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
精品高中地理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 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 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
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
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
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
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
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
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
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 5~10公里,坡度达50′~1°40′。
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
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
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 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
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高中地理 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 1.能够指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能够说出海底地形分布的规律。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1.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和④________等主要类型。
2.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⑤____________,一般坡度⑥______,水深在⑦______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⑧______,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⑨____________米。
3.岛弧和海沟(1)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⑩______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海沟:是海洋中最⑪____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⑫________的分界线。
(3)特点:是地球上⑬____________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4.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又称“⑭____________”,构成了大洋底的⑮__________,水深在4 000~6000米。
地壳活动相对⑯______,地形较为⑰______,内部分布着一些⑱____________、海底丘陵及⑲____________。
(2)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⑳____部位。
洋中脊中轴为○21______,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22______。
一、岛弧和海沟往往相伴而生岛弧与海沟岛弧是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亦称“岛链”、“弧形列岛”。
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浅水狭长的深海洼地,比周围的洋底要深2 000m 以上。
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伴生有一系列与岛弧呈相互平行状态的深邃而狭长的海沟。
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
坡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盆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思维激活我国海岸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捷的海上通道,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国海岸带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海岸类型繁多,分布格局也独具特色。
有关我国海岸带形成的主要因素,你知道多少呢?提示: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地球深部的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二是地球外动力作用过程。
如气候变化(冰期、间冰期)所导致的海平面的变化;光、水、风等风化作用,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风暴、海浪等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削高填低和海岸带侵蚀与淤积变化.三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和改造海岸带地质环境的重要地质营力.在上述三方面地球动力系统的作用下,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集中体现在海岸线的往复变迁,这一变迁是海平面的升降运动、地壳的升降运动、泥沙的输送、沉积与海浪(海流)侵蚀等地质作用过程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主整理一、海岸线和海岸带1.海岸线(1)概念: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____________处时与____________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特点:海面由于____________作用等因素而涨落不定,海岸线的____________也随之迁移。
2.海岸带(1)概念: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其范围由____________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____________是海岸带的主体。
(2)特点:是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带。
(3)影响因素:海岸在发育过程中,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流水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二、不同类型的海岸1.基岩海岸(1)组成:基岩海岸由坚硬的____________组成,又称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课件 精品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B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的成因
• 海底扩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炽热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 央裂谷带涌升 2、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 洋底不断扩张 3、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 递增
珊瑚礁海岸
不同类型的海岸
1、基岸海岸(岩岸) 特点: 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它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 入海的边缘 3、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 深 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 4、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5、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海蚀地貌
分布: 利用: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的浙、闽、 粤、桂、琼、台 天然良港、旅游开发
南沙群岛
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6000米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海岸低洼地带
澳大利亚大堡礁 生物堆积作用形成的 利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一种特殊海岸
避风良港
分布: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南沙群岛、
珊瑚礁(堡礁)
珊瑚礁(环礁)
澳大利亚-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生 物 海 岸
成因
特点
利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海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大洋中脊。
大陆隆:也被称为大陆基地。
它是一条从大陆坡脚向洋盆缓慢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5000米。
它在大陆坡附近更陡,在海盆附近更慢。
大陆隆升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从深海海床上缓缓下降的高地。
它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比海床高数百米,宽数百公里。
海山:海底1000米以上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为5°-15°。
深海海底的火山呈点状、椭圆形或狭窄。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海底地形:消亡边界岩石为何比生长边界的老?生长边界,即洋脊(中脊)部分,不断形成岩石。
新生成的岩石将旧岩石推到山脊两侧,旧岩石消失,直到被推到灭绝边界。
显然,灭绝边界处的岩石将比生长边界处的岩石更古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靠近山脊的岩石更年轻;相反,年龄越大。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震波内部和地球内部结构图:圆圈范围特征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处,P波和S波的波速显著增加)地幔莫霍面和古腾堡之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腾堡表面(在距表面2900公里的深度,P波减慢,S波消失)地核古腾堡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震波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更快固体、液体、气体所有这些都会随着穿过的物体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体不连续性: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岩石圈范围:它包括整个地壳和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上方)。
2021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第一章探究海洋奇特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直击考点】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学习过程】一、海底地形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位置、外形、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A为海岸,B为______,水深一般为________米以内,坡度平缓;C为________,水深大于______米;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巨大扇形地叫__________;D为_________,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水深多在_____米以上;E为_____,又称______,水深多在__________米之间;F为________,简称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千米,顶部水深在____________米之间二、海底扩张学说1.20世纪初,_______发觉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外形、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像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四周是一片宽敞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
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20世纪中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进展,为新理论的消灭供应了可能。
(1)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_______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_________处,最老的在________处,并在_________两侧呈对称分布。
(2)海底扩张的过程:酷热的熔岩不断地从__________轴部的_________带涌升,当熔岩冷却后,便形成新_______,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_______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海底扩张的驱动力: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1、海底的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图所示。
图1 海底的地形•2、世界洋流的分布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按照洋流的性质(冷、暖),可以将洋流分为两种类型:暖流、寒流。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暖湿气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带来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世界的洋流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图2 世界洋流的分布例题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 有寒流经过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 盛行上升补偿流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钓鱼岛的地理位置。
①钓鱼岛位于我国的东海,位于我国台湾和日本之间,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线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鱼类的饵料丰富;②河流入海口处的营养盐类丰富,但钓鱼岛并不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因此选项C错误。
(2)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
①寒流与暖流交汇,或者盛行上升补偿流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②但钓鱼岛附近为日本暖流,没有和寒流交汇,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因此选项B、D错误。
总结•四大渔场的成因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水较浅,光照充足);②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性质(日本暖流)。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2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海洋地质学家,模拟实地考察海底地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实验:开展海底地形模型制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海底地形分布规律的理解。
(3)游戏:设计海底地形探险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了解海底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海底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海底地形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海底油气的开发、海底矿物的开采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海底地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2: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有何影响?
