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新课程不在》,并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选择恰当的方法,结合数学文本的设置特点,利用学生对画面、主题图及色彩情节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体验快乐中更多地学会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概念及定义类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基石,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准确的定义和判断,使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实物图、多媒体等辅助学具更加直观地掌握定义,为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1、借助生活经验营造学习环境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借助主题图及多媒体抓住概念、定义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已有的经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从文本入手,借助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生产和生活中体现概念、定义的产生、

应用和使用价值,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判断和使用新知识,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直观体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文本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都是从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凸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恰当地运用文本中的主题图及多媒体、课件及学生身边的学具等对定义进行具体的讲解、演绎和使用,逐步把抽象的概念、定义转变成具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生活常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教”与自己的“学”中更加直观地认识、掌握定义、概念。

二、直接计算类

这类知识一班包括:直接口算、竖式计算、验算以及列式计算等。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的掌握程度和检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弄清算理及计算方法,尤其要结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验算等,计算要逐步引导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快速计算能力,使他们具有扎实的计算意识和基本功。

1、掌握方法牢记算理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和标准,而算理则是学生解决简单计算的方法和捷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算理进行强化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算理的掌握更要提升学生对算理的灵活运用,通过不断地训练,积累更多、

更丰富的计算经验,从而使他们具备扎实的计算意识和熟悉的计算功底。

2、手脑并用准确计算

(1)口算及直接写得数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或写出得数就可以,而是要引导学生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准确、熟练地口述结果,并逐渐过度到语言准确、简练,逐步达到边算边叙述的熟练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熟练,也是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和提升过程。

(2)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算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只停留在“口算”阶段上。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算规律,学会用简洁的竖式笔算出准确的结果,逐步形成快速、准确地列式、计算、简算和验算技能。

三、几何图形类

1、利用经验认识图形

在学生身边到处都有图形,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知识,从生活经验入手,积累有关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意识和认知经验,把学生平时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构建图形观念及立体空间观念。

2、亲身感悟图形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们在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在过程中更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3、发挥想像提升空间意识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在丰富的平面图形直观的视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想像力,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升华,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才能理解点、线、面、体等概念。

四、应用题类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借助“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指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储备,利用多媒体及学生身边的学具,充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审题找出数量关系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更是“梳理”和“运用”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学生平时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的体现。

2、举一反三仔细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体验数学乐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最恰当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找到解决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和方式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观念。

3、借助媒体提升效率

教师要多多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录影等动漫形象直观地引导、梳理和运用数量关系,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影、音展示出与“问题”相关的数量关系,为顺利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知识必将更加广泛地服务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则更应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等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价值,不断强化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数学,学会应用数学信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