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岳麓版高二选修3历史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岳麓版高二选修3历史

第7课汉字与书法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C.鼎内壁的小篆 D.扁足青铜方鼎【解析】我国古代的玉和青铜器的制造由来已久,不能直接判断其时间。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可以直接通过文字出现的时间来判断文物的年代。

【答案】 C2.某校开设了书法课,小明去书店购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作为摹本,你认为小明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A.草书 B.楷书C.行书 D.隶书【解析】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楷书。

【答案】 B3.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2008年奥运会会徽就是以中国篆字形式出现的一幅精美艺术品。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演变成书法艺术,其关键在于( )A.汉字历史悠久,绵延不绝B.汉字影响X围广,到处流传C.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具有美感D.汉字的书写工具十分先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法的理解。

A项与材料无关。

B、D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

【答案】 C4.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怀素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各自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X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解析】本题通过创设现实生活新情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

【答案】 A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特点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B.士人群体的形成C.笔墨纸X等文具的改进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解析】社会进一步平民化和世俗化是从两宋时期开始的。

【答案】 D6.“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X旭C.颜真卿 D.柳公权【解析】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而杜甫是唐朝诗人,故A项不符合“当时”这一要求;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注重规X法度,而诗句中描绘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挥毫落纸如云烟”,故排除C、D两项。

岳麓版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有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有答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方向标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2.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路线图合作探究一汉字的起源材料一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思考(1)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并说明依据。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二看材料思考思考:如何理解秦朝“书同文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展示点拨归纳总结应用拓展检测站1.平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3.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 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4.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里面的“京”字是创始于下列哪个朝代的书体A.秦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清朝训练营6.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时间,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3分)知识链接:1.汉字存废之争近代国人中,较早而明确地提出废汉字主张的,是激进的维新志士谭嗣同。

1896年,其在名著《仁学》中,他就曾倡言“尽改象形字为谐音字”,此可视为近代“废汉字改拼音文字”主张之先声。

1907年6月,几名留学欧洲的中国学者吴稚晖、褚民谊、李石曾、张静江等人,联合在巴黎创刊了《新世纪》杂志。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必备)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必备)

第7课汉字与书法[随堂检测]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解析:选B。

《祭侄文稿》体现的是行书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A项是小篆字体,B项是行书字体,C项是楷书字体,D项是金文,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

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解析:选C。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解析:选B。

《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高中历史 2.7 汉字与书法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2.7 汉字与书法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

下列对它们表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解析:可用排除法。

A项不成立,因为这些刻符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其产生时间远远早于国家的形成;C项与史实不符;D项迷惑性较大,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流几乎不存在,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

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C.注重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D.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解析: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只有A项是描述小篆的特点。

答案:A3.我国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解析:根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字体多为长方形,属于隶书;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楷书;D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

行书工整清新,飞洒活泼,C项为行书。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C4.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据此标准,唐人( )A.尚法B.尚态C.尚志D.尚理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九宫格就是唐代发明的;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5.《美的历程》中说:“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伟豪壮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练习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练习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中高二期中)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X,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解析:由书法作品中的文字特点可知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但到民国时期才被国人所知,所以该作品是民国初年的作品,D项正确。

答案:D2.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某某祭祀解析:联系所学,人神共治表述不符合中国文化,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代表含义是传承也是文明的载体,所以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了君权神授,排除C项;D 项表述错误。

答案:B3.(2019·某某新丰中学高二月考)汉武帝末年,鲁恭王X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

“今文”是指( )A.草书B.隶书C.金文D.楷书解析:由题意可知今文为汉代文字,草书是在唐代楷书出现后的艺术化字体,故A项错误;隶书是汉代的通行文字,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金文是周代的通行文字,故C项错误;楷书到汉末、三国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8·某某卷)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练习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练习岳麓版

第7课汉字与书法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

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解析:B 依据所学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刻符已经出现,此时国家尚未形成,A项错误;这些刻符或早期文字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流几乎不存在,D项错误。

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A.篆书B.隶书C.行书D.楷书解析:A 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战国时代,篆书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A项正确;隶书始于秦朝,楷书、行书皆是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与题干不符,B、C、D三项错误。

3.(2018·河北邢台期末)如图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A.勾连不断、线条流畅B.字体扁平、工整精巧C.形体严整、笔画详备D.字体略长、笔画圆匀解析:C 从图中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形体严整、笔画详备,是楷书的特点,故C项正确。

4.(2018·江苏宿迁期末)许瑝曾评价某位书法家时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下列属于该书法家的作品是( )解析:D 先判断题干中许瑝先生所表述的是草书的艺术风格,而第一幅作品是汉隶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第二幅作品是楷书的艺术风格,故B项错误;第三幅作品是行书的艺术风格,故C项错误;第四幅作品很明显是草书的艺术风格,故D项正确。

