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大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或向内,向外成角。

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基突较内侧长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度。

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骨折: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出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固定: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复位后固定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已复位的骨折必须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为止。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00-140度之间。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继而发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桡骨下端骨折: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伤科学: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疾患的科学。

损伤:人体受到外界不同的因素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后果,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危及生命。

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损伤。

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有轻微活动,但又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时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血肿:

纤维性骨痂:血肿逐渐机化,肉芽组织再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称此。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

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度。大题: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世界上第一本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著3.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4.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5..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B

髌骨脱位:1.分类:根据移位方向分为外侧,内侧,向下脱位;根据病因分为新鲜外伤性与习惯性脱位。2.病因:多由直接暴力引起3.诊断要点:明确的外伤史,膝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损伤重时可有关节血肿,皮肤瘀斑。膝前方凹陷,膝关节呈微屈位,活动受限。X线可明确诊断。

髌骨骨折:1.病因: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以后者多见。直接暴力多导致粉碎骨折,间

接暴力多横断骨折。2.诊断要点: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骨折有分离移位时,可以摸到凹下呈沟状的骨折断端,可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膝关节X线,轴位照片可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半月板的损伤:外力因素有撕裂性外力和研磨性外力;诊断要点:1多数患者有膝关节扭伤史2伤后膝关节立即发生剧烈的疼痛3关节肿胀4屈伸功能障碍5交锁现象6麦氏试验7

研磨试验8病程长者股四头肌萎缩9关节造影术

C

持续牵引:皮肤牵引,骨牵引,布托牵引。

F

复位的方法:闭合复位(分为手法复位和持续牵引),切开复位。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名解有)

复位手法: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奈正,分骨,伸屈,纵压。

G

骨关节检查法:肢体长度测量法 :上肢长度︰肩峰—桡茎突or肩峰—中指尖;上臂长度︰肩峰—肱骨外上踝;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or尺骨鹰嘴-尺骨茎突;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髁下缘or肚脐—内髁下缘;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or腓骨头-外踝下缘;

1.骨折三大特征:骨擦音,畸形,异常活动。

骨折移位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骨折线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整复后稳定程度分为:稳定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靑枝骨折,嵌插骨折,横行骨折),不稳定骨折(如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骨折并发症:(前八个为早期并发症)1.外伤性休克2.感染3.内脏损伤4.重要动脉损伤5.缺血性肌痉挛6.脊髓损伤7.周围神经损伤8.脂肪栓塞9.坠积性肺炎10.褥疮11.尿路感染及结石12.损伤性骨化13.创伤性关节炎14.关节僵硬15。缺血性骨坏死16.迟发性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瘀去,新生,骨合。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的急救:抢救生命,创口包扎,现场固定,迅速运送。

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2.局部因素:断面接触,断端的血运,损伤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

2.固定分类:外固定和内固定。

固定法:两垫固定法(适用于有侧方移位的横断骨折),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有成角移位的骨折)。

3.肱骨干骨折:(1)上三分之一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端向前,向内;远端向上,向外。(2)中三分之一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端向外,向前;远端向上。93)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行,螺旋形骨折。

肱骨干骨折夹板固定:上三分之一骨折要超肩关节,下三分之一骨折要超肘关节,中三分之一骨折要不超过上下关节,并应注意前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

4.肱骨踝上骨折:(一)诊断要点:1.无移位骨折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踝上处有压痛,功能障碍2.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肘部呈靴形畸形,但肘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