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并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2、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方法:展示我国民间美术的相关图片和影响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及自己创作的方式,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进行一个课前五分钟讨论,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过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忙碌一大阵子,大家能说说我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大扫除、贴门神、对联、窗花、放鞭炮、舞狮子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国民间美术,接下来,请各组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简单地介绍自己收集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中关于民间美术的文字说明,然后用简单地语言谈谈该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山西农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过年的,哪里的民俗和我们安徽有什么不同。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比赛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比赛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本课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让学生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

让学生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以“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为线索,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和多种实践,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年画、刺绣、剪纸等民间美术。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课程背景: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老师,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和传承壮大中国民间文化,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是我们工作的使命。

本节课程将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美好。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3.激发同学们对于美的热爱,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特点。

2. 中国民间美术在当代的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以及探究其在现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2. 激发同学们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于美和艺术的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同学们谈论一下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为引入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做铺垫。

二、讲授(30分钟)1. 民间艺术的定义请同学们尝试解释什么是民间艺术,并在老师辅助下,得到合适的回答——民间艺术即传统的民间艺术,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民间生产、生活、文化中所具有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

2. 民间美术的种类讲解民间美术包括了故事、音乐、舞蹈、工艺、绘画领域等内容。

3. 民间美术的魅力通过展示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画等文物来让同学们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并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于民间艺术如此着迷,如何享受其所带来的美好。

4. 民间美术的特点重点讲解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包括“皮影戏”、“糖画”、“剪纸”等等,所表现出的特点有:a. 它们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b. 它们的表现手法独特,如“皮影”和“木偶”,需要有人在幕后操控,用手势指挥他的表演。

c. 它们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有一种韵律感和动感。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能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定义:民间美术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美术形式。

- 分类:民间美术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木雕、石刻等。

2. 民间美术的特点- 寓意性:民间美术作品往往富有深厚的寓意,如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

- 地域性:民间美术受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 装饰性:民间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的美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3. 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及鉴赏- 剪纸:介绍剪纸的历史、流派和技艺,欣赏国内外著名的剪纸作品。

- 年画:介绍年画的起源、制作工艺和题材,欣赏各地的年画作品。

- 刺绣:介绍刺绣的种类、技法和特点,欣赏各类刺绣艺术品。

- 泥塑、木雕、石刻等: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欣赏相关作品。

4. 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及创新发展- 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民间美术在节日庆典、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应用。

- 了解民间美术的创新发展,如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艺术家对民间美术的再创造等。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1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展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式。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民间美术的定义: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教案

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临夏中学王翔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 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3. 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里的积淀。

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比较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让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

能否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去是这堂课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的表现形式、象征寓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民间美术所具有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教师课前在电子白版右侧张贴红色剪纸团花挂图、对联、福字等,给学生分发剪纸用红纸。

2、课件片头播放民乐《花好月圆》,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哪几种民间艺术的分类呢?(学生回答:年画、刺绣、风筝等)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属于民间美术,(什么是民间美术,如何来界定民间美术呢?)(一)讲授新课:民间美术概念:(强调重点词)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里的积淀。

界定民间美术:(使学生分清楚)从历史上看: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在看: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特点--------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统一。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

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

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个活动的设置交流,是学生理解不同作品的内涵及创作意图。

2.在感受劳动人民思想和追求的同时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团结交流的一个环境中充分的探索学习,发挥其主体性。

2.展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充满生机的教学新方式。

三、知识与技能1.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应用和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2.在这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的发掘民族元素的时代意义,使其明白这些胡老的东西在现代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可操作性。

2学情分析我国的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的艺术。

比较贴近劳动者的生活,对于喜欢追求时尚的高中生来说,通常是不太感兴趣的。

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不便,现在的他们之所以对其不太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他们比较远,他们感受不到对他们有什么用,大多数孩子都会以对自己有没有用来确定自己要不要学,大多数孩子存在这种心理和观念上的偏差。

1.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对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感受其存在的价值。

2.让学生从思想上认为民族元素对现代乃至将来都有深远影响,并且接受他,在生活中不断的尝试探索。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视频导入(1)播放一段民间艺术宣传片,(2)讨论并回答:你认为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间美术形式,并归纳民间美术有哪些种类(皮影表演、泥塑制作、脸谱制作等)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

