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方法与设备
水量监测实施方案
水量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监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量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水量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对水资源的监测工作能够科学、准确、及时地进行,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1. 监测范围:本次水量监测的范围包括各地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域,以及城市、农村、工业区等不同用水场景。
2. 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各类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补给情况。
四、监测方法1. 传感器监测:对于水库、河流等水域,可以采用传感器监测的方式,通过安装水位、流量传感器,实现对水域水量的实时监测。
2. 定期抽样监测:对于水质监测,可以采用定期抽样监测的方式,定期对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资源使用的规律和趋势,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监测设备1. 传感器设备:选用高精度的水位、流量传感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实验室设备:选用高精度的水质监测设备,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监测周期1. 水位、流量监测:实时监测,确保对水域水量的及时掌握。
2. 水质监测:定期抽样监测,确保对水质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七、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八、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水环境保护等方面,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科学依据。
九、总结本文档制定了水量监测的实施方案,旨在确保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水量监测工作,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地表水监测方案的目的是确保水体的质量和安全,并为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地表水监测体系,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以下是本地表水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监测目标本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
监测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温度和pH值的监测,以了解水体的基本性质和稳定性;2. 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COD)的监测,以评估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和有机物污染;3. 悬浮物和浊度的监测,以了解水体中的颗粒物污染情况;4. 营养盐(如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的监测,以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5.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6. 水生态指标的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监测方案为了全面监测地表水的水质,本方案采用了多点监测和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案如下:1. 监测站点选择选择监测站点应该充分考虑水体的类型、活动水域的情况以及潜在的污染源。
监测站点应该分布在不同的水体类型上,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水渠等。
同时,应该选择一些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以评估人为因素对水质的影响。
2. 监测参数和频率根据监测目标,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和频率。
常规监测参数的监测频率可以在每月至每季度进行一次。
对于某些特定的参数,如水体温度和pH值,可以选择每日或每周进行监测。
监测的时间应该覆盖不同季节和不同水文条件,以获得全面的数据。
3. 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对于准确评估水质至关重要。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实验室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监测,同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使用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管理。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在线数据传输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也可以通过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由于人口的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越发迫切。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监测和评估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并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期帮助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一、监测方法水资源监测是指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实时收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准确的监测方法可以提供宝贵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水资源的流量、质量以及使用情况,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方法:1.1 水文测量水文测量是一种对水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安装水位计和流量计等设备,可以测量河流、湖泊和水库中水的流动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水资源分配以及水库和水电站的运营非常重要。
1.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监测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的方法。
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用性。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1.3 水资源利用监测水资源利用监测是对水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过程。
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水量数据,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农业和家庭的用水情况,从而优化水资源的利用与分配。
