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详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下⾯是®⽆忧考⽹分享的唐诗三百⾸五⾔律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唐诗三百⾸五⾔律诗赏析:终南⼭ 唐代:王维 太⼄近天都,连⼭接海隅。
⽩云回望合,青霭⼊看⽆。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处宿,隔⽔问樵夫。
赏析 王维之诗⾃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江⼭,恢弘壮阔。
诗中⼀句⼀词,点点滴滴,尽是诗⼈豪情万丈。
《终南⼭》就是这样⼀⾸王维⼭⽔诗的亮点之作。
“太⼄近天都,连⼭到海隅。
”⾸联是说,巍巍的终南⼭⾼⼊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峦,延伸到遥远的⼤海之滨。
⾸联写终南⼭的远景,借⽤夸张的⼿法勾画了终南⼭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是终南⼭的别称。
中南虽⾼,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西起⽢肃天⽔,东⾄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连接不断,直到海隅,⼜何尝符合事实?然⽽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连⼭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愈见真实。
“⽩云回望合,青霭⼊看⽆。
”次联是说,我在深⼭前⾏,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云⼜在⾝后合成了茫茫的⼀⽚。
我朝濛濛的青霭⾛去,⼀到⾯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终南⼭⽽“回望”,望的是刚⾛过的路。
诗⼈⾝在终南⼭中,朝前看,⽩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步,就可以浮游于⽩云的海洋;然⽽继续前进,⽩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云⼜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经历的⼈并不陌⽣。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金缕衣·全文及赏析【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赏】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细微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相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却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就永不复返。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舒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赏析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赏析【第一卷:五言古诗】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感遇·其二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月下独酌李白:春思杜甫:望岳杜甫: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梦李白·其二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送别王维:青溪王维:渭川田家王维:西施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韦应物:东郊韦应物:送杨氏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溪居【第二卷:五言乐府】王昌龄:塞下曲·其一王昌龄:塞下曲·其二李白:关山月李白:子夜秋歌李白:长干行孟郊:列女操孟郊:游子吟【第三卷:七言古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颀:古意李颀:送陈章甫李颀:琴歌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寄韩谏议杜甫:古柏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韩愈:山石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石鼓歌柳宗元:渔翁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李商隐:韩碑高适:燕歌行·并序【第四卷:七言乐府】李颀:古从军行王维:洛阳女儿行王维:老将行王维:桃源行李白:蜀道难李白: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其二李白:行路难李白:将进酒杜甫:兵车行杜甫:丽人行杜甫:哀江头杜甫:哀王孙【第五卷:五言律诗】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张九龄:望月怀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沈期:杂诗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王湾:次北固山下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李白:赠孟浩然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送友人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杜甫:春望杜甫:月夜杜甫:春宿左省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天末怀李白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别房太尉墓杜甫:旅夜书怀杜甫:登岳阳楼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归嵩山作王维:终南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过香积寺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王维:汉江临泛王维:终南别业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留别王维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新年作钱起:送僧归日本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刘脊虚:阙题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刘禹锡:蜀先主庙张藉:没蕃故人白居易:草杜牧:旅宿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早秋李商隐:蝉李商隐:风雨李商隐:落花李商隐:凉思李商隐:北青萝温庭筠:送人东游马戴:灞上秋居马戴:楚江怀古张乔:书边事崔涂:除夜有怀崔涂:孤雁杜荀鹤:春宫怨韦庄:章台夜思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第六卷:七言律诗】崔颢:登黄鹤楼崔颢:行经华阴祖咏:望蓟门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李颀:送魏万之京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赠郭给事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楼杜甫:宿府杜甫:阁夜杜甫: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其四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韩翃:同题仙游观皇甫冉:春思卢纶:晚次鄂州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元稹:遣悲怀·其一元稹:遣悲怀·其二元稹:遣悲怀·其三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李商隐:锦瑟李商隐:无题李商隐:隋宫李商隐:无题·其一李商隐:无题·其二李商隐:筹笔驿李商隐:无题李商隐:春雨李商隐:无题·其一李商隐:无题·其二温庭筠:利州南渡温庭筠:苏武庙薛逢:宫词秦韬玉:贫女【第七卷:七言乐府】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第八卷:五言绝句】王维: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送别王维