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554ac0fc4ffe473268ab1b.png)
三、真理与价值必须而且能够统一。
1、只求真理、不问价值是片面的、有 局限性的。
价值原则体现人类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是社 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价值是多元的,不同 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 选择。
真理与价值的矛盾也被称为“是”与“应当”的 矛盾。人类的高贵之处在于懂得做应该做的事, 而避免做不应该做的事。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2、真理只有一个,而价值却是多维的。
价值是表征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的哲学概念, 同一客体,对不同的主体而言,其价值可以是 不同的。
俗语:饱汉不知饿人饥。 饿者饥不择食,饱汉对美食佳肴则可能无动于衷。
价值的多维性源于人的世界的复杂性,。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3、真理与价值之冲突及负面影响
第14周 第七章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15周 复习பைடு நூலகம்
第16周 答疑
演讲题
第一组 科技能无中生有吗?(A组:能;B组:不能)(第5周) 第二组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讲过,人的幸福无外乎身体无病痛,灵魂无纷扰。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你认为人生在世应如何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A组:认同;B组:不认同)( (第6周) 第三组 有人说当今人类面临着的环境问题看起来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正当的实践生成的,也将最终由
第8周 第一章第二节之二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所描述的世界运动变化图景
第9周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10周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11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历史观基本问题
第12周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2章 第2节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2章 第2节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dea6455dd36a32d737581cf.png)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 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 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的。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 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 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 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 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价值观:84
是人们关于价值的认识以 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 的体系。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84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
真理的相对性:75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 性。
真理相对性的表现75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 的、有限的。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 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 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 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 识。
价值评价的功能84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 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 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 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 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性因素, 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 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 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 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1、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2、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 也具有客观性。
3、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 果也具有客观性。
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82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0ecad44ba0d4a7302763ab2.png)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三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及其属性1、真理和谬误要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真理对谬误的斗争,以达到人们对真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2、真理的属性要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常以简答题出现。
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主观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f5946126c175f0e7cd137dd.png)
案例1:“猿案”的审判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了。
从此,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完成了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飞跃。
可是,在《物种起源》出版66年、达尔文逝世43年之后的1925年,在号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居然发生了轰动一时、令人啼笑皆非的“猿案”大审判。
一位普通的高中物理教员约翰·斯考柏斯,因在课堂上讲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被推上法庭受审,最后,竟被判罚款100美金。
事情的经过是:1925年7月10日,在美国一个只有居民1500人的小镇戴屯,开庭审判斯考柏斯,旁听者达到 2000人,法庭容纳不下,只好改在露天审判。
当时戴屯学校分两个教派:原教旨主义派坚持《旧约全书》的传统观点,即“神创论”;现代主义派则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一切生灵都是由共同的原生物演变而来的,猿和人也不例外。
原教旨主义派在田纳西州颇有势力,他们制定了一项法律:“《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叙述是千真万确的。
除此,其他任何异教邪说,一概严禁传授。
”显然,这是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
斯考柏斯在课堂上讲猿变人,触犯了这一法律。
法庭开庭那天,支持斯考柏斯的达洛大声说道:“跟真理是无法决斗的,真理战无不胜……,真理不需要什么布莱恩知名人士,真理是持久的、永恒的,它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
”审判过程中,起诉人借助《圣经》向进化论进攻。
这时,达洛向布莱恩指问:“布莱恩先生是研究《圣经》的专家,《创世纪》中说,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早晨和夜晚,太阳是在第四天创造出来的。
你是否相信呢?布莱恩回答:“相信。
”达洛又追问:“那么,第一天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早晨和夜晚的呢?”布莱恩当然回答不出来。
达洛步步紧逼,又问布莱恩:“上帝为了惩罚蛇,让蛇用腹部爬行,你相信吗?”布莱恩回答:“相信。
”“那么,你知道在这以前蛇是怎样行走的吗?”法庭理屈词穷,恼怒地进行了宣判:罚斯考柏斯100元。
但布莱恩这个“胜者”,却痛苦不堪,心力憔悴,宣判后的次日便一命呜呼,见上帝去了。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cfbd7eaaea998fcc220e6a.png)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
主张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 观,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
理性认识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表面的、外部的
内部的、本质的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
•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
基本的观点 •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动机
习
非理性因素
惯
本 能
信 仰
情 感
意 志
欲 望
(二)从认识到实践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 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 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 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表现:由认识目的、 认识功能和实践的本质所 决定的。理性认识只有回 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目 的。
2019年修订版新版教材马原理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2019年修订版新版教材马原理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50d6ba5770bf78a65295482.png)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 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2020/10/13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绝对性的含义
• 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 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 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 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019年修订版新版教材马原理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2020/10/13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真理 谬误源自2020/10/13真 理(truth)
“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真理”。 “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的” 。
真 从内容和认
从广度和
理 识能力上看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真理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相对性
反对绝对主义
2020/10/13
反对相对主义
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
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 化。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 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 论。 • (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 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 2相020/1统0/13一的正确态度。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5aa4a4d852458fb770b5687.png)
导入: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总体上是为了获得真理,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造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这就出现了价值问题。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二讲真理与价值本讲主要内容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反对“两个凡是”。
一、真理的客观性“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相关图片)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
布鲁诺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大胆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宣扬新思想。
他曾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592年,布鲁诺被教会追捕并投入了监狱。
疯狂的围攻和恫吓,残酷的刑罚和折磨都没有使他屈服。
在囚室八年中他英勇不屈。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布鲁诺宣布他无可招供,也没有做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
最后教会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老师”的罪名,将他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在刑场上,面对威胁利诱,布鲁诺响亮的回答:“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他的身躯被烈火吞噬了,但他的光辉名字和伟大思想却永远活在亿万人的心中。
(相关图片)布鲁诺是许许多多个为真理而献身先驱之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无数个像布鲁诺一样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真理。
(相关图片)(一)什么是真理对真理形形色色的认识(相关图片)唯心主义对真理的解释黑格尔:真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显现;马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詹姆斯:有用即真理。
各种唯心主义真理观错误的实质,都是将真理和真理标准放在了主观的范畴之内。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
马赫主义则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真理”,这都是主观真理论。
他们错误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否认了否认真理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反对实用主义主观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07af2bbed5b9f3f90f1c4d.png)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 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 无所谓谬误。
认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真理
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
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 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应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 证转化的。 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 实践标准绝对化、凝固化。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 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f061b0a31126edb6f1a1043.png)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实践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统一。
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世界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主体
(需要)
实践 价值关系
客体
(属性)
客观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有用无用?