二、评估方法水资源评估是指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可用性和生态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评估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水资源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2.1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可持续性的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可以评估水资源在未来的可用性和分配情况,以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2.2 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估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估是评估水资源供求关系的方法。
通过比较预测的水资源供应与各个行业和人口的需求,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供需缺口,并采取相应的调控和管理措施。
2.3 水资源生态影响评估水资源生态影响评估是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生产用水管理流程
生产用水管理流程1.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对企业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水源的数量、质量和水流率等各项指标,为后续的管理措施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水资源规划和分配: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和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进行水资源规划和分配,合理安排用水计划,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用水计量和监测(1)用水计量设备的安装:在重要的生产设备和用水点上安装用水计量设备,如流量计、水表等,对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采集用水计量设备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用水情况和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异常用水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异常用水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用水情况,并进行预警和处理。
3.用水节约措施(1)制定用水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推动用水节约和合理利用。
(2)开展用水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用水节约的意识和能力,推广先进的用水节约技术和管理经验。
(3)设备和工艺优化:优化设备和工艺流程,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意识和行为改进:通过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减少浪费和滥用。
4.污水处理和回用(1)污水收集和处理:建立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2)污水回用:对经过处理的污水进行再利用,供给非生产用水或冷却系统等,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5.监督和评估(1)监督和检查:建立相关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用水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评估和改进:定期对用水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对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生产用水管理流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水资源管理、用水计量和监测、用水节约措施、污水处理和回用以及监督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水质监测的目的是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和有关环境保护信息。
二、监测内容1.监测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重金属等。
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的监测频次。
3.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点位选择根据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泛用性。
四、监测计划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等各项内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监测规范和工作流程,采取合理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确保样品质量。
五、质量控制措施1.采用标准物质定量法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监测过程中设置质控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评估,识别水质污染和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七、监测结果应用1.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向公众提供相关的水质和环境保护信息,增强公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2.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八、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为相关单位和公众提供参考。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保护水资源和监测水质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科学中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
一、物理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水体的各种物理参数来评估水质状况。
1. 水体温度测量水体的温度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水体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或无线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水体的热力学特性。
2. 水体透明度测量水体透明度反映了其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以及水体的混浊程度。
透明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透明度计或激光测量仪器来实现,从而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3. 水体流速测量水体的流速直接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输运。
流速的测量方法包括流速计和浮标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水流速度和方向的信息。
二、化学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水质。
1. pH值测量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生物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玻璃电极法和电化学法等。
2. 溶解氧测量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溶解氧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溶解氧仪等设备,在不同深度和位置进行采样和分析。
3. 水体中污染物测量化学监测方法还包括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测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
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选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等。
