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合集下载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慢行交通的定义和作用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和快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

由于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模式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

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序的引导居民从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形成“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以达到遏制城市资源浪费,减少小汽车出行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门到门”无缝有效衔接的交通模式。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

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引言:慢行交通是指速度较慢的出行方式,用于城市短距离出行。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加完善,国民经济水平逐渐增加,慢行交通理念在城市交通中逐渐淡化,对于快行交通理念越加重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但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健康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低碳慢行交通逐渐受到了国民的重视,国家也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重新融入慢行交通理念,加强做好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全面发展。

1.慢行交通理念内涵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1.1 慢行交通理念的内涵慢行交通主要是以步行交通或者以自行车等低速慢行交通为主,属于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理念主要是鼓舞居民在出行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等,减少汽车驾驶次数,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居民建设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想得到合理化,应当为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提供无障碍基础条件,为城市居民打造安装与适宜的出行环境[1]。

1.2 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结合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做好慢行密度分析工作,控制好行人空间,单个行人道路宽度应当控制在60cm-80cm 之间,双人行人道路宽度则需要达到100cm-150cm 之间,对于盲人出行需求或者弱势人群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宽度会进一步增加,确保慢行道路空间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在慢行交通理念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需求,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情况,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慢行道路交通空间积极做好基础器材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不同的优化角度做好设计管理,保障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质量得到提升。

2.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2.1 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目前城市在发展中人口流动量与车流量逐渐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出现拥挤与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与人民出行的耗费时间。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产能经济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陆丹丹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和车辆都在与日俱增。

主要的行车道都是为机动车设计的,然而道路的增速却远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塞车、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以其他方法来方便自己的生活,比如慢行交通。

本文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出发,分析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中展开的脉络给出建议,提出结构布局,以期为城市慢性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43-02城市慢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主要由步行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方式组成[1]。

虽然,机动车的数量仍然呈递增趋势,但是在城市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中短途出行中会选择非机动车或以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环保出行的便利性和重要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注意到慢行系统在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必要性,但这些设想还处于起步阶段[2]。

现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又因为诸如道路抢占、路面状况差、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完成交通运行的任务给青睐环保出行的人们带来许多烦恼。

总之,环保出行不仅仅对于城市污染治理来说是一大助力,它还能帮助人们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噪音等问题[3]。

未来交通发展,必将是由“快+慢”两种交通方式组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

一、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步行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是人行道规划不足,步行交通过去的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城市规划或道路交通规划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部分道路缺少人行道或宽度太窄;缺乏对道路两侧严格地管制,一些不法商贩占据人行道经营,违停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现象严重;人行道的质量普遍不高,缺少无障碍设置和盲道[4]。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是当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标配”。

本文以襄阳华侨城片区为例,与武汉部分道路案例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分析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轻视的部分,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等等设计方式在襄阳华侨城新城区规划中十分常见,见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2慢行过街设施规划2.1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概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是重要的城市人行过街设施,天桥和地道各具优缺点: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教易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与周围环境协调问题上要求较高,特别是附近有文物、重要建筑时更不易处理;其次是过街者一般不愿走天桥,建天桥也常给道路改造带来困难。

地道的优点是与附近景观没有矛盾,净高比天桥要少些,一般与道路改造矛盾较少。

但地道一般须设泵站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施工较难,影响交通,工期长,造价高,与地下管线矛盾较难处理,建成后还要专人管理,管理和维护费用大。

2.2慢行过街设施选型规范、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为150-300m;2.城市快速路过街设施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3.在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车密集地点,宜结合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行车地下或空中人行连廊。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处立体过街设施;2.天桥或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个便利、安全、环保的慢行交通体系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慢行交通的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可以理解为人们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也可以包括轻轨、电动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与机动车相比,慢行交通具有以下优势:1.环保:慢行交通的排放量较低,能够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2.便捷:慢行交通具有灵活性,可进入城市中的繁华区域,缓解堵车问题。

3.健康: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二、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1.道路不连贯:城市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道路规划和设计,导致慢行交通的通行受到了阻碍。

