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习课后题答案.doc

合集下载

大学普通化学习题1-5参考答案

大学普通化学习题1-5参考答案

大学普通化学习题1-5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1. ===和===的相同。

( × )2. 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3. 反应的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4. Fe(s)和的都为零。

( × )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

( × )6. 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

(× )7. 由于=,是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也是状态函数。

(×)8. 由于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 )9. 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

(× )10. 因为,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 ( B )A.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B. 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C. 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D. 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只适用于 ( C )A. 理想气体B. 孤立体系C. 封闭体系D. 敞开体系3. 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 D )A. kJB. kJC. +5kJD. +15kJ4. 已知2PbS(s) + 3=== 2PbO(s) + 2的=,则该反应的值是多少? ( D )A. 840.9B. 845.9C.D.5. 通常,反应热的精确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 D )A. B. C. D.6. 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个? ( A )A. 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B. 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C. 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7. 在温度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与及的关系为=?( D )A. B.C. D.8. 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个? ( C)A.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B.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C. 循环过程D. 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9. 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个? ( D )A. 焓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10. 封闭系统经过一循环过程后,其下列哪组参数是正确的? ( C )A. =0,=0,=0,=0B. ≠0,≠0,=0,=C. =,=,=0D. ≠,=,=01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 B )A.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B.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C. 因为=,=,所以恒容或恒压条件下,都是状态函数D. 虽然某系统分别经过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都可达到相同的状态,但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值不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值。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教资)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教资)

普通化学第五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Cb=849J.mol-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 与q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 的分解NH4HS(s) NH3(g)+H2S(g)(2)生成1.00mol 的HClH2(g)+Cl2(g) 2HCl(g)(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CO2(s) CO2(g)(4)沉淀出2.00mol AgCl(s)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gRT (Δn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4)ΔU-ΔH=-2×(0-0)×R ×T= 010.(1)4NH3(g)+3O2(g) = 2N2(g) +6H2O(l) 答案 -1530.5kJ.mol-1(2)C2H2(g) + H2(g) = C2H4(g) 答案 -174.47kJ.mol-1(3)NH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热⼒学第⼀定律; 3、化学反应得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学第⼀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得计算⽅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得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就是由⼤量微观粒⼦(分⼦、原⼦与离⼦等)组成得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得部分。

系统与环境得划分具有⼀定得⼈为性,划分得原则就是使研究问题⽐较⽅便。

系统⼜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边界可以就是实际得相界⾯,也可以就是⼈为得边界,⽬得就是确定研究对象得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得均匀部分。

在同⼀个系统中,同⼀个相可以就是连续得,也可以就是不连续得。

例如油⽔混合物中,有时⽔就是连续相,有时油就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就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得综合表现,系统得状态就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得,这些宏观性质⼜称为系统得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得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体状态⽅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得始、末态有关,与变化得途径⽆关。

5*.过程系统状态得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得路径。

若系统得始、末态相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得变量就是相同得。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得数值与系统中得物质得量成正⽐,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得数值与系统中得物质得量⽆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得强度性质引起得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题目:已知反应:2H2(g) + O2(g) = 2H2O(g) ΔH1,反应:H2(g) + 1/2O2(g) = H2O(l) ΔH2,则 ΔH1和 ΔH2的关系为
题目: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 ΔH - TΔS < 0 的方向进行,因此,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 应总是向着 ΔH - TΔS < 0 的方向进行。
● 解答:K = [C][D] / ([A][B]^2) ●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N2(g) + 3H2(g) ⇌ 2NH3(g);ΔH = -92.4kJ/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80%。此时,若向容器
中充入1mol N2、3mol H2和1mol NH3,则平衡移动的方向为____。 解答:向容器中充入$1molN_{2}$、$3molH_{2}$和$1molNH_{3}$,等效为开始充入$2molN_{2}$、$6molH_{2}$,与原起始量之比 相同,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相等,则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移动。
● A.NH3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反应前混合气体的2v逆(NH3) ● C.平衡时体系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2 ● D.平衡时体系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起始时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 题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A + 2B → C + D 解答:K = [C][D] / ([A][B]^2)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需要注意各组分的化学计量数,它反映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计 量关系。在本题中,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2、3、4。
题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A + 2B → 3C + 4D 解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C]^3[D]^4/[A][B]^2 解释: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注意事项: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需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次序和指数