三、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估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1. 生物指标监测根据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敏度,选择特定的生物指标进行监测。
例如,浮游植物指标可以反映水域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底栖动物指标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2. 生物毒性监测生物毒性指标可以测定水体中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程度。
通常使用细菌、藻类或鱼类等生物进行毒性测试,通过观察其对毒性物质的反应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SLT 426-2020水资源计量及监测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附件4《水资源计量及监测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20年5月6日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水利部2019年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现实迫切需要,由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对 SL 426—2008《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修订,根据2019年6月13日标准大纲审查会审查意见的要求,将标准名称改为《水资源计量及监测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1.2 协作单位本标准的制定由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总负责,统筹安排各项事宜,具体负责调研、查阅资料、统计数据、编写、完善修改等工作,并邀请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深圳市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和学者参与标准部分章节的编制和制订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咨询等工作。
1.3 主要工作过程在接到标准修订任务后,即成立了标准的起草编制组,明确了起草分工,初步确定了各项标准的编制大纲计划和计划安排。
201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大纲审查会,编制组根据大纲审查会的要求,开展了有关水资源监测设备产品的调研工作,先后到达河南、甘肃、浙江、北京等地,实地调研了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包括流量计、遥测终端机的生产厂家,以及应用现场和用户单位。
在标准编制大纲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大纲审查会议意见以及在行业内外的调研成果,于2019年8月完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组技术咨询会议,根据与会技术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稿再次进行了修改,2020年3月课题组再次召开扩大会议,经课题组反复来讨论,最终确定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1.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玉成、高军、史占红、施克鑫、蒋楠、张卫、吴玉晓、郭华。
标准编制的具体分工见表1。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的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质量控制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一、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1. 仪器设备的选择: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选择,因为仪器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要选择具备国家认可的资质和权威认证的仪器设备,同时要根据监测的具体要求和指标进行合适的选择。
2. 仪器设备的维护: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1. 采样方法的选择:水环境监测中,样品的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比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容器,确保样品的采集方式符合监测标准和要求。
2. 样品保存的方法: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要对样品进行合理的保存,以免样品在保存的过程中受到污染、挥发或变质。
采样完成后,要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比如冷藏、冷冻或添加防腐剂等。
三、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1. 监测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这些标准应当包括监测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监测仪器、样品保存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各项指标的限值要求等。
2. 质控样品的定期检测: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定期对质控样品进行检测,比如对标准物质、空白样品、复核样品和平行样品等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1. 数据处理的可追溯性: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及时记录各项监测数据、样品信息、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和维护记录等,并要进行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处理。
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监测目标和范围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确立监测的目标和范围。
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地下水质量、地下水位、地下水污染源等方面。
监测的范围应该包括主要的地下水脉络和重要地区的地下水。
二、监测方法和设备地下水环境监测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来进行。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地下水位观测法、地球物理勘探法等。
监测设备包括采样器具、水位计、地下水监测井等,这些设备需要经过认证并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频率和持续性地下水环境监测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频率应根据地下水的特点和使用情况来确定,可以是每月、季度或年度进行一次。
监测工作应具有持续性,以跟踪和评估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四、数据管理和分析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收集、储存、整理和备份等工作。
数据分析需要运用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并及时发布监测报告。
五、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环境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环境和人员的损失。
六、法律法规和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相关部门应制定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的工作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也应作为环境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七、专业技术团队和培训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来支撑。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定期接受培训,以保持专业素养和水平。