:相思王维:杂诗裴迪:送崔九祖咏:终南望余雪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晓李白:夜思李白:怨情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登鹳雀楼刘长卿:送灵澈刘长卿:弹琴刘长卿:送上人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李端:听筝王建:新嫁娘权德舆:玉台体柳宗元:江雪元稹:行宫白居易:问刘十九张祜:何满子李商隐:登乐游原贾岛:寻隐者不遇李频:渡汉江金昌绪:春怨西鄙人:哥舒歌【第九卷:五言乐府】崔颢:长干行·其一崔颢:长干行·其二李白:玉阶怨卢纶:塞下曲·其一卢纶:塞下曲·其二卢纶:塞下曲·其三卢纶:塞下曲·其四李益:江南曲【第十卷:七言绝句】贺知章:回乡偶书张旭:桃花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闺怨王昌龄:春宫曲王翰:凉州词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岑参:逢入京使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韦应物:滁州西涧张继:枫桥夜泊韩翎:寒食刘方平:春怨柳中庸:征人怨顾况:宫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春词白居易:后宫词张祜:集灵台·其一张祜:集灵台·其二张祜:题金陵渡朱庆余:宫词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遣怀杜牧:秋夕杜牧:赠别·其一杜牧:赠别·其二杜牧:金谷园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李商隐:为有李商隐:隋宫李商隐:瑶池李商隐:嫦娥李商隐:贾生温庭筠:瑶瑟怨郑畋:马嵬坡韩翎:已凉韦庄:金陵图陈陶:陇西行张泌:寄人无名氏:杂诗【第十一卷:七言乐府】王维:渭城曲王维:秋夜曲王昌龄:长信怨王昌龄:出塞李白:清平调·其一李白:清平调·其二李白:清平调·其三王之涣:出塞杜秋娘:金缕衣。
《唐诗三百首节选》原文、注解、翻译、赏析(下)
《唐诗三百首节选》原文、注解、翻译、赏析(下)《唐诗三百首节选》原文、注解、翻译、赏析(下)13、《送灵澈上人》作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14、《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15、《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韵译】: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16、《秋夜寄邱员外》作者: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完整word版)唐诗三百首解析
《琴歌》【作品简介】【原文】《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
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评析】:这首诗通过对美妙琴音的赞叹,从而引起自己归隐的情思。
作者把“奉使”和“云山”对举,显然是对仕途的不满。
在描绘琴音效果上,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从而在动静形和室外的乌鸦纷飞、霜摧万木的悲凄景状进行鲜明对比,在极不协调的画面构置中,寄寓隐隐的忧情.他在另一首《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中,一再表示:“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
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第一篇: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杨尚霖,孟祥桢)唱: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从舞台左侧上场)(张佳琪,陈芮琳)唱: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从舞台右侧上场)(杨尚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多诵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在诗词中体会语言之美、韵律之妙,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陈芮琳):还能让我们透过诗词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和我的伙伴们向大家介绍一部浓缩了唐代古诗精华的著作——《唐诗三百首》(张佳琪)《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孟祥桢)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它还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下面就让我们跟大家分享几首这部书中的诗词吧!1张佳琪:我分享的是鹿寨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首王维的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时先写空山寂静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的声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2孟祥祯: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首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我喜欢《送朱大入秦》这首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简明易懂,用浅显的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
《唐诗三百首》原文、注解、韵译、评析全文阅读(72——94章)
《唐诗三百首》原文、注解、韵译、评析全文阅读(72——94章)内容简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唐诗选本,本文精编唐诗三百首全集,每首诗含有原文、韵译、评析。
目录:《桃源行》《蜀道难》《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行路难》《将进酒》《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哀王孙》卷五、五言律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望月怀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狱咏蝉·并序》《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杂诗》《题大庾岭北驿》《次北固山下》《破山寺后禅院》《寄左省杜拾遗》《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桃源行》作者: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解】:1、逐水:顺着溪水。
2、去津:古渡口。
3、坐:因。
4、隈:山崖的幽曲处。
5、物外:世外。
6、房栊:窗户。
【韵译】:渔船顺着溪流走观赏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夹岸的桃花艳丽缤纷。
坐看红花一树树忘却究竟走多远;行至青溪尽头空空荡荡不见有人。
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径开头曲折;走不多远旋即看见陆地广阔无垠。
远远望去有一个云树相聚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竹林。
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汉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没改变秦代的衣裙。
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还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园。
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棂一片清静;云中朝阳初露到处是鸡犬的吠鸣。
《唐诗三百首》原文、注解、翻译、赏析
《唐诗三百⾸》原⽂、注解、翻译、赏析《唐诗三百⾸》原⽂、注解、翻译、赏析《⿅柴》作者:王维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影⼊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柴:以⽊栅为栏,谓之柴,⿅柴乃⿅居住的地⽅。
2、返影:指⽇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的景象。
【韵译】:⼭中空空荡荡不见⼈影,只听得喧哗的⼈语声响。
