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平衡训练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康复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
持
平
衡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
可先跪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
衡功能改善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
自已向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平衡训练方法
坐
位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者
。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
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
发
生
跌
倒
。
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平衡
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
案
。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
应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二、逐步提高难度的训练方 法
前
庭
功
能
的
训
练
1、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 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2、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3、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1、患者应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
撑面变窄,即双足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练
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
(二)平衡反应的检查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 庭、视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 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肌张力正常且肌张力能够随 身体重心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是可诱发 出平衡反应的条件。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表 现出平衡反应障碍。
(三)平衡的感觉整合检查
平衡、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次/天,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分 /次~30分/次,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呼气训练
1.腹肌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2.吹蜡烛法: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
吸气后 用力吹蜡烛,使蜡烛火焰飘动。 3.吹气球法:深吸气后将气球含入口中用力
为步行做好准
备
特殊的平衡训练
前庭功能的训练 1、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
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2、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3、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1、患者应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 目标,逐渐使支撑面变窄,即双足间距离缩 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练时前臂首先伸 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 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 训练时间总共为5~15min。
阻断视觉输入, 如闭眼或戴眼罩
输入不确定的信息 如墨镜上涂液体石蜡
或
透过棱镜看事物
(三)干扰躯体感觉输入
改变支持面面积和支持面的稳定性 双足平行站立→足尖接足跟站立→单
足站立→足跟站立→足尖站立 站立支持面:坚硬、平整→柔软、不平整
如:地板→地毯→体操垫→泡沫塑料→石 子地→可动支持面 患者在上述支持面条件下,以此减小支持 面面积训练,可赤足训练增加皮肤感觉。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
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
先跪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衡功能 改善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自 已向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平衡功能的评定与治疗.
定性评定
1 平衡反应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 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 出的保护性反应。
2 运动系统检查 3 平衡的感觉整和检查
平衡反应检查包括
1倾斜反应
1 保持手膝的平衡训练 2 跪位平衡训练 3 保持立位的平衡训练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 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禁忌证: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精神 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对伴有高血压、冠 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
训练患者时的注意事项
1:训练时,对患者要通过镜子进行姿势矫正;
5:当偏瘫者进行坐位训练时,若总向后方或多或侧方倾斜 不能保持平衡时,可在患者侧臀部垫上一个小枕;
6:截瘫患者进行长坐位训练时,易倒向后方,这时由于屈 髋运动受限或腘绳肌短缩所致,应先进行髋、膝关节伸 张训练,然后再训练患者的长坐位平衡。
临床中常用的平衡训练实例
1 偏瘫患者的坐位平衡反应训练 2 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适用于截瘫、偏瘫、
截肢等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2:患者稍一侧倾斜时,治疗师应用口令如:“向左、向右” 等声音刺激来指导矫正;
3:患者向一侧倾斜时,治疗师不要立即扶他,应轻轻地向 倾斜方向推他以诱发姿势反射而使患者直立;
4:训练坐位平衡时,偏瘫患者躯干不能直立,头渐渐低垂, 前屈,这时治疗师应推其两肩或头部向下,给予抵抗, 与此相对应,患者的躯干则伸展;
协同运动模式
协同运动: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 作性动作称为协同运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肉以固定的 组合
康复训练的平衡和协调训练
康复训练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康复训练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在康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协调能力,并预防再次受伤。
本文将探讨平衡和协调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平衡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练习来改善个体的身体平衡能力。
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包括脑部、视觉系统、内耳和肌肉骨骼系统。
当这些系统之一受到损伤或功能下降时,个体的平衡能力就受到影响。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系统,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从而恢复平衡功能。
有许多方法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其中之一是单脚站立。
患者可以选择将重心集中在一只脚上,保持站立姿势一段时间,并逐渐增加持续时间。
这个练习可以提高脚踝和小腿的肌肉控制力,从而提高平衡能力。
另一个常见的训练方法是使用平衡板或稳定球进行平衡练习。
患者可以站在平衡板上或坐在稳定球上,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来保持平衡。
这种练习可以挑战个体的平衡感觉和核心肌群的控制力。
协调训练是指通过动作和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指个体在执行各种运动时,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控制和精确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动作的流畅度。
一个常见的协调练习是跳绳。
跳绳可以锻炼脚踝和膝盖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另一个经常用于协调训练的练习是连续画圆。
患者可以选择手臂和腿部,通过相互配合的动作画出圆圈。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肌肉间的协调和控制。
平衡和协调训练常常结合在一起,以共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同时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身体控制和稳定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此外,这种综合训练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总结起来,康复训练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恢复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多个身体系统,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减少受伤风险,改善肌肉控制和动作的精确性。