此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水体监测方案
水体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是生命之源,水体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守护生态环境,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水体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标1. 水质监测:对水体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包括溶解氧浓度、pH 值、浊度、电导率、氨氮含量等。
2. 水量监测:监测流量、水位等水量指标,了解水体的供需情况。
3. 溶解性有机物监测: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监测,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等。
4. 饮用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5. 水文监测:监测水文要素,如水温、湿度、降水量等。
6. 水生态监测:监测水生态系统的指标,如水生物数量、生物多样性等。
三、监测方法与频率1. 高精度仪器监测: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如多参数水质检测仪、COD 分析仪、流量计等,对水体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2. 定点监测与漫游监测相结合:设立定点监测站,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进行长期监测;结合漫游监测,覆盖更广泛的水域。
3. 定期监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测,确保水质与水量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4. 应急监测:对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进行紧急监测,包括重大污染事件、水源地灾害等。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1. 自动采集系统:建立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水体参数,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2. 数据管理与分析:使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监测结果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结果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报告,包括水质状况、水量变化趋势、污染源分析等,提高透明度。
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环境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保障水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监测技术与设备更新1. 技术更新:及时了解和应用水体监测的最新技术、方法和标准,推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提升。
2. 设备更新:根据最新技术需求,适时更新、维护水体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利工程监测
水利工程监测水利工程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水利工程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文监测、水质监测、结构监测和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详细介绍水利工程监测的规范和标准。
一、水文监测水文监测是对水流、水位、沉积物等水文要素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记录的过程。
水文监测旨在了解水文过程,预测水资源的变化,便于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利用。
(一)观测要素水文监测的观测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量、雨量和沉积物浓度等。
通过监测这些要素可以进行水文分析、水资源评估和水灾预警等工作。
(二)仪器设备在水文监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水位计、流量计、雨量计和沉积物采样器等。
这些仪器应当经过严格的校准和检验,并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水文监测的数据应当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水文图表和报告。
监测中心应当负责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水质参数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的过程。
水质监测旨在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参数水质监测的主要参数包括溶解氧、浊度、pH值、总氮和总磷等。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营养盐含量等信息。
(二)采样和分析水质监测应当在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采样,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采样前应当正确选择采样器具,并严格控制采样操作,以确保取得准确和可靠的样品。
(三)数据评估和报告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应当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误差分析。
根据监测数据生成水质评价报告,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增强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三、结构监测结构监测是对水利工程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测的过程。
结构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损坏情况,以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一)监测项目结构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土木结构的变形、裂缝、应力和振动等。
水质监测条件审查设施、设备清单
水质监测条件审查设施、设备清单
1. 引言
水质监测是确保水体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地进行水质监测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和设备。
本文档将列举水质监测条件审查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清单。
2. 水质监测设施清单
- 水质监测站点:在不同的水体位置设置监测站点,以覆盖全面的水质监测区域。
- 实验室:设立具备水质分析能力的实验室,用于对采集的水样进行详细的分析。
- 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监测数据。
- 采样设备:包括采样瓶、采样器等设备,用于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3. 水质监测设备清单
- pH计:用于测量水中的酸碱度。
- 溶氧仪:用于测量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以评估水体的氧气含量。
- 浊度计:用于测量水体中的浊度,以评估悬浮物的含量。
- 钢丝网过滤器:用于过滤水样中的杂质,以获得净水样。
- 滴定管:用于进行定量分析,如氨氮等。
- 试剂:包括各种水质分析常用试剂,用于水质监测中的化学分析。
4. 结论
通过使用上述列举的设施和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质监测条件审查工作。