2.交通安全问题:城市中的道路狭窄、车速快等因素导致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存在隐患。

3.车辆不规范:非机动车和电动车交通违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优化策略1.完善道路规划:城市规划应当优先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需求,科学地设计道路,保证道路连贯性。

2.建立区域非机动车行驶体系:通过建立非机动车道、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等方式,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3.加强非机动车和电动车管理:加强对非机动车和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操作和交通违法行为。

4.增加市民骑行出行的积极性: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宣传,增加市民环保、健康的出行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加市民的骑行出行积极性。

综上所述,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只有在不断优化慢行交通体系的同时,才能让城市交通更加智能、高效、环保。

慢行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若干思考

慢行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若干思考

慢行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若干思考1、概述1.1、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慢行空间、慢行主体以及慢行行为这三个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涉及到市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多个方面,除了承担部分市民交通责任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体闲、锻炼、娱乐等生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街道和人行道是市民进行慢行交通的主要地点,特别是人行道是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老人和孩子躲避车辆威胁发挥着作用。

慢行交通系统是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生活,发挥自身创造性的依靠手段,发展慢行交通系统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1.2、慢行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1.2.1、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车道的网络建设,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设计慢行专用路,在城市的主干道、街道支路和居民小区里没有形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网络。

不能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需求。

另外,在很多的城市中用于慢行交通的道路很少,即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仅仅是限定在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或公园周边等,缺乏一个市政建设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所以,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

1.2.2、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土地使用不相符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与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的周边绿地、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等,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虽然为市政公共设施和居民出行留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却限定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慢行交通没有足够的发展土地并且各个慢行车道之间缺少连贯性,密度偏低,群众出行的选择性不大,这就限制了慢行交通系统本身优势的发挥。

1.2.3、慢行交通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但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种服务上的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但是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却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地点,即使有也仅限于商场、学校周边,这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地方都缺少过街设施,不如天桥、过街横道等,不能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需求。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城市慢行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策略

城市慢行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策略

城市慢行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策略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慢行系统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城市慢行系统主要包括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方式,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便捷的出行选择。

而其中,基础设施的设计与优化是确保慢行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步行道的设计。

步行道是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行人的出行体验。

步行道的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和周边环境来确定。

在商业区、学校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步行道应足够宽敞,以避免行人拥挤。

同时,步行道的地面材质也至关重要。

应选择平整、防滑、舒适的材料,如透水砖或优质的混凝土,既能保障行人的安全,又能减少行走的疲劳感。

为了提高步行道的安全性,合理的隔离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带、栏杆等方式将步行道与机动车道分隔开来,减少车辆对行人的干扰和潜在危险。

此外,在路口和路段中,应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识和标线,引导行人安全过街。

在照明方面,步行道的照明设施应充足且均匀分布,确保在夜间也能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路灯的高度和亮度要经过科学计算,避免出现照明盲区。

同时,照明设施的外观设计也应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接下来,我们看看自行车道的设计。

自行车道的连续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应尽可能形成完整、连贯的自行车道网络,避免出现断头路或与机动车道频繁交叉的情况。

在道路规划中,可以采用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或者在较窄的道路上设置与机动车道共板但有明确标识和隔离的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的坡度设计也不容忽视。

过大的坡度会增加骑行的难度,降低骑行的意愿。

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保持平缓,对于不可避免的坡度较大的路段,可以设置提示标识,并考虑增设助力设施。

停车设施是城市慢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自行车停车,应在公共场所、商业区域、居民小区等地合理规划自行车停车位。

停车位的设置应方便存取,同时要考虑防盗和防雨等功能。

可以采用立体停车架等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摘要:我们常说的“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

慢行交通具有灵活便捷、环保健康、可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中短距离交通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常见交通方式,更是彰显城市活力、凸显城市软实力、践行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可持续发展;精细化设计;接驳系统一、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总体原则(1)因地施策、契合城市空间发展。

针对老旧城区,应积极探索现有人行空间价值,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间,并结合城市更新等手段,同步优化完善慢行系统。