医疗专业人士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到平衡和协调训练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康复训练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2、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3、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4、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从睁眼到闭眼 6、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前庭功能损害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害 (二)禁忌症 严重的心肺疾患 下肢骨折未愈合
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它功能性 活动的平衡障碍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的疗效 ★跌倒风险的预测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1、肌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 2、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力或肌 纤维长度的变化 3、关节活动受限或缺乏副运动,姿势本 身也会发生变化。 4、肌力减弱、肌长度或力量不平衡、肌 耐力低下
(二)平衡反应的检查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 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小脑相 互作用的结果。肌张力正常且肌张力能够随身体重 心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是可诱发出平衡 反应的条件。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表现出平 衡反应障碍。 (三)平衡的感觉整合检查 因感觉损伤而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可根据感觉组 织检查鉴别感觉损伤的种类。感觉组织检查通过改 变躯体感觉和视觉输入的准确性,能够系统地逐一 筛查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觉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有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虽然没有外周感 觉(躯体感觉、视觉、周围性前庭觉)异常,但仍 表现出平衡和协调运动障碍。它提示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可能使来自不同感觉输入的信息整合受到影响。
二、逐步提高难度的训练方法
(一)扩大稳定极限 (二)干扰视觉输入 (三)干扰躯体感觉输入 (四)改变活动的复杂程度 (五)实施干扰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康复训练.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了解:基本概念 熟悉:平衡的目的 定量与定性的评定
掌握:Berg平衡量表的使用 常用技术操作训练方法
平衡是人体保持姿势与体位,完成各 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各种转移动作、 行走以及跑、跳等复杂运动的基本保证。 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是物理疗法专业 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平衡功能评定也就 成为制定平衡功能计划的重要步骤。
四、结果分析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与姿势控制对策 的评定 关节肌肉功能异常可导致平衡障碍。 1、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周围肌肉肌力 下降将影响踝关节协同动作的有效利用; 2、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其周围肌肉肌 力下降将影响髋关节协同动作的利用,使动 作反应受限或减弱; 3、原发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颈部 关节活动受限。
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它功能性 活动的平衡障碍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的疗效 ★跌倒风险的预测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1、肌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 2、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力或肌 纤维长度的变化 3、关节活动受限或缺乏副运动,姿势本 身也会发生变化。 4、肌力减弱、肌长度或力量不平衡、肌 耐力低下
概 述
基本概念 平衡( balance)是指物 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 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 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 第一定律)。
支持面
支持面(support surface) 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 立、坐、卧,行走)所 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 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 面积。
常见适应人群
平衡康复训练方法
平衡康复训练方法摘要:一、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概述二、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领域三、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四、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疗效评估五、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普及与推广正文:平衡康复训练方法是一种针对身体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概述、应用领域、实施步骤、疗效评估以及普及与推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概述平衡康复训练方法是一种以神经肌肉功能训练为核心的康复方法,旨在通过锻炼患者的本体感觉、视觉、前庭觉等感觉系统,提高患者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如脑卒中、脑损伤、帕金森病等。
二、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领域平衡康复训练方法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特别是针对神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等患者群体。
通过平衡康复训练,这些患者可以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受伤的风三、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在进行平衡康复训练前,康复治疗师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详细评估,确定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
2.制定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康复治疗师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训练频率、训练强度等。
3.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4.调整训练计划: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训练进展和身体状况,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以确保训练效果最佳。
5.家庭训练:在康复机构训练的基础上,患者还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训练,巩固康复成果。
四、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疗效评估平衡康复训练方法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平衡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如Berg 平衡量表、Tinetti 平衡量表等,对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评估。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法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法平衡功能是人体维持直立姿势和稳定行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体育运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平衡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平衡功能评估方法1.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维持身体平衡所必需的。
通过各种肌肉力量测试,可以了解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水平,从而判断整体平衡功能的强弱。