是好是坏? 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好还是坏呢? 孰利孰弊? 建三峡工程是利还是弊? 是善是恶?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苏格拉底 殉道
是什么 怎么样 认识 和 实践
真理 问题
目 标
为什么
好、坏 利、弊 价值 问题
价值及其特征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
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
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
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
向。
正确的评价观是现今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 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https://img.taocdn.com/s3/m/14a638cd79563c1ec5da71e0.png)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2、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
理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就一切可能“来任看何,真我理们,还如差果不把多它处说在得人类 历史的开端,‘而过将火来’会…纠…正加我以们夸的大,错把误它的运后代
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 ,大概比我们以有弄可到能荒经谬常绝以伦极的为地轻步,视而的且态在度纠
正其认识错误这的种前情代形要下多,得甚多至。必”然会变成荒
谬绝伦的东西。”
(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 标准: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水果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 页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价值 含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 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价值的特性
真 理 判 断 的 标 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48e534e964bcf84b8d57b1f.png)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 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应。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 界、他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 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 地接近于这一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 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
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
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
理。”
——列宁
2、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不能自己 判断对错
主观 认识
实践
本身没有 对错
客观 实际
真理
相符
不符
谬误
◎ 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 作用。
逻辑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 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真理的一元性
第二章真理与价值
![第二章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a106711b7360b4c2e3f64f6.png)
3、价值的特性: 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是客观的; 其次,满足人需要的对象是客观 的; 最后,满足人需要的过程和结果 是客观的。
爱迪生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 的一小步,真理变会 变成错误。 —— 列宁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76页)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识别错误的真理标准论
实用标准 权威标准 金钱标准 公众标准
有用即真理
如果观念 能够改造 环境和排 除纷扰, 它们就是 真实的; 否则便是 虚妄的。 真理原来是人 造的,是为了 人造的,是人 造出来供人用 的,是因为它 们大有用处, 所以才给它们 以真理的美名 的。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71页)
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
(一)真理的客观性(72页)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的形式又 具有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即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 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但多元真理论者却主张:
罗素:古代欧洲人相信男人的牙 齿比女人的多,就连大名鼎鼎的 亚里士多德也深信不疑。亚里士 多德只要回家掰开他夫人的嘴数 一数,就不会相信男人的牙齿比 女人多。他只所以没去这样做, 因为他相信流行的说法就是真的!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7页)
为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70584c325ef7ba0d4b733bad.png)
#马原笔记#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本身是主观的客观:普遍有效的)经典真理观(看天):反映论、可知论、符合论(一元性)非经典真理观:共识论(集体知觉)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符合论”的区别:它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基础上,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答案不够完整,应从“客观是普遍有效”来解释) 1. 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也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 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p77-78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即具有确定不疑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具有可怀疑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 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说人们对于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 相互包含。
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性的相对性之中。
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使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4页PPT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88e37d5ef7ba0d4a733ba8.png)
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 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 态”上看,即从他们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 ,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有 相对性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有 表现为一个过程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对定性和不确 定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真理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 了实践对戏那个的客观规律的本质的真理 价值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 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对象,其特点有三: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实现以劳动人 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 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对也有客观性 最后:满族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
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bd2a06b90d6c85ec3ac6e1.png)
皮尔士
(1839-1914)
詹姆斯
(1842-1910)
杜威
(1859-1952)
胡适
(1891-1962) 8
威廉·詹姆斯
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 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的利 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 “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我们心灵 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 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 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 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 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工作起来, 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 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 家具制造商——材质 – 观赏者——风景
•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
37
•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 ——否认了真理客观性
38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9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40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1.知识性认识 2.评价性认识
46
价值评价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科学知识 • 造福人类 • 危害人民
47
核武器
48
• 美国的核研究基地设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 漠环绕的洛斯阿拉莫斯。而在高楼林立的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成立了一个名为“工程 管理区”的机构作为统一指挥部,核弹研 制工作的代号就称“曼哈顿工程”。
大学马克思课件(专题二 真理与价值)
![大学马克思课件(专题二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1f4ac8971fe910ef12df8a2.png)
例:京剧和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作为艺术作品 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等,但是由于主体的需要 不一样,对他们的价值大小的看法就不一样, 比如老年人、青年人。
3、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例:葡萄能够酿酒的原因
(2)主体性 例: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
(3)社会历史性 1930年代,到? 1940年代,到? 1950年代,到? 1960年代,到? 1970年代,到? 1980年代,到? 1990年代,到? 2000年代,到? 2010年代,到?
