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知识清单(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近代化历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演进)

(一)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5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专题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古老农业文明的碰撞一、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比

二、两次鸦片战争1840至1860年

①目的:满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范围: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

③手段:通过武力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

④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①目的: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资金和市场的需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②范围:从沿海地区到中国境内

③结果:《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综合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落后

(2)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3)瓦解自然经济(耕织分离),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传入,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探索救国道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政治上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并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2)经济上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帜,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思想上: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发展和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社会生活与习俗方面: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西餐、西式住宅逐渐传入中国,西方的风俗习惯、婚姻观念等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化,客观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四、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1)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反映了19世纪中国中期阶级矛盾的尖锐;

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目标,反映了19世纪末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2)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倡导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

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义和团运动中扶清灭洋口号:不能正确区分西方侵略与西方工业文明而笼统的排外

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不同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从全球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②从文明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③从近代化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2、外商企业开始出现

3、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和私营企业的出现)

二、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1、含义: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局内忧外患,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汉族地方官僚开始掌握地方实权);

慈禧太后的支持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过程

5、影响

三、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1、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技术条件)(3)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投资兴办企业(资金)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专题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前后(19世纪中期)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冲击日益加剧,清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②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侵略、强国富民之路

(2)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指导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科技知识、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