这些设施和设备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了解水体的质量,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水质。
以上是水质监测条件审查设施、设备的清单,以供参考使用。
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一、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对于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效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进行论述,包括水样采集与处理、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方面。
二、水样采集与处理水样采集是水环境监测的第一步,合理的水样采集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水样采集时,应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位和采样容器,避免污染源的干扰,并遵循标准的采样流程。
采集的水样在送达实验室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预处理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指标测定1. 水质物理指标测定水质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
其中,温度的测定可以通过电子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溶解氧的测定可以通过电极法、Winkler法等进行;电导率的测定可以采用电导率计等设备;浊度的测定可以采用涡流浊度计等设备。
2. 水质化学指标测定水质化学指标主要包括总氮、总磷、COD、BOD等。
其中,总氮的测定可以采用高温燃烧-催化还原法等方法;总磷的测定可以采用同步辐射技术等方法;COD的测定可以采用光度法等方法;BOD的测定可以采用溶解氧消失法等方法。
3. 水质生物学指标测定水质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其中,浮游植物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物量法等方法;浮游动物的测定可以采用网采法、网箱法等方法;底栖动物的测定可以采用拟鳃虫捕捞法、栖息地评价法等方法。
四、数据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结合不同指标的监测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五、结论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是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基础,合理、准确的监测方法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DB37/T 3858-2020)
ICS13.060.10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3858—2020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Water volume) monitoring2020-02-25发布2020-03-25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量监测 (2)4.1 一般规定 (2)4.2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2)5 管道监测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断面选择 (3)5.3 安装方式 (3)5.4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3)5.5 通用技术要求 (4)5.6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4)5.7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6)6 明渠监测 (6)6.1 监测断面选择 (6)6.2 安装方式与要求 (7)6.3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9)6.4 通用技术要求 (9)6.5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10)6.6 监测精度要求 (11)6.7 率定与比测 (11)6.8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12)7 数据传输 (12)7.1 一般规定 (12)7.2 地址域约定 (13)7.3 链路检测约定 (13)7.4 自定义自报实时数据 (13)7.5 设置遥测终端的数据自报种类及时间间隔 (14)7.6 设置遥测终端的工作模式 (15)7.7 设置遥测终端地址 (16)7.8 设置遥测终端时钟 (17)8 安装调试 (18)8.1 安装调试之前 (18)8.2 安装调试之中 (18)8.3 安装调试完成 (19)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点基本信息采集表 (20)附录B(资料性附录)监测设备安装机箱样式示意图 (25)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波流速仪波束水平角及俯仰角示意图 (26)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监测方法概述 • 水质监测方法 • 水量监测方法 • 水环境监测方法 •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管理建议与展望
01
监测方法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水体的理化指标、生物指标、环境指标等 进行采样、分析、评价和监测,旨在了解和掌握水质状况、污染源及变化趋势, 为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指数法
通过计算生物量、种类数量等指标,评估水体污 染程度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生态毒性试验法
通过实验室或现场试验,测定水体对水生生物的 毒性效应,评估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方法
水质监测法
01
通过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水体富营
养化风险。
水生生物监测法
02
观察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
监Hale Waihona Puke 设备流量站通常配备有流速计、水位计和温度计等设 备,用于测量水流速度、水位和温度。
3
数据处理
通过将流速、水位和温度的数据记录并处理,可 以计算出经过流量站的水量,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
水位站监测方法
01
水位站监测
水位站通常设置在水库、湖泊、河流或海洋上,通过测量水体的水位,
可以获得水位站所在位置的水量。
地球化学监测法
通过对底质中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底质中污染物的迁 移转化规律,评估水体底质污染的潜在风险。
05
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监测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可以 实现对水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数据,有效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水文测量中的常用方法与工具介绍
水文测量中的常用方法与工具介绍水文测量是指对水资源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水文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水文过程的运行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水文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与工具。
一、水位测量水位是水文测量中最常见的参数之一,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包括下沉测量、浮标法和压力传感器法。
下沉测量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通过专门的测点和测杆实现。
浮标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水位测量方法,它利用浮标在水面上的浮沉来判断水位的高低。