⼣阳的⾦光射⼊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寂绝⼈迹,接着以“但闻”⼀转,引出“⼈语响”来。
空⾕传⾳,愈见其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写⼏点⼣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幽暗的感觉。
《⽵⾥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夜,独坐幽静的⽵林⼦⾥,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哨。
⽵林⾥僻静幽深,⽆⼈知晓,却有明⽉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这是⼀⾸写隐者的闲适⽣活情趣的诗。
诗的⽤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写⼈(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奇。
然⽽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的⽉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体,蕴含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夜⽵林的幽静,以明⽉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独运,妙⼿回天的⼤⼿笔。
《送别》作者:王维⼭中相送罢,⽇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孙,这⾥指送别的友⼈。
【韵译】:在⼭中送⾛了你以后,⼣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呵你能不能回归?【评析】:这⾸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有定期,离⼈回归却难⼀定。
唐诗三百首 》注解评析
---------------------------------------------------------------最新资料推荐------------------------------------------------------唐诗三百首》注解评析唐诗三百首》注解评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引用的这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包括了原文、译文、字词注释和赏析等内容。
阅读后,不仅能使你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还能大大提高你整体的文学艺术修养。
《唐诗三百首》注解评析《唐诗三百首》的编辑者孙洙,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生于无锡.孙洙字临西,一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县.他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 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编者孙洙,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生于无锡.孙洙字临西,一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县.他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 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 第一卷:五言古诗感遇其一感遇其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望岳赠卫八处士佳人梦李白其一梦李白其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青溪渭川田家西施咏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寻西山隐者不遇春泛若耶溪宿王昌龄隐1/ 10居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贼退示官吏并序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寄全椒山中道士长安遇冯著夕次盱眙县东郊送杨氏女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溪居第二卷:五言乐府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关山月子夜秋歌长干行列女操游子吟第三卷:七言古诗登幽州台歌古意送陈章甫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夜归鹿门山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寄韩谏议古柏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石鼓歌渔翁长恨歌琵琶行并序韩碑燕歌行并序第四卷:七言乐府古从军行洛阳女儿行老将行桃源行蜀道难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行路难将进酒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哀王孙第五卷:五言律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望月怀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狱咏蝉并序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杂诗题大庾岭北驿次北固山下破山寺后禅院寄左省杜拾遗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听蜀僧浚弹琴夜泊牛渚怀古春望月夜春宿左省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最新资料推荐------------------------------------------------------ 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归嵩山作终南山酬张少府过香积寺送梓州李使君汉江临泛终南别业临洞庭上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宴梅道士山房岁暮归南山过故人庄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留别王维早寒江上有怀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饯别王十一南游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新年作送僧归日本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赋得暮雨送李胄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阙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喜见外弟又言别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喜见外弟卢纶见宿贼平后送人北归蜀先主庙没蕃故人草旅宿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早秋蝉风雨落花凉思北青萝送人东游灞上秋居楚江怀古书边事除夜有怀孤雁春工怨章台夜思寻陆鸿渐不遇第六卷:七言律诗黄鹤楼行经华阴望蓟门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送魏万之京登金陵凤凰台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积雨辋川庄作赠郭给事蜀相客至野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长沙过贾谊3/ 10宅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赠阙下裴舍人寄李儋元锡同题仙游观春思晚次鄂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西塞山怀古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锦瑟无题隋宫无题其一无题其二筹笔驿无题春雨无题其一无题其二利州南渡苏武庙宫词贫女第七卷:七言乐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第八卷:五言绝句鹿柴竹里馆送别相思杂诗送崔九终南望余雪宿建德江春晓夜思怨情八阵图登鹳雀楼送灵澈弹琴送上人秋夜寄邱员外听筝新嫁娘玉台体江雪行宫问刘十九何满子登乐游原寻隐者不遇渡汉江春怨哥舒歌第九卷:五言乐府长干行其一长干行其二玉阶怨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其四江南曲第十卷:七言绝句回乡偶书桃花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春工曲凉州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滁州西涧枫桥夜泊寒食春怨征人怨宫词夜上受降城闻笛乌衣巷春词后宫词集灵台其一集灵台其二题金陵渡宫词近试上张水部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赤壁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秋夕赠别其一赠别其二金谷园夜雨寄北寄令狐郎中为有隋宫瑶池嫦娥---------------------------------------------------------------最新资料推荐------------------------------------------------------ 