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能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章节,通过燃料的燃烧引入,使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学习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对燃烧现象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系统地理解和科学地认识。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设计思路针对“燃料的燃烧”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思路:首先,通过展示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其次,通过对比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燃料(如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六、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燃气灶点火、汽车尾气排放等),引导学生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初中阶段对于燃烧及燃烧条件的认识。
提升学生对燃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激励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归纳现象、得出结论、养成正确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对燃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形成勇于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意识。
3、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通常所说的燃烧,对通常所说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激励学生能努力升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了解继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燃烧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用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对燃烧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继续求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再议燃烧
要求学生回顾对燃烧和燃烧条件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大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与灭火“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
教材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前承接化学变化的物质变化、现象、表征、条件等维度的内容,后联系化学变化的能量、调控以及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等维度的内容。
本课题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形成“条件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种基本视角”,深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
同时渗透了以实验为主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实践、对比与变量控制的科学思维和对“化学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讲述】你所设计的实验是如何证明燃烧条件的?请用如下模型展示并分享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提问】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模型,即“火三角”,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结合“火三角”,将燃烧的定义模型化?引导学生得出燃烧模型:【演示】火折子“吹气生火”任务3.驭火有方——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提问】盖上盖子,火折子为什么没熄灭?【演示实验】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前和熄灭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让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修正“火三角”,绘制蜡烛燃烧时的氧气浓度数轴。
【提问】当氧气浓度介于C1C2之间时,燃烧情况如何?【展示】火折子的竹筒构造,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
【提问】如何使火折子燃烧旺盛起来?【提问】使用完后,如何真正熄灭火折子?灭火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形成燃烧、控火、灭火模型:【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1.“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聚焦素养并落实素养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教学设计,其“情境”、“活动”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任务”与“活动”分别回答了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情境”则提供了学习背景,情境对于激发和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认识活动和化学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料的概念,知道燃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燃料的燃烧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并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影响燃烧速率的因素。
4.学习燃料的热值概念,能计算简单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燃料燃烧安全知识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正确使用燃料、预防火灾和灭火方法等。
5. **反思与总结**:
-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对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提前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燃料燃烧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所学知识。
3.应用题: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燃料的热值、设计灭火方案等。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
1.知识点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料燃烧知识,总结燃烧反应类型、燃烧条件、热值计算等。
4.学生对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分。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与燃料燃烧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化学九年级第7单元课题1教学设计4
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者:徐月兰(镇龙二中)审稿:陈俊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能以此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3、了解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常见易燃物、常见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的实质,破除封建迷信,培养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二、本节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主要内容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安全知识三大块。
内容不难,但本课题内容有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方法的应用,即能运用对比探究的理念,通过几个实验探究获得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知识,如实验7-1、实验7-8。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是能够运用实验探究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去理解一些常用俗语,如“人要实火要虚”、“水火不相容”等。
四是联系安全知识,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找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化学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针对开放发展中的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生活用品逐步电器化了,但人们的文化素质偏低,无知和迷信仍左右着人的大脑这一现象,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归结为“三知识,四联系”。
即从燃烧条件,灭火方法,安全知识三大内容出发,联系探究实验,联系日常生活,联系当地民风,联系安全知识,采用实验探究,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点:利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要有可燃物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教学设计
燃料和热量 教学设计徐远勇教材分析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小资料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设计[导课]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复习引入]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我们看一组图片: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 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我们太原市区的图片: [组织讨论] 在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第七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大情景:燃烧是一类具体的化学反 蕴含
应,以
为例进行具体研
究
分解
大任务:“火炬探秘”
任务一:燃烧如何 发生(1课时)
任务二:调控/熄灭打火机火 任务三:火炬燃料选
焰控制燃烧(2课时)
择(1课时)
素材来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采用的 是丙烷、丁烷,打火机燃料为丁 烷,两者类似,所以以下的实验 用打火机代替。
一、确立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化学变化的特 征,微观实质,从质 量关系,比例关系定 量认识了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
未知:反应大多伴随 能量,反应需要条件。
认识燃烧这类具体的化学反应,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条件、 元素守恒等方面认识,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
一、确立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点燃
2C4H10+13O2 ====8CO2+10H20
03 你将怎样学? 学的怎么样?