普通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四章化学平衡原理参考答案P 68~69 综合思考题:解:①根据r H mV B f H m (其中V B 对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有:rH m 2 f H m (D,g) f H m (E,g) ( 1) f H m (Ag) ( 1) f H m (B,g)=2 X(-4RT !)+(-2.606RT J+3.5RT !+2.5RT ! =-4.606RT 1同理:r S m 2S m (D,g) S m (E,g) ( 1)S m (A,g) ( 1)S m (B,g)=2 X( 0.25RT 1)+(0.5RT J-0.3RT 1-0.7RT 1 =0.0根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rG m Em T Qm 有:r Gm4.606RT 1298 0.0 10 3=-4.606RT 1 X 10-3 (kJ.mol -1) <0•••反应正向自发。

②根据r G mRT l nK 有:In KrG m 4-606RT 1 1034.606RTRT ; 10 3K 0=100.02③求 Q ,根据 Q[P D /P ] [P E /P ]有:[P A /P ] [P B /P ][0.5 101.3kPa/101.3kPa]2 [0.5 101.3kPa/101.3kPa] [1.0 101.3kPa/101.3kPa] [0.5 101.3kPa/101.3kPa]=0.25①反应 C ⑸ + H 2O(g)三_CO(g) + H/g)4.0 X 10-2 4.0 X 10-2••• 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根据|门空上^(口1)有:K , R T , T 2r H m4.606RT , , T i =298K , K , 100.0 , T 2=398K , K 2 K 24.606R 298 398 298将有关数据代入式子中得:In 2()100.0R 298 398解得:K e 2=31.4⑤••• K e 2< K e i , •••由T i 升至T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P70〜72练习题参考答案1 1、解:①-②十2 可得:CO 2(g) H 2(g) CO 2 CO(g) H 2O(g) CO(g) - O 221整理后得③:H 2(g) -O 2(g) H 2O(g)K 32根据:方程式与平衡常数K e 的运算关系,有方程式: 加、减、平衡常数: 乘、除、K 1K 3广.K 2乘、除、 移项 乘方、开方、倒数2.0 16.90.1.4 10 24、解:依题意;平衡浓度:1.0 X 10-2K C2 / 2 /[4.0 10 1 [4.0 101 - 1- 二1- 0.16[「° 10 11②H 2O(g)的瞬时浓度增大后,反应的转化量增加 x 则:C(s) + H 2O(g),_二 CO(g) + H 血)4.0 X 102-x4.0 X 102+x 4.0 X 10-2+xX=0.019CO(g)与^(g)的最终浓度是:=0.059mol.L -1③反应的转化率提高量为:5、解:依题意,T 温度下,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倍,则各物的分压分别为2 P co 、2 P H 2 > 2 P CH 3OH ,有PCH 3OH[2P cO p][2%]20.25K P0.5倍,则各物的分压分别为 0.5 P c 。

普通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fHθm(298.15K)/kJ.mol-1 226.73 -393.51 -285.83 (1)kJ.mol-1 反应热Q= -1229.58 kJ.mol-1 (2) kJ.g-1反应热Q=
-1229.58/26 kJ.g-1 C2H4 + 3O2 = 2CO2 + 2H2O(l) △fHθm(298.15K)/kJ.mol-1 52.26 -393.51 -285.83 1410.94/28 (1)kJ.mol-1 反应热Q= -1410.94 kJ.mol-1 (2) kJ.g-1反应热Q= -1410.94/28 kJ.g-1 根据计算结果乙烯(C2H4)完全燃烧会放出热量更多 15. 答 = -2×(-1490.3)-16×0 -3×(-277.69)+4×(-1999.1)+11×(-285.83)+3×(-484.5) =-8780.4 kJ.mol-1 (注意数据抄写要正确,符号不要丢) 16.答:1mol反应进度qp与qV之差别qp-qV==(13)×8.314×298.15/1000 = -4.957 -1 kJ.mol qp= qV-4.957 kJ.mol-1 定压条件下放热更多些.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 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定压条件下环境对反应系统做功,这 部分能量转化成反应系统的燃烧热. 17.答:(要明确已知燃烧热数据和要求的值各对应的是哪个反应的焓变, 再根据盖斯定律运算求解) C+O2=CO2 ΔCH= -393.5 H2+1/2O2=H2 O ΔCH= -285.8 CH4(g)+2O2(g)=CO2(g)+2H20 ΔCH= -890.4 根据反应焓变和标准生成焓的关系(或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循环)存在 以下关系 (-890.4)=(-393.5)+2(-285.8)-ΔfHm0(CH4) ΔfHm0(CH4)=-74.7 kJ.mol-1 18.答:(有机化学中 一个定域C=C上的加氢反应焓变即氢化焓,离域焓是 指当分子中存在多个C=C其氢化焓的观测值与一个定域C=C氢化焓乘以 双键个数的差值. 共轭双键的离域作用是分子变的稳定) 苯的离域焓=(-120) ×3 -(-208)=-152 kJ.mol-1 (苯中共轭作用使其能量比三个定域C=C降低了152 kJ.mol-1)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 [W=W体+W有]。

