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节自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报认可、 肯定的态度。
❖是否悦纳自己是个体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 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 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 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三)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 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 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 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 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 现实 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改变自 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复习题
❖1、名词:自我意识。 ❖2、名词:自我认知。 ❖3、名词:自我体验。 ❖4、名词:自我行动。 ❖5、简答或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3.自豪感与羞愧感
❖一般来说,自豪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 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
❖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 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
4.内疚
❖内疚与羞愧不同,羞愧是感到自己比不上他 人,偏重于个体的智慧,认为自己努力不够, 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而内疚是由于自己的 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利益而 受到良心上的责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感到“对不起”父母、 师长和领导。
(三)自我行动
❖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 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
❖自我行动的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 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
自我行动的方式
1.整饰自己,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 2.投其所好,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好感 3.自我防卫,以变换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个 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知两个方面。
❖个体通过自我认知,产生自我观念、自我评 价,同时伴随着自身体验,并表现为对待自 身的行为倾向。
自我认知的方式
1.自我观察 2.自我分析 3.社会比较 4.自我暴露 5.自我蒙骗
(二)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的一种态度。 例如:自信、自备、自满、自责、自我欣赏等。
❖ 第二个指标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 ❖ 第三个指标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 ❖ 第四个指标是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白己。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1.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2.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3.自我监督、自我教育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行动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种心理 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 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一)自我认知 (二)自我体验 (三)自我行动
2
1岁半-3、4 岁
自主←→羞怯、Biblioteka Baidu虑
3
4-5岁 主动感←→内疚感
4 6岁-青春期 勤奋感←→自卑感
5
青年期
自我同一性←→自我混 乱
6
成年期 亲密感←→孤独感
发展顺利
对人信赖,有安全感
能自我控制,行动有 信心
有目的方向,能独立 进取
具有求学、做事、待 人的基本能力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 方向肯定
成功的感情生活,奠 定事业基础
奥尔波特(Allport,1961)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 意识的发展模式——从生理自 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发展到 心理自我。
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
❖米德(Mead,1934)从社会人际互动的角度 阐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个体脱 离他人就不可能形成自我,个体的自我意识 在个体借助语言符号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产 生的。
2.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
❖成功体验(success experience)与失败体验 (experience of failure)一般与工作是否 取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决定于自己的期望 水平,这就是说,客观的我所取得的成绩虽 然已达到了社会的水准之上,但能否产生成 功体验,还要看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要求, 即期望水平。
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全面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努力完善自我
(一)全面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 ❖一般来说,个人很难恰如其分地评价、认识
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容易过高 或过低,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2、根据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3、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来认识自 我 ❖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他提出三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
▪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 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 ▪ 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
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
❖洛文格(Loevinger,1980)采用造句测验 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长期研究自我发展, 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
▪ 第一阶段为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 ▪ 第二阶段为冲动阶段 ▪ 第三阶段为自我保护阶段 ▪ 第四阶段为遵奉阶段 ▪ 第五阶段为公正阶段 ▪ 第六阶段为自主阶段 ▪ 第七阶段为整合阶段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自学) ❖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学)
一、自我意识与行为调节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 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一)提高认识水平 (二)丰富感情世界 (三)发展意志能力 (四)促进道德形成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 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 1902~1994)是美国精神分析 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 之—。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
阶段
年龄 心理危机
1
1岁半
对人信赖←→对人不信 赖
发展障碍
与人交往,焦虑不安
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
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 失败感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 迷失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 相处
7
中年期 关心后代←→自我关注 热爱家庭,栽培后代 自我恣纵,不顾未来
8
老年期
完美感←→失落感 随心所欲,安享天年 悔恨旧事,悲观失望
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
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学) ❖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
❖ 第一个指标是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 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 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发生了初级的 自我意识。
❖ 自我情绪体验反映了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我的现 实之间的关系。
❖ 若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要求,个体就会产 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我满足,否则 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我责备。
1.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 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 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