2.神经系统功能测评:平衡功能受神经系统控制,因此神经系统功能的测评也是评估平衡功能的重要手段。
例如,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触觉、视觉和前庭功能测试等都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对平衡功能的调控情况。
3.平衡能力测试:平衡能力测试是评估平衡功能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平衡能力测试包括单脚站立、走直线、闭眼站立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客观地了解个体的平衡能力水平。
4.姿势控制测试:姿势控制是维持平衡的关键。
姿势控制测试能够评估个体在改变姿势时的调整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判断平衡功能的优劣。
5.运动功能评估:平衡功能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运动功能评估也是评估平衡功能的重要方面。
例如,步态分析、运动灵敏度测试等都可以反映个体的平衡水平。
二、平衡功能训练方法1.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从而改善整体平衡功能。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器械运动等。
2.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针对平衡功能的特殊训练方法。
通过各种平衡训练器械或平衡训练动作,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
3.神经系统训练:神经系统训练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激活神经系统,从而提高神经系统对平衡功能的调控能力。
常见的神经系统训练包括平衡垫训练、光触垫训练等。
4.运动技能训练:运动技能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在运动中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进而改善平衡功能。
例如,练习跑步、跳绳等都可以锻炼平衡能力。
5.康复训练:对于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个体,康复训练是恢复平衡功能的重要途径。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文档资料
3、平衡反应
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撑面发生改变时, 机体为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保护 性反应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在卧位、坐位、站 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或姿势,是一种 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高级 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的形成时间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支持面
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 走)所依靠的面,即接触面
支持面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稳定极限
指人体能够在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 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
稳定极限是判断身体的稳定性以及平衡 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2、平衡能力的分类
静态平衡 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 固定姿势的过程
自动动态平衡 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 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⑤骨骼肌系统 能产生适宜的运动, 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二)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及标准
量表评价法 仪器评定法
1、量表评价法
属于主观评定法,不需要仪器和设备, 方法简单方便,使用广泛
目前常用的有Fugl-Meyer量表、Berg 量从坐位到站位的量表式的平衡 评定,内容比较全面,简单易行
髋调节机制
指人体站在一个较小的支持面上,受到一 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 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 重心重新回到双足的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 节的屈曲活动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
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 加,重心超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 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体会自动地向用力的 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重新建立身体重 心支撑点,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 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
02 03
灵敏度问题
目前的评估方法对细微变化的检测能力有限,难以反映患者的真实康复 进展。对策:研发更灵敏的评估方法,提高对患者细微变化的检测能力 。
患者接受度问题
一些患者可能对新的康复评定方法产生疑虑和不适应。对策:对患者进 行适当的培训和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对康复评定方法的接受度。
未来平衡与协调康复评定的展望
方法
常见的静态平衡评估方法 包括单脚站立测试、闭眼 站立测试、稳定度测试等 。
评估指标
静态平衡评估的评估指标 包括平衡能力评分、平衡 时长等。
动态平衡评估
定义
动态平衡评估是指评估个 体在运动状态下保持身体 平衡的能力。
方法
动态平衡评估的方法包括 步态分析、肌电测试、运 动控制测试等。
评估指标
动态平衡评估的评估指标 包括步态周期、步长、步 频、步态对称性等。
制能力等。
量表法
使用专门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协调 功能,如Berg平衡量表、FRT(秋 千测试)等。
仪器测量法
使用专门的仪器来评估患者的协调 功能,如电生理仪器、运动分析仪 等。
协调功能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脑萎缩患者的协调功能障碍表 现及评估
案例二
帕金森病患者的协调功能障碍表 现及评估
案例三
脑卒中患者的协调功能障碍表现 及评估
协调性对于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 至关重要,如握手、刷牙、驾驶车辆 等都需要良好的协调性。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对于评估患者 的功能状态、制定康复计划和预防跌 倒等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2
平衡Hale Waihona Puke 力评估静态平衡评估01
02
03
定义
静态平衡评估是指在不运 动的情况下,评估个体保 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
05
结论与展望
平衡与协调在康复中的重要性
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
平衡能力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步行、坐立、拿取物品等。康 复评定可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协调与运动控制
协调性是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的能力,对于运动控制和姿势控制至关重要。 康复评定有助于识别患者的协调性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03
协调功能评估
协调功能定义
1
协调功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部位之间 协同工作的能力,包括姿势控制、动作稳定性 和流畅性等方面。
2
协调功能对于日常活动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如步行、抓取物品、操作工具等。
3
协调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跌倒、姿势不稳定、动 作僵硬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
精细动作协调训练
通过抓握、释放物品等练习,提高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 性。
眼手协调训练
通过视线引导手部动作等练习,提高患者的眼手协调能 力。
综合康复训练策略
综合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 含平衡和协调训练的综合训练
计划。
交叉训练
将不同类型的训练交叉进行, 以避免单调并提高效果。
渐进式训练
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难度,以帮助患者逐步提高。
患者教育
患者应了解自身康复过程中的平衡与协调问题,积极配合康 复计划。同时,患者家属和亲友也应给予心理支持和生活照 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 平衡与协调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医护人 员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觉等。
神经调控
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策略
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 所依靠的表面
支撑面
support surface
支撑面?