5.(2018·河南焦作期末)“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

下图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B.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C.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D.汉字应用已深入社会各领域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个人行为,不能反映出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甲骨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故B项错误;从宋太宗手书的三种字体,可知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汉字应用深入社会各领域,故D项错误。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 汉字与书法[随堂检测]1.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 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 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 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解析:选B 。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 项字体属于楷书,B 项字体属于隶书,C 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解析:选B。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练习岳麓版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练习岳麓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1.有学者以为早在商朝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朝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述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抓住关键词“商朝”“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排除B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那时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2.如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份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祭祀谷神D.庄稼丰收解析:从题干中的“年”字上部为“禾”,“年”有大小之分,应为庄稼丰收的意思,故选D。

答案:D3.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图中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A.隶书B.楷书C.篆书D.行书解析:秦朝统一文字,规定小篆是全国的统一标准字体,所以虎符上的字应为篆书,故选C。

答案:C4.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字体端正规范。

下列四个“書”(书)字中,属于楷书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按照书法艺术的特点,①为篆书,②为隶书,③是楷书,④是草书,故选C项。

答案:C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那时一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解析:按照材料中“唐朝”“狂僧”和四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表现的是怀素的作品特点,故选C项。

答案:C6.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3 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别离展现“汉字七体”的风度:请回答:(1)按照时间判断:A、B别离指的是哪几种字体?(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汉字发展阶段和其特点判断分析;第(2)题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期特点和汉字自身发展条件分析。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

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解析:选C。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解析:选B。

《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习题岳麓版必修31.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秦统一后在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后来隶书在民间流行。

2.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B.玉面人的特征C.鼎内壁的小篆D.扁足青铜方鼎【答案】 C【解析】判断一个墓葬的所属时期,应根据墓内埋葬最晚的文物。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B.汉代文物C.唐代文物D.当代臆造文物【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只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单个的例子不能体现“由繁到简”这一演变趋势。

5.(2015·北京东城)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

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

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答案】 B【解析】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可知该史实的发生在春秋时期,时代特征是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

第 7 课汉字与书法目标导航1.对汉字的发源和发展、详细的汉字字体的变化认识即可。

2.关于书法的产生和演变与时代的关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3.“书同文字”和书法的发展是本课的要点,要从中华民族的发展角度认识其意义。

课前预习(10 分钟, 10 分 )一、从汉字发源到“书同文”1.文字作用(1)记录人们的 ________、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 ________得以流传沟通、世代传承。

2.汉字演变(1)出现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一些________。

②商朝: 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③商周:“ ________”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一致①背景: ________期间,文字发展出现凌乱状况;秦一致为文字一致供给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________为基础,实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________推行确定了基础;对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________ 字形丰富、数目宏大,供给载体。

(2)________ 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________ 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供给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________ :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 __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侧重规范法度的 ________,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3)宋朝:追求 ________而忽视法度,倡议“有意没法”,四大家为代表。

(4)明朝:书法进一步老百姓化、世俗化,更加重申________的创建。

3.书法特色(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 ________的刚柔枯润来抒怀达意。

(2) 经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________和书写的内容有机交融。

答案:一、 1.(1) 思想(2) 文化 2.(1)②小篆③隶书二、1.(1)单体汉字(2) 士人集体(2) 草书楷书(3) 个性(4) 个性化①刻画符号(3) 笔墨纸张3.(1) 线条②甲骨文③金文(2) ①春秋战国2.(1)魏晋南北朝期间《兰亭序》(2) 情境美课堂作业(20 分钟, 30 分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从汉字发源到“书同文”1.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艺术门类是() A.汉字B.中国书法C.中国画D.中国戏剧答案: B分析:汉字不是艺术, A 错误;由“无图的画”可知 C 错误;由“无行的舞”“无声的乐”可消除 D。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7课汉字与书法【知识目标】掌握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重点】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一)演变过程1.文字起源的传说:仓颉造字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有一定的渊源关系;3.商代:文字:;地位: ;4。

商周: ;5.秦朝:书同文(1)原因: ;(2)文字:为基础,后来书写简便的也得到推广。

(3)作用:对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字发明的意义:文字将人们的、、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法艺术(一)兴起原因及条件1.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2.逐渐形成;3.等文具的改进。

(二)发展脉络(历程)1.秦汉时期:(1)小篆的特点: , ;汉隶的特点: ,;(2)书法特征:秦小篆、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1)特征:汉字发展为的书法艺术;(2)原因:①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②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3)代表人物:东晋,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习目标: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

重点:中国古代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2。

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书法的基本特征。

教材整理1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的作用(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的起源、演变(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发展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的“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②内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整理2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提供载体。

(2)汉末社会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朝代原因主要表现代表人物及作品秦汉秦统一六国,“书同文字”。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同步练测(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同步练测(含解析)

第7课汉字与书法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3.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4.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形成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包括()①宋代重文,文化发展②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③民族矛盾激化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加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5.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士人进行深刻反思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宋代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B.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是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宋代书法注重法度,忽略个性D.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二、非选择题(共4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目标导航知识点一答案:A解析:根据几种字体的特征可知,《泰山刻石》为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采取的字体,A正确;《曹全碑》是汉隶,《颜勤礼碑》是楷书,《兰亭序》是行书,B、C、D三项皆排除。