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 高达6000亿元,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 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
出口转内销的“达芬奇”
公与私
大公无私
先公后私
公私并重
先私后公
有私无公
• 雷锋精神的现代解读
• “郭美美事件”的现代警示
三、求真与向善 追求真理与价 值的完美统一
• 秤:衡器 + 良心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 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 相关知识性认识。
辨析:价值评价就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圣母与圣婴
断臂的维纳斯
蒙娜丽莎
(三)社会利益格局 深刻变化背景下的价 值冲突
1、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 原因与表现
• 原因:经济体制的变革,竞争机制的变 化,收入差距的拉大等各方面原因。 • • • • • 表现: 利益主体多样化 利益关系复杂化 利益差距扩大化 利益诉求公开化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 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解读
• 科学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5-19
19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4.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1)绝对主义 • 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 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
(2)相对主义 •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是相对主义的表现。
2013-5-19
21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人的思维能力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吗? … …它只是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 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如果我现在说,这种概括 于我的观念中的所有这些人(包括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 上的,是能够认识现存世界的,只要人类足够长久地延续 下去,只要在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种认识规定 界限,那么,我只是说了些相当陈腐而又相当无聊的空话 。因为最可贵的结果就是使得我们对我们现在的认识极不 信任,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 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 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混淆这一区别
– 要么会以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真理论 (典型:主观真理论—— 有用即真理) – 要么会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本身
2013-5-19
7
主观真理论典型——“有用即真理”的错误表述
詹姆士:你可以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也可以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胡适:真理原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造出 来供人用的,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 ‘真理’的美名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 是人的一种工具。 尼采:真理是虚构 法西斯头子戈培尔:真理就是不断重复的谎言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
2013-5-19
11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无条件性、 无限性
有条件性、 有限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2013-5-19
相对性
12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承认了客观真 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 。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 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
2013-5-19
20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人的思维能力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1)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 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 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2)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 露程度,社会历史(生产状况、科学技术状况、阶级斗争 状况)的实践水平,主观的条件(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 度、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 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
飞 天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2013-5-19
31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权 威 标 准
实践 标准
孔子 马克思 胡 适 众 人 标 准
亚里斯多德
实 用 标 准
• 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 ,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 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2013-5-19
17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 的。 •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 展的规律。 •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 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 程中的一个环节。
2013-5-19
8
一、(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过程。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或 技术),走向客观真理。 … … 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隔离性来说,是主观的,可 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源泉来说却是客 观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5 、223页
2013-5-19
是 庐 山 真 面 中 目
缘 身 在 此 山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看 成 林 侧 成 峰
苏 轼
西 林 壁
——
10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真理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1)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 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2)如 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 、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 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的相互关系问题。
15
一、(二)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绝对性
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真理的相对性
可喻为长河与水滴的关系
2013-5-19 16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 互包含的 • 第一,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 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 第二,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 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2013-5-19
2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定义: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013-5-19
3
一、(一)真理的客观性
1、内容: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 主 观 认 识
2013-5-19
相符合
实践
(主客观的中介、桥梁)
客 观 对 象
30
谬误
不相符合
二、(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 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将主 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标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集》426页
2013-5-19
23
一、(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
符合 主观 不符合 客观
真理 谬误
2013-5-19
24
一、(三)真理与谬误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对一定范围、一定客 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 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真理与谬误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 (3)真理的发展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 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如果 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这个条件,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
——恩格斯,1995:《反杜林论》,《选集》423页
2013-5-19
26
一、(三)真理与谬误
2.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启示 (1)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3-5-19
27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 、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 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 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 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 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13-5-19
14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 (1)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 件的、有限的 (2)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 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013-5-19
2013-5-19 25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 成真理。我们举著名的波义耳定律为例,根据这一定律,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和它所受的压力成反比 。雷尼奥发现,这一定律不适合于某些情况。 … … 波义耳定律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现在—— 1885年——我们也知道根本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气体。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变成液体状态。)
2013-5-19
13
一、(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 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承认了真理的 可知性,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我们知道:氯和氢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受到光的作用就会爆炸而化 合成氯化氢;而且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只要具备上 述条件,这种现象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至于是否只发生过一次还是重 复发生过100万次,以及在多少天体上发生过,这都是无关紧要的。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 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1995:《自然辩证法》,《选集》第4卷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