稳定性?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safety ) 稳定极限由大
变小
B 静态平衡
支撑面积由 大变小
A
C
to
动态平衡
循序渐进
从睁眼到闭眼
E
D
逐渐增加训 练的复杂性
常见适应人群
平衡训练方法
体位:手膝跪位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他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 (自动态平衡训练) 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 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 定性的增强,再将一侧上肢 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 持平衡。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静态平衡训练
他动态平衡训练
一 二 三 四
确定是否 存在影响 行走或其 他功能性 活动的平 衡障碍
寻找和 确定平 衡障碍 的发生 原因
指导制定 康复治疗 计划
检测平衡 功能障碍 的治疗和 康复的疗 效
三、平衡功能训练
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支撑面积 平衡的条件 稳定极限 摆动频率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睁眼时控制平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 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灵敏欠佳。)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 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王路 lu364607763@
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科 2012-3-15源自 123概述
平衡功能 评定
平衡功能 训练
一、平衡的概述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是一种评估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方法。
它通常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训练师进行,以判断个体在站立、行走和进行其他动作时的能力和稳定性。
评定平衡功能的常见方法包括:1.静态平衡评定:通过要求个体保持站立姿势,如双脚并拢或单脚站立,来评估其平衡稳定性。
例如,通过让个体尽量保持站立姿势的时间来评估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
2.动态平衡评定: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系列动作,如行走、跳跃或进行各种动作,来评估其动态平衡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个体在行走时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来评估他们的动态平衡能力。
3.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是指个体在进行复杂的动作时,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性。
评定方法可以包括要求个体进行各种协调性动作,如反复做手脚交替动作、进行平衡性的动作等。
通过这些评定方法,专业人员可以了解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或训练方案,以提高个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评定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个体的康复进展和指导治疗过程。
康复医学中的平衡康复
康复医学中的平衡康复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领域,旨在帮助患者康复并重获自主生活能力。
在众多康复治疗领域中,平衡康复是一个关键的专业领域,它专注于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平衡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第一部分:平衡功能与康复需求平衡是人体维持姿势和运动的重要能力,它依赖于多个系统的协同工作,包括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
然而,各种疾病、意外事故或老年衰退可能导致平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自理能力。
因此,平衡康复成为帮助患者回到正常生活的关键治疗手段。
第二部分:平衡康复的治疗方法1. 评估与诊断:为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平衡能力测试、神经系统评估等,以确定康复需求和定制治疗计划。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平衡康复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包括针对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平衡训练、肌肉强化等,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肌肉协调性。
3. 辅助技术:在平衡康复中,还可以应用一些辅助技术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比如利用平衡板、支持系统或助步器等。
4. 功能训练:除了物理治疗,康复师还注重通过日常功能训练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这包括平衡步态训练、日常动作的改进等。
第三部分:平衡康复的效果与挑战平衡康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恢复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治疗,患者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性和活动性。
然而,康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患者的不配合、治疗周期的长短、复发风险等,这些都需要康复团队与患者家属共同应对。
结论部分:康复医学中的平衡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领域,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平衡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通过评估、物理治疗、辅助技术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手段,患者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在康复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康复团队与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关注平衡康复,将有助于推动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并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
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平衡是指身体在一定环境力的作用下,维持姿态不倒的能力。
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是维持和提高人体平衡功能的方法和技术,主要通过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水平和训练相应的平衡控制机制来达到目的。
本文将介绍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的重要性、常用的评定方法和训练技术。
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平衡功能是执行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和运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平衡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人的生活品质,还容易导致跌倒和受伤。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和功能退化,平衡功能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平衡功能评定和训练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倒立测试、单脚站立测试、动态步态测试等。
倒立测试是通过身体的倾斜角度来评估平衡能力。
在健康的人群中,倒立角度越小,平衡能力越好。
单脚站立测试是通过人体在单脚上保持平衡的时间来评估平衡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短暂停留时间内能够保持平衡的人平衡能力较好。
动态步态测试则是通过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平衡能力来评估。
通过观察步态是否稳定和步长是否一致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水平。
这些评定方法既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
平衡功能训练的核心是提高个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常用的训练技术包括平衡训练器材的使用、平衡训练体位的选择和平衡训练动作的设计等。
平衡训练器材主要包括平衡板、平衡球和平衡垫等,通过使用这些器材进行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体位的选择是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的,可以是站立、坐位或卧位等不同的体位。
平衡训练动作的设计需要根据个体的平衡能力水平来确定,比如从简单的站立、踮脚尖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挑战。