针对新建城区,规划应着眼于未来,分区施策、统筹谋划。

对于地形条件好的片区,以及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密集商业办公区,应着重考虑构建高效便捷和功能全面的慢行交通综合体系。

新区规划时,慢行交通系统应加强与土地开发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交通附属设施以及景观绿化设施的空间和功能的衔接。

(2)关注需求、重点解决。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将以人文本贯穿始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使用需求。

规划应提出平顺缓和的步行系统、无障碍坡道、儿童友好型街道等设计要求,打造全年龄层慢行友好、充满活力、品质舒适的慢行空间。

再此基础上,充分探索智慧感知、智慧道路,深度挖掘慢行交通大数据,体现城市发展科技感。

(3)强化慢行规划系统设计的精细化处理。

精细化设计应着眼于细节,从不同路段、节点、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对人行狭窄、非机动车停放点位缺少等社会痛点问题,提出精细化、针对性规划设计措施,逐步减少路内停车对人行空间的占用和非机动车道路权被占的尴尬局面。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出行的质量,必须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而忽视了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性。

慢行交通体系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还能促进城市空间的活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探索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的新路径,对于构建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相关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概述、设计原则、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实施路径建议,旨在为城市交通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探讨,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改善市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特点和问题,探讨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为更好地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推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安全、环保,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1.3 研究意义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若能通过优化慢行交通体系,提高出行效率,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因交通拥堵带来的出行不便和心理压力。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城市慢行系统的特性分析与发展思考

城市慢行系统的特性分析与发展思考

城市慢行系统的特性分析与发展思考摘要:高品质的慢行系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体现,通过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系统的精细化塑造,可以提升城市交通环境。

本文通过对慢行系统概念与特性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慢行系统案例借鉴,提出非机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发展战略,以指导各大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关键词:慢行系统;步行;非机动车11 慢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非机动车具体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等,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

1.1步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步行空间以步行行为为主要交通运作方式,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目的在于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一套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对于步行系统,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理解:对交通规划而言,城市步行系统是承担着上下班出行交通以及生活出行的功能要求,在城市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多功能的、环境宜人的、连续的步行空间,把城市的各种商业服务、文体休憩、交通(枢纽)设施以及居住区联系起来。

从景观设计的层面而言,步行系统是由空地、公园、广场、喷泉、瀑布、步行林荫路、散步道、车道和休息场所等组成的线性序列,它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其它各区之间起着联系组织作用。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城市步行系统可包括步行街、步行广场、庭院、地下步行街及庭院,二层平台街道,车辆停车站场等,以及联系以上部分的联结体如天桥、过街楼、地道以及交通信号、绿化、街道公共设施等[1]。

根据对系统概念的理解,城市步行系统就是由城市中与步行行为方式、活动相关的各种物质形态构成要素(如上段所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总和。

通过步行方式可以联系不同地点的路径和网络,围绕或分布在路径和网络上的各种设施和环境。

1.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构成。

非机动车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等构成。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旨在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也为环保和低碳出行提供了可能性。

下面就为大家提出一份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一、市中心区域的改造与提升。

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首先应从市中心区域入手,改造与提升城市中心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共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1. 提高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市中心区域的人流量比较大,需要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宽敞的通行空间,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完善交通设施:增设和改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提高交通安全性。

3. 增加休息区和绿化带: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休息、休闲的场所,同时提升城市的观赏性和生态环境。

二、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还应注重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主要措施如下:1. 完善社区内的步行系统:在社区内建设完善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高出行效率。

2. 建设社区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方便居民在社区内进行活动,减少对外出的需求。

3. 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建设便捷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接驳点,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慢行体系与交通网络的整合。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与城市交通网络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和效率。

主要措施如下:1. 增加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通过增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通行环境。

2.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为非机动车提供独立通行的通道,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性和效率。

例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措施

例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措施

例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机动车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而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其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重点。