大学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gJ g m o lg m o l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kJ mol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2)生成1.00mol 的HClH 2(g)+Cl 2(g) 2HCl(g)(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一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电子、质子、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子数目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气分子。

氢气相对分子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气分子。

氧气相对分子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子数目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子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示原子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高?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所以尿素的肥效最高。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 [W=W体+W有]。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习课后题答案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习课后题答案

普通化学 马家举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习题4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3,2,2,1/2;(2)3,0,-1,1/2;(3)2,2,2,2;(2)当角量子数l 取0时,磁量子数m 不能取-1。

(3)当主量字数取2时,角量子数不能取2;自旋量子数不能取2,只能取+1/2或-1/2。

5写出原子序数为47的银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Ag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5s 1 5,0,0,+1/2。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1) H 2S 分子的键角为920,而PCl 3的键角为1020。

(2) NF 3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而BF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1) H 2S 分子与H 2O 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在两个孤电子对的作用下,两个H-S键键角减小。

之所以键角小于H 2O 分子中两个H-O 键的键角104045’,是因为H-S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H 原子,两个H-S 键之间的斥力小,被压缩的程度更大。

PCl 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也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同理Cl-P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Cl 原子,所以两个P-Cl 键的键角小于NH 3分子中两个N-H 键的键角。

(2) NF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三角锥形构型;BF 3分子中心原子B 采用sp 2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平面三角形构型。

7 为什么(1)室温下CH 4为气体,CCl 4为液体,而CI 4为其固体?(2)水的沸点高于H 2S ,而CH 4的沸点低于SiH 4?(1) 从CH 4→CCl 4→CI 4分子量增加,分子间色散力增大,而色散力在范德华力中占较大比例,即分子间力是增大的,而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 H 2O 分子与H 2S 分子相比,水中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虽然H 2O 分子间的色散力较小,氢键的存在却使沸点更高一些。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1.40;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1(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四)计算题1.解:(g)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 2.解:)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H ν)mol ·(kJ14.627211r-Θ-=∆=H Q pK 1077.3109.9824.37333mr r ⨯=⨯--=∆∆=-S T 转)mol ·(kJ 78.34357.86)15.137(36.3941f B r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16.21311B r ---=--⨯+==∆∑νNO(g)CO(g)+(g)N 21(g)CO 22+)mol ·(kJ 24.37325.90)52.110(5.3931f B r --=----=∆=∆∑H ν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22p nRT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定温变化,0=∆U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CaO(s) + SO 3(g) = CaSO 4(s)求得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照答案习题一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1 O2(g) ===H2O(l)和2H2(g) O2(g)===2H2O(l)的r H m同样。

1. H 2 (g)( ×)22.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达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议论功和热。

(√)3. 反响的H 就是反响的热效应。

(×)4. Fe(s)和Cl2(l)的r H m都为零。

( ×)5.盖斯定律以为化学反响的热效应与门路没关,是因为反响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由。

( ×)6.同一系统不一样状态可能有同样的热力学能。

(×)7.因为 H = q p, H 是状态函数, H 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相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没关,故 q p也是状态函数。

(×)8.因为 CaCO 3固体的分解反响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9.当热量由系统传达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定减少。

(×)10. 因为 q ,w不是系统所拥有的性质,而与过程相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 q w )的值也应由详细的过程决定。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对于关闭系统,系统与环境间( B )A. 既有物质互换,又有能量互换B. 没有物质互换,只有能量互换C. 既没物质互换,又没能量互换D. 没有能量互换,只有物质互换2. 热力学第必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 q w 只合用于( C )A. 理想气体B. 孤立系统C. 关闭系统D. 敞开系统3.环境对系统作 10kJ 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取 5kJ 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D )A.15kJB. 5 kJC. +5kJD. +15kJ4. 已知 2PbS(s) + 3O2(g) === 2PbO(s) + 2 SO2(g)的r H m=843.4 kJ mol1,则该反响的 q V值是多少 kJ mol 1?( D )A. 840.9B. 845.9C. 845.9D.840.95. 往常,反响热的精准实验数据是经过测定反响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马家举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习题4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3,2,2,1/2;(2)3,0,-1,1/2;(3)2,2,2,2; (2)当角量子数l 取0时,磁量子数m 不能取-1。