答案:海底地形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有重要影响。例如,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海沟地区水深压力大,光照不足,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因此,不同海底地形地区的生物种类: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底地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海底地形探险》、《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演化》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海底地形研究的新进展,如最新发现的海底地形类型、海底地形对环境的影响等。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岸与海底地形》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A.海浪B.流水C.风D.冰川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堤3.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A.大陆架B.海岸带C.大陆坡D.洋盆4.图示海岸类型为A.基岩海岸B.生物海岸C.淤泥海岸D.三角洲海岸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呈现出“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的特点。
据此完成5~7题。
5.该海岸地带最可能出现哪一种经济活动A.农业B.牧业C.渔业D.盐业6.下列哪个地区的海岸,可见到该种景观A.中国东部B.澳大利亚南部C.挪威西部D.智利中部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10题。
7.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A.基岩海岸B.砂质海岸C.淤泥质海岸D.生物海岸8.下列海岸类型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A.淤泥质海岸B.砂质海岸C.珊瑚礁海岸D.基岩海岸9.下列海岸类型中多优良港址的是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C.生物海岸D.砂质海岸10.形成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11.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在六大板块的范围内,图中占了A.3个B.4个C.5个D.6个13.图中属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有几处A.2处B.3处C.4处D.5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
读图,完成14~15题。
14.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15.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二、综合题16.读下面四种海岸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海岸,此类海岸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此类海岸的生态功能主要是________。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_2
《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为人教版选修二第二章第二节,课标要求根据海底景观图或海底地形图,判断不同海底地形,并归纳海底地形的分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特征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底地形景观图或海底地形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节的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如洋盆、海沟等,本节主要介绍了海底地形的分布情况,主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识记情况,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陆地地形的分布情况,特别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知识课堂,趣味课堂,生活课堂!五、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合作探究、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相结合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播放电影《海王》剪辑片段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视频,共同领略海底世界的奇幻想象。
从中国古代《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和水晶宫,到西方神话中的海王,古今中外,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影片中我们欣赏到大西洋底炫目美丽的亚特兰蒂斯,也看到海沟族领地的阴暗诡谲,让人望之生畏。
那么真正的海底地形究竟如何,让我们今天共同走进蓝色大海的传说,探究海底地形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展示,使学生明确重点几种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三、新课讲授【创设情境,背景探究】(一)人类对海底地形的探索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
1953年以来,开始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人们发现,洋底也和陆地一样,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高中地理: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素材 中图版选修1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 海底地形的分布相关素材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
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直接观察。
早期的铅锤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
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地。
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
〔见彩图〕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其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
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而岛屿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纳罗亚火山实际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约万米的山体。
基本单元在地球表面上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4~6公里。
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一语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外的整个大洋;狭义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深洋底。
这里所用为后一种含义。
三大地形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海底地形单元(图1)。
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将大陆边缘划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也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也称活动大陆边缘〕。
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
海底地形的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底地形的分布一、概述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大特色,覆盖了世界面积的71%。
海洋中的地形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水体的覆盖,使得显露在岸线上的特征及巨型的地形要素,比如山脉、高原和河谷等几乎不存在。
相对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地形也有其特殊的特征与遗产。
在海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大多是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海底地貌的总称,它是指海底地壳和上覆的海水所组成的地貌形态。
海底地形包含了海体行为的遗产、洋壳构造的特征、海岸线的扩张、地球上最热带的温带化和最寒冷的极地化等。
本文将介绍不同海洋地质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二、海底地形分布特点1. 大洋地形我们的地球上有五个大洋,它们被分成了不同的海盆。
大洋地形的特点是海底隆起带与海沟带并存,而且各洋的全球性海底地形组成基本相似。
海底隆起与海沟是大洋中最富有特点的海底地形特征。
海底隆起像低矮的山脉一样穿过整个海洋台地,每个隆起的海王座上有各种火山口。
而海沟则是洋底中的海洋地沟,大部分海沟都是沿着大洋隆起的下降区域之一,其中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00米。
2. 大陆边缘地形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邻近海洋底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它的地理形象特征依赖于那些包掩在水中的大陆平台、大陆坡以及外缘棱等地形要素。
海底地貌的主要特征是陆属扩张,海晶石带、死水带和生活区等。
3. 热液喷口和黑烟囱热液喷口和黑烟囱是由海底冒泡的水蒸气、热水和气体等混合物组成的,位于深海海底。
它们的分布位置往往在热液活动的区域,如海山和海底隆峰。
热液喷口和黑烟囱的周围通常还聚集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以化学能为生计,是生物学家对于深海生命和海洋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研究热点。