然而最绿色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和自行车,因此在交通规划中,创造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对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发展慢行交通的必要性1.1城市交通环境方面据调查,大部分城市中的私家车在出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出行距离很短。

如果这部分私家车的出行能转变为非机动化的绿色出行方式,那么汽车排放的尾气和机动车噪声污染将大大降低,城市的拥堵状况也将有极大的好转。

城市交通环境将变得更加畅通、快捷。

1.2城市人居环境方面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如果居民出行选择更为环保、绿色、生态和健康的交通方式,那么机动车原来挤占的其他空间将会节省下来,转变成为市民活动的广场、绿地等供人们交流、娱乐、休闲的公共空间,从而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3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如果城市中慢行交通体系通过建设与完善能够对城市居民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那么公共空间和绿地增多,能够更好地营造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更和谐。

因此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既能够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绿道规划背景08版峨眉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峨眉山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为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规划忽略了绿道对城市的重要作用,且由于峨眉山市总体规划于2008年进行了修改,新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了新的规划调整,需要进行调整和修编,并针对市民需求建设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

3.峨眉山市绿道规划措施3.1公平性与安全性绿道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居民活动使用要求,化集中为分散,健全游憩绿道系统,建设出具有生命韵律的城市景观,实现生态环境绝佳、自然景观独特、宜居宜养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发布时间:2022-10-21T07:33:14.0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2期作者:吴苏[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吴苏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慢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行系统;绿色出行;城市管理;道路交通。

引言“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文中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的提倡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慢行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日渐凸显,改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分析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性的思考与研究。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

随着快速城镇化,昔日的小城市快速变“大”,不断向外扩张,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

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老城区,本就不宽的道路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交通需求。

因此,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一直在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出行。

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倡导绿色出行。

3.道路规划与审批规范性要求随着机动车量暴增式增长,机动车逐渐抢占道路大部分空间,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摘要: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都尚处摸索阶段。

参考国外著名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合城市自身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慢行系统规划交通
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与步行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大力提高慢行交通环境、充分发挥慢行系统的优势,实现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对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对发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大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一般分为宏观规
划研究、中观策略引导和微观方案制定三个层次展开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构建大城市慢行交通的良性出行。

 一、慢行系统规划重要性
慢行在交通出行中占主导地位,从各大城市交通调查看,慢行交通一般占居民出行的比例在50%左右。

低碳慢行交通是绿色(节能、清洁、健康、生态、自主)交通,是短时出行的最佳方式,是发挥公交优先(B + R )、缓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经验说明慢行交通具有强大生命力。

有利于打造魅力都市、生活品质之城。

二、慢行系统规划理念
(一)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在美国大规模郊区化、传统城市中心衰落、城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激增、公共空间衰败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与社区感的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导的城市。

(二)交通安宁政策(TrafficCalming )
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可行走性。

(三)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POD 、BOD ) 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创造最适合步行、骑行的城市空间,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进行城市设计;而非现在流行的绿化景观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GOD ) ,或者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COD )。

(四)以人为本、环保运动的兴起
在欧美国家大城市,在饱受机动化交通的困扰之后,人们出行开始向慢行回归,背后隐藏着生活理念绿色、自然、健康回归的思潮。

由于慢行交通以人的出行为衡量尺度,且几乎不消耗任何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作用,因此在能源供应日益趋紧、环保主义逐渐兴起的欧美,慢行交通开始逐步回归至市民日常出行中。

三、慢行系统规划内容
慢行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使其逐步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逐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形象。

(一)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 、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 、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站点主要由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大专院校点等构成。

(二)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规划主要是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使步行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体验;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上的公正公平;体现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必须保证系统的延续性和畅通性。

步行交通系统需根据步行尺度进行规划,按照步行适宜尺度及功能分区的不同,划分不同类型的步行单元,包括中心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区步行单元、历史街区步行单元、旅游风景区步行单元、文教区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并针对不同的特征,提出发展策略。

四、结语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都尚处摸索阶段。

参考国外著名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合城市自身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但如何把握如此细微而又宏大的慢行交通体系规划及其可实施性,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和深人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