(3)当主量字数取2时,角量子数不能取2;自旋量子数不能取2,只能取+1/2或-1/2。

5写出原子序数为47的银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Ag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5s 15,0,0,+1/2。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1) H 2S 分子的键角为920,而PCl 3的键角为1020。

(2) NF 3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而BF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1) H 2S 分子与H 2O 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在两个孤电子对的作用下,两个H-S键键角减小。

之所以键角小于H 2O 分子中两个H-O 键的键角104045’,是因为H-S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H 原子,两个H-S 键之间的斥力小,被压缩的程度更大。

PCl 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也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同理Cl-P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Cl 原子,所以两个P-Cl 键的键角小于NH 3分子中两个N-H 键的键角。

(2) NF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三角锥形构型;BF 3分子中心原子B 采用sp 2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平面三角形构型。

7为什么(1)室温下CH 4为气体,CCl 4为液体,而CI 4为其固体?(2)水的沸点高于H 2S ,而CH 4的沸点低于SiH 4?(1) 从CH 4→CCl 4→CI 4分子量增加,分子间色散力增大,而色散力在范德华力中占较大比例,即分子间力是增大的,而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 H 2O 分子与H 2S 分子相比,水中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虽然H 2O 分子间的色散力较小,氢键的存在却使沸点更高一些。

CH 4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只能比较色散力大小,故分子量小的CH 4的沸点低于分子量大的SiH 4的沸点。

第二章热力学基础习题 6计算下列反应的(298.15)r m H K θ∆和(298.15)r m S K θ∆ (1)32224NH (g)+3O (g)==2N (g)+6H O(l) (2)22224C H (g)+H (g)==C H (g) (1)2232111(298.15)2(N ,g)6(H O,l)4(NH ,g)3(O ,g)206(285.83kJ mol )4(46.11kJ mol )301530.54kJ molr m f m f m f m f m H K H H H H θθθθθ---∆=∆+∆-∆-∆=⨯+⨯-⋅-⨯-⋅-⨯=-⋅22321111111111(298.15)2(N ,g)6(H O,l)4(NH ,g)3(O ,g)2191.6J mol K 669.91J mol K 4192.4J mol K 3205.14J mol K 582.36J mol K r m m m m m S K S S S S θθθθθ----------∆=+--=⨯⋅⋅+⨯⋅⋅-⨯⋅⋅-⨯⋅⋅=-⋅⋅(2)24242111(298.15)(C H ,g)(C H ,g)(H ,g)(52.26kJ mol )(226.7kJ mol )0174.44kJ molr m f m f m f m H K H H H θθθθ---∆=∆-∆-∆=⋅-⋅-=-⋅2424211111111(298.15)(C H ,g)(C H ,g)(H ,g)(219.6J mol K )(200.9J mol K )(130.68J mol K )111.98J mol K r m m m m S K S S S θθθθ--------∆=--=⋅⋅-⋅⋅-⋅⋅=-⋅⋅7利用下列反应的(298.15)r m G K θ∆值,计算Fe3O4(s )在和298.15K 时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1)1223r 2Fe(s)+3/2O (g)==Fe O (s), (298.15)742.2kJ mol m G K θ-∆=-⋅ (2)12334r 4Fe O (s)+Fe(s)==3Fe O (s) (298.15)77.7kJ mol m G K θ-∆=-⋅111(298.15)(4/3)(1)(1/3)(2)(4/3)(742.2kJ mol )(1/3)(77.7kJ mol )1015.5kJ molr m r m r m G K G G θθθ---∆=∆+∆=⨯-⋅+⨯-⋅=-⋅8估算反应222CO (g)+H (g)==CO(g)+H O(g)在873K 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平衡常数。

若系统中个组分气体的分压为22(CO )(H )76kPa p p ==,2(CO)(H O)p p =127kPa =(注意此时系统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计算此条件下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221111(298.15)(CO,g)(H O,g)(CO ,g)(H ,g)(110.52kJ mol )(241.82kJ mol )(393.51kJ mol )041.17kJ molr m f m f m f m f m H K H H H H θθθθθ----∆=∆+∆-∆-∆=-⋅+-⋅--⋅-=⋅2221111111111(298.15)(CO,g)(H O,g)(CO ,g)(H ,g)(197.67J mol K )(188.83J mol K )(213.7J mol K )130.68J mol K 42.12J mol K r m m m m m S K S S S S θθθθθ----------∆=+--=⋅⋅+⋅⋅-⋅⋅-⋅⋅=⋅⋅ 21111(873K)(CO,g)(H O,g)41.17kJ mol 873K 0.04212kJ mol K 4.41kJ mol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1114.411000J mol [][]0.548.314J mol K 873Kr m G K Exp Exp RT θθ---∆⨯⋅=-=-=⋅⋅⨯2221111(/)(/)ln(/)(/)1271274.41kJ mol 0.008314kJ mol K 873Kln 767611.86kJ mol 0CO H O r m r m CO H p p p p G G RT p p p p θθθθθ----∆=∆+⨯=⋅+⋅⋅⨯⨯=⋅>逆向自发。

