作品的理解认识、想象和情感体验。

总之,音乐教育是让幼儿在既美好又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创作、表达和欣赏,以此获得身体、精神、个性、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二)美术幼儿的美术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

幼儿在美术方面应形成的美感主要从审美心理层次和不同教育内容来体现,具体如下:1.审美心理层次(1)审美的感知。

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及其从静止到运动变化的内在生长驱动力,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感受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在视觉判断上产生的对称感、平衡感;感受线条、色彩、形状的疏密、曲直、明暗所产生的节奏感;感受色调的统一和变化,空间的远近距离、姿态的动、静所产生的和谐感;欣赏艺术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夸张性和体验作品的意蕴。

(2)审美的情感。

对美术这一视觉艺术产生兴趣,并有积极投入的态度;能体验作品的线条、形状、颜色、质地;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表达这种感觉;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