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政政治治体 体制制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5)东汉:出现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它起源于西汉 监察地方的十三州部刺史。
(6)隋朝:废除郡的行政设置,实行州、县两级制。 (7)唐朝: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作为 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后期大量设置节度使,逐渐形成藩镇 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宋朝:撤除节度使,实行路、府、县三级制。从宋代开始, 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_州__刺_史__
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州、县
(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______二级制,唐朝继承。
(4)唐朝地方体制的演变
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 10 道(后增至 15 道),作 为中央派出的__监_察__机__构__。
【名师提醒】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 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 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 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 一种管理方式。
(3)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朝 的经验教训等。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政政治治体 体制制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5)东汉:出现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它起源于西汉 监察地方的十三州部刺史。
(6)隋朝:废除郡的行政设置,实行州、县两级制。 (7)唐朝: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作为 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后期大量设置节度使,逐渐形成藩镇 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宋朝:撤除节度使,实行路、府、县三级制。从宋代开始, 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_州__刺_史__
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州、县
(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______二级制,唐朝继承。
(4)唐朝地方体制的演变
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 10 道(后增至 15 道),作 为中央派出的__监_察__机__构__。
【名师提醒】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 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 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 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 一种管理方式。
(3)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朝 的经验教训等。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之
王 者 权 威
禅让制
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 建立商王朝
内服官:相 尹 史 牧正,兽正, 酒正,车正等等
外服官:方国首领地侯、伯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建立西周
分封制
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 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 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 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 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 治上的特权。
(1)积极 ①通过分封,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 天下共主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 ③使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 —卿大夫—士 ”的等级 序列。
(2)消极: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 立,为以后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制度确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课后 结合所学,总结中国古
作业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 响
教学 目标
1、了解先秦的政治文明 2、理解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宗 法制
3、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和演变
4、分析古代政治制度形成的原 因和意义
原始社会 170万年-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封建社会 前476万年-1840年
创天下九州
任土作贡 任土做贡 杀防风氏
禅让制 能者为
唐承接隋体制,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体制。后又将全国划分 为15道,形成道州县三级体制。唐中后期,节度使藩镇割据成为 事实上的地方行政体系
宋朝形成路州县三级体制
王 者 权 威
禅让制
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 建立商王朝
内服官:相 尹 史 牧正,兽正, 酒正,车正等等
外服官:方国首领地侯、伯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建立西周
分封制
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 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 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 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 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 治上的特权。
(1)积极 ①通过分封,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 天下共主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 ③使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 —卿大夫—士 ”的等级 序列。
(2)消极: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 立,为以后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制度确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课后 结合所学,总结中国古
作业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 响
教学 目标
1、了解先秦的政治文明 2、理解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宗 法制
3、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和演变
4、分析古代政治制度形成的原 因和意义
原始社会 170万年-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封建社会 前476万年-1840年
创天下九州
任土作贡 任土做贡 杀防风氏
禅让制 能者为
唐承接隋体制,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体制。后又将全国划分 为15道,形成道州县三级体制。唐中后期,节度使藩镇割据成为 事实上的地方行政体系
宋朝形成路州县三级体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2张ppt)
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
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真题演练
(2017·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
03 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历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地方行政制度也因 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
一 先秦时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700—公元前1600年)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原始民主制下
*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的存在,二 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秦朝至清朝君 主专制中央集 权政治体制的 演变线索
能够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 的演变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 ;辨析内阁、军机处与宰相制度的 区别;概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基 本特点和规律。
水平3-4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央集权制 度取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原因,评价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理解我 国早期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与 相应历史阶段的适应性,体会先民 制度创新方面的政治智慧。
经其济独社特会性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包含中央与地方); 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4.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消极:后期诸侯实力强大,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 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 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图片反映新中国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什么?从政府工作报告高频 词反映了新中国制度模式的特点?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 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 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①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② ③
④
⑤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 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 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 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 与效率。……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 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 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 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图片反映新中国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什么?从政府工作报告高频 词反映了新中国制度模式的特点?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 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 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①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② ③
④
⑤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 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 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 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 与效率。……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 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55张ppt)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
宗法制
目的:通过解决因权力继承产生的矛盾
来维护统治。
特点:
(1)血缘关系维系; (2)族权与政权结合; (3)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大小宗具 有相对性; (5)森严的社会等级。宗法等级和政治 等级完全一致。
作用:确保权利继承规范有序。
区别
侧重:“分配”权力
通过权力分配维护统治 目的
侧重:“继承”权力
目的
通过解决因权力继承产生的矛盾 来维护统治
分配土地、人口;强调诸
侯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内容
疆域扩大;等级:周 王—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逐渐瓦解,最终被郡县体 结果
制取代
分封制vs宗法制
内容 分配权力、土地和财产,强调血
缘亲属,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
作用 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等级:
大宗、小宗
问题: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这两者有何异同?