10已知反应22H (g)+Cl (g)==2HCl(g)在298.15K 时的164.910Kθ=⨯,1(298.15)92.31kJ mol r m H K θ-∆=-⋅,求在500K 时的K θ值。

21122112116101111ln ()11Exp[()]92.31kJ mol 114.910Exp[()] 1.45100.008314kJ mol K 298.15K 500Kr m r m H K K R T T H K K R T T θθθθθθ---∆=-∆=--⋅=⨯-=⨯⋅12在298.2K 的标态下,下列反应33CaO(s)+SO (g)==CaSO (s)的111402kJ mol ,189.6J mol K r mr m H S θθ---∆=-⋅∆=-⋅⋅,试求(1) 上述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逆反应的r m G θ∆是多少? (2) 升温是有利于上述反应正向进行还是降温有利?(3) 计算上述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1111(298.2)402kJ mol 298.2(0.1896kJ mol K )345.46kJ molr m r m r mG K H T S θθθ----∆=∆-∆=-⋅-⨯-⋅⋅=-⋅能自发进行。

逆反应的1(298.2)345.46kJ mol r m G K θ-∆=⋅(2)由于反应正向放热,降温有利于正向移动。

(3)111402kJ mol 2120K 0.1896kJ mol K r m r m H T S θθ---∆⋅===∆⋅⋅ 第三章溶液与离子平衡习题3将1kg 乙二醇与2kg 水相混合,可制得汽车用的防冻剂,试计算(1)250C 时该防冻剂的蒸气压;(2)该防冻剂的沸点; (3)该防冻剂的凝固点。

(1) M(乙二醇)=10.062kg mol-⋅,M(H 2O)=10.01801kg mol-⋅n (乙二醇)=11kg16.13mol 0.062kg mol -=⋅ n(H 2O)=12kg111.11mol 0.018kg mol-=⋅ 22111(298.15)(H O,g)(H O,l)241.82kJ mol (285.83kJ mol )44.01kJ molr m f m f m H K H H θθθ---∆=∆-∆=-⋅--⋅=⋅221112211211111ln ln ()11Exp[()]44.01kJ mol 11101.325kPa Exp[()] 2.86kPa 0.008314kJ mol K 373.15K 298.15Kr m r m H K p K p R T T H p p R T T θθθθ---∆==-∆=-⋅=⨯-=⋅*111.12.86kPa 2.50kPa 111.1+16.13A p p x ==⨯=(2)116.13mol 8.07mol kg 2kgB B A n b W -===⋅ **11373.15K 0.512K kg mol 8.07mol kg 377.28b b b b b B T T T T k b K--=+∆=+=+⋅⋅⨯⋅=(104.130C) (3)**11273.15K 1.86K kg mol 8.07mol kg 258.14Kf f f b f B T T T T k b --=-∆=-=-⋅⋅⨯⋅=(-15.010C)7在100kPa 、20℃时,H 2S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61体积H 2S/1体积H 2O ,求饱和H 2S 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3H O 和S 2-离子的平衡浓度;如用HCl 溶液调节酸度到pH=2.00时,溶液中的S 2-离子浓度又是多少?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将H 2S 看成是理想气体11318.314J mol K 293.15K 24.37dm mol 100kPam RT V p ---⋅⋅⨯===⋅2331332.61dm /24.37dm mol 0.107mol dm 1dm H S c --==⋅353dm 9.8710mol dm H c θ+---==⋅=⨯⋅ 21232 1.110mol dm a S c K c θθ---==⨯⋅ pH=2.0022122812316322(/)(/)9.110 1.1100.107mol dm 1.0710mol dm (1.010)a a H S S H K K c c c c c c θθθθθ-+------=⨯⨯⨯⨯=⋅=⨯⋅⨯计算H +浓度时,可以将多元弱酸当成一元弱酸来处理;二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浓度数值上近似等于二级酸解离常数;弱酸的浓度一定,酸根离子浓度与H +浓度平方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