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

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

有彩塑( 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

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

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实践学习领域,介绍几种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寓意,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意识民间美术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价值。

重点在让学生了解、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以及剪纸制作体验。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和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之前的中小学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美术课比较积极和热爱。

但在生活经验上与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年代代沟和情感隔阂;在周边环境也缺乏相应的美术资源展馆。

由于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所以这节我注意情境的创设,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趣味性。

【三】说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②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②通过剪纸体验,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2、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文化热爱,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②使学生感受历史生活、树立对身边民间美术作品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法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情境创设,分析比较,图片、视频展示、师生交流、学生实践”五个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对比、讨论、实践、归纳等方法学习体验。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实物图片的展示欣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5分钟)分两步,第一步设置提问,没有电子产品的古时候,人们在作息之余是如何消遣生活的,以及逢年过节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激发学生情境想象,活跃课堂,同时可导出大多数民间美术活动类型);第二步,结合学生联想我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并提问: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有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美术作品,他们基本出自文人和宫廷士大夫,而在民间也有一些作品是很优秀的。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民间美术作品;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 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2. 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 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民间美术作品的传承和创新3. 中国民间美术的欣赏和评价- 如何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如何评价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评价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介绍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帮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2. 观摩法:组织学生观看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通过观摩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欣赏与评价法:组织学生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创作实践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民间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以及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4. 总结归纳:总结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

第二课时: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 导入:通过观看民间美术作品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技法,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教案[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熟悉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力量目标:通过同学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把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动身于对生活的美妙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及审美力量,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育喜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民间美术在历史进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阅历的积累。

同学简单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关心同学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抱负。

同时也要指出民间美术中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慧才智和艺术才能。

请同学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民间美术的形式(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老师讲解:民间美术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制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

讲授新课:民间美术造型分类一、平面造型出示图片:同学分析是那种艺术形式。

(剪纸、年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木刻版画)老师讲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着重讲授剪纸艺术。

同学动手:分组形式,四人一组,男女搭配,制作剪纸窗花。

(播放音乐)出示剪纸图片(书上内容、网上下载)二、立体造型出示图片:同学分析是那种艺术形式。

(泥塑、石雕、陶瓷、面塑、布制品、竹木雕)老师讲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着重讲授泥塑艺术。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1. 指南简介本教学指南旨在为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提供教学方向和内容安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作品;-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鼓励他们通过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

3. 教学内容安排3.1 中国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民间艺术的定义和内涵- 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的对比- 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2 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 当代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3.3 中国民间艺术的分类和代表性作品- 陶瓷艺术:窑洞、彩绘陶器等- 刺绣艺术:苏绣、湘绣等- 建筑艺术:土楼、木构建筑等- 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等- 绘画艺术:年画、壁画等3.4 民间艺术的欣赏与创作- 学习欣赏中国民间艺术的方法和技巧- 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艺术创作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 视听资料: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作品;-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工艺品市场等,亲身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元素的创作实践,提供艺术指导和反馈。

5. 教学评价与考核-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展示和评价;- 考试测试:开展知识与理解的考试测试,检验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教材:使用编写完备、内容准确的《中国民间艺术导论》等教材;- 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支持教学;- 实地考察场所:与当地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合作,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产生背景和特点。

2.认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

3.学习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4.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民间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产生背景和特点。

2.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

3.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2.民间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示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2.知识讲解2.1 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和产生背景从先秦时期的彩陶、商周青铜器到唐代民间墓壁绘画再到现代的刺绣、剪纸、布艺、陶艺等民间手工艺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

它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中表现民族智慧和美学情趣的艺术创作体系。

中国的民间美术产生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它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与各个地方的宗教、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相关联。

2.2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包括木雕、石雕、青铜器、锻铁器、陶艺、漆器、刻印、丝绸、织布等多个门类。

它们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创造力和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土民情和民族气息。

2.3 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特点是表现技法独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其中,民间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宗教画等主题占主要地位。

3.课堂练习3.1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选择几幅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2 绘制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习和练习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技法和方法,让他们自由创作一个民间绘画作品。