故答案为A。

4.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属于“统一的视觉语言”的表现的是(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C.小篆 D.长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

“视觉语言”即是文字,C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视觉语言”这一信息。

故选C项。

5.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①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汉字演变规律的认识。

①③④都符合题意,而人类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比文字的出现要早,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顺序。

6.《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A.②③ B.③④C.①② D.①④答案:A知识点二书艺历程7.观察下图,汉隶的特点是( )A.圆润纤细 B.浑厚深沉C.笔势飞动 D.强调个性答案:B解析:图片的文字体现不出“纤细”“飞动”“强调个性”的特点。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8.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是( )A.《兰亭序》B.《琅邪台刻石》C.汉代官印D.《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答案:A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故选A。

9.有人这样评述唐代某位大家的书法(见右图):“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

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

”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C.怀素 D.王羲之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书法千变万化、潇洒自如,应该是草书。

据此分析选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著名的楷书家;怀素的狂草别具魅力;王羲之为东晋时人。

故答案为C。

10.下列哪些可以成为右面所示图书中的代表作品 ( )①王羲之《兰亭序》②颜真卿《祭姪文稿》③张旭《古诗四帖》④米芾《研山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图中书名为“盛唐气象”,应该主要讲述的是盛唐的社会文化,故其应该介绍一些盛唐时期的代表作品。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也有张旭、怀素等草书大家,故②③符合题意。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其属于东晋时期;米芾是宋朝书法家。

11.宋徽宗赵佶酷爱书画,并创造了“瘦金体”,但他的字形是不断变化的:二十多岁时瘦硬,三十多岁时圆润,四十多岁时近于绵软。

这种变化说明 ( )A.同一种字体可以有不同风格B.艺术风格受个人生活阅历影响C.宋徽宗的书法造诣不断提高D.艺术风格受时代影响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可知随年龄的不同,宋徽宗的字形不断地变化,这说明个人的阅历影响艺术风格,据此得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材料三: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嬉春日柳莺。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1)盛唐时期。

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

(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课后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多个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但缺少实用性答案:C解析:提炼材料可知,如果不是统一的文字使中国人能接受同样的文化,中国早就分裂为许多国家了,这说明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据此得出答案。

A、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右图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C.“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列为王羲之行书第一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为东晋时书法大家,其作品体现了魏晋文人对风度的追求,则A项中的“要之晋法,亦大变耳”明显错误,事实上A项是对唐朝柳公权书法的评价;《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B项所述符合行书的特征;C项中“列为王羲之行书第一”的是《兰亭序》;D项中的“颜”是指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与题干不符,事实上D项是对柳公权书法的评价。

3.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

观察右图,下列对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B.具有草书的艺术特质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答案:B解析:由图中的“羊”的书法形式可以看出其具有象形特点,故A项说法正确;该图片体现了书法与绘画集于一体的特点,故C项说法正确;图片中画与字的结合体现了“羊”的象征意义,故D项说法正确。

4.唐朝学者吕总在《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 ) A.李斯 B.怀素C.欧阳询 D.苏轼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判断出该书法家是唐代或其以前的草书大家,只有B符合题意;李斯为秦朝宰相,行篆书;欧阳询擅楷书;苏轼是北宋人且擅行书,故排除A、C、D。

5.从甲骨上的刻符、青铜器上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中国古代文字史上一幅生动的画卷。

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答案:D解析:甲骨文已经被识读,故A项错误;金文之前,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汉字了,故B项错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是篆书,隶书始于秦而通行于汉代,故C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D项正确。

6.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又赞扬了他( ) A.对农业生产的贡献B.对道德规范的贡献C.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D.对交通的贡献答案:D解析:中国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文字,“轩辕”都带“车”旁,说明与交通有关。

7.下列书法作品依次为( )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答案:C8.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表达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了当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干时间宋朝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A.王羲之 B.颜真卿C.柳公权 D.怀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文字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草书的特点相符合,唐代怀素以草书闻名,D符合题意;王羲之为东晋人,与题干时间不符,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和柳公权均以楷书闻名,B、C不符合题意。

12.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审美功能最强的一种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辨别比较的能力。

草书的审美功能最强,只有D项的字体是草书。

13.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唐王朝宣布这一天是全国的忌日。

后来,这一天也成了中国书法界的忌日,因为传说在这一天,一幅叫《兰亭序》的书帖被当做殉葬品,与李世民一起埋进了昭陵,从此这幅书法作品就在人间永远消失了。

(CCTV国家地理节目:《书圣出临沂》)下列关于《兰亭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B.其笔法畅快淋漓,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C.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其作者王羲之史称“草圣”D.其书法苍劲严谨,沉稳厚重,注重规范法度答案:A解析:B项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的是王献之的《中秋帖》;C项称王羲之为“草圣”错误;D项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描述有明显的偏差。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

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唯一交流文字。

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

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

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

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

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