内外服制:松散联盟
外服(四方) 内服(大 邑商)
同: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附属国(诸侯国)权力大,集权程度不高。 异: 内外服制:商王以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事务,
与各个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周王统治力度加强,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代
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 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 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
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制度,是部落及部落
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民众大会,军事首长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
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共38张PPT)
2.隋唐: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
皇帝
宰相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政令)(封驳审议)(执行 政务)
中书门下
吏 部
户礼 部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 ,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
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
评价: ⑴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 职能; ⑵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为此后历 代王朝沿用。
(约前2070 ~约前1600 ) 夏
(约前1600 ~前1046 ) 商
(前1046 ~前770) (平王东迁)
齐
西周
春秋 (前770 ~前476)
楚 燕
韩
东周
战国 (前475 ~前221 )
赵 魏
秦
秦 (前221 ~前206 )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1、夏——王位世袭制
尧
传 位
舜
禹
传 位
这三位传说中的人物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的?
禅让制——原始社会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首领没有特权,是贤德之人 2、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1、夏——王位世袭制
三皇五帝 禅让制
禅权 让力 制传 变承 为 世
袭夏 制朝
1.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 机构与职官。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钱 穆
由此判断,西周实行分封制 的出发点(目的)是什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4张ppt)
②作用: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 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 周王室的义务。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 以为蓄篱,屏蔽周宝。
——顾炎武
思考: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主件?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 亲、先代贵族
“鲁、齐诸国皆坤展东移……用人 (都诚在搞京)从东北、东南张
其两长臂,怀抱殷宗(宗国为殷 族违民之国)。” ——线 穆
根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直接:对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根本:强化王权,巩固西周统治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 方针。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分布在西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 诸侯国, 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 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 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 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 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制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 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 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家国同构:"家"是 小"国","国"是大 "家"。"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的融洽, 是一种借助血缘人 伦关系来治理国家 的政治模式。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 以为蓄篱,屏蔽周宝。
——顾炎武
思考: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主件?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 亲、先代贵族
“鲁、齐诸国皆坤展东移……用人 (都诚在搞京)从东北、东南张
其两长臂,怀抱殷宗(宗国为殷 族违民之国)。” ——线 穆
根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直接:对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根本:强化王权,巩固西周统治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 方针。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分布在西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 诸侯国, 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 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 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 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 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制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 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 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家国同构:"家"是 小"国","国"是大 "家"。"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的融洽, 是一种借助血缘人 伦关系来治理国家 的政治模式。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3)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合作探究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职能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地位: 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行政体制。
小结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
汉 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 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 县三级制
隋 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 唐 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1
•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
• 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 线索演变及原因。
3
• 能够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演变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辨析内 阁、军机处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央集权制 能够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宰相制度演
度取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原因;理解 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相应的史料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相应历史阶段 实证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变革的原因。
的适应性。 核心素养
认识从先秦时期开始到明清为止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抓
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职能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地位: 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行政体制。
小结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
汉 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 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 县三级制
隋 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 唐 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1
•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
• 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 线索演变及原因。
3
• 能够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演变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辨析内 阁、军机处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央集权制 能够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宰相制度演
度取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原因;理解 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相应的史料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相应历史阶段 实证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变革的原因。
的适应性。 核心素养
认识从先秦时期开始到明清为止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抓
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行政层级管理 地方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变化,认识自秦起 发展演变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3)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增
的演变线索
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家国情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 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丞相 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 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 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 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2)九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 卿”。 (3)权力运作: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 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创立了共和制,但是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共和制名存实亡;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
进行的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
建设积累了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逐步确立并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九大为中国特色社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4)唐朝 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 出的 监察机构 。 ②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③唐中期以后,节度使形成 藩镇割据 势力。 (5)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 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6)元朝 ①在地方设置 行中书省 ,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 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 机构。 ②评价: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 奴隶制 王朝国 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 ①政治体制:实行 内外服制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
天子 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 同姓贵族 、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内 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容 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
诸侯 分封序列。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
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1)汉朝
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 三公九卿制
。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 中朝 ,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
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④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3.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的历程:(1)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制的建立
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古罗马则是由共和制发展到帝制。(2)近代西方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近代代议制政治
制度相继在西方国家建立,但是因为各国国情不同,代议制的特点也
不相同。
4.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 血缘关系 的瓦解,贵 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 郡县制 、官僚制等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 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 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 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 (1)背景: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历史教训。 (2)内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 中央 直接任命。 易错辨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5)明朝 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 宰相 ,秦汉以来绵延1 000多年的宰相 制度终结。 ②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 内阁 ”。内阁 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 的行政中枢。 (6)清朝雍正帝设立 军机处 ,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 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7)明朝 ①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 由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 ②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8)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知识延伸中国古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实行监察制度。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 (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图说历史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在关系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三省及其职责: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门下省 是审议封驳
职责 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②评价: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 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 枢密院 掌管军政, 三司 掌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4)元朝实行 中书省 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1)了解中国古代政 (1)通过相关史料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治制度在秦朝建立 影响,从历史解释的角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通过宰相制度和 (2)通过相关史料等明确秦至明清时期中央和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
畿四周是外服。
②国家机构: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
的官吏。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特
分封制与 宗法制 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点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 原始民主 传统,对
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知识拓展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 家。 (2)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 封制。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4.文书传送系统 原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 因 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目 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 的 送到全国各地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