压力传感器法则是通过安装在水体中的传感器来测量水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二、流速测量流速是水文测量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包括测流板法、测流船法、电磁流量计法和超声波流速仪法。
测流板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通过在水面上测算固定时间内浮动物体的行驶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速。
测流船法是通过测算船只在水体中的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来测量流速。
电磁流量计法和超声波流速仪法则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通过电磁感应或超声波探测来实现对流速的测量。
三、降雨量测量降雨量是用来量化降水量的参数之一,常用的降雨量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法和雷达测雨法。
雨量计法是最常见的降雨量测量方法,通过投放在地面或地下的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雷达测雨法是一种无线电技术,通过向大气中发射无线电波,并通过接收回波信号的方式来测量降水量。
四、水质测量水质是对水体中各种物质和溶解气体的含量和性质进行测量的参数。
常用的水质测量方法包括水样采集与分析法、悬浮颗粒物测量法和溶解氧测量法。
水样采集与分析法是最直接的水质测量方法,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来获取水质参数。
悬浮颗粒物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来评估水质。
溶解氧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五、水文测量工具水文测量常用的工具有测流杆、测线仪、测流器、浮标、雨量计、流速仪和多参数水质监测设备。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而水资源的计量与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水资源计量监测工作,保障水资源的持续供应与健康管理,制定并实施《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显得尤为必要。
一、监测对象范围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适用于各类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各种类型的水资源。
二、监测目的1. 确保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避免过度开采或浪费;2. 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保护和治理措施;3. 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保障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4.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要求1. 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转,及时进行维护与检修;2. 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3.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水资源计量监测;4. 完善监测记录和数据分析,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四、监测方法1. 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流量计、水位计、水质分析仪等;2. 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3. 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水资源的空间监测与分析;4. 加强数据质量管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结果利用1.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用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2. 监测结果可用于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工作,有效利用水资源;3. 监测结果还可用于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保障水资源的环境安全;4. 监测结果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监测质量保障1. 加强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培训和维护,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2. 加强监测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3.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计量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 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
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
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
• 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过 程中水文要素进行监测。
• 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 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 进行监测。
• 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 1、站网布设。传统水文监测主要以河流水系为基 础进行水文站网布设,体现在一条线上;而水资 源监测站网布设,除水文监测外,还涉及取用水, 土壤与地下水等,由线到面,由陆面(平面)到 立体。
2015年,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 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 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全国重 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和氨氮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注: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 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大江大河干流的省界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涉及到 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省际河段内 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流域内一级支流或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 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旨在规范水资源计量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适用于各类水资源计量监测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水量计量、水质监测、水位观测等。
监测对象涵盖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降水等各种水资源形式。
三、监测内容1. 水量计量监测: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计量,包括水量采集、记录和报送。
监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覆盖不同水资源利用方式和区域。
2. 水质监测:要求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包括主要污染物指标、水质变化趋势等。