评价方式:课本讨论回答准确率及表格正确率。
评价方式表格(控制变量法) 需自己填写
物质
因素A(氧气) 因素B(T>T0)是否燃烧
铜片白磷
√
√
√
铜片红磷
√
×
×
水下白磷
×
√
×
通入氧气的
√
√
√
水下白磷
03 你将怎样学? 学的怎么样?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一、基础性作业 构建本单元知识框架图,课本复习与提高1-4.6.7题
二、能力提升作业 两道综合性题目(见下页)
三、实践性作业 1、调查燃料的变迁历史,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 消耗,写一份调查报告。 2、模拟酸雨的危害(用醋酸模拟对浸泡绿豆或其他的危害)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燃烧的燃烧》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熟悉常见燃烧的现象,但燃烧的规律未必知晓;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为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长远来看本节课对高中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能够学以致用,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重点利用的是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仍然有强烈的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深入认知燃烧的三个条件;2.通过灭火实验,掌握灭火的原理与常见的方法;3.在“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中理解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原则。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成功实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坩埚钳、酒精灯、烧杯、火柴、蜡烛、酒精、手帕、剪刀、水、抹布、课本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练习与应用2.同步练习习题: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罩在一根燃着蜡烛的火焰上方。
现象:蜡烛熄灭。
铜丝没有阻隔蜡烛周围的空气,为什么蜡烛会熄灭?【教学反思】亮点:本节课的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要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体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要让学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故这节课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体现了如下特点:1.采用这种实验探究活动、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得积极表现,主动参与,效果一定会很好。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活动、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接受有关燃烧与灭火等新知识,然后及时用习题加以巩固提高。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及相关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7》;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3.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试剂等。
【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2.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 探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展开,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及其利用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提出“为什么药剂需要配制在特定的溶剂中?”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溶液应用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溶液知识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例如,针对溶液的制备与纯化,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作为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饮料的组成,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我会提问学生:“你们喝过的饮料中,有哪些是溶液?它们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什么物质中?”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溶液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兴趣。
3.注重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2.设计针对性的评价题目,检验学生对溶液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溶液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评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燃烧与灭火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解读【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单元,但与前面的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已经认识了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等知识,拥有了探究本课题的知识储备和基本能力;而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与学生在互联网等媒体中的见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并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从而深入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在课程标准中是在认识和了解的层次的。
因此要求学生要对这部分内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有关于火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燃烧的三个要素。
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利用火,控制火奠定知识的基础。
【单元选择与确定】从教学内容和学习策略分析,《燃料节气利用》可分为2个单元学习模块,分别是“火的诞生”和“火的利用”。
划分依据:教材中本单元有2个课题,课题1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从内容上看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燃烧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利用的能源。
【学科思想方法提炼】(1)通过对镁条、铁、硫等燃烧现象的复习,巩固正确的使用化学术语描述实验现象。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3)通过每一步骤的对比分析,初步学会解决在探究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4)通过实验装置的对比,学会评价实验。
【知识网络梳理】氧化物【学习基础准备】1.已有的知识:(1)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主要的化学概念:(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4)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5)化石燃料的利用;(6)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7)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8)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9)学科九年级化学总课时单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授课人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更倾向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课题内容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题2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料的合理利用与研究,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燃料的不节制不合理的使用会增强温室效应,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燃料以及其他能源的合理利用。
综合性较强,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意识。
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燃料的燃烧和灭火原理,以及对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紧接上一单元先学习燃烧和灭火,注重实际生活与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
先从实验探究开始学习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学习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了解化石燃料的资源现状,了解化石燃料额开发和利用,珍惜化石资源,树立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氢气的制取实验,探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的内容多以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初中化学七单元课题二教案
初中化学七单元课题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2. 掌握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的概念。
3. 能够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4. 能够用原子结构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难点:利用原子结构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放射性元素样品、辐射计数器等3. 教材《化学(初中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是构成物质基本单位。
2. 通过实验演示原子核及电子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1. 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 解释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现象,并使用辐射计数器测量辐射强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从实验中了解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变化。
2. 总结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案篇一: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2、介绍爆炸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灭火器的原理和常见灭火器。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P124图7-4 图7-5。
(回答课本P125的问题)[设问]:1、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2、为什么热水中白磷的温度早已高于空气中白磷的温度而并没有燃烧?3、为什么当有氧气气泡通过白磷后又烧起来了?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板书]:一、燃烧需要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和要有氧气接触。
[设问]:由此可以看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因此燃烧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呢?[设问]:根据燃烧必须的两个条件。
思考一下如果发生火灾,应该如何灭火。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绝)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低于着火点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板书]:三、燃烧的现象[设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碳、硫、磷、蜡烛等物质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讲述]: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相同的燃烧物,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板书]:1、燃烧首先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即是否为可燃物。
2、其次取决于氧气的密度(浓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讲述]: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引入]:前几年,南京炼油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死伤很多人。
大火冲天,但我们在家里燃烧液化气时,却能够安静燃烧。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板书]: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产生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
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
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复习与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提问】: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一、化石燃料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1、煤和石油:【活动探究】:课本P13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思考回忆】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
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实验7-4】: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3、了解海底“可燃冰”你听说过可以燃烧的冰吗?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2H 2 + O 2 === 2H 2O 2CO + O 2 === 2CO 2 C + O 2 === CO 2 CH 4 + 2O 2 === CO 2 + H 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等等;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反应的能量变化⎩⎨⎧量吸收的反应。
吸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 【讲述】目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它们被称为化石燃料。
这些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
据估计,依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以供人类开采40 ~ 50年。
也就是说,40 ~ 50年后,地球上也就没有石油了,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因此,充分利用燃料是目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提问】1.为什么燃料要充分燃烧?(燃料燃烧时如果空气不足就会不充分燃烧。
不完全燃烧:①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2.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讨论回答。
)通常工作上有哪些做法?(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在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3.如何充分利用煤及新技术的开发?(①制新型煤粉燃料器;②将煤进行液化、气化;③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实验7-5】 :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