贾生瑶瑟怨马嵬坡已凉金陵图陇西行寄人杂诗第十一卷:七言乐府渭城曲秋夜曲长信怨出塞清平调其一清平调其二清平调其三出塞金缕衣唐诗三百首图文版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诗人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元结刘长卿岑参邱为高适祖咏王翰钱起綦毋潜常建诗人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唐诗综述〗综述唐代的诗人、诗的形式、格式风格词。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含译文及注释)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五言绝句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1.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鉴赏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
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
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
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
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
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
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
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
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
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
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
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
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
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
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唐诗三百首最经典十首
唐诗三百首最经典十首诗1.《登鹳雀楼》——王之涣1.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3.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相思》——王维1.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注释: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南国:指南方。
3.春来:春天到了。
4.发几枝:长出多少枝条。
5.愿:希望。
6.采撷(xié):采摘。
3.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3.《静夜思》——李白1.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二指井栏;三“床”即“窗” 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3.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1.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3.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4.“一片” 二句:一座孤城位于万仞高山之中。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 厘米或264 厘米)。
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颇为广泛的唐诗选集。
选诗范围相当广阔,所选的诗大多具有代表性,而且比较浅显,读者易于接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欢迎阅读。
唐诗三百首赏析1:《子夜秋歌》【原文】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一胡一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一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一胡一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唐诗三百首赏析2:《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邱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
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
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唐诗三百首详析
唐詩三百首詳析編者簡介喻守真,浙江省蕭山縣人,生平事跡不詳。
除編註《唐詩三百首詳析》(下稱《詳析》)外,並於1926年與葛綏成、周白棣等合著《全國都會商埠旅行指南》。
《唐詩三百首》的由來唐朝(618 – 907)二百九十年間,為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
詩壇上雲蒸霞蔚,名家輩出,無論在詩的體裁、風格與寫作技巧上,均能震古爍今,影響深遠。
清(1644 – 1911)康熙(1662 – 1722)年間編纂的《全唐詩》,收錄二千二百多位詩人的作品四萬八千餘首,再加《全唐詩補選》、《補全唐詩》、《全唐詩續補遺》,以及敦煌殘卷所存的,數量多達五萬首。
卷帙浩繁,自然誦讀不易,所以在唐天寶(742 – 755)年間開始,就不斷有人基於各種原因,為唐詩進行選編。
據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
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了。
《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1736 – 1795)年間,無錫孫洙(1711 – 1778)號蘅塘退士所輯。
孫洙在《題辭》中揭示他選詩的動機: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
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1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請以是編驗之。
由此可知,孫洙認為《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格,體裁不完備,體例不一致,於是仿《詩經》三百篇(實為305篇,合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之例,精選唐詩以相匹。
朱自清(1898 – 1948)在《「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大概》中說:本書三百一十首,決不是偶然巧合。
編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將這番意思說出。
嚴一萍《唐詩三百首集釋•序》指出:朱(朱自清)氏道出編者心事,可謂千古知己;特朱氏不知蘅塘退士所選確為三百一十一首,此即七言絕句中韋莊《金陵圖》一詩,實為《臺城》詩之故,《金陵圖》之原句為:「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是一部集合了唐代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经典诗歌选集。
以下是对其中二十首诗进行详细分析:1.《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