监测方法应科学可靠,数据应精确可信。
3. 水位观测:要求对水位进行长期观测,包括水位变化规律、季节性变化等。
观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资源的整体情况。
四、监测方法1. 采用标准化监测方法:水资源计量监测应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监测方法,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应经过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审核、数据比对和数据完整性检查等,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五、数据报送与共享1. 数据报送:监测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送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共享:监测单位应积极参与水资源数据共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给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促进水资源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六、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决策、水环境保护、水灾防治等方面。
监测单位应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总结水资源计量监测通则是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环境的基础工作。
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通则要求进行监测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水资源环境监测制度
水资源环境监测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水资源环境监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水资源环境监测旨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环境健康,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目标1. 监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2. 监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治理效果;3. 监测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监测内容1. 水资源监测:- 定量监测水资源的总量、可用量和分布情况;- 定性监测水资源的质量,包括水质、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监测;- 监测水资源的利用和利用效率。
2. 水环境监测:- 监测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的浓度;- 监测水环境的酸碱度、浊度、温度等物理化学指标;- 监测水环境中生物指标,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3. 水生态系统监测:- 监测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监测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繁殖情况;- 监测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状况。
监测方法1. 取样方法:- 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水样采集,包括表层水样、底层水样等;- 按照监测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实验分析:- 使用标准设备和方法对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分析;- 分析结果应符合相应的监测规范和标准。
3. 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监测结果。
监测报告1. 编制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2. 报告发布:- 监测报告应及时发布给相关单位和部门;- 报告可以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法律法规本文档中所述监测制度应遵守相关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以上为水资源环境监测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细则根据实际情况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方法与设备1.1 一般规定1.1.1 水资源计量及监测分为地表水流量监测和地下水监测;地表水流量监测分为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和管道取水计量与监测,地下水监测分为地下水位监测和地下水水量监测。
1.1.2 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根据河道及明渠断面、水流等实际情况可以选用流速面积法、水工建筑物法、堰槽法、比降面积法、末端深度法等。
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测验断面选择应满足GB50179-2015的有关规定。
1.1.3 管道取水计量与监测指封闭有压管道(满管)的流量测量,流量传感器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以及电子远传水表等,可输出瞬时值和累计值。
非满管流量测量可参考明渠取水计量与监测。
1.1.4 流速面积法按测量流速的方法和仪器分为测量点流速的流速面积法、测量剖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和测量表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
1.1.5 用于水资源计量与监测的水工建筑物其边界条件和水力条件应符合SL537-2011的有关规定。
1.1.6 水资源计量与监测常用的测流堰主要形式有矩形薄壁堰、三角形薄壁堰、矩形宽顶堰、圆缘宽顶堰、锐缘矩形宽顶堰、V型宽顶堰、梯形宽顶堰等。
测流槽主要适用于较小河流或人工河渠的水资源计量与监测,可以用于高精度连续水资源计量与监测,主要形式有巴歇尔槽、孙奈力槽、矩形槽和无喉道槽。
1.1.7 比降面积法是利用明渠测验实测水位和断面资料,利用水力学公式计算瞬时流量的方法,当测验河段基本顺直,无明显收缩或扩散,河床稳定,无冲淤变化,水位等要素与糙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糙率实测资料大于10年,可以使用比降面积法进行水资源计量监测。
1.1.8 末端深度法水资源计量与监测适用于渠底水平或平缓倾斜,渠底末端有坎跌,能形成自由射流的断面,主要测量要素有末端水深和临界断面面积。
1.1.9 当流量监测断面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水位流量关系时,可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推流。
标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法、水位+点流速测流法在不具备长期率定(比测)条件和能力的站点不建议采用。
1.2 流速面积法监测要素与设备1.2.1 流速面积法的监测要素有断面平均流速和过水断面面积。
根据测定流速方法的不同,流速面积法分为测量断面上各点流速的流速面积法,测量表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测量剖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
1.2.2 测量点流速的流速面积法,适用于小型规整断面监测,断面顺直稳定、流速分布均匀,能通过率定得到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稳定关系,主要使用转子式流速仪、声学点流速仪、电波流速仪、电磁点流速仪等。
点流速仪的应用要求如下:a)转子式流速仪一般应用于水资源计量与监测的流量率定与比测,测速过程中水位变化应小于平均水深的10%,垂线水深应满足一点法测速的必要水深。
测速范围旋杯式流速仪一般在0.015m/s~4.000m/s之间,旋浆式流速仪一般在0.030m/s~15.000m/s之间,起转速度应比测速范围的下限值至少低10%。
旋杯式流速仪一般应用于深水低流速低含沙量的流速测量;b)声学点流速仪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可测平均点流速。