4.小结反思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中国民间美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互动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教案】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对民间美术有所了解,但只是表面,有对于民间美术是落后艺术的印象,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意识,加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玩具、编织、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研究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标图像识读: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美术品类,通过赏析门神年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

审美判断:能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判断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教学互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方面的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理解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弘扬民间美术的精华,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解读门神年画的艺术语言教学难点:感受民间美术的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年画、板书等。

预习本课学习内容了解本地区民间美术有哪些品类。

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了解当地民间美术的品类,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启发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如果你们走进这样的一户人家会有什么感受呢?视频描绘的是什么场景?(过年)那么过年我们一般会张贴对联,门神、福字等等,那是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呢?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是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同厂泛流传和应用的美大作品。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

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辨一辨说说理由。

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且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①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才施艺②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③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抢答)①福禄寿②喜上眉梢——喜鹊、梅花③连年有余——莲子、鲤鱼④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民间艺术的美。
学 习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 程序
导入
欣赏 分析
知识目标 过程方法 情感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 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 趣。
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动动手:发放剪刀和纸张,参照屏幕的剪纸步骤各小组动手剪纸,看谁的创意好、 剪得好。 学生活动:两人合作剪纸并展示剪纸。 (三)泥塑的两个种类:一类是供玩耍的玩偶,一类是作为室内陈列品的戏剧题材 雕塑、肖像等,称之为“案头清供”。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 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 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 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四)年画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72 页,认真欣赏第 72 页相关民间美术年画的图片 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入我们下一轮的答题。 问题:历史上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 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 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在我国众多的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多数地 方都有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 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只用,故称“年画”。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 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 位美丽的女 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 —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 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 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的女子、高飞的风筝,扑面而来春风,一 片欢快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 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影响大,流传广的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 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像儿童,有点像老妇的脸,身穿锦团服饰, 颈配长命锁,手捧《和气吉祥》卷,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上形 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形,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课 题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课 型 鉴赏课
课 时 1 课时
中国民间美术这节课,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 的知识面。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我国民间美术与民 俗的关系,通过欣赏课本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述。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 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教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 材 性,引出民间美术中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分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 析 术中剪纸、皮影、泥塑、年画这四类艺术样式。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 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第六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 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教学重点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造型特征及审美特征,这是让 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解情况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师活动
欣赏改变李小龙的视频导入新课 伴随音乐欣赏下面几幅图片,讨论回答都和什么民俗活动有关?还有哪些情景活 动?学生讨论回答: 每逢农历新年,我国广大的农村就呈现出一派欢乐气氛。家家户户清扫、粉刷庭院, 人们为辞旧迎新在厨房贴灶王,在门上贴门神和对联福字,包饺子,燃放烟花爆竹 等。这些年节上出现的艺术造型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然而无数珍贵的民间艺术 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许多民间文化遗产被抛 弃甚至毁灭。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就是中国民间美术。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因此我们不 能一一细讲,所以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民间艺术,了解一下民间艺术的特点和 种类,然后把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我们先了解这节课的学
自主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70 页,认真欣赏第 70 页相关民间美术皮影的图片资料和文字 探究 说明。
(一)皮影:观看皮影表演《鹤与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70 页,认真欣赏第 70 页相关民间美术——皮影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 问题:皮影的发源地? 陕西 山西 河南 皮影的艺术特色:动作生动、幽默, 造型平面化、戏剧化。 【皮影戏的起源】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得病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 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出门在路上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 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布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 杆。入夜围上白布,点上灯,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 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二)、剪纸: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普遍、与人们生活关系最 密切、内容也最丰富的门类,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最常见的就 是窗花。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
习目标。
提问
提问:一、我国的民间美术品广博而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有哪些?(有 剪纸、年画、皮影、刺绣、玩具、雕塑等)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图片资料,然后请各小组同学简单介绍 一下相关的内容。 1、如何界定是否是民间美术呢?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并在他 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 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 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 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 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 视学习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为民间艺术的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教 设 学思路设计如下: 计 一、本课的教学以活动的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 理 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 念 欢快、爽朗、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提高。 二、课堂的活动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包括动手操作和探究题。在问题的设计 中注重知识的渗透与拓展,尤其是联系潍坊风筝年画等民间美术、领略山东地方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