在平衡功能训练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训练时要保证安全。
平衡训练容易导致跌倒和受伤,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性,使用合适的保护装备。
二是训练要个体化。
每个人的平衡能力水平不同,所以训练的难度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一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的准 确位置和支持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三种感觉输入必须迅速判断哪些感觉所提 供的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感觉所提供的信 息是相互冲突的,从而选择出那些提供准 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 输入。这个选择与综合正确感觉信息的过 程被称为感觉组织。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 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人体中心(’s )
(二)支持面
支持面( )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 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 面。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 足间的面积。
(三)稳定极限
稳定极限( )指人站立时身体能够 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 要指标之一。
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 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
髋关节动作模式是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 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 跨步来重新建立重心的支撑点,即为身体重 新确定站立支持面。
(五)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在许多不稳定的随意运动开始之前, 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已经预先出现肌肉的 收缩活动和体重的转移。这一现象被称 之为预备性姿势调整。预备性调整姿势 调整在快速协调运动中保持平衡是非常 重要的。
第二节 定量评定
定量评定是采用专用评定设备对有 关平衡功能的各种参数进行量化。其目 的在于了解和分析平衡障碍的程度以及 进行康复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疗效。
第三节 定性评定
在确定患者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后,需 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定性评定。关节肌肉 功能异常、反应延迟、肌群应答错误、各 种感觉信息判断不准确、感觉运动整合不 恰当或其他原因等均可导致平衡障碍。
平衡反应状况可以通过活动的支持面 或随意运动或破坏被检查者的体位而获得。
平衡反应检查内容如下:
(一)卧位倾斜反应:俯卧位、仰卧位
(二)膝手位反应
(三)坐位平衡反应
四、平衡的感觉组织检查
(一)感觉检查
进行感觉检查前,应首先检查本体感觉 和皮肤触、压觉。足底和踝关节为重点检查 部位。
(二)感觉组织检查
(二)视觉系统
通过视觉输入,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 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 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视觉感受器主要提供头部相对于环境的物体 位置的变化以及头部相对于环境的定位的信 息。
(三)前庭系统
头部的运动刺激前庭系统中的两类 感受器:半规管(上、后、外三个半规 管)内的壶腹嵴为运动位置感受器,感 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动的角加 (减)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刺激。前庭迷 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头在静止 时的地心引力和头的直线加(减)速度 运动刺激。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平衡训练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康复治疗科 王建文
平衡是人体保持姿势与体位,完成各 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各种转移动作、 行走以及跑、跳等复杂运动的基本保证。
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是物理疗法专业 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平衡功能评定也就 成为制定平衡功能计划的重要步骤。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平衡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1、肌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 2、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力或肌 纤维长度的变化
3、关节活动受限或缺乏副运动,姿势本 身也会发生变化。
4、肌力减弱、肌长度或力量不平衡、肌 耐力低下
二、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 (一)运动对策的评定
重心受到干扰时将诱发出何种姿势 协同模式取决于站立面的种类及干扰强 度。
(四)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作性动作 被称为协同动作。协同动作中肌肉运动以固定 的空间和时间关系模式进行。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肉以固定 的组合、固定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 动模式从而达到保护站立平衡的目的模式。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1、静态平衡( )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 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 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2、动态平衡(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 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3、反应性平衡( ) 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 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 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来自 本身或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有赖 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 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感 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觉 三个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各自扮 演不同的角色。
(一)躯体感觉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通过位于皮肤内的触、压 觉感受器和肌梭、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 感觉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以及身体各部位 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 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和本体感 觉输入。
四、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它功能性
活动的平衡障碍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的疗效 ★跌倒风险的预测
五、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前庭功能损害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害 (二)禁忌症 严重的心肺疾患 下肢骨折未愈合
1、检查踝关节协同动作时站立支 持面要平、硬且宽;
2、检查髋关节协同动作时被检查 者可站在窄于足底长度的横木上或采取 不会引起踝关节协同动作的其他体位如 足跟接足尖(双脚一前一后)站立位。
检查结果:(1)、存在并且正常; (2)、存在但受限;(3)、存在但不
三、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 变化时,为了维持平衡所作出的应对反应, 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 应。
中枢神经系统选择与综合正确的感觉信 息的过程称为感觉组织。
五、结果分析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与姿势控制对策 的评定
关节肌肉功能异常可导致平衡障碍。
1、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周围肌肉肌力 下降将影响踝关节协同动作的有效利用;
2、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其周围肌肉肌 力下降将影响髋关节协同动作的利用,使动 作反应受限或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