2.《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通过明月的照耀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春晓》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苏醒的美丽景象,并带出了生命无常的哲理。
4.《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以豪饮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5.《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6.《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7.《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地上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表达生命的无常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8.《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冬天的江雪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老人独自钓鱼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孤独和寂寞之情。
9.《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
10.《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通过明月的照耀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新《唐诗三百首》赏析附解析
唐诗三百首《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二》作者:张九龄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评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详析》读书报告
2006届教育硕士冯嘉莹
一、具体考察——基于泛读的
全书以诗歌体裁划大致分为六部分,分别是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由于取材上的不同,于是又在体裁的基础上,因题材而另辟四部分以专载乐府诗,跟在同一体裁的诗之后。
把三百首唐诗作基础的归纳分类,这样在读者脑海中也有一个大致架构,便于理解、精读。
书中以“作者介绍——展示全诗——注释——作意——作法——声调分析”作为框架,逐一详细深入地分析探究各类唐诗。
⒈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利于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也便于读者对作者的认识立体化,而不仅仅构建在单一的文字基础上。
例如,在五言古诗部分,收录了李白的《春思》,从作者介绍的字数就可知此人非同凡响。
一般如王维、孟浩然等诗坛上也是名震一时、流芳百世的名家,作者于其介绍也不过两行。
而李白则足有四行之多,个人生平之余,也添了句“其诗高妙清逸,世称诗仙”,昭然其地位之超然。
再如杜甫,则尤更甚。
两行生平简介后,“子美诗有变陈、隋浮靡之音,格律风调,都很纯正。
在伤时悯乱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忠君爱国的情绪。
后世称为诗圣。
”
⒉展示全诗。
唐诗分为题目与正文部分。
书中往往在题目之后,列出简要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或是作者自作的题跋。
了解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为了通过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从而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
这些也是鉴赏诗词所必须了解的。
如在七言古诗的乐府十六首中所记李颀的《古从军行》,题目之后就有“从军行在乐府中系相和歌词的平调歌曲,大概都是咏的军旅中愁苦怨恨的事。
”通过这一句注释,可以了解“从军行”系列诗的声调与意境,便于理解性阅读。
再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或是《桃源行》、《洛阳女儿行》等更有作者自序,当更佳。
在诗的正文部分,作者巨细靡遗地用圆圈和三角形等符号标
明字句平仄,为后面的“声调分析”作准备。
⒊注释。
注释主要是解释文中生僻字词、古今异义、罗列用典出处或是古代地名。
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⒋作意。
即作者写作意图。
如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作意从题目的“寄”字切入,点出“相望而不可见”的内涵。
又与之前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作比较,以丘诗之“寻而不遇”衬托孟诗的“望而不见”,两相比较下更容易理解诗中含义。
⒌作法。
也就是通过诗的行文、结构、表达技巧,品味其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通过透析诗中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来感悟诗人心情。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
例如,七言绝句中张旭的《桃花溪》,作者采用逐句分析的方式,从首句“野烟飞桥”之远景到二句突出“问”字用意,三句切题反更增加疑窦到四句“何处”承二句之“问”字,书中流畅地舒述到此,顺理成章引出“全诗主意在‘何处’的结论,其余的不过是障眼桃花罢了。
⒍分析声调。
诵读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文化底蕴的加强,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写作手法、遣词谋篇的方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有助于触类旁通。
例如,在五言绝句中第一篇王维的《送别》,短短四行二十字,“声调”部分足足用了二十行分析其平仄顿挫。
但,接下来的《竹里馆》并没有“声调”分析这节,窃以为某些诗精妙在其意境,不拘泥于声调上的严谨。
书中分析的文字言简意赅,有详有略,颇有侧重大家的意思,也不失为浏览之便。
注释详尽,作意了然,作法分析透彻中,可见作者功力。
但语言浅白,因此有些分析也就浮于表面。
就如上述张旭的《桃花溪》,逐句分析到最后,“洞在清溪何处边?”妙处当然就是“何处”对应二句的“问”,使全诗意境臻至圆满,而一个“?”又将感情进一步升华,疑得有理,清雅而不嫌咄咄,这里妙也妙在声韵为诗圆润。
既然长于意境的作品可省略“声调”分析,那么音意情境交融者何不结合分析呢?诗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分门别类的分析便于归纳总结,但有时候就会流于泛泛。
二、通过读书得出一些对中国诗词鉴赏现状的评价
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现在中国诗词侧重于诗词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
达方式等的教学。
三国时学问家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诵读意义重大。
虽然考卷上也设有默写部分,督促学生去多读诗词,诵读并不是为了去记,而是为了去理解。
通过熟读成诵去学习、去理解诗词,如记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意每句首字,“歧……崔……正……落……”然后想起整句、整首,前两句作者回忆他们曾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见面,后两句写江南重逢,暮年飘零。
通过理解去背诵,通过背诵去理解,将此两者结合才能体验学习诗的精髓。
熟读成诵有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加强、文学修养的提高,自然也就有利于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提升。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学习诗词并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还可以推人及己,知人论世。
从诗词学到古人高风,在字句获释千秋真意,这才是诗词流传千古的命理。
所以读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颇令人感慨良深。
诗词以高雅著称,却因高雅而难通俗理解,因而将之类别化、框条化、系统化,可这一来又失之声韵美、寓意美、情愫美、哲行美。
黄金屋何在?颜如玉难见。
这一切皆因诗词成为了题目走入高考。
当艺术要用分数来衡量,它本身的灵性就随之消磨殆尽。
维纳斯的风华并不是因为有最好的刀或是最高超的艺术,而是因为手中有心。
真正的美从来不以技巧著称。