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不破坏流场,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应用于泥沙含量高的断面流速测量;c)电波流速仪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水体表面点流速,属于非接触式测流,通过率定表面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计算断面平均流速。
电波流速仪不适宜作为常规的流量测验手段,一般用于代替浮标法进行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测流。
使用时应满足河道平顺、液态稳定、风浪较小、无冲淤变化、不受回水跌水影响、经率定验证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稳定;d)电磁点流速仪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可以测量水体某一点的流速,通过率定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计算断面平均流速,一般应用于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关系稳定且不易淤积的测验断面,但水的电导变化会影响测速的准确性。
1.2.3 测量剖面流速的流速面积法,主要使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声学时差法流速仪。
剖面流速仪的应用要求如下:a)声学时差法利用声波在顺流和逆流传播时差测量横跨断面的一个或几个水层的线平均流速,利用这些水层的线平均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建立关系,推求断面平均流速。
应用于测验断面稳定,无明显冲淤变化,无水草生长和气泡影响,断面水位面积关系稳定,层流速分布均匀,含沙量和悬浮物较小的场合;b)声学时差法根据断面宽度选择相应的频率,频率选择应按表1规定:表1 频率与河宽关系表c)声学时差法在断面较宽、线缆布设困难时可采用无线方式;水深较浅或水位变幅较小且水流平稳时可采用单声道布设;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幅较大时应布设多条声道,水位流态不稳或断面顺直度不够时宜采用交叉声道布设;d)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利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测量水流剖面速度,按照用途和安装方式有走航式和定点式,其应用要求为:1)定点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按照安装及测验方式分为垂向和横向流速测验,横向流速测验一般适合于中型、水位变幅不大的河道。
受传感器发射角的限制,不同的河宽对水深有相应的要求,应根据河道宽度与水深选择流速仪,常规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技术参数见表2。
表2 常规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技术参数表——测流断面河床稳定,无明显冲淤变化,无水草影响;——测流断面呈矩形、U形形状,断面水位面积关系稳定;——测流断面流态稳定,无回流漩涡,流速分布均匀,层流速分布有规律;——测流断面水位变幅较小,含沙量小。
垂向代表线法安装可采用俯视式测流和仰视式测流两种方法。
俯视式测流仪器可安装在浮台上,仰视式测流仪器可安装在断面底部基座上。
其测流应符合下列规定:——垂线代表线法,代表线的数量、布设位置应通过试验优化确定;——垂线代表线法测速频次可根据水情变化情况、模型推流的需要确定;——适当增加断面测量次数,减少误差;垂向代表线法安装对断面的要求如下:——非通航河道;——测流断面河床稳定,含沙量小,无明显冲淤变化,无水草影响;——断面水位面积关系稳定;——测流断面流态稳定,无回流漩涡,断面流速分布均匀。
2)走航式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应根据所测断面水深、流速以及含沙量情况选用合适频率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根据测验现场条件需要配置相应的外接设备,外接设备有GPS、罗经和测深仪。
1.2.4 断面面积测量包括水深测量和断面起点距测量。
水深测量一般使用测杆、测绳以及测深仪,断面起点距测量有固定标志法、绳长计数器测距法、仪器交会法。
对于规则断面测量明渠输水断面面积通过测量水位借用断面资料建立水位-面积关系计算得到,也可用走航式ADCP或多波束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得到。
水位测量仪器主要使用水位测针、悬垂式水位计、浮子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雷达水位计、激光水位计、电子水尺。
水尺是一切水位测量的基准。
1.3 水工建筑物法监测要素与设备1.3.1 水工建筑物法的监测要素有河、渠、湖、库已有的堰闸、涵洞、泵站、水电站等水工建筑物的水位、水头、闸门开度等水力因素。
通过率定分析或水力学试验,确定流量系数或效率系数,用水力学公式计算流量。
1.3.2 水位或水头监测采用的水位计可以是浮子式水位计、电子水尺、磁致伸缩液位计、超声波水位计和雷达水位计。
1.3.3 河、渠堰闸上游水位计应安装在堰闸进口渐变段的上游水位平稳处,其距离应符合表3规定,当堰闸上游水流受到弯道、浅滩等影响可能产生横比降时,则应在两岸同一断面线上分别安装水位计。
表3 上游水位测量断面距堰闸距离单位为米1.3.4 涵洞水位计安装在进水口附近水位平稳处,水电站、泵站的上游水位计应安装在建筑物进水口附近水流平稳,便于监测的地方。
1.3.5 闸门开启高度监测采用闸位计进行,每孔闸门均应根据闸门类型选择闸位计,宜使用全量编码式闸位计,小型闸门开启高度应测记至5mm,大型闸门开启高度应测记至5mm 或1cm。
1.4 堰槽法监测要素与设备1.4.1 堰槽法监测要素是规定位置的水位,利用水位计测量规定位置的水位,根据流过堰槽的水位与流量的单值关系,将水位换算成流量,堰槽法的测量精度由堰槽的选择、堰槽的加工精度以及水位的测量精度决定。
1.4.2 薄壁堰用于流量小、允许水头损失大的小型渠道工程,矩形宽顶堰和量水槽适用于水头损失小、流量变化范围大的渠道工程,三角形剖面堰和平坦V型堰适用于流量变化范围小的大型渠道工程。
几种标准堰的测流范围及应用限制见表4:表4 几种标准堰的测流范围及应用限制表1.4.3 相对于测流堰,测流槽适合计量较大的流量,有一定的泥沙输移能力。
长喉道槽可在含沙量较大的渠道中使用,其中梯形长喉道槽具有更好的测流范围和精度。
1.4.4 短喉道槽用于水流稳定或变化缓慢的明渠计量。
巴歇尔槽有一定的悬移质排沙能力,较适合没有足够水头可被利用的平原渠道。
1.4.5 无喉道量水槽结构简单,易于修建,水位流量关系稳定。
无喉道量水槽悬移质泥沙通过性较好,适应于允许一定水头损失的计量断面。
设计时在保证水资源计量精度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水头损失。
1.4.6 堰槽应安装在顺直、光滑、均匀的渠槽内,渠底应水平,行进渠槽长度应大于渠宽的5倍,渠槽中心线与行进渠槽中心线重合,渠槽横断面要与水流方向垂直,为保证测流精度,明渠经常出现的流量为堰槽的最大过水流量为1/5~2/3之间。
1.4.7 优先选择单一测量堰型来满足水资源计量。
当单一测量堰应用条件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复合堰、组合堰或并列堰形式。
1.4.8 在有漂浮物的明渠上禁止使用薄壁堰,在存在泥沙输移且佛汝德系数Fr大于0.6时,不宜使用堰槽法测流。
1.4.9 在有充分水头可利用的河槽上建造量水堰槽,应将其设计成在整个测流变幅内都处于自由流状态下。
1.4.10 使用量水槽进行水资源计量时,行进河槽应有足够长度的顺直段,保证产生正常的流速分布,水流必须呈缓流状态,一般情况下建议佛汝德系数Fr不大于0.5,并满足下列规定:a)行进河槽水头观测断面以上的顺直长度不应小于最大水面宽的5倍。
当上游入口以上是弯道或有支流汇入时,河槽的顺直段还应延长;b)行进河槽上游进口收缩段,应对称于河槽中心线建成弧形翼墙,翼墙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2倍最大水头,翼墙下游的切点与水头测量断面的距离不宜小于最大水头;c)河道下游的扩散段,除另有具体要求外,可采用扩散比不小于1:3~1:4(垂直于流量与平行于流量的长度比)的渐变扩散形式,在保证自由出流的条件下,下游扩散段也可在允许范围内截短。
1.4.11 堰安装后应进行竣工测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各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a)堰顶宽的允许偏差为该宽度的0.2%,且最大绝对值不大于0.01m;b)堰顶的水平表面允许倾斜偏差为堰顶水平长度的0.1%的坡度;c)堰顶长度的允许偏差为该长度的0.5%;d)控制断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横向坡度允许偏差为该坡度的0.1%~0.2%;e)堰的上下游纵向坡度的允许偏差为该纵向坡度的1%;f)堰高的允许偏差为设计堰高的0.2%,且最大绝对值不应大于0.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