三、结论海底地形分布的特点非常明显,每种海底地形都有独特的特点。
尽管我们无法到达这些深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但科学家们还是通过多种手段对海洋深处进行了探索和调查,为我们揭开了海底深处的神秘面纱,以此推动了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一系列全新的研究。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梳理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梳理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海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其中包括了五大洋和一些较小的海洋。
海洋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面积和分布: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2. 深度:海洋深度分为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和海洋洋脊等不同区域,其中海洋洋脊是海底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水质:海水的盐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通常在3.3%左右。
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各种盐类和溶解气体。
4. 循环系统:海洋具有独特的循环系统,包括大洋环流和湘江潮汐等现象,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
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其中包括了各种自然资源和人类利用的资源。
同时,海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海洋资源和保护问题:1. 渔业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经济收入。
然而,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等因素导致了许多鱼类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2. 矿产资源: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等。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能源资源:海洋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海洋风能和海洋热能等。
这些能源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巨大潜力。
4. 海洋环境保护: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保护海洋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海洋地形与地貌海洋地形多样,包括陆架、大洋盆地、海山、海沟等。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貌形成与地壳运动和海洋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洋地形和地貌:1. 大洋盆地:由弥散中脊和陆架构成的凹陷地形,是海底扩张和地壳运动的重要标志。
2. 海山:位于海洋中的山脉,既有火山海山,也有板块海山。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10-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方法技巧等高线(或者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大,稀疏说明坡度小。 等深线数值越小,海拔越高,说明海水越浅,在海底地形中属于地势 较高的部分。
-11-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1 2 3 4-5 6 7
1关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C.大陆架即大陡坡 D.大陆坡相对陡峭 解析: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 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答案:D
-12-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1 2 3 4-5 6 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 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C.洋盆地形较为陡峭 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没有山脉、丘陵 解析: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洋盆内部分布着 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答案:A
-3-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 以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 陡峭的斜坡。大陆坡水深一般为200~4 000米。 (二)岛弧和海沟 1.岛弧 (1)位置:大陆坡的前缘。 (2)举例:太平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 (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通用版2018_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20181029559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关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C.大陆架即大陡坡D.大陆坡相对陡峭答案:D解析: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C.洋盆地形较为陡峭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没有山脉、丘陵答案:A解析: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洋盆内部分布着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3.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C.太平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D.印度洋中脊呈“S”形答案:A解析: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①②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大陆坡B.洋盆、大陆架C.洋中脊、大陆坡D.大陆坡、大陆架5.关于岛弧与海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岛弧与海沟都是相伴在一起的B.岛弧与海沟位于生长边界C.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长度为11 034米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答案:4.A 5.D解析:第4题,从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大陆架在靠近大陆的浅海部分,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大陆坡以外分布面积广大的平坦部分,则为洋盆;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
第5题,岛弧与海沟并不都是相伴而生的。
海沟处于消亡边界,马里亚纳海沟为世界最深海沟,最大深度为11 034米。
6.关于海底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大陆架B.海底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C.海底最浅的部分是大陆坡D.海底最深的部分是海沟答案:D解析: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洋盆,最浅的部分是大陆架,最深的部分是海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 沟
2、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 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 多火山、地震???
弧形分布的群岛
(1)岛弧 (岛链)
大陆坡的前缘 著名岛弧 岛弧外缘,狭长深凹
(2)海沟
大陆坡与洋盆分界 著名海沟
•第一岛弧链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缓,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1)大陆架
(2)大陆坡
③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分布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海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P17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大 陆坡、岛弧、海沟。 •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A
B
C
3、洋盆和洋中脊
8844.43m
一、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太平洋海区某一海底地形剖面图
大陆坡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坡—
洋盆—洋中脊(海岭)不同海区海底地形有差异 P16 思考: 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 布有什么规律? 在处于成年期的大洋底部,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 对称分布着洋盆、海沟和岛弧、大陆坡、大陆架
(1)洋盆(深海平原):
“大”: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深”:水深4000—6000米
“平”:地形较平坦,内部有海底火山、丘陵、山脉
“稳”: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3、洋盆和洋中脊
(2)洋中脊
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四大洋皆有,相互连通 太平洋—大洋东部 分布 大西洋—大洋中部,“S”字型 印度洋—大洋中部,“入”字型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